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涤痰汤简介
《济生方》之涤痰汤组成半夏、胆星、橘红、枳实、茯苓、人参、菖蒲、竹茹、甘草、生姜、大枣。主治主治暴盲。方解本方以半夏、橘红、枳实、茯苓燥湿祛痰,理气降逆;胆星、竹茹清热化痰;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益气健脾,治痰之源;菖蒲化湿开窍。诸药合用,涤痰开窍。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涤痰汤处方南星(姜制二钱半)半夏(汤洗七次二钱半)枳实(麸炒二钱)茯苓(去皮二钱)橘红(一钱半)石菖蒲(一钱)人参(一钱)竹茹(七分)甘草(半钱)功能主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食后服。出处明·方贤著《奇效良方》《医宗金鉴》卷四十五:涤痰汤处方当归1两,茯苓4两,川芎7钱5分,白芍药1两,白术(土炒)1两,半夏(制)1两,香附米1两,陈皮1两,甘草1两。功能主治妇人肥盛,不孕,以身中有脂膜闭塞子宫也。用法用量上作10帖。每帖加生姜3片,水煎,送服涤痰丸。出处《医宗金鉴》卷四十五《麻症集成》卷四:涤痰汤处方竹黄、明麻、枳实、橘红、胆星、菖蒲、竹茹、甘草。功能主治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语。出处《麻症集成》卷四《寒温条辩》卷五方名涤痰汤组成栝楼(捣烂)5钱,胆星2钱,半夏2钱,橘红1钱5分,茯苓1钱,枳实(麸炒)1钱,黄芩1钱,黄连1钱,石菖蒲1钱,竹茹1钱,甘草(炙)5分,生姜3钱。主治膈间痰闭,呃逆者。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如痰闭呃甚者,用白矾1两,水2钟,煎1钟,入蜜3匙,少煎,温服即吐;如不吐,饮热水1小盏,未有不吐者,吐后呃即止。《奇效良方》卷一方名涤痰汤别名涤痰散组成南星(姜制)2钱半,半夏(汤洗7次)2钱半,枳实(麸炒)2钱,茯苓(去皮)2钱,橘红1钱半,石菖蒲1钱,人参1钱,竹茹7分,甘草半钱。功效豁痰清热,利气补虚。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用法用量上作1服。水2钟,加生姜5片,煎至1钟,食后服。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手太阴、足太阴药
详见百科词条:涤痰汤 [ 最后修订于2018/12/26 11:40:31 共99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普济本事方》卷四方之竹茹汤 31 组成 32 制法 3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34 功能主治 4 《普济本事方》卷四引(孙兆方)之竹茹汤 41 竹茹汤的别名 42 处方 43 制法 44 功能主治 45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46 摘录 5 《普济本事方》卷四引《孙兆方》之竹茹汤 51 竹茹汤的别名 52 组成 53 制备方法 54 功能主治 55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56 竹茹汤的临床应用 57 各家论述 58 附注 6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方之竹茹汤 61 竹茹汤的别名 62 组成 63 制法 64 功能主治 65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66 各家论述 67 附注 7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方之竹茹汤 71 组成 72 制备方法 73 功能主治 7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8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方之竹茹汤 81 组成 82 制备方法 83 功能主治 8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9 《圣济总录》卷二十六方之竹茹汤 91 组成 92 制备方法 93 功能主治 9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10 《圣济总录》卷二十九方之竹茹汤 101 组成 102 功能主治 10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11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方之竹茹汤 111 组成 112 功能主治 11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12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方之竹茹汤 121 组成 122 制备方法 123 功能主治 12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13 《圣济总录》卷七十方之竹茹汤 131 组成 132 制备方法 133 功能主治 13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14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方之竹茹汤 141 组成 142 制备方法 143 功能主治 14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15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方之竹茹汤 151 组成 152 制备方法 153 功能主治 15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16 《圣济总录》卷一二二方之竹茹汤 161 组成 162 制备方法 163 功能主治 16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17 《普济方》卷二十七方之竹茹汤 171 组成 172 制备方法 173 功能主治 17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18 《普济方》卷三四一方之竹茹汤 181 组成 182 功能主治 18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19 《普济方》卷三八四方之竹茹汤 191 组成 192 功能主治 19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194 附注 20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竹茹汤 201 处方 202 炮制 203 功能主治 20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205 摘录 21 《医心方》之竹茹汤 211 处方 212 功能主治 21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214 摘录 22 《三因》卷十七方之竹茹汤 221 竹茹汤的别名 222 组成 223 制备方法 224 功效主治 225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226 附注 23 《证治汇补》卷五方之竹茹汤 231 组成 232 功能主治 23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24 