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芩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柴芩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丹溪心法附余》卷一:柴芩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柴芩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保婴撮要》卷十八 31 方名 32 柴芩汤的别名 33 组成 34 主治 35 柴芩汤的用法用量 3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柴芩汤 1 拼音

chái qín tāng

2 《丹溪心法附余》卷一:柴芩汤

21 处方

柴胡48克 半夏(汤泡七次)21克 黄芩 人参 甘草各18克 白术 猪苓 茯苓各21克 泽泻4克 肉桂15克

22 功能主治

解表和里,利水渗湿。主温病发热,泄泻,里虚者。

23 柴芩汤的用法用量

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150毫升,温服。

无汗,加麻黄;有汗,加桂枝;寒多,加官桂;热多,加黄芩。

24 摘录

《丹溪心法附余》卷一

3 《保婴撮要》卷十八 31 方名

柴芩汤

32 柴芩汤的别名

柴苓汤、柴苓散、柴胡汤

33 组成

柴胡1钱5分,黄芩1钱5分,猪苓1钱5分,泽泻1钱5分,茯苓1钱5分,白术1钱5分。

34 主治

痘疹,小便不利。身热烦渴,泄泻。

35 柴芩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36 附注

柴苓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四)、柴苓散(《治疹全书》卷上)、柴胡汤(《不知医必要》卷三)。

古籍中的柴芩汤 《寿世保元》:[卷三]疟疾

法。其病热多寒少。心烦少睡者属心。名曰温疟。用柴芩汤。但寒少热。腰疼足冷者属肾。名曰寒疟。用桂附二

《保婴撮要》:[卷十八]症

(一钱)甘草上生姜三片,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柴芩汤治痘疹小便不利。柴胡黄芩猪苓泽泻茯苓白术(各一

《明医杂着》:[卷之二]疟疾

。其病热多寒少,心烦少睡者,属心,名曰温疟,用柴芩汤;但寒少热,腰疼足冷者,属肾,名曰寒疟,用桂附

《伤寒论纲目》:[卷十六伤寒后症]又附陶节庵书所载瘥后症二条

热不退伤寒余热不退。通用小柴胡调之。尿赤涩者。柴芩汤。刘河间云。伤寒后虚热不已。白虎加苍术、人参。

《医述》:[卷十五·痘疹精华]疹

目录 1 拼音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消毒散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25 注意 26 摘录 3 《外科经验方》:消毒散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仙拈集》卷三 41 方名 42 组成 43 功效 44 主治 45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5 《痘疹专门》卷上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御药院方》卷十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8 《杂证要法》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9 《不知医必要》卷四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10 《麻症集成》卷四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1 《疡医大全》卷三十五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115 加减 12 《儒门事亲》卷十二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卫生总微》卷八引《千金》 131 方名 132 消毒散的别名 133 组成 134 主治 135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136 制备方法 137 用药禁忌 138 各家论述 139 附注 14 《圣惠》卷十五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5 《普济方》卷二七八引《圣惠》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6 《袖珍》卷三引《圣惠》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17 《局方》卷十 171 方名 172 消毒散的别名 173 组成 174 主治 175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176 制备方法 177 用药禁忌 178 附注 18 《圣济总录》卷一二○ 181 方名 182 消毒散的别名 183 组成 184 主治 185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186 制备方法 187 附注 19 《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195 制备方法 20 《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205 制备方法 206 附注 21 《幼幼新书》卷三十五引《医方妙选》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2 《医学集成》卷三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主治 23 方出《百一》卷十六引周才传,名见《普济方》卷二八六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主治 23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235 制备方法 24 《良朋汇集》卷五引颜守乾方 241 方名 242 组成 243 主治 24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245 制备方法 25 《直指》卷二十二 251 方名 252 组成 253 主治 25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255 制备方法 26 《走马疳急方》 261 方名 262 组成 263 主治 264 制备方法 27 《准绳·疡医》卷一 271 方名 272 组成 273 主治 27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275 制备方法 28 《石室秘录》卷四 281 方名 282 组成 283 主治 28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285 制备方法 286 用药禁忌 287 各家论述 29 《外科百效》卷一 291 方名 292 组成 293 主治 29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295 加减 296 制备方法 30 《洁古家珍》 301 方名 302 组成 303 主治 30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305 制备方法 31 《疡科选粹》卷三 311 方名 312 组成 313 主治 31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315 制备方法 32 《施圆端效方》引洛州张孔目方(见《医方类聚》卷一七九) 321 方名 322 组成 323 主治 32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325 制备方法 33 《赤水玄珠》卷二十九 331 方名 332 组成 333 主治 33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335 制备方法 34 《疮疡经验全书》卷九 341 方名 342 组成 343 主治 34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35 《回春》卷五 351 方名 352 组成 353 主治 35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355 制备方法 356 附注 36 《古今医鉴》卷十三 361 方名 362 组成 363 主治 36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365 制备方法 37 《普济方》卷二七九 371 方名 372 组成 373 主治 37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38 《普济方》卷二七五 381 方名 382 组成 383 主治 38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385 制备方法 386 附注 39 《外科精义》卷下 391 方名 392 组成 393 功效 394 主治 395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39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消毒散 1 拼音

