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使用了合成的“文化”一词的书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使用了合成的“文化”一词的书是什么?,第1张

“文化”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名为《说苑·指武》的古籍。这本古籍的创作者是西汉时期一名叫作刘向的文学家,他在这篇文章中以春秋战国时期的事情为切入点来讲述武力一事。其中刘向在这篇文章之中提及“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句话便是关于“文化”一词的最早记录,而此话的主要内容则是强调治国应当先德后武。

“文化”这个词的源头可以追溯至《易经》这本古籍。《易经》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卦”与“爻”,其中卦辞相传是出自于周文王姬昌之手,而爻辞则是姬昌之子周公所著。《易经》中有部分内容是这样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文”与“化”二字虽然已经开始同时运用于同一句子中,但是还未合并使用。

《易经》的这部分内容透露出这个时期的古人认为想要更好地治理天下,需要同时观察天文与人文。其中天文就是指各种天象,而人文则包含各种人类关系与活动。其中对人文活动的观察可以帮助治国者更有效地以感化的方式来实现治国,简而言之就是“以文教化”。“文”与“化”之间有了这样的联系之后,“文化”一词便也就随之出现。

说起“文化”这个词,看似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实际上它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定义是无法用言语明确表达出来的。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也在不断变化。现在我们所熟悉的网络文化、饭圈文化等类型的文化都是古代不曾拥有的。与此同时,古代诸多文化也在历史变革中消失不见。

中国文学典籍有着悠久的历史

首先,对记载我国各时代的文明成果有着重要的意义,起着传承发展的使命,

其次,是我们国民思想的继承与发扬,比如儒家思想的传承,并持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具有我们民族的烙印,是区别于他民族的最主要原因,使我们屹立于民族之林,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传承,

另外,体现了我们民族独特的记叙方式与思维方式,如诗词中的兴,赋,比技巧,表现了我们生活与说话等方式的含蓄。

是《周易》,《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扩展资料

古代中国学者的哲学思考,通过对易经的研究得到启发,哲学思辩能力也多数是在对易经的分析阐解和不同意见的争鸣中得到训练和提高。老子将易经的思想精华融入《道德经》中,创造了一个以辩证思维为核心的哲学体系。

他在经卦阴阳相抱三爻成卦的组合方式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万物起源图式,揭示了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种种势力的对立统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相抱这一思想在易经还是一目了然的符号图。

到了老子便有了种种具体的事物形象的分析。其间流传后世对中国哲学影响最大的命题莫过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对立的双方,必有一方为主,另一方为次。物极则反,对立面相互转化的思想,在易经是通过爻辞,对爻象在卦体中的不同位置使用吉凶等结语加以反映的。

我觉得能代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精髓的典籍是孔孟之道、老庄之道!说实话,我不觉得中国文化有那么单一,要让人张口闭口就谈孔孟老庄之流。我也不觉得中国文化有那么矫情,让人以为吟诗弄赋就算是核心的文化。我们的文化应该是更加博大精深一点儿的,更加实用,更加稳重一点儿的。

孔子思想

1、道德修身:孔子(前551-前479)的思想大体以伦理道德为先,强调在修身养性的基础上,完善人格,建立一个等级分明,各阶层和谐共处的社会。孔子极力阐扬的伦理道德包括仁、义、礼、智、信,修成这些道德的主要资源是传统典籍:《诗》、《书》、《礼》、《乐》等。通过学习典籍,努力践行,从身边的小仁小义做起,方可实现君子、仁人、圣人等高贵人格。

一个志为君子的人需要修成的最高道德标准是“仁”,这个概念在《论语》出现次数很多,也往往被孔子说成是极难,甚至只有尧、舜、禹等圣人才能达到,其他人包括他自己以及最看重的弟子颜回都很难称得上是十足的仁人君子。虽然“仁”如此重要,但孔子并没有给它下一清晰的定义,这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与西方古代思想家之间的重要区别之一。所谓“义”者,宜也。事之宜与不宜,受三个要素的影响:时、地和人。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君子义以为上”,意思是要以“义”来衡量君子的行为举止。换而言之,君子的修身行政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不可死守条例。从“义”的解释可以看出,孔子不想人被道德捆住了手脚。

在孔子的体系中,“智”大致包括知识、智慧这两个范畴。与“仁”者相比,“智者”的层次要低一等。因此,智者未必是仁者,但仁者必定是智者。其它还有“忠”、“恕”等,但不及“仁”、“义”、“礼”、“智”、“信”五者重要。“忠”有两层含义,一是忠于己心,二是待人忠诚,不欺不诳。“恕”即是以己心度人心。

2、君子和圣人:在春秋时代或更早一点,“君子”是指贵族,带有等级色彩。但在《论语》中,这个词的意思似乎正处在由旧到新的过渡阶段,有时指贵族,有时指一种完美的人格。

