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可以怎样做?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2收藏

羊肉可以怎样做?,第1张

红焖羊肉做法:

1, 羊肉或者羊排洗净, 用开水焯过去血水;

2, 锅内放植物油,放入白糖熬糖色 放羊肉炒至上色,倒入砂锅;

3, 加姜块,葱段、 热水, 老抽, 盐, 料酒, 干辣椒;

大料,花椒, 甘草、肉桂、茴香、陈皮、砂

仁、丁香、山楂片、大枣、枸杞、放入沙锅l,

放一勺柱侯酱(没有可以不放);

4, 慢炖一到两个小时, 吃前可以下胡萝卜, 白萝卜, 土豆, 面筋等。

红焖羊肉火锅汤浓色重,酥烂不膻,冬天食用,既可享受拥炉欢聚的乐趣,又有滋补健身,生热避寒的功效。

红焖羊肉火锅肥而不腻、汤红不辣、原汁原味、纯香不膻。晕,小编说起话来有点跟老中医串味儿了。不过好好吃的东西啊,看看tips——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吧,你就知道口水是怎么生成的啦!

做红焖羊肉的讲究可多了,火候、辅料、配料、吃法,哪一种都有说头。有老食客总结红焖羊肉是“上口筋,筋而酥,酥而烂,一口吃到爽”。随之一勺鲜汤入口,顿觉心旷神怡。

红焖羊肉,以肉嫩、味鲜、汤醇、价廉深受各路食客的好评,很快便风靡牧野。红焖羊肉很快便红遍中原,闯进京都,成了名闻遐迩的一道豫菜新品。在最鼎盛的1995年,新乡、郑州等地甚至出现了“红焖炊烟浩荡处,今日早市没有羊”的奇特景观。

红焖羊肉到京以后也广受欢迎,只是现在随着饮食行业的百家争鸣,有一点归隐田园了。但是喜爱它的人数也绝称不上少。冬季来了,相信做红焖的商家的机会又来啦!

红焖羊肉的做法也要“三讲”:一讲肉、二讲料、三讲汤。

1 所谓“讲肉”就是在选择羊肉时十分讲究。所选的羊肉是整只羊最有营养价值的部位,如羊后腿、羊上脑、三叉等;同时为了保证羊的鲜嫩性,所选羊的体重都控制在13—15斤;此外,羊的来源要选肉质柔软的豫东羊;

2 “讲料”就是在加工中所用的各种佐料达30多种,其主要成份都是中、草药、香料,可以有效地去除膻味,增加香味;

3 “讲汤”就是用大羊主骨、敲主骨油温火熬制而成,熬出的汤味鲜可口。

孜然羊肉

特点质地软嫩,鲜辣咸香,孜然味浓。

原料�

羊肉300克,孜然15克,笋片50克,油1500克(约耗75克),料酒20克,盐1克,白糖15克,鸡蛋30克,味精7克,辣糊30克,水淀粉50克,香油10克,汤、面各少许。

制作过程�

1、羊肉切片放碗里,加鸡蛋、淀粉、面,抓匀糊。 2、勺坐油,待油五成熟,下肉片划开后,放笋片,一起倒出。原勺留油,加辣糊、盐、糖、味精、料酒、孜然、汤、倒入肉片、笋,颠勺,拢点芡,淋香油,出勺即成。�

红烧羊肉

特点羊肉营养丰富,只要烹制方法得当,可去其膻味,存其美味。该菜汤鲜肉美,色泽红润,香气浓郁

原料�

羊肋条肉500克。配料:胡萝卜20克,青蒜段50克。调料;豆油30克,白酒30克,绍酒40 克,辣椒酱5克,酱油10克,白糖2克,葱段姜片 20克,八角4颗。

制作过程�

切配:将羊肋条肉洗净,切成4厘米见方的块。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放入少许葱段姜片、白酒,烧开,焯水约1分钟,随即捞出放清水中洗净。胡萝卜洗净切成片。 烹调:炒锅上火,舀入豆油烧热,放入葱段姜片煸炒出香味,再将羊肉

放入煸炒,然后加绍酒、白糖煸炒1分

蝎戏羊排

特点羊排外焦里嫩,食之酥香。

原料�

乳羊小排12根,粉丝100克,全蝎12只,鸡蛋1个,面粉、芝麻少许,餐纸花12个,味精、椒盐少许。

制作过程�

1、羊排剁6厘米长的段,放调味料下锅煮熟,捞出后用面粉,拍匀,每个羊排上面均匀涂上蛋液,撒上芝麻粘牢待用。 2、炒锅放油,旺火烧至7成热时,下入羊排,炸呈金**时捞出,把叠好的餐纸插在露出骨头一端,整齐地码放在盘边。 3、待油温升至8成热时,用剪成6厘米长的粉丝下入油锅,炸至松脆时捞出,放在排骨中间,把炸好的全蝎放在粉丝上即可

葱爆羊肉

特点香而又嫩,无羊膻气。(京菜)

原料�

羊腿肉(净,200克)、京葱(200克)、大蒜头(1瓣)、花椒粉(少许)、黄酒(20克)、酱油(50克)、盐(少许)、醋(少许)、生油(少许)、麻油(50克)。

制作过程�

一、交羊腿肉去筋,切成大薄片;京葱切成旋刀块,爆炒后就会变成片。二、将京葱块、生油(或猪油)、酱油、盐、酒、花椒粉、羊腿片拌和在碗里。三、用生油、麻油、大蒜头(折碎)炝锅烧至高热时,将放在碗里的羊腿片、京葱等材料倒入,用大武火很快地爆炸几下,再加少许麻油,醋起锅

羔烧羊肉

特点香醇嫩滑。

原料�

羊肉1000克,南姜50克,绍酒25克,红豉油20克,猪油1000克(耗150克)上汤50克、五花肉250克,芒光丝(腌糖醋)100克,山楂糕丝100克。干面粉 酱油 川椒末 生蒜 芝麻油 精盐、淀粉、味精、二汤、生葱末适量。�

