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中医古籍医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寻求中医古籍医书。,第1张

最近更新

医学著作:《伤科汇篡》

医方著作:《时方歌括》

舌诊著作:《伤寒舌鉴》

伤寒著作:《伤寒心法要诀》

养生专著:《寿世青编》

伤寒著作:《伤寒直格》

世界上最早的体操图——《导引图》

医家著作:《邵兰荪医案》

综合性医书:《时方妙用》

综合医著:《苏沈良方》

内科虚损类医书:《慎柔五书》

妇科医书《沈氏女科辑要》

近日吉文辉教授在美丽的聚龙小镇,举办了一场以“ 健康 生活方式的八项建议” 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活动吸引了泉州、惠安、永春、德化等等各地的书友前来参加。

吉文辉教授是中医医史文献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造诣,主编的专著有《中医古籍版本学》、《中医文献检索与利用》、《中医学文化基础》等等。

“ 养生 是一种观念、一种生活、一种文化、一种行为、一种艺术,关乎家庭和 社会 的 健康 和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教授一开口就将我们认为很平常的 养生 提高到这样的高度。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基石是《周易》《黄帝内经》和《道德经》,善于 养生 ,就是掌握了周易大道。

他说“道”是万物生成的本源,是自然运行的法则。传统学术的第一层次就是道,是广泛适应的普遍原理,他今天要讲的理念也是属于道的范畴。

因为 人的一切行为是由理念指挥的。只有树立 健康 的理念,才能拥有 健康 的生活方式。

人体生命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精、气、神,道家 养生 就是围绕着养气、安神、蓄精展开的。

气为万物之本原、变化之本始。气的概念在中医学中占有极其显要的地位。气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本体基石,离开了气则中医不成其为学。

《黄帝内经》通篇讲的都是气, 养生 就是采天、地、人三者之气,这三者要达到和平共处、和谐共生。

因此他认为战争、斗争和竟争都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不相符的。

现代 科技 的发展带来 社会 的进步,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让人变得狂妄、贪婪、冷漠、浮躁,还带来一系列的现代生活方式疾病。

生活方式疾病是指人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和 社会 、经济、环境、文化中的不良因素导致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疾病。比如说肥胖症、冠心病、三高、脑血管疾病、甚至是癌症等等。

它们都是因为现代生活方式引起的免疫力下降,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非感染性、全身性综合因素导致、无疼痛感、渐进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引起疾病的因素中,遗传只占15%, 社会 因素占10%,医疗卫生条件占8%,地理气候条件占7%,而不良生活方式占了60%,在中国这个比例还要高,占到了67%。

不良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无节、缺乏运动、起居无常、滥用药物及心理失衡。

如何纠正目前人类生存中的不良生活方式?吉教授为我们提出了以下八项建议:

1、 慢生活以养气 :放慢生活节奏,缓减生活压力,处事不骄不躁。提倡慢饮食、慢行走、慢工作、慢 娱乐 、慢恋爱等生活方式;凡是非急办不可的事,均可以放慢一拍,以培植精气。非静无以养气,非学无以成才。

2、 淡滋味以护胃 :不吸烟、不酗酒、不吸毒,饮食有度。不妄补,不贪腥,以素食为乐,远离垃圾食品。清心寡欲、心平气和乃人生之不药之药。妄食、贪食、偏食乃百病之根。“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口为 健康 之大门,出与入不可不慎。

3、 低姿态以省心 :上善若水;舌以柔存,齿以刚折。保持谦逊心态,低调做人,不争强斗胜,不炫耀自己。在生活上,不与人攀比。自求心安,自得其乐;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之上有能人。退一步做人,海阔天空;让三分处世,风平浪静。

4、 高品味以怡情 :善于品味人生、品味自然。培养 健康 的生活情趣,提倡雅生活、雅文化。让业余和退休生活充满诗情画意、山色湖光。上有日月星辰,下有山水万物,大有天地宇宙,小有花草虫鱼,时有春夏秋冬,势有古往今来,皆有可观可乐之处,皆有可欣可赏之趣。

5、 勤走动以健体 :坚持适度运动,做到动静结合,乐于以步代车。多参加有利于 健康 的 娱乐 活动,牢记:无节制 游戏 绝对有害 健康 。 养生 之要:松则通,通则不痛;动则宣,宣则不滞。“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四体舒展,百脉通畅,身强体壮。

