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门、太乙、六壬各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2收藏

奇门、太乙、六壬各是什么?,第1张

  太乙、奇门、六壬,中国术数史上的三大绝学!太乙术主要用来占测国家大事,国家的兴衰成败,具体说是用来占测国运的;六壬主要用来占测人世间的事情,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而《奇门遁甲》之学算是这三式中最厉害的一门学问了,创始之初是用在军事上的,主要是用来行军打仗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古代人物有:三国时的诸葛亮、汉朝张良、明朝的刘伯温等都是《奇门遁甲》高手,大家在史书上或是电视上可以看到他们安邦定国的丰功伟绩!相信大家对以上这些人一定不会陌生的!

  奇门遁甲阵又叫八阵分八个门:休 生 伤 杜 景 死 惊 开。生门为生,死门为死。入其他各门,则又见八门,周而复始。

  《奇门遁甲》在古今都被誉为“帝王之学”,古今中外对她的评价都是较高的,清代四库全书在撰写《遁甲演义》的提要中称“奇门遁甲于方技之中,最有理致”,《中国神秘文化百科全书》中称《奇门遁甲》是“中国方术中式占的集大成者”奇门遁甲融周易、天文、律历、地理、数学、阴阳五行学说等于一体,关键在于她能: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要说《奇门遁甲》的起源,先从一个神话开始讲起吧!这是一个涉及八千多年前的神话传说。传说在上古时期,在古代的东方有一个黎族首领叫“蚩尤”的人为祸作乱,由于他有兄弟八十一人,且个个铜头铁骨,并具有呼风唤雨的本领,无人能敌。黄帝看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心中很是痛苦,于是起兵征讨蚩尤,两军对垒于河北涿鹿,但是由于蚩尤太厉害了,黄帝久战僵持不下,流血千里,不能获胜。黄帝心中郁闷,正烦着时,忽然天上云彩拨开,两个神童出现,称是奉“九天玄女”之命传于黄帝,黄即跪拜接受,黄帝接过来打开一看,里面有一本用篆文撰写的龙甲神章;黄帝根据书里面的记载兵器的打造方法之外,还记载了很多行军打仗遣兵调将的兵法。於是黄帝要他的宰相风后把龙甲神章演译成兵法十三章,孤虚法十二章,创制了奇门遁甲一千零八十局。再接着又制造了指南车,从而打败了蚩尤。

  《奇门遁甲》传到周朝姜太公,太公用她打败了纣王,并将《奇门遁甲》改版成七十二局,后又经汉代黄石老人传给张良,张良又把它精简变成了一十八局(阳遁九局和阴遁九局),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奇门遁甲。

  汉朝灭亡后,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个局面就是由一位古今中外都闻名遐迩的伟大人物——诸葛亮创造出来的!谈起诸葛亮,我想是家喻户晓的了,他是划朝代的人物,纵横古今,其才知、韬略以及对《奇门遁甲》术的运用上,无一人能出其右!在史书中记载:东吴中智勇双全的大将陆逊,在当时打败了刘备后,率领数万人的追兵乘胜追击,结果遇到了诸葛孔明的“乱石阵”,陆逊带领数万兵马进入乱石阵后,立刻迷失了方向,几乎丧生于“乱石阵”中,后幸得高人相救,才得以脱生而逃出,最后也就知难而退了。大家想想看,一堆乱石,居然打败了由陆逊带领的成千上万骁勇善战的军队,这说明了什么?诸葛亮已将《奇门遁甲》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大家不禁要叹:“孔明真神人也”!故大诗人杜甫亦有诗云: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不过可惜的是,他虽有鸿鹄之志,天命不允,以致于最后疫死于五丈原,难以完成统一天下的大愿!唉,苍天不佑!

