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伤止痛膏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风伤止痛膏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检查 27 功能与主治 28 用法与用量 29 注意 210 规格 211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风伤止痛膏 1 拼音

fēng shāng zhǐ tòng gāo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Fengshang Zhitong Gao

22 标准编号

WS3B022790

23 处方

桂皮 45g 八角茴香 24g 丁香 12g 苍耳子 30g 桂子 17g 蓖麻子 90g 甘松 17g 生天南星 90g 白芷 30g 海风藤 90g 大黄 30g 生半夏 90g 羌活 60g 生川乌 90g 独活 60g 生草乌 90g 细辛 30g 莶草 90g 桂枝 90g 当归 30g 麻黄 90g

24 制法

以上二十一味,取桂皮、丁香、桂子、甘松、八角茴香粉碎成细粉,过 筛,混匀,其余苍耳子等十六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 48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 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 2400g,加入油内搅匀再加松香 480g 熔化,搅匀,收 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取膏用文火溶化,将上述粉末加入,搅匀,分摊于布上,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摊于布上的黑色膏药;气微。

26 检查

应符合膏药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6页)。

27 功能与主治

舒筋活络,行血止痛;用于新、久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28 用法与用量

加温软化,贴于患处,每隔 3~ 5日换药一次。

29 注意

孕妇忌贴腰腹部。

210 规格

每张净重 10g

211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古籍中的风伤止痛膏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七]治一切伤折淋熨诸方

。并四向筋急肿痛处。冷即重炒熨之。熨后便用接骨止痛膏。封贴。如是伤折骨碎。即先须依法度。排正碎骨。

《跌打损伤回生集》:[卷一]效方开后

喝住散搜山虎(即闹羊花根)人参三七川乌草乌八仙止痛膏川乌(五钱)草乌(五钱)附子(一两)肉桂(一钱

《普济方》:[卷三百十二折伤门]治诸伤折淋熨贴(附论)

痛上。并四面筋急肿痛处。冷即重炒熨。后便用接骨止痛膏封贴。如是伤挫骨碎。即先须根据法度排正碎骨。及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六]汤火疮(灸疮)

研,各一分)上为细末。凡用之时,切护爪甲,勿令中风,仍须洗疮令净,然后掺药,薄薄令遍,以软绵帛系之

《普济方》:[卷二百七十七诸疮肿门]汤火疮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证治准绳·疡医》卷六方之红膏药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红膏药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医学入门》卷八方之红膏药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红膏药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严氏济生方》卷八方之红膏药 51 红膏药的别名 52 处方 53 制法 54 功能主治 55 红膏药的用法用量 56 运用 57 摘录 6 《医方类聚》卷一九四引《经验秘方》之红膏药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摘录 7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之红膏药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红膏药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外科传薪集》方之红膏药 81 组成 82 功能主治 83 红膏药的用法用量 84 制备方法 85 附注 9 《验方新编》卷十一方之红膏药 91 组成 92 功效主治 93 红膏药的用法用量 94 制备方法 95 附注 10 《万氏家抄方》卷四方之红膏药 101 组成 102 功效主治 103 红膏药的用法用量 104 制备方法 11 《疡医大全》卷七方之红膏药 111 组成 112 功能主治 113 红膏药的用法用量 114 制备方法 12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红膏药 1 拼音