《万氏女科》卷二方之竹茹汤 241 组成 242 功能主治 24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25 《产宝诸方》之竹茹汤 251 组成 252 制备方法 253 功效主治 25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26 《赤水玄珠》卷二十六引《济生》方之竹茹汤 261 组成 262 功能主治 26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264 运用 27 《千金翼方》卷十八方之竹茹汤 271 竹茹汤的别名 272 组成 273 功能主治 27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275 附注 28 《麻科活人》卷二方之竹茹汤 281 组成 282 功能主治 28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29 《观聚方要补》卷三引《医经会解》方之竹茹汤 291 组成 292 功能主治 29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30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八方之竹茹汤 301 组成 302 制备方法 303 功能主治 30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31 《伤寒大白》卷二方之竹茹汤 311 组成 312 功能主治 313 运用 314 各家论述 32 《医心方》卷三引《古今录验》方之竹茹汤 321 组成 322 功能主治 32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33 方出《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集验方》,名见《医心方》卷二十二引《产经》方之竹茹汤 331 竹茹汤的别名 332 组成 333 制备方法 334 功效主治 335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336 用药禁忌 337 附注 34 《医心方》卷十三引《小品方》之竹茹汤 341 组成 342 功能主治 34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344 各家论述 35 《大生要旨》方之竹茹汤 351 组成 352 功能主治 35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354 运用 36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十引《太平圣惠方》之竹茹汤 361 竹茹汤的别名 362 组成 363 制备方法 364 功能主治 365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366 附注 37 《全生指迷方》卷四方之竹茹汤 371 组成 372 功能主治 37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374 运用 3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竹茹汤 1 拼音
zhú rú tāng
2 概述竹茹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三十五首。
3 《普济本事方》卷四方之竹茹汤 31 组成葛根三两,炙甘草、半夏(姜汁半盏,浆水一升煮耗半)各三分[1]。
32 制法上药为粗末[1]。
3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每服五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竹茹(弹子大)一团,水煎服[1]。
34 功能主治
《普济本事方》卷四方之竹茹汤主治胃热呕吐[1]。
4 《普济本事方》卷四引(孙兆方)之竹茹汤 41 竹茹汤的别名干葛竹茹汤(《医学入门》卷七)。
42 处方干葛90克 甘草225克 半夏225克(姜汁75毫升,浆水200毫升,煮耗一半)
43 制法上药为粗末。
44 功能主治《普济本事方》卷四引(孙兆方)之竹茹汤主治胃热呕吐。
45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竹茹9克、大枣1枚,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46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四引(孙兆方)
5 《普济本事方》卷四引《孙兆方》之竹茹汤 51 竹茹汤的别名葛根竹茹汤
52 组成干葛3两,甘草3分(炙),半夏3分(姜汁半盏、浆水1升煮耗半)。
53 制备方法上药为粗末。
54 功能主治《普济本事方》卷四引《孙兆方》之竹茹汤主治胃热呕吐,饮酒过多而呕;伤寒正汗后,余热留于阳明、少阳,必令作呕。
55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3片,竹茹1弹子大,大枣1个,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
56 竹茹汤的临床应用胃热呕吐:政和中一宗人病伤寒,得汗身凉,数日忽呕吐,药与饮食俱不下,医者皆进丁香、藿香、滑石等药,下咽即吐。予曰,此正汗后余热留胃脘,孙兆竹茹汤正相当尔。治药与之,即时愈。
57 各家论述1《医方考》:阳明,胃也;少阳,胆也。有辨焉,口渴者热在胃,口苦者热在胆也;兼而有之,则二经均有留热矣。是方也,干葛清胃,竹茹清胆,半夏破逆,甘草调阳。
2《本事方释义》:干葛气味辛微温,能解酒毒,入足阳明;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半夏气味辛温,入足阳明;竹茹气味甘寒,入足阳明;姜、枣以和荣卫。胃热呕吐不止,亦必因胃中酒气蕴热,故以微辛温之药令其入胃,引人甘寒之品,则酒热稍解,气得下降,胃气安而病自己也。
58 附注葛根竹茹汤(《医学入门》卷七)。
6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方之竹茹汤 61 竹茹汤的别名竹皮汤
62 组成竹茹2升,干地黄4两,人参1两,芍药1两,桔梗1两,芎1两,当归1两,甘草1两,桂心1两。
竹茹20克 干地黄12克 人参 芍药 桔梗 芎藭 当归 甘草 桂心各3克
63 制法上九味,哎咀。
64 功能主治《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方之竹茹汤主治妇人汗血、吐血、尿血、下血。
65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
用水2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66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竹茹为亡血发渴专药,芎、芍、地为滋血专药,人参、甘草为扶胃专药,桂心专行四物之滞,桔梗专助人参之力。
67 附注竹皮汤(《千金翼方》卷七)。
7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方之竹茹汤 71 组成青竹茹1两,葛根1两,半夏3分(汤洗7遍,焙干),麦门冬(去心,焙)3分,甘草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
72 制备方法上药为粗末。
73 功能主治《圣济总录》卷二十四方之竹茹汤主治伤寒后,上气烦满,客热在脏,干呕。口中生疮,不得饮食。
