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我国的邻国,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古印度被称为什么
“印度”一名来自印度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印度河,古代印度的地理概念指整个南亚次大陆地区。我国最早知道印度是西汉张骞通西域的时候,最初称印度为身毒,后来称为天竺、贤豆等。唐代高僧玄奘西行之后在其著作中始称印度,这一称谓沿用至今。
古德里安曾经说:“最终,新观念的建立者还是战胜了马匹,大炮还是战胜了长矛。”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于个人而言,沉溺于过去便会停滞不前;于国家而言,纠结于历史便会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以史为鉴,以史为镜,心怀过去,面向未来。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一个国家的历史见证了沧海桑田,人们品读一二,豁然开朗。了解历史的过程也是明智的过程,然而于印度而言,历史也许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
了解印度的历史,人们似乎走进了一个死胡同,眼前的一切越来越模糊……
所谓历史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历史也曾经悠久而繁荣。世界人民对印度历史的印象普遍停留在他们的文化上,印度人对佛教十分虔诚,将其作为他们的最高信仰。
印度人依靠恒河发展自身,地域文化十分浓厚。几乎每一个印度人都能歌善舞,他们热情如火,充满着浓厚的异域风情。
歌舞、河流、宗教文化……印度自历史而来,如今的生活也与过去有着极大的联系。
然而在有些人看来,印度其实是一个完全没有历史的国家。
马克思曾经说:“印度过去的全部历史,如果还算得上历史的话,就是一次次被异族征服的历史。”
马克思何出此言?相关文献曾经记载:印度是世界上出现的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然而历史资料中有迹可循的印度是古印度,并不是我们今天口中提到的,在1947年成立之后的国家印度。
相较于如今的印度,古印度的领土范围更加广泛,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家。印度只是古印度文明产生的一个分支,然而它却不能将这个延续了千年的文明据为己有。
神话与现实
判定一个国家历史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古籍,希罗多德的《历史》,司马迁的《史记》,每一部都见证着历史的传承,检验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根脉。
在印度,人们普遍承认的古籍有《诸王世系》和《大史》,然而印度的古籍却与其他国家的古籍有着极大的差异。
印度是一个拥有崇高宗教信仰的国家,因此它的历史中存在着大量的宗教色彩。也就是说,印度人记载历史的书籍有着极大的主观创造性,它只是以现实为基础,却并不是完全尊重历史与现实。
印度的每一部历史学著作中都穿插着大量的神话与幻想。当人们提及印度历史的时候,他们会讲一个关于国王的故事,至于这个国王究竟是谁,究竟位于哪一个时期,他们也处于一问三不知的状态之中。
印度的历史是现实与想象混合的产物,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没有完全真实的历史故事。如果你想通过印度的古籍弄清印度历史发展的脉络,那也只能是徒劳。读印度的历史,人们只会越来越混沌。
仔细探究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我们看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大部分的印度历史之所以被人们广泛知晓,其实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外国人。
历史上的某一位印度国王建立起了强大的宗教王国,众多邻国都对印度的文化羡慕不已,于是纷纷派遣使者前往,至于这个国王究竟是谁,他在位期间又发生了什么,印度历史上的记载是空缺的。
然而中国在唐朝时期,曾经派遣玄奘西游到达印度,中国历史将玄奘来到印度的所见所闻,完整地记录下来,包括何时见到了印度的哪一个国王。
也就是说,如果印度人想要详细地了解,那个建立强大的宗教国家的国王,只能从中国的历史中找寻蛛丝马迹。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想了解自己的历史,还得靠中国,真是令人哭笑不得。根据中国的历史资料记载,那个印度的国王名叫戒日王,是一位圣明而颇有领导力的君主。
侵略与奴役
西方侵略者在世界开始了侵略扩张的疯狂行径,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的印度自然成为了他们的首要目标。历史上,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国家先后在印度建立起了殖民统治。
他们在印度半岛上推行自己国家的文化,当地的印度土著居民也在侵略者的奴役之下,渐渐丧失了对古印度文化的归属感。这是西方侵略者的历史,并不是印度的历史。
1857年,英国全面控制了印度地区,他们广泛传播伊斯兰教,这与当地信仰的印度教有着极大的冲突。
西方侵略者让整个印度半岛产生了严重的内乱,彼时的印度内忧外患,暴露在极大的威胁之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三世界国家普遍掀起了独立解放运动的高潮,深受资本奴役的印度也在其中。
然而西方殖民者对印度部分地区产生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印度半岛分裂的趋势日益明显,最终,印度与巴基斯坦分离,互不干扰。
1947年,印度宣布独立,此时的印度才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国家的历史。成为西方殖民地的时候,印度的文化处于完全中断的状态,尽管印度走过了漫长的时光,然而那些时光永远被打上了别的国家的烙印。
印度的历史究竟如何呢?在印度人看来,想要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需要从外国的资料、文集之中寻找证据。
印度本国找不到自己的历史,外国的记载模糊不清。国家已经走过了千年的时光,人民应该用怎样的态度追溯历史呢?
