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人参半夏丸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处方 5 制法 6 功能主治 7 干姜人参半夏丸的用法用量 8 干姜人参半夏丸的临床应用 9 各家论述 10 附注 11 摘录 12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干姜人参半夏丸 1 拼音
gàn jiāng rén shēn bàn xià wán
2 英文参考ZingiberisGinsengPinelliae Pil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干姜人参半夏丸为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卷下方[1]。
4 处方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1]。
干姜 人参各14克 半夏28克
5 制法
上药三味为细末,生姜汁调糊为丸,梧桐子大[1]
6 功能主治治妇人妊娠呕吐不止[1]。
7 干姜人参半夏丸的用法用量每服十丸,米汤送下,日三次[1]。
8 干姜人参半夏丸的临床应用1妊娠呕吐:郭某,女。妊娠一个半月,泛恶呕吐黄水,不能饮水进食,头晕,大便干燥,心中烦热,口干且苦,但喜热饮,胃脘作痛,少腹胀坠,舌苔淡黄腻,根微垢,脉左细弦数,右滑数。病因痰湿中阻,胃浊不克下降。治以益气温中,化痰降浊。党参3g,干姜6g,清半夏3g,研末。早晚各服15g,加生姜汁4滴,调和徐服。
2产后呕吐:一妇人年二十许,产后胃中不和,时时吐饮食,羸瘦极,遂发大呕吐,药食不能入口。脉微细,四肢微冷,口干燥,欲冷水,余诊之,作半夏干姜人参丸料,煎为冷液,令时时饮少许;又三日,啜稀粥,胃气渐复。
3吐水:某女人,年四十余。尝有吐水之癖,经炎暑,其病益甚,食气绝粒,身体骨立,心中疼热,好冷水。余与半夏干姜人参丸料,兼服乌梅丸,呕吐顿止,心中疼热日减,方得进饮食。
9 各家论述1《金匮玉函经二注》:妊娠二月之后,胚化成胎,浊气上冲,中焦不胜其逆,痰饮遂涌,呕吐不已,中寒乃起,故用干姜止寒,人参补虚,生姜、半夏治痰散逆也。
2《金匮要略浅注》:此为妊娠之呕吐不止而出其方也。半夏得人参,不惟不碍胎,且能固胎。
3《医宗金鉴》:恶阻者,谓胃中素有寒饮,恶阻其胎而妨饮食也。主之以干姜去寒,半夏止呕;恶阻之人,日日呕吐,必伤胃气,故又佐人参也。
10 附注本方改为汤剂,名“干姜人参半夏汤”(见《产科发蒙》)。
11 摘录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别名 4 处方 5 功能主治 6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用法用量 7 方解 8 运用 9 现代适应证 91 风湿性关节炎 92 坐骨神经痛 10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药理作用 101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102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03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104 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105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106 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 107 对肾功能的影响 108 参考资料 11 各家论述 12 附注 13 摘录 14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1 拼音
gān cǎo gàn jiāng fú líng bái zhú tāng
2 概述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为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方论》方[1]。该方剂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损伤,促进、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有抗感染、改善心血管功能、改善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功能,而且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及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因此对风湿性关节炎、部分坐骨神经痛具有一定的疗效[2]。其对消化系统功能及肾功能的积极作用,可能是其“除湿”的主要机理[2]。但是对严重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所致坐骨神经痛仅凭此药不可能根治,应结合手术治疗为宜[2]。
3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别名甘姜苓术汤、肾著汤[1]。
甘姜苓术汤(《金匮要略》卷中)、肾著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甘草汤、除湿汤、苓姜术甘汤、茯苓干姜白术甘草汤
4 处方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1]。
甘草6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3]