xiāo dú sǎn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消毒散

21 处方

牛蒡子六两,荆芥穗一两,甘草(炙)二两。

22 炮制

上为粗末。

23 功能主治

治小儿疮疹已出,未能匀透,及毒气壅遏,虽出不快,壮热狂躁,咽膈壅塞,睡卧不安,大便秘涩,及治大人、小儿上膈壅热,咽喉肿痛,胸膈不利。

2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一钱,用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食后,小儿量力,少少与之。

25 注意

如治疮疹,若大便利者,不宜服之。

26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 《外科经验方》:消毒散

31 处方

青皮(去白)银花 天花粉 柴胡 僵蚕 贝母 当归(酒拌)白芷各6克

32 功能主治

理气活血,解毒消肿。治吹乳,乳痈,便毒。

33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服。

34 摘录

《外科经验方》

4 《仙拈集》卷三 41 方名

消毒散

42 组成

牛蒡(微炒)4钱,荆芥1钱,甘草1钱,防风5分,犀角(镑)5分。

43 功效

快透消毒。

44 主治

痘疮毒气太盛,稠密成片,发热惊搐,舒舌瞪眼,脸赤腮肿,遍身赤痛

45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5 《痘疹专门》卷上 51 方名

消毒散

52 组成

水银2钱,轻粉2钱,石膏2钱,铅3钱,官粉3钱(煅),冰片3分(研),大珍珠1钱。

53 主治

痘后疮痈内陷,刀伤肉破,血流不止。

5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用甘草汤洗疮口,敷药,3日1换。

55 制备方法

先将铅化开,倾入水银,再入后药,研细。

6 《御药院方》卷十 61 方名

消毒散

62 组成

黄芩1两,黄柏1两,大黄(生用)半两。

63 主治

眼赤肿,疼痛不定;兼治疮肿不消。

6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生蜜水调药如稀稠糊,摊在绯绢花子上,随目赤左右贴于太阳穴,如干,用温水频润。

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7 《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71 方名

消毒散

72 组成

车螯1个(可盛2两消者),朴消1两。

73 主治

发背欲结不结,四肢寒热。

7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上以消入车螯内,湿纸裹,黄泥固济,麻皮缠之,煅赤候冷去泥,同研如面。将绢铺地,薄摊药末于上,盆盖一食久,加乳香、地龙末各1分,白僵蚕、甘草末各半分和匀。每服半两,酒调去滓服,能饮酒者多与之。其滓涂患处一食久,即转下恶物。只2服或消,或破。别服补药。