  到了唐朝,被封为“卫国公”的李靖,也写了不少关于《奇门遁甲》方面的书籍,而且其在行军打仗时也是经常运用《奇门遁甲》的,李靖主要是辅佐唐王李世民凳基。

  到了宋朝,开国功臣赵普,在《奇门遁甲》的运用上也是多有心得,后来因建功而被封为宰相,他写了一篇非常著名的篇章——《进经表》,里面囊括了《奇门遁甲》的精髓。

  《奇门遁甲》历来被古代皇家视为“帝王之学”,私藏于皇室内宫,不轻易示人,但由于北宋时期的国力空虚,北方辽、金等外族虎视眈眈,宋真宗、宋仁宗二帝为抵御外族的入侵,在社会上大力宣扬《奇门遁甲》,仁宗年间,其多方搜集有关《奇门遁甲》方面的书,并由皇家写出《景祐遁甲符应经》,宋仁宗皇帝亲自为其写序。

  到了明朝,辅佐朱元璋打天下的刘伯温也是一代《奇门遁甲》高手,刘伯温对此术的运用也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并另外写有著名的古预言——《烧饼歌》,但他深暗政治之学,明白“功高震主、才高遭忌”的道理,在完成了辅佐朱元璋的帝王霸业后,便功成身退,隐居于山林了。

  奇门遁甲有《数理奇门》和《法术奇门》之分,数理奇门主要是以八神、八门、九星及天干地支来对未来事物进行预测,就如同八字、纳甲法、梅花易数等一般的预测方法。

  而法术奇门为运用法术进行运筹的一种方术,就像是大家在电视**里看到的那种道士画符念咒语的一样

  三才者,天地人也。天动地静,人禀天地之气始生。三才具而万物兴荣,天地始现生机。奇门预测体系,源于天地运化之理,正是基于三才之道而设,故时时处处体现着三才的辨证关系。欲精奇门之道,须识奇门三才之理。

  三才之道,乃奇门遁甲预测体系之灵魂。奇门属古之“三式”之一,何以称三?三才也。奇门起局,以一气统三元,此奇门三才之由始也。立盘天地人,以应天地间万物,此奇门三才之根基也。三奇日月星,神出而鬼没,此三才之用也。六壬又云有天三奇、地三奇及人三奇之谓,可见三才之中又可再分三才,此奇门三才之分化也。故三才之道,变化无穷,以定天地人事之状态,以应是非善恶之高下。明三才之道,方能明辨局中玄机。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道积三则转,故能成九宫之妙,能宣造化之微也。此奇门三才之本体也。

  奇门预测,应随时注意把握三才之道,其入手则须先明天地奇门之理。概每一时辰,地球当有十二分之一区域与盘相应,若均以一局为用,必致谬误。故奇门体系须首先区分大的三才:天盘者,正时之盘局也,乃古之贤士治理国家及用兵之秘本。因其过于概括和抽象,故其用于人事预测而时有含糊难明之处。地盘者,静应也,为周围具体环境,为大的状态,为不动之应也。人盘为天地盘信息的放大和细化,为动应(或可依法变通正时之盘,仿六壬之移神换将)。故奇门预测人事,由天而地,由地而人。以地盘大的环境、外应为主,以地为根基,主六亲关系,随问随答。作为开放型的预测体系,奇门预测中凡所见人物均可为应,远应远来近应近。此为奇门预测体系中大的三才之道。

  以奇门正时盘式预测,自古就首宗三才之道。《奇门遁甲秘笈大全·奇门占事》云:“凡占吉凶者,首重九星,以九星为天盘,吉凶由天故也。”“凡出行趋避者,首重八门,以八门为人盘,吉凶由自取故也。”“凡造葬迁移者,首重九宫,以九宫为地盘,迁移等事皆由地而起也。”由是知奇门判断,从天地人三才也。奇门中,星高门中宫低,对应天人地,而神游于三才之际。凡测天地之事,观天地之盘可也。而人事则为天地之末,各为一小天地,故繁杂多姿。同一时辰,百人百事,千人千态,鲜有完全雷同者也。故在人事预测时,须辨人事之细微,方能不失谬误。奇门在预测人事时,门随人动,一门动则八门均动,此为后天人盘之微妙也。欲为人指点迷津,不可不知三才之道。奇门八神,即是协调三才的玄机点。