制作过程�

1、将羊肉洗净,红豉油、干淀粉拌匀涂在羊肉皮上,下油鼎炸至呈金**时捞起。2、将炸好羊肉放入锅内(用竹蔑垫底),加入二汤、绍酒、南姜、生蒜、精盐、红豉油、五花肉(先切块炒香),放置炉上用旺火煮沸后,用文火炖至羊肉软烂,取出,捡去五花肉,羊肉拆去骨切件长5厘米,宽15厘米,摆落盘。用1小碗,放入酱油、味精、芝麻油、上汤、淀粉水调成碗芡。3、将羊肉放入蒸笼炊2分钟,取出,撒上干淀粉。烧热炒鼎下猪油,把羊肉倒入略炸, 倒回笊篱。顺鼎把川椒末、葱末炒香,投入羊肉,烹入绍酒,加入碗芡拌匀起鼎装盘。芒光丝,山楂糕丝拼盘。酱碟:甜酱

沙锅散丹

特点鲜嫩清香,清淡爽口。

原料�

主料�羊散丹(即瓣胃)25公斤。调料�鸡油10克,盐、味精各5克,卤虾油、料酒各10克,葱段、姜块各15克,葱丝10克,姜丝5克,花椒10粒,鸡汤25公斤。

制作过程�

(1) 先用80℃热水把羊散丹烫一下捞出,用手将散丹的黑膜搓去,洗净后放入开水锅中,加入葱段、姜块、花椒、用微火煮约3小时左右,煮烂捞出,将散丹上的油脂、杂物择去,再用温水洗干净,然后切成三角块,放入开水中煮1分钟,捞出控水。 (2)把散丹块放入沙锅里,加入鸡汤,用旺火烧开,把浮沫撇去。再加入葱丝、味精、料酒、盐。汤滚开后,再用微火5分钟,随后淋入鸡油,撒上葱丝、香菜段即成。卤虾油盛在碗中,随沙锅散丹一起上桌。

爆羊肉

特点无汤汁、味嫩而香。(京菜)

原料�

半肥瘦羊肉(八两)、姜(半两)、干葱头(一两)、京葱(四两)、酒(两汤匙)、麻油、胡椒粉(各1/4茶匙)、清水(1/3杯)、

制作过程�

一、羊肉洗净,放入滚水中煮五分钟盛起,横切大薄片。二、姜、干葱洗净切片,京葱切段。姜片及调味料,放入着肉爆炒片刻,赞酒,加盖清水及胡椒粉拌匀,加盖以中火煮约八分钟,下芡汁料、麻油及京葱兜匀即可上碟。�

淮杞炖羊肉

特点为冬令补品,鲜美入味,淡酱色。(粤菜)

原料�

羊肉(500克)、姜片(165克)、 枸杞子(20克)、鸡汤(650克)、味精(13克)、精盐(少许)、淮山药(40克)。

制作过程�

一、将羊肉放入水内煮熟切块,再放入锅内加姜片炒透。二、将羊肉放入瓦盅,加淮山药、枸杞子、鸡汤、味精及精盐等,上笼蒸两小时即好。

炖羊肉

特点汤鲜肉嫩、味醇可口。

原料�

带骨羊肉,切块,花椒、姜片、精盐、辣椒、葱条、姜面、芫荽、葱花各少许。

制作过程�

1带骨羊肉切成小块,投入水锅内烧开,撇去血沫,入调料、盐、辣椒、葱条,改用小火炖熟,将肉捞出。 2锅内放原汤,加水稀释投入盐面、花椒面、姜面、葱花、芫荽调成汤,再放入羊肉块(或片)入碗即成。�

羊肉熬冬瓜

特点汤肥瓜烂,清淡适口。

原料�

冬瓜一斤三两;食油一两;羊肉二两;葱花一棵;酱油五钱;味精十粒;精盐三钱;芫荽一棵;香油八分

制作过程�

先将冬瓜去皮洗净,切成排骨片。炒锅置旺火上,倒入食油烧热,炸入葱花出味,放入羊肉煸好,加入冬瓜片,炒锅移至温火上加酱油、精盐炖至

冬瓜软烂,出锅时拍去浮沫撒入味精,淋少许香油、撒上芫荽即成,如多兑些汤,即成羊肉冬瓜汤。

红烧羊肉

特点色泽鲜美

原料�

主料 带皮生羊肉1000克。辅料 青蒜叶5克,姜块50克,葱结10克,绍酒100克,红酱油150克,冰糖100克,精盐5克,味精2。5克,水淀粉15克。�

制作过程�

1、将羊肉放入清水锅内,用中火烧开后,取出洗净。青蒜叶切段备用。 2、将羊肉、绍酒、红酱油、精盐、葱结、姜块(折松)放入锅内,添加清水淹没肉块,用旺火烧开,撇去浮末,加冰糖用小火焖3小时左右,见已酥时捞出拆去骨,改世成3。5厘米的方块,再放入原汁锅内用旺火稠浓原汁。稠时加味精、青蒜叶,用水淀粉勾芡,烧开而成。

石山扣羊肉

特点色泽金黄,装盘整齐,肉质酥烂,润滑适口,气味芳香,十分鲜美。

原料�

带皮软骨羊肉(以羊腩肉最好)1000克、芝麻油250克、南(腐)乳15克,柱候酱2克、老抽5克、盐3克、糖3克、味精3克、胡椒粉25克、绍酒25克、姜50克、葱100克、蒜子30克、棕榈油1500克、二汤150克

制作过程�

1、将羊肉皮毛刮净,整块放入烧沸的姜葱水中滚至八成熟,捞出,沥去水分。2、旺火烧锅,下棕榈油,烧至八成热度,将羊肉块放入油锅炸至略呈金**,倒入笊篱,再放清水中漂净油分。3、旺火烧锅,倾入芝麻油,下姜块(拍碎)、葱段、蒜子、八角、桂皮、陈皮、南(腐)乳、柱候酱等,推匀,爆香,接着下羊肉块,溅入绍酒,再加清水、老抽、盐、糖、味精、胡椒粉,推拌均匀,加盖,慢火焖至皮熟入味,用疏壳沥出原汁待用。4、将熟羊肉连皮切成长方块,皮朝底、肉朝面,整齐排列碗中,加入原汁,上笼蒸至熟透,倒出原汁,将羊肉反扣入盘中,用原汁加二汤、湿生粉匀芡,淋在羊肉面上,撒少许炸芝麻仁和葱花即成。

