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出土的《五星占》到底是一本什么书,有啥惊世发现?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马王堆出土的《五星占》到底是一本什么书,有啥惊世发现?,第1张

这本古籍里其实就是记录了许多占卜知识以及秦汉时期的占卜形态。从三皇五帝开始,人们就极为重视占卜,只不过在每个朝代的占卜形式都不尽相同,汉之后则是观察星宿变化来占卜。 这本书中还记载了许多详细的天文知识,比如金星会合周期是5844天,这个数据比现代科学手段测算的测量的大了048日。

辛追夫人尸骨是目前世界保存最完好的湿尸。

1972年长沙考古专家发掘出一个不寻常的古墓,在挖掘了近三个月,古墓中的一个巨大的棺椁才显露出来。随着棺椁一层层被揭开,墓室主人的身份也随之揭开。马王堆,是西汉时期长沙国丞相利苍与其妻儿的墓穴。

这个硕大的棺椁中躺着的尸体,乃是利苍妻子辛追夫人。虽然她在棺椁中躺了两千年,但出土时,竟然如逝世不久的新鲜尸体一般,令人惊叹。辛追夫人的尸体,不仅皮肉完好,神奇的是,肌肤仍然具有弹性,部分关节依旧能够正常活动,辛追的牙齿与头发,也有些许残留。

而且专家在给辛追注射防腐剂时,却发现辛追的血管在被注射液体的时候,还能进行正常生理反应,血管并未堵塞,还是可以照常鼓起。辛追尸体的这些特征,让考古学家纷纷震惊,也使得她成为世界首次发现的距今时间最久的湿尸。

辛追夫人简介

辛追(前217-前168年),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1号的墓主,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儿子利豨。辛追之墓位于长沙市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其遗体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部分关节可以活动,保存完好。

2019年,有学者认为辛追本名为“避”,“辛追”可能是误读。

马王堆女尸辛追夫人的出土,震惊了全世界。历经2100多年,女尸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部分关节可以活动,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因此,辛追夫人有“千年睡美人”之称。

在马王堆女尸出头后,很多报道都说她“栩栩如生”,然而,我们看到照片后,发现一点都不“栩栩如生”,甚至看起来还有点恐怖。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其中的原因很简单,我们看到的是“假照片”,跟专家看到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历史秘密。

1971年底,湖南省军区366医院决定在马王堆的两个小山坡建造地下医院,无意中发现了马王堆汉墓。随后,考古工作者对古墓进行了挖掘。这注定是一场不平凡的挖掘,在挖掘的过程中就发现了一些奇异的现象。据当时参与考古的人员回忆,当时在挖掘的时候,竟然在古墓中发现了新鲜的竹叶,当时考古人员并没有留意,还以为刚从古墓旁边的树上落下来的。

后来,挖掘到墓室之后,考古人员惊奇地发现墓中的盘子里竟然装着新鲜的藕片,就像是刚端上桌子一样。同时,还发现了几罐千年美酒,据说后来郭某人还以身试酒。最后就到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开棺椁。

随后,当棺椁打开后,映入眼帘并非是一个栩栩如生的睡美人,而是一个被包裹了N层衣物的尸体,不知道里面的具体情况。尸体上的衣物保存完整,工作人员就小心翼翼地将衣物剥离,经过一个星期的清理,墓主人身上裹的20层衣物才被剥离完毕。这时候,一具栩栩如生的千年睡美人映入人的眼帘,令在场的人员无不惊奇。紧接着,女尸经过防腐处理后,被送到湖南省医学院,进行解剖研究。

实际上,当时刚出土的马王堆女尸真的如报道里说的“栩栩如生”,只是我们看到的照片是女尸出土后N天的照片,虽有防腐处理,但是早就不是刚出土时候的样子。女尸在出土后,因要剥离身体上的衣物,花了一周时间,导致女尸没有得到及时的防腐处理,暴露空气后,迅速氧化腐烂,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不仅没有所谓的“栩栩如生”,而且还看起来有点吓人的样子。马王堆女尸相对于其他那些的早就化为一顿黄土的古尸而言,的确如报道里所说的“栩栩如生”。

