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你最喜欢的三个app?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安利你最喜欢的三个app?,第1张

今天安利三个我最喜欢的app,每一个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每一个都很实用,快来看看吧~顺便测测你手机里有没有这些app呢!

NO1 美图秀秀

滤镜之下,全是美女

和美图秀秀最相关的是美颜相机,为什么我更喜欢美图秀秀呢?

作为一个现代人,作为一位新时代女性,谁的手机里没有一个美颜相机呢?谁的朋友圈里都是生图呢?

搞怪、表情包、胶片、海报……各种风格,应有尽有;奶酥、日系、氧气、木槿紫……各种滤镜,任你选择!

你不会真的以为它只是一个拍照、修图的软件吧?其实它也算是一个小小的社交平台了,在这里,你可以分享你拍的、修的的美照,也可以在这里寻找会修图的大神,还可以在“美事”里面种草各种产品……

美图秀秀,不仅可以P照片,修图,还可以美颜拍照;不仅可以拍照,还可以录视频……功能强大~谁会拒绝一个这样的宝藏神器呢~

NO2 知源中医

我愿称它为中医学生的“天花板”APP,真的很nice!

首先,这个软件是免费的,有没有很激动!我个人是非常讨厌那种付钱的软件的,但是这个付钱学知识可以理解,又有谁会免费的给你分享自己的成果呢?

但!!!我一般不会下载付费软件,但是我还想学习,那么这个APP真的很推荐。里面的内容也很齐全,中药,方剂,医案,药膳等等应有尽有,而且,还有大量题库,可以刷题,一边学习,一边巩固,最重要的是,还可以读《医学三字经》《难经》这些医家名作。

就算不是学中医专业的,我们业余人士平时也可以多关注一下中医啊,通过中医养生,药食同源,多看看总是没有坏处的!

NO3 纸条

作文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在哪里积累素材?纸条这个软件,真的堪称“作文输出器”!当年我下载的时候,还叫作文纸条哩~

陪伴着我从初中到高中,见证着我作文水平一步步地提高,就算上了大学,它依然在我的手机软件里占有一席之地~

原因何在?

经典短句,时事热点,人物分析,名著影视……各种素材,任你使用。

例如:

📍短句素材

我当然不会试图摘月,我要月亮奔我而来”,适用主题:自信,活出自我等。

承风骨亦有锋芒,有梦则刚。前往皓月星辰,初心不忘”,适用主题:梦想,不忘初心等。

📍人物素材

由于app限制,无法分享链接,就分享一下吧~

📍时事素材

📍影视素材

……

这里不仅仅有这些素材,而且还要各种类型的万能模板,家国情怀,个人成长,生态环境……大神带我一起飞~

在这样的作文天地中,可以借鉴,也可以创作。纸条为这些不会写作的人和热爱写作的人提供了一个很好很大的平台~

安利这三个我最喜欢的app,这些宝藏app,你,值得拥有!

入手不亏系列,吹爆这些APP

1、Crimaster——侦探社区

《唐人街探案》同款APP,全球各地用户上传真实的案件供大家探讨,可以单人或团队参与案件推理,你可以在这里了解线索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全球推理侦探一较高下,累积积分说不定可以上侦探排行榜!你的脑洞够不够大来测测你的大脑推理逻辑吧~

2、迅捷文字识别——拍照识别

迅捷文字识别是一款OCR拍照文字识别软件,效果媲美扫描仪,使用手机就可以实现拍图识字、表格识别、照片扫描、卡证扫描、文字编辑、拍照翻译等工作,让转文字识别校对变得更加简单便捷。对比其他扫描APP来说功能更丰富专业,识别准确率也更高!

3、Rich记账——极简记账

一个超简洁的记账小工具,跟其他记账APP不一样的是:Rich主要就专注于「预算」,「记账」两件事,先规划出本月或该事件的预算,然后再根据预算支出来记录账单,让你有思有行,不为冲动消费买单。Rich记账希望给大家提供一种思路,“花钱这件事,可以提前想一想”。

4、小睡眠——辅助入眠

小睡眠是一个专业的睡眠辅助App。它根据不同的场景有上百种白噪音供你选择,不管是工作,学习,睡眠,它都能让你保持专注。它还支持可以多个音乐同时播放,支持自定义音乐声音大小,定时等等。你可以随意搭配,让你拥有想要的白噪音!!

5、奶油壁纸——高颜值壁纸

一款有着很多高颜值的壁纸头像APP,高清可免费保存!不同于其他壁纸APP的是:当你找到你喜欢的壁纸,点进去它是一套风格的图,还会根据这套风格的来推荐其他相似的壁纸,太爱这个细节功能了,帮我平时找素材的时候省了不少心呢!