  数学中,三点决定一个平面。在奇门预测中,也有类似之处。凡一件事物,须从三个不同角度去分析、把握,方能客观而全面地认识它。故奇门判断,宜先查三宫之休咎:值符象天,主动而迁;值使法地,被动而移;时干象人,随天地而移也。此三宫,如同人之三丹田,分主天地人三才之性,成人事之初、中、末之状态。奇门古籍中,多以值符、值使及天乙而断,道理即在于此处。在奇门随机预测中,一查彼之状态,彼动为天也;二查我之状态,我被动故为地也;三查周围环境之状态(外应),人事繁杂故也。以外应内,则奇门“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凡有形象之物,有器质之物,均可于局中细察其由来也。奇门中,凡天则多虚,多动,多为人事之初态,为孟,为上,为左,为前,为远,为贵,为阳刚,为父母,为领导,为仕途,为名声,为工作,为公,为积极,为广,为星,为值符;地则多实,多静,多为人事之末态,为季,为下,为右,为后,为近,为贱,为阴柔,为子女,为属下,为财帛,为房产,为风水,为阴私,为消极,为小,为宫,为值使;凡人则多灵,多迁,多为人事之中态,为仲,为中,为同类,为中性,为兄弟,为同事,为婚姻,为家庭,为人事关系,为公共,为平等,为适度,为门,为天乙等等。由是可类推万事万物。如奇门格局中,九星反吟多虚,八门反吟多实;事业看星情,人事看八门;大事看星,小事则查宫可也。俗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奇门预测选择,亦要明此原则。奇门古籍预测人事时,大多首重八门,即为此理。

  奇门预测中,尚有“事不过三”之原则。即同一局象,不同之人占同类事,或同一人占不同类事时,凡用不可过三。何也?概天地始生,万物由三而定,量变过三则质变,人事信息亦因重复增大而模糊,故误差必多。又,凡占吉事,首占最良,其次则减吉,再次则无吉可言;凡占凶事,首占最恶,其次则减凶,再次则无凶。此均从三才之理,学者倘能悟透个中真机,则于思路大有裨益矣。

  奇门预测三才之道,至精至博。篇幅所限,略述管窥之见,谬误之处尚请海内外方家不吝指正。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是斋百一选方》卷十七方之太乙丹 31 太乙丹的别名 32 组成 33 制法 34 太乙丹的用法用量 35 功能主治 4 《普济方》卷九十三引《卫生家宝》方之太乙丹 41 组成 42 主治 43 太乙丹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45 用药禁忌 5 《疡医大全》卷二十二引敬恕堂江方之太乙丹 51 组成 52 主治 53 太乙丹的用法用量 54 制备方法 6 《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太乙丹 61 组成 62 主治 63 制备方法 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太乙丹 1 拼音

tài yǐ dān

2 概述

太乙丹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四首。

3 《是斋百一选方》卷十七方之太乙丹

太乙丹即《是斋百一选方》卷十七记载的紫金锭[1]。

31 太乙丹的别名

原名太乙紫金丹,又名太乙紫金锭、紫金丹、太乙玉枢丹、太乙丹、玉枢丹、神仙追毒丸、神仙万病解毒丸、神仙解毒万病丸、万病解毒丸、万病解毒丹、解毒万病丹[2]。

32 组成

山慈菇(去皮,洗,焙)、文蛤(即五倍子,洗,焙)各二两,千金子仁(研去油,取霜)一两,红芽大戟(去芦,洗,焙)一两半,麝香三钱(《外科正宗》方加朱砂、雄黄各三钱,其他方书多遵该二方,但有的组成药物与剂量略有出入)[2]。

