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化丹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涩化丹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眼科六经法要》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涩化丹的用法用量 25 加减 2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涩化丹 1 拼音

sè huà dān

2 《眼科六经法要》 21 方名

涩化丹

22 组成

赤石脂10两,甘草6两,上共研极细末。然后用:薄荷1两,僵蚕1两,麻黄1两,北细辛5钱,蔓荆子1两,紫草7钱,龙胆草4钱,黄连1两,芦荟1钱,草乌4钱。水煎,去滓,以浸石脂、甘石,绵纸封贮器口,日晒夜露,干时再加:空青石1两,珊瑚3钱,琥珀2钱,上血竭1钱,珍珠5分(需用未经穿过孔者,还须塞入白豆腐内,加水煮2小时,方能取出合药)。

23 主治

目外障。

24 涩化丹的用法用量

每晚取少许点于障上。

25 加减

翳膜厚者,可加硇砂少许,不可多加。

26 制备方法

共研极细腻。

古籍中的涩化丹 《辨证录》:[卷之六]燥症门(十五则)

补其肾水,少佐以利水之药,则浊精自愈矣。方用化精丹∶熟地(二两)人参(五钱)山茱萸(一两)车前子(

《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治喉痹单方

r此症因心火太盛而起。舌硬如山。憎寒壮热。言语謇涩。内服黄连泻心汤。外吹秘。以刀刺紫肿处去血。再针

《续名医类案》:[卷五]疫

,胸膈亦宽。惟口渴,小水短涩,睡卧不安,又与化瘟丹三钱,井水化下,渴止,少得睡。头晕脚软喘急,与四

《济世神验良方》:中风门

药顺气散治风气攻注、四肢骨节疼痛、麻痹、瘫痪、语涩、筋挛,步履艰辛,腰膝软弱,及妇人血气,老人冷气

《婴童百问》:[卷之十]痈毒肿疖第九十三问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轻腰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6 《辨证录》卷二 61 方名 62 组成 63 功效 64 主治 65 轻腰汤的用法用量 6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轻腰汤 1 拼音

qīng yāo tāng

2 处方

白术30克,薏苡仁30克,茯苓25克,防己15克。

3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主外感风湿。

4 轻腰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剂。

5 摘录

《辩证录》卷二

6 《辨证录》卷二 61 方名

轻腰汤

62 组成

白术1两,薏仁1两,茯苓5钱,防己5分。

63 功效

利腰脐之气,以祛风刮湿。

64 主治

因房劳力役,又感风湿,腰脐之气未通,风湿入于肾而不得出之腰痛,两腰重如带三千文,不能俯仰者。

65 轻腰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连服2剂而腰轻矣。

66 附注

此方惟利湿而不治腰,又能利腰脐之气,一方而两治之也。然不可多服者,以肾宜补而不可泻,防己多用必至过泄肾邪。肾已无邪可祛,而反损正气,故宜用补肾之药(三圣汤),而前药(本方)不可再用矣。

古籍中的轻腰汤 《辨证录》:[卷之二]腰痛门(六则)

而后大补其肾中之水火,则腰轻而可以俯仰矣。方用轻腰汤∶白术(一两)薏仁(一两)茯苓(五钱)防己(五

《医原》:[卷下]论张仲景《伤寒论》

近一层,是横入。邪由外横入,药由内横托,故用轻虚之麻黄汤,由肺化汗外达皮毛,以出肺之空窍,即以出太阳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九章·伤寒夹证]第四节·夹血伤寒

