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鳄鱼的知识鳄鱼是原始动物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关于鳄鱼的知识鳄鱼是原始动物吗,第1张

鳄鱼是迄今发现活着的最早和最原始的爬行动物,它是在三叠纪至白垩纪的中生代( 约两亿年以前)由两栖类进化而来,延续至今仍是半水生性凶猛的爬行动物,它和恐龙是同时代的动物,恐龙的灭绝不管是环境的影响,还是自身的原因,都已是化石;鳄鱼的存在证明了它生命的强有力

鳄鱼不是鱼,属脊椎动物爬行虫纲,是祖龙现存唯一的后代它入水能游,登陆能爬,体胖力大,被称为“爬虫类之王”它以肺呼吸,由于体内氨基酸链的结构,使之供氧储氧能力较强,因而具有长寿的特征一般鳄鱼平均寿命高达150岁,是爬行动物中寿命最长的

据考古发现鳄鱼最大体长达12米重约10吨,但大部分种类鳄鱼平均体长约6米重约1吨,主要以鱼类、水禽、野兔、蛙等为食,属肉食性动物

鳄鱼在我国古代已有记载,《礼记》中叫 是一种鳄鱼,后,唐代韩愈因鳄鱼之患作《祭鳄鱼文》如讨贼文,义正辞严,吓退鳄患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更是将鳄鱼归入药性,“鳞部-鳄鱼- 释名:土龙”并将药性定为:“‘主治:心腹症瘕’‘湿气邪气’”无疑表明了鳄鱼在人类生活的作用,近代更是以鳄鱼皮革制作奢侈品而显示其价值

鳄鱼种类繁多著名的有:湾鳄、美洲鳄、非洲长吻鳄、尼罗鳄、扬子鳄等我园养殖的鳄鱼是泰国湾鳄,又叫河口鳄,拉丁学名:Crocodylus siamensis英文学名:Siamese crocodile主要栖息在淡、海水中,(是河湾和海湾交叉口处)最大体长6米,重约1吨湾鳄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是国际性重要保护物种,被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入名单,属濒临灭绝物种

鳄鱼在约两亿年前就已经存在。

鳄鱼是迄今发现活着的最早和最原始的爬行动物之一。它出现于三叠纪至白垩纪的中生代,性情凶猛的脊椎类爬行动物,它和恐龙是同时代的动物,属肉食性动物。

鳄鱼一种变温动物,卵生动物。鳄鱼是珍贵的爬行动物。除了现存的鳄鱼,曾经在地球上出现过普鲁斯鳄、帝鳄、恐鳄、巴里纳斯鳄这样的远古巨型顶级掠食者。鳄鱼显然不是鱼类,而是一种爬行动物,鳄鱼之名,或是由于其像鱼一样在水中嬉戏,故而得名“鳄鱼”。

扩展资料:

种群现状:

据记载,世界上现存的鳄鱼类共有20余种,我国的扬子鳄,东南亚的湾鳄以及非洲的尼罗鳄等都是较有名的品种。我国最大的鳄鱼养殖基地是广州市番禺养殖场,该场占地面积近70公顷,拥有湾鳄,尼罗鳄,扬子鳄,南美短吻鳄等鳄鱼近10万条。

保护级别:

扬子鳄、中美短吻鳄、南美短吻鳄、窄吻鳄、尖吻鳄、中介鳄、菲律宾鳄、佩滕鳄,尼罗鳄、恒河鳄、湾鳄、菱斑鳄、暹罗鳄、短吻鳄、马来鳄、食鱼鳄等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是国际性重要保护物种。

被《华盛顿公约》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入附录I名单,禁止其国际贸易。另外,爬行纲鳄目除列入附录I的以外所有物种均被列入CITES附录II名单,管制国际贸易。

——鳄鱼

鳄鱼,属于脊索动物门蜥形纲。分布于热带到亚热带的河川、湖泊、海岸中,现存24种。

长吻锐齿、四肢短小、尾巴扁平有力、皮硬厚鳞。栖于热带河流沼泽,并很少离开水过远的地方。食肉为主。卵生。

鳄鱼拥有较强的免疫力,能够防止鳄鱼在险恶环境下,与掠夺者搏斗后留下的伤痕产生致命感染。曾有科学家们发现鳄鱼强大的免疫系统可以杀灭艾滋病毒(HIV),研究人员发现鳄鱼血液中所含的某些蛋白质能够杀死对盘尼西林有抗药性的细菌,例如金黄葡萄球菌。