就性质而言,“圣人”与“君子”有明显不同,孔子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很明白,那就是“圣人”似乎只有远古的仁人君子可以配得上,春秋时代是没有圣人的。一般来说,“圣人”比“君子”更高不可攀,圣人显得更清高,更曲高和寡。

孟子的思想

传说孟子是孔子孙子子思(孔伋,公元前483-前402年)的学生,但目前还有争议。关于孟子有两个著名的传说,一是孟母三迁,二是孟子出妻。孟子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孟子》一书中,这本书现有7卷,是孟子晚年编撰的。也有人认为是孟子的弟子编撰的,孟子没有亲自动手。《孟子》思想对后世影响最深者有两点,一是性善说,二是仁政。其它的思想其实都是从这两点演绎出来的。

1、性善说:对人性的探讨是一切哲学思想的根基之一,从《论语》看,孔子没有在人性方面做深入探讨,但在他去世之后,孔门弟子及早期儒家中有一种倾向,即是探究人性。孟子的性善说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政治影响深远。由于有性善说,所以中国古代相信人性是可靠的,相信政治制度、国家之兴衰都建立在统治者的道德之上。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传统政治看重“选择什么样的人来治理国家”,而不是“如何约束统治者的权力”。这样的思维表现出来就是“清官情结”、贪腐无可根治、国家制度叠床架屋而无根本突破。

2、仁政:建立在性善说之上的政治学说就是“仁政”。以“仁政”为基点,孟子的政治学说中还有民贵君轻等思想。由于相信人性本有“仁义礼智”,所以要造成民治国盛的局面,首先就是要将这四种善的道德“扩而充之”,即是加强道德修养。中国社会现在还在讲“以德治国”,加强师德、思想政治教育等,这与传统都是有密切关系的。

孟子的“仁政”说也有其积极的意义,如中国传统社会和政治都注重“均贫富”,在贫富分化严重时,会想办法去避免社会走向分裂。当然,这只是思想意识上的反映,不是现实的写照。从“性善说”、“仁政”看,孟子的思想有个明显的倾向:走向心性内部,关照人之心性问题。到战国晚期,这种思想被荀子讽刺,认为没有学到孔子思想的精髓。但在历史上,孟子的思想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老庄之道

老庄之道与儒家思想相反,是出世的,因此,在中国社会,它往往成为知识分子在现实中受挫之后,自我疗伤的常用药。

1、神秘的老子:老子是谁?这是至今纷扰难定的问题。和这个名字产生纠缠的名字有李聃、老聃、李耳、老莱子等。早在汉代,人们已经不清楚“老子”到底指谁。在思想方面,老子最显着的特点是“无为”,这是一种带点消极气质的思想,与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舍己入世是完全不同的。传统说法以为老子是孔子的学生,这未必可信,但从两人思想一为积极入世,一为消极出世的对比看,两人生活的时代应该比较接近。两人面对着一个同样的局面,但想出的应对方式是不同的。孔子想着去改善,去调和;老子想着去逃避,去批判,从心理上消解混乱之旧世界对人心的扰乱。

2、宗教经典《道德经》:传说是老子作的《老子》至少有四五个不同的书名,另外一个常为人称道的名字就是《道德经》,被后世的道教尊为自家的经典。其它的书名还有《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五千言》。

现在的研究表明,《老子》一书的思想就来源说非常复杂,这一点是《论语》无法比的。但不管《老子》一书有如何复杂,其核心思想还是非常清晰的。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古老的文明也慢慢被大家淡忘,使得我们的文明和历史被遗忘,不过也理解,毕竟记录我们文明和历史的古籍数量太多了,高达20万部,也正是因为它的体量大,所以在我们使用起来的时候也是非常不便,当大家需要阅读的时候也是没有统一的途径,所以自然使得古典知识的传承受到了威胁,那么对于这些知识文明我们到底该如何进行传承呢?个人觉得可以讲这些知识点进行数字化、电子化,并建立对应的古典知识库,这样大家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平台,就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阅读以及使用了,不但很好的保存了这些内容,也更加有利于传承。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它的便捷性,来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需求,这样他的价值才能最大化,下面大家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下,网络所带来的改变。

首先是生活更加便捷,现在因为网络化的普及,网路上有了很多便民门户网站,很多事情,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办理,比如购物、比如观影、比如娱乐、比如办理相关事件,只需简单的一个电脑或者是一个手机,我们就能足不出户轻松搞定了,非常的方便、快捷。

其次是可以更好地分享,网络的另一功能就是全方位的传播,通过网络,可以把很多新闻很多内容进行快速的分享和传播,这样就能让更多的人,更快速的吸收和了解对应的内容,影响非常的大,范围也是非常的广。

当然凡事都是有利和有弊的,自然网络也不例外,关键还是需要看我们如何正确的对待,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正确利用网络。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