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体健康 毒素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关于人体健康 毒素,第1张

  最简单的五大排毒方法

  人体细胞65%是水分,细胞外也是水。如没喝足够水分,细胞没办法正常新陈代谢,出汗、小便都不足够排毒。皮肤可以吸收任何药物,皮肤对药物的吸收率约40%,因此不可乱涂化妆品。在皮肤涂上药膏,可以在血液中发现40%该药的有效成分。另外,心脏病人含舌下药片,是因为舌下口腔黏膜也可吸收药效。

  对长期便秘人群来说,服用一些清体排毒类产品是必需的,但对普通人群来说,只要平时注意科学饮食,一般都能够以人体自身代谢功能,排出毒素。

  排便

  吃三餐排便3次会更好。每天排便1次到3次成形的大便算是正常的。如把粪便贴在身上皮肤(没有人会这么做,您不妨试一下),半天就会使皮肤发痒红肿。那么我们怎能让大便在肠子里滞留二天呢?

  水疗

  可利用蒸气浴发汗排毒,也就是利用人体面积最大的皮肤作为出汗排毒的系统。高血压、心脏病者也可做蒸气浴,若患者感到恐惧,就不要做蒸气浴;因为心理的恐惧会使血压升高,病情重者反而会愈难排汗。

  约130年前,当时的德国、澳洲很流行蒸气浴,有位医生就拿1cc正常人的汗,注射到1公斤重的白兔身上,一小时后白兔就死了;再拿中风病人的汗01cc注射到同样体重的白兔身上,一小时后这只白兔也死了。

  另外,最近也有用小白鼠来做同样的实验,以1cc的正常健康人的汗注入小白鼠的皮下,小白鼠于1小时后死去;同样的汗注入另一只小白鼠的腹腔内,不到20分钟该只小白鼠就死了。再以中风及癌病患者的汗02cc注射小白鼠皮下,约45分钟死亡;注射到腹腔内更快,不到15分钟就死亡,可见病重者的汗很毒。

  在家中也可以享受的是热水泡浴。如果搭配精油会获得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

  按摩

  按摩背部淋巴腺,有助排毒,但是被动式的。

  运动

  会冒汗排毒,是属于主动性的。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高温瑜伽。高温瑜伽是最近在国内十分盛行的运动,因为流汗排毒合二为一,并且具有十分好的减肥效果,所以很多MM都在奉行此道,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受得了的,所以其他可选择的运动也有滑冰,马术,体操,和球类。唯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突然剧烈运动。运动之后不要贸然淋浴,等汗水蒸发或擦干之后在清洗。

  从上述了解,排毒最好的方法就是出汗,以运动这种主动方式的出汗排毒为上策,而运动前后也一定要多喝水。水很重要,要多多喝水,才能借由排尿、排汗来排毒。

  人把最基本的健康原则丢掉,却研究高科技治病是反其道、反逻辑,因为往往一种药治好了一种疾病,却引发了很多副作用,甚至是难以处理的并发症和副作用。在美国,每年都有很多因为一些非处方用药的中毒,而导致的肝脏和肾功能衰竭报告。上帝造人有设下健康之律在人体的细胞及器官里,因此遵行健康原则规律,才是人体健康的根基。

