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露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地骨皮露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制法 24 性状 25 检查 26 功能与主治 27 用法与用量 28 贮藏 3 《中药成方配本》 31 组成 32 功效 33 主治 34 地骨皮露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地骨皮露 1 拼音

dì gǔ pí lù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Digupi Lu

22 标准编号

WS3B073091

本品为地骨皮经蒸镏制得的水溶液。

23 制法

取地骨皮 125g,加水蒸镏,收集蒸镏液1000ml,加防腐剂适量,混匀,灌封。灭菌,即得。

24 性状

本品为无色的澄清溶液,气香。

25 检查

本品目检应无杂质或絮状沉淀。 pH值 应为 5~7 (附录40页)。

26 功能与主治

凉营血,解肌热。用于体虚骨蒸,虚热口渴。

27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0~ 120ml,一日 2次。

28 贮藏

密封。

3 《中药成方配本》 31 组成

地骨皮1斤。

32 功效

清热解烦。

33 主治

骨蒸内热。

34 地骨皮露的用法用量

每用4两,隔水温热饮服。小儿酌减。

35 制备方法

用蒸气蒸馏法,每斤吊成露5斤。

古籍中的地骨皮露 《普济方》:[卷六十九牙齿门]齿龈宣露

(各四两)上入瓶内。以黄泥固济为散防风汤治齿根出露。摇动疼痛。防风蔓荆子细辛川升麻地骨皮赤茯苓芎上

《得配本草》:[卷七木部]胡桐泪

结核,清咽喉,止热痛。配黄丹,掺走马疳。佐地骨皮,漱牙宣露。治喉,磨水扫之,取涎而愈。多服令人吐。《

《奇效良方》:[卷之六十二牙齿门(附论)]牙齿通治方

一切风齿疼痛。升麻(一两)鸡苏(四两)地骨皮(去土,八两)露蜂房(去土)甘松(去土)细辛(去苗)防

《本草撮要》:[卷二木部]胡桐泪

味苦咸大寒。入足阳明经。功专杀虫。软坚除热。得地骨皮煎汤漱口。治牙疳宣露。脓血臭气。《本草撮要》清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六齿病证治]玉池散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醉鱼草 21 拼音名 22 醉鱼草的别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醉鱼草的用法用量 27 注意 28 备注 29 摘录 3 《中华本草》:醉鱼草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醉鱼草的别名 34 来源 35 原形态 36 生境分布 37 化学成份 38 醉鱼草的药理作用 39 鉴别 310 性味 311 功能主治 312 醉鱼草的用法用量 313 附方 314 各家论述 315 醉鱼草的临床应用 316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醉鱼草的中成药 2 古籍中的醉鱼草 1 拼音

zuì yú cǎo

2 《全国中草药汇编》:醉鱼草

21 拼音名

Zuì Yú Cǎo

22 醉鱼草的别名

闹鱼草、鱼尾草、痒见消、铁线尾

23 来源

马钱科醉鱼草属植物醉鱼草Buddleia lindleyana Fort,以带根的全草及叶、花入药。根及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干;花、叶夏秋花盛开时采集,晒干。

24 性味

微辛、苦,温。有毒。

25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止咳化痰,散瘀,杀虫。支气管炎,咳嗽,哮喘,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外用治创伤出血,烧烫伤,并作杀蛆灭孑孓用。

26 醉鱼草的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捣烂或研粉敷患处。

27 注意

孕妇忌服。

28 备注

(1)家畜食多量时引起呕吐、呼吸困难、四肢震颤等中毒现象。解救方法:洗胃,导泻,服大量糖水或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肌注维生素B1。

29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醉鱼草

31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1《履巉巖本草》:醉鱼儿草,人家池沿边切不可种之,恐误落花叶在水中,鱼误食之,必有伤矣,其香气触之亦损。

2《纲目》:醉鱼草,南方处处有之,多在堑岸边作小株生,高者三、四尺。根状如枸杞。茎似黄荆,有微棱,外有薄黄皮,枝易繁衍。叶似水杨,对节而生,经冬不雕。七、八月开花成穗,红紫色,俨如芫花一样,结细子。渔人采花及叶以毒鱼,尽围困而死,呼为醉鱼儿草,池沼边不可种之。此花色