6、夸克——浏览器

夸克真的是深的我心~功能纯粹简洁,「干净无广告」,内置AI引擎,智能AI语音对话,而且搜索速度更快,能准确地找到大家真正想要的东西。有了它后,度娘我都用的少了关键还有王俊凯哥哥代言噢

7、一个木函——工具箱

特别良心的一款软件,能够实现很多你可能不常用但又会需要的实用功能,比如表情包制作,九宫格切图,手持弹幕,绘画板等关键它的安装包又很小,界面设计特别简约文艺简约,一个多功能效率工具箱。

8、每日故宫——文物鉴赏

故宫博物院官方出品,去不了故宫,就来云故宫吧~进入界面,来欣赏欣赏故宫博物馆的馆藏珍品,游宋元山水,共访禁城别苑,探寻皇家日常那些令人惊叹的细节,感受传世珍品不竭的历史生命。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22年高考落下帷幕,志愿填报成为考生和家长近期关注的焦点。6月14日,夸克App联合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22高考志愿趋势报告》,报告显示,在今年的热门专业榜单中,法学超过计算机,成为搜索热度最高的专业;成都、重庆等西南地区城市人气飙升;80后加入高考家长大军,帮助孩子一起选志愿。

(夸克APP产品经理夏雅?)

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193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在志愿填报环节,每位考生对城市、专业及未来发展的选择都不尽相同,如何更高效地筛选出目标学校和专业,不亚于另一场高考。

智能工具辅助报考决策 新兴城市综合性院校受宠

十年寒窗苦读,只为金榜题名。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顶级名校,很多宝藏大学也成为了考生的新选择。数据显示,西南大学、西华大学、海南大学、成都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等学校的人气开始飙升。重庆、成都等城市凭借独特的生活气息和新兴产业成为这届考生的新宠。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陈志文表示,西南地区城市人气飙升,一方面是80后父母和00后考生在报考观念上发生转变,新一线城市在生活环境和引才机制、就业待遇等方面对他们更有吸引力。另一方面,部分优质高校在专业设置、教学质量以及科研水平等方面拥有独特优势,更容易吸引来自全国的学子报考。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陈志文)

在热门专业榜单上,法学位居第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紧随其后。在新专业中,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智能+、智慧+专业,学生的热情也与之呼应,量子信息科学、智能交互设计、密码科学与技术、智慧交通搜索热度最高。

过去2年,夸克高考服务承载了全国近半数考生家庭的志愿信息需求,用户量超千万。数据显示,来自广东、山东、河南、江苏、四川的用户最多。夸克提供的查大学、查专业、智能选志愿、志愿表管理、一分一段成为最受欢迎的智能工具,辅助考生和家长筛选学校和专业,提升报考效率。

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考生家长跟孩子一起参与到报志愿环节,过去2年,使用夸克高考服务的家长数量增长2倍,其中80后家长的热情度最高。他们偏爱海南大学、西南大学、西华大学这样兼具生活气氛和学术能力的潜力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80后父母眼中最吃香的专业。

夸克高考产品全面升级 提供冲稳保梯度式报考建议

据悉,夸克2022高考信息服务进行了产品上的全面升级,聚合新、老高考的最新招录数据,覆盖上千所本科、专科高校的招生、专业等信息。智能选志愿功能可以根据考生的个人偏好,提供冲、保、稳三类报考参考建议。志愿表支持一键添加志愿及导出,方便整理比对。目前,用户可以访问夸克“高考频道”或搜索“高考”使用相关服务。

在内容层面,夸克高考推出的高考锦囊,聚合实用信息和院校榜单,以一张图的方式让考生读懂报考干货,其中《理学类有哪些人气较高的专业?》、《工学类有哪些人气较高的专业?》、《极具“钱”途的本科专业?》、《文学类有哪些人气较高的专业?》、《极易混淆的专业 (理工版)》等跟专业相关的内容最受考生关注。

夸克联合部分高校、中国教育在线以及张雪峰等专家,以免费直播的方式为千万考生提供最新的政策解读和志愿填报技巧。张雪峰、晨雾、何运晨、蒲熠星等知名专家和学霸化身夸克高考志愿官,分享填报经验和技巧,更好地辅助考生报考决策。

“基于对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志愿过程中遇到的痛点,夸克持续提升信息处理和数据计算能力。”夸克APP产品经理夏雅?表示,今年,夸克高考服务的数据覆盖和精准度上更加全面,通过专家直播、可视化数据、内容专题等多种方式,给考生提供更易于理解的参考信息,提升报考效率。

缩小信息鸿沟 让乡村考生高效、免费获取志愿信息

随着报考时间的临近,海量的院校和专业信息让考生和家长更加难以抉择。夸克联合《公益时报》发布“暖芒计划”助学活动,为乡村考生免费提供“专家志愿辅导”和“志愿助力包”。

