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中描写杭州美景的诗句是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忆江南中描写杭州美景的诗句是,第1张

1 忆江南关于杭州的诗句

忆江南关于杭州的诗句 1忆江南之杭州古诗的意思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订担斥杆俪访筹诗船涧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也许,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常壮观。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趣意盎然。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第三首,写的是苏州。吴酒一杯春竹叶,也许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也许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十多年后,他在洛阳,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早晚,是当时的口语,意思就是何时。

三首词,从今时,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到苏杭,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

参考资料:

chelseage@天涯社区

2关于杭州的诗句大全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题临安邸》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西湖》欧阳修

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3忆江南之杭州古诗的意思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常壮观。

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至海门入海,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到苏杭。 也许,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早晚,是当时的口语,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古籍载,郡亭枕上看潮头,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既然寺僧可以拾得?”,这是怎么回事呢,趣意盎然。

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杭州灵隐寺多桂。

寺僧曰:‘此月中种也,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

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

第三首,写的是苏州。吴酒一杯春竹叶,也许有人会说,最忆是杭州,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神驰江南,抚今追昔。

十多年后,他在洛阳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应该说。

白居易身在洛阳。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那么看起来。

山寺月中寻桂子,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

何日更重游,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若下春”之类?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至今中秋望夜,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诗情画意,引人入胜,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

也许白居易这样写,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莺”着手,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从今时,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意思就是何时。

三首词,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

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

4关于杭州的诗句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5关于杭州的古诗句

1、直把杭州当汴州

林升

《题临安邸》

2、最忆是杭州

白居易

《忆江南·江南忆》

3、杭州一望空

现代

毛泽东

《五律·看山》

4、罗刹石在杭州)

白居易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

5、未能抛得杭州去

白居易

《春题湖上》

6、曾向杭州看上元

刘辰翁

《减字木兰花·无灯可看》

7、今夕是杭州

刘辰翁

《水调歌头·此夕酹江月》

8、杭州万里到幽州

汪元量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九十八》

9、临末了一个好躲难的杭州又失了守

贾凫西

《木皮散人鼓词》

10、杭州万里到幽州

汪元量

《湖州歌九十八首》

6求有关杭州的诗句

白居易 杂曲歌辞·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白居易 戏醉客 莫言鲁国书生懦,莫把杭州刺史欺。醉客请君开眼望,绿杨风下有红旗。

白居易 潮 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白居易 和同州杨侍郎夸柘枝见寄 细吟冯翊使君诗,忆作馀杭太守时。君有一般输我事,柘枝看校十年迟。

白居易 忆江南词三首(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白居易 赠卢绩 馀杭县里卢明府,虚白亭中白舍人。今日相逢头似雪,一杯相劝送残春。

姚合 牧杭州谢李太尉德裕 皇恩特许拜杭坛,欲谢旌旄去就难。偷拟白头瞻画戟,四神俱散发毛寒。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八景风回五凤车,昆仑山上看桃花。若教使者沽春酒,须觅馀杭阿母家。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石洞沙溪二十年,向明杭日夜朝天。白矾烟尽水银冷,不觉小龙床下眠。

李中 送虞道士 烟霞聚散通三岛,星斗分明在一壶。笑说馀杭沽酒去,蔡家重要会麻姑。

白居易 桐树馆重题 阶前下马时,梁上题诗处。惨澹病使君,萧疏老松树。

自嗟还自哂,又向杭州去。 杜甫 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寄此二首 闻汝依山寺,杭州定越州。

风尘淹别日,江汉失清秋。影盖啼猿树,魂飘结蜃楼。

明年下春水,东尽白云求。 白居易 正月十五日夜月 岁熟人心乐,朝游复夜游。

春风来海上,明月在江头。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

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 白居易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我年三首 我年五十七,荣名得几许。