5 功能主治功能温脾祛湿[1]。主治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夜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阳气不行而致的胞痹证,症见少腹膀胱胀痛,小便不通[1]。
功在祛寒除湿[3]。主治肾著病。身重腰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缓[3]。
暖土胜湿;补土制水,散寒渗湿;温脾化湿。主治肾著。治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致患肾著,身重,腰及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腹重,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寒湿下侵,身重,腰以下冷重而痛,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胞痹,小便不利,鼻出清涕者;呕吐腹泻,妊娠下肢浮肿,或老年人小便失禁,男女遗尿,妇女年久腰冷带下等,属脾阳不足而有寒湿者。
6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用法用量水煎,分三次服[1]。
上四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腰中即温。
以水5升,煮取3升,分温3服。腰中即温。
7 方解肾著病,以腰重冷痛为主要见症,缘于寒湿外袭,痹著于腰部所致,腰为肾之府,故以“肾著”名之[3]。此证多起于劳动汗出之后,衣里冷湿,或居处潮湿,久而久之,寒湿之气侵于腰间,以致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腰重而冷[3]。邪著于肌里,而未伤及脏腑,故其人饮食如故,小便自利[3]。邪虽外受,但无表证,非汗法所宜。肾受冷湿,著而不去,则为肾著[3]。然病不在肾之中脏,而在肾之外府,故其治法,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3]。故治宜温化寒湿之法[3]。方中以干姜为君,取其辛热之性,温中祛寒[3]。以茯苓为臣,淡渗利湿[3]。两者配伍,一热一利,热以胜寒,利以渗湿,寒去湿消,则病本得除[3]。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以助除湿之力[3]。使以甘草调诸药而和脾胃[3]。4药配合,共奏祛寒除湿之效,寒湿尽去,则冷重自愈[3]。
方中干姜辛热,温里散寒,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利水为臣;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
8 运用1使用注意: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酢物。
2肾著:杜某,女,52岁。腰痛,腰部重倦有冷痹感,两侧髓关节痛,行动拘急痛,俯仰困难,四肢倦怠无力已5月余,治疗无效。诊其脉沉迟,此肾著证也,肾虚而寒湿所侵,腰受冷湿著而不去,治宜温通驱寒湿为治,拟用肾著汤。白术1两,云苓1两,干姜1两,炙甘草5钱,2剂,清水3钟,煎至1钟,温服。后以原方加桂枝尖、杜仲,共进8剂而愈。
3半身出汗:本方治疗半身出汗12例,病程最长25年,最短半年;有布氏杆菌病史者2例,风心病史1例,非特异性结肠炎病史3例。病者皆有脾阳不足,寒湿内盛的症状,如汗出、身冷、畏寒等。结果治愈9例,好转3例。服药最少2剂,最多12剂。
4滑精:一士人,年73,平生小便频数,腰冷如坐水中,厚衣覆盖而坐, 时泄不自禁,诸治并无效,如此已10余年矣。余诊之,心下悸,即与此方而痊愈。
5带下:丁某,女,44岁。带下年余,近半月来加重,色白清稀,绵绵不绝,少腹隐痛,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酸,舌胖苔白,脉小略滑。乃寒湿阻滞胞宫。药用茯苓、白术各30g,干姜、甘草各10g,苍术20g,煎服。4剂后,带下明显减少,腰痛、头晕明显好转。
9 现代适应证[4]
适应证: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寒湿者,可以本方加减。
91 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炎是由于骨关节软骨完整性破坏以及关节边缘软骨下骨板病变导致关节症状和体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本病为中老年最常见的风湿性疾病,病因机制目前了解还不充分,主要病因有二:①一般易感因素如遗传、高龄、肥胖、性激素、骨密度、过度运动、吸烟以及其他疾病。②机械因素如创伤、关节形态异常、某些关节长期反复使用以及剧烈的文体活动等,上述原因导致软骨基质合成和分解代谢失调;软骨下骨板损害使软骨失去缓冲作用;关节内局灶性炎症。主要病理改变首先为软骨变性,局灶性软化,表面粗糙,失去正常弹性,局部小凹陷、脱落等;其次是骨糜烂,脱落后软骨下骨板暴露;第三是轻度的滑膜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晨僵和黏着感,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弹响等。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一种表现,其病因机理主要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咽峡炎后的晚期并发症。该病抗原性复杂,各种抗原分子结构与机体器官抗原存在同源性,机体的抗链球菌免疫反应与人体组织产生交叉反应,导致器官损害;而导致风湿性关节炎的抗原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荚膜由透明质酸组成,与人关节、滑膜有共同抗原性,这种抗原模拟自身抗原与链球菌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人体关节滑膜中产生风湿性关节炎;另外细胞免疫反应异常也是主要发病机制,如周围淋巴细胞对链球菌抗原的增殖反应增强,患者外周血对该抗原诱导的白细胞移动试验增强,淋巴细胞母细胞化和增殖反应降低,NK细胞功能增加;扁桃体单核细胞对该抗原免疫反应异常等。同时A族链球菌产生多种外毒素和酶类可直接损害关节也是重要机制。主要表现为关节结缔组织渗出、水肿等,全身较大关节游走性、对称性红、肿、热、痛、活动受限。