8 《杂证要法》 81 方名

消毒散

82 组成

薄荷1钱,白芷1钱,桔梗2钱,生甘草1钱,天花粉3钱,连翘2钱,僵蚕2钱,贝母3钱(捣碎),金银花3钱。

83 主治

温疫斑疹出后,余毒未尽,两腮脖项作肿而痛。

8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上加竹叶15片,水煎服。

9 《不知医必要》卷四 91 方名

消毒散

92 组成

雄黄8钱,蜈蚣2条。

93 主治

指头疮。

9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共为末烧烟,熏23次即愈,或用猪胆汁调涂亦可。

10 《麻症集成》卷四 101 方名

消毒散

102 组成

净花、尖生、赤芍、防风、力子、地丁、犀角、当归、花粉、连翘、甘草。

103 主治

胃火热毒。

11 《疡医大全》卷三十五 111 方名

消毒散

112 组成

金银花、连翘、白蒺藜、荆芥、白芷、牛蒡子、防风、白鲜皮、赤芍药、甘草。

113 主治

遍身痒疥。

11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15 加减

疙瘩日久不愈,加何首乌;干燥,加当归;有热,加黄芩;下部多,加黄柏;小便涩,加木通。

12 《儒门事亲》卷十二 121 方名

消毒散

122 组成

当归、荆芥、甘草各等分。

123 主治

喉肿。

12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5钱,水煎,去滓,热漱之。

1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3 《卫生总微》卷八引《千金》 131 方名

消毒散

132 消毒散的别名

消毒饮、荆防消毒饮

133 组成

牛蒡子2两(炒,纸衬),甘草半两(锉,炒),荆芥穗1两,防风1两。

134 主治

外犯风寒,痘疹、麻疹出而不畅,咽喉肿痛。大便不通。疮发身痛。麻疹既出,1日而又没者,为风寒所冲,麻毒内攻。痘后将发痈毒。

135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大钱,水1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

13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37 用药禁忌

下利者,不可与服。

138 各家论述

《医方考》:牛蒡子疏喉中风壅之痰,荆齐穗清膈间风壅之热,生甘草缓喉中风壅之气:乃防风者,散诸风不去之邪也。

139 附注

消毒饮(《保婴撮要》卷十七)、荆防消毒饮(《痘疹仁端录》卷四)。

14 《圣惠》卷十五 141 方名

消毒散

142 组成

大青2两,栀子仁2两,葛根(锉)2两,川朴2两。

143 主治

时气5日未解,壮热,心神烦躁。

14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用水1大盏入豉50粒,煎至5分.去滓,下地黄汁半合,更煎23沸,温服,不拘时候。

14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15 《普济方》卷二七八引《圣惠》 151 方名

消毒散

152 组成

天南星、郁金、木鳖子(去壳)、草乌头、赤小豆、朴消(研细旋入)各等分,(并生用)。

153 主治

一切肿毒,及肿而疼痛者。

15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如肿赤色,用冷水调敷肿四畔,如不赤,温淡醋调敷。

1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6 《袖珍》卷三引《圣惠》 161 方名

消毒散

162 组成

当归5钱,甘草5钱,大黄5钱,金银花少许。

163 主治

便毒。

16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酒各1盏,煎去1盏,去滓,露1宿,温服。

17 《局方》卷十 171 方名

消毒散

172 消毒散的别名

消毒饮、三味消毒辣散、三味消毒饮、解毒三贤饮

173 组成

牛蒡子(爁)6两,荆芥穗1两,甘草(炙)2两。

174 主治

疮诊壮热出而不快;上膈壅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小儿疮疹已出,末能匀透.及毒气壅遏,虽出不快,壮热狂躁,咽膈壅塞.睡卧不安,大便秘涩,胸膈不利。小儿急惊风毒,赤紫丹瘤,九道有血妄行及遍身疮疥。牙根臭烂。

175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用水1盏,煎7分,去滓,食后温服。

17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77 用药禁忌

若大便利者,不宜服之。

178 附注

消毒饮(《易简》)、三味消毒散(《疮疡经验全书》卷八)、三味消毒饮(《麻科活人》卷二)、解毒三贤饮(《疡医大全》卷三十三)。本方方名,《本草纲目》引作“必胜散”。

18 《圣济总录》卷一二○ 181 方名

消毒散

182 消毒散的别名

消毒饮

183 组成

晚蚕蛾、五倍子、密佗僧各等分。

184 主治

唇口并齿龈有疮肿,疼痛臭气,及一切恶疮。两唇肿裂。

185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掺贴。

186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87 附注

消毒饮(《奇效良方》卷六十二)。

19 《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191 方名

消毒散

192 组成

皂荚子500枚(慢火炒裂),薄荷(干者)2两,槟榔(锉)半两,甘草(炙,锉)1两,连翘1两。

193 主治

毒气项下结核,或为瘤者。

19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食后、临卧水饮调下;腊茶调亦得。

19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0 《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201 方名

