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四逆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通脉四逆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 24 备注 25 摘录 3 《重订严氏济生方》:通脉四逆汤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伤寒大白》卷三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5 《济生》卷三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 55 附注 6 《痎疟论疏》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 65 加减 7 《伤寒论》 71 方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75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 76 加减 77 用药禁忌 78 通脉四逆汤的临床应用 79 各家论述 710 附注 8 《医统》卷十四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9 《伤寒全生集》卷三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通脉四逆汤 1 拼音
tōng mài sì nì tāng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通脉四逆汤21 处方
甘草(二钱) 干姜(三钱半) 附子(一角生用)
22 功能主治治少阴病,下利清榖,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面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下利脉不出者。
23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远服。
24 备注
面赤者加连须葱白三根;腹痛者去葱加芍药二钱;呕者加生姜二钱半;咽痛者加桔梗二钱;下利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钱半。
25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3 《重订严氏济生方》:通脉四逆汤31 处方
吴茱萸(炒)60克 附子(炮,去皮、脐)30克 桂心(去皮,不见火)通草 细辛(洗,去叶、土)白芍药 甘草(炙)各15克 当归(去声)9克
32 制法上药哎咀。
33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活血通脉。治霍乱,寒胜阳衰,肉冷脉绝。
34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每服12克,水150毫升,酒75毫升,生姜7片,枣子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5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4 《伤寒大白》卷三 41 方名
通脉四逆汤
42 组成附子、干姜、广皮、甘草、葱白头。
43 主治真阳欲脱,腹痛,下利厥冷,脉伏。
5 《济生》卷三 51 方名通脉四逆汤
52 组成吴茱萸(炒)2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桂心半两(去皮,不见火),细辛半两(洗,去叶土),白芍药半两,甘草(炙)半两,当归(去芦)3钱。
53 主治霍乱恶寒,腹痛身冷,自汗,脉沉微如欲绝。
54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酒半盏,加生姜7片,大枣1个,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55 附注《普济方》引《医方集成》有通草(一作木通)半两。
6 《痎疟论疏》 61 方名通脉四逆汤
62 组成甘草(去头尾,酒润,炙**)7钱,干姜(取如法修事白干姜,切)1两,葱白5茎,细辛(真北地者,瓜水浸1宿,晒干,锉碎)7钱。
63 主治肝疟。
64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上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分温再服。
65 加减其状若死,兼下利,脉绝者,加附子5钱(生用)。
7 《伤寒论》 71 方名通脉四逆汤
72 组成甘草2两(炙),附子(大者)1枚(生,去皮,破8片),干姜3两(强人可4两)。
73 功效回阳通脉,散阴胜寒。
74 主治少阴病,阴盛隔阳。下利清谷,里寒外热,反不恶寒,手足厥逆,脉微欲绝。
75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上以水3升,煮取1升2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76 加减面色赤者,加葱9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2两;呕者,加生姜2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1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2两。
