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初一学生文言文的窍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教初一学生文言文的窍门,第1张

1 初中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如果你的文言文基础很差首先你要多阅读课外文言文,试着自己翻译如果有不会的,可以和老师探讨(不要不好意思,老师会欢迎你提问的)然后,你要买一本关于文言文的习题册。每天坚持做一篇,如果有不会的,可以问周围的人,千万不要抄答案,因为那样不会有成效。这样一开始可能不会有多大成效,但一定要坚持,相信这样,不出多久,你的文言文水平就会急速提高注明:想要学好文言文还是在于态度,如果你诚心想学好,只要按上面的步骤做,成绩就一定会提高。因为我也是学生,当时我的文言文很烂,这是老师教我的方法,真的很有用。希望看了我的建议后,你的文言文会有所提高 要归纳总结。阅读文言文,要随时记下多音字、多义词和特殊句式。阅读文言文,只要遇到一个字出现第二个读音,一个词出现第二种解释,一个句式与现代汉语的结构不同,就要及时把它抄下来,加以归纳、整理。

2 怎样教初中学生学好文言文

第一,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常言说,文史不分家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必定会对他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内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国强大,但楚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先疏远屈原,后把他流放汨罗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实现,投江而死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在理解《离骚》时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备相关的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如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籍注释体例等八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内容虽然不需要学生全部掌握,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也应积累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在文言文学习和考试中随时调用

第三,学会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面对灾难,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面对丑恶,会抨击、鞭挞;我们会同心抵御外辱其实这种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面对外辱,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百姓的困苦,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

第四,把握课本,扎实文言文基础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②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复句

第五,在学习一篇文言文中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在整体把握课文上落实对段的理解;再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词句;最后,在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总之,平时的学习能做到以上几点就会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古文,一定要学好古文中的动词和通假字课文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料把其中的注释一个一个标志出来,每天都看,就象背单词一样再放到课文中去理解最多二个月就能大幅提高古文水平

文言文其实初中还不算难基本上老师讲的你掌握了就差不多而且考试之前老师还会划范围,所以考试的话,复习到位的话基本没有问题

记住重点字词然后再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注意一下语言的表达就可以了这样翻译文言文的话比较快,而且也比较方便,不需要你可以去背下来这种方法在被课文的时候优势更会体现出来,可以结合翻译背课文

理解性内容基本上就是课文里面的名句、中心句老师应该都会讲到,而且练习里面也很常见,所以如果这部分薄弱的话,考试之前可以翻看笔记,相关部分的练习,中心内容(意思之类)没有问题了,注意一下表达就可以了

每学一篇文言文都要进行归纳,将一些同义词啊 ,一词多义啊,特殊读音啊,进行列举归纳经常看看还有就是可以读读《世说新语》之类的书,不是很难的,多读读,就会有语感的

如果希望深刻理解的话,可以查找一些资料,比如作者,写作背景、缘由之类的资料不需要刻意记,大概的了解之后再去看文章,也许又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如果觉得不够保险的话,可以买练习册写写看,自己测试测试推荐那种有答案的,最好有一定讲解,那样帮助应该会更大

3 怎样才能学好初一的语文的文言文

大致分为这几步:1加点字解释(重点词,常用词);2句式识别、理解(判断句,倒装句);3古今异义词(解释句子时会出错);4一词多义(便于理解句意)。

当然,通假字也是很重要的,它决定着字的读音,书写时要特别注意,一般通假字注释中都有解释,划出来重点记。 语文文言文就像英语,加点字(单词)就是基础,一般课外文言文考试的字词解释都是课内学过的。

有些零零散散的练习需要划节奏或者断句,这种就是语感的问题了,基本上主语和动词之间一划是最容易识别的,剩下的就要靠平时多读课内文言文,理解后就大致知道什么是什么词性,就跟诗歌一样划分。

4 初一如何学好文言文

其实主要是背。初一的话不需要掌握太多的,什么常用动词虚词的高考才会考,刚开始不要一下子塞太多。

若要扎实功底。课本上的文言文全部会背时必须的,买一本古汉语词典,不用参考书而是用词典把课文翻译下了,虽然会花大量的时间,但如果坚持这么做的话,会有很大提高,查的时候也要多留心。然后再对照翻译资料。这样翻译能力容易提高。对于虚实词的掌握也会更扎实。这件事开始的越早越好。