消毒散

202 组成

藜芦1两,大黄(锉,炒)1两,黄柏(去粗皮)1两,黄连1两,当归1两,甘草1两。

203 主治

瘭疽炽甚。十指赤痛而痒。

20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至5升.去浑,浸淋疮处。即愈。

205 制备方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206 附注

《疮疡经验全书》无当归。

21 《幼幼新书》卷三十五引《医方妙选》 211 方名

消毒散

212 组成

川升麻半两,黄芩半两,麦门冬(去心)1分,川大黄(锉碎,微炒)1分,川朴消1分。

213 主治

诸丹赤流,初发甚者。

21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1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22 《医学集成》卷三 221 方名

消毒散

222 组成

鹿霜、公英、白芷、苏梗、橘叶、丝瓜瓤(煅)、葱白、甜酒。

223 主治

内外吹乳。

23 方出《百一》卷十六引周才传,名见《普济方》卷二八六 231 方名

消毒散

232 组成

赤土1皂子大,木鳖子7个(炮,去皮)。

233 主治

男子肾痈,妇人乳痈,一切赤肿焮毒。

23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食后热酒或米饮凋下。不动脏腑,不过1剂即效。

2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分3服。

24 《良朋汇集》卷五引颜守乾方 241 方名

消毒散

242 组成

生大黄、白及各等分。

243 主治

无名肿毒,黄水白皮疮。

24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凉水调搽患处。

2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5 《直指》卷二十二 251 方名

消毒散

252 组成

当归半两,白芷半两,甘草(生)半两,赤小豆半两,紫草茸半两,贝母1两。

253 主治

痈疽恶毒。

25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半,水、酒煎服,日2次。

2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6 《走马疳急方》 261 方名

消毒散

262 组成

朴消1两,薄荷2两半,山栀1两7钱,黄芩1两半,甘草4两5钱,大黄1两3钱,连翘3两。

263 主治

湿毒口疳。

264 制备方法

上药各制过,为细末。

27 《准绳·疡医》卷一 271 方名

消毒散

272 组成

贝母(去心)。

273 主治

一切无名肿毒、疮疖。

27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2钱,酒调下,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

275 制备方法

一半生晒,一半微炒,和匀为末。

28 《石室秘录》卷四 281 方名

消毒散

282 组成

大黄1两,芙蓉叶(晒干为末)1两,麝香3分,冰片3分,五倍子1两,藤黄3钱,生矾3钱。

283 主治

多骨疽,痈疽疖毒。

28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米醋调成如厚糊一样,涂于多骨疽之左右四周。以药围其皮肉,中留一头如豆大,以醋用鹅翎不时扫之。

285 制备方法

上药各为末。

286 用药禁忌

此方只宜于痈疖等阳毒,但不可施之阴症,似于多骨疽不甚相宜。

287 各家论述

《串雅内编选注》:方中大黄、芙蓉叶清热解毒,麝香、冰片活血散瘀止痛,五倍子、藤黄、生矾有消肿止痛之功。凡痈疽疖毒初起,红肿痛热者,用醋调局部四周,有止痛消肿功效。

29 《外科百效》卷一 291 方名

消毒散

292 组成

黑五、当归、银花、贝母、连翘、白芷、乳香、没药、大黄、甘草、防风、山甲、僵蚕、肉桂。

293 主治

背发恶疮,不问阴阳毒。

29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8钱,入酒少许,不通再服。

295 加减

手毒,加木通;脚毒,加木瓜、牛膝;乳疯,加漏芦;已成者,加黄耆。

29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30 《洁古家珍》 301 方名

消毒散

302 组成

丁香1钱,乳香1钱,蝉壳半两,贯仲半两,紫花地丁半两。

303 主治

疔疮毒气入腹,昏闷不食。

30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温酒调下。

30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31 《疡科选粹》卷三 311 方名

消毒散

312 组成

绿豆、五倍。

313 主治

面疮赤肿。

31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用醋调搽。

3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32 《施圆端效方》引洛州张孔目方(见《医方类聚》卷一七九) 321 方名