32 拼音名

Zuì Yú Cǎo

33 醉鱼草的别名

鱼尾草、醉鱼儿草、(木鹿)木、闹鱼花、痒见消、四方麻、阳包树、鱼鳞子、药杆子、驴尾草、羊尾巴、防痛树、鸡公尾、毒鱼藤、鲤鱼花草、药鳗老醋、野巴豆、老阳花、萝卜树子、药鱼子、土蒙花、花玉成、四棱麻、羊饱药、羊白婆、金鸡尾、洞庭草、白皮消、铁帚尾、红鱼波、红鱼皂、铁线尾、四季青、白袍花、糖茶、水泡木、雉尾花、楼梅草、鱼泡草、鱼藤草、洋波、鱼背子花、一串花、狗头鹰、红鱼(鱼可)、鱼白子花、野刚子鱼尾子、鱼花草、毒鱼草

34 来源

药材基源:为醉鱼草科植物醉鱼草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uddleja lindleyana For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碎,晒干或鲜用。

35 原形态

落叶灌木,高125m。树皮茶褐色,多分枝,小枝四棱形,有窄翅。棱的两面被短白柔毛,老则脱落。单叶对生;具柄,柄上密生绒毛;叶片纸质,卵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38cm,宽153cm,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具稀疏锯齿;幼叶嫩时叶两面密被**绒毛,老时毛脱落。穗状花序顶生,长1840cm,花倾向一侧;花萼管状,4或5浅裂,有鳞片密生;花冠细长管状,微弯曲,紫色,长约15mm,外面具有白色光亮细鳞片,内面具有白色细柔毛,先端4裂,裂片卵圆形;雄蕊4;花丝短,贴生;雌蕊1,花柱线形,柱头2裂,子房上位。蒴果长圆形,长约5mm,有鳞,熟后2裂,基都有宿萼。种子细小,褐色。花期47月,果期1011月。

36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2700m的山坡、林缘或河边土坎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37 化学成份

全株含醉色草甙(buddleoglucoside)即是刺槐甙(acaciin)等[1]。

38 药理作用

醉鱼草有某些杀昆虫作用。

39 鉴别

取本品粉末1g,置50ml三角瓶中,加95%乙醇40ml,浸泡过夜,滤过。残渣加入适量乙醇提取,滤液合并至50ml,供试。

1取滤液2ml,加氢氧化钠试液2滴,浸液较澄明,不立即析出沉淀,放置过夜后,方有黄棕色沉淀产生,振摇即混悬呈较均匀液体。

2取滤液2ml,加三氯化铁试液2滴,浸液透明,放置过夜,无沉淀析出。

310 性味

辛;苦;性温;有毒

311 功能主治

祛风解毒、驱虫、化骨硬。主痄腮、痈肿、瘰病、蛔虫病、钩虫病、诸鱼骨鲠

312 醉鱼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15~30g;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敷。

313 附方

①治流行性感冒:醉鱼草五钱到一两。水煎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②治钩虫病:醉鱼草五钱(儿童酌减)。水煮二小时,取汁一百毫升,加白糖,于晚饭后与次晨饭前分服。服药量可由五钱逐次增至五两。个别服药者有恶心、腹痛、腹泻、头昏乏力等症状。(《全展选编·传染病》)③治疟疾: 醉鱼草、白英各一两。水煎,于疟疾发作前三至四小时内服,连服二天。(《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④治跌打新伤:鲜醉鱼草全草,五至八钱(干的三至五钱)。酌加红酒、开水炖一小时,内服。(《福建民间草药》)⑤治外伤出血:醉鱼草叶晒干研末,撒在伤口,并轻轻压一下,有止血作用。(《福建民间草药》)⑥治误食石斑鱼子(中)毒,吐不止:鱼尾草研汁服少许。(《普济方》)⑦治痄腮:醉鱼草五钱,枫球七枚,荠菜三钱。煮鸡蛋食。(《湖南药物志》)⑧治瘰疬:醉鱼草全草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⑨治风寒牙痛:鲜醉鱼草叶和食盐少许,捣烂取汁漱口。(《福建中草药》)

314 各家论述

1《福建民间草药》:能活血行气。

2《湖南药物志》:消风去湿,行气化痰,解毒止咳。治腹痛,腹泻,痈肿,关节痛。

3《闽东本草》:消食去积滞,杀虫。治蛔虫绞痛。

315 醉鱼草的临床应用

1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用复方醉鱼草片剂,每次8片,日服3次(1日剂量为生药醉鱼草53钱,紫金牛47钱,芫花26分),10天为一疗程。用药后近期疗效明显,一般在35天后咳嗽缓解,脓痰转稀,容易咳出,喘息减轻,但不能完全控制。副作用有胃部不适,舌咽干燥,肠胀气,个别诉头昏,停药后即消失。