hóng gāo yào

2 概述

红膏药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九首。

3 《证治准绳·疡医》卷六方之红膏药 31 处方

黄丹(飞炒)二两,乳香、没药、儿茶、血竭、朱砂、樟脑、水银各一钱,麝香、冰片各一分,黄蜡、水牛油、猪油各一两[1]。

黄丹(飞炒)60克 乳香 没药 儿茶 血竭 朱砂 樟脑 水银各3克 麝香 冰片各03克 黄蜡 水牛油 猪油各30克

32 制法

上药为细末,先将蜡熔化,次入油和匀,候冷,入诸药末搅匀[1]。

33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疡医》卷六方之红膏药主治杖疮,及臁疮[1]。

34 红膏药的用法用量

油纸摊贴患处,若臁疮作隔纸膏贴之[1]。

先将黄蜡熔化,次入猪油、水牛油和匀,候冷将诸药末投入,搅匀,油纸摊贴;臁疮作隔纸膏贴敷。

35 摘录

《证治准绳·疡医》卷六

4 《医学入门》卷八方之红膏药 41 处方

黄蜡1两,香油3钱,黄丹5钱。

42 制法

先将黄蜡融化,次下香油、黄丹,搅匀,再熬成膏,瓷器收贮。

43 功能主治

《医学入门》卷八方之红膏药主治诸疮毒及汤火金疮等伤。

44 红膏药的用法用量

外贴。

45 摘录

《医学入门》卷八

5 《严氏济生方》卷八方之红膏药 51 红膏药的别名

红膏

52 处方

沥青2两,白胶香2两,黄蜡3钱。

53 制法

上药于铫内煎化,量用麻油3钱许煎,滤于水盆中,揉成剂收之。

54 功能主治

《严氏济生方》卷八方之红膏药主治软痈及恶疮,风湿所搏,浑身疼痛。

55 红膏药的用法用量

红膏(《普济方》卷三一四)。方中黄蜡用量原缺,据《医方类聚》补。

56 运用

加当归1两于内,煎令**,滤去滓,于水盆内取出药揉成剂,再加乳香末2钱,和为乳香膏尤佳;其加青黛者,即名青金膏;其加黄丹者.即名紫金膏。

57 摘录

《严氏济生方》卷八

6 《医方类聚》卷一九四引《经验秘方》之红膏药 61 处方

沥青4两,黄丹3两,黄蜡半两,小油1两,心红少许。

62 制法

上先将蜡、沥青、小油同熔开,绵子滤净,入丹、红,用焊子搅匀。

63 功能主治

《医方类聚》卷一九四引《经验秘方》之红膏药主治疮疡。

64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九四引《经验秘方》

7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之红膏药 71 处方

松香1两,潮脑5钱,白芷2钱,大贝2钱,轻粉1钱,银朱1钱,蜈蚣4条,冰片5分。

72 制法

上为细末,放盆内,以火炖成膏。

73 功能主治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之红膏药功在消肿杀菌防腐。主疔毒疮疡,结核瘰疬,脚气(脚泡炎),一切外伤化脓痛痒等。

74 红膏药的用法用量

贴患处。

75 摘录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

8 《外科传薪集》方之红膏药 81 组成

蓖麻子(去壳)2斤,老松香1斤,绛丹5钱,麝香2钱。

82 功能主治

《外科传薪集》方之红膏药主治汗毛疽及一切疖肿。

83 红膏药的用法用量

外用。

84 制备方法

先将蓖麻子研烂,加松香打和;再加麝香,再打;看老嫩,老者加蓖麻子,嫩者加松香。

85 附注

《青囊秘传》本方用法:隔滚水炖烊,摊小膏药贴之。

9 《验方新编》卷十一方之红膏药 91 组成

银朱(水飞,晒干)1钱,蓖麻仁2钱,嫩松香5钱,黄丹(水飞,晒干)1钱,轻粉5分。

92 功效主治

《验方新编》卷十一方之红膏药功在拔毒收功。主治疔疮瘰疬及一切无名肿毒,并铜铁竹木瓦石入疮入肉。

93 红膏药的用法用量

治疔疮,以银针将疔疮头挑破,用此药作1小丸,如黄豆大,安膏药上,当中贴之,疔即拔出;或畏疼者,不必挑破,即以此膏摊开,加钱大贴之变可;凡无名肿毒已破未破,不必挑动,均照拔疔之法用之;铜铁等物入疮入肉,变用此红药1小丸,加别膏药上贴之自出。瘰疬未破者。用此药1小丸,加别膏药贴本最大瘰疬上,或贴初起之瘰疬上亦可,贴后痒而微疼,至第3日启去,另换此药丸与膏药贴上,换至数次后,皮自微破,用瘦猪肉煮汤洗之(不用盐),或用金银花煎水洗亦可,再换此药,丸与膏药贴之,每2日1洗1换,贴至数日,瘰疬之根即粘在膏药上(根浅者易出,根深者功缓),出后仍用肉汤洗之,其余邻近未破之瘰疬仍用此药丸与别膏药贴在已破之瘰疬原口,照前治之,可以一一后此而出,如未破瘰疬相隔尚远,或有筋膜隔住,即在未破之处贴之,候各瘰疬拔尽,另用生肌膏药贴紧数日,收口而愈。