课本上的课下注释更要熟练掌握了,一般 书上的都是最常用,最实用,也是最常考的。

介于初中,不推荐专题练习古词汇的意思,而要以多看熟知为主,见多了自然会掌握。

可以买一些有意思的简单文言书籍,一般出的都有对应年级的文言课外训练的文章,不求全部理解,有空多看看。

5 初中文言文怎样教

一、“读”: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字、词、句的组合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增强其语感,从而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 ,对于下一步的“译”有很大帮助。

二、“点”:教师适当的“点拨”。在学生熟读之后,由教师点拨文中的重要知识点,特别是古今差异较大的词义或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例如:《愚公移山》中的“虽有之死,有子存焉”,“虽”古义为“即使”表示假设关系,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虽然”;“智叟亡以应”中的“亡”是通假字,它通“无(WÚ)”,“没有”的意思;《晏子故事二篇》中“自取其病”的“病”,课文中的意思是“侮辱、没趣”;《闲情记趣》中“鞭数十,驱之别院”中的“鞭”,古义是“用鞭子抽打”的意思;在文言文中,一个词有多种用法。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动用,形容词动用等,这些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分析,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三“译”:就是翻译课文。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关键的一环。在初中阶段,翻译文言文一般都以直译为主。第一步是用现代汉语词来替代文言词语,这就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形式。如“以虫蚁为兽”可初步译作“把虫子蚂蚁当作野兽”。再如:“见二虫斗草间”,对译后为“看见两个小虫争斗草间”。很显然,这个句子不仅意思不明确,而且还缺少成份,不通顺,读着也拗口。这时,就要采用第二步了,该补充成分的要补充,该补足音节的要补齐,该调整语序的要调整,上面列举的“看见二个小虫争斗草间”,整理之后应为“(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 此外,但还应注意,把译句放到文原中去,看看它与上下文是否连贯顺畅,如不连贯顺畅,就在与其相连的句首或句末,添加一个词或者一句话,使其全篇通畅连贯。如“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译作“让它们冲着烟雾飞鸣(我把这个景象)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要以学生活动为主,不能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那样,即不符合新的《语文标准》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议”:即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议一议文章所叙之事、所绘之景、所抒之情。例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我就从标题入手,告诉学生:“记”表明本文是“记叙文”;“承天寺”表明地点;“夜”表明时间;“游”就是“游玩”。学生就会说:“这个标题就是‘记叙夜晚到承天寺游玩’的意思”。有的同学又会问:“作者为什么夜晚去承天寺游玩呢”,“他看到了什么景物”,“他的心情怎样”?……此时,教师只要结合背景稍加点拨学生就明白了:“本文写于苏轼被贬官,谪居湖北黄州之时”,被贬官意味着政治生活上遭受了很大挫折,但作者并不悲观,看到窗外美丽的月色,便起身去寻张怀民一同赏月。他看到“(月光)照在庭院里好象积水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给人一种清新、空灵的感觉。最后作者由衷地发出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也”的感慨。其中,有被贬谪的悲凉落寞,也有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和达观处世的态度,无不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讲到这里,对于本文奇特的想象,新颖奇妙的比喻,稍加点拨学生便心领神会了。

6 初一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特殊字词一定要翻译到位,其他的字词其实和白话文差不多。

实践是最重要的,一定要自己去一句一句的翻译。翻译完后要对照正确的翻译,改正自己错误的地方。

有些特殊字词是在不同的文言文仲有不同的意思的,这些字词就应该做笔记记下来。

多去看不同的文言文,去翻译,就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了。

当你开始学会怎么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你就发现其实文言文很有趣的。

希望你的语文越学越好哦,想起以前初中的时候,我也是语文科代表啊~~

驱鬼方法多是道家的法术符咒典籍中,像龙虎山、茅山、还有一些民间法派中都有不少驱鬼的法术符咒古籍,不过这类道家法派由于不溶于现代文明社会,所以很少见或者基本很难看见,