92 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俗称腰腿痛,是指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95%见于腰45椎间盘突出。引起疼痛的原因是:①破裂的椎间盘组织产生化学物质的 和自身免疫反应使神经根发生炎症;②突出的髓核压迫或牵张已有炎症的神经根,使静脉回流受阻,进一步加重水肿,使疼痛敏感性增高;③受压神经根缺血缺氧。与坐骨神经痛相关的疾病还有梨状肌综合征,多因梨状肌炎症外伤而增生、肥大、粘连所致;某些盆腔疾病如盆腔炎症及肿瘤也可出现坐骨神经症状,所以坐骨神经痛是一组疾病,而不是一种疾病,病因复杂,以炎症、外伤、肿瘤及先天性疾病多见。
10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药理作用[5]
101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君药干姜可通过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而具有抗炎作用,干姜的水醚提取物都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姜烯酮能明显抑制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肉芽增生,增加肾上腺重量,减轻胸腺重量;干姜提取物可清除超氧阴离子及羟基,具有抗氧化作用。臣药茯苓所含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对佐剂性关节炎及继发性炎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能改善炎症的全身症状;茯苓水浸膏口服可抑制小鼠接触性皮炎。佐药白术可抑制脂质过氧化过程,降低组织中LPO含量,防止有害物质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对抗人RBC自氧化溶血,提高RBC中SOD活性,提高全血GSHPx活性,显著降低RBC中MDA含量。甘草具有保泰松或氢化可的松样抗炎作用,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渗出、水肿、肉芽组织增生及炎症的Ⅰ、Ⅱ、Ⅲ期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对免疫性炎症也有显著抑制作用;甘草也有抗氧化作用,甘草中胀果香豆素A有较强的清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甘草光(果)、甘草酮、甘草查耳酮有较强的抑制H2O2溶血的作用,光果甘草定,西班牙光果甘草定A、B对肝线粒体过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102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君药干姜可促进免疫功能,其醇提取物能明显改善荷兰鼠瘤免疫功能,升高脏器指数,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率,对抗5羟色胺的作用。臣药茯苓及茯苓多糖既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又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茯苓多糖及羟乙基茯苓多糖可使淋巴细胞毒性增加20~28倍,羧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增加特异性玫瑰花环形成率;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可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拮抗免疫抑制剂对巨噬细胞的功能抑制,使脾脏、胸腺、淋巴结重量增加,茯苓多糖还能诱生IL2;茯苓素对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功能,但对IL2的产生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从而对PHA、ConA、LPS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血清抗体、脾脏细胞抗体产生能力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茯苓煎剂能升高PHA诱发的淋巴细胞转化率,使脾脏抗体分泌细胞数明显增加,提高免疫球蛋白IgG含量。佐药白术水煎剂可显著增强抗体产生能力,增强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骨髓细胞增殖反应及IL1、IL2的分泌,提高外周血WBC数量,增加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对T淋巴细胞功能也有增强作用,使免疫抑制动物TH细胞数量增加,提高TH/TS比值,增加T细胞表面IL2R的表达,使IL2分泌显著增加;白术多糖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显著提高IL2分泌水平;白术挥发油可提高巨噬细胞活性,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使药甘草及其多种成分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比较复杂,甘草多糖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和单核细胞功能,甘草甜素能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的能力,甘草酸二胺可提高血清中INFα水平,甘草次酸可升高淋巴细胞比率,甘草Lx可降低抗原量,抑制抗体形成,防治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甘草甜素还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抑制IgE、ConA、化合物48/80诱导的组胺释放,β甘草次酸是人补体经典途径的抑制剂。
