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发展历史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隶书发展历史,第1张

这是西晋·卫恒《四体书势》对隶书本体及其产生背景的经典叙述。事实上,篆之捷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篆书字体体系中发生结构和书写性变化(隶变),并经漫长的“隶变”过程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相对独立的字体。也就是说,隶书是通过“隶变”从篆书字体中脱胎产生的。

隶变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次重大的书法文化事件。发生隶变的内在动因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对文字应用的要求。“隶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字形结构的变化,既是对正体篆书字形结构的改造,这种改造的主要方向是简化;二是书写方式的变化,既是改变原有正体篆书的书写方式,这种改变的主要目的是简捷流便”。字形结构的简化和书写方式的简捷流便构成了隶变过程的核心内容。在这里,字形结构的简化和书写方式的简捷流便,不光为了书写速度的提高,同时因其蕴涵着内在的书写运动态势更加符合人的生理运动轨迹,才使隶书在秦汉之交随着政治的更替最终彻底代替篆书而获得普遍应用的。

就书法而言,隶变完成了以下篆隶转换:1、摆脱篆书字型结构的凝固化束搏而走向隶书线条时空运动的抽象化表现; 2、线条由篆书委婉的弧笔变为险峻的直笔,曲折处由篆书的联绵圆转变为转折的方笔。隶变标志着汉字相形性的破坏和抽象符号的确立,使汉字由古文字体系向今文字体系转换;同时也标志着隶书的独立品格和美学特征的最终形成。

另一方面,作为人的规范意识,又必须对这种新的字体和书体加以规范。于是,就有了汉末高度规范的八分书出现。所以我们说,所谓的隶变过程,就是篆之捷所产生的新的书体继而对这种新的书体加以规范建构的过程。而作为书法,隶书的美就存在于这历时四百多年的隶变过程中。

解读隶书的美学内涵和产生背景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有助于我们对隶书本体的深层认知。通常,我们是从现存的汉碑和简牍两种载体来认识隶书的。但是,通过汉碑和简牍两种载体来认识隶书还远远不够。因为这样还无法认识隶书美学内涵的形成渊源。因此,我们要将四百多年的隶变过程置放在秦汉文化背景中去解读,探求出隶书美形成的文化和思想渊源。也只有这样,我们才算了解了一些隶书的传统。

在两汉,隶书不但通过隶变过程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立品格和美学特征,同时还有着向草率和规范两极方向发展的整体趋势。一方面,隶书在过分强调书写便利的极端中逐步脱离了隶书的原本实用立场,进而在持续草化过程中因书写的运动态势不同最终形成了我们所说的章草和今草;另一方面,则表现出对隶书原本书写形态的规范建构,而且这种规范建构是以形式秩序确立为前提的。因为文字的形式秩序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民族文化交流的畅通和社会进步。这是历来被官方重视的重要环节。因此,随着西、东汉王权的相继确立,对现实生活中广泛流通的隶书进行规范整理也就成为必然。八分书以规范为手段,有效的克服了篆之捷隶书的随意性书写倾向,使形式秩序趋向于稳固的位置选择和有序的结构图式。加上汉代官方文人审美观念的不断容入,最终形成了八分书规范、和谐、静穆、左撇右挑的风格特征。两汉刻石存在的从西汉的质朴率真向东汉工稳规范化发展的整体趋势,也从一方面印证了官方对篆之捷隶书进行规范建构的历史进程。

我们现在知道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它的形态是长方形。甲骨文单字4500个左右,得到确认的大约两个,至今尚有一半多的字没有破解。我们今天的话题不是讨论甲骨文的破译。而是讨论汉字的方形是从哪里开始的。

汉字的起源,上观天文,下取诸形,以造六书。什么是六书?造字的六种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在最早的甲骨文字中,虽然不能算严格的方形,但已大体具有了方形的雏形。这是最原始的基调。由于甲骨文在可考的文献中,除了卜筮外,还没有发现其他方面的应用。但它却是文字发展史中的第一道线索。从它大部分的字形来看,偏向于长方体。

除了甲骨文,就要算钟鼎石鼓金文,这些文字统称为大篆。大篆的体态,更趋向于长方。虽然,它的笔画尚还弯曲,但整体的方形形态已经形成。其后的小篆,对大篆进行了简化,方形基本确立。小篆的形成使用时间非常短暂,是所有文字中使用时间最短的。但其进步意义却是最大的。它的出现,改变了先秦时期诸侯各国家的文字形态。对国家政令的准确实施,国家大一统的体现,对后世的教育、经济、军事各个方面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隶书的出现,方形已经完全形成。笔画已经不再是大小篆一样的弯曲,形体由小篆的长方转变为正方或偏方。