首先,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尽管印度的历史记载模糊不清,但是其中隐藏着大量印度传统与独特的文化。
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是可悲的,一个没有文明的国家是无助的。追溯历史,印度人民才能从中找到更多的依旧,走好未来的道路。
永远不要沉溺于过去,不惧未来。对于世界上众多国家而言,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因此即使印度的历史有着众多的神化与空白,印度人民也无需恐慌。
永远专注于当下,全国上下戮力同心,描绘一个属于现代国家的美好蓝图,如此历史才真正发挥其作用。
古印度的文明成就:
1、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2、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
3、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
古印度(AncientIndia),与古埃及(AncientEgypt)、古巴比伦(AncientBabylon)、古中国(AncientChina)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个由五大民族构成的国家,本身就像一个大大的文化博物馆。印度河流域是文化的中心。古印度虽然是一个多种姓的国家,但依然为世界文化留下了独特风格的遗产。
1
查看全部1个回答
1印度的传统文化
印度传统文化, 受地理环境、宗教传统、种姓制度、村社结构、语言断
裂等影响, 形成了多元复杂性、浓厚宗教性、极大包容性等特征。
历史久远的宗教传统,流行的是树神崇拜及动物崇拜。印度教承认吠陀权威、向往梵我
如一、践行业报轮回、追求精神解脱、虔诚修炼瑜珈,印度教以其博大、灵活与宽容精神, 既维持了传统信仰,又吸引了新兴宗教的归附, 成为根深叶茂的印度国教,一直主导和影响印度人民。宗教信仰已经变成了印度人民生活中的一种自发的支配力量, 使它成为一个非常典型的传统宗教型社会。在印度, 对民族和文化的认同主要在宗教, 人们生活的重心不在国家政治上而在宗教。
2印度文化印度文化如同一块坚硬的石头,即没有很大的扩张性,也顽强地 任何外来文化的入侵。
印度早期虽然有许多国王将佛教作为国教,后来被信奉 教的蒙古和突厥王公所统治,近二百年来又被信仰基督教的英国作为殖民地,但每个统治者走后,印度又顽强地恢复古老的印度教传统。 文化对印度进行了几百年强有力地冲击,只击下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两块碎屑,没有能撼动印度主体文化的分毫,正是由于印度作为中流砥柱,迫使 教的扩张大潮分为两支,使处于印度阴影下的其他国家没有受到 教文化的影响。
印度文化的哲学观念认为时间是无限循环的,总是由一个周期转入另一个周期,无始无终,空间则是有限的。印度人不大关心印度半岛以外的世界,也不关心和记录历史,现在印度的历史学家需要利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希腊人和英国人的记述来了解印度的历史。
印度文化认为死亡只是走向下一个轮回,他们不惧怕死亡,对未来充满希望,对世界具有无比的信心,印度文化反对杀生,和自然相处比较和谐,对任何灾难都不会发生大范围的歇斯底里恐慌,但也不愿意和命运进行暴力抗争,即使是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争取独立也是依靠和平方式取得的。印度文化并不是单一的宗教文化,印度早期就出现一些其他宗教,如锡克教、耆那教、佛教等,这些宗教的哲学观念实际和印度教是一致的,也吸收印度教的神灵和传说,只是反对印度教的种姓制度,和印度教一样,这些宗教都局限于印度本土,只有佛教成功地向其他民族传播,其中南传佛教国家都已经成为印度文化圈内的国家,北传佛教则吸收儒教的哲学思想,和儒教合流。
印度文化不屈服于任何外来文化的压力,也不进行激烈地抵抗,始终顽强地维系自己的传统。印度文化圈还包括南传佛教各国家,他们具有统一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
3关于古印度文化,详解古印度 佛陀与梦幻交织的世界--印度文化 印度是我国的紧邻,但由于连绵高耸的喜马拉雅雪山的阻隔,我们对于这位邻居的情况又知之甚少,"去西天取经"在中国人的耳朵里成了艰难的代名词,和古代埃及的尼罗河、两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一样,印度河、恒河同样酝酿了光耀人寰、彪炳史籍的古代文化。