目前,“暖芒计划”已经落地河南、安徽等高考大省的部分低线城市,为当地考生及家庭提供志愿填报方面的帮助。后续,中国教育在线志愿辅导专家和张雪峰等专家免费推出多场不同主题的线上志愿辅导直播,根据乡村考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答疑解惑。

《公益时报》资深记者张明敏表示,数字化时代来临,互联网满足了乡村考生对信息服务需求,但面对网络上的海量信息,又增加了他们筛选信息难度。当高考这样的人生关键决策来临,信息不对称的鸿沟依旧存在。暖芒计划助学活动希望通过互联网产品、志愿专家提供高效的决策辅助,帮助乡村考生拥抱更广阔的世界。

“夸克连续4年坚持免费、普惠的高考志愿服务,源于自身的产品特质和能力,更有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我们希望用AI技术的力量,力所能及地帮助年轻人连接广阔的世界,拥抱美好的人生。”夸克App产品经理夏雅?说。

日常的生活中,手机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手机中比较实用的APP,你们都有哪些呢?今天就给大家介绍6款手机中实用的软件,每一款都超级好用,一起带大家看看吧。

一、去玩相册(把相册变美)

推荐指数:

支持系统:Android

拍照是现在每个人都在做的事情,那存放在相册里的照片,该怎么办呢?教你一招,让你的相册充满美感,这款去玩相册APP可以帮助你改变相册,它包含着换背景、变视频、玩特效三种特色功能,使用方法也非常便捷。

软件内包含各式各样的背景图模板和视频模板,选择一个钟意的模板,点击“制作同款”,将/视频导入,即可AL智能生成,非常的方便实用。

二、印象笔记(记录每一天)

推荐指数:

支持系统:Android、iOS

完美的一天从记笔记开始,你可以把它当做你的第二个大脑,它可以在手机、电脑、网页等多种设备中,同步每天的灵感和思考方向,当你需要记录重要事情,可以打开它,一键应用笔记模板,高效帮你提高办公效率。

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在“印象识堂”查看其他笔友的笔记,还可以在其中进行学习,如果你不想用手打字,可以选择“录音笔记”,动动嘴,笔记就可以自动生成!

三、Alook(强大的搜索工具)

推荐指数:

支持系统:Android、iOS

Alook这款浏览器工具,是我一直在用的一个浏览器,个人推荐比夸克好用,如果你想在浏览器用工具可以选择夸克,但是如果选择搜索那么Alook一定是你的最佳选择,无推送、无新闻、无广告,浏览器既简单有强大。

当然,它还可以过滤屏蔽侵入式广告,让你有一个顺畅的浏览体验,还可以自己调节视频悬窗设置,调整视频前进/后退时间。

四、钉钉(办公效率平台)

推荐指数:

支持系统:Android、iOS

这款APP曾被很多人嫌弃,但是又不得不用,“功能确实好,差评少不了”,一个专业的工作商务、协同合作、智能的办公平台,是一个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实现数字化的工作方式平台。

五、实用工具箱(万能的百宝箱)

推荐指数:

支持系统:Android、iOS

如果你把它当做一个普通的工具箱,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它包含的工具可以说是非常的全面,日常工具、好玩的黑 科技 以及各式各样的功能性工具应有尽有。

六、得到(学习软件)

推荐指数:

支持系统:Android、iOS

如果你酷爱学习,那么这款APP将会是为你量身打造的。俗话说,知识就是力量,这款APP可以给你源源不断的力量和知识,各种专家名师在这里为你上课,精品课程,随意挑选。

快乐的主因和外缘

快乐之道在哪儿呢?在我们自己的内心。所以,我们要探索自心的奥秘,开启自心的宝藏。

当然,要深入了解和开启,需要你亲自去通达、证悟,短短一两个小时的讲座,我讲者也好,你们听者也好,恐怕都难以触及,只能象征性地解释和体会。

不过,就浅近的层面而言,一个人活在世上,学会观察内心很有必要。我也知道,现在人很难接受所谓的理论和修证体验,但那些提取过的简单教言,应该还是受欢迎的。毕竟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学生也好、老师也好,谁都向往愉悦的心境,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尝试着探索内心,找寻快乐的因缘,保持开心的状态呢?

1、快乐的主因是内心

当然,光是嘴上说「开心、开心」,不见得真的开心。我读过一本书,书名就叫《开心》,但它的「开心」是指证悟。证悟了,当然开心了,而如果能用智慧观察,提升自己的认识,也可以调整出一种开心的状态。

要知道,我们之所以不开心,往往是被日常的琐事困扰,难决难断,纠纠缠缠。所以,这里我想告诉诸位一个最好的观察方法,就是古印度寂天论师在《入菩萨行论》中提出的:「若事尚可改,云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我经常用这句话提醒自己,你们也可以这样想:当自己遇上了不开心的事情,不论事大事小,如果还有转圜的余地,那为什么不欢喜呢?如果就像碗被打破了一样,事情已无法挽回了,那你沉浸在痛苦当中,不停地怨天尤人,又有什么用呢?

