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的种类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板栗的种类有哪些?,第1张

山毛榉科栗属,多年生落叶果树乔木。又名大栗、魁栗。学名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

起源与分布

板栗原产中国,远在6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村遗址中和2000多年前的江陵战国期间和西汉墓葬中均发现有板栗遗存。中国古籍多有板栗的记载,《诗经》中有“阪有漆,297有栗”和“树之榛栗”;《大戴礼·夏小正》中有“八月297(栗)零”;《史记》中有燕秦千树栗,其人富与千户侯等的记载。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大量板栗种植。《西京杂记》中记述汉武帝时上林苑已有栗的栽培,并有候栗、魁栗、双栗、峰栗等品种;《齐民要术》和《农桑辑要》中更有栗树栽培技术的详细记述。栗在中国的栽培历史至少已有2000~3000年。

1988年世界板栗产量为456万吨,产量最多的是中国,其次是土耳其、南朝鲜、意大利、日本、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和地区(见表)。在中国,北起辽宁、吉林,南至广东等省都有分布。主要产区有河北的迁西、遵化、邢台等县,湖北的罗田、麻城等县,贵州的毕节、安顺地区,年产量在5000吨以上:此外,年产量在500吨以上的有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西等省(自治区)。

特征与特性

板栗品种不同,但有其共同的特性特征。

形态特征

树高达13~30米。根深,叶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至长圆披针形,叶面深绿色,角质层较厚,叶背灰绿色具短绒毛,叶缘有粗锯齿。雌雄异花;雄花序为葇荑花序,由300~500朵小花组成,花粉小,常随风飞扬,花有特殊气味,引诱昆虫传粉;雌花通常3朵聚生于外被带刺的总苞中,每朵雌花有柱头8个,开花时伸出总苞,有胚珠16个,但受精后只有1个胚珠发育成果实,也就是一粒种子,为主要食用部分(见图)。通常一个总苞中有3粒种子,果实充分成熟后总苞开裂,种子脱出。

生长结果习性

栗实生树寿命较长,常见树龄200~300年、干周5米以上的大树,仍能正常结果。实生树结果较晚,需7~8年;嫁接树则为3~5年。栗树根深,侧根细根发达;须根前端常有白色菌丝呈分枝状,一端伸入根的细胞间隙吸收根中营养,另端伸入土中,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及扩大吸收面积。这种菌根叫外菌根,是栗树适应性强的重要原因。芽有花芽、叶芽和隐芽3种。①花芽为混合芽,着生于结果母枝的先端,较肥大呈扁圆形,翌年春抽出带叶、花的混合花枝。混合花枝有两种:一是既有雄花序又有雌花序的结果枝;一是只有雄花序而无雌花序的雄花枝,雄花枝一般多由衰弱的结果母枝或结果母枝下部的芽萌发形成。②叶芽着生在结果母枝的中、下部或其他弱枝上,较瘦小,翌年春萌发为发育枝。③隐芽更小,着生于当年生枝的基部或多年生枝及老干上,通常不萌发,老树或更新修剪及枝条受伤后才萌发,成为徒长枝。凡能抽生结果枝的枝条通称结果母枝。

结果枝可分4段:基部数节的叶腋间着生叶芽;中部约10节左右的叶腋间着生雄花序;前段1~3节的叶腋间在雄花序基部着生雌花序称混合花序,着生花序的叶腋间无腋芽而成空节;在混合花序以上为果前枝或称尾枝,一般有3~10节,果前枝的叶腋间都有腋芽,在结果枝生长健旺时有的可成为花芽,能连续结果,成为下年的结果母枝。雄花枝大多比较纤弱,除叶片外只有雄花序,一般不易成为结果母枝。发育枝在幼树期是形成树冠的基础。长度为10~20厘米的发育枝,顶芽及以下数芽可形成花芽,变为结果母枝。而10厘米以下的纤弱发育枝不能形成花芽,翌年生长甚少或枯死。30厘米以上的徒长枝通过合理修剪,3~4年后也可开花结果。栗在北方一年常有两次生长,第二次生长多发生在雨季以后,由新梢顶芽或顶芽以下数个侧芽萌发成秋梢或二次枝(副梢),这种二次枝也能开花和结果,成为二次果,某些地区的二次果能在冬前成熟,称为二季栗。

