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中国神话最多最原始的古籍为什么盘古开天地 精卫填海 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保存中国神话最多最原始的古籍为什么盘古开天地 精卫填海 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第1张

实际我们国家保持好最早的古籍是竹子雕刻的。这类书,我们近代根本就看不到。

我们所见到的古籍就是宋代之后的,在博物馆有。

明代之后的,我们百姓才能见到,也不多,最多就是清朝、民国的。

现代印刷的都是近代编写的。都属于故事情节!不是历史!

盘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创世神,桐柏一带有传说其出生于一枚龙蛋,由应龙抚育出生。

盘古并不是中国神话中最古老的神,他的产生长期以来不见于典籍记载,直到三国时期才被徐整所创作的《三五历记》记录成书下来,且是中国神话众多创世神中唯一因创世而致身死的。 

形象描述主要见于《述异记》《广博物志》《乩仙天地判说》《开辟演义》等作品。

人文价值

人文观念

首先,盘古神话表现了一种人本主义思想。一切以人为本,宇宙由人开辟,由盘古顶天立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而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一万八千年,盘古巨人长得多么高大,说他“神于天,圣于地”,表现了人类是自然的主人这一人本主义的宝贵思想。这是很有意义的。这是一种生命意识,人的生命不息,劳动不息,就可以创造一切,这正是盘古神话所显示出的思想光辉。

其次,人的本质在劳动,正是劳动使人类高于一切动物,区别于一切动物,盘古神话实质上正是对人类劳动赞美的一曲最壮丽的凯歌。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万物,正是盘古神话最深刻的思想内涵。

盘古精神

首先,盘古精神可以概括为开天辟地的开创精神,创新精神,这对于改革开放创造和谐幸福的新世界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盘古精神包含唯物辩证法的实事求是精神。同时,盘古精神就是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一切的信念,就是不怕困难,刻苦坚持,长期奋斗,自我牺牲,为民造福的精神。

人文内涵

一是图腾标准。古籍中盘古神话说“盘古氏龙首……”显然,古代先民崇拜的是龙,认为祖先盘古就是龙的后代,所以,盘古子孙就以龙为图腾标示,千古传承。

有关盘古和龙的传说也很多。桐柏山盘古塑像的头部有两只龙角,与“盘古氏龙首”之说如出一辙,而其它的盘古神话流传区别是凤图腾,鸟、鸡图腾,与龙图腾格格不入。具有龙图腾特征的桐柏盘古神话则比较正宗。

二是地理标准。古籍中关于盘古神话的记载最早莫过于三国徐整的《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其中涉及地名的只有一处,为“盘古死后……血为淮渎……”明显将盘古与淮河发源地相联系。

明代学者李梦阳撰文《大复山赋》时,将桐柏山水帘洞以西的一道酷似人形的山脉称为盘古,“昔盘古氏作兹焉,用宅……”清代学者贡愈淳作《桐柏山赋》曰:“盘古开天而首出……”明确指出桐柏山是阴阳未分、大水茫茫的混沌之时盘古首出开天的地方。

唐朝、宋朝编修的《元丰九域志》曰:“桐柏山,淮水所出。淮渎庙,盘古庙。”纵观千古典籍,遍查全国盘古神话流传区的方志,唯有桐柏山、淮河源、水帘洞的地理名词与盘古神话密切关联。同时,桐柏山盘古躺卧处还存有一座盘古庙,许多地方还保留着盘古山、盘古洞、盘古斧、盘古井等与盘古神话密切相关的实景地名。

三是民俗标准。桐柏民间流传着许多习俗,可以说是原始盘古神话的遗存。如神话传说中,说人类之初是两条鱼变成了两只猿,这两只猿就是“阴阳之始”的盘古夫妇。盘古崇敬祖先,就有了盘古抱二鱼以示崇敬之说。后来,盘古抱鱼之说就形象地演化成了太极图。

人们效仿祖先,就形成了民间挂太极图之俗。桐柏民间在现代生活中还习惯在门头上、窗户上、院落影壁墙上挂太极图,以示吉利,并有希冀祖先庇佑以辟邪之意。桐柏民俗中嫁女送竹竿、玩狮子吞小孩、玩青龙火龙救众生等都包含着耐人寻味的盘古神话故事元素。