能想明白这一点,我想你也会信服:前辈大德的智慧,与我们平常的认知相比,确实是最珍贵的财富!

当然,这些若想在生活中用上,还要学会思考。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但现在很多人正好相反,他们只在意「生存」,计较得失,甚至为此愁眉苦脸,好像除此以外再没有别的了。

如果人人都如此,那人类跟动物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动物就只是生存而已,除了吃、喝、睡,与同类生活在一起,它们没有更高的思维。而人若在社会压力的驱使下,心也渐渐转入这种狭隘状态,那跟动物就差不多了。

因此,若想获得快乐,就应善于思考、善于调心,不论遇着什么事都要想得开,一旦想开了,心也就能容纳下整个世界了。诚如雨果所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2500多年前的佛陀也说:「心如虚空。」既然心是如此宽广,又何必为一些区区小事纠结,放不下呢?

如今,我们其实并不缺乏开心的方法。且不说佛教中的理论和修证,这对一般人来讲,未免高深莫测,体系也过于庞大。单就是世间的很多畅销书,也都提供了种种好方法,足以让人开心起来。

一个人不开心,主要是因为有压力。尤其在21世纪,无论东方西方,人类的生活方式基本一样,在机械化、电子化连续不断的挤压和逼迫下,人如果没有调心的窍诀,那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剩下痛苦、焦虑、疲倦了。这样的状态,又何谈生活的品质?

因此,要开心,首先就要解压,让心放松下来。随着藏传佛教传入西方,很多大德都教人坐禅,并称之为「放松解压法」,让人们在初步的经验体会中,感受一种放松的心境。心一旦放松下来了,不管你碰到什么事,完全有力量不执著它。那时候你会知道,其实自己以前的痛苦,就是因为执著,越执著越束缚,直至被压垮了,崩溃了……所以,生活中压力太大的人,要学着放松,有时间就坐坐禅、修修心。

这种放松的修心法,也可以叫「安心法」。本来,「安心」一词,在禅宗有特别的意义,不过从浅显的角度解释,了解事物通常的真实面,不受束缚,也算是一种安心。

就像一本书中所说:曾有一个名人,他的心很不安,一直在浮躁、焦虑中饱受煎熬,始终不明所以。后来他不经意读到《无量寿经》中讲:「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他当下豁然大悟,心放松了下来。

这就是安心——明白了真相后,心便踏实了。真相是什么呢?我们生存于世,被爱欲所牵,日日夜夜奔波营造的一切,不过是虚幻的聚合,而我们每一个人,到头来都是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并且苦乐自受,没人可以分担……

当你知道了这一点,就不会把快乐再寄托在外境上了。很多人认为,找一个好的伴侣就会快乐,找一个好的工作就会快乐……其实这些都不一定。或者说,即使得到了快乐,也只是暂时的。因此,佛教告诉我们:快乐的根本在于自心——说来说去,我就希望各位能明白这一点,并从中得到真实的利益。

2、快乐的外缘靠不住

关于「真实的利益」,有不同生活背景和需求的人,理解上一定有许多差异。但是,如果你抛去想像的成分,再来看时就会明白:实际上,快乐不在财富或爱情上。

那么,这些需不需要呢?对世间人来说,确实需要,但这只是帮助你快乐的外缘。外缘起不起作用呢?也确实起作用,但是靠不住、不长久。

就好比没有钱的穷人,心心念念想着发财,结果腰缠万贯了,照样还是快乐不起来;没有地位的无名小卒,成天都渴望飞黄腾达,可是一朝大权在握,心里还是不满足。爱情、美名、婚姻等也是如此:得不到时,认为得到了就一定会快乐,但得到以后,不仅没带来快乐,说不定还让自己深陷痛苦,无法自拔。

我曾看过林肯的传记,他说自己一生中最大的不幸,就是长达23年的婚姻。他的太太脾气暴躁、喜怒无常,对他身上的每一个部位都看不顺眼。每当林肯出现在她面前时,她就会喋喋不休,嫌他的头太小,手脚太大,鼻梁不直,下腭突出,看上去像只猩猩。她最讨厌的,就是林肯的走路姿势,成天逼着林肯在房间里学她的步法。甚至有一天,当林肯跟别人一起用餐时,因为没有答她的话,她竟然将一杯热咖啡,泼到了林肯的头上……当然,这是林肯在步入婚姻之前,绝对不曾想到的。