实际上,这种情况在考古史上并非是个例,当年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时候,也是五颜六色,光艳照人,但是一接触空气,迅速氧化,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灰不溜秋的样子,真是令人痛心。正是由于我们目前还不具备保护文物的条件,因此我们才不主动发掘古墓,只是进行抢救性挖掘。维持现状,不主动挖掘古墓,不打扰墓主人,可能是对地下文物最好的保护。很多人可能都有挖开秦始皇陵墓的愿望,但就目前来看基本在有生之年没戏了,等下辈子吧!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乡,在长沙东郊浏阳河西岸,距离市中心4000米。

马王堆汉墓出土各类文物数千件,因为保存完好,对象纷繁复杂,显得灿烂耀眼。通过这些文物可以解读那个久远的时代,挖掘其深刻的历史内涵。

马王堆汉墓中的随葬品,种类之杂,数量之多,让人眼花缭乱,惊叹不已。

随葬物清单遣策竹简发现于东“边箱”,堆放在重叠的漆器上面,因编缀的绳索已经腐朽已经散乱。

竹简长276厘米,宽07厘米,是用细竹劈开制成的,颜色是黄褐色,背面的竹皮大多为绿色。从残余的绳子痕迹来判断,竹简是书写后再用细麻绳分为上下两道将竹简顺序组编成册。

简上文字为墨书隶体,墨迹清晰,字体秀美。每简字数,少者两字,多者至25字,有的在一些文字中间作有标号,总字数2000有余。

竹简上的文字大多数可以辨识,是一册随葬物品清单,就是所谓的“遣策”,总有722枚,其中一号墓312枚,三号墓410枚,内容均为逐件记录随葬物品的名称、数量和各种物品的分类小计。马王堆遣策是同类竹简中最完整的两批。

一号墓的遣策所列器物清单的是:用漆木制成的九鼎、七鼎和三鼎、二鼎盛放的各种羹,用竹笥盛放的肉食品,用陶器盛放的酱和酒,用布囊盛放的粮食,以及漆木器具、梳妆用品、丝织衣物、乐器、扇、席和土质、木质的东西。

简文没有提到尸体的衣衾和相当数量的木俑,所载内容与墓内器物虽有一定的出入,但两相符合者仍然较多,因而根据简文便可确定某些器物的名称。

三号墓中的遣策竹简,除大部分内容与一号墓相同外,还记载有骑从、乐舞、童仆等侍从,包括所持仪仗、兵器和乐器等物,这些都能同出土的木俑及棺房两壁的帛画大体对照起来。

马王堆汉墓中还发现有精美的彩绘帛画。帛画是我国古代的一个画种,因画在帛上而得名。帛是一种白色的丝织品,古人常用笔墨和色彩在上面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

马王堆汉墓共发现五幅帛画,其中一号墓一幅,三号墓四幅。这些帛画都是彩绘,保存得十分完整,它们大多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一号墓的帛画上宽92厘米,下宽47厘米,全长205厘米,为“T”字形。其画面完整,形象清晰,自上而下分段描绘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景象。

天界部分画在上端最宽阔的地方。右上角是一轮红日,日中有金乌,日下的扶桑树间,还有8个太阳;左上角是一弯新月,月上有蟾蜍和玉兔,月下画着奔月嫦娥。

在日、月之间,端坐着一个披发的人首蛇身的天帝,一条红色的长尾自环于周围。天上有一道天门,有守门吏。另有神龙、神鸟和异兽相衬,显出天界的威严和神圣。

人间部分以玉璧为界划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是墓主人的升天,下层是对墓主人的祭祀。墓主人拄杖,面向西方,前有小吏迎接,后有侍从护送,很有气魄。

人间之下有一巨人赤身裸体,可能是地神,双手举起一白色平台,象征着大地。平台之下,即古人通称的黄泉,巨人脚踏鲸鲵,胯下有蛇,使人感到阴沉昏暗。

整个画面,从下到上,表现了地下、天上的各种景色,有的是出自传说中的故事,也有的是各种社会生活,有的是人脑中的各种想象。

三号墓出土的一幅帛画与一号墓中那幅帛画的尺寸、形制、内容都相近。这两幅帛画以有序的层次,展示了汉初人们观念中的宇宙图景。取自远古神话的大量形象和按照现实描绘的人与物,构成天、地、人相沟通的境界。

帛画出土之前分别放置在两墓内棺的板上,是葬仪中用以表示招魂、导引后随葬的旌幡,又称“非衣”,因而其主题是灵魂升天。画中人物正行进在通往“天国”的途中,天上日月并辉、明乐环响,龙、豹、翼鸟、玉璧等均是吉祥、护佑的象征。

