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蛇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南蛇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南蛇藤 21 拼音名 22 南蛇藤的别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南蛇藤的用法用量 27 注意 28 摘录 3 《中华本草》:南蛇藤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南蛇藤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化学成份 39 南蛇藤的药理作用 310 性味 311 归经 312 功能主治 313 南蛇藤的用法用量 314 注意 315 各家论述 316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南蛇藤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南蛇藤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南蛇藤 1 拼音

nán shé téng

2 《全国中草药汇编》:南蛇藤

21 拼音名

Nán Shé Ténɡ

22 南蛇藤的别名

合欢花[东北]、南蛇风、黄果藤

23 来源

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C articulatus Thunb],以根、藤、叶及果入药。全年采根、藤;夏季采叶;秋季采果。晒干或鲜用。

24 性味

根、藤:辛,温。

果:甘、苦,平。

叶:苦,平。

25 功能主治

根、藤:祛风活血,消肿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腰腿痛,闭经。

果:安神镇静。用于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健忘。

叶:解毒,散瘀。用于跌打损伤,多发性疖肿,毒蛇咬伤。

26 南蛇藤的用法用量

根、藤3~5钱;果2~5钱;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27 注意

孕妇忌服。

2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南蛇藤

31 出处

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32 拼音名

Nán Shé Ténɡ

33 英文名

Stem of Oriental Bittersweet

34 南蛇藤的别名

过山枫、挂廓鞭、香龙草、过山龙、大南蛇、老龙皮、穿山龙、老牛筋、黄果藤。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南蛇藤的藤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Carticulatus Thunb]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36 原形态

南蛇藤 落叶攀援灌木,高达38m。小枝圆柱形,灰褐色或暗揭色,有多数皮孔。单叶互生;叶柄长12cm;叶片近圆形、宽倒卵形或长椭圆状倒卵形,长510cm,宽37cm,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楔形,偶为截形,边缘具钝锯齿。腋生短聚伞花序,有花57朵,花淡黄绿色,雌雄异株;花萼裂片5,卵形;花瓣5,卵状长椭圆形,长45mm;雌花具有5雄蕊;雌蕊1,子房上位,近球形,柱头3裂;雄花的雄蕊稍长,雌蕊退化。蒴果球形,直径78mm。种子卵形至椭圆形,有红色肉质假种皮。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山沟及山沟及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及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

38 化学成份

种子中含有较多的脂肪油,约达4258%。

39 药理作用

从滇南蛇藤(Celastruspanilatus)种子中提出一种粗油,对大鼠有镇静及安定作用。用逆流分溶的方法进一步提纯后,得到MaⅠ-Ⅲ,仍具有安定作用,但200mg/kg使猫流涎、腹泻、震颤;,再进一步提纯后得MalnIA,对猫仍有安定作用,而无副作用;如于沸水浴中加热4小时后,安定作用消失。将MaⅠⅢA 混悬于吐温80后。注射于狗、猫、猴、小鼠、大鼠腹腔,均有明显的安定作用,并能增强环己巴比妥的作用,对小鼠具有降温效力。本剂小剂量(70mg/kg)能对抗五甲烯四氮唑对大鼠的致死作用,但加大剂量则增强其毒性。MaⅠⅢA尚能减少动物自发活动,对麻醉猫,并有降压作用;对大鼠有中等度利尿作用,对离体肠管有措抗致痉剂作用。滇南蛇藤种子的油亦具有解痉性质(对大鼠子宫等),并使血管收缩,但无抗菌活性;种子中提出的苦味树脂,有降压作用,小量使蛙心率减慢,大量使心脏停止于舒张期。

310 性味

苦;辛;微温

311 归经

肝;膀胱经

312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通经止痛;活血解毒。主风湿关节痛;四肢麻木,瘫痪;头痛;牙痛;疝气;痛经;闭经;小儿惊风;跌打扭伤;痢疾;痧症;带状疱疹