在汉字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基本形态是以方为主。最大的改变,是由原始的图形弯曲的笔画,笔画渐渐变直。形态由长方,变成了今天印刷体的正方。要说是什么字体奠定了汉字方块的形态,我认为甲骨文就已经是方形的了。甲骨文是目前已知的汉字方形基础。

问题一:隶书的出现时间和特点 根据目前考古出土的简牍来推断,隶书的萌芽期是战国时期,之后逐渐发展,至汉朝已完全成熟并达到高峰期从书法角度来看,隶书的形体有多种变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一波三折,蚕头燕尾

更详细的可参见:baikebaidu/qWy7va

问题二:什么时候出显隶书的 隶书在秦朝出现。

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问题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简化字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 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绪,国子坚王懿荣得了大病,四处求医找药,无意中发现药材中有一种刻了文字的龟甲,认为是很有价值的古物,于是便派人此处搜购,原来这些龟甲是河南安阳一带农民拾获后卖给中药店的,后来经研究发现龟甲上的纹路应该就是古老的文字,这个发现轰动了学术界和文化界,从此,甲骨文受到许多学者、古董商和收藏家的重视。 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发现最早的中国文字,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面的文字,这些文字主要是用来卜断吉凶的,占卜的过程先利用火烧灼龟甲,龟甲上便会出现裂痕,商代的人们便根据这裂痕卜断吉凶,并将卜问的事情和结果记录刻在龟甲上,而这些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便称为「甲骨文」。 例如:

口 米 龟 雨 耳

. 金文

在青铜器上铸铭文的风气,从商代后期开始流行,到周代达到高峰。先秦称铜为金,所以后人把古代铜器上的文字也叫做金文,由于钟和鼎在周代各种有铭文的铜器里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所以也称金文为「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至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一千二百多年。 和现代的铸铁产品一样,青铜器的铸造一般也要使用泥制模型,叫做「陶范」,金文是预先雕刻在陶范上再铸出来的,也有少数则是铜器铸好后直接刻上的,因为陶范质地松软,雕刻比龟甲、兽骨更为容易,所以早期金文比甲骨文的绘图性质更强,更为接近原始文字。 例如:

口 米 龟 雨 耳

. 小篆

「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战国时代,列国割据,各国文字没有统一,字体相当复杂,于是秦始皇便以秦国的文字篆体,施行「书同文」来统一天下的文字,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并将秦国固有的篆文形体进行省略删改,同时吸收民间文字中一些简体、俗字体,加以规范,就成一种新的字体―小篆。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人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除了小篆,包含甲骨文、金文,被统称为中国字的古文字;古文字学的发展,对于促进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经济、法律、文化、科学技术的研究,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例如:

口 米 龟 雨 耳

.隶书

小篆虽然是较整齐的长方形,结构由均匀圆转的线条组成,但是书写起来相当不方便,且字形繁复,由于种种缺点,故在民间很快地出现了一种新字体,将小篆的端庄工整、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的,这种字体据说当时在下层小官吏、工匠、奴隶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隶书」。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中国文字发展历史就脱离古文字阶段进入隶楷阶段,汉代以后,小篆成为主要用来刻印章、铭金文的古字体。 隶书的形成使文字从随物体形状描书的字符,变成由一些平直笔划所组成的简单字符,这种改变大大地提高了书写的速度。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叫做「隶变」,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

.草书

草书,就是写得草率、快速的字体。草书是辅助隶书的一种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稿和通信,>>

问题四:小篆和隶书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创造的 一般来说,小篆和隶书是在秦朝的时候创造的(也有说隶书是在战国时期创造的)

小篆 :(创造人:李斯) 时间:秦朝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小篆的代表作品:《峄山刻石》、《碣石颂》、《会稽刻石》

隶书:(整理者:程邈) 时间:秦朝(一说是战国)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是在监狱里创造出来的字体(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隶书的代表作品:《张迁碑》、《曹全碑》(汉隶的代表作)

问题五:隶书产生于哪个朝代由什么演变而来 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也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汉朝的许慎在《说文解字》记录了这段历史:“……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为隶书,以趋约易”。由于作为官方文字的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化圆转为方折,提高了书写效率。郭沫若用“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在采用了隶书”来评价其重要性(《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正的发展》)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汉字从小篆到隶书的演变过程称为“隶变”,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