消毒散

322 组成

大黄、牙消、青黛各等分。

323 主治

疙瘩肿毒。

32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水调,鸦翎扫。立消。

3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33 《赤水玄珠》卷二十九 331 方名

消毒散

332 组成

黄连5钱,地骨皮1两,朴消3两。

333 主治

一切恶疮赤肿,疼痛。

33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35分,水1盏,煎至7分。去渣停冷,用鸡翎扫之。

3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34 《疮疡经验全书》卷九 341 方名

消毒散

342 组成

归头1钱,熟地(酒洗)1钱,黄芩(酒炒)1钱,黄连(酒洗)1钱,黄柏(酒洗)、黄耆、羌活、桔梗、人参、生地、陈皮、防己、防风、泽泻、甘草、连翘。

343 主治

老人项疽,脉实而稍大,因忧闷生热所致。

34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水2钟,煎服。

35 《回春》卷五 351 方名

消毒散

352 组成

南星(姜制)、半夏(姜制)、陈皮、枳实、桔梗、柴胡、前胡、黄连、连翘、赤芍、防风、独活、白附子、苏子、莪术、蔓荆子、木通、甘草。

353 主治

咽喉结核,肿块如桃,坚硬疼痛,颈项不回转,四腋下或有块硬如石。

35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2片,灯草1团,水煎服。

355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356 附注

本方方名,《东医宝鉴·杂病篇》引作“消解散”。

36 《古今医鉴》卷十三 361 方名

消毒散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362 组成

白芷、郁金、大黄、天花粉、草乌、南星、贝母、木鳖子、白及、黄柏、皂刺、石灰、甘草、石膏各等分。

363 主治

癖毒上攻头面,腮颔肿起疼痛,及一切恶毒疮肿。

36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同鸡子清调敷。内服犀角化毒丹12丸。

3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37 《普济方》卷二七九 371 方名

消毒散

372 组成

大力子、黄芩、连翘、大黄、升麻、玄参各等分。

373 主治

诸疮毒肿。

37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5钱,水煎,去滓服,不拘时候。

38 《普济方》卷二七五 381 方名

消毒散

382 组成

大黄半钱,黄连半钱,地骨皮1两,朴消3钱。

383 主治

恶疮,赤肿瘤。

38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3钱,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冷用,鸡翎扫于疮肿处。

38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386 附注

《医方类聚》引《疮科通玄论》有巴豆一两。

39 《外科精义》卷下 391 方名

消毒散

392 组成

滑石1斤,黄柏2两,黄丹1两,乳香5钱,轻粉3钱。

393 功效

生肌止痛,消毒散肿。

394 主治

诸恶疮,臁疮,疥癣。

395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干掺,或烧汤。及下注臁疮、风湿疥癣等疮,油调涂之。

39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古籍中的消毒散 《保婴撮要》:[卷二十]痘疮痛

号伤气,忍痛伤血,而变症也。若热毒盛者,用东垣消毒散,或仙方活命饮。食鸡鱼葡萄酒物者,用东垣清胃散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钤古方]外科

金银花陈皮(各三钱)酒一碗,煎数沸。温服。托里消毒散(二)治疮疽元气虚弱,或行攻伐不能溃散,服之未

《续名医类案》:[卷三十一·外科]脑疽

,溃而痛不止,脉实便秘,与清凉饮二剂而痛止,更以消毒托里药而愈。一老人患此症,色赤肿痛,脉数而有力,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五]时毒

俱实而不解者,解表攻里,以通圣消毒散。表里俱解而不消者和之,以劫瘴消毒饮,肿甚痛者,砭去恶血,更用消

《立斋外科发挥》:[卷二]脑疽

目录 1 拼音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助胃膏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助胃膏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洪氏集验方》卷五:助胃膏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助胃膏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局方》卷十(淳祐新添方) 41 组成 42 主治 43 助胃膏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45 附注 5 《传信适用方》卷一 51 助胃膏的别名 52 组成 53 功效 54 主治 55 助胃膏的用法用量 56 制备方法 57 附注 6 《直指小儿》卷二 61 组成 62 主治 63 助胃膏的用法用量 64 制备方法 7 《直指》卷六 71 组成 72 主治 73 助胃膏的用法用量 74 制备方法 75 附注 8 《痘疹金镜录》卷一 81 组成 82 主治 83 制备方法 84 附注 9 《痘疹传心录》卷十七 91 组成 92 主治 93 助胃膏的用法用量 10 《幼科金针》卷上 101 组成 102 主治 103 助胃膏的用法用量 104 制备方法 11 《诚书》卷九 111 组成 112 功效 113 主治 114 助胃膏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16 附注 12 《疮疡经验全书》卷十三 121 组成 122 主治 123 助胃膏的用法用量 12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助胃膏 1 拼音

