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山水中图章的位置的讲究
印章是画面形式的一部分,古人强调一幅作品诗、书、画、印的整体统一。印章从内容上分为姓名章(包括笔名、字、号等)、斋室章和闲章等。
从形式上分为朱文(阳文)和白文(阴文)两种,从形状上又有方、圆、长方、扁方和不规则形等多种。因此印章的大小应当与画幅大小成比例、相协调民,形成书画印的完美统一。国画山水中图章的位置的讲究如下:
1、国画山水中加盖印章亦需讲究,通常在一幅画的题款后面盖作者姓名和字、号或斋号两枚印章,两枚印应有大小、形状和朱白文的区别变化。
2、在对应的边角方盖压角闲章,使印章间起到平衡、呼应互补的作用。
3、也有在画幅的适当位置加盖多枚闲章,以增加画面的形式美,注意也有只盖一枚章以求简洁单纯。
扩展资料:
国画山水中落款盖章的注意事项:
1、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2、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须盖了。
3、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须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4、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喧宾夺主。
5、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末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盖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
前不久热播的《国家宝藏》里,
那一件件精美的文物是否让你惊叹不已、啧啧称奇?
古老的文物背后,
蕴含的是一段段或热血沸腾、或凄美哀婉的历史与故事。
在北师大图书馆古籍精品展室——弘文轩里,
同样陈列着一件件珍贵而神奇的宝藏,
等待着你的探索与挖掘。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古籍逾40万册,其中130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宋元古椠,明清精刻,名家稿抄本、批校题跋本等,均弥足珍贵。
弘文轩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展示馆藏古籍精品的重要窗口,图书馆员定期规划主题,精选藏品,向读者展示馆藏古籍的收藏历史及历代古籍精品。
下面,就随教务老师一起,开启古籍探索之旅吧~
△▴
弘文轩
思古·馆藏精品
首先是“镇馆之宝”——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存卷二)。这是馆藏中年代最早的文献,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是典型的八世纪唐写本。总长度超过九米,首尾完整,书法工致,同名的写经在敦煌遗书中并不多见。参照文化部公布的《敦煌遗书定级标准》、《古籍定级标准》,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除了“镇馆之宝”,馆内还按照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发展顺序展示了经卷、文集等,透过暗黄的书页,仿佛能够看到那些默默守护着这些脆弱的纸张与卷册的书生们,因为敬畏与热爱,才得以让一卷卷古籍得以穿越兵火燹灾,渡过重重浩劫,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溯源·师大变迁
在馆藏源流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方红色的印章。这些钤印在书籍上的馆藏章,记录了北京师范大学在历史上各时期的更名历程,见证了北京师范大学百年的历史变迁。
京师优级师范学堂首任监督陈问咸的题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藏书印
启功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概况》(1989年)中提到本校图书馆“聚合旧师大、旧女师大、旧辅大所藏”。其中“旧师大”和“旧辅大”分别指1952年院校调整前的北京师范大学和辅仁大学。“旧女师大”即民国时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这三所学校的馆藏共同构成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的基础。