2治疗支气管哮喘:取醉鱼草煎服,每曰2次,每次2两。试治 l例,于每次服药后1015分钟吐出大量黄脓样痰,约2周后自觉胸部紧闷有明显改善,继续服药 l个半月(总药量达6斤),症状逐渐消失,3个月后随访病者已恢复工作,虽在天气改变时亦未发作,检查两肺呼吸音清淅。

316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醉鱼草的中成药 断血流胶囊

,残渣加甲醇3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醉鱼草皂苷Ⅳb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

断血流颗粒

,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醉鱼草皂苷Ⅳb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

断血流片

,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醉鱼草皂苷Ⅳb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

更多用到中药醉鱼草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醉鱼草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醉鱼草

花(《纲目》)、鱼尾草(《纲目集解时珍曰∶醉鱼草南方处处有之。多在堑岸边,作小株生,高者三、四

《本草纲目别名录》:[本草纲目释名]草部(上)

)曼陀罗花(风茄儿山茄子)鸢尾(乌园根名鸢头)醉鱼草(闹鱼花木鱼尾草)玉簪(白鹤仙)莽草(草鼠莽芒

《神农本草经赞》:[卷三下经]芫花

花落。即不堪用。李时珍曰。留数年陈久者良。又有醉鱼草。七八月开花成穗。红紫色。俨如芫花。渔人采以毒

《本经逢原》:[卷二毒草部]莽草

之令人迷罔故名。山人以之毒鼠,渔人以之毒鱼,与醉鱼草总一类辛温,有毒。《本经》主头风痈肿疝瘕,除结

《本草纲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药]蛊毒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黄矾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黄矾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化学成份 27 性味 28 功能主治 29 黄矾的用法用量 210 附方 211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黄矾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黄矾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黄矾 1 拼音

huáng fán

2 《辞典》:黄矾

21 出处

《唐本草》

22 拼音名

Huánɡ Fán

23 黄矾的别名

金线矾(《海药本草》),鸡矢矾(《本草蒙筌》)。

24 来源

为硫酸盐类矿物黄矾的矿石。

25 原形态

单斜晶系。结晶者不多见,常为细小纤维状之集合体。颜色淡黄。光泽呈绢丝状或珍珠状。微透明。硬度2~25。比重18~19。常产于长石及粗面巖内。

26 化学成份

主要含硫酸铁;自绿矾中拣取者,主为堿式硫酸铁或硫酸铁。

27 性味

《海药本草》:"味咸酸涩,有毒。"

28 功能主治

治痔瘘、恶疮、疥癣。

①《唐本草》:"疗疮生肉。"

②《海药本草》:"主野鸡瘘痔,恶疮疥癣等疾。"

③李杲:"治阳明风热牙疼。"

29 黄矾的用法用量

外用:煅研细末撒或调敷。内服:入丸剂。

210 附方

①治痔瘘肿痛,脓血不止:黄矾三两,乌蛇六两(酒浸,去骨、皮,炙令黄),黄耆三两(锉),枳壳二两(麸炒微黄,去瓤),骆驼胸前毛三两半(烧灰)。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煎黄耆汤下二十丸。(《圣惠方》黄矾丸)

②治小儿聤耳出脓水:黄矾半两,乌贼鱼骨一分,黄连一分(去须)。上药捣罗为末,绵裹如枣核大,塞耳中,日三易之。(《圣惠方》黄矾散)

③治妇人颊上疮,瘥后每年又发:黄矾石二两(烧令汁尽),胡粉一两,水银一两半。捣筛矾石,胡粉更筛,先以片许猪脂,于瓷器内热研水银令消尽,更加猪脂,并矾石、胡粉,和使粘稠,洗面疮以涂之,又别熬胡粉令黄,涂膏讫,则薄此粉。(《补缺肘后方》)