甲乙三道科,苏杭两州主。才能本浅薄,心力虚劳苦。

可能随众人,终老于尘土。 白居易 和春深二十首 何处春深好,春深妓女家。

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兰麝熏行被,金铜钉坐车。

杭州苏小小,人道最夭斜。 罗隐 题玄同先生草堂三首 常时忆讨论,历历事犹存。

酒向馀杭尽,云从大涤昏。往来无道侣,归去有台恩。

自此玄言绝,长应闭洞门。 白居易 腊后岁前遇景咏意 海梅半白柳微黄,冻水初融日欲长。

度腊都无苦霜霰,迎春先有好风光。郡中起晚听衙鼓,城上行慵倚女墙。

公事渐闲身且健,使君殊未厌馀杭。 白居易 馀杭形胜 馀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

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梦儿亭古传名谢,教妓楼新道姓苏。

独有使君年太老,风光不称白髭须。 白居易 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得杭越邻州,先赠长句 稽山镜水欢游地,犀带金章荣贵身。

官职比君虽校小,封疆与我且为邻。郡楼对玩千峰月,江界平分两岸春。

杭越风光诗酒主,相看更合与何人。 白居易 答微之夸越州州宅 贺上人回得报书,大夸州宅似仙居。

厌看冯翊风沙久,喜见兰亭烟景初。日出旌旗生气色,月明楼阁在空虚。

知君暗数江南郡,除却馀杭尽不如。 白居易 答微之见寄(时在郡楼对雪) 可怜风景浙东西,先数馀杭次会稽。

禹庙未胜天竺寺,钱湖不羡若耶溪。摆尘野鹤春毛暖,拍水沙鸥湿翅低。

更对雪楼君爱否,红栏碧甃点银泥。 白居易 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 白居易 得湖州崔十八使君书喜与杭越邻郡因成长句代贺兼寄微之 三郡何因此结缘,贞元科第忝同年。

故情欢喜开书后,旧事思量在眼前。越国封疆吞碧海,杭城楼合入青烟。

吴兴卑小君应屈,为是蓬莱最后仙。 白居易 题石山人 腾腾兀兀在人间,贵贱贤愚尽往还。

膻腻筵中唯饮酒,歌钟会处独思山。存神不许三尸住,混俗无妨两鬓斑。

除却馀杭白太守,何人更解爱君闲。 白居易 赴苏州至常州,答贾舍人 杭城隔岁转苏台,还拥前时五马回。

厌见簿书先眼合,喜逢杯酒暂眉开。未酬恩宠年空去,欲立功名命不来。

一别承明三领郡,甘从人道是粗才。 白居易 答客问杭州 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

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唐泻绿油。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

所嗟水路无三百,官系何因得再游。 白居易 故衫 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白居易 岁暮寄微之三首 微之别久能无叹,知退书稀岂免愁。

甲子百年过半后,光阴一岁欲终头。池冰晓合胶船底,楼雪晴销露瓦沟。

自觉欢情随日减,苏州心不及杭州。 白居易 奉送三兄 少年曾管二千兵,昼听笙歌夜斫营。

自反丘园头尽白,每逢旗鼓眼犹明。杭州暮醉连床卧,吴郡春游并马行。

自愧阿连官职慢,只教兄作使君兄。 白居易 咏怀 苏杭自昔称名郡,牧守当今当好官。

两地江山蹋得遍,五年风月咏将残。几时酒盏曾抛却,何处花枝不把看。

白发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

7求关于杭州和描写江南的所有诗句(加分)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一时想到的就这些了

译文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春天的时候,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让人容易想起的就是杭州:游走在天竺寺中寻找中秋盛开的桂花,登上郡亭枕卧其上,观赏起落的潮头。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容易想起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出处《忆江南三首》——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扩展资料

1、《忆江南三首》创作背景

白居易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三首《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