103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君药干姜醇提取物及其所含姜辣素、姜辣烯酮有显著灭螺及抗血吸虫作用,不同浓度的姜辣素对曼氏血吸虫的毛蚴和尾蚴有显著的杀灭作用,并能阻止毛蚴对钉螺和尾蚴的感染;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沙门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臣药茯苓煎剂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钩端螺旋体等均有抑杀作用。佐药白术水煎剂对絮状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使药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对金**葡萄球菌、结核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酵母菌、真菌、链球菌、幽门螺旋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HIV、肝炎病毒、水痘性口炎病毒、腺病毒Ⅲ型、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牛痘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酸对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抑制力较强,甘草多糖能抑制水疱口炎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β甘草次酸能灭活HIV;甘草甜素还能抑制肝炎病毒,甘草甘草煎剂对阿米巴原虫、 滴虫均有抑制作用,甘草热水提取物对华支睾吸虫也有杀灭作用。
104 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君药干姜甲醇提取物具有明显的镇静和镇痛作用,干姜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显著降低肾上腺中维生素C的含量。臣药茯苓不仅具有镇静作用,而且其水煎剂口服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升高而后下降的作用;研究发现茯苓的三萜化合物,茯苓乙醇提取物使胰岛素分泌诱导活性增强,白色脂肪细胞ST13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增强。佐药白术挥发油少量具有镇静作用,白术煎剂能抑制脑内单胺氧化酶B的活性,降低MDA含量,白术多糖及白术还能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白术多糖对胰岛损伤有一定修复作用,同时具有降低血糖作用。甘草及其所含总黄酮对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害有保护作用;甘草次酸可提高缺血再灌注大脑线粒体ATP酶、脑组织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减轻脑水肿;甘草FM100有镇痛和抗惊厥作用;甘草可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从而显著提高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功能,提高机体的适应性,协调其他神经、内分泌激素发挥作用。
105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君药干姜甲醇提取物有明显的镇吐作用,能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液酸度;干姜挥发油能非竞争性拮抗乙酰胆堿、组胺对回肠的收缩效应。臣药茯苓对肝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能降低肝硬化患者肝脏的胶原蛋白,促进肝内纤维组织重吸收,具有明显抗肝硬化作用;茯苓能加速肝脏再生速度,使肝脏重量明显增加,还能降低胃酸含量,预防胃溃疡发生,能松弛肠管,具有解痉作用。佐药白术煎剂具有保肝作用,能减轻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降低ALT,防止肝糖元减少;白术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明显增加胆汁分泌,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抑制胃蛋白分泌,同时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液酸度,对胃炎、胃溃疡有预防治疗作用;白术提取物能促进肠隐窝细胞株细胞增殖,对小肠黏膜损伤有修复作用;对胃肠肌电紊乱有一定调节作用,可显著促进胃排空及肠推进,当肠管因乙酰胆堿作用处于兴奋状态时,白术抑制之,当肠管受肾上腺素作用而抑制时,白术兴奋之,从而能使肠管活动恢复正常,所以白术对胃肠运动具有双相调节作用。使药甘草及甘草甜素对多种试验性肝损伤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对肝硬化均有抑制作用,可抑制纤维组织增生,减轻间质炎症反应,减轻肝坏死及气球样变;甘草酸二胺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改善肝功能的作用;甘草酸对HBV有直接抑制作用;甘草还具有显著的抗溃疡作用,可抑制胃酸分泌,直接吸附胃酸,增加胃黏膜细胞己糖胺成分,保护胃黏膜不受损伤,促进消化道上皮再生, 胃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释放有黏膜保护作用的内源性前列腺素;甘草FM100具有**堿样解痉作用,抑制肠管痉挛和收缩。
