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学者陆修静早年收集哪些经典道教文献?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道教学者陆修静早年收集哪些经典道教文献?,第1张

道教学者陆修静早年便留意收集经典文献,《玄品录》卷三记录他曾“南诣衡湘、九嶷,访南真之遗迹;西至峨嵋、西城,寻清虚之高躅”,为整理道教典籍,辨别真伪,考镜源流,编纂经目,分别品次,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元嘉十四年(437),他刊正《灵宝经》,撰编了《灵宝经目》。

太始三年(467),陆修静又得到上清派杨、许真人手写《上清经诀》真迹,和鲍靓所造《大有三皇经》文,对上清经、三皇文加以整理。太始七年(471)奉敕撰献《三洞经书目录》,共著录道家经书符图、方技方法1228卷。同时,首创在道教史上有深远意义的道教典籍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法。

从藏经洞中出土的文献约在五万件以上,其中百分之九十左右是佛教典籍,还有道教、摩尼教、景教等其他宗教的典籍,以及官府文书、四部书、社会等。

宗教典籍,还原敦煌早期宗教历史面貌。

敦煌遗书的年代上下跨越近千年,其间,更替变换的10多个朝代的文献都有所保存,成为研究各个朝代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资料。其主要部分,更是传统文献宝库中所佚缺者,价值尤为珍贵。

宗教文献以佛教的经、律、论即“三藏”以及佛经目录为主,其中大多有传世本,也有一些未曾传世的佛教文献。

扩展资料:

《四分律初分》抄写于西凉建初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417年1月30日),是敦煌遗书中有明确纪年的早期写卷之一,也是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中有纪年的最早一卷。本卷抄写于酒泉,后流传到敦煌,最终封存于藏经洞,是丝绸之路上佛教传播的见证,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敦煌遗书写卷,绝大部分用笔抄写,为古代民间书法大成。北魏时期的敦煌还成立了一个官方写经机构,它们的尺幅形式、所用纸张、用笔风格、格式规范、卷末题记都基本一致,可视为北魏官方抄经的标准品。

到了隋唐时期,唐朝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为中西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丝绸之路更加繁荣。

唐咸亨至仪凤年间(670-679),武则天也曾动用官方力量,抄写《妙法莲华经》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各三千部,为亡母杨氏祈福。这批写经书法精严腴润,装帧考究,为唐代写经中的上品。