扒海羊

特点色泽金黄,味鲜汁浓

原料�

主料:�水发海参500克,羊腰窝肉500克。调料:�鸡油15克,葱姜油100克,酱油6克,花椒10克,葱段50克,盐5克,姜块25克,味精5克,料酒20克,湿淀粉50克,鸡汤2公斤。

制作过程�

(1) 将水发海参洗净片成大片,在开水中氽透,捞出控去水分。锅中先放鸡汤15公斤,加入花椒,葱、姜(拍松)和15克料酒,把羊腰窝肉放在锅内煮烂,捞出后,切成10厘米长、3厘米宽的大片码入盘内。 (2) 炒勺上旺火把葱姜油烧热,烹入5克料酒,加入500克鸡汤、酱油、盐、味精,同时把海参片羊肉片也放入汤内,然后用小火10分钟,用湿淀粉勾流汁芡翻动后,淋入鸡油即可。

炸脂盖

特点色泽金黄,外酥里嫩

原料�

羊五花肉500克,鸡蛋一个(重约50克)。 酱油10克、大葱15克、生姜15克、大蒜10克、湿淀粉10克、甜面酱15克、芝麻油15克。

制作过程�

将羊肉洗净放入冷水锅内,煮约5分钟使血水浸出,再捞出晾凉,切成长8厘米、宽25厘米、厚08厘米的片平放在盘内,加入酱油、葱段、姜片、蒜片入笼蒸熟(约蒸90分钟)取出,滗净汤汁,去掉葱、姜、蒜片。鸡蛋打入碗内,加入湿淀粉搅匀成糊状待用。炒锅放入花生油,置中火上烧至八成热(约200℃)时,将肉片逐一滚匀鸡蛋糊放入油内,炸至九成熟时捞出,待油温升至九成热(约225℃)时,再投入肉片炸成金**捞出,将炸好的肉片切成斜块,装入盘内即成。将甜面酱与芝麻油一起拌匀装于味碟内,再将葱段、蒜瓣另盛一小碟,随菜上桌佐食即成。�

酥炸羊腩

特点色泽黄润油亮,羊腩外酥内嫩,糖醋黄瓜萝卜,围边上席美观

原料�

主料�羊肉500克,发面250克, 发酵粉25克。调料�大油150克,碱10克,大料10克,料酒12克,盐10克,白糖50克,酱油150克,味精5克,葱末30克,姜末20克

制作过程�

(1)将羊肉切成长12厘米、宽3厘米的长块,放入汤盆中,加入料酒、酱油。白糖、盐、葱末、姜末、大料及少量的汤,上笼屉用旺火蒸20~30分钟,用筷子穿扎试熟烂了后,取出来冷却。 (2) 将面粉用水合匀,加入碱搅拌均匀,再加入发酵粉合匀。 (3) 炒勺内倒入大油,用旺火烧到7~8成热,将羊肉块上抹上一层发酵粉后,投入油内炸至皮坚硬呈**,捞出沥油。 (4) 将炸好的羊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块,盛于盘内上席。吃时另带葱酱、椒盐、辣椒酱油。

清蒸羊肉

特点软香肥嫩,营养丰富。

原料�

肥鲜羊肉斤半;食盐五钱;酱油二钱;黄酒一钱;葱段一棵;姜三片;花椒水一两;芫荽三棵

制作过程�

将羊肉洗净,控去血水,下汤锅煮六成熟,直刀切成三分厚的片,放在碗里摆成梯田形状。然后,加入酱油、食盐、葱段、姜片、花椒水、

黄酒,添些清汤(约三两),上蒸笼蒸烂出锅,拣去姜残片,扣在大盘里,撒上切碎的芫荽即妥。

炖羊肉

特点软绵清香,冬季佳菜。

原料�

肥羊肉二斤;酱油五钱;食盐一两;花椒十粒;葱段二棵;姜五片;茴香五钱

制作过程�

将羊肉洗净控干,直刀切成小块状,入开水锅氽透,捞出后另换一锅凉水

烧开,加入酱油(最好用白色酱油)、食盐、花椒、葱段、姜片、茴香(包成小包),再把肉块加入,改用小火炖烂即成。

扒羊肉条

特点肉色金黄,汁亮油润,肉质较烂,味美浓香。

原料�

羊肉(最好腰窝肉)300克,香油30克,湿淀粉18克,料酒3克,酱油30克,味精2克,大料少许葱段1克,姜片1克。�

制作过程�

(1) 把羊肉剔去骨头和筋膜,切修整齐,放清水中浸泡,待析出血水后洗干净,放入开水锅中煮熟,而后取出晾凉。 (2) 将熟羊肉上的云皮剥去,横着肉纹切成长8~10厘米、厚03~05厘米的肉条,光面向上整齐地摆在碗内。 (3) 炒勺中放入香油(10克)烧热,再加入大料、葱段、姜片,炸一炸,再加入料酒、酱油(10克)、煮肉原汤(120克)。 (4) 待汤烧开后,倒入盛肉条的碗中,放入笼屉用旺火蒸20~25分钟,然后用筷子夹去大料、葱段和姜片。 (5) 把肉条和蒸肉原汤倒入炒勺内(不要把肉条弄散),用旺火烧开,加入酱油(20克)、味精,用湿淀粉调稀勾芡,颠翻两下,滴上香油即成。�

红焖羊肉

特点火锅汤浓色重,酥烂不膻

原料�

约5000克重的公山羊1只 辣酱450克 红酱油200克 料酒500克 胡椒粉5克 大料10克 三奈3克 肉桂15克 丁香2克 草果5~6枚 白蔻3克 小茴3克 砂仁3克 陈皮4克 香叶5克 红枣50克 枸杞15克 孜然20克 姜块100克 大葱250克 精盐、鸡精、味精各适量 食用油750