7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8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方之竹茹汤 81 组成淡竹茹半两,人参1两,前胡(去芦头)3分,甘草半两(炙),芦根1两,葛根3分,半夏半两(汤洗7遍,切,焙干)。
82 制备方法上锉,如麻豆大。
83 功能主治《圣济总录》卷二十五方之竹茹汤主治伤寒胃气虚热,干呕不止。
8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9 《圣济总录》卷二十六方之竹茹汤 91 组成青竹茹1两,木通(锉)1两,甘草(炙,锉)1分,连翘半两,芦根半两(锉),蒲黄半两。
92 制备方法上药为粗末。
93 功能主治《圣济总录》卷二十六方之竹茹汤主治伤寒小便出血。
9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灯心少许,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
10 《圣济总录》卷二十九方之竹茹汤 101 组成青竹茹鸡子大1块,生地黄半两(拍碎)。
102 功能主治《圣济总录》卷二十九方之竹茹汤主治伤寒鼻衄不止。
10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11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方之竹茹汤 111 组成竹茹1合(新竹者),甘草1分(锉),乌梅2枚(椎破)。
112 功能主治《圣济总录》卷三十四方之竹茹汤主治伤暑烦渴不止。
11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用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放温,时时细呷。
12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方之竹茹汤 121 组成青竹茹(锉)1升,芍药2两,芎3两,当归3两(切,焙),桂3两(去粗皮),甘草(炙,锉)3两,黄芩(去黑心)3分。
122 制备方法上药为粗末。
123 功能主治《圣济总录》卷六十八方之竹茹汤主治吐血、溺血、衄血。
12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3 《圣济总录》卷七十方之竹茹汤 131 组成生竹茹2两,生地黄2两(切,焙),黄芩(去黑心)各2两,蒲黄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皮)1两。
132 制备方法上药为粗末。
133 功能主治《圣济总录》卷七十方之竹茹汤主治热盛所致衄血、汗血。
13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14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方之竹茹汤 141 组成竹茹1两,前胡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去黑皮),人参1两,甘草(炙,锉)3分,贝母(去心,炒)3分,桑根白皮(锉)1两半,赤小豆1两半,柴胡半两(去苗),麦门冬(去心,焙)半两。
142 制备方法上药为粗末。
143 功能主治《圣济总录》卷八十六方之竹茹汤主治心劳潮热,肌瘦,四肢烦疼。
14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竹叶各5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5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方之竹茹汤 151 组成青竹茹1两,人参1两,续断1两,桔梗1两(炒),五味子1两,紫菀1两(去土),桑根白皮1两(锉),前胡1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去心,焙),赤小豆1两,甘草1两(炙,锉),熟干地黄(焙)1两。
152 制备方法上药为粗末。
153 功能主治《圣济总录》卷八十九方之竹茹汤主治虚劳盗汗,日哺潮热。
15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16 《圣济总录》卷一二二方之竹茹汤 161 组成竹茹1分,桂(去粗皮)1分,甘草(炙,锉)1分,桔梗半两(锉,炒),犀角半两(镑),黄耆(锉)半两,栝楼根半两。
162 制备方法上药为粗末。
163 功能主治《圣济总录》卷一二二方之竹茹汤主治喉中肿痛。
16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17 《普济方》卷二十七方之竹茹汤 171 组成竹茹3两,赤小豆3两,麦门冬3两,大枣10个,桔梗2两,北柴胡2两,川续断2两,桑白皮2两,甘草1两2钱半,麻黄1两5钱(去节),五味子1两5钱。
172 制备方法上药为末。
173 功能主治《普济方》卷二十七方之竹茹汤主治肺痿劳吐血。
17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7分,不拘时候。
18 《普济方》卷三四一方之竹茹汤 181 组成生芦根1两,青竹茹4钱,橘皮4钱,前胡4钱,生姜5片,大腹皮2两,槟榔2两。
182 功能主治《普济方》卷三四一方之竹茹汤主治妊娠孕34月,呕吐不食。
18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煎至6分,空心温服。
19 《普济方》卷三八四方之竹茹汤 191 组成青竹茹弹子大,半夏3个(汤泡7次),粳米40粒,干葛。
192 功能主治《普济方》卷三八四方之竹茹汤主治小儿胃中热,呕苦汁。
19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每服加生姜3片,水1盏,煎至半盏,去滓,量儿大小,以意加减与服。
194 附注方中干葛用量原缺。原书另一同名方用青竹茹如指大,半夏7枚,粳米49粒,干葛3片。
20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竹茹汤 201 处方橘红(净去白)、人参、白术、麦门冬子(去心),各一两;白茯苓、厚朴(姜汁制),各半两;甘草一分。
202 炮制上药为粗末。
203 功能主治《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竹茹汤主治妊娠择食,呕吐头疼,眩运颠倒,痰逆烦闷,四肢不和,并宜服之。
20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入竹茹一块,如弹子大,同煎至七分,去渣服之。
205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1 《医心方》之竹茹汤 211 处方青竹茹9克,生姜12克,半夏15克,茯苓12克,橘皮9克。
212 功能主治《医心方》之竹茹汤功在清热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化热。(妊娠呕吐)
21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上药为粗末,水煎服,分2次服。
214 摘录《医心方》
22 《三因》卷十七方之竹茹汤 221 竹茹汤的别名人参橘皮汤、参橘散、八味竹茹汤、参补饮、人参橘皮散、参橘汤
222 组成人参1两,橘皮1两,白术1两,麦门冬(去心)1两,甘草(炙)1分,白茯苓半两,厚朴(姜制)半两。
223 制备方法上锉散。
224 功效主治《三因》卷十七方之竹茹汤功在安胃和中化痰,止呕吐。主治妊娠择食,呕吐,头疼,颠倒痰逆,四肢不和,烦闷。
225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每服4本盏,水1盏半,加生姜、竹茹1块如指大,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服。
226 附注人参橘皮汤(《妇人良方》卷十二)、参橘散(《医方类聚》卷二二四引《济生》)、八味竹茹汤(《普济方》卷三三七)、参补饮(《广嗣纪要》卷八)、人参橘皮散(《便览》卷四)。参橘汤(《叶氏女科》卷二)。