如果你只是找哪些古籍中有驱鬼方法的话推荐你去一个地方有很多少类似驱鬼古籍

以下收藏于 古籍阁 并可下载到的一些驱鬼法术符咒古籍,

《远程收惊法》

《邬公驱鬼邪神符》

《驱鬼符带身用》

《鲁班辟邪符》

《茅山封身符》

《茅山差鬼闹家法》

《茅山开金井押邪人秘诀》

《茅山张灵公解签》

《茅山斩草解邪师邪全宗》

《茅山瑶池启教凤娘婆法》

《茅山瑶池启教祈福解厄之类法》

《茅山瑶池起教请师公附坛图》

《茅山祭酒法》

《茅山秘传还阴债法》

《茅山藏魂牵米驾殿》

《茅山谣池中坛》

今天的社论给大家带来一篇“奇技*巧”的文章。欢迎阅读。

明朝天顺年间,一个从民间回京的老太监,在宫里遇到一个用崭新的官纸贴墙的小太监。看着精美的公文被“粘贴”,老太监顿时泪流满面。——就是浪费钱。

用纸糊墙怎么会变成“浪费钱”?因为当时“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生产力有限,纸的价格也很高。甚至皇家学院学生写的论文每个月都会回收。每到春节,宫里的烟花也是用旧纸做的。在当时,拿好纸当名片是“极其奢侈”的。粘在墙上?不是烧钱!

然而到了成化年间,几年不见的老太监抹着眼泪,在明节燃放烟花。无论在宫中还是在民间,他都渐渐换上了新纸。一个多世纪后,精致纸做的卡片、卡片成为明朝人的社交必需品。那个时候,“极致奢华”的奢华早已成为常态。明朝人浪费钱吗?万历五十个“大贡献”的价格只相当于一公斤香油。五十块“边纸”只值六瓶烧酒。纸,早期的奢侈品,终于变成了商品。

这种变化源于15世纪下半叶明朝造纸术的迅速发展。到明代中后期,明代造纸工业已经形成了锤洗、漂洗、漂白、造纸、干燥等一整套工艺。不仅产量猛增,纸张的种类也大大增加。仅江西就生产28种纸。江苏、江苏、福建都成为重要的造纸城市。纸的使用在明代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明朝的同时,欧洲虽然有造纸术,但也只能做出粗糙坚硬的纸张。大规模宣纸的制作技术是当时欧洲人无法跨越的门槛。直到清朝甘龙统治时期,法国财政大臣迪尔科才给传教士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学习中国的造纸术。欧洲的天才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了一张巨大的纸,成为18世纪欧洲文化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古代的新技术常被称为“奇技*巧”,意为华而不实的技术。许多“挥笔”的士大夫对“奇技*巧”无动于衷。所以后人在书写中国古代工业技术的时候,不得不通过各种史料,在众多古籍的角落里寻找“真锤”。

但是,我们的冷漠不代表外人也会这样。如果要问中国古代有什么「神奇」和「奇技异术」?具有重大国际意义的造纸术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类似造纸,中国也有造桥技术。《中国大历史》由西班牙学者门多萨所著,详细记录了明代泉州的各种桥梁。桥的精美造型,甚至桥上巨大的长形石板,都让前来参观的欧洲人感到震惊,甚至认为这些石板“很难靠人力在桥上竖立起来”。

当时泉州有很多古桥。比如宋代修建的跨海大桥洛阳桥和拥有2000块长板的安平桥,都拥有领先西方数百年的技术,让远道而来的朋友感到惊讶?不奇怪。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的桥梁技术比两宋时期有了很大的进步,打桩技术和砖石连接技术更加成熟,拱桥的竖向连接和平行连接形式更加合理。“围堰抽水干修复”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这一强大的“核心技术”也在明代传到了周边地区的日本长崎“眼镜桥”,由明代著名高僧陆鼎设计建造。

清朝康熙年间,俄国的彼得大帝甚至要求清朝雇佣池

龙骨车,又称翻斗车,最早出现在中国东汉时期。这种用链条连接龙骨板,以人力或畜力操作的提水装置,从此在中国流行起来。东汉以后,这种神器也经历了几代的改进。到了唐代,甚至吸收了东罗马的安装技术。适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不仅用来运输水,也用来运输沙子。生产率非常高。

