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茶有什么功效,喝多了或常喝是不是很凉的?会不会有不好
菊花茶有保健功能,但也不宜多喝。
一、菊花茶保健功能
茶的药效:性甘、微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通过饮用菊花茶可以对上火引起的青春痘起到一个舒缓的作用。菊花具有清肝明目降火的作用。
1、抗病原体作用。菊花在体外对金**葡萄球菌、B-溶血栓性链球菌、伤寒杆菌有某些抑制作用,其水浸剂对某些常见皮肤致病性真菌亦有抑制作用。高浓度在体外还有抗病毒及抗螺旋体作用。
2、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菊花提取物对小鼠腹腔注射,可使皮内注射组织胺之局部台酚蓝之扩散较小,显示其能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有抗炎作用。
3、有解热作用。对金葡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尤为显著。有显著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冠脉流量的作用。本品对冠心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症等老年性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从而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国内在治疗老年人常见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5、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还有解毒作用。
二、饮用禁忌
1、隔夜菊花茶茶里含有的绿原酸,在空气中就会氧化而变绿,这时茶就已经变性了不能饮用了。夏季温度高,茶水易酸败变味,如果搁置了24小时以上,最好不喝,否则会引起腹泻。隔夜菊花茶中维生素C的含量大大减少,营养价值减低,所以不建议饮用。隔夜菊花茶,特别是有加糖或者蜂蜜的,胃寒体虚者饮用容易造成腹泻。
2、脾胃虚寒不宜饮用。现代研究认为,菊花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抗衰老等作用用菊花泡茶,不宜长期连续饮用,一般3~5天即可。而体质偏寒的人不妨放点枸杞,而脾胃虚寒的人最好少喝。
3、阳虚体质的不宜。因为菊花性微寒,有些阴虚火热体质的人喝菊花茶会引起上火的现象,喝之前需要清楚自己的体质,以免起到反面效果。
4、添加冰糖。对于患有糖尿病或血糖偏高的人,最好别加糖。此外,还有一些脾虚的人也不宜加糖,因为过甜的茶会导致这类人口黏或口发酸、唾液增多,感到不适。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国家基本药物 4 概述 5 《医学启蒙》卷三方之内消瘰疬丸 51 组成 52 制备方法 53 功效主治 54 内消瘰疬丸的用法用量 55 用药禁忌 6 《饲鹤亭集方》之内消瘰疬丸 61 组成 62 功效主治 63 内消瘰疬丸的用法用量 64 制备方法 7 内消瘰疬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71 拼音名 72 标准编号 73 处方 74 制法 75 性状 76 鉴别 77 检查 78 功能与主治 79 用法与用量 710 规格 711 贮藏 8 内消瘰疬丸药品说明书 81 药品名称 82 药品汉语拼音 83 剂型 84 性状 85 内消瘰疬丸的主要成份 86 内消瘰疬丸的功能主治 87 注意事项 88 内消瘰疬丸的用法用量 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内消瘰疬丸 1 拼音
nèi xiāo luǒ lì wán
