宋朝科技的学者记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宋朝科技的学者记载,第1张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导论提到:“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1]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也曾评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2]中国历来都拥有先进精巧的机械工程技术。宋朝天文学家苏颂认为他和他同时代人的成功是以古代发明家张衡以及其他早期机械专家的成就为基础的。[3]宋朝出现了世界最早的一台“水运”天文钟,此外还有精确绘制并保存至今的石刻《天文图》、《墬理图》与《帝王绍运图》,这是继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安提基特拉机械天文钟仪器的又一次改革。活字印刷术的应用能比原来已经广为流传的雕版印刷更好地传播知识。而新的武器,如火药的应用使宋朝能抵抗外来者的侵略,直到13世纪后期才被蒙古族忽必烈击败。

宋代科技成就有指南针、印刷术、火药。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三大发明是宋代的科技成果,沈括的指南针、毕升的印刷术、唐福和石普发明了火药。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王朝之一,既是当时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也是中国为世界贡献最大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

宋朝时期的什么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1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用于战争,出现了使用火药的武器影响:火药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增添了人们生活的趣味,火药武器更将人类战争由冷兵器时代推进到热兵器时代,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

2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影响: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书籍的成本,大大促进了书籍和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宋朝时,人们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影响: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航海的能力,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欧洲人发现发现新大陆也大大受惠于指南针的导航

4宋元时期,植棉和棉纺织技术的推广元代妇女黄道婆到海南跟黎族人学会了棉纺技术,发展了松江棉纺织业影响:宋元时期棉布取代了丝绸和麻布成为人民的主要衣料,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当时宋朝的()技术远远领先世界其他地方

造船

宋代的造船业位居世界首位

宋代舟船的制造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这又推动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宋的造船业比以前更具有特色:船体更巍峨高大,结构更坚固合理,行船工具更趋完善,装修更为华美,特别是开始使用指南针进行导航,开辟了航海史的新时期。 宋船头小,尖底呈V字形,便于破浪前进。身扁宽,体高大,吃水深,受到横向狂风袭击仍很稳定,同时,结构坚固,船体有密封隔舱,加强了安全性。底板和舷侧板分别采用两重或三重大板结构,船上多樯多帆,便于使用多面风。大船上又都设有小船,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救生、抢险。每只船上都有大小两个锚。行船中也有探水设备。这些极适合于远洋航行。

宋代所造一般的海舶叫“客舟”,“长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可载二千斛粟”,“每舟篙师水手可六十人”。内部有独特的水密舱构造。客舟分三个舱:前一舱底作为炉灶与安放水柜之用。中舱分为四室。后舱高一丈余,四壁有窗户。“上施栏楯[shǔn吮](即栏杆),采绘华焕而用帘幕增饰,使者官属各以阶序分居之。上有竹篷,平日积叠,遇雨则铺盖周密。”(《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神舟”就比“客舟”更大得多了。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派使臣安焘、陈睦往聘高丽,曾命人在明州建两艘大海舶,第一艘赐名“凌虚致远安济神舟”,第二艘赐名“灵飞顺济神舟”,自浙江定海出洋到达高丽,高丽人民从没见过这样的神舟,“欢呼出迎”。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再次派使臣去高丽,又在明州建造两艘巨型海舶,据史载,它们“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帆鹢首,屈服蛟螭”。到达高丽后,高丽人民“倾城耸观”、“欢呼嘉叹”。“神舟”大者可达五千料(一料等于一石)、五六百人的运载量,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也可载二三百人。

宋代对各地造船数量也有规定。如宋哲宗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就曾规定温州、明州等地每年定额建造船舶600艘。因此各地造船数量很多。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福建安抚使张浚曾上书宋高宗说已在福州造了千艘大海舶,准备航海至山东以从侧翼攻击金兵。

南宋还造过很多车船。车船也是中国古代人民重要的发明创造之一。它是在唐德宗(公元780—805年在位)时由荆南节度使李皋最早设计制造成功的。可称是现代轮船的始祖。南宋时,车船已在水军建制中大量使用。车船是一种战舰,它有两个木轮桨,每侧一个,一轮叫一车,以人力用脚踩踏,带动轮桨转动,使船行驶,前进速度很快。史称“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旧唐书·李皋传》)。宋朝时,轮桨增多,有四轮、六轮、八轮、20轮、24轮以至32轮之多。

宋元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一、宋元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