  有医学报导说,当癌症初期的病人身上的致毒物排除之后,癌症就消失了,如补牙时俗称银粉的汞合金(Almagam)所导致的汞毒性在体内过高可引发的癌症。

  当然也可以用药物、血氧疗法、抗氧化剂等等来排毒,这些就复杂多了。这些疗法不可以自己进行,一定要找医生协助,以免使身体受损,最惨就是要到洗肾的地步。

  简言之,体内的毒素越少,人就越健康、越长寿、越不容易有癌症的发生,也越不容易老化。

  早晚做腹部按摩有助排毒

  生活节奏快,没有规律的饮食,使得很多白领一族的体内都藏了大量的“毒”,排毒,成为很多女性节后的健康口号。

  其实所谓的“毒”,按照中医的说法就是宿便在肠道内的残留。白领一族不妨试试这些方法,尽早排除体内的“毒”。 一是饮食调整。要吃得粗糙一些,吃一些粗的食物,如南瓜、土豆、玉米之类。蔬菜、水果也要多多食用,如芹菜、韭菜、菠菜、香蕉和柿子等。 二是运动抗毒。建议白领女性每天快走30分钟,最好每天做一套健身操,帮助肌体促进新陈代谢,使体内的垃圾通过流汗、排便彻底释放。 三是自我按摩。医生介绍了一个白领自我按摩的方法:在肚脐下用手掌顺时针按摩50下,再逆时针按摩50下,早晚各一次,建议最好用掌心按摩。

气管损伤

气管的解剖位置较特殊,针灸不易造成损伤。气管由软骨、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所组成,即使刺中,一般也不致引起严重后果。但是,操作不当,亦可误伤。特别是如同时伤及周围的血管、神经等,则可极大地抑制呼吸功能,甚至造成窒息死亡。

气胸

针刺不当所致的气胸,是最常见的针刺意外之一,在物理性损伤中,它的发生率占首位。在我国古医藉中,对此多有记载。如关于气胸的症状,《素问·刺禁论》指出:“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咳逆。……剌膺中陷中肺,为咳逆仰息。……刺腋下胁间内陷,令人咳。”《普济方》也提到:“胸前诸穴不可伤。……”

心脏损伤

内脏损伤中,针刺损及心脏是后果最为严重的一种。《素问•诊要经终论》有“中心者,环死”之说,环死,指一日内死亡。现代国内有关针刺意外伤及心脏在报道首见于1954年[1],迄今已报道6例,其中5例死亡。国外,无论欧美及日本,均有此类事故发生。特别是日本,还不属罕见。针刺误伤心脏。

胃部损伤

胃属于腹部的空腔器管。一般而言,腹部脏器,特别如胃肠招致针刺损伤的机会要少一些。这是由于腹壁肌层较厚,有皮下脂肪、腹肌等。而胃肠等肌性器官本身又有一定收缩能力,当纤细的毫针刺入腹腔时。脏器受到刺激后,会主动收缩,通过蠕动而退让,加之表面光滑,不易刺中,即使较小的刺伤。

肝脏损伤

关于针刺不当损伤肝脏,早在《素问•刺禁论》就有“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之说。现代临床上,以同时刺伤肝脏和其它内脏的报道较多,单纯伤及肝脏的事故少见。有的针灸书籍,如上海中医学院所编《针灸学》(1974年版)亦曾提及此类损伤。由于肝脏损伤后,常伴严重出血性休克,并因胆汁漏入。

胆囊穿孔

针刺不当,伤及胆腑的文献记载亦首见于《黄帝内经》,指出:“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素问·刺禁论》)。现代国内最早见于1959年[1],迄今共已公开报道10余例。有统计约占针刺意外损伤的13%。尽管胆囊所在部位较深,体积较小,表面圆滑而有一定张力,以及前有肝。

脾脏损伤

脾脏是腹部内脏中最易受损伤的器官。《素问·刺禁论》指出:“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针刺意外损伤脾脏的报道首见于1957年[1]。尽管处于正常位置的脾脏其体表投影区域内无经穴分布,但因针刺不当损伤脾脏,造成脾脏破裂出血的报道,并不罕见。

肠道穿孔

关于针灸损及肠道的事故,在古籍中虽然记载不多,但现代发生的并不少见。我国现代最早的因针刺激不当造成肠穿孔的公开报道见于1959年[1],据不完全统计,从二十世纪50年代迄今已报道15例之多。肠道的损伤,虽多不及上述脏器严重,然而也有不少重度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

肾脏损伤

针刺过误,伤及肾脏,《内经》中亦已提及,如《素问·刺禁论》云:“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现代也有不少报道,或因针刺不当,或因药物穴位注射所致,有的虽经保守治疗痊愈,有的则作了肾切除,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膀胱损伤

