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诗词《吃亏是福》原文是什么?
原文: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益於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在即是矣。
译文:人的所得一旦达到丰盈充足,就是他要开始耗损的时候了;而当一个人变得欠缺不足时,他也就会开始渐渐充裕起来。对自己有些损失,那自然也就有利于他人,这样一来,大家也都心平气和,而我自己也得到了内心安宁。结果是既平和又心安,这就是一个人真正的福气了。
出自——清代郑板桥《吃亏是福》。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郑板桥的弟弟郑墨在家务农,忽然有一天,郑板桥收到了弟弟一封来信。弟兄俩经常通信,然而这一次非同寻常,原来,郑家与邻居的房屋共用一墙,郑家想翻修老屋,邻居干预,说那墙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不是郑家的,郑家无权拆墙。
其实,这契约上写得明明白白,那堵墙是郑家的,邻居借光盖了房子。为了这堵墙,官司打到县里,尚无结果,郑墨越想越难过,感觉太受人欺负了,心里的怨恨实在咽不下去。于是自然想到了在外做官的哥哥,自觉得有契约在,再加上哥哥出面说情,这官司就必赢无疑了。
郑板桥知道此事后觉得很不自在,考虑再三,给弟弟写了一封劝他息事宁人的信,同时寄去了一个条幅,上面写着“吃亏是福”四个大字。
郑煊长年经营木材生意,一次他的货运到外地后价格狂跌,即使卖掉,也将血本无归。郑煊以为自己的末日到了,很沮丧,郑板桥得知后便送给郑煊一幅题词。
郑煊带着题词回洪江,没想到在回来的路上,木材价格突然升高,他意外发了财。后来郑煊静静思考着郑板桥“吃亏是福”的题词,并从中体会出人生哲理,于是将郑的题词作为家训,刻在屋子的墙壁上以示后人。
板桥晓别原文: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板桥晓别翻译及注释翻译 回头望高高城楼,银河已经渐渐暗淡向西下落,长亭的窗下,渠水荡漾著层层轻波。远别的游子像那水仙就要乘赤鲤飞升,芙蓉如面的美人一夜来流下的红泪谁知几多?
注释 1、板桥:指开封城西的板桥。2、晓河:指银河。3、微波:指银河之波,也指长亭下水渠之波。4、鲤鱼:典故出自《列仙传》,一名赵国人琴高,会神仙术,曾乘赤鲤来,留月余复入水去。5、芙蓉:形容女子容貌。6、红泪:典故出自《拾遗记》,魏文帝美人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用王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板桥晓别赏析这是一首与情人言别的诗。题中「板桥」,指 唐代 汴州城西的板桥店。这里正像长安西边的渭城一样,是一个行旅往来频繁的地方,也是和亲友言别之处。
首句的「回望高城落晓河"中,高城指汴州城,晓河指破晓时分的银河。回望汴州方向,原先斜贯中天、高悬在城头上的银河,此刻已经黯淡了,西移垂地。在破晓时分微微发白的天幕背景下,正隐现出高城的朦胧暗影。这对一年一相逢的情侣,曾经在这座高城中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所以分别之际,不免怀着留恋和怅惘的心情翘首回望,彼此都感到刚刚逝去的日子仿佛是一场遥远的梦,正像 宋代 秦观在一首别词中所写的那样,「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出自《满庭芳》)。「落晓河」,既明点题内「晓」字,又暗寓牛女期会已过,离别在即。而这对情侣在分离的前夜依恋话别,彻夜不眠的情景也不难想像。
然后是「长亭窗户压微波」该句,长亭是板桥上或板桥近旁一座临水的亭阁,它既是昨夜双方别前聚会之处,也是晓来分离之处。长亭的窗下就是微微荡漾的波光,「压」字画出窗户紧贴水波的情景。在朦胧曙色中,这隐现于波光水际的长亭仿佛是幻化出来的某种仙境楼阁,给这场平常的离别涂抹上一层奇幻神秘的传奇色彩。那窗下摇漾的微波,一方面让人联想起昨夜双方荡漾难平的感情波流,另一方面又连接着烟波渺渺的去路(板桥下面就是著名的通济渠),这两方面合起来,也就是所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鹊桥仙》)。全句写景,意境颇似牛女鹊桥,夜聚晓分,所以和首句所写的「高城落晓河」之景自然融为一片。