313 南蛇藤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0g;或浸酒。

314 注意

孕女慎服。

315 各家论述

1《湖南药物志》:治小儿惊风,痢疾,筋骨痛,痔疾,肠风。

2《常用中草药配方》:散血通经,祛风湿,强筋骨消炎解毒。治头晕痛,牙痛,呕吐,四肢麻木,腰腿痛,经闭。

316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南蛇藤的方剂 三蛇药酒

g当归100g石南藤100g黄精(制)200g南蛇藤200g乌药50g石菖蒲100g白芷50g伸筋

更多用到中药南蛇藤的方剂

用到中药南蛇藤的中成药 三蛇药酒

g当归100g石南藤100g黄精(制)200g南蛇藤200g乌药50g石菖蒲100g白芷50g伸筋

更多用到中药南蛇藤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南蛇藤 《华佗神方》:[卷四]四○九八·华佗治各种痧症神方

,亦有并不痛,只觉昏沉胀闷者。切忌服姜。急用∶南蛇藤煎水冲酒服之。《华佗神方》汉华佗公元前206年

《验方新编》:[卷十五中暑]各项痧症

1、轩辕黄帝祝由十三科叙

太古先贤,治传医家十三科,内省祝由科,乃轩辕氏秘制符章,以治男女大小诸般疾病。凡医药针灸所不及者,以此佐治,无不投之立效,并能驱邪缚魅。有疾病者,对天祝告其由,故名曰祝由科。医术流传世多习见,惟此科罕见罕闻。不知道者或目为妖妄之说,异端之教。岂知上古圣人之一派遗流也哉。宋滈熙戊申冬上月,节度使离奇威命修理黄河,堰上掘出一石碑,上勒符章,莫之能辨,宣谕民间招能识之者,以辨其故因。有关内云外道人张一搓独识此符。辨之曰,此轩辕氏之制作也。其应言曰,蕴离公遂得其传。凡疗人疾病,其应如神,治之即愈。至明景太中临清徐景辉得受而行之,奇验如神,百发百中,广行济世。又辑神验诸符於内,诚善道也。若有利己私心,则毫无灵验矣。

2、轩辕黄帝祝由十三科序

昔神农尝百草以治病,岐伯因病以制方,黄帝深原五行,详察五脏内因外因之感,人邪己邪之触,虑病者一时不得其药医者,又未能详乎脉理,以致病因药深。又或贫不能参苓,更虑学道者不能广宿药品以救沉疴因仰观天文,俯究人理,告於羲农,立为此法。尚字为将,食字为兵,各字为先锋,施之百病,无秘应乎立愈。此咒治百病之所由起也。故曰祝由科。後之学者,承奉行持济世,乃体大圣好生之誓,悯众生病患之苦,不须财帛,广济博施,诚大道之梯航,仙籙之捷路云耳。

3、祝由科天医十三科目录

一曰大方脉科,主治伤寒痰喘,及一切内症。

二曰诸风科,主治麻木痈痪,及一切中风。

三曰胎产科,主治胎前产後诸病,及一切妇科异症。

四曰眼目科,主治青盲白翳,及流行眼疾。

五曰小儿科,主治惊风潮热,及一切幼科杂症。

六曰口齿科,主治牙痛鱼鲠,及一切喉症。

七曰痘疹科,癰疽疔毒,及淋浊科。

八曰伤折科,主治压伤骨断,及跌打损伤。

九曰耳鼻科,主治耳聋鼻衄及一切耳鼻病。

十曰疮肿科,主治癞疥顽癣,及无名肿毒。

十一曰金簇科,主治箭伤枪伤,及刀斧铁器伤。

十二曰书禁科,主治镇邪驱鬼,及辟毒截疮。

十三曰砭针科,主治疯癫,及筋骨疼痛。

4、《移精变气篇》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歧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行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树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5、《黄帝内经灵枢贼风》

“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歧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百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

6、《千金翼方》

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二九〈禁经上〉说:「医方千卷,未尽其性,故有汤药焉、有针灸焉、有禁咒焉、有符印焉、有导引焉」。孔子谓:「南人有言,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巫医」。