物候期

因栽培地区、品种而异。以南京地区的中熟种九家种栗为例,萌芽期4月9日,展叶期4月14日,雄花初花期6月13日,盛花期6月20日,终花期6月24日,雌花初花期5月26日,盛花期6月2日,终花期6月12日,果实成熟期9月中、下旬。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栗生长一般要求年平均温度为10~14℃,生长期的平均温度为16~20℃,开花至果实成熟需要2000~3000℃的积温。栗树较抗旱抗寒,在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冬季低温不低于-20℃的地区都能生长,结果良好;当温度过高湿度过大时,果肉粉质,含糖量降低。栗喜微酸性土壤,pH值6左右生长结果均良好,在碱性土壤上生长差,甚至不能生长。栗适宜在山坡或山坡下部生长,但栗为喜光树种,尤以开花期需要充足光照,栽植时应选择背风向阳的东南、南和西南坡向为宜。栗树在肥沃或瘠薄的土壤上均能生长,但以土层深厚、排水保水良好、地下水位不太高的沙土、沙质壤土和砾质壤土最适宜。栗树不抗涝,不宜在低洼积水地方栽植。

主要种类和品种

栗属植物在全世界约有十几种,其中供果树栽培的有板栗、锥栗(Chenryi Rehdet Wilson)、茅栗(Cseguinii Dode)、日本栗(Ccrenata Siebet Zucc)等。板栗、锥栗和茅栗为中国原产。其中板栗是主要栽培种,分布广、栽培多,特点是涩皮易剥离,含糖量高,肉质细密,品质最优。中国板栗地方品种至少在300个以上,变异类型更多。①九家种栗。产江苏吴县洞庭西山,是江苏省最优良品种之一。栽培广泛,由“十家就有九家种”而得名。坚果圆形,中等大,单粒平均重122克,出籽率达60%;果肉味甜,糯性。9月20日前后成熟,坚果可贮至翌年4月,丰产。因树形小,树冠紧凑,适于密植。果实易受桃柱螟和栗实象为害,采收后必须及时处理,减少贮藏期的损失。②燕山红栗。产北京怀柔,河北迁西、遵化等地,为当地主栽品种。因坚果明亮又叫明栗。坚果小,单粒重67~92克,圆形;果皮赤褐色,富光泽,毛茸少;果肉含糖量高,质地细腻,糯性,有香味,品质优。9月下旬成熟,出籽率为408%。③魁栗。为浙江上虞的主栽品种。果实大,单粒平均重172克;果肉粳性,适于菜用,不耐贮藏。④红油皮栗。产河北抚宁。坚果中大,平均重113克;果皮红褐色,有光泽;果肉味甜,品质上。9月中旬成熟,丰产,抗病虫力强。一般40年生大树,株产30~50千克。⑤青扎栗。产江苏宜兴。总苞上刺束长而软,成熟时仍保持绿色,故名青扎。坚果中大,单粒平均重136克;味较甜,肉质粳性。耐贮藏,结实率高,丰产。⑥明拣栗。产陕西长安。坚果大小整齐,如同挑拣出来,且果皮光亮,由此得名。果扁圆形,重约10克左右。9月中旬成熟,丰产,品质佳,是西北地区畅销品种。⑦紫油栗。产河南确山。为实生优良单株,结果早。坚果较大,单粒平均重16克;果皮紫褐色;果肉淀粉含量高。耐贮藏,9月下旬成熟。⑧它栗。产湖南邵阳、新宁等地。坚果较大,单粒平均重16克;果肉糯性,味甜,品质优良。9月下旬成熟,丰产。⑨叶里藏栗。产安徽舒城。本品种结果枝顶端的叶片密集成簇,遮盖总苞,因此得名。坚果大,平均粒重186克;果面有光泽,品质优。9月中旬成熟,丰产稳产,耐贮藏。⑩泰安明栗。山东地方良种,果椭圆稍扁,整齐,果皮红褐光亮平均约9克甜而糯,为炒食良种,9月下成熟。⑾红光。山东最早的无性繁殖良种,栗实大,平均10克左右、丰产、果皮深红色、光泽、品质优,在山东沿海抗抽干。