2 英文参考neixiao luoli pill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与内消瘰疬丸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912 80 内消瘰疬丸 浓缩丸 96丸 瓶 249 中成药部分 913 80 内消瘰疬丸 水丸 9g 袋 39 中成药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内消瘰疬丸为方剂名、中成药,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内消瘰疬丸的部颁标准。主要成分为夏枯草、浙贝母、海藻、白蔹、天花粉、连翘、熟大黄、玄明粉、蛤壳(煅)、大青盐、枳壳、桔梗、薄荷脑、地黄、当归、玄参、甘草[1]。具有软坚散结的功效。用球瘰疬痰核或肿或痛。
5 《医学启蒙》卷三方之内消瘰疬丸 51 组成夏枯草八两,玄参、青盐各五两,海藻、川贝母、薄荷叶、天花粉、海蛤粉、白蔹、连翘(去心)、熟大黄、生甘草、生地黄、桔梗、枳壳、当归、硝石各一两[2]。
夏枯草8两,玄参5两,青盐5两(煨),海藻1两,海粉1两,贝母1两,天花粉1两,白蔹1两,连翘1两,桔梗1两,当归(酒洗)1两,生地(酒洗)1两,枳壳(麸炒)1两,大黄(酒蒸)1两,薄荷叶1两,消石1两,甘草1两。
52 制备方法上药为细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2]。
上为末,酒糊滴为丸,如绿豆大。
53 功效主治《医学启蒙》卷三方之内消瘰疬丸主治痰凝气滞而致的瘰疬痰核,颈项瘿瘤,皮色不变,或肿或痛[2]。
功在消坚散结,消肿化痰。主治瘰疬,痰核,颈项瘿瘤,皮色不变,或肿或痛。
54 内消瘰疬丸的用法用量每服三钱,临卧白汤送下[2]。
每服100余丸,食后、临卧抵枕用白汤吞下,就卧1时。瘰疬未溃内消,溃者自愈,外贴太乙膏收口。
55 用药禁忌忌食牛肉;忌食辛辣等 食物。
6 《饲鹤亭集方》之内消瘰疬丸 61 组成玄参3两,连翘3两,当归3两,制军3两,花粉3两,生地4两,海石粉4两,薄荷2两,白蔹2两,川贝2两,朴消1两,青盐1两,生甘草1两,夏枯草4两。
62 功效主治《饲鹤亭集方》之内消瘰疬丸功在开郁清热,消肿涤痰。主治男妇忧思郁怒,积于肝胃两经,致生瘰疬、乳巖诸毒。
63 内消瘰疬丸的用法用量每服45钱,开水送下。
64 制备方法煎汤为丸。
7 内消瘰疬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71 拼音名Neixiao Luoli Wan
72 标准编号WS3B285098
73 处方夏枯草 200g 玄参 125g 大青盐 25g 海藻 25g 浙贝母 25g 薄荷 25g 天花粉 25g 哈壳(煅) 25g 白蔹 25g 连翘 25g 熟大黄 25g 甘草 25g 地黄 25g 桔梗 25g 枳壳 25g 当归 25g 玄明粉 25g
74 制法以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75 性状本品为灰**的水丸;气微香,味咸苦。
76 鉴别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石细胞黄棕色或无色,类长方形、类圆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约至94μm。具缘纹孔导管大,多破碎,有的具缘纹孔呈六角形或斜方形,排列紧密。内果皮纤维上下层纵横交错,纤维淡绿色,短梭形,孔沟可见。草酸钙簇晶,直径60~140μm。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组织中。薄壁细胞纺锤形,壁略厚,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
77 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A)。
78 功能与主治软坚散结。用球瘰疬痰核或肿或痛。
79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 9g,一日1~2次。
710 规格每瓶装 9g
711 贮藏密闭,防潮。
天津市药品检验所 起草
8 内消瘰疬丸药品说明书 81 药品名称内消瘰疬丸
82 药品汉语拼音Neixiao Luoli Wan
83 剂型每瓶装 9g
84 性状内消瘰疬丸为灰**的水丸;气微香,味咸苦。
85 内消瘰疬丸的主要成份夏枯草、玄参、浙贝母、海藻、天花粉、地黄、桔梗、枳壳、当归、玄明粉、蛤壳(煅)、大黄(熟)。
86 内消瘰疬丸的功能主治软坚散结。用于瘰疬痰核或肿或痛。
87 注意事项1大便稀溏者禁用。
2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使用安全性:孕妇忌用。