在三号墓棺室西壁的一幅帛画长212厘米,宽94厘米,描绘了盛大的车马仪仗场面。

左上方有两行人物,文武属吏簇拥着戴冠、着袍、佩剑的墓主向前行进,队列前有五层高台。左下方有100多人组成的方阵,阵中是正在鸣金击鼓的乐队。

右上方有4列驷马车骑,右下方有14纵列共100余骑从,画中所有的人物、车马都面向墓主人方向。

有人认为这幅画描绘的是誓社、耕祠场面,也有人根据所绘的大都是武卒、车骑,认为描绘的是接受墓主检阅的仪仗。

三号墓的另一幅帛画为导引图,长100厘米,宽5厘米。以红、蓝、棕、黑等颜色描绘男男女女做健身运动,共有4排44人的形象。

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有的着长袍,有的穿短裙短裤,还有的裸露着上身。

运动的类型有伸展、屈膝、转体、跳跃等肢体运动,也有使用棍棒、沙袋、球类的器械运动,还有模仿熊、鹤、鸟等各种动物姿势的运动。

根据人物动作与旁边的题字,可知是一幅关于运动的画作,定名为《导引图》。

马王堆汉墓的随葬品中还有纺织品和衣物200余种。其中包括了汉代丝绸品种的大部分,如平纹组织的绢、缣、纱,绞经组织的素罗和花罗,斜纹组织的绮、锦、绒圈锦,袋状组织的绦带以及彩绘印花纱,还有大麻和苎麻制成的粗细麻布等。

在三号墓东边箱子的长方形漆盒中,发现有大批的帛书。这些帛书是唯一可以和千年女尸媲美的东西。帛书又名缯书,它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马王堆汉墓的帛书共有28种,12万字,破损比较严重。帛的高度大致有两种:整幅48厘米和半幅24厘米。画表、图用的帛,幅面大小视需要而定。

帛书一般都是把帛横摊着从右端开始直行写下去。有的先用墨或朱砂画好上下栏,再用朱砂画出07厘米至08厘米宽的直行格,此即为后代的“朱丝栏”。

帛书有长有短。短的,一段帛上只写一种书或画一幅图;长的,写完一种书或画了一幅图后,并不剪断,而是另起一行接着书写或画另外的画。

帛书的体例不一,有的在第一行顶上涂一黑色小方块做标记,表示书从这里开始;有的则没有画行首的标记。有些书是通篇连抄,不分章节;有些用墨点记号分章;有些则提行另起章节。大部分帛书都没有书名。有标题的,一般都写在文章的末尾,并记明字数。

自从秦代统一文字,规定小篆作为全国标准字体之后,还规定隶书作为日用文字,通行全国。到西汉初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据初步推断,马王堆三号墓的这一批帛书,抄写的时代可能有先后,也不是出于一个人的手笔,可能抄写的人对汉字发展的态度不一样,因此字体既有小篆,也有隶书,同时还有正在蜕变中的各种过渡形式。

整个帛书上的文字代表了这一时期字体的全貌。除了字体之外,另一个特点就是假借字多,简化字多,这些情况进一步表明,在秦统一文字后,西汉初年文字又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过程中。

从马王堆三号墓的这批帛书的内容看,只有少数几种流传下来,而大部分是久已失传的佚书。书的内容以古代哲学思想、历史为主,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当时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还有各种杂书。

依《汉书·艺文志》分类,在这些马王堆汉墓的帛书之中,六艺类的有《周易》、《丧服图》、《春秋事语》和《战国纵横家书》。

诸子类的有《老子》甲本、《老子》乙本、《九主图》、《黄帝书》。其中,甲、乙本《老子》为所见最古的本子。

兵书类的有《刑德》甲、乙、丙三种。

数术类的有《篆书阴阳五行》、《隶书阴阳五行》、《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出行占》、《木人占》、《符箓》、《神图》、《筑城图》、《园寝图》和《相马经》。其中《五星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书。

方术类的有《五十二病方》、《胎产图》、《养生图》、《杂疗方》、《导引图》,其中《五十二病方》是我国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医书。

另外,还有《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三幅地图。

帛书的出土,不仅丰富了古代史的内容,订正了史书的记载,还可以作为校勘某些传世古籍的有力依据。同时,在文字学、训访学、音韵学等方面,也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同时,马王堆汉墓还发现有瑟、竽、笛、琴、竽律等五种乐器。另外还有和木俑附在一起的模型乐器钟、磬、筑等三种。

