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马鞍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大辞典》·马鞍藤 31 马鞍藤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使用注意 36 运用 37 马鞍藤的用法用量 38 化学成分 39 马鞍藤的药理作用 4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鞍藤 41 拼音名 42 马鞍藤的别名 43 来源 44 性味 45 功能主治 46 马鞍藤的用法用量 47 注意 48 摘录 5 《中华本草》·马鞍藤 51 出处 52 拼音名 53 英文名 54 马鞍藤的别名 55 来源 56 原形态 57 生境分布 58 化学成份 59 马鞍藤的药理作用 510 性味 511 归经 512 功能主治 513 马鞍藤的用法用量 514 各家论述 515 摘录 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马鞍藤的方剂 2 古籍中的马鞍藤 1 拼音

mǎ ān téng

2 英文参考

beach morningglory herb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马鞍藤

马鞍藤为中药名,出自《福建民间草药》,为《福建民间草药》记载的鲎藤之别名[1]。

31 马鞍藤的别名

马鞍藤、马蹄草、海薯藤[2]

32 来源及产地

旋花科植物二叶红薯 Ipomoea pescaprae (L) Sweet的全草。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2]

33 性味

辛、微苦,微寒[2]。

34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消肿散结[2]。

1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痔疮漏血。煎服:15~30g。[2]

2治痈疽,肿毒,疔疮。煎服并捣敷。[2]

35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2]。

36 运用

鲎藤根治流火,风火牙痛,风湿关节痛[2]。

37 马鞍藤的用法用量

煎服:15~45g[2]。

38 化学成分

叶含黏液质、挥发油、树脂、甾醇、苦味物质、脂肪、山萮酸、蜂花酸、肉豆蔻酸E植醇、β突厥蒿薇酮等[2]。

39 药理作用

挥发性酯类对海蜇刺伤所引起的风疹、瘙痒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在离体豚鼠回肠标本上,有抗组织胺作用[2]。

4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鞍藤 41 拼音名

Mǎ ān Ténɡ

42 马鞍藤的别名

厚藤、海茹藤、二裂牵牛、红花马鞍藤、马蹄草

43 来源

旋花科番薯属植物二叶红薯Ipomoea pescarpae (L)Sweet [I biloba Forsk],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晒干。

44 性味

辛、微苦,湿。

45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拔毒消肿。用于风寒感冒,风湿关节痛,腰肌劳损;外用治疮疖,痔疮。

46 马鞍藤的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47 注意

孕妇忌服。

4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5 《中华本草》·马鞍藤 51 出处

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52 拼音名

Mǎ ān Ténɡ

53 英文名

Herb of Beach Morningglory, Twoleaves Morning Glory

54 马鞍藤的别名

鲎藤、二叶红薯、狮藤、马蹄金、马蹄草、海薯、走马风、马六藤、白花藤、海薯藤、沙藤、沙灯心

55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鲎藤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pomoea pescaprae(L) Sweet[Convolvulus pescaprae l;Ibiloba Forsk]

采收和储藏:全年或夏、秋季节性采收,除去杂质,切段或片,晒干。

56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体均等民。茎平卧,有时缠绕。单叶互生;叶柄长210cm;叶片肉质干后厚纸质,卵形、椭圆形、圆形、肾形或长圆形,长359cm,宽310cm,先端微缺或2裂,裂片圆,裂缺浅或深,有时具小突尖,基部阔楔形、截平至浅心形,在背面近基部中脉两侧各有1覆腺体;侧脉810对。多岐聚伞花序腋生,有时仅1朵花发育,花序梗粗壮;苞片小,阔三角形,早落;萼片5,厚纸质,卵形,内萼片稍长;花冠紫色或深红色,漏斗状,长45cm,先端5浅裂;雄蕊5,不等长,雄蕊和花柱均内藏。蒴果球形,果皮革质,4瓣裂。种子三棱状圆形,长78mm,密被褐色茸毛。花期几全年,尤以夏、秋季最盛。

5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生长在海滨沙滩上及路边向阳外。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

