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与楚辞在内容上有什么区别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楚辞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开端
诗经是现实主义诗歌的开端
所以楚辞的辞藻华丽
想象丰富
诗经的辞藻平实
以记叙事件为主
综述:《楚辞》与《诗经》迥然不同。以下是不同之处:
1、它是属于个人创作而非集体歌唱;
2、是浪漫主义而非现实主义;
3、注重主观抒情而非自然写实;
4、表现南方景观而非北国风光;
5、是整体的象征而非单一的比兴;
6、句式为灵动的杂言而非呆板的四言;
7、篇章是结构宏大的巨制而非回环复沓的短章。
楚辞简介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首先,《诗经》是民间创作,大部分是民歌——十五国风。而《楚辞》是文人创作,所以在这一点上就决定了语言运用和关注方向上及表达方法上的不一样。其次,《诗经》更多的现实主义色彩,因为它以百姓为出发点,大部分以历史什么的现实存在的为比喻,所以是现实主义的发端;而《楚辞》则是浪漫主义的开始,因为《楚辞》里面大量运用了神话等带有明显楚文化神秘色彩的内容,所以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起点。再者,《诗经》大部分是四言诗,夹杂二言至八言不等的杂言,为后世律诗绝句等格律诗做出尝试;而《楚辞》则以楚方言为特色语言运用,“兮”字为代表,开创了后世“骚体诗”等问题。最后,他们的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区别就是:《诗经》成为经典,为后世所有学子科举的必读经典及试题出处,入《四库全书·子部》。而《楚辞》则作为辅导书目,入《四库全书·集部》。地位立显。赞同0| 评论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的影响还越出中国的国界而走向全世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很早就传入汉文版《诗经》。从18世纪开始,又出现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译本。 《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的两大流派。
《楚辞》与《诗经》之比较 《楚辞》与《诗经》二者都是我国早期诗歌中的杰作,《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楚辞是浪漫主义的奠基之作。,各具特色,二者之比较在于: 一、含义不同。 ①《楚辞》是指我国战国后期屈原、宋玉等人创作的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的新诗体的专用名称,即“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亦指西汉刘向辑录的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总集;楚辞是战国后期形成于楚国的一种新型诗体,是继《诗经》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上的又一诗歌高峰,楚辞的产生和形成与《诗经》不同,其有着古老的根源和复杂背景。首先,楚国民歌是楚辞产生的直接源头。楚国民歌与中原地区流行的民歌在音调、句式、韵律以及风格、情致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同楚辞有明显的沿承关系,楚辞不过是扩展了的文人化的楚歌。 ②而《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战国时被儒家尊为“六经”之一,但并未被视为“经典”,汉设置“五经”博士,《诗》于是被官方推崇为儒家的“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诗经》中的作品本来都是要以由乐器伴奏演唱的乐歌,所以《墨子公盂篇》说:"弦诗三百,歌诗三百。"它根据音乐的不同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小雅。 《诗经》中的三百零五首诗歌主要是由周王朝在各诸侯国的协助下于民间搜集的诗歌和贵族们为特定场合如祭祖、宴客、出猎、房屋落成等典礼,以及为讽谏、颂美等目的而向君主进献的诗组成的。 二、作者不同。 ①《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大多是屈原)所作,有较为固定的作者; ②而《诗经》只有少量的篇目提及作者,但是不可信。从采诗说看,这些篇目可能经过周王朝各代文官采师加以修订,经多人之手,故为集体创作。 三、篇目及分类。 ①《楚辞》中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等篇目,但未见其分类; ②《诗经》有三百零五篇,并其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每一类均有其侧重。 四、内容不同。 ①《楚辞》主要描述屈原、宋玉等人的政治主张、爱国思想,而且其中多楚地巫风之事或习俗,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⑴楚辞作品中贯穿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着力于表现作者的主体感受和他们在社会以及自然现象激发下喷涌出来的情感,他们不再专注于真实细致地描绘现实世界,而是利用天才的想象力去创造五彩斑斓的幻想世界,让不屈的灵魂在狂热的斗争中寻找出路,奔向光明。 ⑵楚辞作品中弥漫着浓郁的悲剧色彩,《诗经》中固然有许多哀怨的诗,可都有一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意味。楚辞则继承楚歌中那种与生俱来的悲剧情调,以粗重的笔墨渲染出一种悲怆激昂的画面。宗教巫术作为楚辞的主要题材,作品中容纳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巫术礼仪,并通过对他们的描绘抒发作者内心感情。 ②而《诗经》是囊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⑴周民族的史诗。 雅、颂中的一些诗篇在为周王朝歌功颂德的同时,也较客观地记录了周部族发展的历史。例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大明》等,这些诗叙事性很强,记述了自周始祖后稷建国至武王灭商的全部历史和传说。 ⑵颂歌和怨刺诗。 其中的怨刺诗主要批评王道衰微、礼崩乐坏,人伦废丧的产物;颂歌则主要描写歌颂周朝的历史功绩。 ⑶婚恋诗。 《诗经》中有大量表现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的篇章,其中以《国风》最多,艺术性较高,它们大多产生于民间。许多诗歌坦诚、大胆地描写了青年男女的相爱之情。它的基调健康、乐观,感情真挚、热烈,有很大的艺术感染力。例如《邶风静女》。除了热恋的欢乐外,对相思的焦灼、失恋的痛苦,《诗经》许多篇章也有生动的描述。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表现妇女悲惨命运的,如《卫风氓》。 ⑷农事诗。 《诗经》中有很多诗歌是反映农事、畜牧活动以及祭祀、宴会情况的,它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基本风貌。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它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写事物和生活,如实地反映社会现实,既有较高的概括性又十分具体、生动。这种创作方法被后代称为"风雅"风格,当属《诗经》的艺术特色之一,不论是长篇的叙事诗,还是篇幅较短的抒情之作,还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诗经》都显示了其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 ⑸征役诗。 在描写战争中,或表现为自豪乐观,或同仇敌忾,或仇恨战争;而徭役诗则侧重于揭露沉重的服役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如《卫风伯兮》。 五、语言句式不同。 ① 《诗经》 ⑴《诗经》的语言,首先多单音节词的重叠使用。