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棉花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古籍中的棉花简介,第1张

《辞典》:棉花拼音名MiánHuā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草棉等种子上的棉毛。秋季采收。原形态草棉(《升庵集》),又名:古终藤(《南越志》)。一年生草本或亚灌木,高1~15米。茎强健,少分枝,嫩枝和叶均有毛,后变光滑。叶互生,3~7掌状分裂,深不及中部,裂片状三角形,先端渐尖,基部收缩或稍有重叠。苞片圆形或阔心脏形,通常长与宽相等或宽略大于长,边缘具6~9深齿裂,齿长为阔的3倍或稍长。花萼杯状,5浅裂;花瓣5片,**,中心淡紫色;雄蕊多数,花丝连合成圆筒包围花柱,自基部至顶端均着生花药;子房5室,花柱棒状,柱头先端并合,很少分裂。蒴果圆球形,先端突出如嘴,光滑或具细凹点或少数油腺点,通常3~4裂。种子被有两层毛,一层长棉毛及一层短茸毛,少数仅具一层长棉毛。花期7~8月。果期9~10月。生境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化学成份草棉种子毛含纤维素91%,蜡和脂肪04%,细胞内容物06%。树棉嫩叶含组胺113微克/克,新鲜苞含组胺6微克/克。性味《纲目》:"甘,温,无毒。"功能主治止血。治吐血,下血,血崩,金疮出血。①《纲目》:"治血崩,金疮,烧灰用。"②《药性考》:"烧灰止血,敷冻瘃。"用法用量内服:煅存性入散剂。外用:烧灰撒。附方①治吐血、下血:棉花(烧灰)、枳壳、麝香。米饮下。(《本草求原》)②治崩血:棉花、血余灰,百草霜、棕灰、莲花心、当归、茅花、红花,泥包(烧)存性,加麝(香),酒下。(《本草求原》)备注此外,尚有树棉、陆地棉、海岛棉等种子上的棉毛亦供药用。摘录《辞典》

详见百科词条:棉花 [ 最后修订于2009/12/8 0:35:10 共68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4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内伤吐血的穴位 2 治疗内伤吐血的方剂 3 治疗内伤吐血的中成药 4 内伤吐血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内伤吐血 1 拼音

nèi shāng tǔ xuè

2 英文参考

hematemesis with internal injury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内伤吐血为病证名[1]。多因胃热络伤,或心、脾、肝、肾劳损而致[1]。见《症因脉治》卷二。《临证指南·吐血》:“内因起见,不出乎嗔怒郁勃之激伤肝脏,劳形苦志而耗损心脾,及恣情纵欲以贼肾脏之真阴真阳也。”证见身无表邪,脉不浮大,时而呕吐纯血[1]。因胃热络伤者,吐血量多,鲜瘀相杂,兼见胸闷作痛,嘈杂便秘,苔黄腻,脉滑数[1]。宜清胃泻火,用三黄泻心汤加侧柏叶、白及等[1]。因郁怒伤肝者,吐血鲜红,头痛目赤,口苦心烦,胸胁引痛[1]。治宜清肝凉血,用化肝煎合茜根散加减[1]。因心脾损伤者,吐血气短,憔悴声怯,心悸少寐[1]。治宜补养心脾,用归脾汤[1]。因阴虚火旺者,吐血盗汗,耳鸣遗精[1]。治宜壮水制火,用六味地黄丸加蒲黄、藕节、阿胶、五味子之属[1]。因阳虚血不归经者,血色晦淡,怕冷肢凉[1]。治宜温中补阳,用理中汤加木香,或八味丸以引火归元[1]。

4

目录 1 拼音 2 《三因》卷十一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麝香绵灰散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2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麝香绵灰散 1 拼音

shè xiāng mián huī sǎn

2 《三因》卷十一 21 方名

麝香绵灰散

22 组成

寒蚕绵(烧灰)半两,麝香半钱(别研)。

23 主治

腹虚胀满,朝缓暮急,服诸药不愈,恶风,不能宣泄,彭彭鼓胀。

24 麝香绵灰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大钱匕,浓煎薄荷汤调下,酒服尤佳,不拘时候。

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令匀。

26 附注

一法有干漆,炒大烟出,量虚实用之,虚则不可用。

古籍中的麝香绵灰散 《圣济总录》:[卷第九十八诸淋门]气淋

去滓温服不拘时。治气淋结痛不通,绵灰散方好白绵(四两烧灰存性研)麝香(研半分)上二味和匀,每服二钱匕

《普济方》:[卷一百九十诸血门]唾血(附论)

,每服二钱,食后,用白绵灰散治劳伤肺经,咯血吐血,诸方不愈。绵灰(三钱)麝香(少许)青黛(三钱)蛤

《圣济总录》:[卷第六十八吐血门]吐血

米十四粒,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治吐血、咯血。绵灰散方。新绵(一两烧灰)黄明胶(炙令燥)黄柏(去粗

《普济方》:[卷二百十四小便淋秘门]气淋

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绵灰散治气淋。结痛不通。好白绵(四两烧灰)麝香(少许)上和匀。每服二钱。

《普济方》:[卷一百八十八诸血门]吐血(附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