94 制备方法

共捣如泥。

95 附注

此药初贴稍觉作痛,烦躁,亦属无妨。

10 《万氏家抄方》卷四方之红膏药 101 组成

松香1斤(用葱、姜汁各1碗煮过,入烛油4两化匀,再入红矾4两搅匀,离火后,再入后药),川芎5钱,三赖5钱,白芷5钱,黄连5钱,黄柏5钱,乳香1钱半,没药1钱半,孩儿茶1钱半,血竭1钱半,轻粉1钱半。

102 功效主治

《万氏家抄方》卷四方之红膏药功在呼脓拔毒。主治诸肿毒疮疖。

103 红膏药的用法用量

外贴患处。

104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入油内搅匀,收用。

11 《疡医大全》卷七方之红膏药 111 组成

松香5斤(童便内浸3个月,取出晒干。如不能3个月,可将松香熔化,倾入童便内,取出,又熔化,倾入童便内,如此九次,再换水煮过)。

112 功能主治

《疡医大全》卷七方之红膏药主治左瘫右换,筋骨疼痛,漏肩风,跌打损伤。

113 红膏药的用法用量

摊贴。

114 制备方法

  膏药,中药外用的一种,古称薄贴,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下面就跟随我具体了解下传统膏药的制作要点吧!

  传统膏药的制作 方法

 一、歌诀及注意事项

 一丹二油,膏药呈稠,三上三下,熬枯去渣,滴水成珠,离火下丹,丹熟造化,冷水地下,其形黑似漆,热则软,凉则硬,贴之即粘,拔之即起。

 熬膏药应掌握的技术要领:

 1。炸药勿太过或不及,如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影响膏药黏度。

 2。下丹注意掌握火候和剂量大小,温度低影响丹油化合,其色不泽。大火易燃,丹量小则膏嫩,易流失起不到固定作用。丹量大则膏老,质脆而不粘,贴敷易脱落。

 3。祖曰:膏药之黑功在熬,亮之功在搅,下丹后要不停的搅,并用扇子或风扇煽动,尽量使油丹化合时产生的气体跑掉,则膏药光亮,粘腻。

 二、详细步骤

 黑膏药系以食用油炸取药料,去渣后在高温下与黄丹反应而成的铅硬膏。

 一、基质原料的选择与药料的处理

 1植物油:以质地纯净的麻油为好。其优点是炼时泡沫少,有利于操作。且制成的膏药色泽光亮,性粘,质量好。亦可以采用棉子油、菜子油、花生油等,不宜用豆油。

 2黄丹:又称章丹、铅丹、红丹、陶丹,橘**,质重,粉末状,主要成为为四氧化三铅,纯度要求在95%以上。(可在大型药店或化工店买到)

 3药料的处理:药料可分为一般药料(粗料)与细料两类。粗料为一般性的中药根茎叶等,细料为贵重药与芳香药。粗料按处方取好,并进行适当的粉碎,为熬枯去渣作准备。细料如麝香等研成细粉备用,摊涂时撒在膏药表面;可溶性或挥发性的细料如冰片、樟脑、没药、乳香等可先研为细粉备用,在摊涂前投入熔化的膏药中混匀。(细粉要过120目筛)

 二、传统黑膏药的制作工艺

 1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取植物油置锅中,微热后将药料投入,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此时温度可达220度,炸好后可用铁丝筛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锅最好用铜锅,控制温度可用专用高温温度计,医疗器械商场都有卖)

 2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度(一定要达到温度,很关键),改用中火。炼油的火候:一是看温度计,达到规定温度;二是看油烟,开始为浅青色,渐为黑而浓,进而为白色浓烟,无风时白烟直上;三是看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周边附近,当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度;四是看滴水成珠:取少许药油滴于水中,不散开成珠状为度。(本关最难,一定要炼油到滴水成珠,一定要注意防火,温度太高)

 3下丹成膏:药油炼成后,离火下丹,一般500克油可加250克左右丹,黄丹在下前先干燥并过100目筛。少量加丹,边加边搅动,一定要向同方向搅拌。搅成粘稠的膏体,膏药不粘手,拉丝不断为好,过硬则老,过粘则嫩。

