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嗣的中医古籍
中医古籍中有许多医书是专门或重点讲生育内容的,可称为求嗣专著。主要有:俞桥的《广嗣要语》,万全的《广嗣纪要》,徐春甫的《螽斯广语》,蔡龙阳的《螽斯集》,李盛春的《胤嗣全书》,钱大义的《求嗣秘书》,袁黄的《祈嗣真诠》,胡孝的《种子类纂》,岳甫嘉的《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篇》,程云鹏的《种嗣玄机》,包诚的《广生篇》,叶天士的《秘本种子金丹》等。此外还有一些书名仅存,内容已佚的求子专著,现已无从查考。今选其要者,简介于此: 《广嗣纪要》一书,为明代名医万全(密斋)所著,刊于1549年,是一部专论生育的著作。其主要内容为:“一日修德,以积其庆;二日寡欲,以全其真;三曰择配,以昌其后;四日调元,以却其疾;五日协期,以会其神。遵而行之,有子之道也。”
在择配篇中,指出了早婚早育的害处,强调了晚婚晚育的好处。指出女子有五种病影响交合与生育,为“螺、纹、鼓、角、脉”,后世称五不女;亦指出影响男子生育的“生、纵、变、半、,妒”五不男。在寡欲篇中,主要指出求子之道,男子贵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子贵平心定意以养其血。
在调元篇中强调男方因素导致不孕的重要性。日:“无子之因,多起于父气之不足,岂可归罪于母血之虚寒。”还指出,男女健康是生育的基本条件,若体质不健则应通过调养补益而后生育。该书设有许多男性不育的治疗方剂,如螽斯丸、壮阳丹、养精种子丸、血余固本九阳丹、乌发种子方、补阴丸等。 明代医家岳甫嘉所著《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篇》上卷,是论男性不育的专篇,对后世辨证论治该病有较大影响。其提倡的主要学术观点可归纳为:
①审因论治益肾固本。指出男性不育有肾之本经病与它经病不同,如在肾,虚为不育之本,而它经之病为不育之因。岳氏诊治男子不育,重视因与本的关系,自始至终贯穿着治病审因的学术思想,强调先治它经之病以祛其因,后议补肾种子。
②种子宜固不宜涩。岳氏认为固精与涩精大有区别,固精乃正其本源,涩精乃治标对症之法。岳氏指出:“种子之法,要在固精,而涩精之药,尤种子所忌。
③折心火以安相火。岳氏认为,男子不育以相火妄动为最多,心火宁则相火平,心火旺则相火扰动。论治以清滋心肾为主,尤重折其心火佐安心神。
④平调阴阳温润并重。岳氏用药强调温润并重,阳虚病例也参以滋阴,反对一味壮阳之法。
⑤调制众剂型内外并用。岳氏之专著载有汤、丸、散、膏、丹、酒等剂型,应用灵活,并创制擦牙漱津、熏脐、外洗等外用疗法,实乃男性不育综合治疗开拓之举。 《秘本种子金丹》是清代名医叶天士之著作,刊于1896年,是历代讲男性不育症内容最丰富的一本求嗣专书。上卷全部为种子内容,且以男性不育内容为主。
在种子总论中,强调种子之法:“男当养其精而节其欲,使阳道常健,女当养其血而平其气,使月事以时下,交相培养,有子之道也。”“种子之法,男子必先养精,女子必先养血…”。主张养精之法有五,一曰寡欲,二日节劳,三日息怒,四日戒酒,五日慎味。强调受孕应注意掌握“真机”、“的候”,即在女性排卵期时交而易孕。该著对男性不育的病机变化和本质有详细阐述,对后世影响较大。记载了治男子精少艰嗣之固本丸、治男子瘦弱艰嗣之无比山药丸、治男子精薄艰嗣之梦熊丸、治男子精泻艰嗣之种子丹等众多之不育治疗专方。
上述介绍谨列举历代求嗣专著精华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实难反映其全貌。从中亦不难看出,祖国医药学确实是治疗男女不孕育之宝库,有待我们进一步发掘、整理,更好地加以运用。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在中国悠久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都是依靠中药来治病救人的,而经过中国漫长的岁月检验,事实证明中医也确实是存在一定的疗效的,不然的话不可能在中国有这么长的历史。而中国古代有一些特别著名的中医典籍,其中大家都可能听说过的一些,比如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青囊书,黄帝内经等等。
其中青囊书是华佗书写的一本医学典籍,可惜随着华佗去世,青囊书也不见了踪影,所以我们现在并没有完整的青囊书流传下来,但是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和黄帝内经这些都是有成本的流传下来的。其实我们现在医学已经发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了,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思考一下中医的这些医学典籍究竟还有没有参考价值?