106 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君药干姜甲醇提取物可使血压暂时性升高,继之下降,并与剂量有相关性,同时心率也有一定减慢,对豚鼠离体心房的自发运动有增强作用;姜酚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加30%,干姜可对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性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使乳酸脱氢酶释放明显下降,细胞损伤减轻;姜酚及姜烯酮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姜酚能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对肠系膜静脉的收缩;干姜水提取物对ADP胶原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干姜挥发油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并能延长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臣药茯苓的水、乙醇、乙醚提取物均可使心肌收缩加强、心率加快,茯苓强大的利尿作用又可强有力地减轻心脏前负荷。白术煎剂和醇浸剂还可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时间,对血小板有显著抑制作用。使药甘草提取物、甘草黄酮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均有拮抗作用,甘草次酸能减少心肌梗死范围,且具有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的激动剂样作用,甘草甜素可反应性引起血压升高;甘草次酸具有显著的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的作用,甘草中黄酮成分对胶原ADP诱导的血小板集聚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比阿司匹林强177倍,因而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107 对肾功能的影响臣药茯苓对健康人的利尿作用并不明显,但对肾源性及心源性水肿病人却有显著利尿作用,茯苓素是利尿的有效成分,具有和醛固酮及其拮抗剂相似的结构,可与肾小管细胞浆膜醛固酮受体结合,拮抗醛固酮的活性,提高尿中Na+/K+比值,产生利尿作用。佐药白术具有明显、持久的利尿作用,能抑制Na+、K+、Cl的重吸收,增加其排泄。使药甘草所含甘草酸可减轻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这可能是该方剂“除湿”作用的机理之一。
108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炮姜的炮制方法 5 炮姜的性状 6 干姜的性味归经 7 干姜的功效与主治 8 炮姜的炮制作用 9 干姜的炮制研究 9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9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10 炮姜的贮存方法 11 炮姜的药典标准 111 品名 112 来源 113 制法 114 性状 115 鉴别 116 检查 1161 水分 1162 总灰分 117 浸出物 118 含量测定 118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18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18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184 测定法 119 性味与归经 1110 功能与主治 1111 用法与用量 1112 贮藏 1113 出处 12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炮姜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炮姜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炮姜 1 拼音
pào jiāng