zhù wèi gāo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助胃膏

21 处方

白豆蔻仁、肉豆蔻(煨)、丁香、人参、木香,各一两;白茯苓(去皮)、官桂(去粗皮)、白术、藿香(叶)、缩砂仁、甘草(炙),各二两;橘红(去白)、山药,各四两。

22 炮制

上为细末,炼蜜和成膏。

23 功能主治

治小儿胃气虚弱,乳食不进,腹胁胀满,肠鸣泄泻,或时夜啼,胎寒腹痛。

24 助胃膏的用法用量

每服如鸡头实大一圆,量儿大小加减,米饮化下,不拘时候。

25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 《洪氏集验方》卷五:助胃膏

31 处方

人参 白术 甘草 小茴各15克 干山药30克 檀香3克 乌梅肉15克 白豆蔻仁15克 缩砂仁15克 干木瓜30克

32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膏。

33 功能主治

助胃生津。治小儿胃气虚弱,津液不足,食欲不振,口渴。

34 助胃膏的用法用量

每服如皂子大1丸,空腹时嚼服,或用温水吞下。

35 摘录

《集验方">洪氏集验方》卷五

4 《局方》卷十(淳祐新添方) 41 组成

白豆蔻仁1两,肉豆蔻(煨)1两,丁香1两,人参1两,木香1两,白茯苓(去皮)2两,官桂(去粗皮)2两,白术2两,藿香叶2两,缩砂仁2两,甘草(炙)2两,橘红(去白)4两,山药4两。

42 主治

小儿胃气虚弱,乳食不进,腹胁胀满,肠鸣泄泻,吮乳便青,或时夜啼,胎寒腹痛。

43 助胃膏的用法用量

每服如鸡头实大1丸,量儿大小加减,米饮化下,不拘时候。

4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和成膏。

45 附注

按:《诚书》有沉香二钱。

5 《传信适用方》卷一 51 助胃膏的别名

香砂助胃膏

52 组成

人参半两,丁香半两,甘草(炙)半两,白茯苓半两,白术半两,肉豆蔻4个(面煨山药1两,白豆蔻14个(去皮),木香2钱,缩砂仁14个(去皮)。

53 功效

大壮脾胃。

54 主治

恶心呕吐,不思饮食,泄泻等疾。

55 助胃膏的用法用量

食前白汤送下。小儿尤宜服。

5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57 附注

香砂助胃膏(《保婴撮要》卷一)。按:《奇效良方》本方用法:蜜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食前用米饮汤磨化服。又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助胃丸”。

6 《直指小儿》卷二 61 组成

人参2钱,白术2钱,石莲肉2钱,丁香1钱,檀香1钱,舶上茴香(炒)1钱,白豆蔻1钱,木香1钱,甘草(炙)1钱。

62 主治

慢惊风吐泻,不进乳食。

63 助胃膏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陈米饮送下。脾困不醒,用冬瓜仁子煎汤送下。

6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粟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7 《直指》卷六 71 组成

人参1分,白术1分,白茯苓1分,橘红1分,缩砂仁1分,木香1两半,丁香1两半,肉豆蔻(微煨)1两半,草果仁1两半,白豆蔻仁1钱。

72 主治

呕吐不食。

73 助胃膏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生姜3片煎汤送下。

7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75 附注

按: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助胃丸”。

8 《痘疹金镜录》卷一 81 组成

木香3钱,干姜3钱,炙草3钱,山药1两,莲肉(去心)1两,白术1两,茯苓1两,肉果4个,诃子4个,神曲5钱,麦芽5钱,人参4钱,砂仁4钱,丁皮1钱,白豆蔻1钱。

82 主治

小儿脾胃不和,或吐或泻,饮食少进,面黄唇白,虚烦作渴。

83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84 附注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助胃丸”。