58 化学成份

马鞍藤含马鞍藤脂酸甙(pescaproside)A、B、E,叶中挥发油含2羟基4,4,7三甲基(4H)萘酮(2hydroxy4,4,7trimethyl1(4H)naphthalenone),丁香油酚(eugenol),E植醇(Ephytol),10R及 10S猕猴桃醇(10R、10Sactinidol),左旋峰蜜曲菌素[mellein],4乙烯基愈创木酚(4vinylguaiacol),β突厥蔷薇酮(βdamascenone),种子含赤霉素(gibbereline)A1、A3、A5、A19、A20、A23。

59 马鞍藤的药理作用

干燥叶中含一种挥发性酯类,对海蛰刺伤所引起的风疹、瘙痒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在离体豚鼠回肠标本上,此挥发性部分(6xl0M)有拮抗组织胺(2xl0M)的作用,与苯海拉明、Antistine相似。口服7。5g/kg对小鼠无毒性反应。外用其叶,据云有止痛、防止褥疮之效,提取物无甚药理作用。

510 性味

辛;苦;微寒

511 归经

肝;脾经

512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消痈散结。主风湿痹痛;痈肿;疔毒;乳痈;痔漏

513 马鞍藤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514 各家论述

《福建民间草药》:消痈散结,祛风除湿,解毒益气。

515 摘录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白藤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白藤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味 28 功能主治 29 白藤的用法用量 210 注意 211 附方 212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白藤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白藤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白藤 1 拼音

bái téng

2 《辞典》:白藤

21 出处

《云南中草药选》

22 拼音名

Bái Ténɡ

23 白藤的别名

大发汗、白花藤、大毛豆、断肠叶(《云南中草药选》)。

24 来源

为豆科植物滇桂崖豆藤的根或叶。全年可采,切碎晒干。

25 原形态

攀援状落叶藤本,长达10米。小枝密生短茸毛。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长约30厘米。小叶11~13片,卵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至近心形,幼时两面密生丝状茸毛,老时近无毛。总状花序腋生,长5~9厘米,花淡紫色或绿色,长约25厘米,花冠蝶形,绿色;雄蕊成二组。荚果线形,长约10厘米,有**茸毛,长10~11厘米。

26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灌木丛中或河边阴湿地。分布云南等地。

27 性味

①《云南中草药选》:"淡辛,温,有毒。"

②《云南中草药》:"苦微咸,热,有毒。"

28 功能主治

发汗,祛风,活血,止血。治风寒感冒,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闭经,外伤出血。

①《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止血,发散,解表。"

②《云南中草药》:"止血,接骨,发汗,祛风。"

29 白藤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根:1~2分;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210 注意

孕妇忌服。

211 附方

①治跌打损伤,闭经,感冒风寒:大发汗根一至二分,水煎服或研末每服五匣。

②治类风湿关节炎:大发汗根二钱,配伍泡酒,每次服五毫升。

③治外伤出血:大发汗叶捣烂外敷。(宜忌以下出《云南中草药》)

212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白藤的方剂 七白挺子膏

gāo《医方类聚》卷八十引《千金月令》:方名:七白挺子膏别名:七白膏组成:白芷1分,白蔹1分,白术

大玉容丹

拼音:dàyùróngdān处方:白僵蚕3钱,白丁香1钱5分,白附子3钱,白芷3钱,三柰3钱,滑石

夜容膏

èrónggāo《便览》卷四:方名:夜容膏组成:白芷、白牵牛、黑牵牛(俱用头末)、玉女粉、雁条、白

七白散

báisǎn《永类钤方》卷二:方名:七白散组成:白蔹、白术、白牵牛、白附子、白芷、白芍药、白僵蚕。

白矾汤

拼音:báifántāng英文:概述:白矾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三首。《辨证录》卷十方之白矾汤

更多用到中药白藤的方剂

用到中药白藤的中成药 白带丸

首。白带丸中成药的主要成分为黄柏(酒炒)、椿皮、白芍、当归、香附(醋制)。具有清热,除湿,止带的功

白花蛇舌草注射剂

拼音:báihuāshéshécǎozhùshèjì英文:白花蛇舌草注射剂说明书:药品名称:白花蛇舌

艾姜丸

ijiāngwán处方干艾叶4两(炒焦存性),川白姜1分(炮)。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