2 英文参考Rhizoma Zingiberis Preparat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ZINGIBERIS RHIZOMA PRAEPARATUM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3 概述炮姜为干姜的炮制品。方法为砂炒。干姜的炒法汉代已有,见《金贵要略方论》。干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1]。炮姜呈不规则膨胀的块状,具指状分枝。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质轻泡,断面边缘处显棕黑色,中心棕**,细颗粒性,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微辛、辣。炮姜味苦、辛,性温[1]。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能[1]。其辛燥之性较干姜弱,温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持久,且长于温中止痛、止泻和温经止血[1]。可用于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出血[1]。
4 炮姜的炮制方法汉代有火炮(《金贵要略方论》)的方法[1]。
宋代有甘草水制、烧存性(《太平圣惠方》)、“炒令黑”(《重修政和经使证类备用本草》)、盐炒(《圣济总录》)、煅存性(《疮疡经验全书》)、爁制、巴豆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黄泥裹、地黄汁炒(《校注妇人良方》)、土炒(《类编朱氏集验医方》)等多种炮制方法[1]。
元代仍用“慢火炮裂”(《卫生宝鉴》)[1]。
明代有硇砂炒(《奇效良方》)、童便炒黑(《医学入门》)、水浸火煨、慢火煨至极黑(《寿世保元》)等法,并认为“童便炒黑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医学入门》),“若治产后血虚发热及止血俱炒黑,温中炮用,散寒邪、理肺气、止呕生用”(《炮炙大法》)[1]。
清代尚有姜炭(《外科大成》)、炮姜炭(《外科证治全生集》)、酒蒸炮姜(《幼幼集成》)等炮制品种[1]。
清代开始有炮姜炭、黑炮姜等名称,把炮姜和姜炭混为一个品种,近代有一部分地区也把两者作为一个炮制品,按炮制火候及成品性状分析,炮姜炭和黑炮姜实为姜炭[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砂烫、炒炭等[1]。
净干姜的制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筛去碎屑[1]。
炮姜的炮制方法:先将净河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炒热,再加入干姜片或块,不断翻动,炒至鼓起,表面棕褐色,取出,筛去砂,晾凉[1]。
5 炮姜的性状干姜为不规则的厚片或丁块[1]。表面灰棕色或淡黄棕色[1]。切面黄白色,有明显的筋脉小点,显粉性,有特异香气,味辛辣[1]。
炮姜为不规则的厚片或块,表面鼓起,棕**,内部深**,质地疏松,气香,味辛辣[1]。
6 干姜的性味归经干姜味辛,性热[1]。
干姜归脾、胃、肾、心、肺经[2]。
干姜入心、肺、脾、肾经[3]。
炮姜味苦、辛,性温[1]。
姜炭味苦、涩,性温,归脾、肝经[1]。
7 干姜的功效与主治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的功能[1]。
干姜具有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消痰下气的功能[3]。治胃腹冷痛胀满,虚寒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3]。
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2]。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2]。
干姜能守能走,故对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湿者以及寒饮伏肺的喘咳颇为相宜[1]。又因为本品力速而作用较强,故用于回阳救逆,其效甚佳[1]。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1]。如温中散寒的大建中汤(《金贵要略方论》);回阳救逆的四逆汤(《注解伤寒论》);温肺散寒而化痰饮的小青龙汤(《注解伤寒论》)[1]。
炮姜味苦、辛,性温[1]。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能[1]。其辛燥之性较干姜弱,温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持久,且长于温中止痛、止泻和温经止血[1]。可用于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出血[1]。如治疗脾胃虚寒之腹痛、腹泻、霍乱转筋的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脾胃虚寒便血的艾叶丸(《太平圣惠方》)[1]。
炮姜温中止泻,止血。治寒性腹泻,虚寒吐血、便血,崩漏,产后瘀血腹痛[3]。
姜炭味苦、涩,性温[1]。归脾、肝经[1]。其辛味消失,守而不走,长于止血温经[1]。其温经作用弱于炮姜,固涩止血作用强于炮姜,可用于各种虚寒性出血,且出血较急,出血量较多者[1]。如治疗血崩的如圣散(《丹溪心法》);或用干姜烧黑存性,为末,米饮调服,治血痢不止(《姚氏集验方》)[1]。
8 炮姜的炮制作用干姜能守能走,故对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湿者以及寒饮伏肺的喘咳颇为相宜[1]。又因为本品力速而作用较强,故用于回阳救逆,其效甚佳[1]。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1]。如温中散寒的大建中汤(《金贵要略方论》);回阳救逆的四逆汤(《注解伤寒论》);温肺散寒而化痰饮的小青龙汤(《注解伤寒论》)[1]。