77 用药禁忌忌海藻、菘菜、猪肉。
78 通脉四逆汤的临床应用霍乱:田某儿媳患霍乱寒多,渴不欲饮,饮亦喜热,舌苔白,吐泻多清水,不太臭,惟耽搁时间过久,救治较迟,肢厥筋挛,皮瘪目陷,六脉全无,病已造极,拟大剂温肾以启下焦生气、温脾以扶中宫颓阳,作最后挽救,拟通脉四逆汤加重其剂,方用:甘草2钱,干姜6钱,乌附8钱。隔3时复诊,吐泻未止,厥逆未回,嘱照原方再进1剂;隔2时又再复诊,吐泻虽缓,微逆仍未回,俨似正气与邪气同归于尽状,细审细察,探其手心,微有温意。曰:生机在此。盖正气过伤,迟迟其复,兆端已见,稍候即当厥回向愈,嘱其续将三煎药服完,另用前方,姜、附各减为3钱,并加党参4钱,夜间作2次缓服。翌晨复诊,厥回脉出,已能起坐,特精力匮乏,为拟理中加知母、栝楼根善后。
79 各家论述1《古今名医方论》:通脉四逆是于水中温土。里寒外热,浑是肾中阴寒逼阳于外,故君以干姜,树帜中宫;臣以国老,主持中外;更以附子,大壮元阳,共招外热返之于内。盖此时生气已离,存亡俄顷,若以柔缓之甘草为君,何能疾呼外阳?故易以干姜,然必加甘草与干姜等分者,恐丧亡之余,姜、附之猛,不能安养夫元气,所谓有制之师也。其加减法内,面色赤者加葱,后人遂以葱白为通脉四逆,不知阳亡于外,更用葱以助其散,则气从汗出,而阳无由内返也,岂不误耶?盖白通立名,因下利脉微,用葱白以通上下之阳;此里寒外热,用通脉以通内外之阳,故主方不用葱也。宜详辨之。
2《古方选注》:通脉四逆,少阴格阳,面赤阳越欲亡,急用干姜、生附夺门而入,驱散阴霾,甘草监制姜附烈性,留顿中宫,扶持太和元气,藉葱白入营通脉,庶可迎阳内返。推仲景之心,只取其脉通阳返,了无余义矣。
3《历代名医良方注释》:此方与四逆汤三药同,但加重干姜,方名通脉四逆汤,是其所以通,端在干姜,原无疑义。窃干姜守而不走,其何能通,而此能通者,盖谷入于胃,脉道乃行,中气鼓荡,是为行脉之本。若下焦脉绝,本为不治,但仅寒邪凝阻,而脉不通,则加干姜温暖中气,以鼓舞之,兴奋体工,由中以达四末,脉即可复,不通之通,乃妙于通,仲景用干姜之神化如此。脉资生于中焦谷气,此方已求到资生源头,是此方通脉,较强心以复脉,尤深一层。
710 附注通脉加减四逆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一)、姜附汤(《普济方》卷二○一引《十便良方》)、通脉四逆加减汤(《法律》卷二)。
8 《医统》卷十四 81 方名通脉四逆汤
82 组成四逆汤加甘草1倍。
83 主治厥逆,下利,脉不至。
9 《伤寒全生集》卷三 91 方名通脉四逆汤
92 组成干姜、附子、人参、炙甘草。
93 主治阴证发斑,身冷无脉,斑黑昏沉者。
94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入童便、猪胆汁;如烦躁,冷服。
古籍中的通脉四逆汤 《伤寒论辑义》:[卷五]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有外热。身反不恶寒。而面赤。其阳气未绝。故有通脉四逆汤之治。此则皆现阴极无阳之证。且不烦而躁。并虚
《伤寒溯源集》:[卷之九少阴篇]少阴前篇证治第十九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或腹痛。或干呕而用通脉四逆汤者。非呕而用附子耶。如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
《证治准绳·伤寒》:[卷四少阴病]下利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通脉四逆汤方(此方与四逆汤同但此倍干姜耳
《中寒论辩证广注》:[卷中辩太阴少阴厥阴病中寒脉证并治法]当归四逆汤方。○按此条论。仲景无治法。补亡论郭白云云。宜通脉四逆汤。又仲景凡言攻表。是用桂枝汤。此言不可攻表。
《伤寒论辑义》:[卷六]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目录 1 拼音 2 《普济方》卷三四八引危氏方 21 组成 22 主治 23 圣灵散的用法用量 24 加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圣灵散 1 拼音
shèng líng sǎn
2 《普济方》卷三四八引危氏方 21 组成泽兰叶2两,石膏(研)2两,白茯苓(去皮)3分,卷柏(去根)3分,柏子仁(炒)3分,防风(去芦)3分,厚朴(去粗皮,姜汁炙)3分,细辛(去苗)3分,人参(去苗)3分,藁本(去苗)3分,干姜(炮)3分,五味子3分,白芷3分,川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3分,白术3分,当归(去芦)1两3分,芜荑(炒)1两3分,甘草(炙)1两3分,川芎1两3分,生干地黄1两半,官桂(去皮)1两1分,黄耆(去芦)3分,芍药1两3分,白薇半两,桔梗1两,川乌3分,阿胶半两,丹参3分,吴茱萸(汤洗7次,焙炒)1两。
22 主治产后血虚,腠理不密,因汗多而遇风,口噤不开、背强而直,如发痫状,摇头为鸣,身反折,须臾十发。
23 圣灵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热酒调下,日3服。若急有患,不拘时候。气息即绝,宜斡开口,此药灌之。
24 加减汗出两手拭不及,不可治;宜加大川乌、细辛、防风、嫩黄耆。