在宗教典籍中,敦煌遗书也保存了不少关于三阶教、敦煌禅宗和道教典籍,可据以还原敦煌早期宗教历史的面貌。

人民网--艺术收藏--敦煌藏经洞里藏了哪些珍品遗书

《明君》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黄老学说的重要文献,它原在《老子》甲本后,与《伊尹·九主》相连;它指出“守战□邦之大务也,而贤君独积焉”,贤明君主真正珍惜的当是“兵”这样的国家实力,而不是美城银玉这样的“GDP”!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明君》 出土地点 :长沙马王堆汉墓 馆藏地点 :湖南省博物馆 所属年代 :汉代 简介,原文, 简介 《明君》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黄老学说的重要文献,它原在《老子》甲本后,与《伊尹·九主》相连;它指出“守战□邦之大务也,而贤君独积焉”,贤明君主真正珍惜的当是“兵”这样的国家实力,而不是美城银玉这样的“GDP”! 原文 ●臣以明君者必有实矣。明君之实奚若才(哉)?曰:小则能为大,弱则能为强,□□而能自尊也,此明君之实也。曰:君奚得而尊?曰:战胜则君尊功(攻)取地□□□□□□□地者务在功(攻)战而止矣。是以贤士明君,知其存功(攻)战也,故舆邦□积于兵。豚天世而(聚)材士,不多用于功以厚赏庆,不积藏于益之器以利备用。(聚)天下之良而独有之,故能乏(汜)强。强则制天下。是故善战者其城不围,善守者其地不亡。守战□邦之大务也,而贤君独积焉,故适(敌)。当(尝)试近比之。今操百洫(镒)之璧以居中野,内非有孟贲之勇也,外非有弓有之备也,其所以侑之者有(又)非如庆忌之材也,以为不过□□必夺之矣。今夫万家之众,百里之地,此其为璧多矣,已而人主非有守御战之胜李(理)也,以为軨适(敌)必危之矣。故利俞(愈)大而天下之欲之也愉(愈)甚。夫先王一人而有天下,诸侯之欲之者□□□□,而先王不失其天下□□以夫先王之守取天下,固与世异李(理)矣。先王之所以异者,何也?以夫先王者为□□□仑(抡)蚤(爪)(牙)之士,材巽(选)海内之众,简令天下之材,琐焉。其所以实邦哀〈充〉军者,皆一□之人也。夫故以氏(是)功(攻)战,天下弗敢塞。以氏(是)守御,天下弗敢试也。天〈夫〉故迁天子之乏(凡)臣、诸侯之君,天下之请□□□也,不得已于其有胜李(理)也。今其所以实邦充军者,非胜适(敌)者也。已而曰我□□□佁(始)服軨(敌),皆巫祝之言也,以虚卷(券)言之者也。臣以贤士之请(情)为不以虚卷(券)言。贤之□所以□王公者,身行以万民,袭贤上可以□□□□之,稿(豪)巽(选)(海)内之众,以为兵首(刃)。故曰论材而仇(酬)职,论功而厚□□□□□□□□而令行。 ●台室则崇高,污池则广深,其所以饬(饰)之者,有(又)以丹、桼、青、黄、〈银〉、玉、□□,此其请(情)美才(哉)阑(烂)乎,先王之目非弗美也。已而周何故为葇(茅)(茨)枯〈栝〉柱?曰美氏(是)不若美城。裘、封、营、莹□台华,先王非弗美也,然而左右之人缦帛之衣,縠之冠者,曰美是不若美□兵。务敬(檠)弓弩,修车马驰駷(骤)也,猎射雉(兕)虎,必胜之,主非弗乐也。然□□□□者,曰务氏(是)不若禁暴。故诗曰:『高丘之下,必有大(峡);高台之下,必有深池。』以为非(峡)其下也则不能成其高。夫故先王地夹(狭)人少,□□□强,功及帝王。意以三者为(峡)舆(与)?先王之养□□钟鼎壶泔(鉴),浅(残)而为□□□□(佩)饬(饰),尽为兵用。故□苑则亶(殚)群,污池则尽渔,以食战士。夫故当(丁)壮奋于,老弱奋于守,三军之士握鐱(剑)者(屠)(敌)若报父母之(仇)者,尽德其君而利其利也。今世主则不然。卷(圈)马食叔(菽)粟,戎马食苦(枯)(秆)复庾。朱(侏)襦(儒)食良(粱)肉,战士食参(骖)驷之食。□□系(奚)婢衣锦绣,战士衣大布而不完。有行此道也而能战胜守固者,□未之尝闻也。 ●人君有大务。人君之大务何也?曰:存其所树积。其所树积者何物也?曰:弱物也,半邦而削,盈邦而亡。其所树积,强物也。半邦而霸,盈邦而王。臣□□□□取于树强,树强柰(奈)何?曰:毋以非兵者害兵。曰:兵者所不好也与可罪也?战□不胜则不过失夫所不好耳。夫所好之积犹可得而有也,则何说而必积于兵?意夫不胜之为道也,不得有夫非兵之积乎?有以知其然也。昔者齐人与燕人战于北地,齐人不战,北地断而为燕。战于济外,齐人不胜,济外断而为天下。战于邦蒿,齐人不胜,邦□□□,不得有其大吕劳。剀(岂)直不得有其大吕劳耳才(哉),不得有其王后。剀(岂)直不得有其王后耳才(哉),不得其身。故夫不胜之为道也,固得有□。人之言必胜者胃(谓)何才(哉)?曰:使地工(亩),诸侯有职,目极色而视之,口极味而食之,耳极声而(听)之。然则养耳目之乐,莫若必胜,安邦信(伸)志,莫若□□□使天下工,诸侯有职,此剀(岂)弱者,此强者。此剀(岂)夫见制者才(哉),此制人者也。故,胜与不胜,如此明也。已而大君非壹褚舆邦而积于兵者,□不得其说。夫先王□□必胜也,非剸(专)以为身,以为天下也。先王将欲广仁大义以利天下,弱者不能非、强□□而君者,大君必出(由)于兵。故曰:明君有广之〈也〉,有大也也有处也,有用也,有积也,有侍(待)也,有(攘)也。以夫明君之所广者仁也,所大者义也,处者诚也,所用者良也,所积者兵也,所寺(待)者时也,所(攘)者暴也。□曰:广仁则天下亲之,大义则天下与之,处诚则天下信之,用良则天下□之,积兵则必胜,寺(待)时则功大,(攘)暴则害除而天下利。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