扩展资料:

鳄鱼喜欢栖息于河流、湖泊、沼泽中,或生活于丘陵中的潮湿地带,平时静静地躺在水里,一动不动,只露出一对鼻孔和眼睛,耐心地观察着水面和陆地上的东西。

当鳄鱼发现岸边有可捕食的猎物时,鳄鱼会将身体躲到水面下,然后悄悄地朝猎物所处的方向游去,慢慢接近目标,趁其不备时突然从水中一跃而起,将猎物一口咬住,用力将其拖入水中溺死。

鳄鱼常用的猎食猎物的方式为死亡翻转,即用强大的下颚紧紧地咬住猎物,然后尽全力旋转身体,用旋转的力量把肉从猎物身上撕扯下来。

鳄鱼捕猎时善于把握最佳时机,讲究用最少的体力消耗获得猎物,加之平时的运动量较少,对食物的吸收利用率极高,并具有很强的抗饥饿能力,这些特性有助于在食物极度短缺时生存下来。

-鳄鱼

鳄鱼给我们的感觉是很可怕,一般在电视上看到,日常生活中很少见。鳄鱼是迄今发现活着的最早和最原始的动物之一,也是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极高的野生动物。

公认的鳄鱼品种有23种,那么世界上最大的鳄鱼是什么呢?有什么特征和生活习性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上最大的鳄鱼是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鳄鱼是湾鳄,为23种鳄鱼品种中最大型的一种,又名河口鳄、咸水鳄、马来鳄、食人鳄,位于湿地食物链的最高层次,也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动物。

由于它是鳄目中唯一颈背没有大鳞片的鳄鱼,所以亦被称为“裸颈鳄”。

湾鳄的外貌特征

成体一般长3~6米,最长可达7米以上,最大者体重1600千克以上,是现存最大的爬行动物。

吻:吻较窄长,前喙较低,吻背雕蚀纹明显,眼前各有一道骨嵴趋向吻端,但互不连接。

鼻:外鼻孔单个,开于吻端;鼻道内无中隔,其后端边无横起缘褶而有腭帆。

眼:眼大,卵圆形外突。虹膜绿色,有上下眼睑与透明的瞬膜,也有瞬膜腺与泪腺。

耳:耳孔在眼后,细狭如缝。

齿:下颌齿列咬□时与上颌齿列交错切接在同一垂直面上。

头部:头后无枕鳞,亦无后枕鳞。

颈部:颈部与头、躯无明显区别,颈背散列的颈鳞合成方块,左右各有1枚纤长骨鳞。

躯干:躯干长筒形,为头长的5倍。腹浅白色,肢体后缘鳞片起棱成锯缘。

背部:背深橄榄色或棕色,背鳞16行左右,中背6行起棱而不成鬣,棱鳞入尾者最外1行离棱成2行尾鬣。

尾部:尾粗,侧扁,其长超过头、体的总和,可作有力袭击。

四肢:四肢粗壮,后肢较长,五出,第五趾短小,趾基有蹼,外趾全蹼,内侧两趾半蹼,内侧3趾有爪。

湾鳄的栖息环境

湾鳄适合生活在不同的湿地,如河口、红树林、沼泽等地的沿海和潮汐带。本种对海水的耐受性较一般鳄大。

湾鳄的饮食习性

湾鳄以大型鱼、泥蟹、海龟、巨蜥、禽鸟为食,也捕食野鹿,野牛,野猪,咬合力超强,最大个体达4200磅,可一口就粉碎海龟的硬甲和野牛的骨头,是世界上现存咬力最大的生物之一。