问题六:隶书是怎么产生的 隶书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并不是一个人可以创造的,而这个过程书法上称之为隶变。

我们现在讲的隶书包括古隶和八分书。书法上称秦隶为“古隶”,汉隶为八分书既“今隶”。古隶是由小篆走向今隶的过渡字体,也是古文字时代向今文字时代过渡字体,古隶发展到汉代就在平直有棱角的笔划的基础上形成了工整美观、活泼有波势挑法的今隶。今隶是一种比古隶更加发挥了毛笔书写特点和更为成熟美观的字体。

图1《乙瑛碑》局部

隶变与隶书正体化

隶变是秦系古字形体变革的开端,以其与汉代隶书有清楚的先后发展关系,故名。按照旧有观点,汉隶又名“八分”,其前未成熟的早期隶书名为“古隶”。但古隶之名使用太滥,似已无所不包,于此特将其限定为能够代表隶变进程的秦汉简犊帛书墨迹中的相关部分。

1、隶变

秦国初为周人子附庸,秦襄公送平王东迁有功,始受封立直到战国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以前,“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丸狄遇之”,“诸侯卑秦,丑莫大焉”。也正是在这种近于封闭的状态中,秦人形成颇具个性的文化特色,其文字与书法也在沿用《史籀篇》的过程中,走出一条与东南各国颇不相同的道路,隶变尤其典型。

我们从公认的秦简古隶总结出来的隶变早期特征是:改变笔画方向、笔顺、笔画连结方式;部分字形或局部、偏旁发生省并的简化现象;最基本的动因,来自书写性简化。以此上溯至战国秦孝公时期的《商鞅T》,尝试以笔墨复原其书写状态,则大体可以确认,至迟在战国中晚期之际,秦系文字的日常手写体即已发生隶变。稍后有秦武王二年的《青川木牍》古隶,也能提供佐证。

图2《三潭诗卷》局部

隶变之初,对字形结构冲击不大,但以书写性简化分解仿形线条,重新组织构形,使之体貌产生变化。这些现象,普遍地存在于战国晚期的《天水放马滩秦简》和《云梦睡虎地秦简》、木犊当中,其字工整易识,篆法亦尚未去尽,此外,《天水放马滩秦简》中有三晋古文笔法的古隶,《云梦睡虎地秦简》中阑入一些楚文字字形。这表明,随着秦人的军事拓疆活动,古隶也逐渐向外扩散;六国遗民的加入,也会把旧有书写习惯带入隶变当中。也就是说、秦人统一文字的工作,早在战国晚期剪灭六国的过程中即己开始,六国文字的反馈则促使秦始皇改定小篆,重新确认规范标准。但是,六国人书写的撩草习惯却很难改变,它成为其后隶变的潦草化并衍生隶、草二体分途发展的催化剂。

汉承秦制,隶变继续发展,我们可以从秦汉之际或略晚的简牍帛书作品中,看到秦人、楚遗民笔下的古隶,以及初与隶书分途的原始草书,等等。比较有学术价值的是书于文帝时期的阜阳汉简《仓颉篇》,作为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生前诵习的字书,其古隶已具有相对规范的风格式样,代表了上层社会对变化中的古隶的取舍。

对隶变来说,汉武帝朝是一个关键性的发展时期。由于汉武帝建立起严格的文字考试和监察制度,并鼓励、选拔善书者进人各级 任文职吏员,遂造成“同趋学史书”“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宦”的社会风气。史书,指当时律令规定的 文职吏员必须掌握的篆隶等古今各种书体,史籍述其能者每每以“善史书”“能史书”称之。其本意在于正体正字,以确保阅读经书和国家政令的准确传达,其始重在学术,后来却成为帝王、后妃、童稚都积极参与的社会化的书写活动,为激发“翰墨之道”的早日到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3《张景碑》局部

2、隶书正体化

所谓隶书正体化,指隶变结束以后,隶书形成正体的过程与途径。隶变完成,应有如下标志:一是彻底消除篆形,用抽象的点画符号重新组织字形;二是确立全新的笔顺、笔势、笔画连结方式,使之更适合右手书写的生理习惯;三是全新的体态,已经和它脱胎的母体有了本质的区别;四是>>