此外,在三号墓的遣策中,记载了不少歌舞、乐器的名称,如“楚歌者”、“河间舞者”、“郑舞者”、“建鼓”、“大鼓”、“钟磬”、“郑竽瑟”、“河间瑟”等。从中,一方面能了解轪侯家轻歌曼舞的奢侈生活,另一方面也能增进我们对汉代音乐文化发展水平的了解。

其中一件黑漆瑟有25根弦,长116米,宽039米,中部高01米,是一张木质的弦乐器。它的瑟面成拱形,中间是空的,下面嵌有1厘米厚的底板。首尾髤黑漆,其余光素。

另一件黑漆七弦琴长082米,底板长051米,是木质的弦乐器。它通体黑漆,头宽尾窄,面圆底平,面底可以分开。面板木质松软,似为桐木,底板木质坚硬。面底各有一个“T”形槽,合起来形成共鸣箱。琴面有七条弦痕。

马王堆一号墓有漆器184件,三号墓有316件,合在一起正好是500件。这样大量的漆器出土,在我国是第一次。

这些漆器种类繁多,有盛装食物的鼎、奁、盘;有装酒或盛肉羹的锺、壶、钫;有喝酒或喝汤的耳杯、卮杯;有舀取食物的勺、匕;有盥洗用的盆、匜和沐盘;有盛托餐具的平盘和案;有放置各色各样梳理和化妆用具的多子奁盒;有娱乐用的博具;有日常生活用具和摆设如屏风和几等;还有专用以挂放武器的兵器架。

各式器形达20种以上,其中漆耳杯占漆器总数的一半以上,堪称是汉代漆器的杰作。

这些漆器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新”,光彩夺目,仿佛是刚加工过似的;二是“组”,这些漆器大多成组地出现,有专用于宴请宾客的,有专用于祭祀神灵的,如鼎、盒、钫、盘、匜等,这些都是过去少见的。

漆器大部分是木胎,只有少数奁和卮是夹胎。装饰花纹多为漆绘的红、黑和灰绿等色。纹样则以几何纹为主,龙凤纹和草纹为辅。

一些漆器书有“侯家”、“君幸酒”、“君幸食”字样,还有的注明器物容量。说明这些器具是由成都官府作坊制造的。它们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

造型最精致的是耳杯盒和圆奁盒,耳杯盒一件,椭圆形,两侧有半圆形的把手,盒内放小耳杯六件,重沿耳杯一件。

圆奁盒两件,一件双层,另一件单层,均内漆朱地,外漆黑地,表面绘红彩或作金银色泽的花纹,出土时均用绣花包袱包裹。双层奁盒直径35厘米,下层嵌放九件不同形状的小漆盒。

在众多的漆器中,有一件云纹漆鼎格外耀眼。这件漆鼎为椭圆球形,盖是球面形,上有三个橙色的环形钮,盖与鼎身用子母扣套合,鼓腹,底略呈环形。器口附两平直耳,有三个兽蹄形足。

鼎的表面髤黑漆,器内髤红漆。口沿绘有一道菱纹图案。盖和器身绘红色和灰绿色涡卷纹和方连纹等组成的几何云纹。足部用朱漆绘兽面纹,两耳云纹。鼎底部均朱书“二斗”两字,表示出了这个器物的容量。

马王堆汉墓随葬的土笥共48件,多数在西边厢,东边厢和南边厢内也有一些。

竹笥是一种长方形竹箱,由上盖和底箱套合而成,“人”字纹编织,周边用竹片加固,并以藤条穿缠。

竹笥一般长05米,宽028厘米,高015米。其中装盛缯帛服装的竹笥较大。竹笥外面全部用染色的绳子缠缚,并加封泥印和系挂木签。

根据笥内遗物和木签上所记载,笥内随葬品大概可以分为丝织品、食品、草药类、明器等。

丝织品有六笥,其中衣笥二,缯笥二,另有二笥装香囊、鞋及丝织物碎片;食品是笥内随葬品中的主要部分,达到37笥;草药类有一笥,可辨识的有木贼、花椒、桂皮等;明器类有4笥,共计有泥珠一袋,木象牙8件,木犀角13件,木璧23件。