湾鳄的领地意识

海鳄的领地意识很强,雄鳄独占领域,驱斗闯入者,一雄率拥群雌。成鳄经常在水下,只眼鼻露出水面。耳目灵敏,受惊立即下沉。午后多浮水晒日,夜间目光如炬,幼鳄则带红光。

湾鳄的生长繁殖

1交配季节在5~6月之间,连续数小时,而受精仅1~2分钟;因应地区而定:泰国品种在7~8月产卵,爪哇品种甚至可在2月见到鳄卵。

2湾鳄利用腐草在淡水江河边约4米的林荫丘陵营巢,以尾扫出一个7~8米的平台,台上建有真径3米的安放鳄卵的巢,每次产20~90枚卵,卵径80×55毫米。

3母鳄守伺巢侧,时时甩尾洒水濡巢,保持30~33℃温度,一般经过75日(爪哇)至96日(斯里兰卡),便可孵出幼鳄。

4雏鳄出壳长240毫米,1年可达480毫米,3年可达1156毫米,重52千克。凶猛不驯。

鳄鱼是恐龙同时期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鳄鱼,属脊椎类两栖爬行动物,其性情大都凶猛暴戾,喜食鱼类和蛙类等小动物,甚至噬杀人畜。据记载,世界上现存的鳄鱼类共有20余种,我国的扬子鳄,泰国的湾鳄以及逻罗鳄等都是较有名的品种。

鳄鱼除少数生活在温带地区外,大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河流,湖泊和多水的沼泽,也有的生活在靠近海岸的浅滩中。它脸长、嘴长,有所谓“世上之王,莫如鳄鱼”之说。鳄鱼富有观赏价值。鳄鱼还具多种药用保健功效。鳄鱼也是名贵食用佳肴。由于它全身宝,因此,世界上一些国家积极发展鳄鱼养殖业。

二者并不是同一物种,它们都属于鳄目,但鳄鱼是鳄科,而短吻鳄是鼍科。湾鳄、尼罗鳄、美洲鳄、沼泽鳄、菲律宾鳄、暹罗鳄等都是鳄科,种类很多,除侏儒鳄以外,大部分都威武庞大,咬合力惊人,战斗力超猛。鼍科的种类要少很多,而且又分成两个亚科,分别是短吻鳄亚科和凯门鳄亚科,短吻鳄亚科包括密西西比河短吻鳄与扬子鳄这两种,鼍科中除扬子鳄之外都原产于美洲。

相比于鳄科,鼍科的这些小兄弟们无论体型还是战斗力都要逊很多。经常被美洲虎吃掉、被绿森蚺吃掉、被大水獭打的满地找牙的都是鼍科的。另外,鳄目之下还有一个长吻鳄科,其代表为恒河鳄,长相十分诡异。

只能吃鱼的恒河鳄

扬子鳄是一种短吻鳄。在古代,扬子鳄被叫做鼍、鼍龙,民间也称之为土龙、猪婆龙,叫它“土龙”,估计就是没文化的人将鼍龙以讹传讹读成了土龙,叫它“猪婆龙”,估计是因为扬子鳄的叫声就跟猪一样。

扬子鳄是中国独有的物种,成年后体重30多公斤,体长1米多,对人类没有什么威胁。现在,长江已经没有野生扬子鳄了,野生扬子鳄多半居住在皖南宣歙一带,根据一些野外调查记录,约有200条左右,早已十分濒危。在宣城的扬子鳄保护基地,人工繁育的有一万多条。不同于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扬子鳄低等、丑陋、冷血,得到的关注自然也少的可怜。

但是,在古代则不然。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扬子鳄遍布南方各水系,不要说长江和太湖,就是稻田旁边、鱼塘附近,说不定就有扬子鳄潜伏。古人对扬子鳄非常熟悉,《本草纲目》中就有不少有趣的细节可以反映人们对扬子鳄的熟悉程度。

比如,扬子鳄的洞穴很深,捕猎扬子鳄有专门技术,渔夫会用绳子绑着钓饵放到洞穴中引诱扬子鳄,待其上钩,再慢慢拉出,才能抓住;再比如,扬子鳄的鸣叫就像敲鼓一样洪亮,而且其鸣叫行为是有规律的,古人就借助扬子鳄在夜间的叫声来计时;再比如,扬子鳄会在下雨前鸣叫,人们就把这当成天气预报;再比如,有人会吃扬子鳄,因为其肉大补,很名贵,甚至可以拿来当彩礼或嫁妆。早在春秋战国的文献资料中,就有很多关于鼍的记载,后世的记载更是不胜枚举。当然了,由于扬子鳄长得那么丑,这些记载也都不是什么好话,往往是以“鱼鳖鼋鼍”、“龟鳖鼋鼍”这样的组合出现,用于形容南方生存环境的险恶。直到明清时期,扬子鳄依然是文史资料中的常客。

