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二麻黄一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桂枝二麻黄一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桂枝二麻黄一汤的用法用量 5 各家论述 6 桂枝二麻黄一汤的临床应用 7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桂枝二麻黄一汤 1 拼音

guì zhī èr má huáng yī tāng

2 处方

桂枝1两17铢(去皮),芍药1两6铢,麻黄16铢(去节),生姜1两6铢(切),杏仁16个(去皮尖),甘草1两2铢(炙),大枣5枚(擘)。

3 功能主治

解散营卫之邪。小发营卫之汗。主太阳病,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形似疟,1日再发者。

4 桂枝二麻黄一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5升,先煮麻黄12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升,去滓,温服1升,1日2次。本云:桂枝汤2分,麻黄汤1分,合为2升,分再服,今合为1方。将息如前法。

5 各家论述

①《伤寒附翼》:邪气稽留于皮毛肌肉之间,固非桂枝汤之可解;已经汗过,又不宜麻黄杨之峻攻。故取桂枝汤3分之2,麻黄汤3分之1,合而服之,再解其肌,微开其表,审发汗于不发之中,此又用桂枝后更用麻黄法也。后人合为一方者,是大背仲景比较二分之轻重偶中出奇之妙理矣。②《古方选注》:桂枝铢两多,麻黄铢数少,即啜粥助汗之变化。桂枝汤减用4分之2,麻黄汤减用4分之1,则固表护阴为主,而以发汗为复,假麻黄开发血脉精气,助桂枝汤于卫分作微汗耳。第16铢麻黄,不能胜1两17铢桂枝、1两6铢白芍,则发汗之力太微,故又先煮麻黄为之向导,而以桂、芍袭其后也。

6 桂枝二麻黄一汤的临床应用

①太阳中风《吴鞠通医案》:唐,59岁。头痛恶寒,脉紧,言謇,肢冷,舌色淡。太阳中风,虽系季春天气,不得看作春温,早间阴晦雨气甚寒,以桂枝二麻黄一法:桂枝6钱,杏仁5钱,生姜6片,麻黄(去节)3钱,炙甘草3钱,大枣(去核)2枚。煮3杯,先服1杯,得微汗,止后服;不汗再服;再不汗,促投其间。②寒热往来《经方实验录》:王右,寒热往来,1日两度发,仲景所谓宜桂枝二麻黄一汤之证也。前医用小柴胡,原自不谬,但差一间耳。川桂枝5钱,白芍4钱,生草3钱,生麻黄2钱,光杏仁5钱,生姜3片,红枣5枚。病者服此,盖被自卧,须臾发热,遍身漐漐汗出。其病愈。

7 摘录

《伤寒论》

古籍中的桂枝二麻黄一汤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卷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编

者,则更出桂枝二越婢一汤、麻黄桂枝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皆两解荣卫法也。合上、中二篇而熟读之,则

《伤寒溯源集》:[卷之四太阳下编]风寒两伤营卫证治第六

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此所以别中风。及风寒并感之疑似。恐人误用

《删补名医方论》:[卷六]删补名医方论(六)

枝麻黄各半汤,小小汗之以和营卫,自可愈也。桂枝二麻黄一汤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

《伤寒论条辨》:[卷之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编第三

故为并中风寒之主治。校之桂枝麻黄各半汤。与桂枝二麻黄一汤。则少芍药而多石膏。去芍药者。不欲其收也。

《医宗金鉴》:[卷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真武汤方

目录 1 拼音 2 《四圣心源》卷十:桂枝茯苓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桂枝茯苓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医学传灯》卷下 31 方名 32 桂枝茯苓汤的别名 33 组成 34 功效 35 主治 36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桂枝茯苓汤 1 拼音