针刺损伤膀胱,现代有关报道极少,然而古代医家则颇有这方面教训:“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灵枢·刺禁篇》)。而在临床上实际发生并不少。我们在临床中也遇到过此类事故。

脑出血

大脑为颅骨所保护,对成年人来说,针刺不易直接伤及。小儿则可能被损伤,古籍中曾记载:“若八岁以下,不得针,缘囟门未合,刺之,不幸令人夭”(《针灸资生经·第一》),说明古人有过教训。这里所讨论的是针刺作为一种间接性损伤所导致的脑出血。对此,不仅国内有报道,日本也发现过。

小脑及延髓损伤

小脑及延髓损伤,多是毫针直接刺伤脑组织或血管所致。后果亦甚严重,往往因抢救不及而死亡。《素问·刺禁论》云:“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即相当于此类损伤。尽管小脑和延髓的损伤,在临床表现上不尽相同,但引起的原因和所导致的后果有类似之处,故一并叙述之。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系指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其间充满着不断循环着的脑脊液,并有较大的血管行走,而软膜也富含血管。当毫针刺伤软膜或蛛网膜下腔中的血管时即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而针刺误伤颅内血管,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亦归属于此。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针刺事故之一。

脊髓损伤

针刺损伤脊髓,在我国古代已有这方面的教训,《素问·刺禁论》:“刺脊间,中髓,为伛。”。现代报道,首见于1957年[1]。尽管这类意外事故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公开发表的资料不多。特别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国针灸界一度曾片面提倡深刺、重刺颈背部的督脉。

周围神经损伤

针刺损伤周围神经,包括颅神经和脊神经二类。其中,针刺所致的颅神经损伤以面神经损伤多见,亦有引致动眼神经和三叉神经损伤的病例。针刺引起的脊神经损伤的范围涉及较广,在已有的报道中,包括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腓深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以及膈神经等,引起多种周围神经。

迷走神经损伤

迷走神经属于第十对颅神经,位于颈内动静脉后方。主要为副交感神经纤维,分布于颈、胸、腹部的内脏器官和体表。特别是分布在心、肺等重要脏器,针刺不当,能引起严重的迷走神经反应。重者甚至造成心脏停搏。亦可因刺激颈内动脉窦而引起颈动脉窦综合征。关于针刺不当致迷走神经损伤的报。

意外腹绞痛

针刺还可导致其它一些神经系统方面的损伤,如刺激腹部或下肢与腹部相关的穴位可因刺激内脏神经而引起同内脏功能紊乱。此类情况临床上虽不多见,但确实存在,故应引起注意。其中以针刺激发腹部疼痛或疼痛加重较为常见,最早报道于上世纪60年代[1]。除体针外,耳针引起腹痛的。

意外针刺疼痛

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个症状。针灸,特别是针刺,由于是一种损伤性疗法,难以做到在治疗过程中一点不痛。进针破皮时出现的疼痛和送针过程中出现的疼痛都不能称为意外,当然,尽量减轻乃至不出现刺灸所引起的疼痛是对针灸工作者基本要求。本节重点探讨针刺所致的意外的疼痛。

针灸依赖症

针灸依赖症是指患者对针灸治疗产生一种心理和生理需求,这种需求已超过单纯对疾病的治疗,而表现为对针灸的一种依赖。此种症状是心理疾病与生理疾病交互作用的一种具体表现。针灸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上已广为应用,但对针灸治疗出现依赖的情况很少见有公开报道。但临床上确实存在。

  便秘是指大便次数减少和大便干结不易排出,日久可引起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睡眠不安,还可引起痔疮、便血、肛裂等。便秘的人,除了应多饮水、适当活动外,最重要的是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食物不可过于精细,应多吃高纤维食物。膳食纤维是使肠道功能正常的重要因素,在肠道中它能吸收水分,增加粪便的体积和重量,刺激肠道蠕动,协助粪便排出。除了大家熟悉的芹菜、韭菜外,绿豆芽、魔芋、乌塌菜这三种菜对防治便秘也有很好的功效:

  绿豆芽: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绿豆芽除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外,发芽过程中还能产生丰富的维生素C(干绿豆不含维生素C)。关于绿豆芽的通便减肥作用,在中医古籍中早有记载:绿豆芽性凉味甘,不仅能清暑热、通经脉,还能调五脏、利湿热。适用于热病烦渴、大便秘结等症。绿豆芽宜用旺火快炒,炒时加点醋,既可减少B族维生素的流失,还可除去豆腥气。与韭菜同炒或凉拌,对便秘的治疗功效更好。绿豆芽应市时,注意不要购买长得过长、过肥且有氨味的,那种可能是化肥催化而成的。此外,绿豆芽性寒凉,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

  乌塌菜:

  又名塌棵菜、黑菜,是白菜的一个变种,叶色浓绿、肥嫩,因塌地生长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乌塌菜秋季播种,以经霜雪后味甜美而着称,被视为白菜中的珍品,因其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钙、铁、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胡萝卜素等,也被称为“维生素”菜 。其中的膳食纤维,对防治便秘有很好的作用。祖国医学早在《食物本草》中记载:“乌塌菜甘、平、无毒。能滑肠、疏肝、利五脏。”常吃乌塌菜还可以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泽肤健美。乌塌菜口感清新爽脆,最适合炒食,清炒或加入肉丝、火腿丝一起炒均可。

  魔芋:

  又称作韶头、麻芋等,是我国传统的植物性食品。从营养的角度看,魔芋是一种低热能、低蛋白质、低维生素、高膳食纤维的食品。其中主要的有效成分是葡甘露聚糖,属可溶性半纤维素,它能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改善肠道菌相,使肠内细菌酵解产生低级脂肪酸,刺激肠蠕动,这些都有利于排便。医科大学有关研究表明:便秘者食用魔芋能增加粪便含水量,缩短食物在肠道内运转的时间和排便时间,增加双岐杆菌(肠道有益菌)的数量。此外,它还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减肥等功效。值得注意的是,生魔芋有毒,必须煎煮3小时以上才能食用,且每次食用量不宜过多。

  肠道健康不仅关系到人的身体机能,也和养生息息相关,肠道健康的人不会发生口臭、口腔溃疡、便秘腹痛等症状,人们可以通过补充肠道益生菌,如服用立健三清冲剂可以帮助增加肠道益生菌,保持肠道菌群平衡,维持身体机能健康运转。

麦苗榨汁好养生 我国传统的中医药草本一般都是直接入药的,作为药膳食疗多数是植物的根茎或果实,而直接把草本当作饮料来喝,在中国古医药典籍中确实比较少见。时下,在台湾乃至海外各地,却兴起一股饮用小麦草汁的养生风,小麦草汁现成为一种风行世界的新型健康食品。

  小麦草是禾木科植物小麦的嫩茎叶,中医称小麦草为“麦苗”。中医古籍记载麦苗能“主消酒毒、暴热、酒疸目疳”,有消炎退热、健胃消食、疏利肠胃的卓越功效。现代医学证实,麦苗含有丰富的叶绿素、维生素A、C、E及B族、矿物质钙、镁、磷、铁、硒、超抗氧化剂SOD、纤维及有益酵素。 除此之外,饮用小麦草汁还可以降血压和血脂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的患者可以食用。小麦草中富含纤维素,服用后可减少便秘,结肠炎、肠胃热症者、肝火大及肝功能指数轻微异常者可以经常饮用。其中,超抗氧化剂SOD则可以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降低细胞损伤或突变致癌的几率。  因为小麦草的纤维非常有韧性,一般鲜榨的小麦草汁都由专门的果汁专卖店提供,家庭的果汁机是很难榨取的。小麦草从出芽后发育七天,即可收割榨汁,因发育时间短,故小麦草汁属于寒性,属寒性体质的人,即手足容易冰冷者,肠胃虚弱容易腹泻者,不宜多吃。否则吃了太寒凉的食物,易刺激敏感的肠胃道而引起呕吐或腹泻。另外,食用时应该选配多样蔬菜一起吃(如蕃茄、芹菜、花椰菜、苦瓜、包心菜、菠菜等),这样既能摄取多样化的营养,还可降低小麦草的寒性。  麦苗汁的制作过程麦苗种植前准备材料

