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病中医用药有哪些禁忌?
中药复方配伍中,有些药物应避免合用。《神农本草经》称这些药物之间的关系为“相恶”和“相反”。以后历代关于配伍禁忌均有认识和发展,在古籍中说法并不一致。金元时期概括为“十九畏”和“十八反”,目前仍被普遍认同和应用。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八反、十九畏当中所列出的很多药物也都是治疗胃肠病的常用药物,如甘草、贝母、半夏、白及、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芍药、丁香、郁金、三棱、官桂、石脂、人参、五灵脂等。因此在应用上一定要注意,不可违反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后果。
妊娠用药禁忌
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不良反应,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两类。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以上所列举的药物中,也有很多是胃肠病常用的,如三棱、莪术、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对怀孕期间的胃肠病患者,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则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酌情使用。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在古代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反生葱等记载。这说明服用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另外,由于胃肠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黏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
正确服用肠病的中药煎剂
中药煎剂作为口服药与西药和一般的中成药比较而言,有着很大的特殊性,它牵涉到诸如服药时间、服药次数、每次服药量、服药温度等一系列问题。对于胃肠病患者来讲,这些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服用中药的正确与否,关系到药物能否充分发挥药效,能否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所以胃肠病患者在服用中药煎剂时,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服药时间
古人对药物服用的时间非常讲究。《汤液本草》说:“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强调食物与药物不能同时服用,而且还应该区别饭前饭后。因为中药成分复杂,影响其吸收利用的因素也较多,两者共进,很可能因为相互干扰而影响药效,故不宜与进食同时进行。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或饭后服用,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药效的发挥;中药和西药也应该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两者发生反应,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毒性;而有些中药又因对胃肠刺激性大,所以必须在饭后服用,以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由此可见,服药时间对药效的产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具体要求如下:
一般的中药煎剂宜在饭后半小时以后服用,以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
攻下药宜饭前服用;
消食药亦宜饭后即服,以利充分发挥药效;
泻下药宜在饭后2小时服用;
缓下剂宜在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
急性胃肠道疾病则不拘时服。
服药温度
为了顺应药性,提高治疗效果,防止呕吐等不良反应,中药煎剂的服用温度也有要求。通常人们会认为中药煎剂趁热服用疗效才会较好,但是这种观点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中药煎剂。
一般情况下,遵照以下几条原则:
一般煎剂都采用温服,以避免对胃肠道的产生刺激;
寒证须用热服,热证须用冷服;
热性药温服,凉性药冷服;
真热假寒的病证用寒性药但须温服,而真寒假热的病证用热性药而须冷服;
芳香化湿类的药物久置易挥发,宜温服,以保药效;
温补药宜配热水服用,以促进温运;
解毒、清热、止呕吐的药宜凉服;
祛风散寒、温胃和中的药宜热服。
服药次数
一般一剂中药可被分煎作2~3次服用,但在有些特殊情况下,服药次数也须作相应的调整。如病情急重者,可1日2剂,煎成药汁合并一处,分成数份每隔4小时服药1次,以使药力持续,快速控制病情发展;而病情缓和者,则可每日早晚各服药1次。需要说明的是,中药煎制中,目前多数人是分煎分服的,实际上,这种做法是有缺点的:据测算,头煎药汁中药物有效成分煎出率为30%,二煎为40%~50%,三煎以上仍有20%,头煎、二煎和三煎的药汁中药物有效成分含量差别较大,不利于保持相对恒定的药物浓度,容易造成疗效的波动。因此,应当提倡一剂药数煎所得的药汁合并、搅匀后分次服用。
正确掌握胃肠病的用药时间