guì zhī fú líng tāng

2 《四圣心源》卷十:桂枝茯苓汤

21 处方

桂枝3钱,茯苓3钱,甘草2钱,丹皮3钱,芍药3钱,桃仁3钱。

22 功能主治

疏术达郁而润其风燥。主妊娠下血症块连胎者。

23 桂枝茯苓汤的用法用量

煎大半杯,温服。

24 摘录

《四圣心源》卷十

3 《医学传灯》卷下 31 方名

桂枝茯苓汤

32 桂枝茯苓汤的别名

桂枝独活汤

33 组成

陈皮、半夏、白茯、甘草、香附、桂枝、细辛、独活。

34 功效

温经散血。

35 主治

肾积奔豚,乃寒气从腰眼而入,肠中汁沫凝聚,小腹作痛。

36 各家论述

用二陈以行汁沫,桂、辛、独活以散外邪。

古籍中的桂枝茯苓汤 《医学摘粹》:[杂证要法妇人科]胎妊

以艾叶地黄阿胶汤主之。如妊娠下血块连胎者,以桂枝茯苓汤主之。如临产交骨不开者,以加味芎归汤主之。当

《盘珠集胎产症治》:[卷上胎前]下血

。既孕见血,为之漏下,是症气为害也。宜下之,桂枝茯苓汤,然方中桃仁一味,恐妨胎,须酌用。若症在腹中

《医学传灯》:[卷下]积聚瘕僻痞块

物汤柴胡黄芩半夏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香附玄胡桂枝茯苓汤陈皮半夏白茯甘草香附桂枝细辛独活肾积奔豚。乃

《医学摘粹》:[杂病证方歌括妇人科]胎妊

甘草茯苓良,腹痛下血胎难保,救急还宜用此方。桂枝茯苓汤(证附)芍药桃仁共桂枝,茯苓甘草合丹皮,腹中

《盘珠集胎产症治》:[卷下列方]散方三十一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桂枝生化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桂枝生化汤 1 拼音

guì zhī shēng huà tāng

2 处方

桂枝6分,白芍(酒炒)1钱,川芎3钱,当归5钱,桃仁泥2钱,炮姜5分,炙甘草5分,煨天麻1钱,琥珀1钱,泽兰1钱5分,益母草3钱。

3 功能主治

产后汗多,血虚生风,口噤咬牙,角弓反张,名曰痉病。

4 桂枝生化汤的用法用量

加酒3匙冲服。

5 摘录

《医方简义》卷六

古籍中的桂枝生化汤 《胎产指南》:[卷六产后二十九症医方]六、产妇感寒,上攻则心痛,下攻则腹痛,且血块又痛

宜服生化汤,加桂枝五分以散寒定痛。如两帖未止,再加吴茱萸;或干姜三片,加在生化汤内以助血。若独用诸

《胎产指南》:[卷六产后二十九症医方]五、产后乍寒乍热,胁痛或颈痛

宜服生化汤二三帖。如未除,再加桂枝七八分以散寒,磨木香一分,切不可认为胁痛伤寒,用柴胡汤表汗虚产。

《傅青主女科歌括》:[产后编下卷]腹痛

炙草(四分)防风(七分)吴萸(六分)白蔻(五分)桂枝(七分)痛止去之。随伤食物,所加如前。歌括∶腹痛

《胎产指南》:[卷六产后二十九症医方]十一、产后伤食

;砂仁五分,以消肉食。如伤寒饭食,加吴茱萸一钱,桂枝五分;伤寒食胁痛,加肉桂七分。切不可专用消食药,

《验方新编》:[卷二十妇科产后门]产后汗出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来源 7 产地 8 性味归经 9 桂枝的功效与主治 10 桂枝的用法用量 11 使用禁忌 12 桂枝的化学成分 13 桂枝的药理作用 14 桂枝的药典标准 141 品名 142 来源 143 性状 144 鉴别 145 检查 1451 水分 1452 总灰分 146 浸出物 147 含量测定 14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4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4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474 测定法 148 桂枝饮片 1481 炮制 1482 鉴别 1483 检查 、浸出物 、含量测定 1484 性味与归经 1485 功能与主治 1486 用法与用量 1487 注意 1488 贮藏 149 出处 15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桂枝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桂枝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桂枝 桂枝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guì zhī

2 英文参考

cassia ig [朗道汉英字典]

ramulus [朗道汉英字典]

ramulus cinnamomi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assiabarktree branchle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mulus Cinnamom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assia i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桂枝为中药名,出《新修本草》。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嫩枝[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Ramulus Cinnamom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cassia ig(《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来源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嫩枝[1]。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嫩枝[2]。