四是敬祖标准。在神话流传区,人们对神话人物崇敬程度的高低是判断神话产生根源地是与否的标准之一。在桐柏,人们对祖先盘古的崇敬程度达到了顶点。如桐柏民间传说中正月初一是盘古的生日,这一天祖先盘古要回来过年,需要清静,所以在桐柏初一到初十是不能进行闹新春的游艺活动的,直到正月初十以后才能开始,否则是犯了大忌的。

另外,走遍全国盘古神话流传区,民间称盘古为王、为帝的多,唯有桐柏山居民称盘古爷和盘古奶,这也反映了桐柏山居民敬祖之意的亲切和深刻。

五是活化石标准。到今天还挂在人们口头上的神话,被专家称为“活化石”。它的数量多少反映出当地人们对盘古神话的知晓度,这也是判断盘古神话传说根源地的依据之一。经过开展民间文学普查工作,桐柏县搜集出上百种盘古神话。

在桐柏的大街小巷、村村庄庄,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不论是干部、工人还是农民,都能讲上一段,说上几句盘古神话,都是盘古开天辟地、捏泥造人、滚磨成亲、造衣服、驯牛、降龙、治水、造酒、造农具等,以桐柏山为中心方圆几百里的区域成为盘古神话“活化石”的丰富蕴藏地。这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就是盘古文化根源地的特征。

以上内容参考-盘古

  首先,由于年代是在太过久远,你上面提到的这些人,根本无法确认究竟是真是存在过的,还是仅仅是一个神话人物。个人认为比较靠铺的说法是,这些人并非一个单独的“人”,而是代表了当时的一个氏族,从他们的名字后面都有一个“氏”可以看出一二,可能这些人代表的一个氏族,比如燧人氏就代表了当时首先开始使用火种的氏族,有巢氏代表当时开始筑造房屋的氏族,又或者这些人是该氏族的首领。诸如此类,说法繁多。

  1、神农氏,别名:五谷帝仙,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奇人物。他发明了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又称炎帝,然而关于神农氏是否就是炎帝这个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

  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

  所谓“姜”,就是牧羊人,“女”字底显示出这个姓氏有着古老的母系社会的遗存。所以,我们可以认定姜氏出自于一个游牧或者半游牧的民族。纵观神农氏起源各争议地,南方各地显然属于附会,唯有宝鸡符合这一要求。所以我们可以认定,神农氏是宝鸡人。神农有八世和一人两说,八世说中,前两任神农葬在出生地宝鸡,第八世葬于南方;一人说中,神农葬于宝鸡。

  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奇人物。除了发明农耕技术外,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因为他发明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赤帝、烈(厉)山氏,则又成了与黄帝相争天下的首领。长期以来,对于神农氏是否是炎帝这个问题,一直悬而难决。

  传说神农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肚”,几乎是全透明的,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见,还能看得见吃进去的东西。那时候,人们经常因乱吃东西而生病,甚至丧命。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断肠草”肠断而死。《神农本草经》即是依托他的著作。炎帝神农在位120年,传七代世袭神农之号,共计380年。

  2、伏羲氏,伏羲氏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之一,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也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传正月十六为伏羲氏生日,我国甘肃天水市(伏羲故里)有伏羲文化节。

  3、燧人氏,又称“燧人”,远古人“茹毛饮血”,他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是人工取火的发明者。关于他的神话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火,进化到人工取火的情况。《尚书大传》云:“遂人为遂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也。遂人以火纪,火,太阳也。阳尊,故托遂皇于天。”是神话中以智慧、勇敢、毅力为人民造福的英雄。燧人氏即是代表一个人物,有时则是几个人物的合成;有时它更多的应该是一个氏族或一个部落历史;有时又代表先民生活的一个时代,反映了人类饮食方面的一个时代的特色;是一个时代成就的反应。“燧人氏”这一词汇的多义性,在中国上古神话中是普遍存在的。

  4、有巢氏,传说中他教会了人民筑巢而居。现代一般认为。是后世对发明巢居的人给予的荣誉称号。有巢氏,中国上古传说人物、氏族,亦称“大巢氏”。传说中华初民穴居野处,受野兽侵害,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以避野兽,从此人民才由穴居到巢居。从这个角度看,有巢氏实际上代表着当时人类发展的一个阶段,从原始的山洞居住发展到建造房屋的阶段,是进步的一个标志。