9 《痘疹传心录》卷十七 91 组成

四君子汤加山药、木香、砂仁、丁香、藿香、炮姜。

92 主治

小儿胃气虚寒呕吐。

93 助胃膏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0 《幼科金针》卷上 101 组成

广皮1两,白术4两(土炒),茯苓2两,炙草5钱,楂肉3两,米仁2两,莲肉2两(去心),山药1两(炒),扁豆1两(?,炒),砂仁1两(炒,研),木香5钱(煨),大枣50个。

102 主治

小儿胃气虚弱。

103 助胃膏的用法用量

每服人参汤化下。

104 制备方法

用通潮水30碗,煎2次成膏,炼蜜同收,贮瓷器内。

11 《诚书》卷九 111 组成

人参3钱,白术3钱,茯苓3钱,缩砂3钱,山药3钱,甘草(炙)3钱,沉香1钱,木香1钱,丁香5粒,肉豆蔻(面裹煨)。

112 功效

助脾养胃止呕。

113 主治

泄泻。

114 助胃膏的用法用量

生姜汤研化下。

1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116 附注

方中肉豆蔻用量原缺。又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助胃丸”。

12 《疮疡经验全书》卷十三 121 组成

奇良20两(敲碎),甘草2两(炙),枸杞子4两(炒),补骨脂3两(炒),薏苡仁8两(炒)。

122 主治

脾胃虚弱,饮食少进,肌肤不泽。

123 助胃膏的用法用量

每次服3钱匕,1日服56次,后饮人参汤,其效更速。

124 制备方法

先用大枣2斤,水30碗,煎至水减1半,去大枣,加前药,文火熬浓,约存汁4钟,加饴糖10两,再熬数沸,盛瓷瓶中,坐冷水内1日。

古籍中的助胃膏 《保婴撮要》:[卷一]脉法

主饮食所伤,内热欲吐,或肠鸣自利,烦躁啼哭,用助胃膏消饮食分阴阳。若食消而病仍作,用香砂助胃膏以补

《保婴撮要》:[卷三]盘肠气痛

而愈;后又面青,手足冷,啼叫吐泻,其粪腥秽,用助胃膏一服而安。一小儿患前症,曲腰而啼,额间出汗,足

《保婴撮要》:[卷七]热吐

症。用人参理中丸,以姜汤化二服,病势始定;次用助胃膏渐安;又用六君子汤,调理而愈。一小儿饮食多即吐

《幼科折衷》:[下卷]脉法

主饮食所伤,内热欲吐,或肠鸣自利,烦躁啼哭,用助胃膏消饮食、分阴阳,若消食而病仍作,用香砂助胃膏以

《保婴撮要》:[卷七]诸痢

目录 1 拼音 2 《寿世保元》卷三:加味三黄丸 21 加味三黄丸的别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功能主治 25 加味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26 摘录 3 《保命歌括》卷二十二 31 组成 32 主治 33 加味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3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加味三黄丸 1 拼音