23 《证治汇补》卷五方之竹茹汤 231 组成橘皮3钱,半夏3钱,甘草1钱,竹茹1钱,山栀7分,枇杷叶2片。
232 功能主治《证治汇补》卷五方之竹茹汤主治胃热火炎呕吐。
23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为引。
24 《万氏女科》卷二方之竹茹汤 241 组成人参1钱,麦冬1钱,茯苓1钱,炙草1钱,小麦1合,青竹茹鸡子大1团。
242 功能主治《万氏女科》卷二方之竹茹汤主治孕妇心虚惊恐,脏躁悲泣。
24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5个,水煎,食后服。
25 《产宝诸方》之竹茹汤 251 组成陈皮1两(不去白),竹茹半两。
252 制备方法上药为粗末,分四服。
253 功效主治《产宝诸方》之竹茹汤功在凉胎,退寒热。主治妊娠疟疾。
25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每服水1盏半,煎8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26 《赤水玄珠》卷二十六引《济生》方之竹茹汤 261 组成橘红、干葛、甘草、麦门冬、生姜。
262 功能主治《赤水玄珠》卷二十六引《济生》方之竹茹汤主治小儿热吐,口渴烦躁。
26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264 运用热甚者,加姜连。
27 《千金翼方》卷十八方之竹茹汤 271 竹茹汤的别名竹茹饮子
272 组成竹茹1升,橘皮3两,半夏(洗)3两,生姜4两(切),紫苏1两,甘草1两(炙)。
273 功能主治《千金翼方》卷十八方之竹茹汤主治伤寒干呕不止。
27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以水6升,煮取2升半,分3服。
275 附注竹茹饮子(《太平圣惠方》卷十一)。
28 《麻科活人》卷二方之竹茹汤 281 组成竹茹、陈皮、柿蒂、楂肉。
282 功能主治《麻科活人》卷二方之竹茹汤主治麻症收后,余毒留于胃脘,呕吐不止。
28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29 《观聚方要补》卷三引《医经会解》方之竹茹汤 291 组成桔梗、竹茹、枳实、萝卜子、苏子、白芥子、青皮、杏仁、竹沥、桑白皮。
292 功能主治《观聚方要补》卷三引《医经会解》方之竹茹汤主治支饮,咳逆涎涌,胸满膈痛。
29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加生姜汁,水煎服。
30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八方之竹茹汤 301 组成青竹茹1两,黄芩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生用),麦门冬1两(去心),茅根半两,栝楼根1两,赤芍药半两,栀子仁半两。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302 制备方法上锉细和匀。
303 功能主治《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八方之竹茹汤主治乳石发动,烦热,心胸痰逆,不纳饮食。
30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小麦半合,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1 《伤寒大白》卷二方之竹茹汤 311 组成竹茹、干葛、陈皮、半夏、甘草、藿香。
312 功能主治《伤寒大白》卷二方之竹茹汤主治呕吐。
313 运用应辛散者,加生姜;应清火者,加栀、连、白豆蔻;若带表症,加各经表药;若和中气,加藿香、厚朴;若饱闷有食滞,加消导之药。
314 各家论述此方以干葛、竹茹清胃,广皮、甘草和胃,无涎不成呕,故加半夏化痰涎。
32 《医心方》卷三引《古今录验》方之竹茹汤 321 组成生竹茹4两(去上青),生姜4两,甘草2两,前胡2两,茯苓2两,橘皮1两。
322 功能主治《医心方》卷三引《古今录验》方之竹茹汤主治胸中客热,口生疮烂,不得食。
32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以水6升,煮取2升,分服,半日尽。
33 方出《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集验方》,名见《医心方》卷二十二引《产经》方之竹茹汤 331 竹茹汤的别名青竹茹汤
332 组成青竹茹3两,生姜4两,半夏5两,茯苓4两,橘皮3两。
333 制备方法上切。
334 功效主治方出《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集验方》,名见《医心方》卷二十二引《产经》方之竹茹汤功在清痰止呕。主治妊娠23月,恶阻呕吐不下食。
335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以水6升,煮取2升半,分3服。
336 用药禁忌忌羊肉、饧、鲊等物;忌鸡、鱼、面食。
337 附注青竹茹汤(《摄生众妙方》卷十一)。《景岳全书》有粳米。
34 《医心方》卷十三引《小品方》之竹茹汤 341 组成竹茹2升,甘草6分,当归6分,芎6分,黄芩6分,桂心1两,术1两,人参1两,芍药1两。
342 功能主治《医心方》卷十三引《小品方》之竹茹汤主治吐血、汗血、大小便血。
34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分4服。
344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竹茹、黄芩上清虚热,桂心下导虚阳,芎、归、芍药引血归经,参、术、甘草资气于胃,上下失血无不宜之。
35 《大生要旨》方之竹茹汤 351 组成熟半夏(用姜汁炒透)1钱,陈皮1钱,苏梗1钱,广藿香1钱,子芩1钱(焙),枳壳1钱(麸炒),白芍(酒炒)1钱,茯苓1钱5分,竹茹5分(重姜汁炒)。
352 功能主治《大生要旨》方之竹茹汤主治恶阻。怀孕50日,四肢软倦,恶寒,眩晕恶心,呕吐痰涎,思食酸食。
35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河水煎服。宜服此味56剂。
354 运用如火旺吐甚者,加酒炒川连5分、黑山栀1钱,麦冬2钱(去心);胃虚者,加白术1钱(土炒),金石斛2钱;气滞者,加香附1钱(酒炒)。
36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十引《太平圣惠方》之竹茹汤 361 竹茹汤的别名竹茹麦冬汤
362 组成青竹茹3钱,麦冬3钱,前胡2钱,橘皮1钱,芦根半握。
363 制备方法上锉。
364 功能主治《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十引《太平圣惠方》之竹茹汤主治恶阻。
365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366 附注竹茹麦冬汤(《盘珠集》卷下)。
37 《全生指迷方》卷四方之竹茹汤 371 组成竹茹、橘皮、甘草、半夏、赤茯苓、麦冬、人参、枇杷叶。
372 功能主治《全生指迷方》卷四方之竹茹汤主治胃受邪热气浊,阴阳浑乱,心下烦,不喜热物,得热即呕,喜渴,其脉虚数,或细而疾。