 4去火毒:膏药制成后放入冷水,浸泡,每一日换一次水,七日后膏成。

 5取膏药团置于容器中,在水浴或文火上熔化,将细料兑入,搅匀,用竹签取一定量的膏药在牛皮纸或膏药布上即可,麝香等特别贵重的药可最后撒上。

 无铅无丹膏药的渗透主要靠膏药的促进渗透剂如麝香、冰片、氮酮等,无铅无丹膏制作方便,环境卫生,较易为患者接受。

 检查法

 取供试品5张,分别称定出总重量。剪取单位面积(cm<2>)的裱背称定,折算出裱背重量。膏药总重量减去裱背重量即为药膏重量,与标示重量相比较不得超出上表规定。

膏药的常见种类

 黑膏药

 在贴膏药之前,用热毛巾将疼痛处洗净、擦干,再将药贴贴于疼痛部位和相关穴位,抚平按实即可。天气寒冷时,可将膏药贴好后再用热水袋热敷一下,以便使膏体迅速软化,增加治疗效果。图示黑膏药贴敷之前则无需加热直接贴敷,用手拍打膏药粘贴处,使膏药与皮肤粘贴牢靠,增加治疗效果。

 膏药章

 膏药,特别是膏药章。是中药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据《章氏家书》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在大学士张居正的辅佐下,任贤有道,广纳贤才,在政治上,经济上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使得当时的政府面貌焕然一新,尤其在求医问药方面,更是悉数搜集民间偏方、验方。正因如此,万历6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万历29年杨继洲的《针灸大成》这些时代巨著得以一一诞生,万历10年,章氏膏药也被纳入皇宫,册封为"宫廷圣方",从此"膏药章"随之名声鹊起。

 "膏药章",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了,历经沧桑岁月,"膏药章"后世传人采用祖传秘方和独有的"古今立体穴位疗法",为无数病人祛除病痛,是专治颈、肩、腰、腿病的百年老字号膏药。

 狗皮膏

 狗皮膏药的由来,据说还有一个和李铁拐有关的 传说 呢。过去民间特别是医药行把李铁拐作为狗皮膏药的发明者和祖师爷。卖狗皮膏药这一行业敬的药仙就是铁拐李。李铁拐在民间影响很大,但主要是与其他七仙作为一个群体--八仙出现的。大概是因为他身背的大葫芦里,有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

 传说彰德府(今河南安阳)有一家做膏药的王掌柜,乐善好施,不管贫富,只要生了疮。就给人治,名声不错。一天,王掌柜带了一些膏药去赶庙会,半路碰上了一个瘸腿乞丐,浑身破烂。直冒臭气。乞丐见了王掌柜,伸开瘸腿,腿上长了个小疔疮,请王掌柜给治治。王掌柜一看,取出一帖膏药贴在小疮上,说道:"明天准好。"

 第二天,王掌柜又碰上了瘸腿乞丐,忙问:"好了吗"乞丐说"不好,疼得更厉害了。"王掌柜揭开膏药一看,果然疮更大了,就说:"我给你换一帖药力大的,再不好,你到我家找我。"于是给乞丐又换了一帖。

 到了第三天,一大早王掌柜要出门,刚迈出大门,就见那个瘸腿乞丐在门边等着呢;没等王掌柜开口,瘸子就大骂起来;"你真坑人!彰德府的膏药--净是假货!"王掌柜揭开一看,不得了,腿疮变的碗口大了。王掌拒挺过意不去,

 狗皮膏药的由来

 说 "我再给你配帖好膏药。"说着扶起乞丐走进家去。刚一进院,一条大黄狗扑了过来,咬住了乞丐的腿,王掌柜一看急抄起乞丐手中的木棍,一棍将狗打死。乞丐笑了:"今天有狗肉吃了。"

 王掌柜跑到后院,找出几味名贵药材,给乞丐配好了一帖膏药。过来一看,乞丐正吃着烤狗肉,旁边摊着几块狗皮。乞丐接过配好的药,往腿上一按,又拿起一块的狗皮,也捂到了上面。功夫不大,乞丐把狗皮膏一揭,碗口大脓疮不见了,真是神奇。王掌柜接过狗皮膏,感慨万分,"这时瘸腿乞丐忽然不见了,他这才明白是拐仙--铁拐李前来传授仙方。

膏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平时运动或劳动时不慎造成肌肉挫伤或关节、韧带拉伤时,不要立即用伤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贴于受伤部位。因这类膏药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伤后即贴不能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2局部有破损者,不可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