制作过程�

1�公山羊宰杀后剐去皮,除去内脏、头蹄,再刮洗净羊肉上的残毛及血污,之后把羊肉剁成2�5厘米见方的块,放入清水中浸泡2~3小时捞出,沥尽血水,入沸水锅中“出一水”,再捞起沥干水分;姜块、大葱洗净拍破;孜然用小火焙香后磨碎。均待用。2�炒锅置火上,放油烧至六七成热,先下姜葱爆香,随即将羊肉块倒入锅中爆炒,再烹入部份黄酒,待羊肉收缩变色后,迅速下入辣椒酱用中火炒香,再下红酱油将羊肉炒至上色,立即起锅倒入一口大砂锅内,并掺入约2000克清水,投入大料、三奈、肉桂等各种香料。3�将砂锅移至火上,用中火烧开后撇去浮沫,再下入料酒、精盐、胡椒粉,随后放入胡萝卜、大枣、枸杞,加盖用中小火焖烧40~50分钟,至羊肉酥烂时揭开锅盖,拣出姜葱、胡萝卜及香料渣不用,调入鸡精、味精和孜然粉。4�起菜时随配油面筋、老豆腐、大白菜、香菜各一碟上桌。吃时一般先吃砂锅内的羊肉,待吃到酒酣耳热,再用砂锅内的原汁涮烫配料及各种荤素原料。�

枸杞牛鞭汤

特点红白相间,形色美观,牛冲软糯,汤味醇浓,营养丰富,滋补性强

原料�

清水,牛鞭,鸡油,生姜,花椒,料酒,枸杞,盐,味精

制作过程�

取雄性壮龄黄牛的茎重约 1千克,去尽表皮,用锐利尖刀插入孔内部剖开洗净,入沸水氽后漂凉,撕去浮皮,刮净杂质,再氽数次,直到没有气味为止,铝锅盛清水 1千克,下牛鞭,鸡油,鸡肉置旺火烧沸,撇尽浮沫,加拍松的生姜,花椒,料酒移至小火上炖,至八成熟,取出牛鞭切成条,将原汤用纱布滤去杂质后倒入锅内,放入枸杞及切好的牛鞭条,继续炖烂为止,上菜时在汤碗中加适量盐和味精。�

葱爆羊肉丁

特点此家常菜羊肉滑嫩,葱香味浓,色泽淡黄,油润光亮,可用作酒席中爆菜。

原料�

羊肉250克,葱25克。调料:绍酒15克,酱油3克,精盐2克,白糖2克,鸡蛋清1只,胡椒粉1 克,花生油500克(约耗50克),水淀粉25克,麻油5克,味精少许。

制作过程�

切配:羊肉切成小丁,放入碗内,加入鸡蛋清、水淀粉15克、精盐抓拌均匀。葱切成斜形段。 烹调:炒锅上火,舀入花生油烧至六成热,将肉丁放入拨散,再放葱段,迅速捞出沥油。炒锅复上

火,放入绍酒、酱油、白糖、味精和少许水,用水淀粉色芡,倒入肉订�葱段,淋入

羊糕

特点此风味菜因羊肉性温味甘,油脂较多,色泽酱红,一般适于冬季食用。该品羊肉味美,水晶透明

原料�

主料:带皮羊肉750克。配料:猪肉皮200克,胡萝卜2根。调料:葱3根,姜5片,青蒜丝10克,酱油50克,白糖10克,绍酒50克,辣椒酱25克。

制作过程�

切配:将羊肉、猪皮洗净,入沸水锅内烫透,捞出再洗净。放入锅内加酱油、白糖、胡萝卜、绍酒、葱、姜和清水1000克,上旺火烧沸,撇去浮沫,移小火烧至酥烂,取出羊肉,稍凉去骨,取羊肉皮铺盘底,将羊肉撕碎放入盘内捺平。 烹调:将锅内汤汁去葱、姜、胡萝卜,取

炒羊肉丝

特点此菜羊肉无膻味,鲜香味美。

原料�

羊肉四两;白糖五分;土豆二两;胡椒粉二分;酱油四钱;鸡蛋清一个;精盐五分;食油一两二钱;葱末一钱

制作过程�

1将羊肉剔去筋膜,片成一分厚的薄片,顺着肉纹切成一寸五分长的丝放碗内,加精盐(二分)、鸡蛋清,并用手抓拌均匀。土豆去皮,切成细丝。 2锅放炉火上,放入食油八钱烧热,下羊肉煸炒至松散变色时盛起。原锅放油四钱烧热,下葱末炒出香味时,放入土豆丝略炒后,加入羊肉丝、酱油、精盐、白糖和水(一两),翻炒均匀,撒上胡椒粉即成。

白切羊肉

特点此菜味道鲜美爽口,不膻不腻,是佐酒佳肴。

原料�

羊肉一斤;黄酒三钱;葱二根;白糖一钱;姜二片;甜面酱;五钱;蒜二钱;味精一分;香菜三钱;芝麻油五钱

制作过程�

1羊肉洗净后,放水沸水锅内焯去血水后再洗净,装入盛器内,加入京葱、 生姜、黄酒、白萝卜和精盐,上笼蒸至羊肉酥熟时取出,除净京葱、生姜和白萝卜, 放一边稍凉后,放入冰箱冰冷 2取一只炒锅,放入麻油烧热后,加入白糖、 味精、胡椒粉和甜酱再稍炒并调味,装入碟子内备用。 3取出羊肉,用刀切成薄片后装入盆内,连同碟子内的调料一起上台供食。

羊肉的做法很多,据古籍记载,元代就有十余种;到了现代,资料最完整的一本《清真全羊菜谱》中,共记载了280种羊肉的做法。

如果按照类别划分, 则主要有蒸、煮、煎、炒、熏、炖、煨、涮、拌、炸等。这么多做法中,到底哪一种更好呢?记者采访了有多年餐饮经验的厨师杨先生。

炖羊肉是最常见,也是最好的吃法

它最大的优点是既能吃肉又能喝汤。煮过肉的汤,营养程度非常高,是滋补身体的佳品。

而且,羊肉经过炖制以后,更加熟烂、鲜嫩,易于消化。如果在炖的时候再加上合适的中药或营养上能起到互补作用的食品,滋补作用会更大。如当归羊肉汤、枸杞羊肉汤、黄芪羊肉汤、羊肉萝卜汤、羊肉豆腐汤、猪蹄羊肉汤都属于此类。