比如《西游记》中就有鼍,我所说的可不是泾河龙王的儿子、西海龙王的外甥、称霸黑水河的鼍龙,因为这个鼍龙是龙王的儿子,是龙生九子之一,长得像个大鳖,当然不会是扬子鳄。但是,在东海龙王和西海龙王手下,都有几位大员,分别是鯾鲌鳜鲤、龟鳖鼋鼍,其中就有鼍,特别是东海龙宫中有鼍将,也有鼍丞相。除了文学形象之外,扬子鳄在古代还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皮可以用来做鼓,做铠甲,皮肉都可以入药。

因此,古人真的很熟悉扬子鳄。虽然扬子鳄形象气质都不佳,文学形象也不好,人们也不知道爱惜它们,抓过来不是剥皮就是吃肉,但这从另一方面证明,古时扬子鳄分布广泛,数量众多。《本草纲目》引用苏颂的话说,“今江湖极多”。鼋鼍一词也顺带证明,除了扬子鳄之外,现在同样稀有的鼋,在过去也不少。

以上是扬子鳄的情况,虽然古人很熟悉,但是今天的很多人都不熟悉了。但鳄鱼则是另一种情况,虽然今天的人们都很熟悉,但古人却很不熟悉。在《西游记》成书的年代,成精的是鼍,但到了创作《葫芦娃》的年代,就不会有鼍,而只有鳄鱼头领了。

鳄鱼头领

现在中国人熟悉鳄鱼,当然不是因为鳄鱼数量多、分布广,而是因为在动物世界、人与自然这一类的节目中经常看到鳄鱼威武狡黠的身影。但是,请注意,动物世界里的鳄鱼没有产于中国的,通常都是非洲的尼罗鳄。如果没有动物世界,或者没有现代科技,大部分中国人肯定也不会知道鳄鱼这个物种,因为现代中国已经没有土生土长的鳄鱼了。

虽然现代中国没有鳄鱼,但古代其实是有的,具体品种为湾鳄,是现存最大的鳄鱼,也是现存最大的爬行动物。虽然古代有,但是鳄鱼偏安一隅,零星分布在华南沿海的部分湿地中,在中原和江南没有分布。而在很长时间内,闽南、两广与海南,发展落后,人口也不多,当地像鳄鱼之类的土特产并不在广大知识分子的主要视野之中。

与扬子鳄不同,在古代文献中,鳄鱼是稀客,很少被提到,即使偶有提及,也往往是出于一种猎奇之风,举例如下:

(1)西晋张华在《博物志》记载: “南海有鳄鱼,状似鼍,斩其头而干之,去齿而更生,如此者三乃止”。

(2)《梁书·扶南国传》中记载:“鳄大者长二丈余,状如鼍,有四足,喙长六七尺,两边有齿,利如刀剑,常食鱼,遇得獐鹿及人亦啖之,苍梧以南外国皆有之。”

(3)唐代刘恂在《岭表录异》中记载:“鳄鱼,其身土**,有四足,修尾,形状如鼍,而举止趋疾,口森锯齿,往往害人。南中鹿多,最惧此物,鹿走崖岸之上,群鳄嗥叫其下,鹿恐怖落崖,多为鳄鱼所得,亦物之相摄伏也。故李太尉德裕贬官潮州,经鳄鱼滩,损坏舟船,平生宝玩古书图画一时沉失,遂召舶上昆仑取之,但见鳄鱼极多,不敢辄近,乃是鳄鱼窟宅也。”

(4)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余少时到闽中,时王举直知潮州,钓得一鳄,其大如船,画以为图,而自序其下。大体其形如鼍,但喙长等其身,牙如锯齿,有黄苍二色,或时有白者,尾有三钩,极铦利,遇鹿豕即以尾戟之以食。生卵甚多,或为鱼,或为鼍、鼋,其为鳄者不过一二。士人设钩于大豕之身,筏而流之水中,鳄尾而食之,则为所毙。”

总结上述几篇文献的记载,可以发现几个规律。

第一,上述几篇文献的时间跨度从西晋到北宋八九百年,但人们始终不熟悉鳄鱼这一物种。这一历史阶段中,中原人两度大规模南迁,到了北宋时期,广东福建一带已不是蛮荒之地。西晋时期,两广仍是半蛮荒状态,科学家张华怀着猎奇的心态记录了鳄鱼的存在,情有可原;到了北宋时期,华南一隅之繁华已不亚于中原与江南,但大科学家沈括仍怀着猎奇的心态记录鳄鱼的存在,可见鳄鱼在古代中国确实不多见。