 3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红花、没药、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禁用。

 4如果贴膏药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疱,自觉瘙痒剧烈,说明对此膏药过敏,应立即停止贴敷,进行抗过敏治疗。

 5过敏不能贴 如果贴上膏药后,10分钟左右感到被贴部位的皮肤出现发痒、灼热、刺痛时,要赶紧揭掉。这说明患者对膏药过敏。过敏体质者,通常不宜贴膏药,因为他们的皮肤很容易出疹子,贴上后不仅不利于药物吸收,反而会带来皮肤问题。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检查 27 功能与主治 28 用法与用量 29 规格 210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风湿膏药 1 拼音

fēng shī gāo yào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Fengshi Gaoyao

22 标准编号

WS3B248697

23 处方

大枫子 25g 地黄 25g 木鳖子 25g 地肤子 5g 丹参 5g 蒲公英 5g 土茯苓 5g 川牛膝 5g 骨碎补 5g 威灵仙 5g 蛇床子 5g 粉萆{解} 5g 补骨脂 5g 川芎 5g 生天南星 25g 薄荷 5g 枳壳 5g 牛蒡子 5g 白芷 5g 黄芩 5g 防风 5g 地骨皮 5g 桔梗 5g 锁阳 5g 木瓜 5g 高良姜 5g 荆芥 5g 生草乌 5g 当归 5g 生半夏 5g 杜仲 5g 羌活 5g 生川乌 5g 独活 5g 蝉蜕 5g 泽泻 5g 陈皮 5g 何首乌 5g 石菖蒲 5g 苍术 5g 紫苏叶 5g 金银花 5g 南沙参 5g 干姜 12 5g 肉桂 50g 冰片 31 5g 樟脑 37 5g 没药(制) 25g 乳香(制) 25g 细辛 12 5g 生附子 13 5g 全蝎 5g 白胡椒 10g 猪牙皂 25g 山柰 5g 丁香 10g

24 制法

以上五十六味,除川芎至干姜、肉桂至丁香等共四十三味药分别粉碎成 细粉外,大枫子至补骨脂等十三味加麻油 3250g浸泡3~7天后,用文武火煎2~3小时,待 油温在200℃以上时, 陆续加入桃、李、杨、槐、柳五枝与上述十三味药炸至金黄焦枯 时,去渣,加入粗制松脂 50g,继续炼至滴油成珠,滤过,滤油置锅内煎熬至锅边沸腾; 另取红丹975~ 100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精制松脂 50g,搅匀,待温度不低于80℃时,加入川芎至干 姜等三十一味药细粉,搅匀,待温度约60℃时,加入肉桂至丁香等十二味药细粉,搅匀, 分摊于狗皮(或其他兽皮)上,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摊于兽皮上的黑膏药。

26 检查

应符合膏药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P)。

27 功能与主治

除湿散寒,祛风止痛。用于筋骨酸疼,四肢麻木,风寒湿痹,以 及诸疼。

28 用法与用量

用生姜,酒精先擦皮肤,再加温软化膏药,贴于患处。

29 规格

每张净重 13g

210 贮藏

密闭,置阴凉处。

湖南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古籍中的风湿膏药 《疡医大全》:[卷二十五腓部]疮门主方

阴干一两日,其皮剥下粘贴,干则再换,数次愈。疮风湿膏药(张念亭)。粮船上北葱三十六根,先将麻油一斤半

《回春录》:[二、妇产科]产后痹痛

!延已逾月。丐孟英视之,膏药遍贴, 不息,脉数而洪,舌绛大渴。曰∶此非风湿为病,膏药亟为揭去。近日

《华佗神方》:[卷五]五○六八·华佗治血风疮神方

治法先须戎酒,然后用内药补其气血,兼消风湿。外用膏药敷之,不久即愈。内服方用∶白术当归柞木枝薏仁各五

《外科全生集》:[卷三诸药法制及药性]番木鳖

搜筋骨入骱之风湿,祛皮里膜外凝结之痰毒。取煎之油,俟煎膏药入用。《外科全生集》清王洪绪公元1740年

《疡医大全》:[卷二十五腿膝部]肉蜈蜂门主论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华佗散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华佗散 华佗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huá tuó sǎn

