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汉墓究竟还藏着多少“宝藏”?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这座汉墓究竟还藏着多少“宝藏”?,第1张

在中国浩瀚的 历史 轴线上

总有一些时光特别闪耀

西汉便是其中之一

《中国考古大会》第五期

就聚焦堪称“西汉文化宝库”的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

借助考古这一“ 历史 显微镜”

透过 历史 遗存中的条条线索,抽丝剥茧

展现璀璨的西汉气象

2011年春天

一场意外的发现

让这座位于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

走进考古人的视野

为了让古墓不再遭到破坏

考古人员立即以盗洞为中心

对方圆5公里做了大面积的摸底勘探

这是一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发掘

总共两个主墓、七个袝葬墓

真车真马陪葬

形成了一座总面积 超过46万平方米

巨大的墓园

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是

海昏侯墓里竟然发掘出一座重达10多吨

由400多万枚铜钱堆砌的钱山

五年的考古发掘

海昏侯墓先后出土了

大量黄金、青铜器、漆器、玉器

等精美的陪葬品

以及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

孔子像和数千枚竹简木牍

对这座传奇大墓的发掘

颠覆了世人的认知

海昏侯墓是一座

总面积超过46万平方米的超级墓园

墓中的陪葬品不仅做工精美

数量更是惊人

总共发现了480件

重量超过120公斤的各类金器

包括385枚金饼、50枚马蹄金

25枚麟趾金以及20块金板

足以显示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富足

而5辆真车20匹马的规格

又彰显出墓主人不仅多金

而且身份等级高贵

5200多枚竹简木牍

更是研究墓主人生活的汉代

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这座建筑格局完整的墓葬

功能分区完备

“甲”字形墓葬总面积约400平方米

主椁室位于墓室中央

分为东、西两室

东室相当于墓主人寝宫

棺椁位于室内东北

西室则相当于墓主人饮食起居和会客的厅堂

东“寝”西“堂”的布局

是墓主人生前居室的模仿

这种独特的布局

也区别于

将墓主棺椁放在正中心位置的其他汉墓

主椁室东、西、北三面为器物藏椁

考古专家根据里面陪葬器物的种类

将其分别命名为

钱库,粮库,乐器库、衣笥库

武器库、文书档案库

娱乐 用具库、酒具库以及厨具库

墓室南回廊为车马库和乐车库

主椁室与藏椁之间

有一条宽约07米的过道

连通所有椁室

在考古专家

进行海昏侯墓的文物的

清理和保护过程当中

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文物——

当时海昏侯国的“除国诏书”

其内容不仅与《汉书》中记载

海昏侯国被除国的文字非常相似

还解释了

海昏侯墓中陪葬巨额财富的原因

因海昏侯国被除国

海昏侯刘贺的家人也成为了平民

无人能享用的财富只能被埋进墓葬

从田野考古到实验室考古

是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的最大亮点

低压氧仓设备

也是在全世界考古中

首次应用于保护文物

通常,墓葬中的文物是极为脆弱

出土后不久就可能因为氧化

或光线照射而快速变质

出现无法修复的损坏

现场没办法马上完成发掘

考古人员就把木质棺椁

和周边回填土体一起套箱提取

通过异地迁移到实验室内

进行发掘、清理和研究

最大限度保存并还原

墓葬的原始状态信息

通过细致的工作

海昏侯墓成为中国迄今发现保存最好

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的

西汉列侯墓园

海昏侯墓中还发现了

粟、黍、稻、麻四类粮食遗存

一个存于精美漆木盒中的“补品”

这两千年前“补品”究竟是什么?

专家们又将如何判断出来呢?

《中国考古大会》节目中

系统的展现了

这位神秘中药材——天目地黄

重现于世的过程

由于经过2000多年的埋藏

取出的材料十分脆弱

经过专家研究后

决定用冰冻切片的方法一探究竟

经过专家的不断研判

最后得出结论

海昏侯墓中出土的熟地黄

是一种失传已久的“米蒸法”

如今通过研究

终于恢复了这项古老的炮制技艺

来自2000年前的中药炮制工艺

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

为今天人们的 健康 带来帮助

2000多年前的刘贺

就已使用中药来调理身体

反映出了西汉时期 社会 的发展与进步

而海昏侯墓中出土的一件

“汉代黑 科技 ”代表性器物

——青铜雁鱼灯

则展现了汉代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本期节目中

“考古专家团”不论是

指导“考古推广人”张晓龙

像拼积木一样

将这件灯具文物的仿制品零件拼合复原

还是对其燃料成分

光线明暗调节方式

以及点燃后烟的“过滤环保原理”