艾叶鸡蛋汤

àiyèjīdàntāng处方艾叶50克鸡蛋2个白糖适量制法将艾叶加水适量煮汤,打入鸡蛋煮熟,放白

灵宝如意丸

Wan标准编号:WS3B290998处方:白粉霜120g天麻120g血竭120g雄黄120g

更多用到中药白藤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白藤 《太平圣惠方》:[卷第八十五]治小儿慢惊风诸方

细研)犀角屑(半两)芎(一分)人参(一分去芦头)白藤(一分)龙上件药。捣罗为末。用水蜜和丸。如绿豆大

《外台秘要》:[卷第三十一]药所出州土一首

乌喙天雄附子)柘州(黄进)岭南道广州(石斛决明子白藤花甘蕉根丁根)恩州(蚺蛇胆)贺州梧州象州(并出蚺

《千金翼方》:[卷第一·药录纂要药出州土第三]岭南道

广州∶石斛、白藤花、丁根、决明子、甘椒根。韶州∶石斛、牡桂、钟乳。贺州、梧州、象州∶并出蚺蛇胆。春州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煎熟入麝少许。八味顺气散即四君子汤加青皮、陈皮、白芷、乌药各等分,姜煎服,仍以酒化苏合香丸兼服妙。

《医学入门》:[外集·卷七]妇人小儿外科用药赋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白花藤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原形态 25 生境分布 26 化学成份 27 功能主治 28 附方 29 备注 210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白花藤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白花藤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白花藤 1 拼音

bái huā téng

2 《辞典》:白花藤

21 出处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2 拼音名

Bái Huā Ténɡ

23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白花藤的根。夏、秋采根鲜用,或晒干用。

24 原形态

多年生攀援草本。茎细长,圆柱形,有棱沟。叶对生,有柄,叶片为5小叶组成的单数羽状复叶;小叶狭卵形至卵圆形,有时为广披针形,先端钝或锐,基部近圆形至广楔形,通常全缘,或有浅圆钝齿,具3~5脉。圆锥花序生于上部叶腋或枝顶,苞片椭圆形,较小叶片小;花萼4片,白色,平开,倒披针形,背面有白毛。瘦果稍有压伏毛,花柱白色,羽毛状。花期秋季。

25 生境分布

生于丘陵地溪边等处。分布浙江等地。

26 化学成份

含原白头翁索水化物葡萄糖甙。

27 功能主治

消肿止痛。

28 附方

治蝮蛇咬伤:白花藤鲜根五钱,水煎服;或白花藤干根五钱,乌桕树根须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取渣外敷,一天二次。

29 备注

①毒蛇咬伤后,采取结扎、伤口冲洗、排毒等急救处理,再用本药治疗。

②本药有毒,剂量不能超过八钱,服药后有眼花反应,一般不需处理,一、二小时后消失,若有头昏,呕吐反应,可服米泔水解之。(功用主治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10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白花藤的方剂 白花膏

拼音:báihuāgāo英文:概述:白花膏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严氏济生方》卷二方之白花膏

白花蛇造酒方

音:báihuāshézàojiǔfāng处方:白花蛇1条,蒸米1斗。制法:缸底先用酒曲,次将蛇用绢

花蛇酒

拼音:huāshéjiǔ别名:一品花蛇酒处方:白花蛇肉1条。制法:白花蛇袋盛,同曲置于缸底,糯饭盖之

白花蛇散

约有十七首。《圣济总录》卷十方之白花蛇散:处方:白花蛇(酒炙)、威灵仙、荆芥穗、旋覆花各二两,何首乌

一见消

中草药手册》。白花丹又名白雪花、白皂药、一见消、白花巖陀。为蓝雪科植物白花丹Plumbagozeyl

更多用到中药白花藤的方剂

用到中药白花藤的中成药 优克龙

Urocalum分类:泌尿系统药物中成药剂型:里白花穗提取物225mg/粒。优克龙的药理作用:优克龙

白花蛇舌草注射剂

疗药物剂型:2ml。白花蛇舌草注射剂的主要成份:白花蛇舌草提取物,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白花蛇舌草