33 制法

上药研细末,用糯米煮浓饮和药,作一钱一锭[2]。

34 太乙丹的用法用量

用井花水或薄荷汤磨服,取利一二行,再用温粥补养[2]。

35 功能主治

《是斋百一选方》卷十七方之太乙丹功能解诸毒,疗诸疮,利关窍,治百病[2]。凡一切饮食药毒,蛊毒瘴气,死牛马等毒,用凉水磨服一钱;痈疽发背,疔毒杨梅疮等,用凉水或酒磨涂患处;阴阳二毒,伤寒瘟疫,喉痹喉风,用冷水入薄荷汁数匙化下;心气痛并诸气,用淡酒化下;泄泻痢疾,霍乱绞肠,用薄荷汤下;中风癫痫,筋挛骨痛,温酒送下;自缢溺水,心头尚温者,冷水磨灌;传尸痨瘵,凉水化服;疟疾将发时,东流水煎桃枝汤化服;女人经闭,红花酒化服;小儿惊风疳痢,薄荷煎汤送下;头风头痛,酒研贴两太阳穴上;诸腹鼓胀,麦芽煎汤送下;风虫牙痛,酒磨涂患处,亦吞服少许;打仆伤损,松节煎酒送下;烫火伤,毒蛇恶犬,一切虫伤,用冰水磨涂患处,并内服[2]。

4 《普济方》卷九十三引《卫生家宝》方之太乙丹 41 组成

五灵脂半斤(去土石),木鳖子半斤(去壳,别研),草乌2两(去皮尖),僵蚕4两(炒,去丝嘴),钱子地龙半斤(布袋去土,不见火),川乌4两(去皮尖),防风4两(去芦),白胶香6两(别研),麝香半两(别研),脑子2钱(别研),好墨(烧用)4两,桑柴炭(好醋浸宿)4两。

42 主治

《普济方》卷九十三引《卫生家宝》方之太乙丹主治瘫痪诸风疾。

43 太乙丹的用法用量

每丸分3服,用生姜、薄荷研自然汁浸,温酒1盏嚼下。须腊日或端午日合。

4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弹子大,阴干。

45 用药禁忌

忌发风物;孕妇不可服。

5 《疡医大全》卷二十二引敬恕堂江方之太乙丹 51 组成

顶好藤黄50两,赤小豆20两,天南星20两,川五倍子100两(炒微黄),当门子5两。

52 主治

《疡医大全》卷二十二引敬恕堂江方之太乙丹主治一切无名肿毒。

53 太乙丹的用法用量

用醋磨敷,自消。

54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用白及20两打糊和捣成锭。

6 《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太乙丹 61 组成

广木香1钱,麝香3分,丁香1钱,茅术(去皮毛,晒)1钱,沉香(镑,晒)1钱,西黄3分,雄黄1钱2分。

62 主治

《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太乙丹主治一切痧证,山岚瘴气,暑气恶心,肚腹疼痛。

63 制备方法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太极”“太乙”·太一 5 经穴别名·太一 51 太一的别名 52 出处 53 穴名解 54 所属部位 55 太乙穴的定位 56 取法 57 穴位解剖 571 层次解剖 572 穴区神经、血管 58 太乙穴的功效与作用 59 主治病症 510 刺灸法 5101 刺法 5102 灸法 511 配伍 512 文献摘要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太一 1 拼音

tài yī

2 英文参考

integration of double taili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太一:1“太极”“太乙”;2太乙穴。[1]

4 “太极”“太乙”·太一

太一即“太极”“太乙”。原指天地阴阳未分时的混沌状态,是古人对宇宙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的朴素认识。在天象上用于指紫微垣,或为北斗星头杓所指的方位。后引伸指人体先天之气。[1]

5 经穴别名·太一

太一即太乙穴[1]。

穴位 太乙 汉语拼音 Taiyi 罗马拼音 Taiyi 美国英译名 Great Yi 各

号 中国 ST23 日本 23 法

国 莫兰特氏 E23 富耶氏 E23 德国 M23 英国 S23 美国 St23

太乙为经穴名(Tàiyǐ ST23)[1]。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太一[2]。属足阳明胃经[1]。太即甚大,乙为十天于之一,太乙即《河图》里的中宫,脾土居中,喻腹中央为太乙,穴在胃脘下部,约当腹中央,故名太乙[1]。主治腹痛,腹胀,心烦,癫狂,呕吐呃逆,胃脘疼痛,食欲不振,腹胀肠鸣,肠疝,脚气,遗尿,胃痉挛,急慢性胃炎,胃痛,急性胃炎,消化不良,肠鸣,泄泻,心烦不宁,吐舌,癔病,癫痫,精神病等。