马王堆汉墓中还发现有一些制作精美、形象逼真的木俑。其中一号墓有100多件,三号墓有30多件,它们分大型和小型两种,大型木俑出于东、南、北边厢,小型木俑出于中棺和内棺之间的隙缝中。

小型木俑除了三件着丝麻衣的以外,皆以小树枝劈削,墨绘眉目而成,以麻绳编结为两组。大型木俑分立俑和坐俑。

大木俑有的着衣,有的彩绘,服饰,发髻略有区别,着衣俑的服装有罗袍、绣花袍和泥银彩绘袍等,衣袖内系用细竹条支撑。

彩绘用系先在木头上雕出服饰轮廓,然后用红黑彩色绘出绣花袍、菱纹袍等的纹饰。

马王堆出土的木俑大多都是用来盛放肉食品、谷物、果品和香料的竹笥,制作精美,形象逼真。

各种各样的木俑中,尤其以女性木俑最引人注目,一号汉墓中有一件女舞俑,高47厘米。舞俑腿部微曲,好像正在蹈足起舞。舞俑体态袅娜,有曲线美;舞姿轻盈,有动感美;奋袖蹈足,有造型美。制作木俑的艺术家,仿佛赋予了舞俑生命似的,让她在人们面前轻歌曼舞。

一号汉墓还有一件著名的歌俑,高32厘米,是跪坐着的。脸丰满,高鼻梁,丹凤眼。她经过精心打扮,脸上打了白粉,眉形修长,双唇涂了口红。清秀的面容上,流露着轻淡的笑意。

在众多木俑中,其中有一组木俑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它们由五位乐师组成。其中两位乐师,站在地上,手中拿着吹奏乐器,其余三位乐师跪在地上,用来弹奏的乐器置于地面,摆放在身前。

在乐队俑的对面,放置漆几、屏风、手杖、绣枕、香囊、奁盒以及满盛食物的漆案,这种搭配与设置,当为模拟墓主人生前歌舞宴饮的场面。

考古除了可以开好地发掘文物,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那就是通过考古,我们可以更全面更真切地了解古人的相关信息。虽然每个朝代都有相关的史料文物流传下来,但是它毕竟人为书写的,多多少少有些失真的地方,而考古恰好弥补了这一块,它是一个很重要历史参证。

有些被发掘的考古资料,有时会颠覆我们对历史固有的认知,在一次考古行动中,专家们曾发掘出28本文献,在专业学者对这些文献进行研究会,发现其中的一本古藉,让外国专家大感震惊。

中国人向来对风水这块十分重视,这点从古代就已经开始了,古时上至皇族贵胄下至平民百姓,大家都非常重视占卜,只不过每个朝代都有其自身的特征而已。从汉代开始,就出现我们今天常说的天文学,当时的人们的通过判断天象星宿的变化,来占卜吉凶。这本在马王堆汉墓出现的《五星占》古书,一被发掘就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这本距离现代上千的古书,所记载的关于金星会合周期的数值,与现代数据相对,仅有048的误差,在那个没有任何高科技技能的年代 ,居然能如此准确地计算出天文相关的知识,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为什么在那个没有任何天文设备作为辅助的朝代下,古人却依然能够把行星的动态跟位置推算得如此精准呢,跟据专家的推测,当时的天文学家,可能已经懂得距离等速度与时间的积,这个运算公式了,但这也仅仅是专家的推测,事实是否如此,也无从肯定,不过不管怎么样,能有如此缜密的天文学记载,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当西方专家弗拉马利翁得了《五星占》内记载的内容,真呼不敢相信,在他看来,那个没有任何精准仪器的年代,能得出如此准确的数据,简直是超出正常的认知。的确《五星占》的出土,等于是宣告中国的天文学预测比西方远远提早了近二千年,这也让我们身为华夏子孙的我们十分自豪。

海昏侯墓与马王堆墓同为我国现已发掘的重要汉代墓址,对我国考古事业都具有珍贵巨大的意义。

如果硬要比较的话我认为海昏侯墓的考古意义可能更胜一筹,原因如下:

一、海昏侯墓的主人为刘贺,他曾经短暂继承西汉皇位,后被改封为海昏侯废昌邑王,在身份上是废帝。因而他的墓葬级别也应该为废帝级别,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掘过的墓葬主人级别最高的。

