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化学家?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中国古代有哪些化学家?,第1张

1、 孙思邈(541年或581年-682年),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宋朝追封妙应真人,道教尊为天医妙应广援善济真君,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

2、 刘安,西汉沛郡丰人,刘邦之孙,刘长之子,淮南王,都寿春,现留名著《淮南子》,是古代科学思想的总合代表著作。 刘安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贡献,他曾召门客,一同撰写《鸿烈》。

也因为刘安雅好辞赋的关系,门客们善于辞赋,其所用的笔名有“淮南小山”、“淮南大山”等之类。 《汉书》记载,汉武帝时刘安因被告谋反而畏罪自杀。

3、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官员、科学家。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4、 陶弘景(456年4月30日-536年3月12日;宋孝武帝孝建三年-梁武帝大同二年),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号贞白先生,丹阳秣陵 (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人,南朝道士、医学家、文学家与书法家。

博学多才,善于描写自然风景,精通医药与天文知识,兼修佛、道二教,特别尊崇东晋时出世的上清经,成为道教上清派的代表人物。南齐时,他担任亲王的侍读多年,有感官职低微,索性辞官隐居不仕,率弟子栖隐茅山,专心修道,却因梁武帝曾常派人向他咨询国事,有“山中宰相”的美誉。

陶弘景长期炼制丹药,铸炼宝刀,撰有《真诰》、《登真隐诀》、《本草经集注》等道教与医学重要著作,受元代茅山宗追尊为第九代宗师,其渊博知识广受现代史家所推崇。

5、 蔡伦

(61-121),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改进了造纸术,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  ,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  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  。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 。

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上榜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改进的造纸术 。

参考资料:

-蔡伦

化学是研究分子层次以及以超分子为代表的分子以上层次的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化学的历史渊源,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按照化学的发展,我们可以把化学史简要地分为三个时期。第一:古代及中古时期的化学(十七世纪中叶以前),这是化学知识的萌时期。 第二:近代化学时期(十七世纪后半叶至十九世纪末),前期(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末)属于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后期(十九世纪)属于近代化学的发展时期。 第三:现代化学时期(二十世纪以来),是化学发展的现阶段。

化学的历史渊源非常古老,可以说从人类学会使用火,就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火是人类的第一个化学发现。火也是最常见、最普通的一种化学现象。从远古时代直至今天,人类的每一步前进都离不开化学。人类都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最早的化学工艺,但还没有形成化学知识,只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中国古代化学界占主导地位的是五行学说(即金木水火土五行)。而西方古代化学界占主导地位的是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学说(即地水火风四元素)。

随着人们对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酒,染色等基本化学操作的熟悉掌握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古中国的帝王将相开始幻想着长生不老,也就有了一批用药材矿物炼制“长生不老药”的炼丹师。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也是由此而来。公元7世纪,中国炼丹术西传至阿拉伯,后又传入欧洲,并同西方炼金术结合在一起逐步发展成为近代化学,直至现代化学科学。因此可以说,中国不仅是炼金术的发源地,而且也是整个化学的发源地。

文艺复兴时期,炼金术分成三个走向,一是继续传统的点石成金术,再是将炼金术知识用于医药方面,形成了所谓的医药化学运动,三是将炼金术知识用于矿物冶炼方面,形成了早期的矿物学。

17世纪以前的化学史称为古代化学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实用化学、炼丹和炼金、医药化学和冶金化学等时期。早起化学知识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同时在人类对自然界万物的本原探索过程中,诞生了古代朴素的元素观。古代化学具有实用和经验的特点,但尚未形成一定规模的理论体系,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这些都使化学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也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不仅从科学实践上,还从思想上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做了准备,这一时期成为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

水银 汞 Hg

铅丹、红丹、红铅 Pb3O4

砒霜、信石、白砒、砷华 As2O3

朱砂、辰砂、丹砂、银朱 硫化汞 HgS

雄黄 As4S4

雌黄 As2S3

密陀僧 PbO

熟石灰 Ca(OH)2

生石灰 CaO

曾青 CuSO4

丹砂 HgS

葛洪

葛洪(283年-343年),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是晋朝时代的阴阳家,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

相传《灵宝经》内中经文,为葛玄传给郑隐,郑隐传给葛洪,后转传予葛巢父。

人物著作

葛洪一生著述颇丰,《抱朴子》是其代表作。该书分内、外两篇。内篇20卷,论述神仙方药、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总结晋代前的神仙方术,包含守一、行气、导引等,为医药学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外篇50卷,论述人间得失,世事臧否,阐明其社会政治观点。

全书将神仙道教理论与儒家纲常名教相联系,开融合儒、道两家哲学思想体系之先河。《抱朴子》的问世,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有《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

另有《金匮药方》百卷,《肘后备急方》四卷。惟多亡佚,《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收其著作十三种。

扩展资料:

影响

他一生的主要活动是从事炼丹和医学,既是一位儒道合一的宗教理论家,又是一位从事炼丹和医疗活动的医学家。葛洪敢于“疑古”,反对“贵远贱今”,强调创新,认为“古书虽多,未必尽善”,并在实际的行医、炼丹活动中,坚持贯彻重视实验的思想,这对于他在医学上的贡献是十分重要的。

葛洪阅读大量医书,并注重分析与研究,在行医实践中,总结治疗心得并搜集民间医疗经验,以此为基础,完成了百卷著作《玉函方》。由于卷帙浩繁,难于携带检索,便将其中有关临床常见疾病、急病及其治疗等摘要简编而成《肘后救卒方》3卷,使医者便于携带,以应临床急救检索之需,故此书堪称中医史上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