无独有偶,托尔斯泰的婚姻,也是悲剧的典型。这位俄国著名大文豪,有无数的人崇拜他,在他那个年代,只要他说一句话,马上成了头条新闻。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家庭生活极为不幸,甚至成了他致命的导火索。

他结婚之初,对妻子非常温情,两人经常一起许愿、祈祷,希望这种快乐的日子能长久。但遗憾的是,好景不长,婚后一段时间,两人就开始争吵不休,昔日的爱意每况愈下,最终变成了怨恨的敌意。

在经历了漫长的猜疑与痛苦之后,晚年的托尔斯泰热衷于人类和平,并将大量稿费捐去做慈善,解救贫困穷苦的人。但这与妻子的想法完全相反,因为她的虚荣心太强,守着钱财不愿意行善。终于,在每日不断的争吵之后,82岁高龄的托尔斯泰,于一场大雪中弃家出走,离开了共同生活48年的妻子。在俄罗斯寒冷的冬天,他颠簸在四处漏风的火车车厢里,最后患上肺炎,死于一个小车站的木屋里。

在临死之前,所有子女都来到他膝下,但他唯独不想见妻子最后一面。

如今许多年轻人,对爱情充满了憧憬,恋爱时总认为:「他就是我永远的幸福!」可时间久了以后,当无常上演时,才意识到「永远」原来并不远,于是开始哭诉:「为什么我的命这么苦?为什么他这样没心?……」其实,与其到时候这样怨天尤人,还不如早点了知:自己的快乐要靠自己掌握。有了这种认知,当他带给你快乐时,你会感激他;即使相反,也不会太执著。否则,恩恩爱爱,纠缠太深,最终肯定会自尝苦果。

当然,上述那种悲剧的婚姻,并不是人人都会遭遇的,但即使在一般的婚姻中,无常的变故也随时在发生著,这是不争的事实。了解到这点以后,你就会明白,把快乐建立在一个人身上,是相当不明智的选择;以此类推,把快乐建立在钱财上或其他外缘上,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应掌握好快乐的主因,也就是自己的心,进而通过修行开启心的宝藏,获得真实的快乐。

心的宝藏需要开启

要知道,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宝藏。什么宝藏呢?佛在《如来藏经》、《楞严经》、《解深密经》、《楞伽经》、《涅槃经》等许多经典中都讲过,就是众生皆具的佛性光明——如来藏。

这个宝藏,从最高层面来讲,十地菩萨也无法彻底现见,但从浅显的层面上说,只要你去学、去修、去挖掘,多多少少都能获取一些。打个比方说,像比尔·盖茨、巴菲特那么多的财富,人人拥有也是不现实的,但只要你肯努力,想维持比较好的生活,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遗憾的是,现在大多数人普遍只重视物质,虽然这无可厚非,就像车不加油便会抛锚一样,人不从早到晚拚命地干,生活就没有保障了。但是,你们也想一想:当自己一味地为这些忙碌时,若没有时间调整自己的心,会不会得不偿失呢?

从小到大,我们了解的「幸福」,全来自于外在。比如有钱了就幸福,没钱了就痛苦;有人爱就幸福,失恋了就痛苦……但实际上,这一切并不稳定,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而佛教所揭示的「幸福」,建立在内心的基础上,这是人人平等具有的,只是很少有人懂得该怎样挖掘。可一旦你认识了它,才知道何为不变的幸福。

《入菩萨行论》中也告诉我们:「若不知此心,奥秘法中尊,求乐或避苦,无义终漂泊。」这个窍诀非常重要!假如我们不了知心的奥秘,纵然整日忙忙碌碌,想从外物上寻求快乐、逃避痛苦,终归也只是徒劳而已。

现在许多人都喜欢「幸福」两个字,并将此常常挂在嘴上,特别是作家、媒体、影视,天天拿「幸福」大做文章。但是,又有几人真正得到了幸福呢?少之又少。问题的关键出在哪里呢?就是没有找对幸福的来源。

如果我们想要幸福,就要多少探索一下心的奥秘。当你真正去做了,是利根者的话,一反观自心就会了悟。这不需要长期研究,也不需要用理论细细推敲,只是依靠上师的一种表示——简单而甚深的窍诀,当下就会证悟心性本面。而这样的证悟者,在汉地、藏地的佛教历史上,也可以说很多很多。

