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同行能提供针灸穴位歌诀,最好是古书里面的比如《针灸大成》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哪位同行能提供针灸穴位歌诀,最好是古书里面的比如《针灸大成》等,第1张

就背针灸大成里面的每一条经的穴位歌诀就可以了啊。

经穴歌——————(12经络经穴歌)记忆用

我从《针灸大成》整理下来的经穴歌,没事背着玩的。有喜欢的朋友,抄下来,每天背一条。

我还有几张高清晰的标准格式经络图,可惜太大了,600多k,超出论坛上传标准,有喜欢的,论坛短信我吧。

腑脏十二经穴起止歌

手肺少商中府起,大肠商阳迎香二。

足胃头维厉兑三,脾部隐白大包四。

手心极泉少冲来,小肠少泽听宫去。

膀胱睛明至阴间,肾经涌泉俞府位。

心包天池中冲随,三焦关冲耳门继。

胆家瞳子髎窍阴,厥肝大敦期门至。

十二经穴始终歌,学者铭于肺腑记。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决。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顒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足阳明胃经穴歌

四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

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

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

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

内庭历兑经穴终。

足太阴脾经穴歌

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指头。

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

漏谷地机阴陵穴,血海箕门冲门开。

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连天溪。

胸乡周荣大包随。

手少阴心经穴歌

九穴午时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

灵道通里阴郄邃,神门少府少冲寻。

手太阳小肠经穴歌

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薮。

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

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

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与天容偶。

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

足太阳膀胱经穴歌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

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上寸半承光。

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外。

大杼背部第二行,风门肺俞厥阴四。

心俞督俞膈俞强,肝胆脾胃俱挨次。

三焦肾七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

中膂白环仔细量,自从大杼到白环。

各各节外寸半长,上髎次髎中复下。

一空二空腰踝当,会阳阴尾骨外取。

附分侠脊第三行,魄户膏盲与神堂。

譩譆膈关魂门九,阳纲意舍仍胃仓。

盲门志室胞盲续,二十椎下秩边场。

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郄到委阳。

委中合阳承筋是,承山飞扬踝附阳。

昆仑仆参连申脉,金门京骨束骨忙。

通谷至阴小指旁。

足少阴穴经穴歌

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

大钟水泉通照海,复溜交信筑宾实。

阴谷膝内跗骨后,以上从足走至膝。

横骨大赫联气穴,四满中注盲俞脐。

商曲石关阴都密,通谷幽门寸半辟。

折量腹上分十一,步廊神封膺灵虚。

神藏彧中彧府毕。

手厥阴心包络经穴歌

九穴心包手厥阴,天池天泉曲泽深。

郄门间使内关对,大陵劳宫中冲侵。

手少阳三焦经穴歌

二十三穴手少阳,关冲液门中渚旁。

阳池外关支沟正,会宗三阳四渎长。

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堂。

天牖翳风瘈脉青,颅息角孙丝竹张。

和髎耳门有常。(到耳门截止)

足少阳胆经穴歌

少阳足经童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

听会上关颌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

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邀。

阳白临泣目窗辟,正营承灵脑空摇。

风池肩井渊液部,辄筋日月京门标。

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风市招。

中渎阳关阳陵穴,阳交外丘光明宵。

阳辅悬钟丘墟外,足临泣地五侠溪。

第四指端窍阴毕。

足厥阴肝经穴歌

一十三穴足厥阴,大敦行间太冲侵。

中封蠡沟中都近,膝关曲泉阴包临。

五里阴廉羊矢穴,章门常对期门深。

任脉经穴歌

任脉三八起会阴,曲骨中极关元锐。

石门气海阴交仍,神阙水分下脘配。

建里中上脘相连,巨阙鸠尾蔽骨下。

中庭膻中慕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夜。

天突结喉是廉泉,唇下宛宛承浆舍。

督脉经穴歌

督脉中行二十七,长强腰俞阳关密。

命门悬枢接脊中,筋缩至阳灵台逸。

神道身柱陶道长,大椎平肩二十一。

哑门风府脑户深,强间后顶百会率。

前顶卤会上星圆,神庭素髎水沟窟。

兑端开口唇中央,龈交唇内任督毕。

先秦:《神农本草经》神农氏   《皇帝内经》

汉代:马王堆汉墓医书    《黄帝内经素问》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金匮要略》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明代: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葛洪《肘后备急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苏敬《新修本草》 、王焘《外台秘要》、元丹贡布《四部医典》、《太平圣惠方》、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北宋:宋慈《洗冤集录》