如果说,一、二两句还只是在写景中微露奇幻神秘的色彩,那么三、四两句就完全进入了神话故事的意境。
「水仙欲上鲤鱼去"这句用上了琴高典故。诗人把游子暗比作琴高,板桥长亭之下,正停靠著待发的小舟,游子由水路乘舟离去,就像乘鲤凌波而去的水仙琴高一样。在前两句所描写的带有奇幻色彩的景色引发下,这里进一步生出浪漫主义的想像,将「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的现实场景幻化成「水仙欲上鲤鱼去」的神话境界。所以这想像虽奇幻,却又和眼前景吻合,显得自然真实。《楚辞·九歌·河伯》中曾这样描写送行的场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子。」「水仙」句似受到过它的启发,只不过这首诗里所描绘的境界带有童话式的天真意趣罢了。
最后一句「一夜芙蓉红泪多」转写送者。句子中的「红泪」暗用薛灵芸的典故,将游子暗喻为水中芙蓉,以表现她的美艳,又由红色的芙蓉进而想像出它的泪也应该是「红泪」。这种天真浪漫的想像,类似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忆君清泪如铅水」的奇想。不过这句的好处似乎主要在笔意,它是从游子的眼中来写送者,却又不直接描写送者在「晓别」时的情态,而是转忆昨夜一夕这位芙蓉如面的情人泣血伤神的情景。这就不但从「晓别」写出了夜来的伤别,而且从夜来的分离进一步暗示了「晓别」的难堪。昨夜长亭窗户之内,「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的情景,此刻板桥晓别之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的黯然销魂之状也就都如在眼前了。
纵观全诗,可看得出李商隐喜欢从前代小说和神话故事中汲取素材,然后组合成充满新奇浪漫情调和奇幻绚丽色彩的诗歌,这是他作诗的一贯特点。但像这首诗这样,用传奇的笔法来写普通的离别,将现实与幻想融为一片,创造出色彩缤纷的童话式幻境,在送别诗中确实少见。前人曾说「义山多奇趣」(张戒《岁寒堂诗话》),说李商隐爱将平凡的题材写得新奇浪漫。此诗,正是体现出了李商隐这种「奇趣」的特点。
板桥晓别创作背景此诗歌写于 唐代 汴州(今河南开封)西的板桥店。李商隐在此地遇见诗人李郢,可能还有李郢在汴州的情人。聚散匆匆,欢宴言别,于是一首奇幻绚丽的离别诗在李商隐的脑海油然而生,遂挥笔墨,写下此诗。 诗词作品: 板桥晓别 诗词作者:唐代 李商隐 诗词归类: 写景、离别
《板桥诵书》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朝书画家,文学家,也称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
原文: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译文:
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学习,并没有其他的老师。小的时候没有和别人大不一样的地方,(板桥)渐渐长大了。虽然长得又高又大,但容貌丑陋,人们都看不起他。他又喜欢说大话,自负得过头,不管谁都敢骂。许多长辈都瞧不起他,告诫别人不要和他来往。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愤激,自己确立观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己不断深钻细研,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到达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使自己不多的性情才能力气得到昌盛。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并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勤于背诵。板桥每次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在船上,马上,被子里,有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忘记了勺子筷子,有的时候面对客人没有听到他们的话,甚至忘记了自己说的话,都是在记忆书上的内容,默默地诵读。书有不被记住的地方吗?