51 太一的别名

太一(《备急千金要方》),泰一[3],泰乙[3]。

52 出处

《针灸甲乙经》:太乙,在关门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

53 穴名解

太即甚大,乙为十天于之一,太乙即《河图》里的中宫,脾土居中,喻腹中央为太乙,穴在胃脘下部,约当腹中央,故名太乙[1]。

古“太”与“大”通,“乙”与“一”同[3]。

此穴在“下脘”穴之旁2寸,此处近胃,下连于肠,其状如“乙”字,而主治神志病,故名太乙[3]。

太乙穴平于下脘,穴底挨近脾脏并胰而言,内应小肠。小肠多曲,以及横结肠两曲端,亦太乙曲屈之象也。穴名曰“乙”,即喻肠道多曲也。汇此诸意,故名之为“太乙”。乙指一言,宇宙万物赖一以生,吾人赖脾胃而生,因名太乙。[3]

54 所属部位

上腹[4]

55 太乙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太乙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5][6]。

太乙位于上腹部,脐中上2寸,旁开前正中线2寸处。仰卧取之[1]。

太乙位于腹部,脐上2寸,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又云去任脉3寸)[2]。

太乙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

太乙穴的位置

太乙穴的位置(足阳明胃经)

太乙穴的位置(肌肉)

太乙穴的位置(内脏)

56 取法

太乙位于上腹部,脐中上2寸,旁开前正中线2寸处。仰卧取之[1]。

仰卧位,当胸剑联合至脐中连线的下1/4与上3/4交点处,旁开中线2寸处取穴,横平内侧的商曲、下脘[7]。

仰卧位,在脐上2寸,下脘穴(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

57 穴位解剖

太乙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有第八、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分布著第八、九肋间神经分支。皮肤由第8、9、10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分布。腹腔内相对应器官为大网膜和小肠。

5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1]。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壁[8]。

5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胸腹壁静脉分布;深层有肋阅神经、动脉和腹壁上动脉分布[8]。

布有第八、九肋间神经分支,并有第八、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通过[2]。

58 太乙穴的功效与作用

太乙有涤痰开窍,镇惊安神的作用。

太乙有和中化滞的作用[1]。

古“太”与“大”通,此穴在“下脘”穴之旁2寸,此处近胃,下连于肠,其状如“乙”字。《礼记》“鱼馁必自乙。”注:“鱼去乙则不肥。”大肠俗名肥肠。“太乙门”即是“大肠门”。其所治症,除肠疾吐泻而外,如癫疾狂走、心烦,正合中医之阳明腑证,弃衣登高谵语等证。正与中枢神志有关,所谓脏燥则狂者,由于大肠结热。而大肠结热,又当在迂曲弯转之处,故治取此穴有效。[3]

59 主治病症

太乙穴主治腹痛,腹胀,心烦,癫狂,呕吐呃逆,胃脘疼痛,食欲不振,腹胀肠鸣,肠疝,脚气,遗尿,胃痉挛,急慢性胃炎,胃痛,急性胃炎,消化不良,肠鸣,泄泻,心烦不宁,吐舌,癔病,癫痫,精神病等。

太乙穴主治腹痛、腹胀、心烦、癫狂[6]。

太乙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肠腑等疾患:如呕吐呃逆、胃脘疼痛、食欲不振、腹胀肠鸣、烦心、癫狂、脚气、遗尿等[1]。

现代多用太乙治疗胃痉挛、急慢性胃炎、肠疝等[1]。

太乙主治胃痛,腹胀,心烦,癫狂等[2]。

太乙穴主治胃痛,消化不良,腹胀,肠鸣,泄泻;心烦不宁,吐舌,癫狂[7]。

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胃炎,消化不良,肠鸣,腹胀;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癔病,癫痫,精神病;