从前,慧海禅师去参访马祖时,马祖问他:「你来这里有什么事?」

他回答:「来求佛法。」

马祖说:「我这儿什么都没有,来求什么佛法?你自家宝藏都不顾,跑来跑去做什么?」

慧海禅师忙问:「哪个是我自家的宝藏?」

马祖说:「如今问我的这颗心,就是你的宝藏,一切具足,无有欠缺,何须外求?」话音一落,慧海禅师就开悟了,从此认识了本心。

所以,对有缘者来说,上师只需几句话指点一下,他当下反观自心,便了解了:「哦,原来世界的真相就是如此,除此以外,什么也没有……」

这就是「大道至简」!不了解的人,弯弯曲曲地探索、追寻,以中观的方法观察,以唯识的方法观察,以其他方法观察……但这些都是分别戏论。同样,学术界的人士,今天用考古研究佛教,明天用哲学分析佛法,虽然很想揭示其中奥义,但因为没有掌握关要,也始终触及不到深的层面。

这种层面,确实是一种深奥的境界,说深就极深;但说浅的话,也很浅,认识起来并不难。下面我简单地讲一讲——不过,讲密法可能不太方便,这要求听者修过加行、得过灌顶,有很多严格的条件。所以,我只是从密宗的理论上,讲一点与禅宗相似的道理,与诸位分享。

不管是教授、学者,还是一般的佛教徒,现在请你们观一观自己的心——

观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这颗心,并不是像机械唯物主义所说的那样在大脑上,也不是在心脏里,更不是在别的什么地方。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认为有个「我」存在,认为「我」有一颗「心」,但是这颗「心」,到底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样貌?……这么一一观下来,你会生起一种前所未有的认识:「稀有啊!原来心的本体是空性,同时又是光明。」

这种认识,在词句上,就是经论中所说的「如来藏」、「光明」、「法性」、「现空无别」、「明空无别」……但词句毕竟是词句,不是真正的认识,如果谁通达了这些名称背后的真实意义,那即使他看似只是普通人,也已经与众不同了。

就像藏传佛教的伟大上师麦彭仁波切,有一次他去求见大名鼎鼎的蒋阳钦哲旺波,被傲慢的侍卫挡在门外。麦彭仁波切奋力把门卫推到一边,强行闯进院内。一进门,见蒋阳钦哲旺波披着斗篷,蒙头坐着,他吓得大气不敢出,低头乖乖跪在上师面前。突然间,蒋阳钦哲旺波从斗篷里伸出头来,一巴掌重重拍到他头上,大喝:「你是谁?」麦彭仁波切当下开悟。

这是什么?就是禅宗的「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当你的分别妄念被打死了,法身智慧就活过来了。在佛教历史上,依靠这种方式证悟的,可谓比比皆是,有直接获得极高境界的,也有一般的明心见性。所以,当我们开启自心宝藏时,这种直接的方式最为殊胜。像密宗的直指、禅宗的棒喝,都是以这样一种简单的表示,驱散修行人内心的贪瞋痴乌云,当下现前心性的光明。

其实,了悟心性,对任何一个人都至关重要。而且,这并不是修行人才能做到的,世间各阶层人士中,都不乏「见性」者,只不过他们不明说而已。所以,希望诸位在心性上多下点功夫,以认识自心,开启自心宝藏。

透视「色」与「空」的关系

倘若我们做不到像利根者那样很快开悟,花一些时间,用显宗的中观教理一点点分析、研究,也不失为一条捷径。

只要你以推理的方式,懂得心的本体不是有,不是无,不是亦有亦无,也不是非有非无,乃至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推得多了,到了一定时候,就会认识空性的道理。诚如《心经》所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不过,有人对此很不理解:「色怎么是空,空又怎么是色?」甚至有人解释:「空,是色之外的空;色,是空之外的色,色和空完全分开……」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我建议你们知识分子,可以借助量子力学的分析,作类比推理。量子力学认为:物质是可以不断细分的,分子、原子、夸克、亚夸克……我们暂以「夸克」作为物质的最小构成单位。从瓶子的角度来说:瓶子的本体是不是夸克呢?是。那它是不是离开夸克之外的瓶子呢?不是,它「不异」于夸克。再从夸克的角度看也是一样:组成瓶子的夸克,就是瓶子,它不是离开瓶子之外的夸克。

如此从量子力学的分析中,也可以推出同样的结论:色不异夸克,夸克不异色,色即是夸克,夸克即是色。这个推理很有借鉴性,现在推荐给你们,以后理解《心经》的这四句时,不妨一试。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瓶子是夸克,甚至是空性,那怎么用它喝水啊?」其实这里有两种层次,不能混淆:在真实的层面上,也就是详细观察时,瓶子是夸克等细微粒子,乃至空性,除了这些以外,的确不存在瓶子,当然也谈不上喝水这回事;而到了显现的层面,也就是不作细致观察时,瓶子就是瓶子,它不是夸克,也不是空性,我们可以用它喝水。

但有些人太过分了,认为所谓的「空」,就是不存在,整天宣称「没有因果,不要执著」。其实,如果你真的不执著,那也可以不吃饭、不上厕所,因为这一切都是空的,但你能做到吗?