启示:
读书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要抓紧时间、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地学习,要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见解,才能有一番作为。郑板桥能够自己刻苦,他每次读一本书,都读很多遍,且利用所有机会记忆且默默背诵。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朝书画家,文学家,也称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书画史。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著。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卒年七十三。
《竹》
清代: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译文:竹子一节接一节的生长,长的全是叶子。我不开花,省得蜜蜂和蝴蝶纠缠不休。
主题:这首诗写竹子气节清高,不与白花争艳争香,不惹蜂撩蝶,也借喻作者自己的超脱世俗的亲近自然的为人处世的方式。
扩展资料
郑板桥曾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是的,他一生以竹为伴,他在自家门口种了许多竹子。夏天,他在竹林中放一小床。
躺着看书、赏竹、嗅竹。秋冬,他将竹竿截成小段,做成窗棂,再糊上白纸。风和日暖时,一片片竹影映在窗纸上,宛如一幅天然竹画。
郑板桥曾自述画竹的情景:“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他的这段道出了绘画创作的规律: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即看竹、思竹至画竹。
写作过程也是如此。写作时我们对于感觉到的东西,往往是有所激动而缺乏深刻的理解,这需静观默察、纵横比较和冷静思考,把握其神貌和实质。
-郑板桥
1 《板桥好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19、解释加点字(7分)
寝 ( ) 咸( ) 易 ( ) 迩( )
名( ) 劳形( ) 鸿儒( )
20、解释句子(4分)
①幼时殊无异人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郑板桥之所以“善诵”是因为 。(用自己的话概括)(1分)
22、用“/ ”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节奏。(1分)
①无 丝 竹 之 乱 耳
23、用甲文语句回答。(2分)
①“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情趣。(2分)
参考答案:
19、相貌丑陋 都 轻视( 轻慢 ) 近 、出名 形体、身体 大
20、1、小时候一点也没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1、郑桥桥抓住点滴时间争分夺秒地学习。
22、无 / 丝 竹 之 乱 耳
23、1、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4、保持高尚节操 安贫乐道
2 《板桥好学》文言文阅读答案19、解释加点字(7分)寝 ( ) 咸( ) 易 ( ) 迩( )名( ) 劳形( ) 鸿儒( )20、解释句子(4分)①幼时殊无异人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郑板桥之所以“善诵”是因为 。
(用自己的话概括)(1分)22、用“/ ”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节奏。(1分)①无 丝 竹 之 乱 耳23、用甲文语句回答。
(2分)①“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②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情趣。
(2分)参考答案:19、相貌丑陋 都 轻视( 轻慢 ) 近 、出名 形体、身体 大20、1、小时候一点也没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1、郑桥桥抓住点滴时间争分夺秒地学习。
22、无 / 丝 竹 之 乱 耳23、1、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4、保持高尚节操 安贫乐道。
3 郑板桥好学(文言文)《郑板桥好学》,又名《板桥诵书》、《板桥善诵》、《板桥好学》等。
原文: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
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书有弗记者乎?译文: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学习,并没有其他的老师。小的时候没有和别人大不一样的地方,(板桥)渐渐长大了。
虽然长得又高又大,但容貌丑陋,人们都看不起他。他又喜欢说大话,自负得过头,不管谁都敢骂。
许多长辈都瞧不起他,告诫别人不要和他来往。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愤激,自己确立观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己不断深钻细研,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到达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使自己不多的性情才能力气得到昌盛。
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并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勤于背诵。板桥每次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
在船上,马上,被子里,有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忘记了勺子筷子,有的时候面对客人没有听到他们的话,甚至忘记了自己说的话,都是在记忆书上的内容,默默地诵读。书有不被记住的地方吗?。
4 郑板桥好学(文言文)《郑板桥好学》,又名《板桥诵书》、《板桥善诵》、《板桥好学》等。
原文: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译文:
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学习,并没有其他的老师。小的时候没有和别人大不一样的地方,(板桥)渐渐长大了。虽然长得又高又大,但容貌丑陋,人们都看不起他。他又喜欢说大话,自负得过头,不管谁都敢骂。许多长辈都瞧不起他,告诫别人不要和他来往。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愤激,自己确立观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己不断深钻细研,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到达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使自己不多的性情才能力气得到昌盛。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并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勤于背诵。板桥每次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在船上,马上,被子里,有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忘记了勺子筷子,有的时候面对客人没有听到他们的话,甚至忘记了自己说的话,都是在记忆书上的内容,默默地诵读。书有不被记住的地方吗?
5 板桥自叙文言文答案板桥自叙
[清]郑 燮
板桥居士,姓郑氏,名燮,扬州兴化人父立庵先生,以文章品行为士先教授生徒数百辈,皆成就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又好大言,自负太过,谩骂无择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平生不治经学,爱读史书以及诗文词集;传奇说簿之类,靡不览究有时说经,亦爱其斑驳陆离,五色炫烂
好山水,未能远迹;其所经历,亦不尽游趣乾隆十三年,大驾东巡,燮为书画史,治顿所,卧泰山绝顶四十余日,亦足豪矣又以余闲作为兰竹,凡王公大人、卿士大夫、骚人词伯、山中老僧、黄冠炼客,得其一片纸、只字书,皆珍惜藏庋然板桥从不借诸人以为名板桥康熙秀才,雍正壬子举人,乾隆丙辰进士初为范县令,继调潍县
板桥诗文,自出己意,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或有自云高古而几唐宋者,板桥辄呵恶之,曰:“吾文若传,便是清诗清文;若不传,将并不能为清诗清文也何必侈言前古哉?”明清两朝,以制艺取士,虽有奇才异能,必从此出,乃为正途若漫不经心,置身甲乙榜之外,辄曰:“我是古学”天下人未必许之,只合自许而已老不得志,仰借于人,有何得意?