回回药方    忽思慧《饮膳正要》、许国祯《御药院方》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张子和《儒门事亲》、朱丹溪《格致余论》、李东垣《脾胃论》、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吴又可《温疫论》、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条辨》、王清任《医林改错》、《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圣济总录》  

我国针灸古籍首次明确提出禁针禁灸穴的为《针灸甲乙经》,在《针灸甲乙经?针灸禁忌第一(下)》中,共载有禁针穴13穴,分别为:神庭、上关、颅息、人迎、云门、脐中、伏兔、三阳络、复溜、承筋、然谷、乳中、鸠尾。其中,颅息、复溜、然谷三穴,属相对禁忌,要求“刺无见多血”;余穴则属绝对禁忌:“禁不可刺”。除此之外,在各经穴项下又有所补充,如石门“女子不可剌灸”、手五里“禁不可刺”、缺盆“刺太深令人逆息”等。另载禁灸穴24穴,分别为:头维、承光、脑户、风池、哑门、下关、耳门、人迎、丝竹空、承泣脊中、白环俞、乳中、石门、、气冲、渊液、经渠、鸠尾、阴市、(膝)阳关、天府、伏兔、地五会、瘛脉。其中,耳门,“耳中有脓,禁区不可灸”;下关,“耳中有干扌适,禁不可灸”;石门,“女子禁不可灸”,属相对禁忌。余穴均为“禁不可灸。”但,该书各经穴项下所载,略有出入,如耳门、瘛脉二穴,可灸三壮;而五处、心俞、素髎三穴列为禁穴。

明代《针灸大成?卷四》所载禁针穴歌介绍绝对禁针穴22个:脑户、聪(囟)会、神庭、玉枕、络却、承灵、颅息、承泣、神道、灵台、膻中、水分、神阙、会阴、横骨、气冲、箕门、手五里、三阳络、青灵。

另有一些穴位则是有条件禁忌和部位禁忌:“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孕不成。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主客深晕生;肩井深时亦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冥,海泉颧髎上,脊间中髓伛偻形;手鱼腹陷阴股内,膝膑筋会及肾经;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

清代《针灸逢源》一书,绝对禁针穴又增加:角孙、急脉、会宗、乳中、犊鼻五穴。这样绝对禁针穴达到26穴。

另载有禁灸穴歌,介绍禁灸穴达45个之多,分别为:哑门、风府、天柱、承光、临泣、头维、丝竹空、攒竹、睛明、素髎、禾髎、迎香、颧髎、下关、人迎、天牖、天府、周荣、渊液、乳中、鸠尾、腹哀、肩贞、阳池、 中冲、少商、鱼际、经渠、地五会、阳关、脊中、隐白、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阴市、伏兔、髀关、申脉、委中、殷门、承扶、白环俞、心俞。

至清代,《针灸逢源》载脑户、耳门。禁灸穴总计为47穴。

1、《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2、《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卷“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

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

3、《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4、《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

5、《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难经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价值肯定有,但主要两方面吧,一个是作为古董,一个是作为知识。

作为古董的话,要看这书的品相及稀缺程度,还有作者或者藏书人有没有名气,这都是价值的考量点。

作为知识,现在很多古籍都被整理出来重新印刷,这本古书《针灸大成》现代都被人整理过,你手里的这本有没有现代整理过的知识中没有的知识,这一点很重要。

愿采纳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