不移。或胸脘痛。或胸胁痛。或大腹痛。或少腹痛。或腰胁痛。或肢臂痛。初起虽有风寒表邪。不得用麻黄青龙

《医学入门》:[外集·卷三(病机)外感]伤寒

者,五积散。内伤挟外感者,先因饮食劳役过度,身痛腰腿酸软,而其体已解,又感冒风寒,外证全类伤寒。但

《证治准绳·伤寒》:[卷二]太阳病

目录 1 拼音 2 《辨证录》卷十二 21 组成 22 功效 23 主治 24 收带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收带汤 1 拼音

shōu dài tāng

2 《辨证录》卷十二 21 组成

白术1两,杜仲1两,人参1两,荆芥2钱。

22 功效

大补任督之气。

23 主治

妇人产后亡血过多,无血以养任、督,带脉崩堕,水道中出肉线一条,长34尺,动之则痛欲绝,随溺而随下,每作痛于腰脐。

24 收带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古籍中的收带汤 《辨证录》:[卷之十二]产后诸病门(十一则)

督得腰脐之助,则两脉气旺,何难收带于顷刻乎。用收带汤亦效。白术杜仲人参(各一两)荆芥(二钱)水煎服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钤古方]外科

如饭团,粒粒粘结成块者即是,皆可用也)鹿角(生取带脑骨者,断之,用炭火烧烟尽,研极细四两)上用米醋

《验方新编》:[卷二十妇科产后门]前阴诸证论

制半夏、茯苓以健脾,使元气复而诸疾自愈。或以硫黄汤外洗,又敛宫方治子宫不敛甚效。产后 脱下,乃元

《胎产心法》:[卷之下]前阴诸证论

或肿既消而不闭者,此气血虚不能收摄,以十全大补汤服数帖,再用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治之。或以补中益气汤

《惠直堂经验方》:[卷四妇人门]益母丸

1 仙传外科集验方、秘传外科方 2 难经校注 3 难经语译 4 难经本义 5 外科精义 6 温疫论 7 血证论 8 研经言 9 良方集腋 10 赤水玄珠全集 11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12 伤寒论校注 13 伤寒六书 14 金匮要略论注 15 厘正按摩要术 16 本草蒙筌 17 新编西方子明堂灸经 18 明医杂著 19 本草从新 20 圣济经 21 子和医集 22 辨证录 23 杨氏家藏方 24 活人书 25 简明医彀 26 黄元御医书十一种 27 针灸大全 28 伤寒论语译 29 病机汇论 30 本草崇原集说 31 经穴解 32 本草衍义 33 幼幼集成 34 诸病源侯论校注 35 针灸易学 36 疡医大全、 37 徐大椿医书全集 38 痘疹辨证 39 疯门全书 40 金匮玉函经二注 41 王旭高临证医案 42 读素问钞 43 妇人大全良方 44 广瘟疫论 45 海药本草 46 喉科指掌 点校本 47 问斋医案(无封面) 48 刘涓子鬼遗方 49 学古诊则 50 人身通考 51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 52 黄帝内经素问语译 53 伤寒瘟疫条辩 54 世医得效方 55 类证治裁 56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57 金匮要略校注 58 御药院方 59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0 金镜内台方议 61 千金宝要 孙真人海上方 62 伤寒总病论 63 吴鞠通医案 64 形色外诊简摩 65 种福堂公选良方 66 疡科会粹 67 名医别录 68 幼幼新书 69 外科证治全生 70 理虚元鉴·虚损启微 71 吴普本草 72 食物本草 73 中藏经语译 74 中藏经校注 75 脉经语译 76 针灸甲乙经校注(上下册) 77 本草易读 78 医学指归 79 胎产心法 女科辑要 80 外科证治全书 81 松峰说疫 82 医方考(附《脉语》)(校点本) 83 仁术便览 84 医灯续焰 85 医方考(附《脉语) 86 验方新编 上 87 验方新编 下 88 黄帝内经太素语译 89 随息居饮食谱 90 医经溯洄集 91 黄帝内经太素校注(上下) 92 祖剂 93 易简方 94 医林改错 95 冯氏锦囊秘录 96 饮膳正要 97 不居集 98 寿世保元 99 古今医统大全(上下) 100 脉经校注 101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点校本)第01册-医经注释(上册)(卷1—卷46) 102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点校本)第02册-医经注释(下册)(卷47—卷70) 103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点校本) 第三册 诊断(卷71—卷92 ) 104 明目至宝 105 秘传眼科龙木论校注 106 蠢子医 107 刘纯医学全书 108 千金翼方校释 109 遵生八笺校注 110 难经正义 111 痰火点雪 112 续名医类案 113 许叔微伤寒论著三种 114 医碥 115 本草经集注 辑校本 116 勉学堂针灸集成(PDF) 117 汤液本草 118 养生月览 119 饮食须知 120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121 小儿推拿广意 122 全生指迷方 洪氏集验方 123 孙真人千金方 附真本千金方 124 景岳全书 125 四明心法 四明医案 126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127 调燮类编 128 本草求真 129 河间医集 130 小儿药证直诀 131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132 神农本草经辑注 133 痧胀玉衡 134 韩氏医通 135 卫济宝书、集验背疽方 136 温疫论补注 137 医门补要 138 医学读书记 139 医学纲目 140 证治准绳 141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第4-12册)