临床上发现,药物的用药时间和药效的发挥有着紧密地联系。正因为如此,在现代医学、生物学基础上诞生的新兴学科——时辰药理学便应运而生。时辰药理学的目的就是在患者使用药物时,既可使药物产生最大效力,减少用药量,又可避免和减少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人体几乎所有的生理功能,都具有以24小时为周期的节律性变化,这种变化被称为“生物钟”。在生物钟的控制协调下,人们的基础代谢、血糖水平和激素分泌等功能都具有节律性和波动性。就药物而言,其药效与生物钟也有着微妙的关系。随着机体各组织器官、激素水平等变化,胃肠道环境也相应的发生变化,而胃肠道的环境对药物的吸收及疗效的发挥均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另外,药物的性质、治疗目的及对机体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因素,都决定了不同药物在服用时,都有不同的时间要求。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痛泻要方的别名 5 组成 6 痛泻要方的功效与主治 7 痛泻要方的用法用量 8 方解 9 痛泻要方的临床运用 91 加减法 92 使用禁忌 10 痛泻要方的现代适应证 101 急性肠炎 102 神经性腹泻 11 痛泻要方的药理作用 11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112 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作用 113 对胃肠道的影响 114 对心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15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12 歌诀 13 出处 14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痛泻要方 1 拼音
tòng xiè yào fāng
2 英文参考tongxieyao formul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痛泻要方为方名,出《丹溪心法》。本方原著无方名,方名见于《医方考》[1]其组成为炒白术9g、炒芍药6g、炒陈皮45g、防风3g,具有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虚肝旺、运化失常所致之痛泻证,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肠炎、慢性肠炎、神经性腹泻等属肝木乘脾者。
痛泻要方是治疗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神经性腹泻的专用方,其基本原理为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痉、改善循环功能及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但应注意其主要作用是解痉,因此,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应酌情加用有效抗生素。同时应当看到其对结肠炎、神经性腹泻的治疗作用,很重要的一点即是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一是白术促进肾上腺皮质作用;二是白芍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双相调节作用,使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恢复平衡。[2]
4 痛泻要方的别名白术芍药散(《古今医统大全》卷三十五)。
5 组成
炒白术三两,炒芍药二两,炒陈皮一两半,防风一两[3]。
炒白术9g、炒芍药6g、炒陈皮45g、防风3g[4]
炒白术90克 白芍(炒)60克 陈皮(炒)45克 防风60克
6 痛泻要方的功效与主治痛泻要方具有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虚肝旺、运化失常所致之痛泻证,症见肠鸣腹痛,大便泄泻,腹痛必泻,反复发作,舌苔薄白,脉弦而缓。[4]
痛泻要方功能泻肝补脾[1]。治痛泄(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属肝旺脾虚);近代也用于急性肠炎见上症者[1]。
痛泻要方功在补脾泻肝。治肝旺脾虚,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
7 痛泻要方的用法用量为粗末,分八帖,水煎或为丸服[1]。
或煎、或丸、或散皆可用。久泻者,加炒升麻18克。
8 方解痛泻之证,系由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脾受肝制,运化失常所致。其特点是泻必腹痛。治宜补脾柔肝,祛湿止泻。[5]
痛泻要方方中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是为君药。白芍酸寒,醒脾和胃,为臣药。配伍少量防风,具升散之性,与术、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有胜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经引经之药,故兼具佐使之用。4药相合,可以补脾胜湿而止泻,柔肝理气而止痛,使脾健肝和,痛泻自止。[5]
方中炒白术味甘苦而性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是为君药。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以抑肝旺,为臣药。陈皮理气燥湿,醒脾和胃,为佐药。防风辛散肝郁,疏理脾气,又为脾经引经之药,能胜湿以助止泻之功,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之功。用防风,一则取其疏散之性,与疏肝药配合,以助疏肝解郁之力;二则取其祛风能胜湿,在健脾药的配伍下,有利于祛湿止泻;三则与补脾药相伍,能鼓舞脾胃清阳,使清阳升,湿气化,脾自健而泻自止。[4]
方中白术健脾燥湿;白芍敛肝泻肝,缓急止痛;陈皮理气和中,防白术壅滞气机;防风散肝舒脾,防肝气被遏[1]。四药配合,能泻肝补脾,调和气机,而痛泻可止[1]。
方中白术燥湿健脾,白芍养血泻肝,陈皮理气醒脾,防风散肝舒脾。四药相配,可以补脾土而泻肝木,调气机以止痛泻。