jiā wèi sān huáng wán

2 《寿世保元》卷三:加味三黄丸

21 加味三黄丸的别名

加味三补丸

22 处方

黄芩2两(去朽,酒炒),黄连6钱(去毛,姜炒),黄柏1两5钱(去皮,童便炒),香附2两(米醋浸透,炒),苍术1两5钱(米泔浸透,搓去黑皮,切片,炒)。

23 制法

上为细末,打稀糊为丸,如绿豆大。

24 功能主治

嘈杂属郁火者。

25 加味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加味三补丸(《方症会要》卷二)。

26 摘录

《寿世保元》卷三

3 《保命歌括》卷二十二 31 组成

大黄、黄连、黄芩、黄柏、枳壳、白芍药、当归、滑石、甘草、白术、桃仁(另研泥)各等分。

32 主治

湿热痢,血痢。

33 加味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白汤送下。

3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加味三黄丸 《寿世保元》:[卷三]嘈杂

服百丸。临卧。白汤送下。一论嘈杂属郁火者。宜加味三黄丸黄芩(二两去朽酒炒)黄连(六钱去毛姜炒)黄柏

《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筋脉

出便毒秽疮下疳,以泄其毒始愈。宜服龙胆泻肝汤、三黄丸。疼痛难忍者,用圣灵丹五分,数服奏功。倘溃烂日

《保婴撮要》:[卷三]盘肠气痛

匙许。若因乳母饮食停滞者,用保和丸;怀抱气郁者,加味归脾汤;怒动肝火者,加味逍遥散;子母俱服之,并佳

《证治准绳·杂病》:[第八册七窍门下]舌

。若发热恶寒,口干喜汤,食少体倦,为脾经虚热,宜加味归脾汤。若舌本作强,腮颊肿痛,为心脾壅热,宜玄参

《麻科活人全书》:[卷之二]发热而发斑屑是成瘾疹第四十八

《世医得效方》卷九:苍术散别名二妙苍柏散(《医学入门》卷七)。处方苍术(米泔浸一日夜,盐炒)黄柏(去粗皮,酒浸一日夜,炙焦)各120克制法上药锉散。功能主治清热燥湿。主湿热下注,下肢酸软无力,足膝红肿热痛,带下色黄而臭, 湿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者。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温服,日进三四服。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九《明医指掌》卷七:苍术散处方苍术4两(泔浸),黄柏4两(酒炒),虎胫骨(酥炙)2两,防风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湿热成痹。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汤调下。摘录《明医指掌》卷七《外科真诠》卷下:苍术散处方苍术1两,点红川椒3钱。功能主治杨梅结毒。用法用量煎水冲洗。摘录《外科真诠》卷下方出《保婴撮要》卷四,名见《医部全录》卷四一三:苍术散处方苍术4两(米泔浸,切片,焙)。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雀目。用法用量猪肝2两,批开掺药在内,用麻系定,粟米1合,水1碗,砂锅内煮熟,熏眼。每服3钱,临卧温服。摘录方出《保婴撮要》卷四,名见《医部全录》卷四一三方出《古今医鉴》卷九,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一:苍术散处方木贼、苍术、白蒺藜、防风、羌活、川芎、甘草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肝风实热,眼出冷泪不止。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温米泔调下。摘录方出《古今医鉴》卷九,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一《得效》卷九:苍术散别名二神汤、二炒苍柏散、苍柏散处方苍术(米泔浸1日夜,盐炒)4两,黄柏(去粗皮,酒浸1日夜,炙焦)4两。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一切风寒湿热,令足膝痛,或赤肿,脚骨间作热痛,虽一点,能令步履艰苦,及腰膝臀髀大骨疼痛,令人痿躄,一切脚气。用法用量二神汤(《医统》卷五十九引《医林集要》)、二炒苍柏散(《医学入门》卷七)、苍柏散(《疡科选粹》卷五)、二妙苍柏散(《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九)。摘录《得效》卷九《眼科全书》卷六:苍术散别名二神汤处方苍术、僵蚕、蝉

详见百科词条:苍术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0:45:33 共226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医部全录》卷四三二 21 组成 22 主治 23 天竺丸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天竺丸 1 拼音

tiān zhú wán

2 《医部全录》卷四三二 21 组成

天竺黄5钱,明天麻5钱,钓藤钩5钱,枣仁2两,麦冬2两,人参1两,远志1两,白芍药(酒洗)1两,天冬(去心)1两,茯神1两半,橘红7钱。

22 主治

小儿痫证,或惊风不止。

23 天竺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灯心汤送下。

2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水飞朱砂为衣。

古籍中的天竺丸 《保婴撮要》:[卷十]脾弱多困

风(各二钱)辰砂(一钱另研水飞)上为末,甘草汤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空心薄荷淡姜汤化下。五味异功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七·脾脏部(上)]痰涎

,去皮脐,姜汁制)白附子(汤泡,去皮脐。各五钱)天竺黄(三钱)天麻防风(各二钱)辰砂(一钱,另研、水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二长集·小儿则古方]小儿

姜汤下一二丸。若治小儿,用薄荷汤化下一丸。胆星天竺丸(八九)治小儿痰涎上壅,喘嗽不休。胆星(一两)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七·脾脏部(上)]脾弱多困

脾肺气虚,胸膈有痰,用补中益气汤以健脾胃,胆星天竺丸(痰涎)以化痰涎。若因饮食停滞而作,用四君子汤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七·脾脏部(上)]痰涎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