目录 1 拼音 2 《辨证录》卷八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三清丸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三清丸 1 拼音

sān qīng wán

2 《辨证录》卷八 21 方名

三清丸

22 组成

苍术半斤(炒),人参3两,山茱萸1斤,白薇3两,蜇虫3两,阿胶3两,白芍10两,鳖甲10两,鳗鱼骨3两,白术1斤,柏子仁(不去油)4两,地骨皮10两,沙参5两,肉桂1两,地栗粉1斤,神曲3两,贝母2两。

23 主治

痨瘵,转相染易者。

24 三清丸的用法用量

每日早、晚各服3钱。

25 制备方法

上药各为细末,炼蜜为丸。

古籍中的三清丸 《辨证录》:[卷之八]痨瘵门(十七则)

染之初起,不可救传染之已深。余逢异人传方,名为三清丸∶苍术(半斤)炒人参(三两)山茱萸(一斤)白薇

《续名医类案》:[卷十七]鼻

甘草、白药子、桔梗、丹皮,四帖而衄止。夜与牛黄三清丸数粒噙之,鼻气即通利能嗅,噙未旬日全愈。一妇人

《孙文垣医案》:[卷五宜兴治验] 制主政尚卿先生患肺经痰火症更兼鼻衄

甘草、白药子、桔梗、丹皮、四帖而衄止。夜与牛黄三清丸数粒噙之,鼻气即通利能嗅,噙未旬曰痊愈。先生初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八人集·妇人规(上)胎孕类]恶阻(二一)

茯苓丸(妇三九养胃温胃,痞闷,恶食)竹茹汤(妇三三清痰止呕)乌附汤(妇三五和气养胃)《景岳全书》明张

《养生导引秘籍》:[养生咏玄集]魂魄

目录 1 拼音 2 《辨证录》卷二 21 组成 22 主治 23 扫风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扫风汤 1 拼音

sǎo fēng tāng

2 《辨证录》卷二 21 组成

荆芥5钱,防风3钱,半夏3钱,陈皮1钱,天花粉1钱5分,茯苓3钱,黄芩2钱,苏叶1钱。

22 主治

真中风,正邪相搏,一时猝倒,口吐痰涎,发狂号叫,自坐自起,自立自行,目不识人,身中发斑,数日后变成疮疖者。

23 扫风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1剂而狂定,2剂而痰消,3剂而斑化,疮疖亦寻愈矣。

古籍中的扫风汤 《辨证录》:[卷之二]中风门(二十五则)

必助正,而惟事祛邪,扫荡贼风,而正气已安。方用扫风汤∶荆芥(五钱)防风(三钱)半夏(三钱)陈皮(一

《医学入门》:[外集·卷三(病机)外感]伤寒用药赋

石器内捣细,另HT黄土地坑,以炭火烧令过赤,去火扫净,投药于坑内,再用炭火烧令黑色,取出为末。每一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和阵