第二,上述文献普遍比较权威,但对鳄鱼的记载真伪杂糅,有对有错。张华、沈括既是政治家,又是科学家,《梁书》高居二十四史之一,刘恂长期在岭南工作和生活,对广东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而且他引用了李德裕的亲身经历,他们的权威性都是很高的。但是,他们的记载都有错误之处。

张华说被砍下来的鳄鱼脑袋的牙齿脱落还能再生,而且还能再生三次,荒诞;《梁书》记载鳄鱼的嘴有六七尺长,也就是近两米长,夸张;刘恂说鳄鱼群居于一个窟宅之中,不够严谨;沈括说鳄鱼用尾巴捕食鹿和猪,胡扯,还说鳄鱼蛋能孵化出鱼、鼋、鼍,只有很少才能孵化出鳄鱼,荒谬。可见,古人缺乏观察和研究鳄鱼的机会,对鳄鱼不熟悉。

第三,虽然上述文献对鳄鱼都不熟,但其对鳄鱼的认知是逐步深化的。张华应该只是听到过一星半点关于鳄鱼的传闻,《梁书》的编者只是转载南海诸国关于鳄鱼的研究成果,刘恂对鳄鱼的长相、习性已经十分了解,到了沈括的时代,人们已经能够熟练的捕猎鳄鱼,甚至有了鳄鱼的写生。

第四,上述文献关于鳄鱼的正确记载有以下几条。(1)鳄鱼生活在华南沿海;(2)鳄鱼身体庞大,呈现土**或者青黑色,有四条腿,尾巴很长,嘴也比较长,牙齿锋利如刀;(3)鳄鱼生性凶猛,吃鱼,吃獐、鹿、猪等哺乳动物,甚至也会攻击人;(4)鳄鱼是卵生,而且蛋中孵出的鳄鱼只有很少能存活。

第五,上述文献关于鳄鱼的形状描绘,都用了一个共同的类比对象,鼍,也就是扬子鳄。张华说“状似鼍”,《梁书》记载“状如鼍”,刘恂说“形状如鼍”,沈括说“大体其形如鼍”。可见,鳄鱼长得像常见的扬子鳄,是古人的高度共识。这也说明,古人非常熟悉鼍,但是很不熟悉鳄鱼。

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

关于鳄鱼的最著名的文献,当属韩愈的《鳄鱼文》。那一年,刑部侍郎韩愈上《谏迎佛骨表》,结果“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改任潮州刺史。其实这并非贬官,因为刑部侍郎与潮州刺史都是正四品下,只是京官外放而已。来到潮州后,韩愈很快就发现此地有鳄鱼,在给唐宪宗皇帝的《潮州刺史谢上表》中说道,“飓风鳄鱼,患祸不测”。

后来,韩愈进一步确认,鳄鱼是潮州人民的心腹大患,于是写下这篇流传千古的《鳄鱼文》,让属隶将一头猪和一只羊投入水中,将此文读给鳄鱼听。

在文中,韩愈首先对鳄鱼在潮州这样的蛮荒之地繁衍生息的行为表示了充分理解,但随即警告鳄鱼,今时不同往日,鳄鱼不能继续留在潮州了,于公而言,潮州是大唐的神圣领土,唐朝政府对此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于私而言,我韩某人为官一方,当造福百姓,如今鳄鱼胆敢与刺史抗拒,分明是不给我面子,在潮州,咱俩只能留下一个。

最后,韩愈庄严要求鳄鱼认清形势,限期离开潮州,如果不走,一切后果将由鳄鱼承担,勿谓言之不预。韩愈正告,“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据说,此文一出,鳄鱼立刻认清形势,离开了潮州。那个时候,鳄鱼遍布岭南,数量极多,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鳄鱼进行一定的捕杀,抑制其种群数量,是有益无害的,其性质属于孟子所说的“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

但是,随着后世对岭南的持续移民与开发,生态环境日渐恶化,鳄鱼被大量捕杀,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最终在中国彻底消失了。而数量远多于鳄鱼的扬子鳄,其处境也不容乐观,以鳄鱼之强大,尚不能自保,何况羸弱的扬子鳄,它们对人类的锄耰棘矜毫无还手之力,几乎遭遇灭顶之灾。