炮姜味苦、辛,性温[1]。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能[1]。其辛燥之性较干姜弱,温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持久,且长于温中止痛、止泻和温经止血[1]。可用于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出血[1]。如治疗脾胃虚寒之腹痛、腹泻、霍乱转筋的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脾胃虚寒便血的艾叶丸(《太平圣惠方》)[1]。
9 干姜的炮制研究干姜主要成分为姜酮(zingiberone)、β没药烯(βbisabolene)、姜醇(zingiberol)、姜烯(zingiberene)及姜辣醇类(gingerols)、6姜辣烯酮(6shogaol),8姜辣烯酮(8shogaol)等[1]。
9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对于姜、炮姜、姜炭的挥发油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干姜含量最高,颜色较浅;炮姜含量明显下降;姜炭含量最低,约为干姜的1/2,且后二者挥发油颜色较深[1]。
对挥发油和醚提取物的研究表明,生姜与干姜的挥发油和醚提取物层析图谱大致相同,炮姜与姜炭亦无明显的差别,但前二者与后二者相比,有较大变化[1]。干姜经加热炮制后,部分斑点消失,同时出现了一些新斑点,相同Rf值之间相对含量也产生了明显变化[1]。以姜辣醇和6姜辣烯酮为标准对照,进行薄层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姜辣醇含量生姜>干姜>炮姜>姜炭;6姜辣烯酮含量干姜>炮姜>生姜>姜炭[1]。对姜不同炮制品的醚提取液进行气相质谱计算机检测,从生姜、干姜、炮姜、姜炭中各检出25、22、23、23种成分,各炮制品检出成分的质和量都产生了部分变化[1]。
9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1)抗溃疡作用:取干姜、炮姜水煎液按45g/kg给大鼠灌胃[1]。结果表明,炮姜除消炎痛模型外,对应激性胃溃疡、醋酸诱发胃溃疡、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均呈明显的抑制倾向,干姜无此作用[1]。
(2)止血作用:炮姜和姜炭均能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1]。姜炭的作用又比炮姜强,两者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1]。炮姜和姜炭均能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且姜炭水煎液的凝血作用优于炮姜,也优于本身的醚提液[1]。生姜和干姜水煎液均无缩短凝血时间的作用[1]。
(3)毒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炮姜水煎液灌胃毒性较干姜增大,表明干姜经加热炮制后水溶性毒性成分可能有某些变化[1]。
10 炮姜的贮存方法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1]。
11 炮姜的药典标准 111 品名炮姜
Paojiang
ZINGIBERIS RHIZOMA PRAEPARATUM
112 来源本品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
113 制法取干姜,照烫法(附录ⅡD)用砂烫至鼓起,表面棕褐色。
114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膨胀的块状,具指状分枝。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质轻泡,断面边缘处显棕黑色,中心棕**,细颗粒性,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微辛、辣。
115 鉴别(1)本品粉末棕褐色。淀粉粒众多,长卵圆形、三角状卵形、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5~40μm,脐点点状,位于较小端,也有呈裂缝状者,层纹有的明显。偶见糊化淀粉粒团块。油细胞和树脂细胞散于薄壁组织中,内含淡**汕滴或暗红棕色物质。纤维成柬或散离,先端钝尖,少数分叉,有的一边呈波状或锯齿状,直径15~40μm,壁稍厚,菲木化,具斜细纹孔,常可见菲薄的横隔。梯纹导管、螺纹导管及网纹导管多见,少数为环纹导管,直径15~70μm。导管或纤维旁有时可见内含暗红棕色物的管状细胞,直径12~20μm。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酸乙酯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6一姜辣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一三氯甲烷一乙酸乙酯(2: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16 检查 1161 水分不得过120%(附录ⅨH第二法)。
1162 总灰分不得过70%(附录ⅨK)。
117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260%。
118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118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一甲醇一水(40: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6一姜辣素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118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6一姜辣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即得。