9 痛泻要方的临床运用痛泻要方是治疗痛泻交作的代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肠鸣腹痛、大便泄泻、腹痛必泻、舌苔薄白、脉弦而缓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4]
91 加减法若脾虚清阳下陷,久泻不止者,加炒升麻以升阳止泻;舌苔黄腻者,加黄连清热燥湿;脾阳虚而四肢欠温、完谷不化者,加煨肉蔻、干姜温阳止泻。[4]
若久泻,加升麻六钱[1]。
92 使用禁忌伤食腹痛泄泻及湿热泻痢者不宜使用痛泻要方[4]。
10 痛泻要方的现代适应证痛泻要方适用于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神经性腹泻属肝本乘脾者,均可加减用之。从中医学记载主治范围看均为腹泻、腹痛,脉弦而缓者。[5]
101 急性肠炎急性肠炎最常见的原因是细菌等微生物感染所致,如霍乱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痢疾杆菌、阿米巴原虫、空肠弯曲菌、轮状病毒、蓝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真菌等。某些食物、药物等也可引起该病。这些微生物一是直接侵袭肠道,使肠黏膜充血水肿、渗出;二是它们的毒素或代谢产物使肠壁前列腺素含量增多,引起cAMP增加,cAMP可使肠黏膜分泌亢进,从而引起腹痛、腹泻。另外某些食物和药物以及病原本身除引起上述病理过程外,均可因肠道消化液分泌不足,导致肠道渗透压增高而引起渗透性腹泻。[5]
102 神经性腹泻神经性腹泻是由于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导致腹痛腹泻,腹泻与精神因素紧密相关,大便化验除稀便外多无异常,肠检也无明显病理性改变。慢性结肠炎实质上是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是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菌丛的参与下,启动了肠道免疫及非免疫系统,最终导致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这种免疫反应表现为过度亢进和难于自限,最终导致组织损害,常见病理改变主要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扩展及整个大肠。活动期黏膜呈弥漫性炎症反应,黏膜充血、水肿,表面呈细颗粒状,脆性增加,糜烂及溃疡,个别溃疡可并发肠穿孔。由于黏膜不断破坏和修复,正常结构被破坏,溃疡愈合致瘢痕形成,黏膜肌层肥厚,可使结肠袋消失、肠腔狭窄、肠变形缩短。临床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泻,里急后重,消瘦等症状体征。[5]
11 痛泻要方的药理作用[6]
11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君药白术水浸剂对絮状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臣药白芍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某些真菌如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等10种真菌也有抑制效果;而且有直接抗病毒作用。佐药陈皮也有抗菌作用。防风鲜汁对铜绿假单胞杆菌及金**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煎剂对痢疾杆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枯草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其所含挥发油中的α和β蒎烯有抗真菌作用,而柠檬烯对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金**葡萄球菌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112 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作用君药白术所含白术内酯能降低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可有效地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SOD活性,增强全血GSHPx活力,明显降低RBC中MDA含量,增加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同时能激活网状内皮系统,增强其吞噬功能,显著增强抗体产生能力及淋巴细胞转化率,促进骨髓细胞增殖反应和IL1、IL2的分泌,增强T淋巴细胞功能,同时能增加TH细胞数,提高TH/TS比值,具有调节免疫作用;增加T细胞表面IL2R的表达,提高IL2水平。白芍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非特异性免疫均具有双相调节作用,能提高TH细胞,抑制TS细胞,提高TH/TS比值,对免疫低下者促进之,亢进者抑制之;其抗炎作用显著,对多种实验性非特异性炎症及免疫性炎症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多种致炎剂所致实验性炎症如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渗出、水肿和增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芍药总苷可明显增加SOD及GSHPx活性,降低MDA、TNF、NO水平,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有效成分与白芍总苷、牡丹酚等有关,而且均表现为功能依赖性免疫调节效果;芍药总苷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有双相调节作用,这是芍药总苷对免疫功能双相调节的另一途径。陈皮所含橙皮苷有维生素P样作用,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防止微细血管出血,同时对肉芽囊肿性炎症也有抑制作用,能拮抗组胺、溶血磷脂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陈皮水提液能清除超氧阴离子,陈皮苷能清除羟自由基,抑制LPO生成,具有较强抗氧化作用。防风水煎剂对多种炎症也有抑制作用,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的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并能提高脾脏指数,因而具有抗炎作用。