掘地坑,深二尺,用炭火五斤,于坑内烧热红,取出炭扫净,以好酒一升浇之。将南星乘热下坑内,用盆急盖,

《证治准绳·类方》:[第二册]痰饮

久新疟痢等,患妇人经病带下,皆令按法治之,病去如扫,故贾同知称为神仙之奇药也。缘此方河间所定,初服

《外科正宗》:[卷之三下部痈毒门]痔疮论第三十

目录 1 拼音 2 《辨证录》卷九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息沸饮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息沸饮 1 拼音

xī fèi yǐn

2 《辨证录》卷九 21 方名

息沸饮

22 组成

麦冬2钱,款冬花1钱,茯神2钱,甘草1钱,桔梗3钱,黄芩2钱,天花粉2钱,竹叶30片。

23 主治

肺气热所致口吐涎沫,渴欲饮水,然饮水又不能多,仍化为痰而吐出。

24 息沸饮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古籍中的息沸饮 《辨证录》:[卷之九]痰证门(二十一则)

金之气,此痰之所以易消,火之所以易降也。此症用息沸饮亦佳。麦冬(二钱)款冬花(一钱)茯神(二钱)甘

《普济方》:[卷二百五膈噎门]五噎

,噫哕不彻,胸胁苦食此由忧恚调,是以脏冷而不息,饮食方昆布丸(出圣惠方)治五噎,咽喉妨塞,食饮不下

《陆地仙经》:[〔附二〕茹穹子入道始终]进步

清神静坐,息棼饮泉。服活时气,浃死昼烟。见祖在脑,云升惟渊,多行善事,渐寡世缘。胎成果结,魔阎避焉

《金针秘传》:[十二、侧颈项膺侧腋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一)侧颈项部

寸,手阳明脉气所发。治暴喑气哽,喉痹咽肿,不得息,饮食不下,喉中鸣。可灸三壮,针入三分。5.扶突∶

《养生导引法》:七、痰饮门

目录 1 拼音 2 《辨证录》卷六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润涸汤的用法用量 26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润涸汤 1 拼音

rùn hé tāng

2 《辨证录》卷六 21 方名

润涸汤

22 组成

熟地2两,白术1两,巴戟天1两。

23 功效

大补肾水,兼补肾火。

24 主治

阴已痿弱,肾水燥,见色不举,若勉强入房,耗竭其精,则大小便牵痛,数至圊而不得便,愈便则愈痛,愈痛则愈便。

25 润涸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6 各家论述

此方用熟地以滋肾中之真阴,巴戟天以补肾中之真阳,虽补阳而仍是补阴之剂,则阳生而阴长,不至有强阳之害,二者补肾内之水火,而不为之通达于其间,则肾气未必遽入于大小之肠也。加入白术以利其腰脐之气,则前后二阴,无不通达,何至有干燥之苦,数圊而不得便哉。

古籍中的润涸汤 《辨证录》:[卷之六]燥症门(十五则)

补其水,而必须兼补其火,盖水得火而易生也。方用润涸汤∶熟地(二两)白术(一两)巴戟天(一两)水煎服

《先哲医话》:[卷下]高端枳园

生菜、昆布、海苔。其甚者,绝谷粒,唯饮水,而肌肉润泽,卧起步动如常,小便能利,大便秘涩,口干贪饮,

《万病回春》:[卷之四]大便闭

急捻如指大,随用皂角末、麝香共为衣。将油涂抹大便润湿,放入谷道,大便即通。猪胆汁导法治自汗,小便利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四天集·杂证谟秘结]论外备用方

(补一五七亡血久虚)人参固本丸(补百六阴虚)润肠汤(和三三三血燥)通幽汤(和三三四燥结痛)半硫丸(

《普济方》:[卷四十三三焦腑门]三焦实热(附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