④治急疳蚀齿断,唇口坏烂肿痛:黄矾、青矾、白矾(烧令汁尽)、白狗粪灰、莽草、雄黄(细研)各半两,石胆(细研)、莨菪子(炒令黑)、干地龙(微炒)、人粪灰各一分,麝香一钱(研细)。上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先以盐浆水漱口三两度,于上点之,日三用,有涎勿咽。(《圣惠方》黄矾散)

⑤治妒精疮:黄矾、青矾、麝香。上三味等分,为末,小便后敷上,不过三度。(《千金方》)

211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黄矾的方剂 黄矾散

ángfánsǎn《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黄矾散:处方:黄矾15克乌贼鱼骨7.5克黄连7.5克(去须

矾黄丸

uángwán别名:神仙黄矾丸、蜡矾丸、黄矾丸、护膜丸、黄蜡丸、神仙蜡矾丸、神效黄矾丸、经验矾蜡丸

黄矾丸

拼音:huángfánwán处方:黄矾3两,乌蛇6两(酒浸,去骨皮,炙令黄),黄耆3两(锉),枳壳2

梧桐泪散

八:方名:梧桐泪散组成:梧桐泪5钱,石胆矾5钱,黄矾5钱,芦荟5钱,升麻5钱,血余(煅)3钱,麝香3

消辜汤

钱,贝母1钱,蔷薇根3钱,杏仁10粒,桔梗1钱,黄矾5分,白蒺藜1钱,乌梅1个,槟榔5分,乌椿根2钱

更多用到中药黄矾的方剂

用到中药黄矾的中成药 青黛散

辛半分,黄连(去须)半分,青矾(烧令通赤)半分,黄矾(烧令通赤)半分,盐绿半分,黄柏(锉)半分,苦参

醒脑降压丸

Wan标准编号:WS3B046490处方:黄芩184g黄连92g郁金92g桅子92g玄精石9

苦黄颗粒

6g。苦黄颗粒的主要成份:茵陈、柴胡、大青叶、大黄、苦参。苦黄颗粒的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疏肝退黄。

牛黄安心丸

编号:WS3B022490处方:牛黄20g黄连190g朱砂120g黄芩190g胆南星50g郁

黄葵胶囊

炎之湿热证,症见:浮肿,腰痛,蛋白尿、血尿、舌苔黄腻等。个别患者用药后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经对症处

更多用到中药黄矾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黄矾 《本草纲目》:[石部第十一卷金石之五]黄矾

(《纲目》)集解恭曰∶黄矾,丹灶家所须,亦入染皮用。时珍曰∶黄矾,出陜西瓜州、沙州及舶上来者为上

《太平圣惠方》:[卷第三十四]治牙齿急疳诸方

却恶血。不然烙之治急疳蚀齿龈。唇口坏烂肿痛。黄矾散方。黄矾青矾白矾(烧令汁尽)白狗粪灰莽草雄黄(细研

《证类本草》:[卷第三]矾石

齿,诚为疑也。唐本注云∶矾石有五种∶青矾、白矾、黄矾、黑矾、绛矾,然白矾多入药用。青、黑二矾,疗疳及

《普济方》:[卷六十七牙齿门]急疳

。其候唇忽变青白。龈早方黄矾散(出圣惠方)治急疳。蚀齿龈唇口。坏烂肿痛。黄矾青矾白矾(洗令汁尽)白

《本草纲目》:[石部第十一卷金石之五]矾石

据新华社电 7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向社会公布了成人、儿童、孕妇和老年人等针对不同人群的流感4种中药配方的预防方案,供民众举家预防甲型H1N1流感时选用。

据悉,自11月1日开始,北京启动了20家中医医院儿科专台,向社会公布了“儿童清感二号方”,各中医医院统一提供饮片和代煎剂服务,有效地分流了儿童患者。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屠志涛介绍说,由北京市中医局和中国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组织中医药专家编写的《首都市民居家防治流感中医药手册》,以居民居家防治流感为主线,分为成人预防保健篇、儿童预防保健篇、居家中医药治疗篇、流感中药小药箱四个部分,将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医院向市民发放。