37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374 运用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方之橘皮竹茹汤 41 橘皮竹茹汤的别名 42 处方 43 功效与主治 44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45 方解 46 临床运用 461 加减法 462 使用禁忌 463 橘皮竹茹汤治呃逆 47 现代适应证 471 幽门不全梗阻 472 术后呃逆 48 橘皮竹茹汤的药理作用 48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482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483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484 对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485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86 抗炎、抗氧化损伤及抗应激作用 49 各家论述 410 歌诀 411 出处 5 《严氏济生方》卷二方之橘皮竹茹汤 51 橘皮竹茹汤的别名 52 处方 53 功能主治 54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55 各家论述 56 出处 6 《医宗金鉴》卷六十二方之橘皮竹茹汤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64 出处 7 《麻症集成》卷四方之橘皮竹茹汤 71 组成 72 主治 73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74 出处 8 《寿世保元》卷三方之橘皮竹茹汤 81 组成 82 主治 83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84 加减法 85 出处 9 《类证活人书》卷十六方之橘皮竹茹汤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96 出处 1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橘皮竹茹汤 1 拼音
jú pí zhú rú tāng
2 英文参考jupi zhuru decoc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Jupi Zhuru Tang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
橘皮竹茹汤同名方剂约有六首,其中《金匮要略方论》卷中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橘皮12g、竹茹12g、大枣5枚、生姜9g、甘草6g、人参3g,具有理气降逆止呃,益胃清热之功效,是治疗胃虚有热,气逆不降之证的代表方剂。现代常加减用于治疗妊娠呕吐、幽门不全梗阻呕吐、腹部手术后呃逆不止等属于胃虚有热,胃气上逆的多种疾病。
4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方之橘皮竹茹汤
该方剂有一定的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氧化作用及抗溃疡、保护胃黏膜等作用,因而对各种炎症所致幽门不全梗阻应当有一定治疗作用。同时对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有积极调整、促进作用,对胃肠道平滑肌的兴奋和抑制有调整作用,因而可治疗幽门不全梗阻所致呕吐及术后呃逆。但研究还发现该方剂对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有积极影响,对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也有保护作用,因此可扩大适用范围。[1]
41 橘皮竹茹汤的别名竹茹汤(《医学入门》卷七)、陈皮汤(《医学纲目》卷十六)、竹茹橘皮汤(《中国医学大辞典》)。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陈皮竹茹汤”。
42 处方橘皮二斤,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2]。
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3]。
橘皮12克 竹茹12克 大枣5枚 生姜9克 甘草6克 人参3克[4]
橘皮2斤,竹茹2升,大枣30枚,生姜半斤,甘草5两,人参1两。
43 功效与主治《金匮要略方论》卷中方之橘皮竹茹汤具有理气降逆止呃,益胃清热之功效。治久病体弱或吐下后胃虚有热,气逆不降,呃逆或呕吐,虚烦少气,或吐利后,胃虚膈热呃逆;或产后呃逆;或四时伤风咳逆。舌嫩红,脉虚数。
橘皮竹茹汤功能益气和胃,降逆止呕[3]。治久病体弱,或胃虚气逆不降而致的呃逆或呕哕;现也用于妊娠呕吐、幽门不全性梗阻呕吐以及腹部手术后呃逆不止而属胃虚气逆者[3]。
44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一日三次[2]
水煎,分三次服[3]。
上药六味,以水一升,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日三次服。
45 方解橘皮竹茹汤为治疗呃逆证的常用方。呃逆的原因是因为胃病引起,但胃病有寒热虚实的区别。本方所治的呃逆是由胃虚有热,气逆不降所引起的。胃虚宜补,胃热宜清,气逆宜降,故治疗以益气清热,降逆和胃为法。方中橘皮理气健胃,和中止呕;竹茹清胃降气止呕,二药相伍,既能降呕,又可清热安胃,且用量俱重,共为君药。生姜和胃止呕,为呕家之圣药,助君药降胃气之逆;人参益气补中,与橘皮相合,则行中有补,同为臣药。甘草、大枣益气补脾养胃,合人参以补中益胃,奠安中土而复胃气之虚,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兼作使药。诸药合用,共成降逆止呃,益气清热之功。[4]
方中橘皮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竹茹清胃热,止呕逆;人参益气和胃;生姜和胃止呕;甘草、大枣补虚安中[3]。诸药合用,补虚理气,温而不热,气顺热清,胃得和降,则呃逆可止[3]。
46 临床运用橘皮竹茹汤是治疗胃虚有热,气逆不降之证的代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呃逆频作或干呕、舌红嫩、脉虚数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4]
461 加减法若胃阴不足较甚,口干、舌红少苔者,可加石斛、麦冬等以滋阴养胃,或合麦门冬汤加减;胃热呕逆而气虚不显者,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加丁香、柿蒂等加强降逆止呃之力;若胃热较甚,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者,宜加黄连以清泄胃热。[4]
462 使用禁忌若呃逆呕吐属虚寒者或实热者,不宜使用。[5]
463 橘皮竹茹汤治呃逆林某,男,34岁。呃逆已十余年,时好时坏,经常发作,曾经治疗无效。此次发作加剧,呃逆频发,恶心吐涎,口渴,上腹部疼痛,大便秘结,小溲短赤,脉弦,舌质红苔黄浊。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呃逆,中医诊为木土不和,肝阳有余,胃阴不足,肝胃火逆而致呃。以橘皮竹茹汤加减:橘皮45g,竹茹9g,玉竹9g,麦冬6g,炙草3g,石斛9g,大枣3枚,生姜3片,柿蒂45g。二诊,呃逆已减,晚能入眠,胸前痞闷。前方去大枣、柿蒂,加生栀子、豆豉除胸脘痞闷,蔻仁宽中理气,连翘清热散结。三诊,呃逆已止,诸症亦瘥,惟心中灼热,脉稍转缓,舌苔微黄。前方倍石斛以养胃阴,加知母滋阴清热泻火。连服三剂,痊愈出院。四个月后追访未再发作。
47 现代适应证橘皮竹茹汤适用于幽门不全梗阻及术后呃逆不止等属胃虚有热者,可加减所有[5]。
471 幽门不全梗阻幽门不全梗阻可由暴饮暴食引起,同时幽门、十二指肠梗阻或狭窄也可诱发,手术后或十二指肠幽门感染造成炎性渗出、水肿均可导致幽门不全梗阻;此外十二指肠幽门畸形如十二指肠隔膜、附近组织器官肿瘤、十二指肠瘀滞症均可导致该部位狭窄;某些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等均可引起不全梗阻,这些不全梗阻的主要症状为食后不久即呕吐,查体可见胃形及胃蠕动波,同时伴脱水及营养障碍。[5]