(以下是译文)
板桥居士,姓郑,名燮,是扬州兴化人父立庵先生,凭他的文章品行成为士人模范教授学生几百人,都成了才
板桥小的时候跟随父亲学习,没有其他的老师小的时候没有特别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稍微长大了些,虽然个子高,但容貌丑陋,人们都看不起他又喜欢说大话,极其自负,批评人不论其身份那些前辈都很憎恶他,告诫子弟不要跟他来往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努力,自己有独到见解,不随便屈从流俗,自悟书中曲折难尽的深意,从浅到深,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到达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使自己的性情才力在不能达到的地方也能充分发挥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他们不知道板桥并非善于记忆,而是善于诵读罢了板桥每次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在船上,在马上,在被子里,有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忘记了勺子筷子,有的时候没有听见客人对他说的话,有时又忘记自己说的话,这都是在默诵书中的话书还有不被记住的吗?
平生不研究经学,喜欢读史书以及诗文词集、传奇小说之类的书籍,没有不研读的有时谈经,也喜爱它多姿多彩
喜好山水,却没有远游,游历经过,也不必尽到游趣乾隆十三年,皇帝东巡,郑燮做为书画史,整治住所,在泰山绝顶住了四十多天,也足以称豪了又在闲暇画画兰竹,那些王公大人、卿士大夫、诗人词人、山中老僧、黄冠道士,得到他一小片纸、几个字,都珍藏起来但是板桥从不借助他人出名板桥是康熙秀才,雍正壬子举人,乾隆丙辰进士最初担任范县令,接着调任潍县
板桥的诗词文章,都是出于自己的意思,说理必定归结于圣贤,文章必定切合于实用有人说文章高超古雅而近于唐宋,板桥就恼怒呵斥他说:“我的文章如果流传下去,那一定是清诗清文;如果不能流传,那就是它不能成为清诗清文何必大言比于前古呢?”明清两个朝代,用八股文录用士人,即使是有奇异才能的人,也必须从这条路寻出身,这才是正道如果漫不经心,不能录取,就说:“我是古学”天下人未必同意你的说法,只是自我称道而已老来不得志,仰仗他人,有什么得意的呢?
6 板桥集外诗文的文言文练习原文:
板桥居士,姓郑氏,名燮,扬州兴化人。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①古人之奥区②,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翻译:
我称自己为板桥居士,叫郑燮,扬州兴化人。我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没有其他的老师。小的时候没有特别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稍微长大了些,虽然长大了,容貌丑陋,人们都看不起我。但是我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愤激,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来探求古人创造的深奥学问,酣畅地表现我的没有全部显示出来的性格、才能。人们都说我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我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善于背诵。我每次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有的时候在船上,马上,被子里,有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忘记了勺子筷子,有的时候对着客人不听他们的话,并且还忘记了我自己说的话,都在记忆书并且默默的背诵。书还有不被记住的地方吗?