1、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年。

2、指南针、火药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广泛应用在航海业和军事上。

3、北宋沈括若有《梦溪笔谈》一书,记述了不少古代科技成就。

4、郭守敬编写《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相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二、活字印刷术

北宋庆历年间,布衣毕升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将原来的正版雕刻改为胶泥雕刻烧制的单字,再排版印刷,省工省力,成本较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所以推广很快。活字印刷术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欧洲直到400年后才开始使用活字印刷。

三、相比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术的优点

雕版印刷刻板费时费工,大部头的书往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印量少而不需要重印的书,版片没有了作用。此外雕版发现错别字,改起来很困难,常需整块版重新雕刻。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

唐朝和宋朝时期有哪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

同时代的欧洲、非洲,因为先前的文明被蛮族摧毁。一些之前领先的科技成就,在欧洲已经失传,文献资料只存在于毁灭他们的 人手中。现有的欧洲文明都极其落后。唐宋都城百万人口,其他人口数十万的城市比比皆是的时代,欧洲最大的城市巴黎、伦敦,人口都只有3~5万。在唐朝和宋朝,这样的规模,只能作为“县城”。

通过掠夺、贸易等各种手段取得保存的欧洲古希腊、古罗马的典籍,虽然经过百年翻译运动。限于他们的那个教的限制,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思想遭遇禁锢,这些科技并没有得到推广、应用、发展。而只是像“图书馆管理员”一样,整理、收藏。

所以,那个时代的科技成就,唐宋多数领先于世界。

中国宋朝领先当时整个世界多少

宋朝领先世界几乎是3个世纪了。

中国宋朝时期,西方还是宗主小国,实行的是奴隶制。 西方欧洲国家还处在“中世纪黑暗”的漫漫长夜里,宗教思想牢牢控制着人们的大脑,并且严厉打击和压制一切反对宗教的思想和言论。

宗教的影响几乎在社会上无处不在,教皇的权力甚至可以大过国王的权力,基督教可以有自己独立于国家法庭之外的审判庭,可以对异教徒或违犯基督教教义的学者等人处以极刑。直到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才有了文明的曙光。

此时此刻的中国却是经济的顶峰 宋朝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经济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经济总量占到了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很大一部分比例。当时北宋的手工业也已兴起,科学文化艺术也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清明上河图就能说明一切。

“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都发生在宋朝。当时的四大发明己经使中华民族站在了世界的前沿。

扩展资料: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

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 宋朝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

北宋因推广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长,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学者不在少数。 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

宋代科学技术无疑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两宋时代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之大、之高,在中国历史上是罕有的。震惊世界的三大发明—火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就诞生于这一时期。正如国内外许多著名史家指出的,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除此之外,中国人在许多方面也取得了成功,兴修水利,实施水稻的双季栽植,茶叶种植面积扩大,棉花成为普及性农作物,算盘开始应用,从此成为东亚商人的主要计算工具,火药的发明又推动了火箭、突火枪、火炮、地雷、火毬等兵器的革命。总之,没有两宋社会良好的科技氛围,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很难降生的。可能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偶然的,但它确实又寓于两宋社会尊重科技、重视科技氛围的必然之中。

在天文领域,宋代也取得了辉煌成就。北宋中期,杨忠辅制定《统天历》,以3652425日为一年,这个数字与西方1582年颁布公历时的数据完全相同,比现代天文学所测数值只差26秒。由此可见,宋代天文学发展水平之高。

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宋代也是成就卓著。在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宋朝政府十分重视与广大民众卫生健康息息相关的医学事业,不仅政府出面编辑刻印了很多医学典籍,而且要求各州县加以推广应用。其中《太平圣惠方》100卷,收录中药处方16834个,《圣济录》200卷,是医学上的一部百科全书,收集了诊断、处方、审脉、用药、针灸等各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政和本草》共介绍各种药材1558种,其中新增加628种新药,可以说是一部完备的药物学著作。南宋时期的宋慈收录并总结了前人的法医知识,创作出《洗冤集录》一书,其中涉及验伤、验尸、血型鉴定、死伤鉴别、检骨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同时对毒药和医治服毒的方法也进行了总结,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医学著作。

秦汉集大成

古代科学技术知识在先秦长期积累,到秦汉时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体系,取得了诸多领先世界的辉煌成就。

《算数书》是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是最重要的数学著作,它是西汉数学家张苍、耿奉昌等人在秦火残留的“九数”遗文基础上删补而成,与古希腊《几何原本》交相辉映。