他对以前的神仙思想进行了总结,证明神仙长生的实存性,在道教历史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他发现了汞的氧化还原反应。他是第一个将狂犬的脑子敷在狂犬病人伤口上来医治狂犬病的人。

宁波灵峰寺有一座葛仙殿,葛仙殿供奉的是葛洪的塑像。东晋咸和二年(327年),葛洪来到这里炼丹。在他隐居灵峰山的时候,瘟疫流行,葛洪广采草药,制药布施,使众多百姓起死回生。每年阴历正月初一到初十是灵峰寺香火最旺的日子,因为传说中初十是葛仙翁的生日,人们纷纷来到这里纪念这位悬壶济世的仙人。

他发现胆矾(五水合硫酸铜)能化金铜,即硫酸铜加铁置换出铜的氧化还原反应。

参考资料:

-葛洪

《中医大辞典》·石灰石灰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别名矿灰。来源及产地石灰巖经加热煅烧而成,或再经吸收水分而得的粉状物。性味辛,温。有毒。功能主治熟石灰:解毒,止血,收敛;生石灰:蚀恶肉。1治烫伤,熟石灰500g,加水1000毫升,浸泡搅拌,沉淀后取清液加麻油调成糊状,涂敷患处。2治创伤出血,下肢溃疡,熟石灰研末敷;腮腺炎,熟石灰和醋调涂;头癣,熟石灰加水搅拌取上层乳状液和少量桐油,调成膏状,搽患处。3治赘疣、黑痣。生石灰醋浸,取液点涂局部。化学成分本品主成分为氧化钙,吸水后生成氢氧化钙。《辞典》·石灰出处《本经》拼音名ShíHuī别名垩灰(《本经》),希灰(《别录》),石垩(陶弘景),染灰、散灰、白灰、味灰(《石药尔雅》),锻石(《日华子本草》),石锻(《本草图经》),矿灰(《纲目》)。来源为石灰巖经加热煅烧而成。原形态主要由方解石所组成,为致密块状体。光泽暗淡,呈土状或石头光泽。颜色变化甚大,视其所含杂质的种类及多少而定。透明度也较差。非常致密时多呈贝状断口。性状①生石灰为不规则的块状物,白色或灰白色,不透明。质硬。粉末白色。易溶于酸,微溶于水。暴露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后,则逐渐风化而成熟石灰。②熟石灰又名:消石灰。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偶见块状物。化学成份石灰巖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常见夹杂物为硅酸、铁、铝、镁等。石灰巖加高热,则发生二氧化碳而遗留氧化钙,即生石灰(石灰)。生石灰遇水,则成消石灰,成分是氢氧化钙。生石灰或消石灰露于大气中,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成碳酸钙;因此,石灰陈久,成分都成为碳酸钙。性味辛,温,有毒。①《本经》:"味辛,温。"②《蜀本草》:"有毒。"③《日华子本草》:"味甘,无毒。"归经①《本草求真》:"入肝、脾。"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厥阴经。"功能主治燥湿,杀虫,止血,定痛,蚀恶肉。治疥癣,湿疮,创伤出血,汤火烫伤,痔疮,脱肛,赘

详见百科词条:石灰 [ 最后修订于2015/12/15 9:37:48 共257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1)硫化汞受热能分解生成汞和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

  △  
 
 Hg+S,故答案为:HgS
  △  
 
Hg+S;

(2)铁与溶液中的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湿法炼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Fe═Fe2++Cu,故答案为:HgS

  △  
 
Hg+S;  

(3)设有8kg铜生成时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CuSO4=Cu+FeSO4

56       64

X       8kg

则:

56
64
8kg
,x=7kg

当生成8kg铜时铁釜增重1kg,则铁釜的最初质量为115kg-1kg=105kg,

故答案为:105;

(4)①由图中信息可知,B是铁的氧化物,L是氢气,F是水,E是二氧化碳,D是氧化铜,A是碱式碳酸铜,则B中应含有金属元素Fe,气体L的电子式为H:H,

故答案为:Fe;H:H;

②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Cu2(OH)2CO3

  △  
 
2CuO+CO2↑+H2O,故答案为:Cu2(OH)2CO3
  △  
 
2CuO+CO2↑+H2O.

《淮南子·人间训》记载:“铅之与丹异类殊色,而可以为丹者,得其数也。”这句话的意思是,铅与铅丹不是同一类物质,颜色也迥然不同,但只要掌握其变化规律,就可以由铅制出铅丹。《神农本草经》说:“铅丹……炼化还成九光,久服通神明。”“九光”可能是指铅的各种不同颜色的氧化物。东汉末狐刚子在《五金粉图诀》中记录了“九转铅丹”的做法:“铅十斤,铁杯中销铄令作青砂。铁盆中,铁锤研腾,取黄汁,新瓦中暴取粉黄,和玄精汁为团,如鸡子,阴干,镣炉中销取铅精,铁杯中猛火还销铄一伏时,即铅丹。如此九转为丹,名曰‘九转铅’。”这段文字中的“粉黄”即铅丹,又名黄丹;“玄精汁”即牛粪汁,它在镣炉与铅丹作用,可以还原出铅。所谓“九转”,是指先将铅煎炼为铅丹,又以铅丹为原料,还原出金属铅,再将所得铅煎炼为丹,如此反复九次。狐刚子在《五金粉图诀》中记载的“九转铅丹法”共约2500字,这里只摘录开头一段文字。这是迄今流传下来的最早的制铅丹法要诀,是中国古代金丹家认识和实现可逆化学反应的创举。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