113 对胃肠道的影响君药白术对肠道呈双相调节作用,既能呈兴奋作用,又能呈抑制作用,在正常情况下能兴奋肠管,当肠管受乙酰胆堿等作用处于兴奋状态时,白术抑制之;当受肾上腺作用而处于抑制状态时,白术则兴奋之,能使肠管活动恢复正常;白术水提取物对应激性溃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白术丙酮提取物对胃液分泌量有抑制作用,可减少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排出量,对胃蛋白酶活性有抑制倾向,因而对胃黏膜损伤有防治作用。臣药白芍所含芍药苷对应激性溃疡有明显的保护效果,其所含牡丹酚也有抑制效果,并能抑制胃酸分泌;对肠道平滑肌,芍药及芍药苷可直接抑制肠管而具有显著的解痉效果。五种白芍炮制品组成的芍药汤对乙酰胆堿所致肠管痉挛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剂量越大,作用越强,同时对于习惯性便秘芍药能延长结肠收缩时间,增强其收缩幅度,促进大肠黏液分泌,促进大小肠推进运动,使肠内水分增多,又有泻下作用。陈皮煎剂对胃肠运动具双相调节作用,既可抑制胃肠平滑肌运动,又可对抗毛果芸香堿、BaCl2引起的肠痉挛,既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又可抑制病理性胃液分泌增多,具有抗溃疡和促进消化作用。防风煎剂能抑制肠管收缩。由此可见,该方剂治疗急性肠炎、神经性腹泻等腹痛、腹泻是通过对胃肠道平滑肌运动予以抑制和兴奋双相调节作用而实现的。该方剂能治疗急性肠炎所致腹痛腹泻可能与白术的利尿作用有关。白术煎剂具有显著而持久的利尿作用,促进电解质尤其是钠的排泄,并有降血糖作用。这样不仅可减轻肠黏膜水肿,另一方面,大量的水液、钠从尿中排出,以及血糖的降低可导致循环中液体量不足及渗透压下降,因而有可能使肠道的液体进入循环而减少肠道排泄量。
114 对心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君药白术具有扩张血管作用,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时间,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臣药白芍能扩张冠状动脉,拮抗心肌缺血并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陈皮小剂量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输出量增大,增加脉压,提高心肌指数,降低心肌耗氧量,抗凝血,降血压并有抗血栓形成作用。本方剂中陈皮用量偏小,取其强心作用。由此可见该方剂可以改善循环状态,特别是肠道循环功能的改善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115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君药白术有镇静作用,并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臣药白芍苷除具有较强的解痉作用外,还有一定的镇痛和镇静、抗惊厥作用。芍药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有双相调节作用。防风也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同时具有镇静、抗惊厥、解热降温作用。
12 歌诀痛泻要方理肝脾,防风白芍术陈皮;腹中疼痛肠鸣泻,泻后依然痛不离。[4]
13 出处《丹溪心法》卷二引刘草窗
《医学正传》
《医方考》
1、萝卜:严禁与桔子同食,同食患甲状腺肿;忌何首乌、地黄;服人参时忌食;忌与胡萝卜同食。
2、胡萝卜:不宜和西红柿、萝卜、辣椒、石榴、莴苣、木瓜等水果同吃。最好单独吃或和肉类烹调。
3、黄瓜:不宜和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菜如西红柿、辣椒等同烹调。
4、甘薯:(红薯、白薯、地瓜、山芋);不能与柿子同食,二者相聚会形成胃柿石,引起胃胀、腹痛、呕吐,严重时可导致胃出血等,危及生命;也不宜与香蕉同吃。
5、韭菜:不可与菠菜同食,二者同食有滑肠作用,易引起腹泻;不可与蜂蜜同食,同食则令人心痛;不可与牛肉同食,同食令人发热动火。
6、茄子:忌与黑鱼、蟹同食,同食有损肠胃;过老熟的茄子不宜食,易中毒。
7、菠菜:忌韭菜;不宜与豆腐同食,同食使人缺钙。
8、小白菜:忌兔肉。
9、南瓜:不可与羊肉同食,否则易发生黄疸和脚气;不可与富含维生素c 的蔬菜、水果同食。
10、竹笋:不宜与豆腐同食,同食易生结石;不可与鹧鸪肉同食,同食令人腹胀;不可与糖同食;不宜与羊肝同食。
11、辣椒:忌与羊肝、南瓜同食。
12、香菜:不可与一切补药同食;忌白术、牡丹皮。
13、莼菜:忌与醋同食。
14、茭白:不宜与豆腐同食,否则易形成结石。
15、芹菜:忌同醋食,否则易损齿;不宜与黄瓜同食。
16、芥菜:忌与鲫鱼同食,否则易引发水肿。
17、蕨菜:忌与黄豆、花生、毛豆等同吃。
18、菜瓜:忌与牛奶、奶酪、鱼类同食,否则易生疾病。
19、山药:忌鲫鱼、甘遂。
20、豆腐(豆浆):不要与牛奶同食;不要与菠菜同烹调;忌用豆浆冲鸡蛋;忌与四环素同用。
21、木耳:忌与田螺、雉鸡、野鸭、鹌鹑肉同食;忌与四环素同服
22、苋菜:不宜与菠菜、蕨粉同食
23、苦菜:不可与蜂蜜同食
24、花生:忌蕨菜、毛蟹、黄瓜。
25、马齿苋:不宜与鳖甲同食。
26、香瓜:忌与蟹、田螺、油饼同吃
27、猪肉:忌与鹌鹑同食,同食令人面黑;忌与鸽肉、鲫鱼、虾同食,同食令人滞气;忌与荞麦同食,同食令人落毛发;忌与菱角、黄豆、蕨菜、桔梗、乌梅、百合、巴豆、大黄、黄连、苍术同食;忌与牛肉、驴肉、羊肝同食。
28、猪脑髓:不可与酒、盐同食,影响男子性功能;
29、羊肉:忌与豆酱、荞麦面、乳酪、南瓜、醋、赤豆、梅干菜同食;忌铜、丹砂。
30、鸡肉:老鸡鸡头不能吃,因毒素滞留在脑细胞内,民间有“十年鸡头生砒霜”的说法;忌与糯米、李子、大蒜、鲤鱼、鳖鱼、虾、兔肉同食;忌芥末、菊花。