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古籍中的圣灵散 《普济方》:[卷三百四十八产后诸疾门]产后血晕两。相滚炼蜜丸梧桐子大。空心煎艾叶汤下三十丸。圣灵散(出危氏方)治产后血虚。腠理不密。故多汗。因遇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发无定处证(计四十证)]杨梅结毒藤、牛蒡草、甘毒尽,色转红活,以洞天膏贴收功。盖圣灵丹治结毒,万全之功,无有出其右者。但方内有犀黄、
《外科全生集》:[卷一阳症门]杨梅结毒取紫银茶时饮。如溃,以渣煎汤,患处日洗两度,接服圣灵丹,可祛毒尽,色转红活,用洞天膏贴收功。即如下疳
《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筋脉其毒始愈。宜服龙胆泻肝汤、三黄丸。疼痛难忍者,用圣灵丹五分,数服奏功。倘溃烂日久,真阴亏损,须禁用苦
《普济方》:[卷三百十一折伤门]伤折疼痛(附论)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细辛的别名 5 来源 6 产地 7 性味归经 8 细辛的功效与主治 9 使用禁忌 10 配伍禁忌 11 细辛的化学成分 12 细辛的药理作用 13 组方精选 14 服用细辛期间饮食禁忌 15 细辛中毒 151 不良反应机制 152 细辛中毒的症状 153 治疗 16 细辛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162 来源 163 性状 1631 北细辛 1632 汉城细辛 1633 华细辛 164 鉴别 165 检查 1651 水分 1652 总灰分 1653 酸不溶性灰分 1654 马兜铃酸I 1654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65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654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6544 测定法 166 浸出物 167 含量测定 1671 挥发油 1672 细辛脂素 167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67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67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6724 测定法 168 细辛饮片 1681 炮制 1682 检查 16821 总灰分 1683 鉴别 1684 检查 1685 浸出物 、含量测定 1686 性味与归经 1687 功能与主治 1688 用法与用量 1689 注意 16810 贮藏 169 出处 17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细辛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细辛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细辛 细辛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xì xīn
2 英文参考Asarum sieboldi Mig, herba asari cum radice [朗道汉英字典]
asari radix,asiasari radix,asiasarum,manchurian wildginger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细辛
细辛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f seoulense (Nak) CY Cheng et CS Yang 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的干燥全草[1]。
细辛属辛温解表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细辛的别名小辛、少辛。
细草、小辛、金盆草、玉香丝、细参、玉番丝、独叶草等。
小辛、少辛、独叶草、金盆草、北细辛[2]。
细草、小辛、金盆草、玉香丝、细参、玉番丝、独叶草[3]。
5 来源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辽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Schm varmandshuricum (Maxim) Kitag 或华细辛A.sieboldii Miq.汉城细辛Asieboldii Miq.varseoulense Nakai的全草[2]。
6 产地细辛主产东北及陜西等地[2]。
7 性味归经细辛味辛,性温,有毒;入肺、肾经[2]。
8 细辛的功效与主治李明珍说:辛、温能散,所以各种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带气、惊等症,可用本品治疗。口疮喉痹等用它,是因它能散浮热。辛能泄肺,所以风寒咳嗽等症可用它;辛能补肝,所以胆气不足、惊、眼目等症可用它;辛能润燥,所以耳闭、便涩者可用它。
细辛具有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的功效[2]:
细辛治感冒风寒,头痛,鼻塞,风寒湿痹,寒饮喘咳,鼻渊:煎服,15~3g[2]。
细辛煎水含漱治齿痛[2]。
细辛研末醋调敷脐部,治口疮糜烂[2]。