汉朝有三家编制历法,落下闳等编制《太初历》,刘歆将其改为《三统历谱》,刘洪制《乾象历》。东汉张衡是伟大的科学家,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和演示日月星辰的浑天仪,著有《浑天仪图注》、《灵宪》等。

中国最早以“地理”命名的著述是《汉书·地理志》,它开辟了沿革地理研究的新领域。

东汉的《四月民令》记载了农耕方法、时令等,《尔雅》把动植物进行了分类,《淮南子·主术训》总结了先秦环保政策。

秦汉是传统医学基础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时期,出现了系列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导引图》、《难经》,在临床治疗方面,东汉后期出现了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经典之作《伤寒杂病论》,作者是“医圣”张仲景,外科方面,神医华佗堪称代表。

秦汉时期人们物理知识日渐丰富,西汉刘安的《淮南子》、《淮南万毕术》和东汉王充的《论衡》包含有较多的力、声、光、电等知识。

《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炼丹著作,作者是东汉炼丹家魏伯阳。

汉朝出现伟大发明——造纸术,东汉宦官蔡伦对造纸术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四.分离中的融合

古代科学兴衰与王朝的更替并无必然联系,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又进入割据和纷争的年代,然而中国科学技术却在这时期取得长足进步。

北魏贾思勰所作农书《齐民要术》是农业科技的百科全书,他吸取前人成就,总结和发展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内容包括农桑、林业、畜牧、养鱼等各方面约11万字。

北魏郦道元写成《水经注》,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水利科技成就,也是一部古代地理学名著。

魏晋时,古代数学进入理论奠基的新时期。刘徽的《九章算术注》和赵爽的《周髀算经注》总结了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南朝祖冲之计算圆周率到小数点后七位,世界领先达千年之久,祖冲之的《缀术》已失传,魏晋南北朝还出现了《孙子算经》和《张丘建算经》。

著名晋代炼丹家葛洪是炼丹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总结了汉魏时的炼丹成就,写出了《抱朴子》。

这一时期医学发展特征是文献整理,出现了第一部脉诊专著王叔和的《脉经》,第一部针灸学专著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本草学的归纳总结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以及对《伤寒杂病论》和《难经》的整理、注释。

五.盛世的繁荣

隋唐五代,科学技术持续发展,但总的说来,唐代的科技成就与强盛帝国的浩大声威相比,尚不能说是相称。

唐代农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茶叶栽培的勃兴。陆羽的《茶经》是对唐以前种茶经验的系统总结,是第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后世称陆羽为“茶圣”。

唐代生物学家对动植物形态仔细观察,苏敬等编纂《新修本草》是我国早期的动植物形态图谱,唐代人们对海洋生物的生态、习性也有细致观察与描述,收在段成式《酉阳杂俎》和刘恂《岭表录异》中。

随着全国统一,对编纂全国和地方区域地理著作需求日益增长,虞茂的《区宇图志》等最为人称道,贾耽的手绘单幅全国地图《海内华夷图》也颇负盛名。樊绰的《蛮书》可以看出人们认识到了流水侵蚀作用,窦叔蒙在《海涛志》中对潮汐成因作出了解释,可见当时地理知识已到相当高的水平,玄奘的传世之作《大唐西域记》记述了沿途的山川、地形、土壤、水利、交通、农产等,在当时堪称举世无双的地理著作。

隋唐之际王孝通的《缉古算经》首次解三次方程,唐李淳风编纂从《九章算术》到《缉古算经》共十部,作为算学馆教材,史称《算经十书》,是中国古代数学奠基时期的总结。

隋唐时出现了许多杏林巨著,流传较广的方书是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30卷;王焘《外台秘要》40卷。在药物学方面,出现了政府组织人力集体编写的《新修本草》。

中国练丹术在唐朝达到高潮,“长生丹药”盛行于世,理论上,阴阳五行学说盛行于世,炼丹著作层出不穷,梅彪所著《石药尔雅》中收录不少能治疗疾病的化学药品,到宋代,丹药经检验收入本草典籍,炼丹术后来日益衰落,十二、三世纪传入欧洲,另外,火药的发明应归功于炼丹家。

唐代出现了雕版印刷术,早期多印佛教经文。

六.科技高峰

宋朝的声威远逊于唐代,但就科学技术而言却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高峰,有人说,唐代是人文主义的,而宋代较着重科学技术方面。

宋代雕版印刷对后世影响很大,今日盛行宋体与仿宋体即为明证,宋代相继出现铜版印刷、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技术史上最重要的发明。