31、猪油:不宜与梅子同食。
32、牛肉:不可与鱼肉同烹调;不可与栗子、黍米、蜂蜜同食;不宜与韭菜、白酒、生姜同食。
33、猪肝:忌与荞麦、黄豆、豆腐同食,同食发痼疾;忌与鱼肉同食,否则令人伤神;忌与雀肉、山鸡、鹌鹑肉同食。
34、牛肝:忌鲍鱼、鲇鱼;不宜与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同食。
35、鸭肉:反木耳、胡桃;不宜与鳖肉同食,同食令人阴盛阳虚,水肿泄泻。
36、狗肉:忌与绿豆、杏仁、菱角、鲤鱼、泥鳅同食;忌用茶;不宜与大蒜同食。
37、猪血:忌黄豆,同食令人气滞;忌地黄、何首乌。
38、羊心、羊肝:忌与生椒、梅、赤豆、苦笋、猪肉同食;不宜与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同食。
39、驴肉:忌荆芥;不宜与猪肉同食,否则易致腹泻。
40、马肉:不宜与大米(粳米)、猪肉同食;忌生姜、苍耳。
41、鹅肉:不宜与鸭梨同吃。
42、鹿肉:不宜与雉鸡、鱼虾、蒲白同食
43、雀肉:春夏不宜食,冬三月为食雀季节。不宜与猪肝、牛肉、羊肉同食;忌李子、白术。
44、鸡蛋:忌与柿子同食,同食可引起腹痛、腹泻,易形成“柿结石”;不宜与兔肉、鲤鱼、豆浆同食;民间有吃“毛蛋”之习,其实“毛蛋”中含有大量病菌,易中毒。
45、鸭蛋:不宜与李子、桑椹子同食。
46、野鸭:忌与木耳、核桃、荞麦同食
47、鹧鸪肉:忌与竹笋同食
48、水獭肉:忌与兔肉、柿子同吃
49、獐肉:不宜与虾、生菜、梅子、李子同食
50、鹌鹑肉:不宜与猪肉、猪肝、蘑菇、木耳同食。
51、雉鸡(野鸡):不宜与猪肝、鲇鱼、鲫鱼、木耳、胡桃、荞麦同食
52、猫肉:忌藜芦;猫肉有伤胎之弊,孕妇忌服。
53、虾:严禁同时服用大量维生素c。否则,可生成三价砷,能致死;不宜与猪肉同食,损精;忌与狗、鸡肉同食;忌糖。
54、鲤鱼:忌朱砂、狗肉。葵菜、赤小豆、咸菜不宜与狗肉同食。
55、泥鳅:不宜与狗肉同食。
56、海带:不宜与甘草同食。
57、鲫鱼:不宜与芥菜、猪肝、猪肉、蒜、鸡肉、鹿肉等同食;忌山药、厚朴、麦冬、甘草。
58、鳖肉:忌猪肉、兔肉、鸭蛋、苋菜;忌与薄荷同煮;忌与鸭肉同食,久食令人阴盛阳虚,水肿泄泻。
59、带鱼、平鱼、银鱼、黄花鱼:忌用牛、羊油煎炸;凡海味均禁甘草;反荆芥。
60、龟肉:不宜与酒、果、瓜、猪肉、苋菜同食。
61、蜗牛:忌蝎子。
62、田螺:忌与香瓜、木耳、蛤蚧、冰糖同食;忌与四环素同用。
63、鲶鱼:不宜与牛肝同食;忌用牛、羊油煎炸;不可与荆芥同用。
64、鳝鱼:忌狗血、狗肉,同食助热动风;忌荆芥,同食令人吐血;青色鳝鱼有毒,**无毒。有毒鳝鱼一次吃250克,可致死。
65、海鳗鱼:不宜与白果、甘草同食。
66、青鱼:忌用牛、羊油煎炸;不可与荆芥、白术、苍术同食。
67、牡蛎肉:不宜与糖同食。
68、枣:不可与海鲜同食,否则令人腰腹疼痛;不可与葱同食,否则令人脏腑不合,头胀。
69、苹果:不宜与海味同食(海味与含有鞣酸的水果同吃,则易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
70、鸭梨:忌鹅肉、蟹;忌多吃;忌与油腻、冷热之物杂食。
71、桔子:忌与萝卜同食,同食诱发甲状腺肿;忌与牛奶、蟹、蛤同食。
72、山楂、石榴、木瓜、葡萄:不宜与海鲜类、鱼类同食;服人参者忌用;忌铁器;忌和四环素同吃。
73、桃子:不宜与鳖肉、龟肉同食。
74、香蕉:不宜与白薯同食。
75、柿子:忌与蟹、水獭肉同食,同食腹痛、大泻;忌与红薯、酒同食。
76、杨梅:忌生葱;不宜与羊肛,鳗鱼同食。
77、杏:忌与小米同食,否则令人呕泻。
78、芒果:忌与大蒜等辛物同食。
79、银杏(白果):严禁多吃,婴儿吃10颗左右可致命,三、五岁小儿吃30~40颗可致命;不可与鱼同吃,同食则产生不利于人体的生化反应,小儿尤忌。
80、柑子:忌与蟹同食。
81、大米(粳米):不可与马肉同食,不可与苍耳同食,同食心痛;
82、黄豆:不宜与猪血、蕨菜同食;服四环素时忌用。
83、绿豆:不宜与狗肉、榧子同食。
84、小米(粟米):不可与杏同食,同食易使人呕吐、泄泻;气滞者忌用。
85、黑豆:忌与厚朴、蓖麻籽、四环素同用。
86、红豆:忌与米同煮,食之发口疮;不宜与羊肉同食;蛇咬伤,忌食百日;多尿者忌用。
87、葱:不宜与杨梅、蜜糖同食,同食易气壅胸闷;忌枣、常山、地黄。
88、醋:忌丹参、茯苓;不宜与海参、羊肉、奶粉同食;忌壁虎,可致死。
89、糖:忌虾;不可与竹笋同煮;不宜与牛奶、含铜食物同食。
90、酒:忌与汽水、啤酒、咖啡、奶、茶、糖同饮,不然对胃肠、肝、肾脏器官有严重的损害;不宜与牛肉、柿同食。
91、茶:贫血病人服用铁剂时,忌饮茶。不宜与狗肉同食;服人参等滋补药品时忌用。
92、蒜:一般不与补药同服。忌蜜、地黄、何首乌、牡丹皮;
93、花椒:忌防风、附子、款冬。
94、牛奶:忌牛奶中放钙粉;勿用牛奶冲鸡蛋;不宜与巧克力、桔子,四环素同食。
95、蜜:不宜与葱、蒜、韭菜、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伤食泻的症状 5 伤食泻的病因病机 6 伤食泻的辨证治疗 61 治法 62 方药治疗 63 针灸治疗 631 方一 632 方二 633 方三 64 艾灸治疗 65 推拿疗法 66 饮食疗法 661 推荐食材 662 推荐食疗方 7 关于泄泻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伤食泻的方剂 2 治疗伤食泻的中成药 3 治疗伤食泻的穴位 4 伤食泻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伤食泻 1 拼音
shāng shí xiè
2 英文参考diarrhea due to improper die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diarrhea with syndrome of improper die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伤食泻为病证名[1]。见《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