二十五味肺病散

g沙棘膏70g巴夏嘎70g香旱芹50g榜嘎70g白花龙胆75g诃子130g肉果草100g毛诃子80g

肝复康丸

134193处方五味子400g太子参200g白花蛇舌草200g制法以上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

肾舒颗粒

统药物中成药剂型:每袋4g。肾舒颗粒的主要成份:白花蛇舌草、海金沙藤、茯苓、扁蓄、瞿麦、黄柏、淡竹叶

更多用到中药白花藤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白花藤 《本草纲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药]诸毒

。)山鹊肉(解诸果毒。)甘草酱汁酒糟葛汁白兔藿白花藤鸡屎灰(并解诸菜毒。同贝齿、胡粉为末,酒服。)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九草部上品之下]草之走

无毒蔓生白花藤主虚劳风热酒渍服之(名医所录)苗(唐本注云)蔓生苗似野葛叶有细毛花白色根似牡丹骨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白花藤

不凋。曰∶凡使勿用菜花藤,真相似,只是味酸涩。白花藤味甘香,采得去根细锉,阴干用。气味苦,寒,

《证类本草》:[卷第七]白花藤

苗,凌冬不凋。雷公云∶凡使,勿用菜花藤,缘真似白花藤,只是味不同。菜花藤酸涩,不堪用。其白花藤五种

《证类本草》:[卷第七]白兔藿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鉴别 27 检查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规格 211 贮藏 3 白花油说明书 31 药品类型 32 药品名称 33 药品汉语拼音 34 药品英文名称 35 成份 36 性状 37 作用类别 38 适应症/功能主治 39 规格 310 白花油的用法用量 311 禁忌 312 白花油的不良反应 313 注意事项 314 白花油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315 白花油的药理作用 316 备注 附: 1 古籍中的白花油 白花油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bái huā yóu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Baihua You

22 标准编号

WS3B250297

23 处方

薄荷脑 270g 樟脑 130g 水杨酸甲酯 310ml 桉油 140ml 冰片 50g 薰衣草油 60ml

24 制法

以上六味,薄荷脑、樟脑、冰片研成细粉,加入其余水杨酸甲酯等三味, 加液状石蜡至1000ml,搅拌使溶解,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分装,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无色或微**的透明液体;有较强烈的特异香气。

26 鉴别

(1)取本品数滴,加冰醋酸1ml,摇匀,加硫酸-硝酸(6:1)的混合液1滴, 显橙红色,摇匀后,放置,溶液渐变成淡**。

(2)取本品1~2滴,加乙醇5ml,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显紫堇色。

27 检查

相对密度 应为0980~0990(附录ⅦA)。  折光率  应为1480~1490(附录ⅦF)。  装量差异 取本品5瓶,按注射剂项下注射液的装量检查法(附录ⅠV)检查,每瓶的 装量均不得少于标示量。  其他 应符合油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第六册附1页)。

28 功能与主治

疏风止痒,理气止痛,消疲提神。用于关节酸痛,伤风感冒。头 痛鼻塞,扭伤等;内服驱肠胃积气,止痛。

29 用法与用量

外用,搽抹患处;口服,一次3~5滴,小儿酌减。

210 规格

每瓶装

(1)3ml

(2)5ml

(3) 10ml

211 贮藏

密封,置凉暗处。

福建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3 白花油说明书 31 药品类型

中药

32 药品名称

白花油

33 药品汉语拼音 34 药品英文名称 35 成份 36 性状 37 作用类别 38 适应症/功能主治

疏风止痒,理气止痛,消疲提神。用于关节酸痛,伤风感冒,头痛鼻塞,扭伤。

39 规格

每瓶装10毫升

310 白花油的用法用量

外用,搽抹患处。

311 禁忌

皮肤破损处忌用。

312 不良反应 313 注意事项

1本品供外用涂擦。

2涂布部位如有明显灼烧感或瘙痒、局部红肿等情况,应停止用药,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

3孕妇慎用。

4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5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6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7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8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5 白花油的药理作用 3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古籍中的白花油 《滇南本草》:[第二卷]地精草

形似板枝,枝上有飞藤缠绕,叶绿色,紫梗,五月开小白花在枝上。味辣。有毒。用火炙过方可用。采取阴干为末

《本草述钩元》:[卷二十八鳞部]白花蛇

。今市肆所货。皆自江南兴国来。其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方胜纹二十四。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白花藤