因为我们都知道现在国际上公认的是以西方医学为主的医疗体系,而中医则主要还是在中国有一定的分布,因为我们现在的科学发展得十分的快,所以现在的医疗体系也有很大的发展,并且对于一些病和一些药做了很透彻的研究。
但是中医好像渐渐的不受到大家的信任,主要就是因为在一些基础的药理研究上,中医还是存在很大的欠缺的,就比如我们买到的中成药,说明书上居然连不良反应这些都没有写明而相反我们现在买到的西药上面连病理不良反应等等这些都是有很清楚的标注的,这样也更能够让人放心一点。
所以我觉得中医需要进行一个科学的理论改革,把过去模糊不清的概念,甚至自相矛盾的解释都进行一个透彻的研究和分析,对于一些药方是否有用,也应该做一个科学的实验论证,而中国那些流传下来的传统医学典籍应该去做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论证,把其中有用的留出来,而没有用的就可以去掉,以免对后来学医的小伙伴造成一定的误解。
此为古籍手拍,有些书籍被虫蛀了,有些可惜,不过这些中医书籍资料很不错,
书籍好不好要看是不是需要他的人,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对于不需要他的人来说这些书擦屁股都嫌硬
上传了几张内容截图,随便看一下,都是古本中医资料,部分是手抄本的,很少见
此部分收集不易,真正需要他的人请珍稀,是学习中医不错的古籍资料
中医的书籍太多了,以下这些都是电子书的中医书籍,
至于如获得这些中医电子书,注意看右下角
中医书籍目录如下:
│ 仲景全书 金匮要略注 十二pdf
│ 医学实在易pdf
│ 医学见能pdf
│ 医方集解卷之上pdf
│ 国医指南pdf
│ 国医生理学pdf
│ 增订 胎产心法pdf
│ 女科准绳卷pdf
│ 婴孩获病学pdf
│ 家庭快览医书pdf
│ 幼科准绳pdf
│ 张氏景岳全书pdf
│ 护士饮食学pdf
│ 提取文件夹名bat
│ 新增伤寒广要pdf
│ 新订达生遂生福幼合编pdf
│ 时方妙用歌括新方八阵砭pdf
│ 本草备要卷一pdf
│ 校正医宗金鉴内科pdf
│ 校正外科正宗pdf
│ 温病条辨pdf
│ 灵素节要上pdf
│ 童氏医宗必读二pdf
│ 肺病全生集pdf
│ 药性歌括四百味·pdf
│ 证治准绳pdf
│ 输血疗法pdf
│ 验方小儿科pdf
├─医方集解卷之上
├─国医指南
├─国医生理学
├─增订 胎产心法
├─外台秘要卷二十四
├─女科准绳卷
├─婴孩获病学
├─家庭快览医书
├─幼科准绳
├─张氏景岳全书
├─护士饮食学
├─新增伤寒广要
├─新订达生遂生福幼合编
├─时方妙用歌括新方八阵砭
├─本草备要卷一
├─校正医宗金鉴内科
├─校正外科正宗
├─温病条辨
├─灵素节要上
├─童氏医宗必读二
├─肺病全生集
├─药性歌括四百味·
├─证治准绳
├─输血疗法
└─验方小儿科
├─6 六科准绳
│ │ 六科准绳 卷三pdf
│ │ 六科准绳 卷五pdf
│ │ 六科准绳 卷四pdf
│ │ 六科准绳 卷七pdf
│ │ 六科准绳 卷四pdf
│ │ 六科准绳 卷一 证治目录pdf
│ │ 六科准绳 卷一 类方目录pdf
│ │ 六科准绳 卷三 类方目录pdf
│ │ 六科准绳 卷二 女科pdf
│ │ 六科准绳 卷二 女科目录pdf
│ │ 六科准绳 卷五 女科pdf
│ │ 六科准绳 卷八pdf
│ │ 六科准绳之杂难证治类方卷六pdf
│ │ 六科准绳之证治准绳卷六pdf
│ │ 六科准绳外科 卷六pdf
│ │ 六科准绳幼科卷二pdf
│ │ 六科准绳杂病卷六pdf
│ │ 六科准绳杂病证治类方卷四pdf
│ │ 六科准绳杂病诊治类方卷二pdf
│ │ 六科准绳证治准绳卷二pdf
│ │ 六科准绳证治准绳卷六pdf
│ │
│ ├─六科准绳 卷三
│ ├─六科准绳 卷五
│ ├─六科准绳 卷四
│ ├─六科准绳 卷七
│ ├─六科准绳 卷四
│ ├─六科准绳 卷一 证治目录
│ ├─六科准绳 卷一 类方目录
│ ├─六科准绳 卷三 类方目录
│ ├─六科准绳 卷二 女科
│ ├─六科准绳 卷二 女科目录
│ ├─六科准绳 卷五 女科
│ ├─六科准绳 卷八
│ ├─六科准绳之杂难证治类方卷六
│ ├─六科准绳之证治准绳卷六
│ ├─六科准绳外科 卷六
│ ├─六科准绳幼科卷二
│ ├─六科准绳杂病卷六
│ ├─六科准绳杂病证治类方卷四
│ ├─六科准绳杂病诊治类方卷二
│ ├─六科准绳证治准绳卷二
│ └─六科准绳证治准绳卷六
├─7 外台秘要
│ │ 外台秘要 卷27~29pdf
│ │ 外台秘要 卷3~5pdf
│ │ 外台秘要卷17~18pdf
│ │ 外台秘要卷19~21pdf
│ │ 外台秘要卷24~26pdf
│ │ 外台秘要卷32~33pdf
│ │ 外台秘要卷34~35pdf
│ │ 外台秘要卷36~38pdf
│ │ 外台秘要卷8~10pdf
│ │ 外台秘要方卷10~13pdf
│ │ 外台秘要方卷5~7pdf
│ │
│ ├─外台秘要 卷27~29
│ ├─外台秘要 卷3~5
│ ├─外台秘要卷17~18
│ ├─外台秘要卷19~21
│ ├─外台秘要卷24~26
│ ├─外台秘要卷32~33
│ ├─外台秘要卷34~35
│ ├─外台秘要卷36~38
│ ├─外台秘要卷8~10
│ ├─外台秘要方卷10~13
│ └─外台秘要方卷5~7
├─8 无名书
│ │ 无名书1pdf
│ │ 无名书·pdf
│ │ 无名书(手抄药方)pdf
│ │
│ ├─无名书1
│ ├─无名书·
│ └─无名书(手抄药方)
├─9 医门法律
│ │ 医门法律 1-2卷pdf
│ │ 医门法律3~4·pdf
│ │ 医门法律5~6pdf
│ │
│ ├─医门法律 1-2卷