板栗是原产我国的珍贵干果,经济价值很高。栗果含蛋白质5-10%、脂肪2-74%、糖分10-20%、淀粉62-70%,其营养价值可与大米相媲美,并且具有小麦、大豆之长处,是人们喜食的珍贵干果。其次,板栗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栗果有治脾补肝,强壮身体之功能,栗壳、栗花、栗树皮、栗树根等,都是重要的中药。

我国栗树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距今六千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采集、食用和贮藏野生栗果。然而,何时开始栽培板栗呢?据古代的文字记载:大约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相当广泛种植栗树。正如《诗经》中写道:“有栗”,“树之榛栗”等,《周礼·天官》中说:“馈食之笾,其实枣栗”,《吕氏春秋》中也说:“果之美者,江浦之桔,箕山之栗”,等等。这些记述都说明远在古代,我国黄河流域及华北平原广大地区都有种植栗树,栗果成为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品。到了秦汉时代,栗树的栽培更为旺盛,正如《史记》(公元一世纪)记载:“燕秦千树栗”,“其人与千卢侯等”。在这里把千树栗与当时的大地主千户侯相提并论,可见其规模之大。唐宋以后,栗树生产逐步向集约化生产发展,表现在陕西、河北等地建立了许多规模较大的官营栗园;另一方面,北方各地的大地主、寺庙主也都积极建立栗园。如北京南口著名的庆寿寺,“有栗园规模计千余顷”,是金、元时期庞大的栗园。其面积之大,栗树之多,在我国果树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

但是,解放前我国板栗生产遭到反动派和帝国主义的疯狂破坏,损失惨重,特别是板栗的主要产区华北各省受摧残更加严重。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把板栗作为主要树种来抓,先后在各地建立了许多板栗商品性生产基地,促进了板栗生产的飞跃发展。如安徽板栗生产的重点产区广德县,现有板栗园25万亩,比解放前增长一倍。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了各项农村经济政策,实行了板栗树管理责任制,采取了定产到树,包产到人的办法,果农的干劲倍增,使全国板栗生产出现了好势头。如京东板栗故乡的河北迁西县,1982年产量达1400万斤,比1981年增长50%。这里生产的板栗不仅以产量高居全国首位,而且还以含糖量高,味美色正驰名中外,每年出口的板栗数量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

现在,我国板栗生产分布很广。北起辽宁的千山,向西经河北北部、西部往南,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直至南方的浙江、福建、江西、“两湖”、“两广”以及贵州、云南各省、区皆有种植。其中,以华北各省栽培最多,特别是河北的遵化、迁安和山东的临沂、泰安、莒县以及北京的怀柔、昌平、房山等山区产量多,品质佳,为我国板栗的盛产区。

我国板栗生产不仅历史悠久、分布广,而且品种也冠全球。栗子是世界上重要的干果,目前,年产量50-60万吨,主要生产国有意大利、日本、土耳其、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希腊、苏联以及玻利维亚等。其中,以中国产量最多,品质最佳。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我国这样拥有绚丽多彩,品质极佳的板栗品种。原产我国的板栗品种,主要有茅栗、锥栗和板栗三种,尤以板栗分布最广,经济价值最大,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佳的板栗品种。其中,脍炙人口,驰名中外的有:①明栗。产于河北省北部和西部山区,坚果硕大,果皮鲜亮,肉质细腻,风味甘美,是市场最畅销的产品;②大油栗。产于山东郯城,果皮紫褐,种仁淡黄,果大形美,味道甘甜,品质优良,且适于沙滩地栽种;③明简栗。产于陕西长安县,成熟早,品质好,颗粒大,高产稳产。此外,全国各地还有不少优良品种。如早熟高产的泰安曹栗;成熟晚,个儿大的广西青栗;一年两次结果的河北迁安双季栗,以及陕西镇安栗和山阳栗;江苏太湖洞庭西山的“九家栗”等等也都是驰名的品种。生长在燕山南麓的板栗,多系甘栗,味道特别香甜,用它加工的糖炒栗子,是广大群众喜爱的食品。日本人也喜欢我国燕山南麓出产的栗子,每年都要求增加出口供应量。这些品种的果实,无论在糖分含量上,或是形、色、香、味上都是日本栗、欧洲栗和美洲栗所望尘莫及的。