1、动榨汁机(1台) 2、育苗盘(10个以上) 3、组合育苗架(1个以上)

4、喷壶(1个) 5、有机麦种(每盘1两左右) 6、罐头瓶(1个)

7、沙布 (1块) 8、灌肠器(1个专用1套) 9、优质泥炭土若干操作程序:1、取适量麦种(每盘1两左右),将杂质去除,用水冲洗1遍,倒入容器中,加2倍以上净水浸泡(室温25°C以上泡8—12小时,室温25°C以下,泡12小时以上,干麦种膨胀、饱满即可)

2、将泡好的麦种装入干净的罐头瓶中,用纱布蒙口,套上橡皮圈(瓶内无积水),放在阴凉衡温处。

3、经过12小时以上,待胚芽长到麦种一半的长度时,取出备用。

4、在育苗盘中铺上3厘米高的有机土(无土培养时,盘中可铺两层吸水纸),将发芽的麦种均匀地撒在育苗盘中(麦种之间应相互接触,又不能叠压)喷一次水,保持湿润,但不能过多。用另一个空育苗盘反盖在有麦种的育苗盘上,放置在育苗架上。(不要让麦种直接被强光照射,最初2、3天里,麦种应在阴凉衡温处生长)。

5、在育苗的2、3天时间里,每天喷水1—2次,让盘子中保持湿润。待苗长到3厘米左右时,将其移至有足够光线处,但不能让阳光直射。

6、每天喷水1—2次,若盘中麦苗已长满,可掀起麦苗一角,将水直接喷入根部,以防止倒苗,每次喷水要适量,不能积水过多。

7、四、五天后,等苗长至10—12厘米高,也是最挺拔时,用剪子将种子以上部位的麦苗切割下来备用。

8、将割下的麦苗用清水冲洗一下,剪成两段,放入榨汁机内,顺时针摇柄,定时向榨汁机放麦苗,若榨汁机出口处麦苗纤维过多,摇柄感到费力时,可将摇柄逆时针倒转,加半杯凉开水,再继续顺时针榨汁(此过程可重复3次)将麦苗中的绿色营养液尽可能多的榨出,剩下的纤维颜色变浅即可,最终可以得到一杯绿色的麦苗汁。麦苗汁的服用方法:

1、分多次小口慢慢喝下。

2、一定要在20分钟以内喝完,否则麦苗汁会氧化,失去治疗效果。

3、最好在饭前或几乎空腹时饮用。

4、为了更好的发挥麦苗汁的功效,喝完后应闭目休息几分钟,半小时内不宜吃其它食物或药物。

5、鲜麦苗汁因为富含很多活性成分,因此会有一些苦涩的味道,可加一点糖或蜂蜜,甜果汁最好。糖尿病患者可加木糖醇,增加甜度且无害,但一定不能添加碳酸饮料,如可乐、汽水等。

6、由于麦苗汁有较强的调病功能,部分症状明显、体内毒素多的患者,会发生一些好转反应,有不舒服的感觉。多喝水,注意休息即可,一定要坚持饮用,最终会有满意的结果。麦苗汁的特殊应用:

灌肠法(灌肠需在卫生间的浴盆内或坐便上进行)