  5、轩辕,即黄帝,出自有熊氏,亦称为帝鸿氏。黄帝曾居于轩辕之丘,故而得姓轩辕,黄帝的后代子孙遂称轩辕氏。一说黄帝作轩冕之服,教民做衣服,故谓轩辕。又据古代传说,轩辕即天鼋,天鼋变为龙,龙为轩辕部落的图腾,因以得氏。

  6、盘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神。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有个叫做盘古的巨人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酣睡了约18000年后醒来,盘古凭借着自己的神力把天地开辟出来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了雨露。 盘古的精灵魂魄也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

  7、女娲(拼音:nǚ wā),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风姓。起初以泥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而后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天,斩龟足以撑天。传说共工怒撞不周山,在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还有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另传说女娲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于是人们又奉女娲是音乐女神。《风俗通义》记载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关于女娲的传说很多,一直流传至今,影响甚为广泛深远。至今中国云南的苗族、侗族还将女娲作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1、起因

很久以前,天地没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2、经过

盘古先是开天辟地,然后顶天立地,倒下后,身体化作万物。

3、结果

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古籍记载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东汉末·徐整著《三五历纪》、《五运历年纪》

是那些上古时代的人物

9个

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造人,女娲补天

黄帝战蚩尤

刑天舞干戚

共工怒触不周山

精卫填海

大禹治水

嫦娥奔月

牛郎织女

据说这几个吧

开天辟地的盘古

宇宙是如何起源的,这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奥妙。在很久以前,就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

相传,天地本来是黑暗混沌的一团,好像一个大鸡蛋。盘古就孕育在中间,过了一万八千年,突然山崩地裂一声巨响,大鸡蛋裂开了。其中一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为地,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混沌不分的天地被盘古分开了,他手托着天,脚踏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每天也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的身体长得有九万里高,像一根巨大无比的柱子,立在天地当中,使天地无法重新合拢,不再变得黑暗混沌。但盘古也十分疲劳了,终于倒下来死去了。

盘古临死之前,天地又发生了奇怪的变化,他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隆隆的雷霆,他呼出的气变成了风云,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他的身躯和四肢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岳,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海,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田土,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天上的星星,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和圆亮的珍珠玉石,他流出的汗水变成了雨露。长在他身上的各类寄生物,受到阳光雨露的滋养,变成了大地上的黎民百姓。这样,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又用他整个身体孕育了天地万物。

关于盘古的神力,还有传说。他哭泣时流的眼泪成了江河,眼睛的闪光变成闪电。说他一欢喜,就是丽日晴天;一恼怒,天空就乌云密布。还说他睁开眼睛就是白天,闭住眼睛就是黑夜。

开天辟地的盘古,受到人们的崇敬。我国西南地区一些民族中,还流传着崇拜盘古的各种仪式和神话。传说南海有绵亘八百里的盘古墓,用来收葬他的魂魄。

·炼石补天的女娲

中国上古神话中,有一位化育万物、造福人类的女神,这就是女娲。

据说天地开辟以后,大地上虽然有了山川、湖泊、花草鸟兽,可是还没有人类的踪迹。大母神女娲想创造一种新的生命,于是她抓起了地上的黄土,仿照自己映在水中的形貌,揉团捏成一个个小人的形状。这些泥人一放到地面上,就有了生命,活蹦乱跳,女娲给他们取名叫做“人”就这样,她用黄泥捏造了许多男男女女的人。但是用手捏人毕竟速度太慢,于是女娲顺利拿起一截草绳,搅拌上深黄的泥浆向地面挥洒,结果泥点溅落的地方,也都变成一个个话蹦乱跳的人。于是大地上到处都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女娲还使男女相配,叫他们自己生育后代,一代一代绵延。在神话中女娲不单是创造人类的始祖母,而且是最早的婚姻之神。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宇宙突然发生了一场大变动,半边天空坍塌下来,露出一个个可怕的大变动,半边天空坍塌下来,露出一个个可怕的黑窟窿,地上也也出现一道道巨大的裂口,山林燃起炎炎烈火,地底喷涌出滔滔洪水,各种猛兽、恶禽、怪蟒纷纷窜出来危害人类。女娲见人类遭受这样惨烈的灾祸,就全力补修天地。她先在灌河中挑选许许五彩石,熔炼成胶糊,把天上的窟窿一个个补好。又杀了一只大龟,砍下它的四只脚竖在大地四方,把天空支撑起来。接着杀了黑龙,赶走各种恶食禽猛兽,用芦苇灰阻塞了横流的洪水。从此灾难得以平息,人类得到拯救,人世间又有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为了让人类更愉快地生活,女娲还造了一种名叫“笙簧”的乐器,使人们在劳作之余进行娱乐。