2、《忆江南三首》鉴赏

这三首词,从今时忆往日,从洛阳忆苏杭。今、昔、南、北、时间、空间的跨度都很大。每一首的头两句,都抚今追昔,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每一首的中间两句,都以无限深情,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回到今天,希冀那些美好的记忆有一天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整个组词不过寥寥数十字,却从许多层次上吸引读者进入角色,想象主人公今昔南北所经历的各种情境,体验主人公今昔南北所展现的各种精神活动,从而获得寻味无穷的审美享受。这三首词,前后照应,脉络贯通,构成有机的整体大“联章”诗词中,显示出作者谋篇布局的高超艺术技巧。

忆江南是白居易晚年所作,为追忆青年时期漫游江南,旅居苏杭所感受的江南胜景。

“能不忆江南?”说明了白居易对江南的感情,白居易在杭州停留的时间最长,给他的感受也最深。

白居易的江南情节也充分反映在他以江南为对象创作的大量诗歌作品中。本文白居易从对西湖风光的赞美,在江南和朋友进行诗文酒会唱酬和对江南风土描绘与赞美以及他别离江南后的一系列深情追忆等四个方面进行评析展示了这种情节,所体现的基本精神面貌。

忆江南

白居易 〔唐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作者写于洛阳的《魏王堤》七绝云:“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

  花发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区别。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因此作者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这个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

一去二三里这一首古诗是我们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著作,词从古一直流传至今,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下面是我整理收集的一去二三里古诗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忆江南: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忆江南》共3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曾:曾经。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胜,一作“似”。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此指蓼蓝。《旬子劝学》:“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译诗:

江南美啊,对我来说江南的美景曾经是那么的熟悉。灿烂的阳光把江畔的野花照耀得比火还要红,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清澈。这样的景色让我怎能不常常回忆呢

作者简介: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常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也常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有《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赏析:

忆江南(全)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也许,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常壮观。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趣意盎然。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第三首,写的是苏州。吴酒一杯春竹叶,也许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也许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十多年后,他在洛阳,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早晚,是当时的口语,意思就是何时。

三首词,从今时,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到苏杭,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而我们今日读此词,则因为白居易的出色描写,也能得到某种精神满足,不知当时白居易是写给自己回忆的,还是留待后人欣赏的,你觉得呢

教案:

教学目标:

一、欣赏并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二、理解、感受古诗《一去二三里》描写的美好意境,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本活动中的欣赏、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是重点,理解、感受古诗《一去二三里》诗中的`意境是难点。

教学准备:

一、幼儿用书《一去二三里》。

二、录音磁带配乐古诗《一去二三里》。

三、视频一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教师:小朋友,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吧。从一数到十看谁数得准。

教师:真厉害!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的古代有一位诗人,他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一首诗里,想知道他是怎样写的吗?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吧,名字就叫《一去二三里》。

二、听古诗《一去二三里》

1听配乐古诗朗诵《一去二三里》。

2讨论。

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请你把听到的说出来。

二、欣赏古诗《一去二三里》

1图文结合,理解古诗描写的美好意境。

播放电视,教师为幼儿讲解古诗《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帮助幼儿学习古诗。"一去二三里",意思就是说诗人从别处走来,走了很远大概是二三里路,"烟村四五家",看见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四五户人家,"门前六七树"就是这些人家的门前长着一些树木,"八九十枝花"说的是路边、房前屋后都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2结合课本,讲解古诗《一去二三里》的诗意幼儿翻看幼儿用书《一去二三里》,教师把古诗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诗意。

两个数字小兄弟,从家里出来去山上放牛(或者是骑着牛去游玩),走了大概二三里的路,看见一个美丽的小村子,村里住着四五户人家,正遇上做饭时间,可以看见袅袅炊烟,家家门前都有六七棵树,村子里还传来了鸡、鸭、牛、羊、狗的叫声和小朋友们的嬉笑声,走近一看,房前屋后还有路边开满了各种美丽的花,蜜蜂、蝴蝶、蜻蜓在花丛中飞舞,眼前的一切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啊!这个小村子真的是太美了!