时至今日,野生扬子鳄的数量也不多了,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可能只有二百只左右,至少在扬子江已经没有了,只在皖南地区还有分布。

古人熟悉扬子鳄,是因为扬子鳄数量多,分布广,古人不熟悉鳄鱼,是因为鳄鱼僻处蛮荒。现代人不熟悉扬子鳄,是因为扬子鳄的数量已经十分稀少,再也不像过去那样遍布江湖,而现代人熟悉鳄鱼,却并不是因为鳄鱼在中国数量多、分布广,而是因为非洲的鳄鱼数量多、分布广,经常出现在动物世界的画面中。所以,如此鲜明的古今对比,对中国的扬子鳄与鳄鱼而言,都是悲剧。

中国鳄鱼在野外早已灭亡,虽然可惜,但已经不可挽回了。可是,扬子鳄还没有灭亡,我们还有机会拯救这一珍稀物种。龟鳖鼋鼍,鼍危在旦夕,鼋也十分濒危,拯救鼋的机会窗口也还在。其它很多珍稀濒危物种和野生动物的处境虽然严峻,但也有挽救和保护的机会。

保护野生动物,一定要正确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科学理念。也就是说,一定要正确平衡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只有这样,野生动物的保护才是可持续的。

如果一味追求对野生动物的单纯保护,而忽视了对其合理开发利用,那就不是以人为本,早晚会功亏一篑。孟子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保护野生动物与合理开发利用,必须相互平衡,不可偏废。当然了,现阶段的形势严峻,必须强化保护的力度。

龙的原型究竟是什么动物一直众说纷纭,要揭开这个谜团须从华夏民族的悠久历史去溯古寻源。

当原始人类从采集野果和渔猎转向以种植为生的时候,谷物成了主要食物,而收获数量就决定了人们的生存质量。还处在幼年时期智慧尚不发达的古代人,面对自然界变化无常频繁发生的各种灾害,既无法理解也无力控制,又不甘心听任自然摆布,于是就寄希望出现一些可以左右自然力以帮助抵御灾害的神灵,企图通过祈祷和供奉这些神灵偶象以求得护佑。

在华夏民族的发祥地黄河流域,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洪涝灾害对人威胁极大,所以渴求有一种能主宰雨水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神灵便是古代先民的最大愿望。处在不同地域和环境中的古代人类,由于受到身边不同自然物的益处和害处,因此,人们心目中代表自然物精华和灵气的对象各不相同,某种生活在身边的动物就是最常用的造神素材,于是我们的祖先便创造出一种以我国特有的鼍属鳄科爬行动物扬子鳄为原型的寓意性主水神灵形象——龙。

扬子鳄这种曾与恐龙共同生活了一亿多年延续至今仍奇迹般保持了原始形态的“活化石”是如何被塑造成龙呢?夏商朝以前,黄河流域的环境像《水经注》记载的“杂树交荫,云垂烟接”,曾是山清水秀植被丰富的地方,古气象学表明气候还相当温暖潮湿,因此生活着许多扬子鳄。由于扬子鳄狰狞的相貌,能在水中和陆地两栖生活的奇特习性以及经常半潜水中似隐似现的诡秘行踪,引发古人对它产生了既恐惧又敬畏的心理,所以在众人眼中具有威严和神秘感的动物——扬子鳄便成了主水神灵形象的必然选择对象。

龙的幻化形象具有扬子鳄的全部基本特征:1、披满鳞甲的身躯;2、长颚大口和位于头顶的翘鼻;3、锋芒毕现的锥型尖牙;4大而圆的突起眼睛;5粗壮的长尾;6、强健的四肢和五指利爪;7、有横条纹的腹部。

为了弥补扬子鳄秃头尖尾有损神灵形象的缺陷,古人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力,给它添加了角、须、尾鳍以及把背部纵向排列的突起角质棘刺也变换成锯齿状背鳍,并拉长躯体以渲染气势,充实装饰效果,于是扬子鳄就被塑造成了传说中描绘的张牙舞爪、能腾云驾雾的龙形象了。虽然经过艺术夸张后,想象中的龙与现实中的扬子鳄有了许多不同之处,但对比之下,仍可看到扬子鳄——长颚、尖牙、披鳞、利爪等主要特征。