88 内消瘰疬丸的用法用量菊花不但可以泡茶,还有很多对人体有利的因素呢。 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之一,主要以头状花序供药用。据古籍记载,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对口干、火旺、目涩,或由风、寒、湿引起的肢体疼痛、麻木的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主治感冒风热,头痛病等。 对眩晕、头痛、耳鸣有防治作用。 菊花有野菊和家菊之分,其中家菊清肝明目,野菊祛毒散火,甘苦微寒,清热解毒,对眼睛劳损、头痛、高血压等均有一定效用。《本草纲目》中对菊花茶的药效也有详细的记载:性甘、微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神农本草经》认为,白菊花茶能“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气,轻身耐劳延年。” 现代医学也研究证实,菊花具有降血压、消除癌细胞、扩张冠状动脉和抑菌的作用,长期饮用能增加人体钙质、调节心肌功能、降低胆固醇,适合中老年人和预防流行性结膜炎时饮用。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也有较好的疗效。同时,菊花茶香气浓郁,提神醒脑,也具有一定的松弛神经、舒缓头痛的功效。 中医多用以主治目赤、咽喉肿疼、耳鸣、风热感冒、头疼、高血压、疮疗毒等病症。若长期食用,还有“利血气、轻身、延年”的功效。 现代临床医学也证明,菊花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降低血压,对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清胆固醇过高症都有很好的疗效。 菊花对治疗眼睛疲劳、视力模糊有很好的疗效。 很多人喜欢喝,特别是常用电脑的上班族,菊花茶确实对保养眼睛有好处。 睡前喝太多的水,第二天早晨起床眼睛就会浮肿得像熊猫一样,民间有一方法:用棉花沾上菊花茶的茶汁,涂在眼睛四周,很快就能消除这种浮肿现象。此外平常还可以泡一杯菊花茶来喝,能使眼睛疲劳的症状消退,如果每天喝三到四杯的菊花茶,对恢复视力也有帮助。 菊花茶:有明目清肝的作用,有些人就干脆菊花加上枸杞一起泡来喝,或是用蜂蜜菊花茶都对疏肝解郁很有帮助。决名子茶:决名子有清热、明目、补脑髓、镇肝气、益筋骨的作用,若有便秘的人还可以在晚餐饭后饮用,对于治疗便秘很有效果。杜仲茶:杜仲具有补血与强壮筋骨的作用,对于经常久坐,腰酸背痛很有帮助 菊花茶对眼睛的保健作用 菊花对治疗眼睛疲劳、视力模糊有很好的疗效,国人自古就知道菊花有保护眼睛的作用。除了涂抹眼睛可消除浮肿之外,平常就可以泡一杯菊花茶来喝,能使眼睛疲劳的症状消退,如果每天喝三到四杯的菊花茶,对恢复视力也有帮助。 菊花的种类很多,不懂门道的人会选择花朵白晰且大朵的菊花。其实又小又丑且颜色泛黄的菊花反而是上选。菊花茶其实是不加其它茶叶,只将干燥后的菊花泡水或煮来喝就可以,冬天热饮、夏天冰饮都是很好的饮料。 另外如果早上起来眼睛浮肿,还有一法:用棉花沾上菊花茶的茶汁,涂在眼睛四周,很快就能消除这种浮肿现象。 [原料]野菊花15克、冰糖20克。[做法]取野菊花,沸水冲泡10分钟,入冰糖溶化即可。[用法]每日2剂,代茶饮用,冲至无味。[作用]清热解毒、凉血明目。用于防治鼻咽癌。[评注]野菊花甘苦微寒,清热解毒,用于治疗毒痈疥肿。现代研究证实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癌作用。配冰糖甘凉润燥,矫味适口,凉而饮之以增清热之功。 不过,专业中医师告诫读者,不同体质应选择不同的凉茶,随便乱喝不仅不能达到保健作用,有时反而会引起副作用。 上火,须辨明虚实 夏枯草、菊花茶等有清热去火、清肝明目之效,对于这两种火旺都有对症灭火的作用。但须注意,由于性偏苦寒,体虚之人不宜多喝。
现在已经进入了炎热的夏天,夏天很闷热,尤其是在南方,夏天是最难熬的,很容易上火。
为了减轻夏天的炎热,南方人很早就有在夏天泡茶的习俗,所以夏天的时候南方到处都是卖凉茶的,也有很多用来泡茶的植物。
事实上,在山村里有很多种植物都是用来泡茶的,市场上卖的很多凉茶都是用这种植物来制作的。
今天就为你推荐5种可以用来泡茶的植物,它可以去火,夏天广东人经常喝,你老家的山上可能也会有,千万别错过哦!