■漱饮方

适用人群:易患咽喉肿痛或与流感病例有密切接触史者

药物组成:金银花6克、大青叶6克、薄荷3克、生甘草3克。

用量: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连用7天

■老年人预防方

药物组成:太子参10克、苏叶6克、黄芩10克、牛蒡子10克

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

■儿童预防方

药物组成:芦根10克、桑叶5克、豆豉5克、银花5克

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学龄前儿童减半

■孕妇预防方

药物组成:白术6克、黄芩6克、苏叶3克、银花6克

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

中医将本病称为“口舌生疮”、“口疮”、“口疡”。认为其发病原因为嗜食辛辣炙煿之品,心脾积热,蒸腾于口腔,或阴虚有热,虚火上炎所致。

↓《方1》↓

六味地黄丸治口腔溃疡

六味地黄丸切一小块,敷患处,闭紧嘴约10分钟,连续敷2~3次口腔溃疡即愈。

↓《方2》↓

白矾膏治口腔溃疡

  组成白矾6克,白糖4克。

  做法将上述两味,放入瓷器皿内,置文火上加,待其溶化成膏后稍冷即可使用。若遇凝固时可再加温溶化使用。用时以棉球蘸白矾膏涂于溃疡面上,每日1或2次。

  功效清热解毒,生肌止痛。主治顽固性口腔溃疡。

注据《云南中医药》1985年第3期介绍,用本方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95例,1次治愈者达90%以上。典型病例:纪某,女,35岁。自述口腔溃疡三年余,经常发作,疼痛难忍,多次治疗无效。半年来均在月经来潮前3天发作,近日病情加重。症见舌边、尖及下唇内如瓜子大小溃疡3块,边缘红,凹陷。用白矾膏涂于患处,2次即愈。追访至今未再复发。

↓《方3》↓

西红柿汁方

原料西红柿适量。

制作法西红柿取汁。

用法含汁于口中,每次数分钟,每日多次。

功效适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

↓《方4》↓

马鞭草方

原料马鞭草30克。

制作法马鞭草用水煎。

用法温服,每日1剂,3日为1个疗程。

功效适用于口腔溃疡。

↓《方5》↓

萝卜藕汁汤

原料生萝卜数个,鲜藕500克。

做法两者洗净、捣烂、绞汁、含漱。

功效适合心火上炎引起的口腔溃疡。题干14

↓《方6》↓

隔夜茶水治口腔溃疡

每日早晨用隔夜茶水漱口,坚持数日,可根治口腔溃疡。

↓《方7》↓

朴硝、牙硝、芒硝、石膏、寒水石(飞过)、青黛、僵蚕各30g,甘草适量。先将甘草、僵蚕煎汤去渣,入诸药再煎,用柳木棍不住手搅,令消溶得所,再入青黛和匀,倾入砂盆内,候冷凝结成霜,研为极细末。

口痛每用少许含化,如喉痛吹入喉中立愈。

↓《方8》↓

西瓜翠衣饮治口腔溃疡

西瓜1个,赤芍10克,炒栀子5克,黄连、甘草各15克。将西瓜切开,去掉瓜瓤,取其皮,洗净切碎,同赤芍、炒栀子、黄连、甘草一同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完,连服7~10天。

↓《方9》↓

生地黄青梅饮

原料青梅30克,生地黄15克,石斛10克,甘草2克。

制作法将上述药材加水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

用法每日1剂,分2~3次服,可连用数日。

功效生津止渴,养阴清热,降火敛疮。适用于口腔溃疡。

↓《方10》↓

醋炒吴茱萸、炮姜各15g,木鳖子5个(去壳),共研细粉备用。每次取药粉2g,与冷水调成糊,外敷脐部,外贴油纸,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老祖宗们留下的偏方,很多简单且实用!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用得着的时候,那就存起来吧,同时也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们,相信它的真的能帮到大家的!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水竹叶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水竹叶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味 28 归经 29 功能主治 210 水竹叶的用法用量 211 附方 212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水竹叶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水竹叶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水竹叶 1 拼音

shuǐ zhú yè

2 《辞典》:水竹叶

21 出处

《本草拾遗》

22 拼音名

Shuǐ Zhú Yè

23 水竹叶的别名

鸡舌草、鸡舌癀(《泉州本草》)。

24 来源

为鸭跖草科植物水竹叶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

25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匍匐茎节上具不定根,茎圆柱形,一侧有细绒毛。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4厘米,宽5毫米,先端尖基部鞘状包围茎上。圆锥花序,由叶腋抽出;萼片3,草质,绿色;花瓣3,倒卵形,蓝色;发育雄蕊3,退化雄蕊3;子房无柄,雌蕊1。蒴果椭圆形,压扁状,背裂,长约8毫米,粟柄上部呈三棱;种子一行排列,扁平。花期9~10月。