472 术后呃逆术后呃逆大部分是因胃肠及其周围组织手术,手术过程中过度牵拉或手术 局部神经,使膈肌发生痉挛;其他部位大手术等重大创伤性疾病,对病人精神上也是重大打击,或因病人本身神经素质较差,如思想忧郁、多疑善愁等,即使手术创伤不大,也可因过度精神紧张、焦虑等而引起神经调节功能紊乱,使膈肌痉挛而发生呃逆。[5]
48 橘皮竹茹汤的药理作用[6]
48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君药橘皮可抑制葡萄球菌生长,其所含橙皮苷、柚苷等可抑制霉菌生长,橘皮油可杀死螨虫,其所含右旋柠檬烯可触杀和熏蚊虫,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有抗农业害虫作用。竹茹粉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臣药生姜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金**及白色葡萄球菌、沙门菌、肺炎球菌、链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真菌如堇色毛癣菌及 滴虫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抑杀作用。佐药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酸钠对金**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阿米巴原虫及滴虫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幽门螺旋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同时甘草还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艾滋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于带状疱疹病毒等病毒的增殖、复制等过程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甘草多糖能抑制水疱口炎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甘草酸抑制腺病毒、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能力强,甘草酸单胺能灭活HIV,甘草甜素对上述病毒及肝炎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482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君药橘皮所含橘皮油能络合胆石中的钙、镁等元素,从而具有溶解胆内结石的作用,甲基橙皮苷可增加胆汁分泌及促进胆汁固体物质的排泄量;同时甲基橙皮苷还能抑制胃酸分泌,具有显著的抗溃疡作用,合用维生素C及维生素K4时,其抗溃疡作用显著增强;橘皮挥发油对消化道有缓和的 作用,有助消化作用;橘皮煎剂有抗乙酰胆堿作用,其所含橙皮苷对肠道平滑肌呈双相作用,即先有短暂兴奋,然后抑制之,橘皮的多种成分对消化道有多重作用,且因消化道机能状态不同而异表现出“芳香健胃、驱风下气”,缓解“脾胃气滞”的综合功效。竹茹煎剂有很强的止呕作用。臣药生姜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有镇吐作用;生姜煎剂可促进胃黏膜合成具有黏膜保护作用的内源性PG,对胰酶有抑制作用,明显降低其对淀粉酶和脂肪的消化作用,姜辣醇及姜辣烯酮对肠平滑肌有松弛作用。佐药大枣具有保肝作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进一步加强甲基橙皮苷的抗溃疡作用。人参皂苷Ro及齐墩果酸对急性肝损伤均有抑制作用,人参多糖对多种实验性胃溃疡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甘草所含甘草酸类化合物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肝损伤均有保护作用;甘草甜素可明显减轻肝细胞坏死和脂肪变性,并能减轻组织间质炎症反应,抑制肝纤维再生,降低肝硬化的发生率;甘草酸及甘草次酸还能抑制自由基及过氧化脂质,表现出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对肝细胞死亡最终阶段的Ca2+内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防止肝细胞死亡;甘草酸还能抑制磷酸脂酶A2的作用,从而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其内各种酶的释放,改善肝功能;甘草浸膏、甘草粉煎剂均表现出抗溃疡作用,能增加胃黏膜细胞的“己糖胺”成分,保护胃黏膜不受损伤;生胃酮能与胃蛋白酶结合而降低其活性,同时能促进黏液的分泌和延长胃上皮细胞的生存时间;甘草FM100可明显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修复,具有抗溃疡作用;甘草FM100和异甘草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堿样特异性解痉能力,并能解除氯化钡、组胺、乙酰胆堿所致的肠痉挛;甘草锌能促成纤维细胞合成纤维及基质而具抗溃疡作用;甘草次酸能明显抑制胃黏膜细胞内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胃酸分泌。总之,甘草所含各种成分均有抗溃疡作用,并能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的痉挛。
483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君药橘皮所含橙皮苷能增加肾上腺素毒性,抑制儿茶酚甲基转移酶,从而减少肾上腺素的破坏,因此可使血液中肾上腺素浓度升高,激动α受体和β受体。臣药生姜能兴奋心血管中枢及呼吸中枢,姜辣醇、姜辣烯酮具有解热、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人参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与抑制过程,使紧张紊乱的神经活动得以恢复正常,对神经组织的生长及神经网络的建立有促进作用,增强神经活动过程中的灵活性,提高脑力劳动功能;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高应激反应能力,促进性腺功能及甲状腺功能,促进胰岛素释放,有降血糖作用;能改善脑血液循环,抑制缺氧对海马细胞的损伤,促进脑组织蛋白质及RNA的合成,促进脑内神经递质Ach合成与释放,提高脑内DN和NA含量,人参二醇及三醇皂苷对纹状体Na+K+ATP酶均有抑制作用,人参二醇皂苷对Ca2+ATP酶有激活作用,而Mg2+ATP酶可被人参二醇皂苷兴奋,被三醇皂苷抑制;人参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供血、供氧,促进大脑合理摄取、利用葡萄糖氧化产能;能促进脑细胞发育,增加大脑皮层厚度和重量,增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上层突触数目,提高海马神经元功能;对海马突出体膜中Na+K+ATP酶活性有兴奋作用,所以能有力地促进学习和记忆能力。生姜除有中枢镇吐、解热、镇静、抗惊厥、镇痛作用外,其醇提取物能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佐药大枣含丰富的钙、磷、铁和多种氨基酸,钙可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对神经的传导、神经肌肉的应激等均有重要作用;铁是脑内单胺氧化酶代谢中的重要元素,缺铁可使脑内单胺氧化酶活性降低、尿中去甲肾上腺素排泄量增加、神经兴奋性增高,补铁可起到镇静作用。甘草所含甘草酸静滴可提高缺血再灌注脑梗死脑线粒体ATP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减轻脑水肿;甘草FM100具有镇痛、解痉及抗惊厥作用,同时能兴奋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而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从而提高了机体内分泌调节能力,使神经、内分泌功能恢复平衡,起到“扶正固本”的治疗作用。