古埃及、巴比伦、中国、印度同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在距今五十万年以前,印度次大陆就已有了远古先民,他们同样是刀耕火种、渔猎采集,在此一代代地繁衍生息。
到了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印度境内遍布了居民点,人们已开始从事农业,驯养家畜,制造精美的生活用具。这一切,为一个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诞生提供了沃土。
在南亚次大陆,有一个头枕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脚濯浩瀚的印度洋,恢恢然陈躺,又生机无限的古老国度。这就是被人称作"月亮之国"的印度,因其国土形状宛若牛首,也有人称之为"牛颅之国"。
神游文明古国--印度 圣诗般的纯美曲调 恒河,从喜马拉雅山起步,走过一个被孟加拉湾、 海和印度洋环抱的亚洲半岛,滋润了这一方土地,也孕育了一片光辉灿烂的文明,成为一个国度的“圣河”。而这个幸运的国度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
圣诗般的纯美曲调 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
再加上它是一个由五大民族构成的国家,本身就像一个大大的文化博物馆。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买是文化的中心,而加尔各答则每天都有关于文化的新闻,多元化的音乐、舞蹈、舞剧和笑剧都令游人眼花缭乱,乐而忘返。
在喧闹的大城市生活久了,人们都向往返璞归真。而印度传统音乐的基础正是“自然”。
它歌颂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四季的旋律都在传统曲调“拉格”中得到体现——传说古人从森林里小鸟的鸣叫和树枝燃烧的声音获得灵感而创造了第一首“拉格”。
至于歌曲的内容,则源于北印度的宗教仪式。时至今日,传统歌曲依然保留了古代的发音,歌者音质纯净,令歌曲保持一种简洁、纯美的圣诗感觉。
即使你听不懂歌词,也能体会到自然的神圣与平和。 印度最古老的舞蹈之一——Natyam,在印度语中的意思是“舞蹈的艺术”。
它除了强调舞蹈的节奏感,还十分强调伴奏音乐必须悦耳动听,由庄重的诗歌和风格纯朴的音乐组成。这本是用于祭祀的舞蹈,能充分体现舞者情感,最初由神庙 在庙宇里表演。
这一舞蹈的动作关键在于保持上身的挺直,腿部半弯,双膝分开,而双脚则要像一把半开的扇。虽然有严格的动作规范,但其实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大多数时候表演都是即兴的,因此每一支Natyam的个人风格都十分强烈。
现在,这种传统的舞蹈在一股复古的潮流中再度兴起。不过,古时候的Natyam一般是独舞,而现在群舞更为流行。
一群身段婀娜、身穿艳丽传统服装的 ,在动听的音乐中如仙子般翩然起舞,效果比独舞更胜一筹。时至今日,Natyam更发展成一套讲究技术的艺术体系 泥炉碳火烹调的美食 印度的咖喱闻名世界,很多人都以为米饭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调味料。
但实际上,在印度只有一部分地方是以米饭为主食,而咖喱对于大部分印度人来说更是一种陌生的调味料。 其实,没有统一风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
而且不仅印度各城市之间的饮食习惯有很大不同,就连每家人都有明显的饮食风格。但总的来说,鸡、鱼和羊肉是最普遍的。
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酱料,在整个印度都十分流行。当然,每个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显的地方特色。
而在印度的厨房里,只有新鲜的青辣椒和晒干的红辣椒是辣的。所以不喜欢辣的游客不用担心不能吃到正宗的印度美食。
对于游客来说,印度最著名的传统菜色起源于印度王室。炖肉、酱料和米饭分别是三种不同烹调风格的基础。
但王室食品毕竟只能在专门餐馆和大酒店吃得上,老百姓对它也并不“感冒”。在当地,很多受追捧的印度菜都是很家常的,例如用未发酵的燕麦面包,涂上以煤火煮上整整一夜而成的青芥末,如此简单的冬天小吃,无论是农夫还是城市人都把它视为至爱。