钤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所藏图书”
流传·经典永存
除了古籍,弘文轩还藏有许多影印本的经典书籍,包括《琵琶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等,在书页的翻动间,将经典流传。同时,馆内还展示了木活字、锡活字等珍贵藏品,让每一个参观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惊叹于古代人民的智慧,通过这一件件陈列的实体,穿越浩瀚的时空感受情感的共鸣。
地点:主馆地下一层弘文轩(须乘馆内东侧工作用梯前往)
开放时间:每周四上午8:30-11:30
参观办法:
1仅接待校内10人以上团体预约参观。
2填写《弘文轩展室参观申请表》,并至少提前3个工作日发送至
hongwenxuan@libbnueducn。
参观须知:
1受场地人数限制,如预约时段人数过多,可能会调整参观时间。
2进入展厅前须存包,食品饮料、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不得带入展厅。
3请勿触摸展品,请勿大声喧哗并将手机设置为静音。
4展厅内谢绝拍照。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书法印章的讲究有:大小合适、位置合适、轻重权衡、风格相同。
1、大小合适
印章大小需要跟作品幅式大小相互匹配的,跟题款字相等更合适。数量要少,钤印数目,古喜单数,切记印数不要太多。
2、位置合适
一般钤印的位置需要小心谨慎。对于一幅作品来说,总归会有虚实以及疏密的地方。当密处不够紧凑的情况下,就可以用印章来弥补。
3、轻重权衡
如果是墨色淡雅的作品,需要使用钤朱文印。如果是墨色浓重的作品,需要使用钤白文印。
4、风格相同
印章风格需要跟作品的风格以及书体是相同的。
印章的艺术作用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书、印相映成趣,不但使书法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
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盖章,以示郑重,可防止伪造;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还可寄托书者的抱负和情趣。因此,历来书家都非常重视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书印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更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对联的署名的格式有“双款”和“单款”两种,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正文的上方和下方。上款:位置比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称呼、谦词。下款:写时间、地点、姓名、谦词。
一幅对联书法作品,至少需盖一枚印章,下款必须盖书写者的姓名章或字号章(正方形),印章大小等于或小于题款字的宽度,与落款末字一般相距一个字的间隔。印章的最低位置要高于正文末字的底线。上款印章,在上联的右上方一般盖闲章,位置一般在上联正文一、二字中间右侧空档部位。
扩展资料:
落款就是署名,是指书法作品中除正文以外的书写内容。落款包括:正文内容的出处、赠送对象、创作缘由、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字号等。
落款的格式有“双款”和“单款”两种,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正文的上方和下方。有下款没有上款的称为单款,单款可以包括上款的内容,也可以不包括上款的内容。如果没有书赠对象,就只落单款。
单款因字数的多少有长款、短款、穷款之分。长款即在正文出处书写时间、名号、地点前面再加上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感想或缘由,文字应情真意长,使人玩味无穷。它不仅能起到调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从中体现出作者的人品和修养。
短款即只落正文出处、时间、名号、地点等其中几项。若作品空白较多或出于构图的需要,可以落长款;若作品内容占画面较满,则需要落短款或穷款。如果余纸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号,谓之“穷款”。只落穷款的好处是此类作品便于转赠、交换、拍卖等。