(在这有一个东东,就大家注意,就是移精化气。中药在人体中的作用,也同样是移精化气。最突出的是霍香正气水,服下后,立解暑晕,此药在人的上焦移精化气的速度,极快,不次于任何西药。)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三阳络穴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三阳络穴的定位 9 三阳络穴的取法 10 三阳络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三阳络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三阳络穴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三阳络穴的配伍 15 特效 16 文献摘要 17 研究进展 171 镇痛作用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三阳络 1 拼音

sān yáng luò

2 英文参考

Sanyanluo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hree Yang Collateral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ānyángluò TE8 [中国针灸学词典]

sānyángluò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E8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J8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三阳络 汉语拼音 Sanyangluo 罗马拼音 Sanyangluo 美国英译名 Three Yang Vessels 各

号 中国 TE8 日本 8 法

国 莫兰特氏 TR8 富耶氏 德国 3E8 英国 T8 美国 TB8

三阳络为经穴名(Sānyángluò TE8)[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通间、通门[2]。属手少阳三焦经[1]。三阳指手三阳经,络即联络,此穴联络手之三条阳经,故名三阳络[1]。三阳络主要用于口齿及耳部疾患等:如暴瘖,齿痛,耳聋,嗜卧,肘臂疼痛,急性挫闪腰痛,暴喑,龋齿痛,眼病,下牙痛,失语,恶寒发热无汗,挫闪腰痛,手臂痛不能上举,上肢痹痛,头痛,臂痛,暴喑卒聋,龋齿牙痛,内伤,脑血管后遗症等。三阳络为针麻常用要穴,肺切除手术常用。

4 三阳络穴的别名

通间(《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王冰注),通门(《针灸聚英》)。

5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针灸甲乙经》:三阳络,在臂上大交脉,支沟上一寸。

6 穴名解

三阳指手三阳经,络即联络,此穴联络手之三条阳经,故名三阳络[1]。

三阳,指手太阳、阳明、少阳三经。络,联络,维系。与手三阳经皆有联系之意。《黄帝内经灵枢·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手三阳之脉,并列上行,行至本穴,当大经脉处三经线较为接近,两旁二经之络脉,当有与本穴通处,其所应症,当有关于手三阳经也,因名三阳络。与三阴交、地五会命名义同。[3]

7 所属部位

前臂[4]

8 三阳络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三阳络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5]。

三阳络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伏掌取穴[1]。

三阳络位于腕背横纹上4寸,尺桡两骨间[2]。

一说“肘前三寸外廉陷者中”(《太平圣惠方》);另说“肘前五寸外廉陷者中”(《针灸资生经》) 。

三阳络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

三阳络穴在前臂的位置

三阳络穴在前臂的位置

三阳络穴在前臂的位置(肌肉)

三阳络穴在前臂的位置(骨骼)

9 三阳络穴的取法

半屈肘俯掌,手背腕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取穴。

三阳络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伏掌取穴[1]。

半屈肘,俯掌,肘尖至腕背横纹之间近端2/3与远端1/3交点处,尺骨与桡骨之间取穴[6]。

快速取穴:先找到支沟穴(拾臂俯掌,掌腕背横纹中点直上4横指,前臂两骨头之间的凹陷处即是支沟穴),直上1横指,前臂两骨头之间凹陷处即是三阳络穴[7]。

10 三阳络穴穴位解剖

三阳络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指伸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血管、神经分布同会宗(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分布著前臂背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皮肤由桡神经发出的前臂后皮神经的属支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前臂的深筋膜,入指伸肌腱,深进经拇长展肌和深面的拇短伸肌,直达前臂骨间膜,以上诸肌由桡神经深支发出的肌支支配。

101 层次解剖

皮肤一皮下组织→指伸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前臂骨间膜[1]。

皮肤→皮下组织→小指伸肌→拇短伸肌[8]。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后动脉分布[8]。

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为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并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通过[2]。

11 三阳络穴的功效与作用

三阳络具有舒筋通络,开窍镇痛的功效。

三阳络有通络、开窍作用[1]。

三阳络有通络、开窍、镇痛之功,治暴瘖耳聋,四肢不欲动摇[3]。

12 三阳络穴主治病证

三阳络主要用于口齿及耳部疾患等:如暴瘖,齿痛,耳聋,嗜卧,肘臂疼痛,急性挫闪腰痛,暴喑,龋齿痛,眼病,下牙痛,失语,恶寒发热无汗,挫闪腰痛,手臂痛不能上举,上肢痹痛,头痛,臂痛,暴喑卒聋,龋齿牙痛,内伤,脑血管后遗症等。三阳络为针麻常用要穴,肺切除手术常用。