等细节的详细讲解

全都让我们大开眼界

海昏侯墓中

除了发现大量体现

古人精致生活的器物之外

更重要的是一些文字的发现

这展现了古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追求

这些文字是存在于一枚枚竹简当中

经过文物保护人员的清理

海昏侯墓共清出5200多枚竹简

主要记录了包括

《礼记》《孝经》《诗经》

《易经》《春秋》

《易简》《汉赋》、六博棋谱

等在内的珍贵文献

其中通过文保人员的清理

发现了失传了1800多年的《齐论语》

它让我们看到了其他版本《论语》中

未曾记载的内容

而在墓中出土的另一件珍贵文物

——漆屏风上

有迄今发现最早的孔子像

及目前中国最早的《史记》的实物资料

一件件竹简

一座精美的漆屏风

让我们看到了

那个时代对儒家文化的崇敬

及独特的精神与文化风貌

海昏侯墓留给世人的

不仅是物质文明珍藏

还有千年来绵延不断的文化宝藏

是一批批考古人以科学的理念

科技 的手段、人文的温度

让我们有幸目睹流传千年的件件文物

透过它们看到

汉代的文明之盛、文化之美

播出时间

今天17:30档,CCTV-4

《中国考古大会》探秘海昏侯墓

不见不散!

西安一汉墓发现2000年前粮食,在这次的汉墓中的收获是比较大的,考古人员表示:在这个汉墓中,不仅发现了2000年前的粮食,还发现了装粮食的编织袋,这让考古人员都特别的惊讶,说:这次的发现是在一次汉墓中发现这么多的有机类的储存,这样的发现确实是比较的少见的了。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在这次发现的汉墓中,主要发现的有大的价值的就是2000年前粮食的发现,在这次粮食的发现中,主要包括:大麻,粟,黍三种粮食。在这里说的大麻,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麻毒品,而是一种农作物,叫做大麻籽,在当时是比较穷的地方,把这种农作物煮熟当作食物,没有什么特殊的味道,大多数人都不会吃这些,但是在现在,我们用这种主要用作油料,这种农作物富含丰富的油料,不会直接当作食物来使用。在当时说的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小米,在当时的吃法就是煮熟吃,过去的吃法和现在也差不多,就是现在的吃法就比较的多了,小米在夏季吃的比较的多,我们将小米熬成小米粥,特别的解渴,也可以搭配着好多的其他的食物,吃法就相对比较的多了。这次从汉墓中发现的黍,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黄米,在过去也是非常简单的吃法,就是煮熟当作食物,在现在,我们生活中的黄米和小米一样,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差不多的角色,我们可以将它们熬粥喝,也可以搭配其他的食物一起被当作食物, 总之,现在的吃法相比以前吃法就特别的多了,每一种吃法都有食物的不同体现方式。

近日,陕西考古人员在西安黄渠头一西汉墓葬中,发现了2000年储藏于墓葬中的各种粮食,目前提取出的粮食品种有粟、黍和大麻籽。这些粮食被分别安放在一些柱状的粮食口袋里,也有的被放在有朱书纪年文字的陶罐中,在以往的考古中曾发现过古代粮食,可这种2000年历史的“袋装粮食”就比较少见了,这种情况已引起多位专家关注。

墓主人来头不小

发现袋装粮食的这个古墓,墓主人来头不小,估计不是官员就是个贵族。其墓由主墓室、两个耳室和墓道构成,墓道长168米,主墓室深为92米、长53米宽为41米,其面积是目前该区域挖出来的汉代墓葬中最大的。只是主墓室在历史上早已被盗,木椁早已朽烂不堪,经专家鉴定为柏木,墓室里也只清理出来一些玉猪握、玉眼障、牙质筒形饰等,幸好两个耳室幸免于难,保存情况比较好。

2000年前的袋装粮食

墓葬的耳室为砖结构,由于位置稍为隐蔽,侥幸逃过了历史上的数次盗墓。正在清理的是东耳室,里面的出土文物可以分为三部分,耳室最里面放了许多陶罐子和原始瓷罐,有些陶罐口子上还盖着植物材料编织的盖子,一些彩绘陶器上也有红色的纪年文字,这些罐子上都覆有保存很好的苇席;耳室中间则放了很多圆柱状的口袋,袋口是被扎紧的,袋身被一种红色带子捆着,红色带子在袋身上看起来是一个“丰”字形,应该具有粮食丰收的含义;在耳室最外面部分,放了许多敞开的口袋,袋子为圆形袋口向下翻折,里面有不少褐色残留物,暂未检测出是何物质。

