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永乐大典》都不是原本?那么原本的《永乐大典》究竟在哪?
《永乐大典》的编修可谓是耗时耗力,是永乐时期众多文人匠人的心血之作。然而如此浩繁的巨著完成之后却被束之高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人问津,以致慢慢遗失。那么封存在皇城之内的永乐大典怎么会流传到了民间?又是那些人为了保护《永乐大典》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到了清朝初年,有人在皇史宬,就是皇家档案馆发现了这部《永乐大典》。可是当时满族刚刚入关,满族贵族没有什么文化,没有意识到这部《永乐大典》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再加上又是前朝遗物,所以没人理会它。直到乾隆三十八年,乾隆皇帝决定修《四库全书》,于是这部《永乐大典》再度受到了注意, 可是经过清点发现《永乐大典》少了一千多册,这一千多册《永乐大典》哪里去了? 有人向皇帝举报说有三个人很可疑,这三个人叫做徐干学,高士奇,王鸿绪,他们都是康熙年间的探花,选入翰林院编修。高士奇担任内阁中书,经常给康熙皇帝讲解儒家经典,深受皇帝的信任。王鸿绪也是进士,也进入到翰林当过编修,出任过工部尚书。这三个人饱读诗书,喜欢藏书,所以很喜欢他们利用职务之便,将这一千多册《永乐大典》窃取回他们老家。乾隆皇帝一听有道理,立刻下旨两江总督浙江巡抚到这三个人家去搜。并且带去皇帝的口谕说《永乐大典》是 的财产,如果你们收藏了交出来就既往不咎。可是这三家人的后人坚决否认,见过《永乐大典》。没办法,两江总督浙江巡抚只好无功而返。 于是乾隆皇帝下令全国范围内搜查,尤其是贩卖旧书的地方,可是还是义一无所获。这一千多册《永乐大典》下落不明。其实这一千多册《永乐大典》的丢失,这三个人虽然洗不清他们的嫌疑,但是全怪他们有点冤。因为《永乐大典》在雍正年间从皇史宬就搬到了翰林院的敬一亭,翰林院的官员们就有机会接触《永乐大典》了,可是当时没有严格的图书管理制度,这帮子官员监守自盗,多年来,这一千多册就这样一本本流失了。不过在编纂《四库全书》的时候,对《永乐大典》加强了管理,可是还是发生了一起盗书案。 有一天,一个纂修官叫做黄寿龄,白天工作没完成,想回家晚上加班,就把六册《永乐大典》带回家里。没有想到被贼盯上了,路上这盗贼窃走了。黄寿龄到处找都找不到,没办法只好如实上报。皇帝一听大怒,立刻下令步军统领英廉彻底追查。英廉下令挨家挨户搜查,结果一无所获。结果盗贼就把这六册《永乐大典》放在了大臣早上上朝路过的御河桥边。第二天一早,《永乐大典》的六册失而复得。 《四库全书》编纂完之后,《永乐大典》再一次被弃置在翰林院的敬一亭里,这帮子官员继续监守自盗,偷书的方式很简单,官员上班来的时候背着一个包袱,包袱里背着一个棉袍,下班的时候棉袍穿在身上,包袱里包几册《永乐大典》,看门人无法发现,就这样一本本地都带出去了。到了嘉靖和道光年间,朝廷要修《全唐文》和《大清一统志》,再次启用《永乐大典》。这一次就没有什么严格的管理制度了,接触这本书的人又更多了,损失就更惨重了。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占了北京,对翰林院的藏书大肆劫掠,《永乐大典》损失惨重。这帮子外国人把《永乐大典》当做战利品运回了自己的国家。其实更 的是大清朝的一些官员,他把偷来的书拿到全国使馆,以十两银子一册的价格卖给外国人。在光绪元年,重修翰林院的衙门的时候,对《永乐大典》进行了清理,只剩下大约五千册了。到了光绪二十年,再对《永乐大典》进行清点,就只剩下八百册了。所以《永乐大典》一方面是清朝官员监守自盗,一方面是外国侵略者的肆意掠夺,仅仅几十年之内,百分之九十流失了。 到了1900年,义和团攻打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区。英国使馆北邻就是翰林院。双方交火,不知什么人纵火烧毁了翰林院的敬一亭,整个藏书全部烧毁,一片狼藉。一个翰林院的学士路润庠在废墟中整理出仅仅64册的《永乐大典》。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当时的 就下令,将翰林院这64册《永乐大典》残本交给教育部。教育部把其中的60册交给京师图书馆,剩下的4册由它自己的图书馆收藏。从此中国 就开始了对《永乐大典》的搜寻,收购工作。 到了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我们大片国土沦丧。在沦陷区,民间散失着非常多的古籍善本。这些古籍善本面对着一种被日军掠夺的危险,以郑振铎为首的几位文献学家在上海成立了文献保存同志会,简称「 ”文保会”。他们向 提出要求,要保存那些流散在民间的古籍善本, 批准并且资助了法币。