二、在海昏侯墓中出土了《论语•知道》的木牍竹简。根据现今学术界的看法,《论语》可分为《鲁论》、《齐论》与《古论》三个版本,现今天我们能读到的《论语》通行版其实是《鲁论》与《古论》的结合版本,而《齐论》据说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经失传了。时隔两千多年,《齐论》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其对于考古及文化古籍的研究必定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在出土的文物数量上,海昏侯墓出土了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木牍竹简等珍贵文物一万多件,而马王堆墓只出土了包括丝织品、帛书、漆器、陶器、竹简、印章等物品在内的3000余件文物,虽然马王堆汉墓出土了辛追女尸、素纱禅衣等极为珍贵的文物,但在出土文物的数量上是海昏侯墓更占上风。

四、海昏侯墓的保存状况更好,其几乎没有受到过盗扰,并且保存下了完整的墓园,这是马王堆墓所没有的。

作者:王艺蓓

这座古墓中国人差不多都知道,这就是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的马王堆,这片陵墓就是长沙国宰相利苍的家族墓。

利苍贵为长沙国宰相,可是在他的陵墓中,却没有出土很多有价值的文物,真正让马王堆闻名世界的就是利苍的妻子——辛追。因为辛追夫人出土的时候,竟是一具保存完好的湿尸。

除了这具湿尸,考古专家们,还在这片古墓中,找到了画风飘逸的帛画,珍贵的漆器,酒具,祭祀器和珍贵的生活用具。甚至还发现了一件世界上最轻巧的素纱襌衣。

总之一句话,马王堆古墓中的文物,让一个文物专家甚至研究两辈子都研究不忘,西方的一些文物界的同行,竟称中国的马王堆为东方的“庞贝城”。

除了对马王堆古墓中出土的竹简感兴趣之外,对那些价值连城的文物,确实不怎么感兴趣,原因简单不复杂:那些文物个顶个都是好东西,可是出土后,就要被放进博物馆,我等平民百姓想要去看,不要意思,您得买票。

可是这些记载着《周易》、《老子》、《导引图》和《养生方》等内容的竹简却不一样,因为那上面写着汉代人如何趋吉避凶,如何谈经论道,如何滋补养生等等方面的知识。

那些出土的金银珠玉的价值,体现在它们的文物价值之上,而竹简的价值,却体现在知识价值之上,汉代竹简上的古字,与现代人已经有了很大的距离,经过专家的成功解读后,随着一篇篇研究论文的公布,上面的文字信息,也就是代表知识的“干货”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在《胎产书》中,古人提出了孕妇安胎的“三段论”,第一个月要饮食精美,切莫吃辛辣腥臭之物;第二个月要安静少动;第三个月最关键:要见一些仪表端庄的君子或者大人物,切莫见那些奇形怪状的人,以免影响情绪,不利胎儿。

下面就到了本文的重点:出土竹简的《养生方》中有一养颜方:每天早晨,空腹服用鸡蛋酒,只要连服21天,便可使人精神振奋、容颜秀美、面露红光——这则秘方真的管用吗?

我们首先分析一下这则养颜秘方中的两种材料:鸡蛋和酒。

鸡蛋:富含胆固醇。蛋白质含量为食物中的最高,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而且易被人体吸收,是非常适合人类的食物之一。鸡蛋富含的营养,还可以修复人体组织,并参与新陈代谢。(鸡蛋可以养颜,但单靠鸡蛋养颜,确实有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酒:白酒自古就有药物的作用(古代的酒都是低度酒)白酒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而且还可以化瘀解湿,常喝白酒,不仅可以促健康、益催眠,而且人的气色也会很好,气色好,颜值就高!

低度酒加鸡蛋空腹饮用,确实有美容的效果,这事已经被现代人的证明,但是缺点是时间却缓慢,效果不明显,为了加快美容养颜的作用,现代人是这样用酒泡蛋的。

1、将鸡蛋放入白酒,四五天后取出,然后将蛋白均匀地涂在脸上(鸡蛋中含有维生素E等有益成分,会对皮肤起到一个美容的作用)但酒泡过的鸡蛋,含有酒精的成分,有一些朋友的脸,会对酒精过敏。

2、用糯米酒冲蛋。将酒水煮沸,然后加入打碎的鸡蛋,搅成蛋花状,米酒有促进血液环、润肤等功效,再加上鸡蛋,不仅可以做到膳食互补,还有美容的功效。

有一个事儿提醒大家,一类美容的药膳,只适合某一类人服用,还没有一个药方,完全适合全天下的人,故此,大家在美容的时候,还需进行理性的选择!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