而在南部城市,地道的脆薄饼和蒸米糕都很出名。至于在沿海的一些地区,除了有螃蟹、龙虾、虎虾和贝类等海鲜餐外,清香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
泥炉碳火烹调法是印度特有的烹饪方式。它对时间的掌握非常讲究。
当炉温达到600摄氏度后,烹饪相差一两分钟,甚至一两秒钟,都影响着烹饪的成败。而用这种方法烹饪的肉是不用油的,吃的时候再蘸上酸奶酪。
当食物还没上桌,那吱吱作响的碳火声,还有悠悠飘出的香味,都已经令你食指大动。 此外,在印度的多个地方,都喜欢用一种叫“thali”的大浅盘盛载食物。
在用“thali”进餐时,应该入乡随俗地慢慢品尝,狼吞虎咽只会让当地人笑话。 天竺之魂——印度古国青铜雕像展 古代印度是神话之邦,宗教、哲学异常发达。
因此印度古代的青铜造像往往是神话的象征、宗教的偶像和哲学的隐喻,融铸着诸神之灵。印度青铜造像的传统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约公。
4印度的传统文化是什么样的哈哈,可笑啊,一楼拿个外国的世界年鉴来做reference,谁告诉你繁体字有2000年?又是谁告诉你印度传统得到了保留? 给你点基本知识吧: 没有使用简化字的中文经常被称为繁体中文(某些认为繁体中文是正统的人也会称之为“正体中文”,中华民国官方的一套汉字取字方案所取的字叫“正体字”,使用这套“正体字”方案的中文也叫“正体中文”)。
其中的文字在很多时候会被笼统的称为“繁体字”。由于这些汉字未经汉字简化,故有人认为比简化字较为美观,为传统的中华文化的精髓,应将其称为“正体字”。
繁体字的取字在各地有所不同,中国大陆《简化字总表》里面所列的简化字对应的繁体字和港台的实际取字就有分别,而且港台的取字未亦未必相同。 简化字,香港、澳门及台湾有部份人士称为大陆字,是繁体字的对称。
目前,简化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大陆地区推行的规范汉字。同一汉字,简化字通常比繁体字笔画为少。
简化字是在简体字的基础上经整理改进由 主管部门公布的法定简体字,具有唯一性。在中国大陆,现行的简化字是收入《汉字简化方案》(后发展成《简化字总表》)中的简化字。
不过,汉字也有很多并没有被简化,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汉字叫作传承字,既不属于繁体字,也不属于简化字。
使用简化字和被选用的传承字的中文有时被称作简体中文。 由于简化字是在简体字的基础上经整理改进的,因此常被误称为简体字。
从甲骨文到楷书,汉字在演化过程中不断简化。 汉字的简化减少了汉字的笔画数和汉字的数目,因而降低了汉字学习的难度,同时加快了书写的速度,有利于普及教育。
印度的文化只是单一的宗教文化,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所以印度永远成为不了大国强国! 。
5印度的文化印度文化有两大基本特征,即它的多样性和宗教性。
印度文化基本上属于宗教文化。目前,印度99%以上的人都是宗教信徒,无神论者极少。
在纷繁复杂的印度文化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印度教文化,它贯穿了印度文明史的始终。 印度教是公元前2000年随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而兴起的,起源于上古的原始崇拜和巫术。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间,逐渐演变成吠陀教,最后发展成婆罗门教,即今天的印度教。印度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综合体,即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信仰和生活方式。
印度教认为,人类灵魂永存和万物有灵,并宣扬因果报应和人生轮回。在该教看来,生命不是以生为始,以死告终,而是无穷无尽一系列生命之中的一个环节,每一段生命都是由前世的所为而限制和决定。
一个人的善良行为能使他升天,邪恶行为则能令他堕为畜类。因此,个人必须通过修行和积累功德才能认知梵、回归梵,与梵合一。
“梵合同一”是印度教哲学理论的核心,更是印度教徒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 由于有了这种追求和信仰,因此,印度教徒在精神与物质这个哲学根本问题上表现出重精神轻物质的倾向,它同时也决定了绝大多数印度人最基本的价值观。