7 产地

桂枝主产广东、广西等地[2]。

8 性味归经

桂枝味辛、甘,性温;入肺、心、膀胱经[2]。

9 桂枝的功效与主治

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阳,平冲降逆的功效,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痛经,脘腹冷痛,闭经,痰饮咳喘,胸痹心悸,奔豚,水肿,小便不利[2]。

10 桂枝的用法用量

煎服:3~9g[2]。

11 使用禁忌

各种出血患者及孕妇忌服桂枝[2]。

12 桂枝的化学成分

桂枝含挥发油,主为桂皮醛[2]。

13 桂枝的药理作用

桂枝煎剂可抗病原微生物[2]。

桂枝能降低肠道紧张度,轻度促进胆汁分泌,可抗凝、利尿等[2]。

桂皮醛药理参见肉桂条[2]。

桂皮醛能阻止小鼠的应激性胃溃疡的形成,还有利疸、解痉、镇静、镇痛、抗惊厥和解热作用[3]。

桂皮醛能增加儿茶酚胺释放分泌,还可抗肿瘤、升高白细胞等[3]。

14 桂枝的药典标准 141 品名

桂枝

Guizhi

CMNAMOMI MMULUS

142 来源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

143 性状

本品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30~75cm,粗端直径03~1cm。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纵棱线、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枝痕和芽痕,皮孔点状。质硬而脆,易折断。切片厚2~4mm,切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144 鉴别

(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嫩枝有时可见单细胞非腺毛。木栓细胞3~5列,最内1列细胞外壁增厚。皮层有油细胞及石细胞散在。中柱鞘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并伴有纤维束。韧皮部有分泌细胞和纤维散在。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1~2列细胞,含棕色物;导管单个散列或2至数个相聚;木纤维壁较薄,与木薄壁细胞不易区别。髓部细胞壁略厚,木化。射线细胞偶见细小草酸钙针晶。

粉末红棕色。石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直径30~64μm,壁厚,有的一面菲薄。韧皮纤维大多成束或单个散离,无色或棕色,梭状,有的边缘齿状突出,直径12~40μm,壁甚厚,木化,孔沟不明显。油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1~104μm。木纤维众多,常成束,具斜纹孔或相交成十字形。木栓细胞黄棕色,表面观多角形,含红棕色物。导管主为具缘纹孔,直径约至76μm。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密塞,浸泡20分钟,时时振摇,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桂皮醛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μ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1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红色斑点。

(3)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10ml,浸泡30分钟,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1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桂枝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45 检查 1451 水分

不得过120%(附录Ⅸ  H第二法)。

1452 总灰分

不得过30%(附录Ⅸ  K)。

14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60%。

14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B)测定。

14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一水(32:6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0nm。理论板数按桂皮醛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14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桂皮醛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14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m1,置25m1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14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桂皮醛(C9H8O)不得少于10%。

148 桂枝饮片 1481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时可见点状皮孔或纵棱线。切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或浅黄棕色,髓部类圆形或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

1482 鉴别

(除横切面外)  同药材。

1483 检查 、浸出物 、含量测定

同药材。

1484 性味与归经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1485 功能与主治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1486 用法与用量

3~10g。

1487 注意

孕妇慎用。

1488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14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5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桂枝加桂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桂枝加桂汤 1 拼音

guì zhī jiā guì tāng

2 处方

桂枝15克(去皮)芍药9克 生姜9克(切)甘草6克(炙)大枣12枚(擘)

3 功能主治

温阳祛寒,平冲降逆。治太阳病,误用烧针发汗,使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致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胸者。

4 桂枝加桂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

5 摘录

《伤寒论》

古籍中的桂枝加桂汤 《伤寒溯源集》:[卷之一太阳上编]中风证治第一

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烧针者。烧热其针而取汗也。玉机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三]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注此条与《伤寒论》同。《伤寒论》中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二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论二首、方三首