所以,这些人说「空」,只是一种口头禅,是把胜义和世俗混淆了。毕竟在世俗显现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不虚的,这是名言规律,任何人都不能逾越。然而如今有不少人,对佛教的这些基本理论,自己不懂不说,还断章取义地随便解释,这样不仅错解了经义,还让人误解了佛教。

刚才讲到了色和空不二,这个不二的状态,就是我们的自心宝藏:心的本体是空性,但这种空性并不是单空,还有与之同时并存的光明。不然,假如只是单空,我们现在的起心动念就失去了基础,而将来也无从现前色身与法身。所以,现和空不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才是心的本来面目。

这些义理虽然比较深奥,但我们可以相似地观察和理解,并通过修行获得证实。在观察的时候,以显宗的推理可以大概地认识心性,这一点并不难;而在修行的时候,则需要一些加行的次第。

在佛法中,很多修法都需要基础,否则,法再殊胜,修起来也有一定危险性。所以,对学佛的人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先依次修完所有加行,之后依靠密宗「直指心性」或禅宗「不立文字」等方式,直截了当地认识心性。

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最好经由上师的指点。有时在恰当的因缘下,上师的一个表示,比如让你看看阳光,看看花,或者随便说一句话,利根者当下就开悟了。开悟以后,当你用智慧观照无边众生,见他们因为不认识这一点,而毫无自在地漂泊轮回中,日日夜夜饱受煎熬,自然就会生起悲心。这种悲心深刻而周徧,即是大乘佛教中所说的「大悲心」。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开悟时所现见的佛性,是人人本自具足的。所谓「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这个本具的佛性,就是我们自心的宝藏,我们每天夜里都抱着它入睡,清晨又与它一同醒来,从来没有远离过。就像水,哪怕变成了坚硬的冰,水的本体也没有离开;或者像海里的波浪,无论是小浪花还是滔天巨浪,跟大海也是无二无别的。同样,你我不论生起什么分别念,贪心、嗔心、痴心……在起现的当下,与本来的佛性都并未远离。

不过,虽未远离,我们却不认识,这也是最悲哀的地方。所以,大家一定要通过学习来了解,尤其要接受善知识的引导,否则,我们照样还是不认识,照样迷惑,照样在轮回中感受三大痛苦、八大痛苦的折磨。

没有信仰的人生是悲剧

当然,对每个人来说,如果暂时没有认识心性,了解一些佛法,有一个信仰也是好的。否则,缺乏引导和约束的人生,终究是一场悲剧。

现在的学校不缺高科技,现在的人也不缺智慧,但是缺什么呢?缺传统文化的教育,缺乏信仰。缺了这些,即使是硕士、博士,进入社会后也难以立足,既不会做人,也不会做事。一个人若没有信仰,其实不是个小问题,我看到一份韩国的资料中说:没有信仰,就等于没有希望,没有幸福!

乍一看,有些人可能觉得离谱,但你要知道,没有信仰的人,只会盯着眼前的得失,执著这一生的成败荣辱,却从不知道为来世准备。在这种错误理念的引导下,他们几十年活得庸庸碌碌,甚至为达目的而无恶不作,这又怎会有幸福可言?

现在有些大学生很可怜,从小没受过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没有正确的信仰,所以性格比较自我,经常跟导师产生矛盾,跟同学们发生冲突;他们平时喜欢挥霍,但又没什么钱,看到别人逛街、消费,心里就很不平衡;再加上学习又不用心,虽然身处于平静的校园,但内心相当浮躁,成天胡思乱想……总之,大学时代一旦缺乏信仰,人就会变得自私、焦虑,对周围的一切也充满了敌意。

这些人在学校里不知珍惜时光,等到毕业以后,找了工作、成了家,又觉得被琐事缠绕,沦为生活的奴隶,开始怀念起学生时代的美好……如此从小到大、乃至到老,因为没有信仰的支撑,无论生活在什么环境里,都觉得非常空虚,心里很不满足,一辈子这样白白空过,徒留遗憾。

其实,人有没有信仰,跟自己的福分有很大关系,此外,亲友的言行、环境的熏陶,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有了信仰,身心就会得以自在,行为上也会自觉约束自己,这种人谁都愿意亲近,生活上自然也轻松、惬意。

所以,信仰真的必不可少,不然,就算你有房子、有车子、有爱情、有地位,也无法带来内心的宁静。倘若你的人生只围着「我」转,整天想「我多赚钱」、「我过好日子」,而从来没有想过利他,对社会也没有责任感,那不论你在学校里学习再好、在社会上赚钱再多,也体会不到真正的快乐。