“袋装粮食”史上少见

据了解,该区域目前发掘出的古墓有一千多座,周围地形比较好,很适合作为墓地,所以在这里安葬的古人比较多,其形式类似于现在的墓园。根据史料查找和发掘出土的文物推测,此墓主人应该是当年居住在杜陵邑里的官员或贵族,身份不一般。能在2000多年前的墓葬中发现粮食这种有机物,而且保存种类较多,这在考古中是十分难得的,以前在汉代墓穴中发现的粮食,多储藏在陶质仓内,而这个墓葬中出土的粮食,却存放于扎好口子并绑有红色织带的布袋中,相当少见。

济南章丘洛庄汉墓位于山东省章丘市枣园街道办事处洛庄村西约1公里处。汉墓自1999年6月开始发掘至今共发现33座陪葬坑,出土各类珍贵文物3000多件,特别是19件编钟、107件编磬和三辆大型马车的发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考古界的高度重视。洛庄汉墓的考古发现被列为2000年度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一个妇道人家亡故后为何获得如此殊荣的隆重厚葬?据史记载: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其疆域辽阔,为稳固天下分封了七个异姓王。后来这些诸侯随着势力的发展而固隅一方,严重危及了中央集权统治,于是刘邦以种种借口除掉了这些异姓王,以自己的亲戚代之。然而,对长沙国的异姓王吴芮却迟迟未下手,原因是长沙国南边有一个军事实力较强的南越国(今广州)。为保住这个战略要地,刘邦既要笼络长沙国,又要防止长沙国叛乱,便施谋略派利苍到长沙国监督吴芮,利苍被封相且封侯,因利苍的封地在?县(今河南信阳地区),故称轪侯。利苍死后他的儿子利豨继任爵位(3号墓墓主即利?的兄弟),据此推断,辛追之墓应是孝子利扶所修。史载:最后一代轪侯名为利扶,因其触犯汉朝法律,被剥夺了世袭的爵位,轪侯从此在历史上消失了。

       今年的考古发现真的是一波接着一波来,硕果累累,不断地“上新”最近在陕西省又有一个激动人心的考古发现,值得高兴的是目前在西咸新区发现这一座西汉墓葬保存情况良好,这一批出土文物不仅数量多,还保存非常完好,种类也多,包括有鎏金青铜器、玉器、铁器等等,这个时候,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网友戏称:“陕西遍地是文物!”

       要说陕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古墓葬,是因为在我国的历史上,陕西是一座非常重要的都城,有着“十三朝古都”的美名。都市有着重要的地位,人口应该就是不少的,所以这边也会有古代人类活动的痕迹和古代的墓葬区域。正好赶上了先机场的建设,所以,发现大量古墓葬真的是不什么稀奇事,特别是需要修建机场、地铁这样占面积大的工程,发现一些古墓葬真的不算是新鲜事。有这样的考古发现,对我们考古学家来说,有利于研究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这一处陕西省西咸新区发现这一座西汉墓葬,目前出土了80多件精美的汉代铜镜,这些铜镜保存良好,还有一些古朴的光泽、纹饰清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一批铜镜有大有小,最大的直径有22厘米,最小的直径在7厘米左右,根据考古学家的推断,大直径的铜镜应该是摆放着使用,小直径的铜镜应该是可以随身携带的。铜镜中有的保存得非常好,经过修复之后,光可鉴人,还是有一定的实用之处,可见古代中国工匠也是充满智慧。

        西汉墓葬出土的文物还有陶器、铜器、玉器、铁器等各类物件,一共是2000多件组。

这次所要记述的乡土之旅是 东平的汉墓 ,这次能有幸近距离的接触到汉墓还要感谢 刘朋老师 ,他向我推荐了两处汉墓,刘朋老师是ONCE影像的读者,加了微信后经常就一些问题进行交流。刘老师对尧陵禅寺遗址有着很多自己的研究和见地,并且发表了论文,改变了我对尧陵禅寺最初刻板的认知,也将对我今后的乡土之旅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要感谢刘朋老师在这篇文章发布之前给出的善意提醒。

到访的第一个墓群原有墓葬13座,皆有封土堆,“文革”中被破坏掉8座,现存5座,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驱车前往,根据刘朋老师给的位置,很容易找到了汉墓群,就在这个山坡上。