交州、广州平泽。苗似野葛。叶似女贞,茎叶俱无毛而白花。其根似葛而骨柔,皮浓肉白,大疗毒,用根不用苗。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錾菜

集解藏器曰∶錾菜生江南阴地,似益母,方茎对节,白花。时珍曰∶此即益母之白花者,乃《尔雅》所谓是也。

《本草简要方》:[卷之七鳞部]白花蛇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络石藤的别名 7 来源 8 原植物形态 9 产地 10 采收与初加工 11 生药性状 12 性味归经 13 络石藤的功效与主治 14 络石藤的化学成分 15 络石藤的药理作用 16 络石藤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162 来源 163 性状 164 鉴别 165 检查 1651 水分 1652 总灰分 1653 酸不溶性灰分 166 含量测定 16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6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663 测定法 167 络石藤饮片 1671 炮制 1672 含量测定 1673 鉴别、检查 1674 性味与归经 1675 功能与主治 1676 用法与用量 1677 贮藏 168 出处 17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络石藤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络石藤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络石藤 1 拼音

luò shí téng

2 英文参考

lignum et folium trachelospermi [朗道汉英字典]

caulis trachelospermi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rachelospermi caul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hinese starja in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hinese starja ine stem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aulis Trachelosperm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hinese starja ine stem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络石藤

络石藤为中药名,出《本草拾遗》。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 ja inoides (Lindl) Lem 的干燥带叶藤茎[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Caulis Trachelosperm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Chinese starja ine stem(《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络石藤的别名

红对叶肾、白花藤、爬山虎。

爬山虎、吸壁藤、沿壁藤、石龙藤[2]。

7 来源

络石藤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 ja inoides (Lindl) Lem的带叶茎藤。

络石藤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 ja inoides (Lindl) Lem的带叶茎藤[2]。

8 原植物形态

常绿攀援藤本,有白色乳汗茎红褐色,有气根,幼枝密被短柔毛。叶对生,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10cm,宽1~45cm,先端尖,钝圆或微凹,下面疏生短柔毛;叶柄短,有毛。聚伞花序腋生和顶生;花萼5裂;花冠白色,高脚碟状,裂片5,向历覆盖,花冠喉部有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中部;花盘环状,5裂;心皮2,离生。骨突果圆柱状。花期4~6月,果期10月。

生于山野、荒地,常攀援于石上、墙上或其他植物上。有栽培。

9 产地

络石藤主产江苏、安徽、湖北、山东[2]。

10 采收与初加工

冬季至次年春季采割,晒干。

11 生药性状

茎呈圆柱形,弯曲,多分枝,长短不一,直径1~5mm;表面红褐色,有点状皮孔及不定根;质硬,断面淡黄白色,常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展开后叶片呈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上表面暗绿色或深绿色,下表面色较淡,革质。气微,味微苦。

12 性味归经

络石藤味苦,性微寒;入肝、肾经[2]。

13 络石藤的功效与主治

络石藤具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的功效,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

络石藤具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活血止痛的功效[2]:

络石藤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喉痹咽塞,产后恶露不行:煎服,6~12g[2]。

络石藤治外伤出血,痈肿,跌打损伤:鲜叶捣敷[2]。

14 络石藤的化学成分

络石藤茎含牛蒡甙(arctiin)、络石甙 (tracheloside)、去甲基络石甙 (nortracheloside)及穗罗汉松树脂酚甙 (matairesinoside)等。

络石藤含牛蒡苷(Arctiin)、络石苷(Tracheloside)、降络石苷、罗汉松树脂酚苷、橡胶肌醇(Dambonitol)等[2]。

15 络石藤的药理作用

络石藤煎剂在体外能抑制金**葡萄球菌,痢疾及伤寒杆菌[2]。

牛蒡苷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大量可使动物腹泻、惊厥乃至呼吸衰竭[2]。

16 络石藤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络石藤

Luoshiteng

TRACHLOSPERMI CAULIS ET FOLIUM

162 来源

本品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 ja inoides(Lindl)Lem的干燥带叶藤茎。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163 性状