首先全身放松,将涂有润滑剂(凡士林油、豆油均可)的灌肠器尖端吸满温水后插入肛门5厘米左右,将温水挤入,慢慢拨出,反复几次灌入1公斤温水即可,最后一次将灌肠器留在原位,不要拨出。此时轻轻按摩腹部,直到忍受不住时,可将灌肠器拨出,将肠内存水排出。适应几天温水灌肠后,就可以用麦苗汁灌肠了。在这之前,还是先用温水灌肠,清洗几分钟后,排出温水,灌入麦苗汁,一般100毫升即可。让麦苗汁在肠内保持20分钟左右,最后可能只排出少量残汁,其余的被肠道吸收了。此方法虽然麻烦,但会收到令人惊喜的效果,尤其适用便秘、肠炎、肥胖、癌症等患者。麦苗汁用作美容剂:

1、 用麦苗汁洗头,去屑、止痒、生发。

2、 嚼口香糖一样将麦苗放入口中咀嚼,时间久了,牙齿会白得闪亮。

3、 用麦苗汁按摩面部皮肤,20分钟后洗净,可祛色斑,使皮肤光亮有弹性。

4、 皮肤表面的很多病痛(烧、烫伤、湿疹、牛皮癣、伤口不愈合等)都可用麦苗汁擦洗,效果非常好。

1、艾灸

中医用艾灸来调理内分泌失调时主要会取关元穴,因为关元穴是任脉上的主穴,灸此穴可以有效地对身体进行祛湿,让身体内的毒素能够尽可能地排出,从而达到调节人体的效果。此外中脘、子宫、归来、气海、肾俞、命门、八髎、足三里和三阴交等穴也是治疗妇科疾病时必须用到的穴位,所以这些穴位也不能忽略。具体操作方法是:对腹部穴位进行艾灸时,可用三眼艾灸盒或四眼艾灸盒来灸,一般需灸10~30分钟,对足三里和三阴交单独艾灸时需10分钟左右,头十天可以连续灸,每十天为一个疗程,见效后可隔日灸一次,效果较好时可改为每周灸2~3次。

2、按摩

按摩方法可分为四肢按摩、脐周按摩和穴位按摩,四肢按摩可促进淋巴和血液的流动,促进肌肉的新陈代谢,这样能够有效地帮助燃烧脂肪,同时排出废气。具体做法是由四肢末端开始按摩,逐渐向心脏方向前进。脐周按摩主要是通过温热效应来调理气血。具体做法是将左手掌放在右手背上,然后将右手掌放在肚脐下,顺时针绕脐按摩腹部,每次1~3分钟。穴位是人体内脏、经络和气血运行的特殊部位,所以按摩穴位能够有效地达到调理内分泌和促进新陈代谢的效果。按摩时需借助锤子工具,用于子午线,按摩关元穴可有助于调理月经不调、肾虚、腹痛和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按摩三阴交穴,可调理脾脏,以及与脾脏有关的病症,这也是滋阴的主要穴位;按摩三娇经穴,可调理内分泌、情绪和气血。

3、刮痧

刮痧能够使人体的毛细血管扩张,增强汗腺的分泌,使人体的血液循环变得畅通无阻,所以能够对内分泌失调起到很好的调治作用。刮痧时背部穴位为肝俞、脾俞至肾俞;腹部穴位为:气海、关元、归来;下肢穴位为:血海、三阴交、中都、太冲、交信、太溪;有月经推迟症状的患者要重点刮血海和归来。

4、内服中药

内服中药是中医用来调理内分泌失调常用的方法,经过合理配伍过的中药不但不会产生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而且还可以对人体进行全面的调理,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根据中医理论武汉李小平中医认为调理内分泌失调主要要从调理气血、化瘀散结和补益冲任这几个方面来着手,通过调理女性各脏腑器官的功能,以达到调节内分泌、消除体内瘀积,使雌、孕激素的分泌水平趋于均衡的状态。而临床上能够满足以上中医治疗原则的药物当属由李小平中医在古籍经方四物汤合左归丸的基础上并结合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所发明出来的中药育宫培麟丸,此中药的治疗效果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应用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疗效非常显著。

以上就是对中医调理内分泌失调的方法的介绍,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治疗,但患者若想更快地恢复健康,可以在内服中药的同时使用其他的治疗方法来治疗,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