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若水”~~~??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关于“若水”~~~??,第1张

若水

“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的字面含义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 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 乃至仁至善……。

弱水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比较易懂的看法:

意思好象是很多的水只要其中的一小部分,引申为对于爱情 很多的女子当中只为1个女子,“弱水”的意思其实不是很了解,但是整句话 就是说要对爱情专一

1、“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出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纵*心宝蟾工设计,布疑阵宝玉妄谈禅》。

2、“弱水”

始见于《尚书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郑康成曰:‘弱水出张掖。’”按古籍言弱水亦见于《史记大宛传》、《汉书地理志》、《后汉书东夷传》与毕沅注《山海经》等。

“三千”

盖出于佛家三千大千世界,天台宗善言一念三千。

“一瓢饮”

见于《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古时许多浅而湍急的河流不能用舟船而只能用皮筏过渡,古人认为是由于水嬴弱而不能载舟,因此把这样的河流称之为弱水。因此在古书如《山海经》《十洲记》等中记载了许多并非同一河流而相同名称的弱水。山海经载的昆仑之北有水其力不能胜芥故名弱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些称谓流传到现在还在用,比如甘肃省现在的地图上还有一条弱水河。弱水也用来特指位于西北的婆夷河或黑水河,当然也只限于特定的地理学著作。

后来的古文学中逐渐用弱水来泛指险而遥远的河流。比较有名的是苏轼的《金山妙高台》中有句: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这是弱水第一次与具体的数字连用。张孝祥的《水龙吟——望九华山》中也有一句‘缥缈珠幢愚卫,望蓬莱、初无弱水’。其他的诗词中就很少见弱水的句子了。反到是后来的小说中用的比较常见些。

《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唐三藏收沙僧时有诗描述流沙河的险要: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这是第一次正式的弱水三千的提法。鲁迅先生在他的《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说道:虽弱水四绕,孤立独成,犹将如何如何《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也有提到:那道人又是怎生模样: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这里也是指遥远的意思。

再到后来弱水引申为爱河情海。这便是我们现在口边的弱水三千的意思。第一次正式的提出在《红楼梦》第九十一回纵*心宝蟾工设计布疑阵宝玉妄谈禅:黛玉道:"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前儿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今儿和你好,后来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和他好他偏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不和他好他偏要和你好你怎么样"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宝玉道: "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黛玉道:"水止珠沉,奈何"宝玉道:"禅心已作沾泥絮, 莫向春风舞鹧鸪"黛玉道:"禅门第一戒是不打诳语的"宝玉道:"有如三宝 "。 从此男女之间信誓旦旦就开始用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套话了。稍微少人知的是近代诗人苏曼殊的《碎簪记》,里面有段对白:余曰:然则二美并爱之矣。(电脑里无此二生僻字且用符号代替)复叹曰:君思‘弱水三千’之意,当知吾心。又问:然君意属谁先?余曰:淑芳。

至于现在,弱水三千的提法比比皆是。古龙和金庸的小说里提过不下几十次,每次英俊潇洒的男英雄被一大群春心萌动的美少女骚扰追求时,他都会对女主人公说: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你放心吧,然后男英雄便花开一春又一春。琼瑶和亦舒的鸳鸯蝴蝶小说里就很多以至本来是很有点歃血为盟的庄重变成周星星嘴里的我爱你一样可笑愚不可及。

有人曾以为弱水三千的‘弱’字乃通假‘溺’字,原因是在一些古文里见到此词作溺水之意。原文曾见于《书禹贡》‘拯弱与兴’,而《说文》里注解:弱,溺之简略也。《墨子》的注解作品《墨辩发微》里也有此说。但始终未曾见到‘溺’字的原型。而这些提到弱水的地方全是说为水浸没之意。

"格物致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格物致知"一词出自《大学》。格,至也。物,犹事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北宋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这是朱子对"格物致知"最概括、精确的表述。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对于朱熹的的解释,我们的理解是,格物就是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决不湖涂。

《老子》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段话的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参考资料:

http://wwwpeoplecomcn/GB/32306/33232/3164902html

“上善若水”是《老子》中的话,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整句话的意思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应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却与世无争;水总是处于人们所不愿处的地方洁身自好,故达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则。

“任凭若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出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纵*心宝蟾工设计,布疑阵宝玉妄谈禅》。

01

大爱无疆释义:最高级的爱、顶级的爱是没有疆界的,适用于任何方面、任何种类,不管什么人都能感受得到,类似于西方所说的“博爱”。

02

大爱无疆下一句是上善若水。最高级的爱、顶级的爱是没有疆界的,适用于任何方面、任何种类,不管什么人都能感受得到,即西方所说的“博爱”。“上善若水,大爱无疆”是说最善的人就像水一样,真正的爱是没有地域界限的。

03

大爱无疆出自老子的尚书,大爱无疆就是真正的爱是没有地域的界限的。上善若水,其实是说最善的人就像水一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此话出自老子。水利万物可又与世无争,更可以在众人都厌恶的地方生存。老子认为,水的这种品质已经接近于他所提倡的道了。

04

道德经节选: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