冬天,很多人喜欢吃锅仔羊肉,这也是炖羊肉的一种。但吃时不要过于心急,一定要保证将肉炖烂、炖熟,否则生羊肉中的酪酸和梭状芽孢杆菌不易被胃肠消化吸收,食后会导致四肢乏力。

烤羊肉串原为新疆地方风味小吃,是用鲜羊肉切成拇指大的薄片,串在铁钎上,蘸上调料,在火炉上烤熟。烤羊肉味道鲜美,烤的时候最好选用鲜羊肉,别用冷冻的。这样,营养流失少,而且容易消化。类似的做法还有烤全羊、炒烤肉、炭烤羊腿等。

焖羊肉也可以保持羊肉的原汁原味

做法以黄焖羊肉最为常见涮羊肉鲜嫩,羊肉中的活性营养成分能够较好地保存。但涮的时间不宜太短,否则不能完全杀死肉片中的细菌和寄生虫虫卵。炸羊肉香鲜、可口,但羊肉中的营养成分损失较大,而且含热量较高,油炸食品还容易产生苯丙芘等致癌物质,最好少吃。

越南东家羊肉炉

羊肉炉是冬令进补最简单也是最好吃的做法

羊肉排(胸腔部份最佳) 1斤

米酒 2瓶

水 适量

姜 3片

调味药材:当归 4钱

川芎 1钱

熟地 25钱

桂枝 05钱

炙草 05钱

黄耆 4钱

桂子 05钱

肉桂 05钱

广陈皮 05钱

(1)水开后放入羊肉川烫约1分钟,川烫完毕捞起洗净。

(2)准备一个砂锅,将羊肉放入,并加入2瓶料酒(可依口味增减);再加入清水,直到水比羊肉高出两公分为止。

(3)除了当归之外,所有药材、姜片要在此时放入锅;当归要等水全开时才可加入,以免味道过苦。

(4)整个过程约1小时,羊肉炉就完成了。吃的时候可以沾取适量的酱料。

要让羊肉更香Q好吃,羊肉烧过一小时后最好先放冷让羊肉变Q,等要吃时再加热。

汤里可加入白菜、豆腐,更为可口。

若羊肉加倍,所有药材圴可加倍;惟有当归仍维持4钱不变,以免汤汁过苦。

最好将药材用布包好,熬煮后整个捞出,以免反覆熬煮,以致药味过重。

芝麻羊肉

≮美食原料≯

精瘦羊肉馅200克,芝麻70克,鸡蛋2个,葱末8克,姜末5克,酱油8克,淀粉10克,花生油450克(实耗80克),味精、盐适量。

≮美食做法≯

1、将羊肉馅加鸡蛋、葱、姜末、味精、盐、酱油、淀粉一起拌匀,把肉馅挤成一个个丸子,放在盛有芝麻的容器中,反复按压成4厘米的圆饼,使其均匀沾满芝麻。

2、把它逐个放入温油中炸至焦黄颜色后,捞出,切成条,放入盘中,食用时可蘸芝麻、盐和其它调料。

≮烹饪关键≯

须在羊肉入味后,将羊肉制成圆饼,以便在蘸芝麻时增加黏性和鲜香味。

≮美食特色≯

外形似糕点,外焦里嫩,肉鲜香。

手抓羊肉

≮美食原料≯

肥羊腰窝肉一斤,花椒五分,大料五分,葱姜片五钱,盐五分,酱油五钱,葱姜末二钱,香菜二钱,辣椒末二分。

≮美食做法≯

1、 把肥羊腰窝切成一寸三长、一寸宽的长方块;

2、将切好的羊腰窝方块放勺内,加水、加花椒、大料、葱姜片、盐,上火煮二至三小时,捞出码在碗里,上屉蒸十分钟左右,取出扣在盘里;

3、碗内放酱油、葱末香菜末、辣椒末对成汁。

≮美食特色≯

吃时将盘内羊腰窝肉蘸汁,清香,咸辣味,肥而不腻。

孜然羊肉

特点 质地软嫩,鲜辣咸香,孜然味浓。

原料

羊肉300克,孜然15克,笋片50克,油1500克(约耗75克),料酒20克,盐1克,白糖15克,鸡蛋30克,味精7克,辣糊30克,水淀粉50克,香油10克,汤、面各少许。

制作过程

1、羊肉切片放碗里,加鸡蛋、淀粉、面,抓匀糊。 2、勺坐油,待油五成熟,下肉片划开后,放笋片,一起倒出。原勺留油,加辣糊、盐、糖、味精、料酒、孜然、汤、倒入肉片、笋,颠勺,拢点芡,淋香油,出勺即成。

羊肉有山羊肉、绵羊肉、野羊肉之分。古时称羊肉为羖肉、羝肉、羯肉。它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病后或产后身体虚亏等一切虚状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最适宜于冬季食用,故被称为冬令补品,深受人们欢迎

下面我就把这道菜的做法分享给大家,大家可以在家试一试!

首先,要把羊肉洗干净,焯一下水,撇去浮沫。然后放入锅里,倒入清水,放入洋葱圈,干辣椒,葱,姜,八角,桂皮,盐,味精,再倒点二锅头!

大火烧开后,撇去上面的浮沫,然后改用小火煮到八成熟的时候就可以了!捞出后备用!

然后往锅里倒花生油,放入蒜末,辣椒,老干妈豆鼓,炒出香味后,把羊肉倒入,然后放入料酒,味精,酱油,吃辣的可以放点辣椒酱,耗油,炒至均匀,再加入一开始煮羊肉的汤,煮熟就可以了!