因此,想要获得快乐的人,就应该把眼光放远一点,多为周围的人着想,培养一颗利他心。这方面,我建议大家多看佛书——当然,光是看还不够,还要对里面的教义,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来感悟。有了这颗心,哪怕只读了一本书、一段话,乃至一个句子,效果都和平时截然不同。甚至对有善根的人来说,心念可能会立即转变,过去的行为再恶劣,当下也会得以重生。诚如思业禅师所说:「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萨面,菩萨与夜叉,不隔一条线。」

当然,心的本性,需要你们自己去认识、去体证,否则,我口头上讲得再多、再好听,也不过是词句而已。莲花生大士也说:「不了解心的本性,就算是宣讲一切要诀的大法师,也摆脱不了迷惑;懂得了心的秘要,即使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小牧童,也会获得解脱。」

《六祖坛经》里还有一句精辟的告诫:「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假如不认识心的本来面目,学法、修行都对解脱无益,只不过是种个善根而已。

听说你们很多人喜欢作火供,这些善法固然很好,但最关键的不是这些,而是应该先了解佛法,并对此真修实证,以认识心的本性。就像一个大学生,在学校里可以参加各种活动,以此丰富自己的见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但最重要的学业却不能丢。同样,在学佛的时候,分清主次相当重要。

另外,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学佛的话,不论学显宗、密宗,都应彼此和睦相处,只要是清净的佛法,就应当同等恭敬,没必要在一些小事上争来争去,说是说非。

前两天我遇到一个潮州的佛友,我问他:「以前我在新加坡和泰国见过许多潮州人,人都不错,也很成功,你们是怎么做到的?」他说:「年轻一代就不知道了,但我们老一辈潮州人,既勤俭又团结,一听说是潮州来的,大家都互相帮忙,不分彼此……」听了以后,我在想:同一个家乡的人尚能如此,更何况是我们佛教徒了?

当然,佛教徒要团结起来,并不是为了排斥其他宗教或者非佛教徒,而是为了共同维护佛陀的利他理念,为了更有力地传播真理。往昔佛陀创立佛教,是源于种种因缘,而在此之后,佛教若想发展壮大,以利益更多的众生,也需要因缘的推动,离不开大家的众志成城。

在这个过程中,佛教若想日益为世人接受,遣除大众内心的困惑,不能缺少的就是佛法的教育。离开了它,就算是佛教徒,甚至是知识型的佛教徒,也很难对佛教生起正信。这样的人我接触了不少,有些人的专业是佛学,但感觉上好像投入的时间并不多,学得也不够深入,如此一来,当他给别人传法时,说是在讲「佛法」,但与佛法的本义还是有一定差距。

所以,佛教学者也好,修行人也好,系统学习佛法很有必要。而且,只学一两部论还不够,只在理论上了解也不够,唯有广泛、深入地学修,才有可能生起定解。就像世间的学问,比如数学、物理、化学,走马观花地看一下,然后就给出「结论」,这显然不够严谨,也得不到学术界的认可。而佛教的教义,相比之下更广大、更甚深,若只浮皮潦草地看几本书,又怎么可能真正通达?

要知道,佛教若离开了系统的教育,就会失去原本的精髓,到头来只会沦为一种形象。像现在的很多人,学佛只是磕磕头、烧烧香、念念咒、求灌顶加持……这些表面行为虽然也有利益,但跟真实的利益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其实,佛教能给我们的,远远不止这些。如果你沿着佛法的教导向内心探索,就会发现,佛教中不仅有解除痛苦、净化身心的关要,还有提升利他心的方法,乃至明心见性的窍诀,这才是最珍贵的宝藏。

当然,若对此不去学习、不去修行,宝藏虽然就在你心里,可还是得不到。你明明怀揣著宝藏,却四处流浪,在外面拚命寻宝,这不是一种悲哀吗?

所以,大家学了佛以后,应随着各自的缘分,围绕内在的「佛性」做些努力,以期早日开启本具的宝藏,这是至关重要的!

境界再高也不忘因果

最后,我还想强调一点: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如果你有一定的觉受和修证,此时千万不能轻视因果。

在佛教历史上,虽然是有「南泉斩猫」、「丹霞烧佛」、「济公吃肉」等奇特行为,但这是大成就者才能行持的。当他们证悟了至高境界时,为了调伏个别众生的执著,故意那样去示现,而我们作为凡夫人,万万不可效彷!

汉地的药山禅师曾说:「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你的修行境界再高如山巅,行为上也要低如海底。此外,藏地的莲花生大士也说:「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可见,祖师大德们的意趣是相通的:哪怕你的境界再殊胜、见解再高妙,行为上也务必要谨慎,不能妄造任何恶业。

总之,希望大家要学会调心,放下执著,用善行来润泽心灵。若有一天,你真正打开了自心的宝藏,必定可以满足一切众生的愿求,令其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安乐!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