问题一:郑板桥的代表作有哪些?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板桥是他的别号。他生于一六九三年,卒于一七六五年,祖籍江苏扬州兴化县人。他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他工诗词、擅文章、精于书法、绘画,尤其擅长画竹,他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是清代时期乾隆年间著名书画家和诗人。他的“三绝”诗、书、画中,怪异之作俯拾即是,甚至连他的创作论亦颇奇谈怪论。他时时好发寄语,称自己的作品是“掀天揭地之文,震雷惊电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原不在寻常眼孔中也。”故此,他又被人们称之为“扬州八怪”之一。
“扬州八怪”(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鳝、郑板桥、李方膺、罗聘),在当时这八位艺术家在政治态度、生活作风、书画创作等方面都不同于社会流俗,他们的为人有明显个性,他们的作品,有独创风格,他们的书画就形成了“扬州画派”、“扬州八怪”,而郑板桥更是 “八怪”之中的佼佼者。
郑板桥的一生,经历了三个帝王。在科举道路上,历经了三个阶段: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他四十三岁那年,也就是乾隆元年,公元一七三六年,考中进士,乾隆十六年,公元一七五一年,他五十岁时出任范县知县,后调任潍县任知县。后因赈灾事触忤上司而辞官,寓居扬州,后以卖画为生。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立身名言。板桥的“难得糊涂”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典故呢。相传,清乾隆十六(1751年),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今潍坊市)做县令已历年,当时潍县归莱州管辖。他早就听说莱州郊外的文峰山上有一通《郑文公碑》,此碑在我国书法由隶转楷的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公务繁忙,他一直无暇去看。是年9月19日,郑板桥到莱州办完公事,天色尚早,经人指点,他爬上山,找到了这块通碑。他如获至宝,就聚精会神地欣赏研究起来,直到夜幕降临,碑上的字迹再也看不清才只好作罢。当他回过神来,举目四望漆黑一片,才感到为难了,下山的路不熟悉,无法下山。可在这荒山野岭怎么过夜呢?寻思好久,忽然发现山上有一处灯光。于是,他便摸黑朝灯光方向走去。到了跟前,见是一所宅院,他叫开门,房主人是一位老者。他通报了自己的姓名和来意,看来,房主人对他早有所闻,热情欢迎。吃过晚饭,二人便叙谈起来。从国事到民事,谈得很投机。最后,房主人提出,他有一方石砚,尚无砚名,请郑板桥留下墨宝。他欣然应允。房主人拿出一方长方形巨砚,并备好笔墨纸张。当郑板桥思考砚铭内容时,才对房主人说:“你看,我只顾和您说话了,到现在还不知道您的尊姓大名呢。”房主人说“我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尊姓大名,只不过是糊涂老人罢了。”郑板于是写下了“难得糊涂”四个大字。主人看过,心灵有所触动,于是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原来,他在乾隆朝中为官数年,后来因不满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等腐败行为,自己又无回天之力,于是便辞官归隐山林,颐养天年。郑板桥听完,感到意犹未尽,见四字下尚有空白,于是又写下了:“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难得糊涂”四个字它是一种愤激之词,这就是说,一个清醒的决看不惯当时世俗的黑暗,只有使自己变得糊涂,才能免生闲气。但正直的人又总是糊涂不起来,故而糊涂就更难得了。
郑板桥想糊涂又糊涂不了,原因在于他又是极聪明之人,什么事情都看得清清楚楚,他无法糊涂。
本来,不糊涂却要装糊涂,这就很难。尤其是什么时候该糊涂,什么时候该清醒,这个方寸就不易把握。所以板桥慨叹“难得糊涂”!这“难得糊涂”四个字包含着多少感慨,多少叹息,多少沉重,多少忧伤,又有多少不满,多少牢骚在其中。
故尔,“难得糊涂”的智慧,实际上包含着一种韬光养晦的世故,或者叫作应世技术。当人处在某种险恶的形>>
问题二:郑板桥的代表作是什么 B A有多种说法,有说是严嵩写的,字形方正。所以错;B为郑板桥代表作C为王羲之
问题三:郑板桥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郑板桥诗词选 石头城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王浚楼 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山 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 崩,旌旗电扫,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 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桃叶渡 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烟软梨 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 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假 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莫愁湖 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冤薮。前殿金 莲, 玉树,风雨催残骤。