118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2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2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00W,频率40kHz) 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184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8μl与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6一姜辣素(C17H2604)不得少于030%。
119 性味与归经辛,热。归脾、胃、肾经。
1110 功能与主治温经止血,温中止痛。用于阳虚失血,吐衄崩漏,脾胃虚寒,腹痛吐泻。
1111 用法与用量3~9g。
1112 贮藏同干姜。
1113 出处目录 1 拼音 2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理饮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理饮汤的用法用量 24 备注 25 摘录 3 《衷中参西》上册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用药禁忌 35 理饮汤的临床应用 36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理饮汤 1 拼音
lǐ yǐn tāng
2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理饮汤21 处方
于术12克 干姜15克 桂枝尖6克 炙甘草6克 茯苓片6克 生杭芍6克 橘红45克 川厚朴45克
22 功能主治治心肺阳虚,脾湿不开,胃郁不降,饮食不化,变为饮邪。脘腹满闷,短气喘促,咳吐粘涎,脉弦迟细弱。
23 理饮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24 备注
方中桂枝,干姜以助心肺之阳;白术、茯苓、甘草理脾胃之湿;厚朴通胃中阳气;橘红助白术、茯苓、甘草以利痰饮;白芍酸敛,可防热药之上窜,制虚火之浮游,且药之热者,宜于脾胃,恐不宜于肝胆,又取其凉润之性,善滋肝旭之阴,即预防肝胆之热也。
25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3 《衷中参西》上册 31 方名
理饮汤
32 组成于术4钱,干姜5钱,桂枝尖2钱,炙甘草2钱,茯苓片2钱,生杭芍2钱,橘红1钱半,川厚朴1钱半。
33 主治心肺阳虚,致脾湿不升,胃郁不降,饮食不能运化精微,变为饮邪,停于胃口为满闷,溢于膈上为短气,渍满肺窍为喘促,滞腻咽喉为咳吐粘涎,甚或阴霾布满上焦,心肺之阳不能畅舒,转郁而作热。或阴气逼阳外出为身热,迫阳气上浮为耳聋。
34 用药禁忌诊其脉,确乎弦迟细弱者,方能投以此汤。
35 理饮汤的临床应用1痰饮:一妇人,年三十许,身形素丰,胸中痰涎郁结,若碍饮食,上焦时觉烦热,偶服礞石滚痰丸有效,遂日日服之,初则饮食加多,继则饮食渐减,后则一日不服,即不能进饮食,又久服之,竟分毫无效,日仅一餐,进食少许,犹不能消化,且时觉热气上腾,耳鸣欲聋,始疑药不对证,求愚诊治,其脉浮大,按之甚软。愚曰:此证心肺阳虚,脾胃气弱,为服苦寒攻泻之药太过,故病证脉象如斯也。拟治以理饮汤。病家谓,从前医者,少用桂、附即不能容受,恐难再用热药。愚曰,桂、附原非正治心肺脾胃之药,况又些些用之,病重药轻,宜其不受。若拙拟理饮汤,与此证针芥相投,服之必无他变。若畏此药,不敢轻服,单用干姜五钱试服亦可。病家依愚言,煎服干姜后,耳鸣即止,须臾觉胸次开通,继投以理饮汤,服数剂,心中亦觉凉甚,将干姜改用一两,又服二十余剂,病遂除根。
2发搐:邑韩蕙圃医学传家,年四十有四,偶得奇疾。卧则常常发搐,旋发旋止,如发寒战之状,一呼吸之间即愈,即不发搐时,人偶以手抚之,又辄应手而发。自治不效,广求他医治疗皆不效。留连半载,病势浸增。后愚诊视,脉甚弦细,询其饮食甚少,知系心肺脾胃阳分虚惫,不能运化精微以生气血,血虚不能荣筋,气虚不能充体,故发搐也。必发于卧时者,卧则气不顺也。人抚之而辄发者,气虚则畏人按也。授以理饮汤方,数剂,饮令加多,搐亦见愈。二十剂后,病不再发。
36 各家论述方中用桂枝、干姜以助心肺之阳而宣通之;白术、茯苓、甘草以理脾胃之湿而淡渗之;用厚朴者,叶天士谓“厚朴多用则破气,少用则通阳”,欲借温通之性,使胃中阳通气降,运水谷速于下行也;用橘红者,助白术、茯苓、甘草以利痰饮也。至白芍,若取其苦平之性,可防热药之上僣,若取其酸敛之性,可制虚火之浮游,且药之热者,宜于脾胃,恐不宜于肝胆,又取其凉润之性,善滋肝胆之阴,即预防肝胆之热也。
古籍中的理饮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五)治痰饮方]1.理饮汤为服苦寒攻泻之药太过,故病证脉象如斯也。拟治以理饮汤。病家谓,从前医者,少用桂附,即不能容受,恐难
《医学衷中参西录》:[四、医话]17.答严××代友问痰饮治法详观来案,知此证乃寒饮结胸之甚者。拙拟理饮汤,原为治此证的方,特其药味与分量宜稍为更改耳。今拟一方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62.论心病治法麻痹,脉象异常微细,脉搏异常迟缓者,宜治以拙拟理饮汤,连服十余剂,寒饮消除净尽,心脏之阳自复其初,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治阳虚方]敦复汤诊其脉甚迟,不足三至,知其寒饮为恙也。投以拙拟理饮汤加人参、附子各四钱,喘与咳皆见轻而脉之迟仍旧。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78.论火不归原治法本文2023-08-08 03:09:0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7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