伤食泻为病证名[1]。即泄泻·伤食证[2](diarrhea with syndrome of improper diet[3]),又称伤食泻(《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食泻(《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胃泻(《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食泄(《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积泻(清·陈德求《医学传灯·泄泻》)、食积泄泻(《症因脉治》卷四)、食积泻(何惠川《文堂集验方·泄泻》)。是指饮食受伤,以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苔垢浊或厚腻,脉滑等为常见症的泄泻证候[2]。
4 伤食泻的症状
伤食泻症见饱闷恶食,嗳腐吞酸,腹痛则泻,泻后痛减,泻下不畅[1]。黏而秽臭,苔腻,脉滑或弦紧[1]。
泄泻·伤食证患者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4][5]。
《症因脉治》卷四:“腹痛即泻,泻后即减,少顷复痛泻,腹皮扛起,或成块或成条,泻下臭如败卵,此食积泄泻之症也。”
《医学心悟·泄泻》:“胸满,痞闷,嗳腐吞酸,泻下臭秽,食积也。”
5 伤食泻的病因病机《丹溪心法·泄泻》:“伤食泻,因饮食过多,有伤脾气,遂成泄泻。”
食积胃肠,脾胃运化失职:饮食不节,宿食内停,阻滞肠胃,传化失常,故腹痛肠鸣,脘腹痞满。宿食不化,则浊气上逆,故嗳腐酸臭。宿食下注,则泻下臭如败卵。泻后腐浊外泄,故腹痛减轻。舌苔厚腻,脉滑,是为宿食内停之象。[4][5]
6 伤食泻的辨证治疗 61 治法消食导滞[4]。
消食化滞[5]。
消食和中[1]。
62 方药治疗泄泻·伤食证可用保和丸[备注]保和丸(《丹溪心法》):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为主方进行治疗。本方消食导滞为主,并能和胃除湿。方中山楂、神曲、莱菔子消导食滞,宽中除满为主药;佐以陈皮、半夏、茯苓和胃祛湿;连翘以消食滞之郁热。若食滞较重化热,脘腹胀满,泻而不爽者,可因势利导,采用“通因通用”之法,用枳实导滞丸[备注]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大黄、枳实、黄芩、黄连、神曲、白术、茯苓、泽泻以消导积滞,清利湿热。[4]
泄泻·伤食证可用保和丸、枳术丸、治中汤等方消食和中[1]。夹寒者宜温,可用红丸子、小七香丸等,若形症俱实而宜下者,可用感应丸、煮黄丸;夹热者宜清,可用栀连平胃散,若宜下者,可用大承气汤[1]。
《证治要诀·大小腑门》:“食积腹疼而泻,不可遽用治中兜住,先用调脾饮,吞感应丸。或因食一物过伤而泻,后复食之即泻者,以脾为其所伤未复而然,宜健脾汤。因食冷物停滞伤脾,脾气不暖,所食之物不能消化,泻出而食物如故,宜治中汤加干葛(一作干姜),吞酒煮黄连丸。”
63 针灸治疗 631 方一急性者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合谷等穴为主[6]。饮食所伤者加建里、足三里[6]。
632 方二治则:除湿导滞,疏调肠胃
选穴:天枢 阴陵泉 上巨虚
方义:天枢为大肠募穴,调理胃肠传导功能;阴陵泉乃脾经合穴,疏调脾气,健脾利湿;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通调胃肠气机,运化湿滞。
随证配穴:食滞—中脘。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633 方三[7]
治法:消食导滞,调和肠胃。
选穴:以俞、募穴为主。取中脘、章门、胃俞、脾俞、足三里、下脘、璇玑、里内庭穴。
随证配穴:伴呕吐者,加内关、公孙。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中脘、章门与胃俞、脾俞相伍,乃俞募配穴,合足三里健脾和胃。下脘、璇玑、里内庭为消宿食效穴。
64 艾灸治疗[8]
选穴:中脘、建里、上巨虚、公孙
灸法:艾炷隔姜灸,用半截橄榄大艾炷,每穴5~7壮,待其将要燃尽皮肤有灼热感时移除,以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灸至泄泻症状消失后再巩固2~3次。
65 推拿疗法[9]
选穴:章门、期门、肝俞、胆俞、胃俞、大肠。
操作方法:用轻柔的按揉法在两侧掌门、期门穴治疗,每穴约6分钟。横擦两胁,以两胁微热为度。用轻柔的手法按揉背部的肝俞、胆俞、胃俞及腰部的大肠俞,以透热为度。
66 饮食疗法 661 推荐食材伤食泻患者建议食用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胡萝卜、香蕉等[5]。
662 推荐食疗方[5]
1.粳米粥(《普济方》):小米100g,神曲30g。煮粥。
2.胡萝卜棒渣粥(《宫廷颐养与食疗粥谱》):玉米渣100g,胡萝卜3~5根。先将玉米渣煮1小时,后将胡萝卜洗净切片放入再煮,待萝卜熟后即可。空腹食。
3山楂煎(《中国药膳学》):焦山楂10g,红糖30g。水煎服。
7 关于泄泻泄泻(diarrhea[3][10])为病名[11]。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简称泄(《黄帝内经》)或泻[11],又称下利(汉唐时期)[4]。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4]。前贤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4]。泄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4]。
针灸对泄泻的疗效一般来说,急性易治,慢性较难,但都有较好的疗效[7]。若泄泻频繁有严重脱水现象或由恶性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则当采取综合疗法[7]。
现代医学所称的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等消化系统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多属泄泻范畴[6]。
详见泄泻条。