▲通过与一位放羊的大哥交流,共找到了4处墓葬。大哥一直问我们是不是来搬石头的,应该是把我们当成盗墓贼了。

洛阳铲刚打的探孔,新鲜的泥土

密密麻麻的探孔

▲这是唯一一个可以进入的汉墓,但早已被盗墓贼洗劫一空了。

▲洞口可容纳一人进入,墓室的大部分已经暴露了,这是一个东汉时期的石室墓。

西汉末年至东汉,木椁墓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砖室墓、石室墓。另外,壁画墓、画像砖(石)墓是这一时期墓葬的一个巨大特点。

东平壁画墓的代表就是后屯汉墓,其中出土了大量精美壁画,以人物画像为主,尤以个性张扬的武士形象俱佳,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为 “十大镇馆之宝之首” ;画像石墓的代表为东平百墓山汉墓群,其中出土的一汉墓内有乐舞图、丰收图、白虎等。

▲个性张扬的武士像-东平后屯汉墓,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

宴享、歌舞 - 东平后屯汉墓,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

▲俯身低头继续向前,进入主室

▲主室的墓顶,抹角涩叠顶

▲东面的侧室一,很难进入

▲由主室进入南侧室

▲从这里可以看到里面的东侧室二有新鲜的泥土落入,东侧室二为覆斗顶

▲从这个三维图示能清楚看到整个墓室的结构

▲感谢刘朋老师提供的3D图和俯视图

耳室残存的壁画仍然历历在目,虽然墓主人的身份已不可考,但葬在此处的不是王室贵族,也定是位达官贵人,历经2000多年仍然色彩绚丽,人、马形象栩栩如生。

在上述墓室的东南侧还有一墓室,洞口也已打开。

▲南侧的墓室入口,洞口应该也是盗墓贼挖开的,很小。

▲墓室并未完全暴露在外

▲这是墓群的第三处墓葬,上方有动土的迹象,墓室并未打开。

离开汉墓群,从刚进入时的紧张到现在的激动,心情仍未平复,这是我乡土之旅中触碰到 历史 最悠久的遗迹,如此近距离的接触汉墓,似乎有一种穿越感。返回途中选择了另外一条路线,结果刘老师提及的另一处汉墓就在路边,没想到这么容易找到了。

▲不仔细看很容易错过

▲不知这里有没有遭受过文革的“洗礼”,应该是平整耕地时把封土平掉了,从而使墓室暴露在外。

回去的路上一直在想为何东平会有如此多的东汉墓葬群,而且规格很高,查阅资料后问题迎刃而解。东汉时期有一位东平王刘苍,是汉光武帝刘秀之子,在刘秀的10个藩王中,东平宪王 刘苍是最优秀杰出 的一个。

刘苍(?--83年3月4日),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汉明帝刘庄同母弟弟,母光烈皇后阴丽华。刘苍于建武十五年(39年)受封为东平公,十七年进封为东平王,定都无盐(今山东东平县东),汉明帝永平元年,为骠骑将军在朝辅政,七年归国。

据此可以推断,东平在宪王刘苍当政时应该经历过一个富庶、升平的时期,其子嗣也会分封在东平各地,所以有较多的 高规格东汉墓葬出土就不足为奇 了。

据东平县志和州志记载,东汉东平宪王刘苍及其诸子之墓,俗称“九子墓”,位于东平县老湖镇展营村的北桥汉墓群内,又称“王陵山汉墓群”,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墓群内曾出土玉片1647片,考古人员整理为铜缕玉衣,现陈列于东平博物馆。 但目前发掘的墓葬中未有能证明墓主人身份的文物出土,是否为刘苍的墓仍然存疑。

▲铜缕玉衣,出土于北桥墓群,现藏于东平博物馆。玉衣是汉代皇帝及王公皇妃等专用的丧葬殓服。

虽然离探访汉墓已经有些时日,但是那些探孔,新鲜的泥土,以及岌岌可危的壁画一直在我脑海闪现。我想考古文物工作者应该早已探明了该汉墓群的 历史 和文物价值,不想耗费过多的精力和财力在此等中华大地比比皆是的汉墓上,或许让他们长眠于地下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只是怎样才能阻止壁画消逝的脚步呢?这残破不堪的壁画折射出的正是乡土文物疏于保护、千疮百孔、消失殆尽的可悲现状。

(1)“略”(能以一定的史实为回答,逻辑合理即可)。

(2)如查阅《史记》《汉书》等资料;国外记载的资料;从老山汉墓中继续查找等。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