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 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桃 叶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词人口。风流何罪?无荣无辱无咎。 长干里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细雨饧 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风吹花落,落花风又吹起。 更兼处处缲车,家家社燕,江介风光美。四月樱桃红满市,雪片鲥鱼刀。淮水 秋清,钟山暮紫,老马耕闲地。一丘一壑,吾将终老于此。 台城 秋之为气,正一番风雨,一番萧瑟。落日鸡鸣山下路,为问台城旧迹。老蔓藏 蛇,幽花贱血,坏堞零烟碧。有人牧马,城头吹起 篥。 当初面代牺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门律。何事饿来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再 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酸心硬语,英雄泪在胸臆。 胭脂井 辘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转归何处?只有青山围故国,黄叶西风菜圃。拾橡瑶 阶,打鱼宫沼,薄暮人归去。铜瓶百丈,哀音历历如诉。 过江咫尺迷楼,宇文化及,便是韩擒虎。井底胭脂联臂出,问尔萧娘何处?清 夜游词, 花曲,唱彻江关女。词场本色,帝王家数然否? 高座寺 暮云明灭,望破楼隐隐,卧钟残院。院外青山千万叠,阶下流泉清浅。鸦噪松 廊,鼠翻经匣,僧与孤云远。空梁蛇脱,旧巢无复归燕。 可怜六代兴亡,生公宝志,绝不关恩怨。手种菩提心剑戟,先堕释迦轮转。青 史讥弹,传灯笑柄,枉作骑墙汉。恒沙无量,人间劫数自短。 孝陵 东南王气,扫偏安旧习,江山整肃。老桧苍松盘寝殿,夜夜蛟龙来宿。翁仲衣 冠,狮麟头角,静锁苔痕绿。斜阳断碣,几人系马而读。 闻说物换星移,神山风雨,夜半幽灵哭。不记当年开国日,元主泥人泪簇。蛋 壳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风烛残。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 方景两先生庙 乾坤欹侧,藉豪英几辈,半空撑住。千古龙逢源不死,七窍比干肺腑。竹杖麻 衣,朱袍白刃,朴拙为艰苦。信心而出,自家不解何故。 也知稷契皋夔,闳颠散适,岳降维申甫。彼自承平吾破裂,题目原非一路。十 族全诛,皮囊万段,魂魄雄而武。世间鼠辈,如何妆得老虎! 宏光 宏光建国,是金莲玉树,后来狂客。草木山川何限痛,只解征歌选色。燕子衔 笺,春灯说谜,夜短嫌天窄。海云分付,五更拦住红日。 更兼马阮当朝,高刘作镇,犬豕包巾帻。卖尽江山犹恨少,只得东南半壁。国 事兴>>
问题四:郑板桥的书法代表作是什么?急!!!!!!!!!!! B A有多种说法,有说是严嵩写的,字形方正。所以错;B为郑板桥代表作C为王羲之
问题五:郑板桥有哪些作品 作品很多,画风极大地影响了清代的画坛。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拄石干霄图》、《丛兰荆棘图》、《画竹留赠图》等。有《板桥文集》。
问题六:郑板桥绘画作品属于什么类型? 前面个同志的回答,我非常的支持,是正版图书所说的。说下我的想法:郑板桥的绘画是前代人的延续,由于很多人夸赞郑板桥的独特而淡忘了他的延续性。至于属于什么类型,其实不太重要!他是在传统水墨画,写意下的所谓文人画。这是许多的所谓学者分的类,学习时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归类。
问题七:清代郑板桥擅长画竹子,代表作有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1]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问题八:郑板桥的代表作品有哪些?他的“绘画三段论”内容是什么? 郑燮(1693-1765)清代著名画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卫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做官期间,不肯逢迎上司,颇能关心人民疾苦,饥荒年岁,曾因擅自开仓赈济,拔款救灾,获罪罢官。后来长期在扬州以卖画为生。受石涛、八大山人影响较深,又发挥了自己的独创精神,为“扬州八怪”之一。他的画以竹、石、兰蕙为最工,用笔秀劲潇洒,多而不乱,少而不疏,芳兰数丛,浓墨画花,秀逸多姿;浓淡疏密,墨色淋漓,天趣横溢,神理俱足。他主张“不泥古法”,重视艺术的独创性。重视深入生活,观察写生。书法杂用篆、隶、行、楷并以隶为主,兼有画意的美感,独创一格,自调用为六分半书,人称之谓“乱石铺街”体。兼长篆刻,古朴不俗。《桐阴论画》的作者秦祖永曾把丁敬、金农、郑燮、黄易、奚冈、蒋仁、陈鸿寿七人的印章边款题跋辑为“七家印跋”。作品很多,画风极大地影响了清代的画坛。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拄石干霄图》、《丛兰荆棘图》、《画竹留赠图》等。有《板桥文集》。
问题九:解密历史人物:郑板桥 的代表作品有什么 代表作品:
《板桥全集》《甘谷菊泉图》《兰竹芳馨图》《清光留照图》《墨兰图》《墨竹图题诗》等
中文名:郑板桥
别 名:郑克柔(字)、郑燮
国 籍:中国 清代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兴化
出生日期: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11月22日)
逝世日期:乾隆三十年(1765年1月22日)
职 业:画家
主要成就:“扬州八怪”之一
本文2023-08-08 02:18:1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7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