484 对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君药橘皮煎剂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增加心搏输出量,升高血压,其所含甲基橙皮苷能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橙皮苷兴奋α、β受体,可提高心肌兴奋性,加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肌传导;橘皮既含有升压成分松柏苷、紫丁香苷等,又含有降压成分腺苷、芸香苷、橙皮苷等,且这些成分并存,对血压的影响取决于所含升压与降压成分谁占优势。臣药生姜所含6姜辣醇、8姜辣醇、10姜辣醇均为强心药,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对血压产生一过性降低、明显升高、持续性降压三相性作用,同时生姜能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TXB2、PGs的合成,减少6酮PGF1α、TXB2、PGI2的合成,因而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人参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大心输出量,其所含人参总皂苷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减慢心率;其中人参皂苷Ro等还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还有抗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保护心肌的作用;人参可降低血红蛋白对缺氧的亲和力,向组织释放更多的氧;人参皂苷能抑制肌酸磷酸肌酶(CPK)活性和使PGI2/TXA2比值降低,对心肌缺血后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加重有保护作用,使心肌梗死范围缩小,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人参总皂苷对ADP、凝血酶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人参二醇皂苷可使全血黏度下降,因而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抗动脉硬化的作用。佐药大枣所含钙可促进心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甘草黄酮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并有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样作用,同时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485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君药橘皮中所含黄酮类化合物能抑制人体嗜堿性白细胞释放组胺和中性白细胞释放8尿甘酸化物酶的活性,从而具有显著的抗过敏作用。臣药生姜能对抗5HT,明显改善免疫功能,升高脏器指数,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人参能促进骨髓细胞有丝分裂, 骨髓造血,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都有广泛影响,不仅对正常动物,即使是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也能提高其免疫功能,其有效成分是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人参多糖可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可诱生肿瘤坏死因子,调节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人参根和茎多糖还有抗补体活性;人参皂苷不仅能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而且可促进T、B淋巴细胞对分裂原 的淋转反应,并能增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浓度,促进IL2的产生,提高脾脏NK细胞活性;人参三醇皂苷可促进IL1基因的表达而促进IL2的生成。佐药大枣可提高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肌力和体重,大枣提取液在抗Ⅰ型变态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同时有明显的抗补体活性,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溶血素及溶血空斑,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解;大枣多糖能促进脾细胞自发增殖反应,促进淋巴细胞分泌TNFα及IL1。甘草的多种成分对免疫功能均有影响:其中甘草酸能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从而具有抗过敏作用;甘草Lx通过作用于巨噬细胞参与吞噬作用的有关酶,降低抗原量,抑制抗体产生而显示免疫抑制作用,对过敏性休克具有保护作用;甘草酸还能增加脾脏和胸腺重量,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活性,并能显著提高抗体的产生;甘草多糖则为淋巴细胞的一种新的分裂原,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和单核细胞吞噬功能,诱导巨噬细胞NO的产生;甘草次酸能升高淋巴细胞比率,甘草甜素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能力。
综上所述,该方剂既可增强体液、细胞、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又具有抗过敏作用。