板栗是我国的重要干果,营养丰富,味道甘美,产量高,用途广,适应性强,且具有“一年种多年收,一代种,多代享”的特点,素有“摇钱树”之称。板栗又是我国的重要出口物资之一。因此,为了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必须大力发展栗树生产,充分利用我国山地面积大,适应范围广,品种珍贵等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栗树种植,并选择适宜区域,建立商品栗生产基地。这对于开发广大山区,改变山区贫困落后的面貌,具有重要的意义。

板栗在中国号称千果之王,国外称之为健康食品。通过半坡遗址的考古发现,中国利用板栗已有超过6000年的历史。人们长时期地栽培、利用板栗,正说明板栗有很高的利用价值。通过各个领域的学者研究发现,板栗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并且板栗树也是上乘的木材。

人们利用板栗,起初是因为板栗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在种植板栗的山区,人们可以用板栗做粮食。据今人研究,板栗的淀粉含量为56%-72%,蛋白质含量为5.7%-10.7%,脂肪含量为2%-7.4%,并且含有较多的维生素。板栗的蛋白质含量甚至高于稻米,不愧木本粮食的称号。据说慈禧太后吃够了油腻,就用栗子面做小窝头来宽肠胃。

在古代,板栗是重要的粮食,而且这方面的记载很多。《吕氏春秋》记载,柱厉叔侍奉莒敖公,认为自己不被知遇,于是离开敖公到海边居住,夏日则食菱芡,冬日则食橡栗。《韩非子》中有枣、栗足以活民,意思是在灾荒之年,食用板栗可以度荒。而且,前文已经提到,古代有用板栗充作军粮的记载。

板栗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这一点已为古今多位医药学家所证明。人们甚至认为板栗的滋补功能可与人参、黄芪、当归相比。板栗树可以说是浑身是宝,各个部位均可以人药,且有不同疗效。中医学认为,栗实味咸、性温、无毒。板栗果实在医学上被称为 。肾之果。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援引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说:主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经常生食板栗可治腰腿无力,唐代药王孙思邈曾说:生食,治腰脚不遂。宋朝的苏颂也说栗治腰脚,宜生食。

《本草纲目》记载:一球三颗,其中扁者栗楔(音x论) 也。栗楔主治筋骨风痛,对于活血化瘀尤为有效;栗获(音fd),栗内薄皮也,有去皱纹的疗效;栗壳,可以治疗泄血;毛球 (栗外刺包也),煮汁,洗火丹毒肿;栗花,主治痢疾;栗树皮,煮汁可治疮毒;栗树根,偏肾气,可以酒煎服之。

古往今来,人们更多地关注板栗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但是,板栗树因高大、挺直,木材坚实、抗冲击,抗腐、耐湿,也是理想的建筑用材和家具用材。古人利用栗木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公羊传 ·文公二年》中有虞主用桑,练主用栗,用栗者藏主也,提到用栗木做神位;《左传 ·宣公十一年》中有杀厦征舒,辕诸栗门,说明古人以栗木制作车裂用的木门。《古今图书集成》引《云仙杂记》提到:凡门以栗木为关者,可以远盗。现在,人们通过板栗木材性质分析表明,板栗木材性质有许多特殊的优点:木材密度值大,径向变异性小,木材材质优良;随着树龄增加,木材密度呈减小趋势;随着年轮宽度增加,年轮密度相应增加。[30彭世奖(2012)提到,栗树材质坚硬,纹理通直,抗湿耐腐,可以用来制作磨心、轮轴、桥梁以及各种家具,是一种优质木材。[4]因此,如果作为珍贵用材林树种定向培育,可以大大加快生长速度,而材质不会降低;根据木材生长量与结实量的关系特点来看,兼顾木材生长量和结实量的协调发展,可以发展板栗果材兼用林。

目录 1 拼音 2 栗子的别名 3 栗子的营养价值 4 栗子适合的人群 5 栗子的食疗功效 6 《辞典》:栗子 61 出处 62 拼音名 63 栗子的别名 64 来源 65 原形态 66 生境分布 67 化学成份 68 性味 69 归经 610 功能主治 611 栗子的用法用量 612 注意 613 附方 614 各家论述 615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栗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栗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栗子 1 拼音

lì zǐ

栗子(生)

栗子(熟)

Chestnut栗子,又名板栗,不仅含有大量淀粉,而且含有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素有“干果之王”的美称。栗子可代粮,与枣、柿子并称为“铁杆庄稼”、“木本粮食”,是一种价廉物美、富有营养的滋补品及补养良药。