文保会的工作人员就用这笔巨资在敌占区秘密地搜集收购古籍善本。两年多的时间,一共收购了48000册的古籍善本,其中包括一册《永乐大典》。 可是这个时候,上海已经不安全了,局势越来越危险,文保会工作人员请求 将这批收购来的古籍善本运到重庆去交于国立中央图书馆收藏。 同意了,但是从陆路走很困难,于是决定走水路,从上海出发,经香港去重庆。当年这48000册古籍善本运到了香港,暂时存放在冯平山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这批书进行登记造册,核对最后装箱。忙了一个半月,装了117箱古籍善本,可是这个时候从香港到重庆的路被日本人切断了,经有关方面的同意决定把这48000本古籍善本运到美国去交给美国国会图书馆暂时收藏,为了日后索取这些古籍善本有依据,工作人员又打开所有逇箱子,在每一本上都盖上了国立中央图书馆的印章。可是这又是一个月过去了,到了1941年的11月底了,工作人员把这117箱古籍善本运到了香港码头,等待美国来的格林特邮轮把这些书邮到美国去,可是这个邮轮在香港码头仅仅停了两个小时,根本没有时间装货卸货。正当人们感到错失良机遗憾时,传来了一个令人惊鄂的消息,格林特邮轮行驶到菲律宾的时候被日军击沉了,人们感到逃过一劫的庆幸,所以这117箱古籍善本又运回到了冯平山图书馆。 可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了,几天之后日本人占领了香港。一队日本宪兵进驻冯平山图书馆把所有中国籍的馆员全部赶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收回冯平山图书馆,可是这117箱的古籍善本一本都不见了,显然是被日本人拿走了。就在这个时候从日本传来一个消息,日本商务部为了度过战后的经济危机,想要用战争中掠夺来的文物到西方银行换钱买粮食。中国 听说消息之后立刻成立了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简称「 ”文损会”。文损会工作人员立刻提审相关人士,他们矢口否认。就在这个时候中国驻日本东京办事处在东京帝国图书馆发现了盖着国立中央图书馆藏书印章的中国古籍善本。文损会立刻赶到日本,在东京帝国图书馆的地下室发现了这117箱古籍善本。经过艰难的谈判和斡旋,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日本人不得已不把这117箱48000册古籍善本还给了我们中国。 1948年这一批古籍善本和许多故宫文物一样迁到了台湾,这一本《永乐大典》也落户了台湾。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 对《永乐大典》的搜集,收购花了更大的力气,中国国家图书馆更是不遗余力,经过外交斡旋,前苏联 分三次归还我们64册《永乐大典》,德国还了我们3册。在国内也广泛地动员,让民间收藏者捐献他们手中的《永乐大典》。经过过年的努力,我们国家收藏的包括台湾在内的一共有223册《永乐大典》,全世界范围内有8个国家,30个单位和个人收藏的《永乐大典》总共加在一起有400余册。 嘉靖皇帝叫做朱厚熜,他非常喜欢《永乐大典》。嘉靖皇帝在位45年,宠信奸佞,荒*无道,经常不理朝政。其实他之所以喜欢《永乐大典》,是因为《永乐大典》中收藏了大量的道教经典,这就引起了一个一心想当神仙的皇帝的兴趣。在嘉靖三十六年,宫中起火,三大殿都烧毁了,大火危及到了文楼,嘉靖皇帝连下三道圣旨,把《永乐大典》从文楼中抢救出来。大火过后,嘉靖皇帝心有余悸,于是决定重新抄录一部《永乐大典》。一百多人经过六年的努力,《永乐大典》终于抄录完成了。这样一来《永乐大典》就有了两个版本,永乐年间的叫做正本,嘉靖年间的叫做副本。可是嘉靖年间的副本抄录完成之后,永乐年间的正本就不见了。现存所有的《永乐大典》没有一本是永乐年间的,对此人们纷纷猜测,人们又这么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永乐大典》被大火焚烧了,还有一种猜测是《永乐大典》藏在黄史宬的夹墙上。第三种说法就是《永乐大典》藏在了嘉靖皇帝的陵墓中。 所以现在的专家们根据以上理由都在猜测,很可能《永乐大典》的正本陪葬与嘉靖皇帝的陵墓永陵之中了。事实究竟如何呢?那就只能等待有朝一日条件具备,打开永陵,让真相大白了。
战乱时期,大量的文物流入海外,很多书画家或者爱好书画的人不忍心,于是走访各地到处去寻找,并花高价收回。比如说张伯驹,他痴迷艺术,为了一副字画不惜倾家荡产,将这些东西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有一次张伯驹被劫匪劫走,他的家中一贫如洗,只有名贵的字画,只要拿去换钱就可以救自己的命,结果他誓死都不肯让妻子打字画的注意,自己硬是被关了大半年才被放出来,出来时已经精神恍惚了,但是对字画却依旧很看重。并于建国初期,无偿上交给了国家。