细辛为眼科常用祛风散寒药,具有祛风,散寒止痛,宣通目窍的功效:
(1)用于风寒犯目所致目赤肿痛,白睛紫赤,黑睛翳膜等。常与麻茸、藁本等配伍,如四味大发散。
(2)用于绿风内障、青盲等。本品性善走窜,能开日窍,通玄府,用治绿风内障,常于平肝熄风药中加入本品以开通玄府,如绿风羚羊饮;用治青盲,常于补益肝肾方药中加入本品,以宣通目窍,如用驻景丸加减方中加入细辛、猪脊髓,治疗青盲有较好疗效。
9 使用禁忌血虚头痛、肺热咳喘、阴虚干咳等忌服细辛[2]。
10 配伍禁忌细辛反藜芦[2]。
11 细辛的化学成分细辛含有细辛醚、甲基丁香酚等挥发油。
汉城细辛全草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有:甲基丁香油酚、黄樟醚、细辛醚等[2]。
辽细辛挥发油有蒎烯、樟烯、细辛脑等[2]。
根含左旋细辛脂素、卡枯醇等[2]。
华细辛挥发油含α侧柏烯、月桂烯、α松油醇等[2]。
辽细辛还另含消旋去甲基乌药堿[2]。
12 细辛的药理作用细辛的药理作用有解热,镇痛,抗炎,镇静,抗惊厥,免疫抑制,增加冠脉流量,抗氧化,抗缺氧,抗细菌真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细辛的挥发油对兔有解热、镇痛作用,并可使人舌的黏膜麻醉,对豚鼠有局麻作用[2]。
细辛挥发油可降压,并拮抗家兔心肌急性缺血[2]。
细辛挥发油可使动物先兴奋,而后抑制,最后呼吸麻痹而死[2]。
细辛醇浸液在体外对金**葡萄球菌,枯草、痢疾及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2]。
细辛醇提物对心血管系统有兴奋肾上腺素能β受体的广泛作用[2]。
甲基丁香油酚对动物静脉注射有麻醉作用,能直接松弛气管平滑肌,能镇咳细辛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2]。
细辛油有免疫抑制作用[2]。
细辛中含抗癌活性成分[2]。
13 组方精选1、中风(突然倒下,不省人事)。用细辛末吹入鼻中。
2、虚寒呕哕,饮食不下。用细辛(去叶)半两、丁香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一钱,柿蒂汤送下。
3、小儿客忤(按:本病症状是:面青,惊痛,不能说话;或颈项强硬,出现险象;或在夜中忽然惊啼不止)。用细辛、桂心,等分为末,每服少许放入小儿口中。
4、口舌生疮。用细辛、黄连,等分为末,搽患处,漱去涎汁。治小儿口疮,可用醋调细辛末贴敷脐上。
5、牙齿肿痛。口中溃烂,用细辛煎成浓汁,多次漱口,热含冷吐。
6、鼻中息肉。用细辛末时时吹入。
7、耳聋。用细辛末溶在黄蜡中,团成小丸。每棉裹一丸。塞耳中。此方名“聪耳丸”。
14 服用细辛期间饮食禁忌服用细辛忌吃貍肉和生菜[4]。
15 细辛中毒细辛属辛温解表药[3]。含有细辛醚、甲基丁香酚等挥发油[3]。药理作用有解热,镇痛,抗炎,镇静,抗惊厥,免疫抑制,增加冠脉流量,抗氧化,抗缺氧,抗细菌真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3]。
服用生细辛及煎煮时间过短都易引起中毒。
151 不良反应机制细辛的挥发油中的有毒成分,能够先兴奋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最后导致呼吸麻痹致死。服用生细辛及煎煮时间过短都易引起中毒。[3]
152 细辛中毒的症状细辛中毒症状明显,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瞳孔散大、面色潮红、口渴、脉速、血压升高、颈强直、肌肉震颤,如不及时治疗会出现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四肢抽搐、意识不清、昏迷,最后因呼吸肌麻痹致死。[3]
153 治疗细辛中毒的治疗要点为[5]:
1催吐、洗胃、导泻等促进毒物排出
用1:4000的高锰酸钾液洗胃;可服用蛋清,乳汁或通用解毒剂;也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1500~2000ml,加入3g维生素C静脉滴入。
2对症治疗
制止惊厥,静脉给苯巴比妥钠03~05g,2~3/d,10%水和氯醛 ,或地西泮10~20mg肌注,还可给安定和安官牛黄丸;尿闭时,导尿或口服氢氯噻嗪50mg,3/d。
16 细辛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细辛
Xixin
ASARI RADIX ET RHIZOMA
162 来源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Schmidt val.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var.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干燥根和根茎。前二种习称“辽细辛”。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净地上部分和泥沙,阴干。
163 性状 1631 北细辛常卷曲成团。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状,具短分枝,长1~10cm,直径02~04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形的节,节间长02~03cm,分枝顶端有碗状的茎痕。根细长,密生节上,长10~20cm,直径01cm;表面灰**,平滑或具纵皱纹;有须根和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白色或白色。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1632 汉城细辛根茎直径01~05cm,节间长01~1cm。