6、 减负担以轻身 :松静自然,恬淡虚无。凡事量力而行,崇尚简朴,杜绝奢华。简化生活程式,降低生活欲求。在生活中学会运用善意的拒绝;不懂得放弃,就不懂得生活。世上事多干不完,世上钱多挣不完,世上官多做不完。自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

7、 顺四时以养精 :秉持天人合一、人天和谐的理念,顺应自然运行的规律,适应四时天气的变化,节制使用空调,保证睡眠充足,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度。天无求于人,人有求于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无违四时,无违天和,则万物欣欣向荣,气充神安。

8、 宽心胸以养神 :保持心态平和,恬淡虚静;喜怒有度,不走极端。对周边的人事持仁爱、同情和包容的心态。多一分欢乐,多一分 健康 ;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和谐。做人宽厚、待人宽容、处世宽松。无愧则心安,无私则心平,无欲则心静,无偏则心和。

吉教授强调: 不妨生就是 养生

道家 养生 术,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显示了古人在 养生 方面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首重治未病的中医药 养生 学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原理,秉持人与天、人与人、人与物、身与心、动与静的阴阳大道,深刻地体现着医学和人类生存的终极价值。

健康 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幸福和快乐的源泉,是 社会 发展的动力,是国家文明的标志。 健康 是生命之本,生活方式是 健康 之本。

吉教授提出的 养生 理念,将有助于改善和优化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掌握 健康 之道。

吉教授在讲座中多次提到中华传统文化,对儒家的中庸之道、贵和思想尤为推崇,对“庸”的解读相当精彩,希望能有机会专门聆听他的“中华传统文化与汉字之美”。

一个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吉教授讲的主题虽然是 健康 理念,但博古通今,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 、甚至战争、外交都有涉及,非常丰富,值得慢慢品味。

而他提出的八项建议,则需要我们运用到生活中,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情义人生#

对于吉教授提出的这些 养生 理念,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凡人书悟说说你的想法。

素问、灵枢经、难经本义、类经、内经知要

伤寒论、类证活人书、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注、伤寒贯珠集、长沙方歌括

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方论衍义、金匮要略心典、金匮方歌括

瘟疫论、痧胀玉衡、广瘟疫论、外感温热病、疫诊一得、温病条辨、温热经纬、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六因条辨、伤寒瘟疫条辨、时病论

脉经、濒湖脉学、诊家正眼、脉诀汇辨、四诊抉微、三指禅、望诊遵经、察舌辨症心法、辨舌指南

神农本草经、雷公炮炙论、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汤液本草、本草备要、得配本草、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

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普济本事方、济生方、世医得效方、医方考、名医方论、医方集解、重校汤头歌诀、串雅内编、串雅外编、串雅补

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方论、内外伤辨、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阴证略例、十药神书、内科摘要、杂病论治准绳、济阳纲目、痰火点雪、症因脉治、理虚元鉴、傅青主男科、金匮翼、风劳臌膈四大证治、医醇胜义、血证论、中风斠诠 、刘涓子鬼遗方、卫济宝书、外科精要、外科精义、外科理例、解围元薮、疮疡经验全书、外科启玄、外科正宗、霉疮秘录

洞天奥旨、外科证治全生集、疡科心得集、外科真诠、疡科纲要

理伤续断方、跌打损伤妙方、正体类要、伤科汇纂、伤科补要、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伤科大成

女科万金方、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妇人大全良方、济阴纲目、陈素庵妇科补解、傅青主女科、达生编、妇科玉尺、女科要旨

小儿药证直诀、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婴童百问、幼科发挥、幼科铁镜、幼幼集成、幼科释谜、遂生编、福幼编

原机启微、银海精微、秘传眼科龙木论、审视瑶函、目经大成、咽喉脉证通论、重楼玉钥、白喉全生集、口齿类要

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子午流注针经、针灸资生经、十四经发挥、针灸聚英、奇经八脉考、针灸大成、厘正按摩要术

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素女经、养性延命录、新刻奉亲养老书、三元参赞延寿书、养生类要、饮膳正要、遵生八笺、内功图说