他表示自己保护这些文物,是不想让他们流落海外,而不是占为己有,张伯驹的行为令人敬佩。但是也有人与他的行为完全相反,将183件珍贵文物无偿捐献给美国,对中国却要高价购买。
他就是翁万戈,是翁同龢的第五世孙,翁同龢是清朝同治和光绪的两朝帝师,地位显赫,身居多项要职,是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为官清廉,唯一的爱好就是喜欢收藏艺术品,花了半辈子的时间,已小有所成。
翁同龢没有子嗣,所以经过多方辗转,字画便落到了翁万戈的手里,当时他才两岁,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就继承了这样一笔巨额财富,真可谓是天选之人。翁万戈可能是因为这个缘故,因此学习的都是摄影、美术、**等艺术工作。
1948年,战火纷飞,为了逃难,他将所有的文物打包,一起带去了美国,因为他保护得当,文物没有丝毫受损。他手上有很多珍贵的文物,比如说《长江万里图》,这是吴冠中所画,长达16米,记录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自诞生起就备受关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翁万戈却将这样重要的作品无偿捐献给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除了这些,他还捐献过很多重要文物。在2018年,更是捐献了183件文物给波士顿博物馆,其中包括130幅画卷、31幅书法和18见拓片以及4件织绣,横跨了13个世纪,历经五个朝代,成为了此博物馆有史以来数量最多的中国书画捐赠。
这是他的私人物品,我们也无权过问,但是他对待祖国的态度却截然不同,2000年,翁万戈将家族收藏的80种宋元明清珍稀古籍以450万的高价转让给了上海图书馆。这件事情一出便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纷纷都在指责他“崇洋媚外”的行为。
翁万戈也知道对于自己的这一行为,大家会有怎样的评判,他选择不去听,不去看,之所以将这些都捐给波士顿博物馆是有理由的。他觉得波士顿是西方文化的中心,不少人都会来到此处,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有些人的眼光太狭隘了,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
弘扬中华文化是好事,但是有的网友表示,中国的文物,自然放在中国才是最有研究价值的,你放在国外,纵使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却不能让其了解背后的故事,又有什么意义呢。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大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波士顿比较著名的名胜有: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麻省理工1865年创建于波士顿,1961年迁到现在所在的坎布里奇,是美国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从事科学与技术教育与研究的一所私立大学。
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建于1636年,是美国最古老的大学,比美国作为独立国家的建立几乎要早一个半世纪。美国有史以来的44位总统中,有7人出身于哈佛。
波士顿公共图书馆
美国最杰出的天才都被招来建造这座美国最富丽堂皇的建筑——包括麦克吉姆、米德和怀特,画家约翰·辛格·萨金特等,以及雕塑家贝拉·普莱特等。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建成于1895年,作为“人民的皇宫”,它名副其实。尽管最初的荣耀已经消退了一些,波士顿公共图书馆仍然是豪华市政建筑的典范。你可以找一找萨金特创作的壁画,并且在意大利式的中心庭院中徜徉一番。
波士顿的其它名胜古迹还有:旧北教堂、法纳尔厅、波士顿美术馆、波士顿公园、波士顿茶事件纪念馆、本杰明富兰克林铜像、肯尼迪旧址与图书馆、康科德和列克星顿、计算机博物馆、州议会大厦、波士顿大学、波士顿科学博物馆、宪章号战舰、昆西市场、波士顿老街角书店、波士顿老南会议厅、波士顿旧州政府、波士顿老谷仓墓地、波士顿公园街教堂、剧院区、后湾、自由之路、彭加山纪念碑等。
本文2023-08-08 08:35:0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8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