一幅完整的对联书法作品,除了正文和落款的书写外,还包括钤印。所谓“钤印”,就是盖章。钤印是自书写正文和落款之后的第三个环节,也是最后一道收尾工序。缺了印章,就不是正式的、正规的、正确的、完美的书法作品。钤印用得好,可以使对联书法画龙点睛,为之增色;反之,便会使作品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落款
-对联
-钤印
宜兴紫砂壶是个人独立完成的工艺,从打泥条、围身筒,到成型,完整体现了制作者自己的技艺和风格趣味,落名款也适合了崇尚名器名工的市民文化。除却“文革”特殊年代,制作者都要郑重其事署名、不厌其烦落款。一把壶,至少可在壶底、壶盖、壶把三处看到作者的印章。
真伪之鉴,首当印款鉴。一件精湛的紫砂壶艺作品是创作者艺术价值和身价的象徵,同时也代表著作品的经济价值。
历来知壶高手和名家于现代工艺美术师们对印钤款识都十分讲究,用款钤印也涉及到制作者的艺术素养,壶外功夫可见一斑。大部分工艺美术家们及先辈所用的印款篆刻均出自金石高手之作。
一枚印款本身就是一件艺术精品。一般假冒者,伪作者在作款上很难入真,具有一定金石艺术涵养的鉴赏珍藏家不难判别真伪。同时刻篆二枚精美的金石印款,刻篆於同款式,也不能自制到金石刀痕,完全仿真一致的地步。但紫砂印款大部门阴刻效果,而又偏偏要再现於壶底,盖、攀之上,金石刀迹暴露无遗。鉴赏和珍藏者只有细心琢磨,就可以发现钤印款式的真伪。有些伪拓印款就更轻易从印款形状尺寸烧成收缩率中计算出拓印之真伪题目。
切记一点:印章都可以仿,但是壶的神韵仿不来,不要光看一个印章名字。
一件真正精美的作品,每一个作者都会给它赋予自己作品特有的、不大轻易被人发现的记号,这些记号只有原制作者能判别出来。
紫砂壶的印章款识,是鉴定其年代及制作者姓名的重要佐证,也是文博古玩和拍卖界对壶估价的唯一依据。历代的制壶高手、名家,对用印钤款都是十分讲究的,他们的款识不仅表现出很高的艺术素养,而且在印章的布局、形式等方面也相当苛求,这是鉴定款识的一个重要因素。
具体地讲,名家的款识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印章制作十分考究。名家的印章,或本人所制,或请篆刻名家专制,具有一定的艺术品位。而伪印章则难以达到这种水平,多呆滞无神。
2、印章形式使用合理。有的作者在同一壶上使用两方或两方以上不同形式的印章,钤印位置十分讲究,整体上显得和谐统一。
3、刻写、钤印位置适当。紫砂壶的款识一般位于壶的盖内、底、把梢、腹四个部位。
4、款识大小适宜。刻款、印章的大小与壶本身具有一定的协调性。款识的大小与壶的大小相协调,即壶大款识大,壶小款识也相应小;款识大小与款识所处的部位相协调;底部的款识比盖款、把梢款相应大一些,反之则很有可能是伪品。
在熟悉掌握了紫砂壶名家款识之特点后,我们鉴定紫砂壶的款识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观赏八大山人小品的落款钤印,是件很有趣的事。他的苦心孤诣、出其不意是当代画家无法企及的。找了十几幅很有意思的小品细细揣摩,叹服之余也暗生疑问,心想,如果换个落款位置,或者加个闲章,会如何呢?赏析之下绝大部分款几无更改之可能。可见,八大是个特立独行、心思缜密之人。
图一的竹图,叶指处写款,五字二行,行距紧密。钤“八还”朱文印。印既不在款下也不在款旁,压半个“画”字,与款浑然一体。如钤字左,成三行,散。而此款,将竹的张力引向画外,又巧妙填补了似杆非杆、似石非石的渴笔线条所形成的空间。如将款左移,靠边,恰与竹形成完全的直角,败。此款既可作为视觉动线(实)的落脚点,又可作为另一空间(虚)的生发处。此款,又像一个凝固的点,锁住往外发散的节律。
图二的瓶菊,构图并没什么特别之处,中规中矩,款落右上角,十字二行,行矩恰当,字矩右松左紧,右高左低。款下钤“可得神仙”白文印。视觉上画面偏右、偏空。八大在画面左边、几乎是瓶菊中线,再钤“黄竹园”白文印,平衡画面左右。效果相当好。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画中主体似乎被往上拎了一把,吊在半空。头重脚轻。随即,八大又盖了个“蒍艾”朱文长方印压角章,将画的重心往下拉。这下问题更严重了,三方印正好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可见八大也有失算之时。可能他认为无人能识此破绽,也可能有意留个死结,看谁能解。但无论如何,属于不当之处。唐云先生确实是一代大家,居然在直角三角形的右边、瓶脚处钤了个“唐云审定”的鉴藏印,与“蒍艾”印左右呼应,又夯实了右下角,破了三角形边线,完美了边界。赞!
图三是八大山人别具一格的草虫册页,轻描淡写,寥寥几笔置画面右上一小角,除了大片留白,没什么不得了之处。然而,此类构图,落款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按常规,款落右偏下或左下。但总觉空泛。此时,也不知八大作何想,款直接落在四不靠的半弧枝下,还盖了个“鰕䱇篇轩”大白文印。一般来说,小字大印比较犯忌,而八大就是八大,因了此章,款反而成了画的又一主体。醒了几笔淡墨,红了大片留白。按我俗念,右边裁去四分之一,画紧凑了,画可能也没意思了。按此套册页的整体看,八大可能在左边留有题识的位置。但如果真题了,画也就变得无足轻重了,四不靠的款也成了累赘。