其它:遗尿。

510 刺灸法 5101 刺法

直刺05~08寸[6]。

一般直刺10~15寸[1]。

直刺08~12寸[2][7],局部有酸胀沉重感[7]。

5102 灸法

艾炷灸5~7壮,艾卷灸10~15分钟[1]。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2]。

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511 配伍

太乙配足三里、脾俞,治消化不良[7]。

太乙配足三里,脾俞、胃俞,有健脾消食的作用,主治消化不良。

太乙配梁门、中脘,治胃痛[7]。

太乙配滑肉门,有清心化痰宁神的作用,主治癫狂,吐舌。

512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狂癫疾,吐舌,太乙及滑肉门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癫疾,心烦吐舌。

《针灸大成》:治癫疾狂走,心烦吐舌。

太乙真人

开放分类: 神话传说、道教、神话、人物、神仙

太乙真人简介

十二金仙之一,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据封神演义)。

文献记载

太乙真人又称太一真人、泰一真人。史记封禅书载:天神贵者太一。天官书曰:中宫天极星,其一多者为太乙常居之所。汉武帝在长安东南郊设太一坛,以五常为辅。礼记亦载有太一天帝。道教吸其信仰,尊为天皇太乙,加以奉祀。陶景弘之真灵位业图第一神阶中,列有玉天太乙真君,居玉清仙境,号令群真人。道教又尊称为太一救苦天尊,道经云:天尊为天界专门拯救不幸坠入地狱的亡魂之大神,受苦难者只要祈求,呼叫天尊之圣名,就能得到救助,解厄消难。

太乙真人的职责

太乙真人誓愿度人鬼,旨在罚恶扶善,罚恶只是纠转世人祛兽性、返人性,复道怕也。故地狱亡魂、孽障深重者,乞求太乙救苦天尊超度。

太乙真人的圣诞

太乙真人综御万类,并尊为「青玄上帝,每於十一月十一日圣诞,或遇急难之时,信众迳往寺庙祷祝」由于真人具有无限神权,能超度亡魂,拔度婴灵,尤为信众所敬,故家有丧事,悉皆祈求真人解救,使亲人、婴灵亡魂,能免於受苦受难,真人亦有求必应。

太乙真人的趣事

如果他不是最出色的,他也是最特别的,指导徒弟打人,帮着徒弟杀人,授计徒弟自杀,激着徒弟去追杀前父亲(只好这样说)却又暗中求人收伏为的是磨磨徒弟的杀性,他的造人本事一流,看哪吒多漂亮就知道了。他的宝贝特多,而且大部份适合哄小孩,他很是伶牙俐齿,从他与石矶的对话可以看出(护短也振振有词),哪吒泗水关被余化所伤,他特意把徒弟接了回去,趁机让徒弟休了好长时间的假(那药用了就马上好的),是好师父的典范!

相术集成--太乙真人书

侍天颜之咫尺,额广足圆,趋帝阙之须臾。

眉清目秀,天庭高阔,不贵还当富有馀。

地阁尖长,多忧还是家不足。

鼻如悬胆,平生足禄足财。

耳若连腮,自是有名有誉。

因其功名较晚,筋骨伤高。

绿何寿命不长,人中短促。

口无棱角,终为说是说非。

唇若含丹,一世润身润屋。

常是忧深远虑,只为眉攒。

然而吉少凶多,皆因目陷。

伤残骨肉,须知眼下泪痕。

克害亲情,偏忌怒中喜色。

欲识其心不善,眼视偏斜。

要知其心不良,唇掀舌薄。

齿方而密,聪明勤视诗书。

面润而长,志气贯通今古。

若知贵贱,细看分明呜呼。

唇若掀翻,言语虚而怀奸。

眼如深露,诡诈大而蕴强梁。

五岳不正,非尽善尽美之人。

两眼雌雄,岂由义由仁之子。

色如常变,必蹭蹬而名更迟。

声如破锣,多刑害而心不睦。

眉如一字,岂能润屋肥家。

背若屏风,终是封妻荫子。

腹垂腰阔,衣粮足用而仓库充。

胸露肾高,家业败散而寿源少。

若乃天庭中正,定知事事无忧。

假若眉宇长弘,必主般般利益。

身宜横阔而正,扁不入相。

维体上短下长,难为吉论。

若夫行步缓重,当为仁德。

更加坐视端庄,必为福相。

神要藏而威不露,贵而可知。

色要正而气要清,富而不谬。

色要细察,方断吉凶。

形要细说,方言贵贱。

或形清而后有福,或貌古而有前程。

古怪清奇,必当详审。

不以美善而言福,不以丑怪而言凶。

此名太乙真人书,唤作仙家神品鉴。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杭州方) 21 组成 22 功效 23 主治 24 太乙紫金片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26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太乙紫金片 1 拼音