如“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⑵“双声叠韵”词的使用,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类词还有:参差、辗转等。 ⑶句型以四言为主,节奏为每句两拍,“四言二拍”的形式适应了当时的节奏。 ⑷《诗经》联章复沓,回环往复的特点,以适应反复吟唱的需要。 ⑸最后,《诗经》中的比拟、夸张、对偶、排比、拟声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应用。 ② 《楚辞》 ⑴《楚辞》相比《诗经》,其辞藻更为华丽,富有个性。 ⑵从句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创造了一种以六言、七言为主的句式长短不齐,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的新诗体——“骚体”。 ⑶“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吸收大量的楚地方言,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 ⑷多用“兮”字,置于句尾或句中,隔句用,促成句式的变化。 六、表现手法不同。 ①《诗经》 ⑴《诗经》具有直抒胸臆的特点,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一个源头,这种表现手法在《诗经》中很常见,如“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运用了坦率的表达方式。 ⑵《诗经》运用赋、比、兴的手法。 ②《楚辞》 ⑴《楚辞》则选择运用丰富的想象,体现着一种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 ⑵ 比兴手法的拓展。它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还把《诗经》那种喻象、比喻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结构特点。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 七、对后世的影响不同。 ①《诗经》 ⑴写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精神) ⑵赋、比、兴的创作手法。 ⑶推动后世诗人向民歌学习,从民间文学汲取营养。(“真诗在民间”) ②《楚辞》 ⑴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骚体”诗,为后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⑵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 ⑶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 ⑷绚丽的文采。 八、补充说明。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出现以及它所达到的高度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使其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楚辞》以其思想上的博大精深、艺术上的精美富丽深受世人的瞩目,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堪称典范,以至在其以后的诗歌发展史上形成了一个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与爱国主义的献身精神相结合的优秀传统。《诗经》和《楚辞》所代表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对后来的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1、《诗经》
《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为《诗》和《诗三百》,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
2、《楚辞》
楚辞是战国屈原所创文体,另有宋玉等代表。《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包括了屈原的名篇《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扩展资料
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多有五言和七言的句子,多用三字一顿的节奏,其中包含了后来五言诗“二、三”句式和七言诗“二、二、三”句式的重要基因。
在句中或句尾处,楚辞中多用“兮”字,帮助调节音节和节奏,舒缓语气,或起到某种结构助词的作用。“兮”字在歌唱上的长腔长调更鲜明地彰显出楚地的音乐特点。新的诗歌形式,对塑造复杂的艺术形象,抒发更加幽深、激烈的情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从音乐上看,因为楚音有比较强的地域性,所以历史上吟唱《诗经》的乐谱各个时代都比较多,但是吟唱《楚辞》的乐谱却鲜见。
唐朝留传到今天的古琴曲《离骚》是晚唐陈康士根据屈原的同名诗篇所创作的一首古琴曲,初为9拍,以后演变成11拍和18拍两种,表现了诗人一心要在楚国实行政治改革,但理想又得不到实现的苦闷和忧国忧民之情。
人民网-2007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汇集
-诗经
-楚辞
《楚辞》和《诗经》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以及对后世文学传统的影响是一样的。《楚辞》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集,也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而《诗经》则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后世的诗人,乃至文学精神,或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基本来自于这二者。因此,可以说《楚辞》和《诗经》在古代文学史上是齐名的。《楚辞》对于中华文化的传统和精神也有很大的影响,不仅形成了“楚辞体”、“骚体”的问题,对后来很多我们所熟知的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所富含的爱国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楚辞》是运用了楚地的语言,描写楚地的山水人物和历史,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点。《楚辞》一书中以我们所熟知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为主,夹杂着宋玉,、东方朔、刘向等人的辞赋,由汉代的刘向编辑而成,共十七章。整本书可以说是浪漫奇绝,光彩夺目。和《诗经》的古朴相比,楚辞的文体句式和结构比较活泼多变,韵律和节奏也较有特色。句式以杂言为主,词语的使用繁富瑰丽,很注重表现形式,也为汉代的赋体文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楚辞》表达的感情更加奔放热烈,描写的景物意象奇特生动。
《楚辞》中的名篇《离骚》将整本书的特点的淋漓尽致。我们可以从《离骚》中读到优美诗句,奇妙的意象,和诗人的精神理想。屈原所追求的理想世界是完美的,也是世人所仰望的和憧憬的,当然,现实生活中想达到"完美"不可谓不艰难。但是诗人却在文章中写出了他自己殉身也无悔的态度,和上下求索的决心。在逆境中仍然坚定自己的追求,反抗黑暗,这样的精神让作品充满了难以超越的生命力。也让后世人们为之赞叹。
《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的诗歌,文学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楚辞》中雄伟瑰丽的场景,神秘迷人的意向,后世的文学作品难以超越。
本文2023-08-08 07:13:2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8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