│ ├─医门法律3~4·
│ └─医门法律5~6
├─仲景全书 金匮要略注 十二
├─医学实在易
├─医学见能
├─医方一盘珠
│ │ 卷一pdf
│ │ 卷三pdf
│ │ 卷八pdf
│ │
│ ├─卷一
│ ├─卷三
│ └─卷八
一、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又称天人合德或天人相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庄子》有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认为独立于人的意识以外的客观存在的「天」与具有精神意识主体的「人」有着统一的本原、属性、结构和规律。
《素问·脉要精微论》:与天地如一。
《灵枢·刺节真邪》: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
《医原》:人禀阴阳五行之气,以生于天地间,无处不与天地合。
二、以人为本
中医学的着眼点始终在人,古代医家每在危急重症时候并不是一味着眼在疾病,多是采取「留人治病」的思路,这就是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素问·宝命全形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千金要方》: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本草备要》:言之可贵而足以垂后者,必性命之文也,其次则经济之文也。
《医学真传》:医实代天生人,参其功而平其憾者也。
三、治未病
治未病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其中包括两层含义: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古代中医经典指出预防思想高于疾病治疗。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金匮要略》: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前一条阐释的是未病先防,后一条则属于既病防变。
四、致中和
中医的「致中和」来源于儒家的中庸思想,「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医强调「勿太过与不及」,《内经》中也多次提到治病和养生都要「以平为期」。
《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外经微言·补泻阴阳篇》:无不足,无有余,则阴阳平矣。
《素问经注节解》:饮食之味,贵于和平,然其性实有寒热之殊,偏于寒则凝滞闭涩,偏于热则炎烈焦枯。
五、医乃仁术
医乃仁术是对中国传统医学人文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医者有仁爱之心,也就是说医生应当对病人有关怀、爱护、同情之心。
《本草纲目》: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
《言医》:医何以仁术称?仁,即天之理、生之源,通物我于无间也。医以活人为心,视人之病,犹己之病。
《医灯续焰》:医以活人为心。故曰:医乃仁术。
六、大医精诚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撰写《大医精诚》以启迪后人。「精」指中医的医道精微,要勤求古训,追求高层次的医术;「诚」是医德修养的一种境界,要求心怀至诚,虚怀若谷,在治学、诊疗、处世等方面要摒除妄言和弄虚作假。
《千金要方》: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医学集成》: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
《医学源流论》:医者能正其心术,虽学不足,犹不至于害人。况果能虚心笃学,则学日进,学日进则治必愈。
《医学心悟》:其操术不可不工,其处心不可不慈,其读书明理,不至于豁然大悟不止。
通常的说法是:
经方指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的方剂,对证神效。但仲景方出自汤液经,故汤液经中的方剂也是经方。辅行诀中取汤液经中六十首方剂,故这六十首也是经方。又,中藏经中部分方剂据信也出自汤液经,故这部分方剂也属于经方。但也有说经方是定型的有效方剂。
神仙说法有二,一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人造神话里的神通广大的角色,如太乙真人之类;一是现实中掌握并利用中国传统养生术修身养性,具体一定造诣的人物,如吕洞宾之流。
房中指性生活。
中医著名古籍《黄帝内经》约成书于什么时期?
A春秋战国时期
B魏晋时期
C唐宋时期
正确答案:A
下面是在卓越网搜索到的,仅供参考。
活幼心书,幼幼集成,
明代万密斋儿科全书
,
医宗金鉴
(
幼科心法要诀
白话
解)
,幼科发挥,
原幼心法
,
小儿
诸证
补遗
,幼科
惊搐
门,幼科医验,
大医
马氏
小儿脉珍科,幼科折衷
秘传
珍本
。
本文2023-08-08 08:10:4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8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