2 栗子的别名

板栗、大栗、栗果、毛栗、棋子、栗楔

3 栗子的营养价值

1 栗子中所含的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矿物质,能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滋补佳品;

2 栗子含有核黄素,常吃栗子对日久难愈的小儿口舌生疮和成人口腔溃疡有益;

3 栗子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干果品种,能供给人体较多的热能,并能帮助脂肪代谢,具有益气健脾,厚补胃肠的作用;

4 栗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够维持牙齿、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用,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腰腿酸软,筋骨疼痛、乏力等,延缓人体衰老,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果品。

4 栗子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每次10个(50克);粟子难以消化,一次切忌食之过多,否则会引起胃脘饱胀。

1 适宜老人肾虚者食用,对中老年人腰酸腰痛,腿脚无力,小便频多者尤宜;适宜老年气管炎咳喘,内寒泄泻者食用;

2 糖尿病人忌食;婴幼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患有风湿病的人不宜多食。

5 栗子的食疗功效

味甘,性温,入脾、胃、肾经;

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

主治脾胃虚弱、反胃、泄泻、体虚腰酸腿软、吐血、衄血、便血、金疮、折伤肿痛、瘰疬肿毒。

应用于肾亏引起的小便频繁、腰腿无力:栗子30克,置火中煨熟吃,每天早晚各1次。

栗子对人体的滋补功能,可与人参、黄芪、当归等媲美,对肾虚有良好的疗效,故又称为“肾之果”,特别是老年肾虚、大便溏泻者更为适宜,经常食用能强身愈病。

6 《辞典》:栗子

61 出处

《千金·食治》

62 拼音名

Lì Zi

63 栗子的别名

板栗(《唐本草》),栗果(《滇南本草》),大栗(《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64 来源

为壳斗科植物栗的种仁。

65 原形态

栗(《诗经》),又名:瑰栗(《西京杂记》),毛板栗、瓦栗子树、风栗、家栗。

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皮暗灰色,不规则深裂,枝条灰褐色,有纵沟,皮上有许多黄灰色的圆形皮孔。冬芽短,阔卵形,被茸毛。单叶互生,薄革质,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12~15厘米,宽55~7厘米,基部楔形或两侧不相等,先端尖尾状,上面深绿色,有光泽,羽状侧脉10~17对,中脉上有毛;下面淡绿色,有白色绒毛,边缘有疏锯齿,齿端为内弯的刺毛状;叶柄短,有长毛和短绒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生于新枝下部的叶腋,长约15~20厘米,淡黄褐色,雄蕊8~10;雌花无梗,生于雄花序下部,外有壳斗状总苞,子房下位,花柱5~9。总苞球形,直径3~5厘米,外面生尖锐被毛的刺,内藏坚果2~3,成熟时裂为4瓣。坚果深褐色,直径2~3厘米。花期5~7月。果期8~10月。

66 生境分布

分布辽宁、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陜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67 化学成份

果实含蛋白质57%,脂肪20%,碳水化物62%,灰分13%,淀粉25%及维生素B、脂肪酶。

68 性味

甘,温。

①《别录):"味咸,温,无毒。"

②陶弘景:"甜。"

③《滇南本草》:"味甘,平。"

69 归经

入脾、胃、肾经。

①《玉楸药解》:"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经。"

②《本草求真》:"入肾、肠、胃。"

③《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610 功能主治

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治反胃,泄泻,腰脚软弱,吐、衄、便血,金疮、折伤肿痛,瘰疬。

①《别录》:"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

②《千金·食治》:"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

③《唐本草》:"嚼生者涂病上,疗筋骨断碎、疼痛、肿瘀。"

④《食性本草》:"理筋骨风痛。"

⑤《日华子本草》:"生食破冷痃癖,日生吃七个。生嚼罯恶刺,并敷瘰疬肿毒痛。"

⑥《本草图经》:"活血。"

⑦《滇南本草》:"治山岚嶂气,疟疾,或水泻不止,或红白痢疾。用火煅为末。每服三钱姜汤下。""生吃止吐血、衄血、便血,一切血症俱可用。"

⑧《滇南本草图说》:"治反胃。"

611 栗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生食、煮食或炒存性研末服。外用:捣敷。

612 注意

①孟诜:"栗子蒸炒食之令气拥,患风水气不宜食。"