到了明代,开发了很多版本的“龙骨车”。在兰州西北等缺水地区,有直径30米的巨型水车。而在江南的山地丘陵地区,则有一人驾驶的袖珍人力车。明代动力水车提高了农业产量。西班牙的拉达访问福建时,看到了当地山上的水车。水车可以轻易地爬过高地,把水从山上灌溉到高地。所以“他们可以很容易地灌溉庄稼”

这种“简单”的场景,也被称为当代欧洲人,一直被模仿至今:16世纪,中国的龙骨车被复制到欧洲。17世纪末,龙骨车不仅在英国用于生产,还成为英国军舰上的上下水设备。18世纪,它再次席卷美国。中国独有的龙骨车装置也被许多西方学者视为“带式输送机”技术的开创者,科技贡献十分显著。

这种令人惊叹的“绝技与放荡”背后,隐藏的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大智慧,还有一个不变的真理:主动开放与学习,永远是强大文明的真谛。

圣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皆由道生出!人不为道,万物不生!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沉为地,此为天地之沉浮,人身也是如此,浮者为绛宫离炁,沉者为下丹田坎炁,此为浮沉之说。

人由母腹降生后,剪断脐带,性炁归于心,为离,发于二目,命炁归于肾,发于命蒂,此性命二炁之分也。丹道以性炁为内药,以命炁为外药,此为内外二家之论,即我家为内,他家为外,分别指后天炁、先天元精。

“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小周天功法,通过摆好姿势,排除杂念,让形神安静,集中意念,然后一念归中,凝神入气穴,缓缓调息入细:引短令长,丹田中的精气渐渐旺盛。当静极之时,正有动象,于恍惚杳冥之中,觉丹田气动,即为活子时,此时的精气称为“小药”。活子时的景象,气功古籍中常用《入药镜》中的一句话予以概括,就是“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肖紫虚在解注时,把“醉”进一步描述为“身心和畅,如痴如醉,肌肤爽透”。同时还有“外肾欲举之时,即是身中活子时”

纵观道家内丹功修炼的诀要,古圣均以精气神为人身上的三宝,以精旺为基础。精不足则气神衰。因此,炼丹功必须把精液补足,才能练出效果。而人因娶妻生育,疾患亏虚,年过四十岁后,精气已损,补亏促盈乃是炼丹功的关键。

如何修炼小周天内丹功法呢!

活子时是指小周天功法中该起火的时机。所以称它为活,是因为要等待身体中自然景象的产生,而不是固定的时刻。

子时是指在自然界的状态特定时辰,标准时间是晚上11点到第二日的凌晨1点之间,这个涉及到地球自转以及周遭行星动力对地球磁场能的影响不同,不同地域有所差别。

活子时就是指的自己身体的内部的气机发动的时间点。 引用上文就是“指炼精化气功夫中,静极恍惚、炁机发动之时”

活子时也是指恰当的行功打坐时间,但是要在炁机发动之时,那么一天12个时辰,你只要打坐进入这个状态就叫活子时了,它的时间是动态的,灵活的,依照个人而定。

功法练习具体功法

单盘腿坐在床上,双手握拳放在脐下,如果不能盘腿坐,而垂腿坐在椅凳上,以舒适为宜。闭目静心,吐气3口,以呼出浊气,扫除杂念,把视外之神,摄入绛宫,观看绛宫的虚空,待神情安定,使心气溶和后,用心意移神入天目穴,(在双目中心上两分,此穴为聚火之处),凝神5分钟,再把神引入脑海中。从脑海转入玉枕关,直送夹脊关,即息心静虑,专一守在此处,勿生杂念。如此练功,每日坐l~2小时,多坐为佳,气壮者5~6日,衰者至迟15日,即觉夹脊中热如火炽,且略有疼痛,再用意送此热气下贯于两腰,即觉辘辘跳动,略停一会儿,随即用意送到会阴穴,如觉会阴中跳动,只可不理它。