女娲是产生的母系氏族社会的神话人物。这个神话,反映出当时人类对自身起源和自然现象的天真认识。至今在我国西南的苗族、侗族中还流传着女娲的神话传说,并把她作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逐日英雄夸父

“夸父逐日”是中国古老的神话。它体现了原始先民追求光明的精神。

身材高大的夸父,立下宏愿,决心去追赶太阳,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夸父耳朵上挂两条黄蛇,手里也握着两条黄蛇,随身还携带着一根手杖。一天,太阳升起了,他迈开大步追去,一直追到禺谷。传说禺谷是太阳休息的地方。在太阳落到这里洗浴后,就在巨大无比的若木上休息。到第二天再升起来。这时只见一团巨大红亮的火球就在眼前,夸父已进入太阳的光轮,完全处在光明的包围中。当他正在庆幸自己的胜利时,他感到极度口渴。于是他伏下身子,大口大口地喝黄河、渭水里的水,几下就把两条河里的水喝干了,可还是口喝难忍。他又向北方奔去,想去喝大泽的水,大泽是一片纵横千里的水域。可是夸父还没有达到目的地,就死了,像一座大山一样倒了下来。手杖丢落的地方,出现了一片枝叶繁茂、鲜果累累的桃林。

传说河南、陕西两省交界处的灵宝县东南,有一座夸父山,是夸父留在人间的遗迹,山的北面,有一座好几百里的宽的桃树林。还传说湖南也有一座夸父山,上面还有夸父架锅的三块巨石。

·撞断天柱的共工

日月星辰为什么会东升西落?江河为什么都向东流?传说是水神共工撞断天柱的缘故,共工成了正义的象征。

女娲修补好天宇以后,好长时间日月星辰的运行都很正常。可是后来一场战争打乱了这个局面。交战的双方是水神共工和天帝颛顼。

共工是火神祝融的儿子。他长着人的脸,蛇的身子,红色的头发。共工常掌管海洋、江湖、河泽、池沼等世界十分之七的领域。在黄帝和炎帝的一次大战中,共工曾用水帮助他的祖上炎帝作战,颛顼是黄帝的曾孙,黄帝一度让他代行神权。但在他执掌神权期间,他并不顾念人间黎民百姓,还派人断绝了人间和天界的通道,也压迫他所不满意的诸神。更为无理的是他把太阳、月亮、星星都拴系在北方的天空上,固定在那里不能移动。这样,大地上有的地方永远明亮,有的地方永远黑暗,给人们带来了灾难,水神共工乘机率领部下发难,起来推翻颛顼的统治,夺取天帝宝座。

·猛志常在的刑天

刑天是与天帝对抗,失败后被断头仍不停止战斗的著名神话英雄。

黄帝用强大的武力打败了炎帝,坐上了中央天帝的宝座,炎帝被迫退到南方。但炎帝的部下并不甘心失败,刑天发誓要与黄帝争夺神位。他左手握一面盾,右手拿一把斧,与天帝开始了一场激战。他们一直杀到常阳山地方,黄帝看准机会一剑向刑天脖颈砍去,刑天那颗巨大的头颅就被砍落下来。刑天见头被砍落,愈加震怒。他毫不示弱,以两只乳头当作眼睛,肚脐当作嘴巴,挥舞武器,继续呐喊战斗。

刑天虽然失败了,但他不屈不挠,战斗到底的英雄精神常常为后人称颂。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用“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诗句,盛赞这位断头英雄。

精卫填海

治理改造大自然,要有~的顽强精神。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炎帝不仅管太阳,还管五谷和药材。他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要去东海,指挥太阳升起,直到太阳西沉才回家。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父亲忙于公事,总是不带她去。这一天,女娃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风暴,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儿,但却不能用医药来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精卫和海燕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夸父逐日的故事

夸父逐日是一个神话故事。它讲得是上古时期,神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被太阳烤死的事情。古籍《山海经》对此有详尽描述:“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桃)林。”

这段记述是说:夸父追赶太阳,追至太阳身边,因炎热而口渴,喝干了江河仍嫌不足,于是,欲饮沼泽之水,未等喝到,不幸渴死。手杖弃于路边,竞长成一片桃林。

夸父为何要去追赶太阳?