2 处方

炙乳没1钱,生南星1钱,刘寄奴1钱,肉桂2钱,细辛1钱5分,牙皂1钱,丁香1钱,急性子2钱,大茴香1钱,三奈1钱,羌独活各1钱,归尾2钱,川续1钱,广皮1钱,落得打1钱。

3 制法

上为细末。

4 功能主治

定痛,接骨舒筋。主骨断筋缩,骨节脱臼,不得转动。

5 华佗散的用法用量

掺膏药上贴之,5日1换。

6 摘录

《青囊立效秘方》卷一

古籍中的华佗散 《小品方》:[卷第九]治寒食散发动诸方

一升。荠汤,华佗解药毒,或十岁,或三十岁而发热,或燥燥如寒,欲得食饮,或不用饮食。华佗散法有∶石硫黄

《医心方》:[卷第二十]治服石经年更发方第四十三

剧方》云∶荠汤华佗解药毒或十岁或三十岁而发热或燥,燥如寒,欲得食饮,或不用饮食,华佗散法。有石硫黄热

《中国医籍考》:[卷三十九]方论(十七)

于世。(太平御览)〔华氏(佗)内事〕七录五卷佚〔华佗方〕隋志十卷(宋志作一卷)佚隋志曰。吴普撰。佗。

《中国医籍考》:[卷十七]诊法(一)

(佗)观形察色并三部脉经〕隋志一卷佚按脉经引。有华佗察声色要诀。或此书之遗也。〔脉诀〕佚按上见于杨玄

《中国医籍考》:[卷十]本草(二)

 

   

      中医由来己久,膏药作为中医外治疗法之一,己有2000多年的历史。“商草源”膏药作为膏药界的一朵奇葩,更显示了它与众不同的特效。

    “商草源”是苗医圣方,经过九道工序精心研制加工而成,具有活血化瘀、散寒通烙、祛风除湿、消炎止痛、强筋壮骨之功效。

    “商草源”苗方祛痛贴的配方来源于苗医秘方,流传千年,这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活动中和疾病、伤害作斗争的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重要一部分。

      有句话说“千年苗医,万年苗药”,说的就是“商草源”,它吸黔地之灵气,集民间之精华,源远流长,自成体系,由于年代久远,常常有种神秘神奇之感,以内病外治、拨毒医骨的独特疗法和神奇功效闻名内外,成为民族医药的瑰宝。

    中医讲,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疏通开了,自然就不痛了。苗药薄薄的一张膏药,在加上专门配套研发的止痛抑菌软膏,二者浓缩的不仅仅是大自然赐予的天然草本药物精华,更是名族苗医文化的千年智慧。

    “商草源”膏药由中国500强企业——湖南省“益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商草源”依托“益好康”企业,传承着中华医药文化,“益好康”企业依托“商草源”之名气,铸就了企业的不同凡响。

    尤其是小儿神贴,更是了得,咳嗽、高烧、拉肚子,小小神贴都可搞定,省去了打针吃药之烦恼。可谓是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检查 27 功能与主治 28 用法与用量 29 注意 210 规格 211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外伤止痛膏 1 拼音

wài shāng zhǐ tòng gāo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Waishang Zhitong Gao

22 标准编号

WS3B191695

23 处方

外伤止痛浸膏 120g 松节油 40g 水杨酸甲酯 55g      樟脑 30g 薄荷脑 35g 冰片 20g      液体石蜡    12g

24 制法

以上七味,外伤止痛浸膏系取栀子125份,红花、蒲公英各1份,粉碎成 粗粉,用乙醇制成含水量为20±2%的流浸膏;按处方量称取各药,另加37~4倍重的由 橡胶、松香等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切成小块,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淡黄绿色的片状橡胶膏;气芳香。

26 检查

含膏量 照橡胶膏剂含膏量测定法(附录18页)测定,用石油醚(60~90℃) 作溶剂。每100cm2应不少于1 7g。 其他 应符合橡胶膏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8页)。

27 功能与主治

消肿化瘀,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早期、软组织急性扭伤、挫 伤等各种外伤性瘀肿、疼痛。

28 用法与用量

外用。贴患处,一日1次。

29 注意

疮疖及皮肤破损不宜使用。

210 规格

每片为

(1)5cm×7cm

(2)7cm×10cm

211 贮藏

密封。

古籍中的外伤止痛膏 《普济方》:[卷三百十二折伤门]治诸伤折淋熨贴(附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