三阳络主要用于口齿及耳部疾患等:如暴瘖、齿痛、耳聋、嗜卧,以及肘臂疼痛、急性挫闪腰痛等[1]。

三阳络穴主治暴喑,龋齿痛,眼病,下牙痛,失语,耳聋;恶寒发热无汗;嗜卧;挫闪腰痛,手臂痛不能上举[6]。

三阳络穴主治耳聋、暴喑、齿痛、上肢痹痛[8]。

三阳络主治头痛,耳聋,暴喑,臂痛等[2]。

三阳络为针麻常用要穴[1]。为肺切除手术针麻常用穴之一。

头面五官疾病:暴喑卒聋,龋齿牙痛。

运动系统疾病:挫闪腰痛,手臂痛不能上举。

其他疾病:恶寒发热无汗,内伤,脑血管后遗症,眼病,失语。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直刺05~1寸[1],局部有酸胀感[6],可扩散至肘部[6];或斜刺透郄门,前臂有麻胀感,并向指端传导[6]。

直刺05~15寸[2]。

直刺08~12寸[8]。

132 灸法

可灸[1][6][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2]。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14 三阳络穴的配伍

三阳络配支沟、通谷、廉泉治失语症[1]。

三阳络配大包、阳陵泉治嗜卧[1]。

三阳络透郄门用于肺叶切除术[1]。

三阳络配支沟、风池、廉泉,治暴哑[6]。

三阳络配合谷、曲池、外关,治手背痛[6]。

三阳络配耳门、听宫、中渚,治耳聋[6]。

三阳络配曲池、臂臑,有行气通络的作用,主治手臂痛。

三阳络配听宫、中渚,有开窍通络的作用,主治耳聋。

三阳络配大椎、百会,有振奋阳气的作用,主治嗜卧。

15 特效

用拇指指甲垂直下压三阳络穴,揉按3分钟,先左后右,可有效缓解牙痛[7]。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嗜卧,身体不能动摇,大温三阳络主之。内伤不足,三阳络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耳卒聋,齿龋,暴喑不能言。

《针灸大成》:主暴喑哑,耳聋,嗜卧,四肢不欲动摇。

17 研究进展 171 镇痛作用

针刺三阳络对胸部手术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在二尖瓣扩张术中,用三阳络透郄门,可取得良好的针刺麻醉效果。镇痛作用的强弱与针刺的 量强弱有关,以电脉冲输出强度较大者效果好。在肺切除术中,以三阳络透郄门,对133例患者的针刺麻醉效应统计Ⅰ、Ⅱ级率为857%。针刺三阳络,血中内啡肽增高,其含量与镇痛作用有平行关系,针前后数值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01)。针刺三阳络后测痛,血中组胺不升高(P<005),而对照组(不针刺)测痛,则明显升高(P<005),说明针刺三阳络可抑制痛 引起的血中组胺升高。而针刺时测定血中组胺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说明针刺本身并不等于痛 。在健康人实验中,手针三阳络确实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其针效好的重痛的出现率低。针三阳络时血中内啡肽活性高,说明血中内啡肽含量似与镇痛有密切关系;针刺反应大,针刺麻醉效果弱,则说明血中内啡肽含量较少。

据报道三阳络穴,对胸部手术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如对二尖瓣扩张术,三阳络透郄门,以电脉冲输出强度较大者效果好。肺切除术,以三阳络透郄门,对133例的针麻效应统计I、II级率为857%。

对21例正常人,针刺镇痛实验表明,血中内啡呔增高,针刺前后数值相比,有显著差异,其含量与镇痛效果有平行关系。针刺三阳络穴后,测痛,血中组胺不升高,而对照组(不针刺组)测痛,则明显升高。说明针刺三阳络,可抑制痛 引起的血中组胺升高。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