杨公骥先生认为,夸父逐日的故事有其极为深记得的寓意。

它说明“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不妨将水当作知识的象征);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杨先生这一观点被编入《中国文学》一书,受到许多同志的赞同。

另外,文学家萧兵先生在其《盗火英雄:夸父与普罗米修斯》一书中称:夸你逐日是为了给人类采撷火种,使大地获得光明与温暖。夸父是“盗火英雄”,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

萧先生的看法,颇有几分浪漫色彩。

还有人把夸父逐日看成是自然界的一种争斗,夸父代表“水”,而太阳代表“火”。水神、火神相争,水火不容。

夸父逐日的故事,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如何理解这个故事,已不仅仅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而它积极的意义在于,人们以各自不同的理解,去认识这个世界,去实现自已美好的追求。

邢天舞干戚

“邢天”又作“刑天”。《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这个事件发生的背景是在蚩尤战败被枭首后,这个里面的天帝就是轩辕黄帝。刑天,巨人族,为炎帝的下属,对于黄帝用武力欺压炎帝相当的不满,虽然他之后并没有参加蚩尤对黄帝的攻略,但是心里其实还是想得要命。在蚩尤失败被杀之后,他再也按奈不住心里的愤懑,遂找黄帝单挑。但是以一己之力就想争位似乎有点不合情理,现在普遍说法是为炎帝和蚩尤讨个公道,又或者他真的觊觎那个帝位。刑天手持干戚杀过去,最终与黄帝战斗。可是力所不及,最终战败,而且和蚩尤一样,身首异处。头呢,被黄帝命人埋到常羊山了,而身体却被留在原地。于是刑天的身体开始不满,用两只乳头来当做眼睛和圆圆的肚脐来当做嘴巴。

女娲造人

《太平御览》:女娲在造人之前,与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羊,初四创造猪,初六创造马,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 为了让人类永远的流传下去,她创造了嫁娶之礼,自己充当媒人,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凭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另一种传说《独异志》是:女娲是与伏羲为兄妹。当宇宙初开时,天地之间只有他们兄妹二人,在昆仑山下,而天下未有其它人民。相议想为夫妻,又自觉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请您将天上的云都合起来一团,要不就把云散了吧。」以是天上的云立即合起来,他们俩就成了夫妻,中华民族都是他们俩的子孙后代。

女娲补天

在洪荒时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而大打出手, 最后祝融打败了共工,水神共工因打输而羞愤的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 哪知那不周山是撑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晨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当天空出现彩虹的时候,就是我们伟大的女娲的补天神石的彩光。

女娲劳苦功高,在西汉的《运斗枢元命苞》中,女娲被列为和她的哥哥伏羲、尝百草救人无数的神农为中华民族人始之初的三皇。

《盘古开天地》的起因经过结果具体分析介绍:

1、起因: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个混沌的宇宙之中,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见周围一片乌漆嘛黑,于是盘古想要把天地分开。

2、经过:

盘古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了。只听一声巨响,一片黑暗的东西渐渐分散开了。缓缓上升的东西,变成了天;慢慢下降的东西,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头顶着天,脚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盘古也随着天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下来了。

3、结果: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古籍记载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东汉末·徐整著《三五历纪》、《五运历年纪》。

 盘古开天辟地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的《三五历记》。

三国吴人徐整《三五历记》: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去地九千里。”

《五运历年纪》:“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

《述异记》:“先儒说盘古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

盘古神话虽未见于先秦古籍,但它和《山海经》所记的烛龙神话却有相似之处,或者就是这一神话的演变,后来又吸收了南方民族盘瓠(hù)传说的某些因素,才创造出这样一个开天辟地的神话人物。到明末周游写《开辟衍绎》,盘古手里又被加上了斧头和凿子这两件劳动工具,故事内容发展为包含劳动开辟天地的观念。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