8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方之当归芍药汤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当归芍药汤的用法用量 35 各家论述 36 摘录 4 《兰室秘藏·妇人门》方之当归芍药汤 41 组成 42 制备方法 43 功能主治 44 当归芍药汤的用法用量 45 当归芍药汤的临床应用 5 《奇效良方》卷六十三方之当归芍药汤 51 组成 52 制法 53 当归芍药汤的用法用量 54 功能主治 6 《验方新编》卷九方之当归芍药汤 61 组成 62 当归芍药汤的用法用量 63 功能主治 7 《扁鹊心书·神方》之当归芍药汤 71 处方 72 功能主治 73 当归芍药汤的用法用量 74 摘录 8 《中医耳鼻喉科学》方之当归芍药汤 81 处方 82 功能主治 83 摘录 9 《广嗣纪要》卷十一方之当归芍药汤 91 处方 92 制法 93 功能主治 94 当归芍药汤的用法用量 95 摘录 10 《医学正传》卷七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当归芍药汤 101 处方 102 制法 103 功能主治 104 当归芍药汤的用法用量 105 运用 106 摘录 11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方之当归芍药汤 111 处方 112 功能主治 113 摘录 12 《古今医统大全》卷四十二方之当归芍药汤 121 处方 122 功能主治 123 当归芍药汤的用法用量 124 摘录 13 《云歧子脉诀》卷四方之当归芍药汤 131 处方 132 功能主治 133 当归芍药汤的用法用量 134 摘录 14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方之当归芍药汤 141 组成 142 功能主治 143 各家论述 15 《胎产秘书》卷上方之当归芍药汤 151 组成 152 功能主治 153 当归芍药汤的用法用量 154 用药禁忌 16 《赤水玄珠》卷八方之当归芍药汤 161 组成 162 功能主治 163 当归芍药汤的用法用量 17 《万氏女科》卷三方之当归芍药汤 171 组成 172 功效主治 173 当归芍药汤的用法用量 18 《女科万金方》之当归芍药汤 181 组成 182 功能主治 183 当归芍药汤的用法用量 1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当归芍药汤 1 拼音
dāng guī sháo yào tāng
2 概述当归芍药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六首。
3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方之当归芍药汤 31 处方当归一两半,芍药、干地黄、人参、桂心、生姜、甘草各一两,大枣二十枚[1]。
当归9克 芍药 人参 桂心 生姜 甘草各6克 大枣10枚 干地黄6克。
32 制法上药为粗末[1]。
上药哎咀。
33 功能主治《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方之当归芍药汤主治产后虚损,逆害饮食[1]。
主产后虚损,不思饮食。产后虚损,逆害饮食。
34 当归芍药汤的用法用量水煎,分三次服[1]。
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
以水7升,煮取3升,去滓,分3服,日3次。
35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以内外建中汤除去胶饴,易入人参、地黄,平调血气,虽有虚羸寒热,无不可治,岂特逆害饮食而已哉。
36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方
4 《兰室秘藏·妇人门》方之当归芍药汤 41 组成柴胡二分,当归身、白芍药、白术、苍术(泔浸,去皮)各二钱,黄芪一钱五分,炙甘草、生地黄各三分,陈皮、熟地黄各五分[1]。
柴胡2分,炙甘草3分,生地黄3分,橘皮(不去白)5分,熟地黄5分,黄耆1钱5分,苍术(泔浸,去皮)2钱,当归身2钱,白芍药2钱,白术2钱。
42 制备方法上药为粗末[1]。
如麻豆大,分作二服。
43 功能主治《兰室秘藏·妇人门》方之当归芍药汤主治妇人劳役过度,脾胃虚弱,短气气逆,自汗不止,身热闷乱,不思饮食,倦怠乏力,大便时泻,经水漏下不止,血色鲜红[1]。
妇人经脉漏下不止,其色鲜红,时值七月处暑之间,先因劳役,脾胃虚弱,气短气逆,自汗不止,身热闷乱,恶见饮食,沉懒困倦,四肢无力,大便肘泄,后再因心气不足,经脉再下不止,惟觉气下脱,其元气逆上全无,惟觉心腹中气下行,气短少,无力以言。
44 当归芍药汤的用法用量分作二服,水煎,空腹稍热服[1]。
水2盏半,煎至1盏,去滓,稍热空心服。
45 当归芍药汤的临床应用崩漏:予族一妇,因劳役下血,每来两旬不止医者拘血热之说,用四物加芩、连,累治不愈。一日血大下,昏迷不醒,急以问予,予用此药一剂,少顷顿醒,过两小时血遂止,后常用此药,其病遂不发作。
5 《奇效良方》卷六十三方之当归芍药汤 51 组成当归(酒浸)、白芍药、茯苓、泽泻、川芎各一两,白术一两半[1]。
52 制法上药为细末[1]。
53 当归芍药汤的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空腹温酒或米汤调下[1]。
54 功能主治《奇效良方》卷六十三方之当归芍药汤主治妊娠腹中蹻痛,下痢[1]。
6 《验方新编》卷九方之当归芍药汤 61 组成当归身、白芍药(酒炒)、党参、陈皮、茯苓各一钱,炙甘草、炮姜、木香各五分,炒枳壳七分,乌梅一枚[1]。
62 当归芍药汤的用法用量水煎,食前服[1]。
63 功能主治《验方新编》卷九方之当归芍药汤功能行气和血[1]。主治产后食积,下痢赤白,腹痛窘迫,脉沉数者[1]。
7 《扁鹊心书·神方》之当归芍药汤 71 处方当归2钱,芍药2钱。
72 功能主治《扁鹊心书·神方》之当归芍药汤主治中暑下血,血痢腹痛。
73 当归芍药汤的用法用量水煎,热服。
74 摘录《扁鹊心书·神方》
8 《中医耳鼻喉科学》方之当归芍药汤 81 处方当归 白术 赤芍 茯苓 泽泻 黄芩 辛夷花 白菊花 干地龙 甘草 薄荷 川芎
82 功能主治《中医耳鼻喉科学》方之当归芍药汤功在调和气血,行滞化瘀。主治鼻窒,邪毒久留,气滞血瘀,鼻甲肿实色暗,呈桑椹样,鼻塞涕多,或黄稠,或粘白,嗅觉迟钝,语言不畅,咳嗽多痰,耳呜不聪,舌质红或有瘀点,脉弦细。
83 摘录《中医耳鼻喉科学》
9 《广嗣纪要》卷十一方之当归芍药汤 91 处方白芍药4两,当归3两,白茯苓1两,泽泻1两,川芎2两,炙草2两。
92 制法上为细末。
93 功能主治《广嗣纪要》卷十一方之当归芍药汤主治妊娠腹中绞痛,心下急痛者。
94 当归芍药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食前温酒调下;蜜丸亦可。
95 摘录《广嗣纪要》卷十一