本品茎呈圆柱形,弯曲,长短不一,直径1~5mm;表面红褐色,有点状皮孔和不定根;质硬,断面淡黄白色,常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展平后叶片呈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8cm,宽07~35cm;全缘,略反卷,上表面暗绿色或棕绿色,下表面色较淡;革质。气微,味微苦。

164 鉴别

(1)本品茎横切面:木栓层为棕红色数列木栓细胞;表面可见单细胞非腺毛,壁厚,具壁疣。木栓层内侧为石细胞环带,木栓层与石细胞环带之间有草酸钙方晶分布。皮层狭窄。韧皮部薄,外层有非木化的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均由木化细胞组成,导管多单个散在。木质部内方尚有形成层和内生韧皮部。髓部木化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方晶。髓部常破裂。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络石藤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络石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醋酸(8:1: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于碘蒸气中熏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65 检查 1651 水分

不得过80%(附录Ⅸ H第一法)。

1652 总灰分

不得过110%(附录Ⅸ K)。

16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45%(附录Ⅸ K))。

166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16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络石藤峰计算应不低于4500。

16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称定重量,浸泡过夜,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5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663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络石苷(C27H34O12)不得少于045%。

167 络石藤饮片 1671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圆柱形,表面红褐色,可见点状皮孔。切面黄白色,中空。叶全缘,略反卷;革质。气微,味微苦。

1672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络石苷(C27H34O12)不得少于040%。

1673 鉴别、检查

同药材。

1674 性味与归经

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1675 功能与主治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跌扑损伤。

1676 用法与用量

6~12g

1677 贮藏

置干燥处。

168 出处

  白花藤的简介

  白花藤,中药材,为毛茛科植物白花藤的根。夏、秋采根鲜用,或晒干用。生于丘陵地溪边等处。分布浙江等地。白花藤祛风除湿;活血止血。主风寒感冒;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闭经;外伤出血。

  药材名称

  白花藤

  拼音 Bái Huā Ténɡ

  白花藤出处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白花藤来源

  白花藤为毛茛科植物白花藤的根。夏、秋采根鲜用,或晒干用。

  白花藤原形态

  白花藤,多年生攀援草本。茎细长,圆柱形,有棱沟。叶对生,有柄,叶片为5小叶组成的单数羽状复叶;小叶狭卵形至卵圆形,有时为广披针形,先端钝或锐,基部近圆形至广楔形,通常全缘,或有浅圆钝齿,具3~5脉。圆锥花序生于上部叶腋或枝顶,苞片椭圆形,较小叶片小。

  花萼4片,白色,平开,倒披针形,背面有白毛。瘦果稍有压伏毛,花柱白色,羽毛状。花期秋季。

  白花藤的

白花藤的原形态 白花藤的

白花藤的生境分部 白花藤的功效与作用

  生境分部

  白花藤生于丘陵地溪边等处。分布浙江等地。

  化学成分

  白花藤含原白头翁索水化物葡萄糖甙。

  白花藤的功效与作用

  白花藤祛风除湿;活血止血。主风寒感冒;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闭经;外伤出血。

  白花藤治蝮蛇咬伤:白花藤鲜根五钱,水煎服;或白花藤干根五钱,乌桕树根须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取渣外敷,一天二次。

  白花藤主要价值

  1 蝴蝶幼虫食草:乌面马是角纹小灰蝶食草。

  2观赏用:像茉莉花,半蔓性,常被种为庭园植栽,作观赏用。

  3药用:性味:辛、苦、温,有毒。效用:根或全草:祛风止痛,活血散瘀,通经,杀虫。治风湿性关节炎,经闭,心胃气痛,肝脾肿大,血瘀经闭,跌打损伤,恶毒肿疮,疥癣,毒蛇咬伤。叶:外用:治跌打肿痛,扭挫伤,体癣。

  白花藤的复方

  ①毒蛇咬伤后,采取结扎、伤口冲洗、排毒等急救处理,再用本药治疗。

  ②本药有毒,剂量不能超过八钱,服药后有眼花反应,一般不需处理,一、二小时后消失,若有头昏,呕吐反应,可服米泔水解之。(功用主治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