一、牛筋草
这是一种在农村很常见的害虫,许多农民都视其为“眼中钉”,千方百计地要将其铲除。
这种植物的生命力极强,而且生长速度极快,很难根除,哪怕是被人践踏,或者被汽车碾过,也不会那么容易死去。
很多人小时候跟着爹娘在田地里锄草的时候,都会碰到这种植物。
要想根除,必须要用锄头将其连根拔起。
但是,牛筋草也不是没有用处,因为在广东人的眼里,这是一种凉茶原料,而且它的药效和板蓝根不相上下。
除此之外,以前有很多农民会用这种草来喂养鸡,这样可以预防很多动物的病,还有人说这种植物可以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
二、夏枯草
我想很多南方的朋友都在年幼的时候去山上摘过夏枯草,然后拿到集市上卖掉。
夏枯草是一种很容易辨认的杂草,一般都是向阳生长,而且会成群的生长。
夏枯草比较特殊,在春天的时候会开放,但是在夏天的时候会凋零,所以才会被称为“夏枯草”。
但夏枯草却是“假死”,并没有真正的死亡,在开花之后,就已经开始了果实。
而此时,夏枯草的叶子、茎干都呈现出了一种枯黄的颜色,看上去就好像是枯萎了一般,因此人们都以为这是一株枯死的植物。
实际上,它的根须是完整的,并没有死。
夏枯草虽然看起来并不起眼,但是价值极高,在中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很多古籍中都有记载,它有降火的功效。
最近几年,更是成了一种新的冷茶,由于市场的需求,一些农夫甚至还在用它来做经济作物。
三、淡竹叶
这是一种看起来很像竹子的叶子,外形很是可爱。
在南方,淡竹叶曾经是制作甜酒曲的一种原材料。
记得很小的时候,父母经常把它挖出来给小鸡吃。
不过,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也是一种中药,可以用来泡茶。
事实上,我们国家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吃淡竹叶,用它来煮粥、炖汤。
淡竹叶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草药,广东的农民们会在夏天的时候采摘淡竹叶,熬成凉茶,甘甜可口。
这些年,随着野生淡竹叶的数量越来越少,价格也越来越高了。
现在,经过干燥处理的淡竹叶,每公斤的价格都在三四块钱左右。
你的家乡要是有,千万别错过。
四、紫苏
紫苏,给人一种很清秀的感觉。
其实,紫苏的真名叫做“紫舒”,但是随着一代代人的传承,慢慢就被称为“紫苏”,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紫苏在我国种植和食用超过两千年,是一种有很强生命力的草本植物,可以抵御干旱和贫瘠,对环境的要求并不高。
在乡下,紫苏的价值并不高,大多都是以野生的居多。
一般情况下,都是让其自行消亡,有用的话就会采集一些。
随着人们对野菜的喜爱,紫苏也变得非常的受欢迎,许多超市里面都卖得很贵。
你要是也爱吃,其实也不必特意种。
春天在田里洒点紫苏种子,不需要打理就会越来越多。
五、野菊花
野菊花是一种常见的野生菊科植物,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在所有的菊科植物中,野菊花的药效是最好的。
野菊花是一种绿色、保健的天然中药,具有良好的祛火效果。
野菊是可以吃的,可以加入一些野菊来炖肉,这样可以减轻油脂。
野菊花可以在夏天泡茶,具有消暑止渴的功效。
总结:
南方的夏天,天气炎热,所以喝凉茶是不可或缺的。
在乡下的山上,有很多种可以泡茶的植物,或许你们的村子里也有。
希望你们能在看完之后,不要错过!咱们国家幅员辽阔,有的时候,你认为普通的,但实际上许多人根本就没见过,也不清楚它的作用和价值,欢迎您的分享。
本文2023-08-08 06:36:0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8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