1633 华细辛根茎长5~20cm,直径01~02cm,节间长02~lcm。气味较弱。
164 鉴别(1)根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部分残存。皮层宽,有众多油细胞散在;外皮层细胞1列,类长方形,木栓化并微木化;内皮层明显,可见凯氏点。中柱鞘细胞1~2层,初生木质部2~4原型。韧皮部束中央可见1~3个明显较其周围韧皮部细胞大的薄壁细胞,但其长径显著小于最大导管直径,或者韧皮部中无明显的大型薄壁细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4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细辛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细辛脂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65 检查 1651 水分不得过10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 第三法)。
1652 总灰分不得过12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653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5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654 马兜铃酸I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VI D)测定。
1654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nm。理论板数按马兜铃酸I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0~10 30~34 70~66 10~18 34~35 66~65 18~20 35~45 65~55 20~30 45 55 30~31 45~53 55~47 31~35 53 47 35~40 53~100 47~ 0 165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马兜铃酸I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μg的溶液,即得。
1654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中粉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500W,频率40kHz)4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6544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马兜铃酸I(C17H11NO7)不得过0001%[6]。
166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Ⅹ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90%。
167 含量测定 1671 挥发油照挥发油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ⅩD)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20%(ml/g)。
1672 细辛脂素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VID)测定。
167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水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柱温40℃,检测波长为287nm。理论板数按细辛脂素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0。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0~20 50 50 20~26 50→100 50→0 167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细辛脂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167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500W,频率40kHz)45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6724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细辛脂素(C17H11O7)不得少于0050%。