后来黄河流域由于人为破坏生态,刀耕火种,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环境恶化,气候变冷,适宜于暖湿环境的扬子鳄难以生存便逐渐绝迹了(现仅存于我国安徽省南部)。因为扬子鳄在现实生活中不复存在,人们记忆中的印象淡化消失,只留下祖先们创造的龙形象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结果龙与扬子鳄成了两种不同的概念,龙形象的来历开始变得扑朔迷离。

早期的龙是无角的,1987年河南濮阳发掘出土的一个6000年前古墓葬中就曾发现用蚌壳摆的龙(扬子鳄)图形。在仰韶文化彩陶上的龙形象也是大头长尾的爬行动物。有角龙的形象见于商代甲骨文和青铜器上,山西省出土的一个商代青铜器龙纹觥的造型翘鼻、张口、利齿毕现,器身两侧纹饰与扬子鳄的体纹完全相同。四川大足南山的云龙石刻雕塑则更是一个无角无须、蹩眉瞪目、活灵活现的扬子鳄形象。

汉字是象形文字,甲骨文中的龙字便是大口、曲体的动物形象。龙字的读音则是雷声的模拟音。古人视龙为雷雨之神,《山海经》中就有“雷泽有神,龙身而人头。”的记载,每当风雨欲来时的电闪雷鸣启发了古人,认定雷电与龙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隆隆”的雷声成了龙字的读音。时至今日,扬子鳄在我国南方民间的俗称仍是“土龙”、“猪婆龙”。

人的认识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古往今来,许多有关龙的记载、传说、民俗都与扬子鳄的生活习性相关。

扬子鳄生活在河湖沼泽地带,《左传》中“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就是指龙(即扬子鳄)与蛇是同样生活于类似环境之中,习性相近的两种动物。

扬子鳄在水边打造迷宫似的地下洞穴,洞深距地面2—3米,平时也多栖息水中,故人们想像出“龙王居住在水底龙宫”的神奇景象。而在看到每当发洪水时扬子鳄因洞穴被冲毁四处逃避,便认为“龙王在兴风作浪”,岂不知扬子鳄也是洪水的受害者。

扬子鳄以鱼、蛙、蚌等为食,蚌壳内多有珍珠,鳄生性凶残,长期饥饿时还会自相残杀。当有人看到扬子鳄争食蚌类时,嘴里吐出珍珠,便有了“二龙戏珠”之说。

扬子鳄是六月交配,七月产蛋,雄鳄是通过叫声寻找雌鳄的(鳄是唯一会叫的爬行动物),而每年六月正是黄河流域多雨夏季的开始,于是人们把扬子鳄响亮的叫声与风雨的来临联系在一起,认为“龙可以呼风唤雨”。

《说文解字》中描述“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世界上仅有扬子鳄与密西西比鳄两种生活在温带需要冬眠的鳄。因气候原因每到初冬时它们便进入冬眠期,当春天(农历二月)大地解冻时,蛰伏了一冬天的它们开始外出活动,同时也到了黄河流域开始下雨的季节,先民们把二者也联系在一起,于是就有了祭祀“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

诸如此类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龙是祭神文化的特定产物,古籍中说:“水以龙。”可见龙是作为主水神灵被创造出来的(传说中的龙王),关于龙与古代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有关的说法,没有充分的依据。有文字记载以来,远古华夏民族的各氏族都是以汉字姓氏作标志的,没有用动物图形作标志的记载。远古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很低,还不能用逻辑的方法思考问题,只能用类比、表象的方法认识事物,要创造一种综合各种动物特征的虚拟动物形象,是古代先民难以做到的,因此,龙不是虚拟的动物。《尔雅·翼》中谈到龙有“九似”(角似鹿、颈似蛇、爪似鹰……)是指龙的局部形态与一些动物相似而已,并没有具体指龙是综合九种动物特点创造的。即使是古代外国民族的崇拜标志也都是实有动物(鹰、虎等)或人兽结合(狮身人面)的形象。

至于龙与其它实有动物一起出现在十二生肖中也很自然,因为在夏商以前,古人所指的龙就是现实中的扬子鳄,而鳄是全球范围人们普遍关注崇拜的动物之一,在埃及以及希腊的十二生肖中也都有鳄。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