tài yǐ zǐ jīn piàn

2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杭州方) 21 组成

茅慈菇2两,五倍子(捶破,拣去虫土,刮净毛)2两,千金子霜1两,红毛大戟1两5钱,麝香3钱,梅冰片3钱,苏合油1两。

22 功效

芳香通窍,辟秽解毒。

23 主治

霍乱痧胀,山岚瘴气,中暑昏厥,水土不服,喉风中毒,中风诸痫,小儿急惊风,以及暑湿瘟疫,秽浊熏蒸,神识昏乱危急诸症。

24 太乙紫金片的用法用量

每服3至8分,小儿酌减,凉开水化服。

25 制备方法

上各取净粉,加糯米糊捶成薄片,洒金(或用京墨),切而用之。

26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古籍中的太乙紫金片 《医学心悟》:[卷四咽喉(口舌齿唇)]走马喉风

鼻中,随以解毒雄黄丸,醋磨灌之。太乙紫金丹亦佳,紫金丹,《医学心悟》清程国彭公元16441911年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

丁香五分,柿蒂三十个;脘腹痛甚,加炒延胡钱半,紫金片四分;若转筋甚,加酒炒木瓜钱半,生苡仁六钱,原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八章·伤寒兼证]第十七节·赤膈伤寒

气之法。连诊五日。皆从此方加减。去紫金丹。加紫金片。或加新绛、旋覆、橘络。通其肺络。或加竹沥、梨汁

《外科正宗》:[卷之二上部疽毒门]疔疮论第十七

不计其数。一女子久患劳瘵,为尸虫所噬,磨服一锭,片时吐下小虫十余条,后服苏合香丸,其病顿失,调理月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妙用]清凉法

目录 1 拼音 2 《饲鹤亭集方》 21 组成 22 主治 23 太乙救苦丹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25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太乙救苦丹 1 拼音

tài yǐ jiù kǔ dān

2 《饲鹤亭集方》 21 组成

丹参3两,箭羽3两,饭豆3两,藿香1两5钱,大黄1两5钱,升麻1两5钱,桔梗1两5钱,广皮1两5钱,银花1两5钱,毛菇1两5钱,倍子1两5钱,香附1两5钱,茅术7钱5分,麻黄7钱5分,豆根7钱5分,半夏7钱5分,木香7钱5分,苏叶7钱3分,滑石7钱,大戟6钱,千金霜6钱,细辛6钱,川乌6钱,雌黄6钱,雄黄6钱,朱砂5钱,麝香1钱5分。

22 主治

瘟疫时症,心闷神昏,伤寒狂语,胸膈壅滞,伏暑寒热,霍乱吐泻,风瘴痧气,小儿诸惊疳痢。

23 太乙救苦丹的用法用量

开水送服。

24 制备方法

生晒为末,糯米粉7两为丸。

25 用药禁忌

孕妇忌之。

古籍中的太乙救苦丹 《寿世保元》:[卷八痘疮]补遗

服。从新发出。脚下有黑疔。至七八日。用针挑去。以太乙膏贴之。即拔去毒。连进二三服。《寿世保元》明龚廷

《张聿青医案》:[卷二]湿温

八分)枳实(一钱)上广皮(一钱)赤猪苓(各二钱)太乙丹(五分研细先调服)三诊汗出颇畅,身热遂解,但脉

《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

自然铜()青皮木通杜仲花粉将陈酒浸煮,不拘时服。太乙丹专治一切痧证,山岚胀气,暑气恶心,肚腹疼痛等证

《中国医籍考》:[卷七十八]方论(五十六)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