10 《医学正传》卷七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当归芍药汤 101 处方白芍药1钱,当归半钱,白茯苓半钱,泽泻半钱,白术半钱,条芩半钱,甘草3分,黄连3分,木香3分,槟榔3分。
102 制法上切细,作一服。
103 功能主治《医学正传》卷七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当归芍药汤主治妊娠下痢赤白,腹中(??)痛。
104 当归芍药汤的用法用量水1盏半,煎至1盏,温服。
105 运用如白痢腹痛甚,有寒者,去芩、连,加干姜3分。
106 摘录《医学正传》卷七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1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方之当归芍药汤 111 处方当归、白芍、熟地、川芎、柴胡、升麻、防风。
112 功能主治《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方之当归芍药汤主治产后内虚气乏而下痢者。
113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12 《古今医统大全》卷四十二方之当归芍药汤 121 处方当归1钱,芍药1钱,白术1钱,牡丹皮8分,桃仁8分,栀子(炒黑)8分,甘草3分,青皮5分。
122 功能主治《古今医统大全》卷四十二方之当归芍药汤主治咳血。
123 当归芍药汤的用法用量以水1盏半,煎7分,空腹服。
124 摘录《古今医统大全》卷四十二
13 《云歧子脉诀》卷四方之当归芍药汤 131 处方当归1两,白芍药1两,熟地黄1两,干姜半两。
132 功能主治《云歧子脉诀》卷四方之当归芍药汤功在养血补虚。主治崩中白带。
133 当归芍药汤的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煎,食前服。
134 摘录《云歧子脉诀》卷四
14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方之当归芍药汤 141 组成归须、生地、川芎、赤芍、丹皮、人参、甘草、天花粉、麦冬、泽泻、干姜、香附、陈皮、炒黑蒲黄。
142 功能主治《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方之当归芍药汤主治血渴。
143 各家论述产后之渴,与伤寒常病之渴不同。产后血渴,血虚而渴也。血虚当补血,而必兼补气者,血脱则补气,气盛则血充也。是方四物而地用生,归用尾,芍用赤,补血、凉血、破血;丹皮、麦冬滋阴补水,以培天乙之源;花粉润肺止渴;泽泻引热下行;炒蒲黄以佐四物;附、陈、参、草补气行气;引以干姜,反治之义,防瘀未尽也。但其性辛热,宜临症酌用。
15 《胎产秘书》卷上方之当归芍药汤 151 组成当归1钱,白芍1钱,枳壳(面炒)1钱,山楂1钱,厚朴8分,陈皮6分,木香3分,甘草4分,黄芩2钱。
152 功能主治《胎产秘书》卷上方之当归芍药汤主治妊娠下痢赤白,腹中疼痛,心下结满。
153 当归芍药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154 用药禁忌忌生冷。
16 《赤水玄珠》卷八方之当归芍药汤 161 组成当归1钱5分,川芎1钱5分,芍药(酒炒)3钱,生地1钱,黄连(酒炒)1钱,木香1钱。
162 功能主治《赤水玄珠》卷八方之当归芍药汤主治血虚而下血痢。
163 当归芍药汤的用法用量水煎,食前服。
17 《万氏女科》卷三方之当归芍药汤 171 组成归身1钱,人参1钱,白芍(酒炒)1钱,白茯苓1钱,炙草5分,木香5分,枳壳(炒)7分,黑干姜5钱,陈皮1钱,乌梅1个。
172 功效主治《万氏女科》卷三方之当归芍药汤功在行气和血。主治虚痢,无新旧食积,下痢赤白,腹痛窘迫,脉沉数者。
173 当归芍药汤的用法用量水煎,食前服。
18 《女科万金方》之当归芍药汤 181 组成当归、川芎、芍药、熟地、黄耆、香附、柴胡。
182 功能主治《女科万金方》之当归芍药汤主治妇人淋病,出三四色,内热口干,小腹日夜并痛。
183 当归芍药汤的用法用量1 将红枣洗净,放入锅内,加入清水煮15-20分钟,至烂熟。
2 去掉红枣皮、核,捣成泥状,加水少许再煮片刻,加入白糖调匀,即可喂食。
红枣泥的最佳配方为:柠檬酸015%、蔗糖8%、海藻酸钠06%。制成的红枣泥产品感,酸甜可口,柔和细腻,风味宜人,色泽自然,组织状态良好。
生产工艺流程编辑
湿渣打浆(无多糖的红枣湿渣)→均质→调配→浓缩→灌装→杀菌→红枣泥
操作要点
(1)打浆与均质:无多糖的红枣湿渣经打浆,得到组织较细腻的果浆,再经过胶体磨细磨,使果浆更加细腻。
(2)调配:按设计比例加入适量的添加剂,以获得最佳的口感和感官状态。
(3)浓缩:经处理后的果浆进行浓缩,最好在减压状态下进行浓缩,有利于保证红枣泥的品质,并能有效地减少美拉德反应引起的褐变。
(4)灌装与杀菌:将调配好的果泥装入玻璃瓶中,在巴氏杀菌的基础上进行微波杀菌,以获得较好的产品品质。
微波杀菌
红枣泥的最佳微波杀菌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800 W、灭菌时间90 s、物料量100 g。细菌菌落总数为45 cfu/g,杀菌率可达9999%,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与巴氏杀菌相比,微波杀菌红枣泥色泽变化更小。 [2]
自制方法编辑
将枣子(红枣)煮熟后去皮去核捣烂制成的泥状物,做馅儿用。如枣泥月饼、枣泥包子等。有时也用来做腊八粥。
食疗功效编辑
枣泥月饼
枣泥月饼
红枣是一种天然养生保健食材,中华大地常将其做为食药通用的材料。中医古籍记载红枣功效:
1《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2《名医别录》:无毒。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治心下悬丶肠澼。
3《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治虚劳,损,除肠胃癖气,和光粉烧,治疳痢。牙齿有病人切忌啖之。凡枣亦不宜合生葱食。
本文2023-08-08 04:24:1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7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