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医经溯洄集

推求师意、医贯、医旨绪余、质疑录、医学真传、医学读书记、医学源流论、重庆堂随笔、冷庐医话、医原、存存斋医话稿、西溪书屋夜话录、名医类案

寓意草、临证指南医案、古今医案按、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诸病源候论、华氏中藏经、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医学启源、洁古家珍、儒门事亲、洗冤集录、卫生宝鉴、此事难知、丹溪心法、脉因证治、玉机微义、证治要诀及类方、名医杂著、医学纲目、医学正传、韩氏医通、赤水玄珠、医学入门、古今医鉴、万病回春、先醒儒医学广笔记、医宗必读、医门法律、增补病机沙篆、证治汇补、景岳全书、石室秘录、辨证录、张氏医通 、医学心悟、医方一盘珠、医碥、兰台轨范、医林改错 、医宗金鉴、杂病源流犀烛、类证治裁 、医学三字经、理瀹骈文、医理圆通、医理真传、伤寒恒论、医学衷中参西录

哈哈!够全了吧! 上面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中医古籍。你可以从中挑选自己需要的,可以把这些书名抄下来,对以后中医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夏季中医养生保健之衣着养生

 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强盛的季节,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同时也是机体阳气最容易受伤的时候,夏季既然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为什么反而容易受伤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夏季养生的知识,欢迎阅读。

 夏季生活保健

 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强盛的季节,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同时也是机体阳气最容易受伤的时候,夏季既然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为什么反而容易受伤呢因为冬季万物收藏,人体的阳气也藏于内,而夏季阳气散发于外,相对来说体内阳气反而不足,这时如果过于形寒饮冷,就容易伤害阳气,所以中医养生学强调夏季"养阳",就是告诫人们夏季不能过于贪凉,否则可能导致很多疾病。中医古籍《养老寿亲书》里指出:"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黄帝内经》中把风邪列为"百病之长",认为可引起多种疾病。尤其暑热外蒸,汗液大泄,皮肤汗孔处于开泄状态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风邪所伤,古人形象地称之为"贼风",并让人们"避风如避矢石" 。《摄生消息论》亦指出:"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这些都是宝贵的养生经验,符合夏季"养阳"的精神。人们不能只顾一时舒服,过于贪凉,如在晚上露天而宿,对高墙下、夹道中形成的"过堂风"不知避让,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和生活--这些都会使阳气受伤,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引起很多疾病,如风寒感冒、面神经麻痹、胃痛、腹泻等,重者会引发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和儿童身体抵抗力弱,尤其要注意不能贪凉。

 夏季还要防湿邪侵袭。长夏是湿邪最盛的时候,湿邪与热邪相缠绕,极易伤害人体脾胃的阳气。使体内的水湿不能正常代谢,出现小便淋浊、肠炎痢疾、水肿、关节疼痛、脚气等病症。暑湿伤人后引起的疾病,病程很长不易恢复,所以在居住环境上就要切忌潮湿,更不要久卧湿地。

 一、穿衣篇

 服饰养生法主要是通过合适的衣着及适时增减,以达到保健防病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王充在《论衡》中说:"夫衣与食俱辅人体,食辅其内,衣卫其外。"适宜的衣着和健康的饮食都可以帮助人体抵御外邪,饮食是从内滋养身体,衣着是从体外保护身体。

 历代医家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总结归纳了四季的穿衣特点。

 1顺应自身感觉

 众所周知,穿衣服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保暖,而美观则在其次。正如《老老恒言》中说:"着衣戴帽,适体而已。非为客也,热即脱,冷即着。"意思是,穿衣带帽,一定要合体;顺应温度变化而增减,不能只为取悦别人而穿衣。

 2夏不可薄衣

 《延寿书》等按照《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认为在夏天,人要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和万物一样宣发生长。在夏天,人的运动量比较大,出汗也比较多,腠理开泄,风邪或寒邪很容易从肌肤表面毛孔侵犯人体,而发生外感的疾病,所以认为"夏天不可薄衣","暑月不可全薄"。有些人夏天喜欢赤膊,不少爱漂亮的女孩子们更是偏爱露背装、露脐装,这样的穿着是有悖于中医养生的。因为人的背部是督脉所在,主管着人体一身的阳气,背部受寒会阻碍全身阳气的运行,而脐部的神阕穴属于任脉,任脉的主要功能是调节阴经的气血,与女性的月经、生殖等有密切关系,脐部和背部受寒不仅会影响到脾胃,使人体出现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更可能引起痛经、月经紊乱及宫寒不孕等疾病。所以切莫忘记服装的主要作用,夏季穿衣也不可太薄,尤其腹、背更要注意保暖。