三、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1教师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幼儿手指字跟着老师一起轻声朗诵。

2幼儿集体朗读古诗《一去二三里》3--4遍。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读准字音。

3分组学习朗读古诗《一去二三里》,在用感情朗读的同时再次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

四、在欢快的乐曲声中结束本活动。

课后反思:

《一去二三里》是一篇看图读韵文识字。课文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可效果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

一、指导看图初步感知

遵循一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插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近及远)观察、了解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凭借形象的画面展开想象,说说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发言较热烈,当学生说到看到这么美的桃花,想去摘一些时,我就马上进行思想教育,注意了教学的人文性。可是,在学生说话时,我没有及时让学生说出事物的特点,如:()的小桥,()的桃花,()的房子等等。可见说话训练不到位。

二、诵读课文理解字义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是先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努力营造着一种让学生想读,要读的氛围,然后我再范读,让学生模仿老师边读边想像,学生读完后,我就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热情和渴望最后又很自然地引导到学习生字上。但如果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能及时地让学生把朗读与结合起来理解古诗,那就更好了。比如可提问:当你读了这首古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认识笔画,指导写字

写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整个低年级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时,我首先教给学生笔画名称,接着就指导书写“一、二、三”三个字。我本以为这三个字非常简单,只要学会一“横”就什么都会了,却忽略了刚开始学习写字的一年级小朋友,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困难的,何况要写好一“横”谈何容易。我在教学时没有范写一个,书空一个,再临摹一个,而是三个字一块儿范写、书空、再临摹。这是我这节课最不成功的地方。

总之,这节课对我来说是有得也有失,有思也有想,这对我以后的教学会有一定的启发。

译文: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象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山寺寻找皎洁月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玩赏那起落的潮头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重新玩游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也许,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常壮观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趣意盎然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典籍的诗句有:典籍开书府,尽道李斯焚典籍。

典籍的诗句有:尽道李斯焚典籍,抗吾旃兮典籍场。拼音是:diǎnjí。注音是:ㄉ一ㄢˇㄐ一_。词性是:名词。结构是:典(上下结构)籍(上下结构)。

典籍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典籍diǎnjí。(1)指法典、图籍等重要文献;亦泛指古今图书。

二、引证解释

⒈指法典图籍等重要文献。引《左传·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孙伯_,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孟子·告子下》:“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赵岐注:“典籍,谓先祖常籍法度之文也。”⒉泛指古今图书。引汉荀悦《汉纪·成帝纪》:“光禄大夫刘向校中秘书,_者陈农,使使求遗书於天下,故典籍益博矣。”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典籍》:“开元中,定四部目_,大凡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卷。此自汉以来,典籍之大数也。”郭小川《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这个岛呵,在典籍中无丛查考。”

三、国语词典

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重要图书。词语翻译英语ancientbooksorrecords法语ancienslivres,archivesetcartes

四、网络解释

典籍典籍(diǎnjí):1古代重要文献的总称。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代表性典籍。2泛指古代图书。

关于典籍的近义词

史籍文籍

关于典籍的诗词

《舟泊平步怀孙典籍_》《忆江南·怀前事,典籍傍西湖》

关于典籍的成语

杯盘狼籍博通经籍枕籍经史别籍异居声名狼籍出何经典枕典席文纷纷籍籍枕经籍书遍稽群籍

关于典籍的词语

声名狼籍别籍异居杯盘狼籍按图索籍出何经典博通经籍枕籍经史遍稽群籍援经据典枕籍诗书

关于典籍的造句

1、不论是“品三国”,还是“论语、庄子心得”,都是他们对古代文化典籍的一种个人化解读和翻译。

2、听先生一席话,真是顿开茅塞,仲景自以为药学典籍,无一不通,今日遇到先生,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3、中国历史悠久,典籍浩繁。

4、援古证今,细细查过这本典籍之后,才知道他的做法是正确的。

5、我国的各种典籍浩如烟海。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典籍的详细信息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