168 细辛饮片 1681 炮制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阴干。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根茎呈不规则圆形,外表皮灰棕色,有时可见环形的节。根细,表面灰**,平滑或具纵皱纹。切面黄白色或白色。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1682 检查 16821 总灰分同药材,不得过80%。
1683 鉴别(除根横切面外) 同药材。
1684 检查(马兜铃酸I )同药材。
1685 浸出物 、含量测定同药材。
1686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心、肺、肾经。
1687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7],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1688 用法与用量1~3g。散剂每次服05~1g。外用适量。
1689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16810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169 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7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摄生饮的用法用量 6 备注 7 摘录 8 《直指》卷三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摄生饮的用法用量 85 加减 86 制备方法 87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摄生饮 1 拼音
shè shēng yǐn
2 处方圆白天南星(湿纸裹,煨)南木香 苍术(生)白羊眼半夏(用白沸汤就跳蘸少顷)各45克 辣细辛 甘草(生)石菖蒲(细切)各3克
3 制法上药锉散,分作二服。
4 功能主治治卒中。
5 摄生饮的用法用量用水225毫升,生姜7厚片,煎取110毫升,乘热调苏合香丸3丸,灌下。
痰盛者,加全蝎,2枚。
6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古今医统》卷八补。
7 摘录《仁斋直指》卷三
8 《直指》卷三 81 方名
摄生饮
82 组成圆白南星(湿纸裹煨)1钱半,南木香1钱半,半夏(用白沸汤就铫蘸少顷)1钱半,辣细辛1钱,苍术(生)1钱,甘草(生)1钱,细节1钱,石菖蒲1钱。
83 主治一切卒中。中风、中寒、中暑、中湿及痰厥、饮厥、气厥等。
84 摄生饮的用法用量每服以水盏半,加生姜七厚片,煎取其半,乘热调苏合香丸3丸。先以皂角肉为细末,管子揭些吹入鼻中,候喷嚏即灌药。牙噤者,用乌梅肉揉和南星、细辛末,以中指频擦自开。
85 加减痰盛,加炙全蝎2枚。
86 制备方法上锉,分2服。
87 附注《育婴秘诀》治大人、小儿卒中,以本方调惊气丸服。
古籍中的摄生饮 《万病回春》:[卷之二中风]真中风证未醒,急灸百会、人中、颊车、合谷;即服导痰汤或摄生饮。俟稍醒,其气未尽顺,痰未尽除,唯当服藿香正气
《古今医鉴》:[卷之二]中风加麝香一二分,或用姜汁亦可,或太白散、化风丹、摄生饮之类,当随证选而用之。如风痰顽结,诸药不效者,
《幼幼集成》:[卷二]客忤第此证神不昏乱为异耳。治宜涂囟法、搐鼻法,内服摄生饮。复有内因客忤,或儿平日所喜者,乃戏而夺之;平
《幼科发挥》:[卷之二急惊风类证]中恶似痫。蘸药少许。插入鼻孔。得嚏即醒。苏合丸灌之。或摄生饮。南星(煨一钱半)半夏(洗一钱半)木香(一钱半
《寿世保元》:[卷二]中风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羌乌散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7 方出《丹溪心法》卷四,名见《准绳·类方》卷四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羌乌散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羌乌散 1 拼音
qiāng wū sǎn
2 处方羌活 细辛各3克 川乌 草乌(上二味俱用童便浸一宿)各3克 酒芩 炙草各15克
3 制法共为细末。
4 功能主治治风寒上攻,眉棱骨痛。
5 羌乌散的用法用量冲服。
6 摘录
《病机沙篆》
7 方出《丹溪心法》卷四,名见《准绳·类方》卷四 71 方名
羌乌散
72 组成川乌、草乌(二味童便浸,炒去毒)、细辛、羌活、黄芩、甘草各等分(1方有南星)。
73 主治风热与痰致眉眶痛。
74 羌乌散的用法用量茶清调服。
7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古籍中的羌乌散 《证治准绳·杂病》:[第四册诸痛门]头痛上散。因痰者,二陈汤加酒黄芩、白芷。因风寒者,羌乌散。戴云∶眼眶痛有二证,皆属肝。有肝虚而痛,才见
《证治准绳·类方》:[第四册]头痛分)水二盅,煎八分,食后服。二陈汤(见痰饮。)羌乌散(丹溪)治因风眉骨痛不止者。川乌草乌(各一钱,
《医碥》:[卷之三·杂症]头痛本文2023-08-08 02:30:2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7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