做出来的羊肉非常的香,特别是妈妈用大锅做的,简直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菜啦!由于羊肉有一股令人讨厌的羊膻怪味,故被一部分人所冷落。其实,一公斤羊肉若能放入10克甘草和适量料酒、生姜一起烹调,即能够去其膻气而又可保持其羊肉风味。

羊肉含有丰富的营养,是冬季驱寒的滋补佳品,但是因为羊肉有腥膻味,致使很多人不喜爱吃。只有把好挑选、清洗和烹调三个关口,才可去掉羊肉的膻味。

  把住挑选关,就是要挑选色泽淡红、触摸有弹性的鲜肉;然后就是把好清洗关,要用温水洗除羊肉表层的细毛和杂质,切成小块焯水,去尽血沫后,再冲洗干净;烹调关更重要,烹调时采取的去膻办法有加花椒、放点料酒和醋、与萝卜或茶叶同煮等,下面介绍几种可以去除羊肉膻味的烹调方式:

  焖烧羊腿肉1000克,剁成小四方块,焯水,去血沫后,清水冲洗干净;锅内倒油加热,放花椒、干尖椒、八角、桂皮、陈皮、姜块、葱节,炒出香味后,加入羊肉,烹上料酒干炒一会,再添加豆瓣酱、水、盐、味精、酱油、白糖、陈醋和几个打孔的胡萝卜,大火烧开后,小火焖制;羊肉烧烂后,拣去姜块、葱节、胡萝卜便可食用。焖烧后的羊肉酥烂脱骨,咸鲜微辣,芳香四溢。

  另外,炖羊肉时用纱布包一点茶叶,与羊肉同煮,熟后将茶叶袋捞出,可除去膻味;烧羊肉时放进橘子皮,不但可去膻味,还能增加橘香味;烧羊肉放几颗带壳核桃或山楂,既能去膻味,又能使羊肉熟得更快;将羊肉用清水白煮,吃时加蒜及稀辣椒少许(辣椒油或者辣椒面和水搅拌成的稀糊),膻气也可减少;将羊肉洗净切好,放入开水锅中,然后按05公斤羊肉放05公斤水、05两米醋的比例煮到开锅,取出羊肉,膻气便可解除;烧、煮羊肉时,05公斤羊肉放入半包或1/3包咖喱粉,也可除膻气。

  爆炒取净羊肉250克,切成柳叶片,用盐、鸡蛋、味精、生粉上浆;大葱切成马蹄形;锅内打底油,待油热,将羊肉下锅;羊肉炒至半熟,加米醋焙干。醋的数量是肉的千分之一左右;然后加葱、姜、酱油、白糖、料酒、茴香等调料,起锅时加青蒜或蒜泥。其腥膻味大减,味香醇。锅内打底油,用姜、蒜末炝锅,放羊肉煸至半熟,再放大葱,随即加酱油、醋、料酒煸炒几下,起锅打香油,其味香美,无腥膻。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很多人了解古人生活面貌,一般从古装影视剧当中了解。但是,影视剧为了艺术效果,并不能把古代的历史面貌完全展现出来。尤其是,古人最底层人民的生活面貌,往往被电视剧误导。很多人估计还认为古人都穿绫罗绸缎,住高大上的房子,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外出随时可以大鱼大肉。我们就来谈一谈古代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看哪些情节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

古人劳动场面

衣:平民老百姓的服饰?

在我们的想象当中,古人穿的衣裳都像古装剧当中男主角穿的那样,都是衣冠楚楚,看上去很华丽。即便是路人甲衣服也是大袍襦裙,放在现在感觉也不赖啊!其实,在古代平民老百姓所穿的服饰,并没有贵族所穿的衣服那么华丽。且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服饰和款式。

劳动人民

根据《中国全史》当中的说法:“农民的服饰以束髻、穿草鞋和短袖长襦为特征。市民的常服以包发巾,加抹额、穿襜褕和束大带为特征,厨役的服饰以扎带、着褠、穿襦裤和戴小帽为特征,劳役人的服饰以束发、穿衫裤和加臂褠为特征。”

无论贫贱富贵,古人的服饰款式都是差不多了。华夏民族固有服饰的特征是“交领右衽,头戴冠冕”。古人服饰,分为“衣”和“裳(襦裙)”,衣和裳连在一起的叫作深衣,目前流行的改良汉服都属于“深衣”。古代服饰最大的区别在于布料、颜色和头上戴的冠不同。

先说布料,平民老百姓所穿的是布衣,也就是粗布衣服。布料属于麻葛制品,老百姓家里都可以种麻,自己可以纺织。而贵族和有钱人的家庭身上穿的是绫罗绸缎,属于丝织品。丝织品来源于蚕桑,民间虽然也养蚕缫(sāo)丝,但是织出来的丝帛主要是补贴家用,也是普通农民的经济来源之一。所以,有钱人和穷人的穿着在布料上已经体现出来了。

其次是颜色,古代平民老百姓服饰用什么颜色呢?根据《礼记·玉藻》的记载:" 衣正色,裳间色,非列采(朝服)不入公门。"什么意思呢?所谓的正色,就是“青、赤、黄、白、黑”五种富贵之色。“间色”是 “绿、红、碧、紫、骝黄” 这五种颜色,被称之为平民阶级的颜色。比如,明朝的普通老百姓礼服只能用紫色,不能用金绣。穿袍衫时,只能用紫绿、桃红及浅淡的颜色,不能用大红、鸦青或**。

再说头上戴的冠,《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女子十五笄。”古代男子到了二十岁需要参加冠礼,戴礼帽。而女子到了十五岁,需要用簪子束发。普通老百姓,没有加冠不戴礼帽,只戴头巾,一般称之为“帻(zé)”。

短褐

最后说一说,古代平民老百姓的劳动装。古人一年四季不可能穿一件衣服,他们在夏天劳动可以不穿衣服,也可以挽袖袒胸,毕竟宽袍大袖在劳动的时候很不方便,但是在秋冬季节一般穿“短褐”。在唐沈既济《枕中记》有一个小故事:“衣短褐,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开元七年(719年),一个叫吕翁的道士,获得了神仙术。到邯郸一客栈休息,见一少年卢生,穿着短褐,骑着小驴,将要下田劳动。卢生经过客栈停下脚步进入客栈小憩,与吕翁共席而坐,席间谈笑风生。只是卢生觉得自己衣装敝亵,长吁短叹,抱怨自己穷没能出将入相,不过他说完以后就做了一个梦,也就是“黄粱一梦”这个成语的由来。

犊鼻裈

总之,“黄粱一梦”当中描写了一个下地劳动的少年形象,“衣短褐,乘青驹,将适于田”。古人下地劳动所穿的正是短褐(shù hè),用粗布做上衣,下面是裤子(贫穷人家穿还穿犊鼻裈,司马相如曾在邛崃卖酒的时候就穿过),上衣的长度一般在臀部和膝盖上下,头上往往要裹头巾。明朝杨士奇在 《汉江夜泛》中说:“短褐不掩胫,岁暮多苦寒。”短褐遮不住膝盖,一年到头都寒冷,这就是古代最底层劳动人民的特点。

食:古代老百姓吃什么?