又会觉周身通泰,心如迷醉,全体脉络皆觉活动,暖溶溶如坐春风之中。这就是所谓会阴一动,百脉皆动。故只须专心安居其中,勿忘勿助。待跳动停止,更须内视虚空,自觉气根从会阴底起,上升到肚脐。即止不上,复从肚脐下降到会阴,自是升升降降,不出此3寸1分半之间,任其流行上下,万不可稍有意想,以免自误。此时鼻孔呼吸。如有如无,自然与内气呼吸相合,切勿相助,如果有意识则为散乱,是有弊,须按前法重新做起。尚能炼到一二百息,日日行之,加至五六百息,约有旬日,自觉两腰之中,及小腹之内,发热阳举,慎勿近女色,是为大要。此为初得先天气,不可用采,待其举过自软后,不动欲才化为真精。每日行之,时过月余,日积我精,是为补法,又名添油。采药必待精足,如何自知精足,盖阳初动时,*念必盛,精足后虽举而欲念反无,这是水火互济之象。

古人练法

古人以会阴一穴,秘不公开,盖恐助*,要谨慎此事,世人好此道而示得诀者,只以睡足阳举为活子时,妄行采取。每于四五更睡醒之后阳举,则是万不可采取的,因其晚间所进饮食,至此已化,其大小便已入大小肠之端,如行采取,则粪溺中秽浊之气,随之而行,带入督脉,上升泥丸,至清阳至高之处,日采日积,能致人昏昧。丹书上说,活午时是中年人重用的时刻,活子时是童年人重用的时刻,盖中年人宜采真阴以养真阳。练功之时,寂无可寂,忽觉内机微动,乃是活子时之初,继之勃然内兴,内气充盈,外阳方举。至此可采行小周天,进阳火36次。进火将完,周身通泰,万象齐开,心静肾暖,此即活午时的动机,此时可进行退阴符24次。如若不退阴符,则反有害。故子时阳生,午时阴生,即退以养阴,可助真阳不泄。功从活子入手,精气升脑,经过子午交会,结化丹液,降入口中,灌入绛宫,故人称为醍醐灌顶,此系不传之秘。古书有琼浆玉液诸名,多在活子时功法之后,即是活午产生真阴之时,故云练阳得阴,炼阴得阳,正是功法的相对效应。

本法要诀

初下手如前法,收神绛宫,凝天目、注夹脊,5、6日后,夹脊发热,以意送入两腰,再由两肾中心送入会阴。寻见内气呼吸后,苟能一念不动。五百息中,神与内气呼吸丝毫不离。若经过16次五百息,坎宫即有一线阳火,上升至脐,傍及两腰,热如汤沸,外阳翘举,此时切勿动念,以不识不知应之。如平时好*者,此时*念倍甚,苟近女色,精必如注,为害非浅。即不好*者,亦*念勃然,精离外泄,亦前功尽废。因此成疾者有之。此乃最险关头。凡年逾四旬,精亏者,为补亏筑基之法,以精亏多少为准。有30~40天,或50~60天不等,总以*念日少力度,日久自然平定,所谓精足不思*,可以采炼。

采炼之法是:用右手将外肾一把握住,勿太紧,候至会阴热火上沸,外阳半举时(不可举足,举足则炁化为精,须候准确),此为老嫩得宜,用意于会阴间轻轻提摄,如忍大小便状(不可太重),将肾中阳气送过尾闾,贯入督脉,不疾不徐,一意上送,不可复想肾宫(如念肾必大举坏事),升至夹脊,气机充沛有力,可同时双目上视仰头,引入泥丸,稍一停止,再用意从会阴向左侧身上升于头,从头向右侧身下降于会阴,目光随意转之,左升右降共转36圈。转毕无思无虑,静坐片时,起应世事不妨。此为采取1次,但戒七情偏急。如日间采取,留于泥丸,则晚间必送还于会阴;夜间采取,清晨送归会阴,不可久留在泥丸宫。还归炼法:坐定如前,呼出浊气3口,把神收入绛宫片时,移至天目凝定,上泥丸,从右旋左36圈,双目随之转运,转毕由夹脊过肾中,归入会阴;再自左旋右24圈,转毕万虑俱寂,静坐片时方起,此为还原1次。得闲即如前法,不计遍数,但得外阳不举,龟头缩进茎皮不出为度,此是补足之象。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