486 抗炎、抗氧化损伤及抗应激作用君药橘皮所含橙皮苷和甲基橙皮苷对各种原因所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抑制作用,橙皮苷对肉芽肿反应也有抑制作用;橙皮苷可完全抑制脂质过氧化物形成,特别是对心肌感染及动脉硬化患者的脂质过氧化物形成有抑制作用。臣药生姜有对抗5HT作用,对炎症的早期、晚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可清除超氧阴离子及羟自由基,抑制H2O2所致溶血,抑制肝脂质过氧化。人参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其所含麦芽醇、水杨酸、香草酸等均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麦芽醇不仅能捕捉自由基,具有抗氧化作用,还可以降低膜蛋白分子中巯基的外露,从而可稳定膜蛋白结构;人参乙炔类化合物均可降低血清及肝中丙二醛的含量,抑制微粒体质脂过氧化反应;人参根或茎叶皂苷均能增强血清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人参皂苷能抑制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人参二醇皂苷能抑制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同时人参水煎剂具有抗疲劳、抗应激、抗辐射、抗衰老作用;人参无直接抗炎作用,但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使大量皮质激素分泌,从而发挥强大的抗炎作用,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佐药甘草具有保泰松或氢化可的松样抗炎作用,同时对炎症的Ⅰ、Ⅱ、Ⅲ期均有抑制作用,对变态反应性炎症如Arthus现象及Schwartzman反应等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酸及甘草次酸能抑制自由基生成及过氧化脂质生成,甘草所含6羟基香豆酮也有抗氧化作用;同时甘草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使大量的皮质激素分泌,从而发挥强大的抗炎作用。大枣所含大枣多糖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对全血化学发光中活性氧的清除能力最强,同时能提高血浆、脑及肝中SOD及CAT活力,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49 各家论述1《医方考》:橘皮平其气,竹茹清其热,甘草和其逆,人参补其虚,生姜正其胃,大枣益其脾。
2《成方切用》:此胃虚而冲逆为哕,然非真元衰弱之比,故以参、甘培胃中元气,而以橘皮、竹茹,一寒一温,下其上逆之气,以姜、枣宣其上焦,使胸中之阳渐畅而下达,谓上焦因受气于中焦,而中焦亦禀承于上焦,上焦既宣,则中气自调也。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410 歌诀橘皮竹茹治呕逆,人参甘草枣姜益,胃虚有热失和降,久病之后更相宜。[4]
411 出处《金匮要略方论》卷中
5 《严氏济生方》卷二方之橘皮竹茹汤 51 橘皮竹茹汤的别名麦门冬竹茹汤(《古今医统大全》卷二十七)。
济生橘皮竹茹汤[3]。
52 处方赤茯苓、橘皮、枇杷叶(去毛)、麦门冬、竹茹、半夏(汤洗七次)各一两,人参、炙甘草各半两[3]。
赤茯苓(去皮)1两,橘皮(去白)1两,枇杷叶(拭去毛)1两,麦门冬(去心)1两,青竹茹1两,半夏(汤洗7次)1两,人参半两,甘草(炙)半两。
53 功能主治《严氏济生方》卷二方之橘皮竹茹汤主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体强新病,未经苦寒攻下,或误投热药滞药,脉见洪数滑实,呃逆声重相连者。
橘皮竹茹汤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3]。
54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3]。
55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足阳明药也。胃火上冲,肝胆之火助之,肺金之气不得下降,故呕。竹茹、枇杷叶、麦门冬皆能清肺而和胃,肺金清则肝气亦平矣;二陈所以散逆气;赤茯苓所以降心火;生姜呕家之圣药;久病虚羸,故以人参、甘草、大枣扶其胃气也。
56 出处《严氏济生方》卷二
6 《医宗金鉴》卷六十二方之橘皮竹茹汤 61 处方橘红2钱,竹茹3钱,生姜1钱,柿蒂7个,人参1钱,黄连1钱。
62 功能主治《医宗金鉴》卷六十二方之橘皮竹茹汤主治溃疡,胃火上逆气冲,以致时时呃逆,身热烦渴,口干唇焦,此热呃也。
63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空心温服。
64 出处《医宗金鉴》卷六十二
7 《麻症集成》卷四方之橘皮竹茹汤 71 组成竹茹、麦冬、建曲、鲜斛、炙草、橘红、沙参、谷芽、茯苓、杷叶。
72 主治麻疹胃虚羸瘦,呕逆不已。
73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74 出处《麻症集成》卷四
8 《寿世保元》卷三方之橘皮竹茹汤 81 组成陈皮三分,人参二钱,炙甘草、竹茹、柿蒂各一钱,丁香五分[3]。
陈皮(去白)3分,人参2钱,甘草(炙)1钱,竹茹1钱,柿蒂1钱,丁香5分。
82 主治《寿世保元》卷三方之橘皮竹茹汤主治因吐利后,胃虚膈热而呃逆者。
橘皮竹茹汤治胃虚膈热而致的呃逆[3]。
83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为末,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水煎服[3]。
上锉1剂。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温服。
84 加减法如身热作渴,去丁香,加柴胡、黄芩[3]
身热发渴,加柴胡、黄芩,去丁香。
85 出处《寿世保元》卷三
9 《类证活人书》卷十六方之橘皮竹茹汤 91 方名橘皮竹茹汤
92 组成橘皮2两,竹茹1升,甘草2两(炙),人参半两,半夏1两(汤洗)。
93 主治《类证活人书》卷十六方之橘皮竹茹汤主治哕逆,呃逆,妊娠恶阻。
94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每服5钱,加生姜6片,大枣1枚,以水2大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
95 制备方法上锉如麻豆大。
96 出处香包最早称容臭,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当时的香料是辟芷、秋兰。在明朝仍有容臭的称呼。中国传统的香囊多用绸布制成,内装雄黄、熏草、艾叶等香料。一说香包可以避邪,端午节时多会配挂香包。
端午节香包里面的香料
买川芎10克、白芷10克、细辛10克、薄荷8克、冰片2克,先将前四味中药捣碎成绿豆大的颗粒,再与冰片混匀,装入1个或两个小的绸缎或布袋中。也可选择其它的中药,如藿香、菊花、桂皮、辛夷、佩兰、橘皮等。
扩展资料:
有些地方还有新嫁娘赠送亲友香包的习俗,国人认为新娘子带有喜气,由她亲手做的香包,更能袪邪解毒,所以在她新婚的第一年的端午节,新嫁娘必须缝制香包分送亲友,这一送,少说要送一,二百个,除了送给亲友之外,当然多半还是送给小孩子们佩戴,这是出自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关爱,希望儿童能够顺利成长,诸邪远避,同样地也可以送给长辈以示尊敬和孝思。
至于送给情人的香包含意就更深远了,一针一线都蕴涵了无限柔情。在以前,妇女们在子女情人要出远门时,都会缝制香包让他们带在身上,一方面保佑他们旅游平安,另外一方面也是在提醒他们,家乡有人倚门守候,应该早日归来。这种温馨的习俗,在现代就比较少见了。
一来因为如今医药发达,靠香包袪邪避毒的功能已经消失,再则在工商社会,人们的生活步调紧张,职业妇女也越来越多,她们无暇研究女红手艺,因此每年端午节前后,就会有大量制作的香包在市面上出售,虽然图案也绣得相当漂亮,但不免有些匠气,而且采用的香料大多是化学物质,不但香味无法持久,更重要的是由于大量制造,已经失去了传统香包,为人们生活带来的情趣和其中的温馨。
本文2023-08-08 03:18:2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7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