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太阳中篇无发汗后三字。心下。有者字。

《吴鞠通医案》:[卷三]便血

弦紧痰多畏寒,冲气上动,与桂枝茯苓甘草汤,合桂枝加桂汤法。桂枝(一两)茯苓块(二两,连皮)炙甘草(

《伤寒论辑义》:[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加味桂枝代粥汤的用法用量 5 注意 6 各家论述 7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加味桂枝代粥汤 1 拼音

jiā wèi guì zhī dài zhōu tāng

2 处方

桂枝尖3钱,生杭芍3钱,甘草钱半,生姜3钱,大枣3枚(掰开),生黄耆3钱,知母3钱,防风2钱。

3 功能主治

伤寒有汗。

4 加味桂枝代粥汤的用法用量

煎汤1茶钟,温服。覆被1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

5 注意

药后覆被取汗,不可如水流漓,病必不除。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及臭恶等物。

6 各家论述

桂枝汤为治伤风有汗之方。凡桂枝汤证,皆因大气虚损,其汗先有外越之机,而外邪之来,又乘卫气之虚,直透营分,扰其营中津液,外泄而为汗也。服桂枝汤后,即啜热粥,助胸中大气以胜邪,本方加黄耆升补大气,以代粥补益之力;防风宣通营卫,以代粥发表之力。又恐黄耆服后温补生热,故又加知母以预防之。

7 摘录

《衷中参西》上册

古籍中的加味桂枝代粥汤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

承气汤原桃仁(三钱)生锦纹(二钱)元明粉(钱半)桂枝(三分)生甘草(六分)按∶此汤乃仲景原方,吴又可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十五)治伤寒温病同用方]4.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

。附录∶沧县董××来函∶赵××,患温病。医者投以桂枝汤,觉热渴气促。又与柴胡汤,热尤甚,且增喘嗽,频

《医学入门》:[外集·卷三(病机)外感]伤寒用药赋

加参、术,火盛加芩、连、麦门冬。补中益气劳伤服。加味补中益气汤∶外感见太阳证,加羌活、本、桂枝;阳明

《临证指南医案》:附录

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煨姜薄荷本方加丹皮山栀。名加味逍遥散。六和汤砂仁藿香浓朴杏仁半夏扁豆木瓜人参赤

《温热经纬》:[卷五]方论

目录 1 拼音 2 《医醇剩义》卷一:加味桂枝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摘录 3 《镐京直指》 31 组成 32 主治 33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加味桂枝汤 1 拼音

jiā wèi guì zhī tāng

2 《医醇剩义》卷一:加味桂枝汤

21 处方

桂枝8分,白芍1钱5分,甘草5分,怀牛膝2钱,川牛膝1钱5分,当归2钱,蚕砂4钱,秦艽1钱,防风1钱,红枣五枚,生姜3片。

22 功能主治

中络。风入肌表,肌肉不仁,或手指、足趾麻木。

23 摘录

《医醇剩义》卷一

3 《镐京直指》 31 组成

桂枝4钱,白芍2钱,荆芥2钱,防风1钱5分,生甘草1钱,生姜3片,大枣2枚。

32 主治

春温初起,恶寒发热,右脉浮缓于左,口渴苔滑。

33 附注

服药后,微汗至足而解。

古籍中的加味桂枝汤 《校注医醇剩义》:[卷一中风]中络

中络者,风入肌表,肌肉不仁,或手指足趾麻木,加味桂枝汤主之。加味桂枝汤(自制)桂枝(八分)白芍(一

《类证治裁》:[卷之二咳嗽论治]附方

辛枳肉桂姜枣〔清肺〕生脉散见一卷暑。〔风嗽〕加味桂枝汤即桂枝汤加防风杏仁前胡细辛〔寒嗽〕加味麻黄汤

《类证治裁》:[卷之二]咳嗽论治

煎加阿胶、秋石。〔嗽〕伤风嗽,恶风自汗脉浮。加味桂枝汤。伤寒嗽,恶寒无汗,脉紧。加味麻黄汤。风寒嗽

《简明医彀》:[卷之二伤寒]伤寒方法(通计一百二十)

等证。散邪发表随证用∶大青龙汤、加味麻黄汤、加味桂枝汤、羌活冲和汤、桂麻各半汤、冲和灵宝饮。十神汤

《时方妙用》:[卷四]太阳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