②《本草衍义》:"小儿不可多食,生者难化,熟即滞气隔食,往往致小儿病。"

③《得配本草》:"多食滞脾恋膈,风湿病者禁用。"

④《随息居饮食谱》:"外感来去,痞满,疳积,疟痢,产后,小儿,病人不饥、便秘者并忌之。"

613 附方

①治肾虚腰膝无力:栗楔风干,每日空心食七枚,再食猪肾粥。(《经验方》)

②治小儿脚弱无力,三、四岁尚不能行步:日以生栗与食。(姚可成《食物本草》)

③治气管炎:板栗肉半斤。煮瘦肉服。(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筋骨肿痛:板栗果捣烂敷患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⑤治小儿疳疮:捣栗子涂之。(《备急方》)

⑥治金刃斧伤:独壳大栗研敷,或仓卒捣敷亦可。(《濒湖集简方》)

614 各家论述

①《本草图经》:"栗房当心一子谓之栗楔,活血尤效,今衡山合活血丹用之。果中栗最有益。治腰脚宜生食之,仍略 ,去其水气,惟患风水气不宜食,以其味咸故也。"

②《纲目》:"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肾主大便,栗能通肾,于此可验。《经验方》治肾虚腰脚无力,以袋盛生栗悬干,每旦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盖风干之栗,胜于日曝,而火煨油炒,胜于煮蒸,仍须细嚼,连液吞咽,则有益,若顿食至饱,反致伤脾矣。"

③《玉楸药解》:"栗子,补中助气,充虚益馁,培土实脾,诸物莫逮。但多食则气滞难消,少啖则气达易克耳。"

615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栗子的方剂 钓骨丸

拼音:diàogǔwán处方:栗子肉上皮半两(为末),鲇鱼肝1个,乳香2钱5分。制法:上捣为丸,如梧

夺命坐丹

。制法:上为细末,用两馏饭和成剂,捣千余下,丸如栗子大,晒干。功能主治:男子妇人阴毒。用法用量:每用

栗皮丸

拼音:lìpíwán处方:栗子肉上皮半两(为末),乳香(研)1分,鲇鱼肝1分。制法:上同研为丸,如梧

蜜栗子丸

枚,取汁相和,以粟米饭为丸,如绿豆大。附注:蛇黄丸(《济生》卷三)。《普济方》:蜜栗子,小蛇黄是也。

栗子柿子饼糊

拼音:lìzǐshìzǐbǐnghú处方:栗子肉15克柿饼半个制法:将栗肉、柿饼共磨成糊状,煮熟服食

更多用到中药栗子的方剂

用到中药栗子的中成药 活血丸

,为末),雄黑豆3升(入米醋,炒焦存性,为末),栗子400枚(连皮烧,入米醋内浸,再烧再入醋内,存性

八宝眼药

,冰片6钱,琥珀面1钱5分,煅珊瑚1钱5分,珍珠子4分,朱砂面1钱,麝香4分,煅硼砂面2钱,熊胆2

清热镇咳糖浆

ngreZhenkeTangjiang处方:葶苈子26g、矮地茶26g、鱼腥草44g、荆芥35g、

肿节风

肿节风、接骨木、九节茶、山鸡茶。来源:肿节风为金栗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glabra(T

肥儿丸

)3钱。制法:上为末,芦荟末和匀,猪胆汁为丸,如栗米大。功能主治:《丹溪心法》卷五方之肥儿丸治小儿

更多用到中药栗子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栗子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八通用诸方]花木类第二

栗子经霜后,取老栗子用水泛去浮者,沉者捞出,日晒干,令全无水气。以新坛先入炒过凉沙,将栗装入,一

《本草纲目》:[果部第二十九卷果之一]栗

,殆非虚语矣。附方旧三,新五。小儿疳疮∶生嚼栗子敷之。(《外台》)。苇刺入肉∶方同上。马汗入肉成

《滇南本草》:[第一卷]栗子、栗子花

栗子,味甘,平。治山岚瘴气疟疾或水泻不止,或红白痢疾。用火为末。每服三钱,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三]食气积癖论

揭去帛子。作效。更不得吃药。神应散治如前。硫黄(栗子大一块)硼砂(栗子大一块)诃子(一个去核)密陀僧

《普济方》:[卷三百十二折伤门]从高坠下(附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