我相信很多人听说过五谷杂粮,所谓的“五谷”就是“稷(小米)、黍(黄米)、麦(小麦)、菽(豆)、麻(麻种子)”。此外,还有“六谷”之说,六谷多了稻(大米),主要是当时北方不产稻谷,稻主要生长在长江流域,是后来才传到北方的。

韩熙载夜宴图

古代的肉食有“六牲(马、牛、羊、豕、犬、鸡)”根据《国语·楚语下》的说法:“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在先秦时期,庶人(平民)不吃肉。在《礼记·王制》中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古人平时杀牛、宰羊、屠狗,庶人平时不吃肉,一般在祭祀的时候才能吃肉。当然,这些规定在先秦时期很严格,到了秦汉以后,平民老百姓都能吃到肉。但是,牛还是在禁止宰杀的行列。

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子》说:“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从汉朝开始,民间禁止杀牛,杀牛者死罪。到了唐朝虽然取消了杀牛死刑,但是杀牛要判一年徒刑。在《宋刑统》当中也规定:“诸故杀官私马、牛,徒三年。”有人统计在《水浒传》当中一共有48处描写了吃牛肉的情节,很显然不靠谱。不过还有人分析说,《水浒传》当中都是一群亡命之徒,藐视朝廷,他们吃牛肉,只能说他们不怕死。是的,在古代如果不怕死,还是可以去尝试一下牛肉的味道。如果,不想死,还是老老实实的吃素吧!

既然不能吃牛肉,那么什么肉可以吃呢?在古代,贵族一般吃羊肉,羊肉被视为“美味珍馐”,所以“美”和“馐”字从“羊”。平民老百姓,肯定也吃不起羊肉。但是,吃得起狗肉和猪肉。比如樊哙就是屠狗的,张飞就是杀猪的,从他们的身份等级来看,平民老百姓能吃到狗肉和猪肉,不过到了唐朝吃狗肉不再流行。从《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当中就有描写,范进的岳父就是一个卖猪肉的。可见,明朝已经流行吃猪肉了。

古人宴会

在古代吃不起肉,还是可以吃蔬菜,古代的蔬菜还是蛮多的。根据《中国文化史》的说法:“古代蔬菜见于记载的有葵、苴、荼、 芑、荠、菲、薇、韭菜、芹菜等,多是野生,有些已人工培植。”在张骞没有出使西域之前,我国的果蔬不是很丰富。不过也能吃到桃、梅、杏、枣、梨、海棠、香瓜、桑葚等本地水果。张骞出使西域以后,从西域带回了豌豆、胡麻、无花果、甜瓜、西瓜、胡豆、绿豆、黄瓜、大葱、胡萝卜、胡蒜、胡桃等果蔬。汉武帝在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破南越之后,能吃到南方的山姜、甘蔗、龙眼、荔枝、槟榔、橄榄、柑橘等水果,据说有百余种。到了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红薯)、西红柿、马铃薯(土豆)、花生和辣椒,大大丰富了我们的餐桌。

关于佐料,我们要特别说一下,唐朝时期从西域引进了胡椒。到了明朝,从海外又引进了辣椒。据说辣椒最早是用于观赏的,真正走上餐桌大概是清朝后期。云贵川地区的人将辣椒称之为“海椒”,可能是由于郑和下西洋从海上带回来他老家云南昆明的,所以云贵川盛行吃辣,可能有这个原因。

除了胡椒和辣椒,古代的酱料其实蛮丰富的,据说周天子在用膳的时候馐有一百二十品,珍用八物,酱则一百二十瓮(缸)。先秦时期的“酱”并非酱油,而是一种发酵佐料,比如豆瓣酱。平民老百姓家庭就盐和油,古人吃的油,非植物油而是动物脂肪熬制的,称之为“膏”。在《史记·货殖传》当中,雍伯就是靠卖油脂(油膏)挣到了千金。

阳燧

说了肉类、蔬菜和佐料,我们再说古代煮饭时的用具。先秦时期,一般家庭用三足“锅”,其中一种叫鬲(lì),是用来煮饭,很多人也用“鼎”。“鼎”的用处很多,不仅仅可以用来装食物,还可以用来煮肉、烧菜。在铁锅没有出现之前,古人吃的食物,是煮、炖和烤(火炙)的。到了北宋时期,冶炼技术发达,到那时才有了现在煮饭和烧菜用的铁锅。

古人烧火做饭时没有打火机和火柴,但是古代有两种取火用具,一种是“阳燧”,一种是“火石”。根据《礼记·内则》的记载:“左佩金燧,右佩木燧。”其中,“金燧”因为从太阳取火,故又称“阳燧”。阳燧是铜制的,形状如凹凸镜,向日照物取火。古人随身携带着“木燧”,是一种木制的钻火工具。而“石火”是一种矿石,一般是敲石取火,魏晋时始使用,唐时盛行。在李贺的《南园十三首》诗中就有:“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这种古老的取火办法,直到清朝还在使用,所以清代赵翼在《衰态》一诗中说:“灯前敲石火,饭后问朝餐。”

估计很多人很好奇,古人一天吃多少次饭?从古籍的记载来看,最早的古人吃饭次数是一日两餐,上午餐称“饔”(yōnɡ),下午餐称“飧”(sūn)。早在商代一日两餐已约为成定俗,那时的记时法,称上午7-9点为“大食”,下午15-17点为“小食” 。到了唐朝,在上午和下午两餐的中间,多了一顿“点心”。据说,韩国将午饭还称之为“点心”,很可能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当然,在唐朝并没有普及一日三餐,“点心”也只存在于贵族阶级。我们都知道宋朝是一个繁荣的朝代,所以唐朝以前的一日两餐,在宋朝已经变成了一日三餐,甚至一日四餐的情况都有。到了明清两朝,一日三餐已经成为定制,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