问题七:隶书曹全碑兴盛于什么时期,衰落于什么时候,离现在有多少年 一块哪有兴盛于什么时期,衰落于什么时候,汉朝185年离现在有1831年

问题八:历史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隶书分别是什么时候的 每一种字体几乎都有传说的创造者,但是他们的生平又不详。 史论界认为: 甲骨文从现有遗物出现在夏、商盛行 金文也叫籀文或大篆、钟鼎文,出线在商末,盛行于周 小篆在东周出现雏形,在秦朝时统一后,由李斯整理成型为全国通用文字 隶书在战国就已存在,如睡虎地秦简。但汉时统一规范 而简化字是建国后为了方便交流,专门编写的。1956年2月推行第一批简化字260个,包括230个简化字和方案之外的30个偏旁类推字;1956年6月推行第二批简化字95个。1958年推行第三批简化字70个;1959年推行第四批简化字92个,另外附录了54个简化偏旁。四批合计517个简化字,现在用的是就是。

问题九:隶书的出现时间和特点 根据目前考古出土的简牍来推断,隶书的萌芽期是战国时期,之后逐渐发展,至汉朝已完全成熟并达到高峰期从书法角度来看,隶书的形体有多种变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一波三折,蚕头燕尾

更详细的可参见:baikebaidu/qWy7va

问题十: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简化字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 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绪,国子坚王懿荣得了大病,四处求医找药,无意中发现药材中有一种刻了文字的龟甲,认为是很有价值的古物,于是便派人此处搜购,原来这些龟甲是河南安阳一带农民拾获后卖给中药店的,后来经研究发现龟甲上的纹路应该就是古老的文字,这个发现轰动了学术界和文化界,从此,甲骨文受到许多学者、古董商和收藏家的重视。 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发现最早的中国文字,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面的文字,这些文字主要是用来卜断吉凶的,占卜的过程先利用火烧灼龟甲,龟甲上便会出现裂痕,商代的人们便根据这裂痕卜断吉凶,并将卜问的事情和结果记录刻在龟甲上,而这些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便称为「甲骨文」。 例如:

口 米 龟 雨 耳

. 金文

在青铜器上铸铭文的风气,从商代后期开始流行,到周代达到高峰。先秦称铜为金,所以后人把古代铜器上的文字也叫做金文,由于钟和鼎在周代各种有铭文的铜器里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所以也称金文为「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至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一千二百多年。 和现代的铸铁产品一样,青铜器的铸造一般也要使用泥制模型,叫做「陶范」,金文是预先雕刻在陶范上再铸出来的,也有少数则是铜器铸好后直接刻上的,因为陶范质地松软,雕刻比龟甲、兽骨更为容易,所以早期金文比甲骨文的绘图性质更强,更为接近原始文字。 例如:

口 米 龟 雨 耳

. 小篆

「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战国时代,列国割据,各国文字没有统一,字体相当复杂,于是秦始皇便以秦国的文字篆体,施行「书同文」来统一天下的文字,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并将秦国固有的篆文形体进行省略删改,同时吸收民间文字中一些简体、俗字体,加以规范,就成一种新的字体―小篆。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人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除了小篆,包含甲骨文、金文,被统称为中国字的古文字;古文字学的发展,对于促进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经济、法律、文化、科学技术的研究,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例如:

口 米 龟 雨 耳

.隶书

小篆虽然是较整齐的长方形,结构由均匀圆转的线条组成,但是书写起来相当不方便,且字形繁复,由于种种缺点,故在民间很快地出现了一种新字体,将小篆的端庄工整、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的,这种字体据说当时在下层小官吏、工匠、奴隶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隶书」。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中国文字发展历史就脱离古文字阶段进入隶楷阶段,汉代以后,小篆成为主要用来刻印章、铭金文的古字体。 隶书的形成使文字从随物体形状描书的字符,变成由一些平直笔划所组成的简单字符,这种改变大大地提高了书写的速度。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叫做「隶变」,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

.草书

草书,就是写得草率、快速的字体。草书是辅助隶书的一种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稿和通信,>>

隶籍 :

犹隶户。《纲鉴会纂·宋太祖皇帝纪》:“当时内外隶籍,几四十万,禁卫马步半之。”《明史·李新传》:“悉发 凤阳 隶籍为民。”

隶 : 隶 (隶) lì 附属,属于:隶属。配隶(从属)。直隶中央。 封建时代的衙役:隶卒。皂隶。徒隶。

籍 : 籍 jí 书,书册:古籍。书籍。经籍。典籍。 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籍贯。户籍。国籍。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