 3要勤换湿衣

 《孙真人卫生歌》说:"春寒莫放绵衣薄,夏热汗多须换著,秋令衣冷渐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提示人们要伴随季节变化而增减衣物,这是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夏天人们出很多汗后要及时更换衣衫,千万不要用身体将汗水浸湿的衣服烘干,否则不仅阳气受损,还会使湿气入里化热,形成湿热证,导致疮疡等皮肤病或风湿痹证。夏季衣服的面料要选择既吸汗又透气的材料,所以最好选择全棉或丝麻的材料,颜色以淡色为宜,可以减少紫外线的吸收。

 4穿鞋有讲究

 《老老恒言》载:"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谓经脉之行,三阴皆起于足。所以盛夏即使穿厚鞋亦非热不可耐,此其验也。"这句话说出了足的重要性,人体的阴脉都汇聚在足心,足心容易受凉,所以即使在夏天穿稍厚的鞋都不会觉得很热。如果脚不注意保暖,会影响三阴经脉内气血的运行,进而影响全身气血的运行。所以厚薄合适、穿着舒服的鞋,对人体是很重要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天气很冷的时候穿一双暖和的鞋,会明显增强人的御寒能力,因为寒从脚下起,脚暖则身暖。所以本身属于阳虚体质、比较怕冷的人,在夏天也要注意双脚的保暖,尽量少赤脚穿凉鞋。

 夏季脚出汗多,要经常清洗鞋袜,避免脚气。

 在夏天,女性都喜欢穿细高跟的皮鞋和皮拖鞋,凸显自己高挑的身材,但是过高的鞋跟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它使小腿肌肉、韧带处于紧张收缩状态,膝关节僵硬,身体重心前移,引起腰背疼痛、脚趾损伤或拇外翻,长期会造成关节韧带损伤,所以不要长时间穿高跟鞋。处于发育期的少女则不宜穿高跟鞋,因为这时骨骼还没有发育完全,如果过早地穿高跟鞋,骨骼容易变形,可能造成平足,还可能使骨盆倾斜而导致腰痛。青年女性一般应在骨骼发育已经完全(约23岁)以后再穿高跟鞋。鞋跟的高度要适中,一般以2~3厘米左右为宜。鞋跟低了走路时的重心向后移,易使脑部受到走路的震荡。高度适当的鞋能使脚掌受力均匀,同时,可以加深足弓度,使身体重心前移,有利于矫正驼背、勾胸、塌肩、脊柱侧曲等不良姿势。

 鞋的面料也很有讲究,夏天出汗比较多,所以要选择透气并有助于汗液排出的面料,如真皮或纯棉的面料,最好不穿革质和塑料的鞋。塑料鞋和人造革鞋透气性能差,有足癣或脚汗多的人不宜穿,否则易使病症加重。

;

中医 养生 的内容非常丰富,如果详细到每样食物的性味归经,即便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若精辟到“调和气血”“平衡营养”,又可以用几个词、几句话就能概括出来。结合当下对 健康 的认识,以及对 健康 生活的要求,我们将中医 养生 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1、饮食 养生

食疗 养生 、药膳 养生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民以食为天,饮食提供给生命必需的营养物质,生命得以延续,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科学合理的饮食有利于身体 健康 ,而不当的饮食则能危害机体的 健康 。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 健康 饮食的原则是:饮食规律、品种多样化、营养全面均衡、合理搭配。

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机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度和三餐无规律。

除此之外,中医饮食 养生 最具特色的是食疗和药膳。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食物与药物都来自于大自然,一样具有四气五味,一样可以调养不同的脏腑。比如水果中的梨,味甘微酸,性凉,入肺、胃经,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作用。秋季气候干燥时,多吃点生梨,可以起到养阴生津放秋燥的作用。当肺热咳嗽、烦渴时,可用以润肺止咳、生津止渴,冰糖炖雪梨就是一个经典的清热润肺止咳的食疗方。而药膳更可以 养生 防病,辅助治疗一些疾病。比如黄芪炖鸡具有益气补虚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再比如痛经的女性,属于气滞血淤者,在月经来临前的两三天服用川芎煮鸡蛋,可以改善痛经。

总之,饮食 养生 的内容很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病情或体质,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食疗或者药膳调理,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2、起居 养生