26 生境分布

生于阴湿地、水稻田中或水边。分布西南、中南及华东各地。

27 性味

《泉州本草》:"味甘,性平。"

28 归经

《泉州本草》:"入肝、脾二经。"

29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肺热喘咳,赤白下痢,小便不利,咽喉肿痛,痈疖疔肿。

①《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泻热,消肿,解毒。"

②《泉州本草》:"治丹毒,疔疽,脚气,心脏病,热痢,发热狂痫,咽喉肿及蛇蝎虫伤等症;外敷治关节肿痛。"

210 水竹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

211 附方

①治肺炎高热喘咳:鲜水竹叶五至八钱。酌加水煎,调蜜服,日二次。

②治肠热下痢赤白:鲜水竹叶一两。洗净,煎汤,调乌糖少许内服。

③治小便不利:鲜水竹叶一至二两。酌加水煎,调冰糖内服,日二次。(①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④治口疮舌烂:鲜水竹叶二两,捣汁,开水一杯,漱口,约五至六分钟,一日数次。

⑤治疮疖:鲜水竹叶三两,冰糖五钱。炖服,并将药渣敷患处。

⑥治鸡眼:鲜水竹叶和冬蜜捣烂敷患处,日换二至三次。(④方以下出福州台江区《验方汇集》)

⑦治指头炎未成脓者:鲜水竹叶茎叶一握,醋糟少许。共捣烂外敷。(《福建民间草药》)

212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水竹叶的方剂 辰砂导赤散

二经之火盛,发热,发惊者。用法用量:加水竹叶、灯心为引,水煎服。附注:服此药,惊不退者,用泻青散。

加味竹叶汤

,麦冬1钱,炙甘草1钱,阿胶1钱,生地黄1钱,水竹叶12片。功能主治:《广嗣纪要》卷十方之加味竹叶

竹叶灯心汤

gxīntāng《痘疹仁端录》卷八:组成:竹叶30片,灯心5分。主治:痘疮干呕。用法用量:水煎服。

枣肉黄连点方

用法用量:每日临卧点目大眦。即愈。制备方法:先以水2盏,煎竹叶至1盏半,去竹叶澄清,纳枣、黄连煎至

五味竹叶汤

心半两。主治:痈疽。发背痈及发乳。用法用量:先以水2斗煮竹叶、小麦,取1斗,去滓,纳诸药,煮取3升

更多用到中药水竹叶的方剂

用到中药水竹叶的中成药 安魂定魄丹

拼音:ānhúndìngpòdān处方黑铅2两,水银1两,硫黄(细研)1两。制法上先销铅成水,次下

二十五味儿茶丸

牛角细粉,混匀,用儿茶膏、渣驯膏、麝香细粉加适量水泛丸,干燥,即得。性状:本品为**水丸;气芳香,

小儿七星茶冲剂

方:薏苡仁625g稻芽625g山楂3125g淡竹叶4688g钩藤2345g蝉蜕781g甘草7

清暑解毒冲剂

味酸、甜。鉴别:取本品10g,加乙醇m130,置水浴上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5ml,照

肺安片

杏仁(去油)粉碎成细粉,过筛,备上。麻黄、马兜铃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10倍,时间2小时,第二次加

更多用到中药水竹叶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水竹叶 《证类本草》:[卷第九]虱建草

生山足湿地。茎叶似山丹,微赤,高一、二尺。又有水竹叶,如竹叶而短小。生水中,亦云去虱,人取水竹叶生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十二]一十种陈藏器余

亦主诸虫疮生山足湿地茎叶似山丹微赤高一二尺又有水竹叶如竹叶而短小生水中亦云去虱人取水竹叶生食○含生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卷五斑疹、隐疹门]化斑汤

人参、石膏、知母、甘草、水竹叶,粳米引。如斑红者易治,黑者难治。小儿瘾疹多属于脾,以其隐隐在皮肤之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卷五附:秘传十三方]3胃苓丸:

。白浊,盐汤下。泻泄,炒米、车前草汤下。潮热,水竹叶炒米汤下。浮肿,长流水、灯心、五加皮汤下。疝气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卷五附:秘传十三方]2凉惊丸:

人类祖先早有漱口、刷牙的习惯,在公元前3000年苏美人乌尔城邦的国王墓穴中就曾发现过清理口腔用的最早工具——牙棒。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人们用动物骨灰做牙粉,清理口腔,现在还有些原始部落用木炭、盐水、细砂、树枝来清理牙齿。阿拉伯人现在还从一种叫Arak的树上取下树枝,将一端捣碎,做成刷状,用来清理牙缝及刷牙,称之为Miswak,是一种天然牙刷,据科学家分析,这种树枝含氟及皂素,可预防蛀牙,并有止痛作用。

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史记·仓公传》中就批出引起龋齿的原因是 “食而不漱”。《礼记》中: “鸡初鸣,咸盥嗽”就说明人们已有了漱口的习惯。古人清理口腔和牙齿用手指和柳枝。敦煌壁画《劳度叉头圣图》中,画有一和尚,蹲在地上,左手持漱口水瓶,用右手中指揩前齿。在唐代,人们用柳枝做成刷,蘸药水揩齿。宋代,有人主张每日早晚用柳枝揩牙两次,元代正式有 “牙刷”一词,郭玉诗中云: “南洲牙刷寄头日,去垢涤烦一金值。”元代社会上层人物用牙刷,一般人还是用柳枝,和中草药研制成的揩齿粉末刷牙,另据考古发现,我国1000多年前辽代古墓中出土了两支骨制牙刷柄。可见我国比欧洲要早600多年就有了类似现代的牙刷。

在欧洲,牙刷是由英国皮匠爱迪斯于1780年在伦敦首先发明的。在此之前,欧洲人用布擦洗牙齿,爱迪斯认为用布擦牙效率太低,而且擦不干净,他把鬃毛缚在骨头上,刷牙效果很好,从此改进了欧洲人的刷牙工具,爱迪斯创立的公司至今仍在生产牙刷。

现在通常的牙刷有四个部分:刷头、刷颈、刷毛和刷柄。刷头应稍短、稍窄、以便伸入整个口腔,刷净难刷的部位。刷头最好成圆弧状,以免刮伤牙肉。刷颈要有适当的弯度,以配合 牙齿床的弧度而深达后臼齿区。刷毛要软硬适当,顶端经过特殊处理,免得损伤牙龈及牙釉质。刷毛部分的外侧应稍长且柔软,以利牙龈的按摩。刷柄以好握为度。一般的牙刷,应用过3个月左右更新一次,刷毛已向两侧倾倒的牙刷,不可再用,它不仅无法清除牙垢,而且易伤牙龈。

近年来,德国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双柄牙刷,牙刷的两个末端呈U字形,上 有扇形的刷毛,可同时将牙齿内外侧刷干净,还有一种电动牙刷,靠振动按摩牙龈,治疗牙痛病。

大青盐

〔别名〕 食盐、戎盐、青盐。

〔基原〕 为等轴晶系湖盐的结晶。主产于青海、内蒙、新疆等地。与食盐的区别是,食盐为海盐及矿盐,大青盐主要是产于湖水里,属湖盐的一种。二者的主要化学成分氯化钠都是一致的,仅形象上略有差异。

〔炮制〕 采收本品后沥尽母液。去掉杂质,干燥而成。

〔应用〕 开食盐、戎盐、青盐,发大青盐;开大青盐,有湖盐,发湖盐,无湖盐发海盐;矿盐杂质较多,不宜发给。

〔贮藏〕 用陶缸装,放干燥处,防潮湿与溶解。

青盐

青海省对地产石盐的俗称。又称“湖盐”、“岩盐”。矿物名。化学成分为氯化钠,往往混有粘土以及钙、镁氯化物等。等轴晶系,晶形呈立方体,集合体呈疏松或致密粒状。纯净者无色透明或白色,含有杂质的则呈灰、黄、红或黑褐色。玻璃光泽;硬度25 ;比重21~22;味咸。青海素有“盐的世界”之称,其中驰名中外的察尔汗石盐矿,石盐储量430亿吨,钾盐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97%,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并供食用。氯化纳含量达96%以上,具有盐香味纯的特点。按其颜色有青盐、白盐、红盐和黑盐之分,论形状有珍珠盐、玻璃盐、珊瑚盐、水晶盐、雪花盐、粉条盐、蘑菇盐、钟乳盐、宝塔盐等。青盐还可人工造型,人民大会堂青海厅朱德题词挂屏、天安门等工艺品,就是用青盐中的晶体盐雕刻而成。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