(未完待续)
第一,印泥要用得好,至少要运用适宜。一般钤盖公章的印泥不能用,因系海绵浸有红色印油,既不匀和,更会渗油,钤于纸上,印记周围会产生透油现象,团团油迹堆积,印文污积、模糊,走失神采。因此要选购书法篆刻专用印泥。一般购置三两至半斤足够用。
印泥系细韧柔长的艾绒,经数年自然或人工处理,再与朱印油搅匀拌和,无数次的锤打捣杵而村而成。选购印泥要掌握吴昌硕1920年为上海西泠印社精制的“潜 泉印泥”所称誉的十六字四句话:“细润鲜明,经久不变,冬不凝冻,夏不透油。”现今市场上较易选购的红印泥有上海产“潜泉印泥”、“石泉印泥”,具体又有十几种品种。如“光明印泥”、“镜面印泥”、“箭镞印泥”,还有杭州产“西泠印泥”、,漳州产“八宝印泥”等。红印泥色泽不同,有鲜红色者、红略带黄者、 红略带偏深者,可随各人喜爱购买。关键要质地细腻稠厚,色泽鲜明沉着,暑天不烂,寒天不冻,不渗油者。
同一缸印泥,刚用时较新较湿。用的时间一长,则有浓淡、燥润之别。所以印章蘸印泥要轻匀,边蘸边转,使印面均匀粘上印泥。使用时间逐渐长了,用力也要逐渐重些。平时则要多用骨签翻搅拌和,力求上下内外匀和。如印泥太干时,打出印泥多艾绒短纤维,可送印泥厂加工再做。印泥缸内不得溅入石屑粉末、杂物 碎粒,一有溅入应用针尖或牙签挑去,力求保持纯净,以免影响钤印效果,甚至挤破损坏印稿纸。印泥盒宜用瓷质,金属、漆器等易生锈。
第二,钤印用纸要好。书画作品用纸较印谱用纸质地一般较厚,印泥可用湿些的;印人钤印,最好用连史纸,因为纸质薄平匀白,印泥则宜用燥润适度的。纸要用正面,如有纸茎泥屑杂质处,事先宜用刮刀刮净,或用针尖挑去,注意不要挑破刮坏。纸最好用经年久藏者,温润无燥性呈旧气,纸面承受印泥既 匀润有光泽,又细腻不刺眼。钤印完毕,纸要平放一边,上叠一白净小纸片,再放上第二张钤印纸,如此进行,不得移动或另压它物,以免粘压碰脏;阴干多时,小心取存,手指不能触及印记,以免沾污弄脏,模糊印记,走失原貌。
第三,钤印技术一要熟练,二要讲究,不能马虎。如果说,钤好印记,印泥纸张是物质的客观条件或基础,那么钤印者的钤印技术是主观技能,这时成了关键,必须十分重视。
钤印时先要在纸下垫物,视印面大小、印文朱白而定。一般钤盖二、三公分左右的白文印,垫一本与练习簿相应厚薄的书本即可,也可垫相应的橡胶板。印面大则将垫物相应加厚。如钤盖朱文印,则可相应减薄垫物,小朱文印在玻璃上垫二、三连史边角即可。应注意桌面或玻璃板要平整,垫物表面要光洁不脏。也可用塑面纸作 垫物。一经多用,印泥有所渗痕,要用另纸。
印面蘸泥要均匀周到。冬天使用印泥,可用口呵气,或将印泥在太阳光下晒一段时间,一经变软拌匀,则易于下色,钤印效果也清楚。
过去初学者多用印规(小丁字尺)的直角缺口处来确定盖印位置,不用印规又难于放正钤印方位。这里介绍一个简易方法,可在一张白净纸上用浓色铅笔画好等边直角三角空格,下放垫物,上放钤印纸张,利用透过来的空格审定钤印位置。只有将印面左、下两边对准空格相应两边,即使印面再大,两边形成的直角尽可向左边上 方、下边右方伸延。这叫定位。然后将印章平稳钤下,先垂直均匀用力,后向上下、左右(大印还要将四角)略微倾斜,用力钤压。然后揭印,用左手按住纸,右肘在桌上作支点不动,便于右手指执印轻轻的揭下来。如欠清晰,仍另外重新钤盖,直至满意为止。钤完后将印面擦干净。有的篆刻家,要求相当高,有时一个上午, 平心静气仅得一、二份钤盖理想满意的印稿,初学者更不必性急从事了。
前人的印章如果印面已呈高低不平状,钤印不易平伏,可用右手将印章连钤纸慢慢挪起,左手指托住,反转过来,左手执住章和纸,以右手拇指指甲轻轻摩擦纸背,均匀周到后,倒过来再揭印。较平刻面或用右手执印连纸,在玻璃板上轻轻打圆转摩擦,然后揭印,不妨一试。
所谓“刻六钤四”,正说明了钤盖印稿颇为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各人可以各法试验得之,不必强求一律、固守成法,只要钤印效果清晰美好就行。印泥、纸张、技术,三者相和谐,运用既熟,成竹在胸,自能得心应手,斯为妙哉。
钤印是很有讲究的,如果在一幅作品上安排好符合画面章法布局和风格特点的印章,就会给书画作品起到画龙点睛之奇效。反之则会破坏整个画面布局的协调,从而降低书画作品的整体质量。书法中以全黑布白为主的贯穿始末,少许朱红破之,在视觉上填补了孤寡单欢之遗憾。在漫长的书画艺术发展史上,钤印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审美特效和必备之章法。如果作品上不最后钤印,似乎有未完之余或重修之故,给人没有一个圆满的交代。
本文2023-08-08 04:42:2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7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