宋代航海事业的发展,最终导致了指南针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宋代地理学取得突出进步,地志的编写风行全国,《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等全国总志相继问世,郡县志更是不胜枚举。宋代地图制作空前繁荣,传世地图中,“淳化天下图”、“华夷图”、“禹迹图”都各有千秋。中国最早的印刷地图是程大昌的《禹贡山川地理图》。

宋代是南方水田耕作技术体系的形成时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水稻品种专志《禾谱》,作者是北宋曾安仁,宋代最有名的农学著作是陈的《陈农书》。

宋代出现许多动植物专谱,著名的有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范成天《梅谱》等,苏颂的《本草图经》是现有最早的动植物形态专著,宋代还出现了人体解剖形态图,吴简《欧希范五胜图》。

宋代医学全面发展,两宋有药物学著作80余部,以唐《新修本草》为底本,编成《开宝重定本草》等书,除官修本草外,四川出现两本重要本草著作,一是陈承的《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一是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者是继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唐《新修本草》之后本草学的第三次重大总结。另外,宋慈的《洗冕集录》代表了当时世界法医学的最高水平,也是最早的法医学著作。

北宋成书的《河防通议》对黄河水势作出了系统总结,沈括《梦溪笔谈》首次讨论了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

11世纪上半叶贾宪著《黄帝九章算经细草》是北宋最重要的数学著作,秦九韶的《数学九章》是南宋最杰出的数学著作。杨辉是南宋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也是元以前传世著作最多的数学家。

沈括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他的综合性学术著作《梦溪笔谈》26卷,涉及数学、天文历法、地理、地质、气象、物理、化学、兵器、水利、动植物及医药等许多领域,反映了当时的科技水平,被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沈括本人则被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宋政权高度重视农桑生产,著名的蚕桑著作有《耕织图》和《蚕书》。

《营造法式》是中国古籍中最早的一部建筑技术专著,为北宋李诫编修,它以图样和文字记录了宋代建筑的修造法规,佐以宋代实物,可知宋代建筑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

七.恢宏气象

元朝加强了中华各民族间的融合,促进了同欧亚各国的科技文化交流,中国的四大传统科学体系: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和农学,都在这一时期达到顶峰。元代连同两宋、辽、西夏、金各代统称宋元时期,这400来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顶峰,为中华民族谱写了世界科技史上灿烂的篇章。

金元时期数学大师李冶完善了天元学(一元代数学),撰成《测圆海镜》,提出了简捷的列方程程序,天元术超过了同时期数学发达的印度和阿拉伯,李冶还写了深入浅出的《益古演段》,时人称之为“学者之指南”。元代数学大师朱世杰,有两部著作《算学启蒙》、《四元玉鉴》,创造了解高次方程组的方法,朱世杰达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最高水平。

郭守敬是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他创造了简仪、仰仪等天文仪器,编写了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授时历》,他的一生洋溢着度越千古、巧思绝人的智慧。

金元时期医学最具影响者,当属“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学术思想核心是“火热论”,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等书;张从正认为一切疾病均由外邪侵入;李杲认为一切疾病均由脾胃虚损所致,著有《内外伤辨感论》等书;朱震亨在元明医界影响颇大,著有《局方发挥》等书。

元代在中国农学史上留下了3部重要的书:一部是主管农桑水利的中央机构大司农主持编写的《农桑辑要》;另外两部是地方官王祯所撰《农书》和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

朱思本是元代杰出的地图学家,他的《舆地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余响不绝

朱明王朝采取思想禁锢,八股取仕政策,宋元时高度发达的天文学、数学等传统学科都出现了中衰现象。明中叶以后,一些才识卓越的知识分子仍在科学技术上作出了贡献。总的说来,明代科技是传统科技体系的尾声,缺少蒸蒸日上的活力。

随郑和下西洋的马欢,费信和巩珍分别著有《瀛涯胜览》、《星槎揽胜》、《西洋番国志》,记述沿途30多个国家的地理情况和风土人性,大大增加了中国人的域外地理知识。

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所写《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书中记载农业、纺织、化工、机械等多种工艺技术,并附图123幅,是一部关于利用人力开发自然的“技术权威著作”(达尔文语),在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

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不朽的地理名著。《游记》记述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内容,尤其是对岩溶地貌及类型的描述和成因探求,最具科学性和代表性。