我们的祖辈一直以来都过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但是,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激烈,日常学习、工作中熬夜、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情。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有些人纵情 娱乐 ,挥霍 健康 。不良的生活习惯 催发了多种疾病,如颈椎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不 健康 的生活方式使得疾病日益年轻化。

种种迹象都告诉我们,生活方式对身体 健康 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如起居有规律,不睡懒觉不熬夜, 娱乐 有度,劳逸结合;保持居室和家居用品的清洁卫生,经常晒太阳,定时给房间通风换气;冬天要注意保暖,不要盲目追赶 时尚 ,不要“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夏天应适当出汗,不要整天待在冷空调环境下贪凉而得“冬病”。

3、情志 养生

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记载,“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喜怒不节则伤脏,伤脏则病起于阴也”。这些理论强调了人的情绪心态、精神活动与身体 健康 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七情,即人的各种情志活动,可影响脏腑的功能、气血

的运行,从而引起全身多种疾病。现代医学也同样重视心理因素对 健康 的影响,并将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 社会 ”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在发怒时会刺激肾上腺,导致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机体的兴奋性增强,可出现呼吸、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成为偏头痛、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的诱发因素。

现代 社会 竞争激烈,学习、工作的压力很大,紧张、焦虑、烦躁、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成为多种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我们要学会情志 养生 。即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宽以待人,取长补短,和睦相处,尽量减少或避免矛盾的产生;心情不好时,要学会向亲朋好友倾诉,把心中的烦恼讲出来,千万不可闷在心中,郁积成病,也可以选择出去 旅游 ,看看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亦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散心方式。总之,要让自己少一点烦恼,多一点快乐!

4、运动 养生

随着 科技 的快速发展,体力劳动的人群越来越少,脑力劳动的人群越来越多。很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就是“久坐不动”,这也是现代生活方式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使气血流通,适当的健身锻炼,可强身健体,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像健身操、慢跑、散步、游泳、球类运动等,都是适合大众的健身方式。

但是,运动也不能极端化,有些人过度痴迷于运动健身也是不妥当的。过度锻炼可能会导致骨关节、软组织的损伤,突然进行大运动量的锻炼,还有可能使心脏难以负荷而发生危险事件。故建议运动锻炼应循序渐进运动量以微微出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中医认为,人体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不及”,二是“太过”,所以不锻炼不行,锻炼过度也不行。

4、四季 养生

中医 养生 讲究天人合一,顺时而养,即提倡顺应自然界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来安排日常起居活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 养生 的基本原则之一。

春季,万物复苏, 养生 应注重养阳。应夜卧早起,多晒晒太阳,选择阳光明媚的日子多进行一些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调畅气血。

夏天,万物生长繁盛,人体阳气最易发泄,此时更要注意养阳。应晚睡早起,适当午睡,避开午时的炎热,运动要适度,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

秋季,是一个成熟的季节,阳气开始收敛,人体也要收敛精气,保津养阴,故预防秋燥是最为重要的。古代 养生 学家认为,秋天的睡眠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早睡觉,早起床,早起时间与鸡叫扑翅的时间差不多。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早卧顺应阳气之收,防止阴精外泄。同时,衣着要根椐气温变化随时调整。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切忌悲秋伤怀。

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人体也需要积蓄能量,抵御寒冷。 养生

要以护阴潜阳为原则,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进补。应早睡晚起,早锻炼不

宜太早,室外锻炼应在太阳出来后为宜。有些老人在雨雪天还要早早出去锻炼,显然是不恰当的。

5、体质 养生

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中医 养生 也是如此。如果说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都是共性,那么体质 养生 讲究的就是个性了。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这个“辨证”是针对疾病而言的。那么,对于 健康 的人群是不是就没有差异了呢肯定也是有差异的。无论是 健康 人群、亚 健康 人群,还是某种或某些疾病的罹患者,都有各自不同的体质,因此在饮食习惯、生活起居、运动锻炼、情绪心理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的表现或选择,这就是身体的个体差异。

比如一个小小的感冒,有些人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或者咳嗽、咳痰,而有些人则表现为头痛、咽喉痛、发热,还有些人感觉四肢酸痛、头重脚轻、浑身无力等。这些差异与遗传基因、饮食习惯、地理环境、气候因素、 社会 环境、家庭生活、人际交往等多种先天、后天的因素有关,这就是体质的差异。

中医学将人的体质分为九种,即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就跟中医诊断时的辨证分型一样,不同体质的人群, 养生 方法也不同。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