可以说,印度国父圣雄甘地主张以东方精神文明战胜西方精神文明,著名诗人泰戈尔的精神圆满,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精神境界,都是这一价值观的具体反应。另一方面,在这种宗教文化的带动下,形成了印度民族性格热情奔放、善于言辞、长于思辩、富于幻想和时间观念差、动手能力不强的特点。
与此同时宗教文化形成的价值取向,还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和行为方式,使印度的文学艺术表现为浪漫、神秘和超现实。 总之,印度教的这种人生哲学和价值观,经过千百年历史的演变,已得到绝大多数印度人彼此认可,是印度民族凝聚力的主要内在因素。
文化概况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创造了产兰的古代文明。
公元前1500年至前1200年,雅利安人迁入,他们带来了雅利安文化,成为印度教以及印度文学、哲学和艺术的源头,开始了恒河谷地文明。约公元前6世纪,出现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性,为奴隶制度的萌芽时期。
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是印度文化史上灿烂的阶段,形形 的哲学流派和社会理论蓬勃涌现,产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公元前325年,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8世纪 人入侵,带来了 文化。16世纪欧洲殖民主义开始进入印度。
1600年英国建立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经济掠夺。1849年英占领印度全镜,开始了残酷的殖民统治。
1947年8月15日印度宣布独立,成立自治领。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国,但仍为"英联邦"成员国。
印度文化在世界上曾经产生过巨大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印度文化具有十分鲜明而又强烈的宗教性、多样性和包容性。
印度是个宗教国家,历史上曾先后产生并流行多种宗教,对其他主要的世界宗教如 教、基督教、犹太教等也拥有广泛的信徒。多种宗教在印度的长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浓郁的宗教性。
宗教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政治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观念的形成,以及各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也都是在宗教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宗教也融入印度的文化之中,其民族语言、文学、艺术、音乐、舞蹈、雕刻等等更是以宗教为中心。 在印度文化体系中不难看出其他文化成分如希腊文化、 文化、波斯文化、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特点。
形成印度文化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历史上的外族入侵,二是和平方式的文化交流。此外,印度有数以百计的民族和众多的部落,这些民族和部落都有自己的语言、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因此,印度文化就是在不断吸收异族文化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呈现出举世罕见的多样性。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印度对所有的外来文化均采取兼容并蓄的方式,所以,印度所有的不同类型的地域文化、语言文化和宗教文化里,既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各种不同的外来文化成分,又与外来文化融为一体。
本文2023-08-08 06:36:2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8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