罗洪先据朱思本《舆地图》缩绘增广而成的《广舆图》是一部集全国总图、各省分图以及边图、河图、漕图和专题地图于一册的综合性地图集,支配明清地图制作200多年。

明末,《园治》、《长物志》两部造园著作问世,全面论述了宅园、别墅的营建原理和做法。著名的苏州园林之留园、拙政园、上海豫园、无锡拙政园都是明代园林。

明代出现大量兵书,重要的有戚继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焦玉的《火龙经》、郑若曾的《筹海图编》等,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明代兵器特别是火器的使用情况,反映了明代兵器的发展过程,特别是茅元仪的《武备志》,全书采历代兵书2000余种,是继宋朝曾公亮《武经总要》之后又一集大成的军事百科全书。

明末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除系统总结了中国的农田水利技术,还首次介绍了由传教士带来的西方水利技术。还曾翻译过影响很大的《几何原本》,与人合译《泰西水法》,是明末中西文化交流的积极推动者。

明代药物学的代表人物是李时珍,他的著作是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全书150万字,载药1892种,附方11096则,有图1109幅,既是药物学的集大成之作,又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博物学巨著。

元中叶以后,中国数学急剧衰落,明朝,随着珠算术的普及,出现了一批珠算著作,著名的有程大位的《算法统宗》。

九.暮鼓晨钟

明末清初,西方科学传入中国,然而中国只被动地接受了零星科学知识,鸦片战争后,西方科技潮水般涌入,逐渐改变了中国对世界的看法。

清代是印刷术集大成的时期,雕版、活字印刷都有重大成就。《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是历史上最大规模木活字印书,刻成大小活字25万个。《古今图书集成》是历史上最大规模一次铜活字印书。清代的《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是继王祯《木活字印书法》以后又一部讲述印刷的专书。

清代农书种类很多,大都涉及纺织,其中《棉花图》是中国古代棉业成就的集大成者,记录了清中叶以前棉作和棉织生产技术的经验。

中国古代烟火制作长盛不衰,清代赵学敏的《火戏略》、《帝京岁时纪胜》分别记叙了制作、燃放盒子灯的状况。

明清之际吴有性所著医书《温疫论》逼近现代传染病理论体系,清代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治疗温病的专家,即“温病学派”,代表著作有叶桂《温热论》等,另外,清代医家从人体解剖学角度对前人错误进行批评,如姚德豫《洗冕录解》、王清任《医林改错》。

清光绪年间在永定河成立的河工研究所,是中国最早的水利教育机构。清代完成的重要水利典籍有傅泽洪和郑元庆的《行水金鉴》、黎世序和俞正燮的《续行水金鉴》,对历代水利文献作了系统总结。

康熙爱好数学,御定《数理精蕴》53卷,全面系统介绍当时传入的西方数学知识,乾嘉时期,掀起整理中国古典数学的高潮,李潢的《九章算术细草图说》,沈钦斐和罗士琳分别作的《四元玉鉴细算》都是有分量的古算书注释著作。清中叶中国数学的开创性工作有年希尧的《视学》,论述了透视学和画法几何;焦循的《里堂学算记》明确了基本运算律;李锐《李氏算学遗书》在中国首次讨论了“开方说”,清末出现数学大师李善兰,是中国解析几何与微积分学的开拓者;华蘅芳,写出《行素轩算稿》,是清末数学夜空中的明星,李、华二人都翻译了大量西方数学名著。

吴其的《植物名实图考》分38卷,1714种植物,1800幅图,成为收载植物种类最多的著作,代表中国传统植物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也反映了植物学由附属于农学,医药学而最终走向独立。

清代是传统地理学向近代地理学过渡的时期,清末曾利用西方先进的仪器和测量方法进行经纬度实测,康熙还曾亲自领导地图测绘工作,中外合作,绘成享誉中外的康熙皇舆全览图,乾隆主持绘成乾隆内府舆图,成为后世编绘地图的重要依据,魏源的《海国图志》是以地理论述为主的世界地理著作,为近代中国地理学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就在大清帝国沉迷于“天朝大国”的虚骄心态固步自封时,欧洲的社会革命、产业革命正方兴未艾。在清朝前期200年里,欧洲完成了以牛顿力学体系为标志的近代科学革命,又实现了以蒸汽动力为核心的近代技术革命。两次鸦片战争所显示的先进与落后的强烈反差,使中国的开明人士不得不对西方科技与器物另眼相看,东方睡狮渐渐睁开了双眼。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