在古代吃饭,还是有一些细节性的东西。比如,古人吃饭用的是 “箸(zhù)”。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筷子”叫法,源于明代。据说,现在日本的“筷子”还称之为“箸”,可见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此外,先秦时期,每个月吃多少饭食,还有规定。《管子·国蓄》中说:“男月食四石(按照秦汉度量衡,一石大约120斤,四石就是480斤),大女月食三石,吾子(小男小女)月食二石。”按理说一个成年人,一个月吃不了480斤。应该是说,一般家庭的成年男子一个月不会超出这种食用量。

古人织布

除了饭食有定量,《管子·海王》中还提到食盐的使用数量:“终月(一个月),大男食盐五升少半,大女食盐三升少半,吾子食盐二升少半。”从古籍的记载来看,古人对食用盐的使用也有规定。虽然说一个月吃不了几升盐,朝廷限制食盐的用量,主要是为了防止走私。在唐太宗初年一斗米值3-4钱,到玄宗时一斗米值13钱,粮食在那时比较稳定。而盐呢,唐玄宗以前,盐由户部经营,每斗盐10钱。安史之乱后,朝廷财政紧缩,每斗出售价达到了111钱,是原来的10倍。到唐德宗九年(788年),每斗盐增加到了310钱,30年间,盐价上涨30倍,可见盐巴在古代是抢手货。据说,黄巢就是盐贩子,他能聚集这么多人反抗唐朝,就是因为很多农民需要盐这种生活必需品。人民买不起盐,吃不起饭,跟他造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最后,要说的是,古人吃饭时,还要喝酒,当然指的是有钱人吃饭时喝酒。普通老百姓吃饭的时候往往是不喝酒的,在我国某些朝代还禁止私人买卖酒。比如,唐德宗三年(782年),朝廷禁止私自买卖酒,由政府自设店专卖,“收利以助军费”。唐朝时期开始有了饮茶的习惯,但是唐德宗在公元793年又开始征收茶税,并分三等征税。唐宣宗初年(847年),有三人私贩茶叶满了300斤,皆处以死刑。

做法如下:

清炖羊肉以羊肉、青萝卜等制作而成,肉色白嫩,汤色清亮,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羊肉独有的鲜香。清炖羊肉肉质细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胆固醇含量少。

将羊肉剁成2点5厘米见方的块,姜用刀拍破,葱一部分切丝,一部分切段;青萝卜切两半;

羊肉用开水氽去血污,倒入陶制盆内,加入姜、葱段、萝卜、开水(以没过羊肉为限),再放在锅内的小铁架上,锅内加适量的水(盆的下部分应泡在水中),盖紧锅盖,烧至肉烂时撇去浮油,捞去葱、姜、萝卜,吃时加入葱丝、香菜、醋、胡椒粉、香油、味精、盐等调味。

世纪宝鼎

联合国在它成立50周年前夕,得到了一份珍贵的生日礼物——由中国人民赠送的巨型青铜器——世纪宝鼎。

世纪宝鼎安放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鼎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鼎身高21米,象征即将来临的21世纪。鼎重15吨,三足双耳,腹略鼓,底浑圆,四周有商周纹饰,浮雕兽面,云纹填底。底座上饰56条龙,象征华夏的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鼎内铸(zhù)有铭(míng)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座前为“世纪宝鼎”四个金文大字。鼎座后面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赠 一九九五年十月”。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zhàn),堪称宏伟杰作。

鼎在远古的时候,是中国先民使用的一种炊具,后来又发展成为一种礼器。中国成语中有“钟鸣鼎食”和“一言九鼎”之说,反映了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鼎作为一种重要礼器,象征着团结、统一和权威,是代表和平、发展、昌(chāng)盛的吉祥物。这座世纪宝鼎,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之大成,熔(róng)古代技艺与现代科技于一炉。它的整体结构(gòu)、艺术造型和纹饰配制,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联合国珍藏着世界各国赠送的礼品,各有意义。中国的这个宝鼎寓(yù)意更深。鼎志昌盛,龙兆吉祥。它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的美好祝愿,对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世纪的希冀。这也是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心愿。

一 鼎与古代青铜器

自从发现了青铜材质,人类文化从原始社会跃入一个新的文明阶段,青铜遂成为一个时代鲜明的标志。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一半是由羽羽生辉的青铜器铸造出来的。从公元前二千年之前,由黄河流域中原二里头文化(即十三朝古都洛阳东郊)和其上游齐家文化为代表的最早面世的青铜器来看,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成为延续二千多年的青铜器时代,在中华文明史册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青铜器早期为新石器时代,散见的只有陶器制品,而青铜器时代后期,则被瓷器和铁器制品所代替。所以在二千多年的青铜器历史长河中,其制品五光十色,其工艺流光异彩。既有权力象征的各种铜鼎重器,也有尊、壶、鬲、觥、觚、钟、灯、炉等各种宫廷礼器、祭器、酒器、盛器和生活用品、陈设品、工艺品,其造型也遍及龙、虎、牛、马、羊、鹿、象、人、鸟等各种形态和饰物,仅纹饰就有兽面纹、乳行纹、蚊纹、风纹雷纹、龙形纹、龟鱼纹、曲折纹、云雷纹、蟠螭纹、几何纹、竹节纹、菱形纹、直纹、斜纹、六山纹、叶纹等几十种。从生活用品到乐器,从饰品到战争武器。可以说如繁星满天,品种之多,不胜枚举,充分记录了中华文明史的辉煌时代,也是历代王室、宫廷、候门、伯爵们生前陈设豪华璀璨耀目,死后追求不朽,陪葬昂贵富丽和考究的佐证。

世界各文明古国都经历过青铜时代,唯有古代中国赋予青铜器以重要的社会意义、深厚的精神内涵,以及高度完美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夏、商、周三个朝代,前后延续了2,000多年。近代以来,青铜器大量出土,使长久处于朦胧的中国古代史面貌逐渐清晰起来。

中国从夏代开始进入阶级社会,而象征国家政治权势和军权、神权的青铜制造业,完全为贵族所垄断,这些青铜器的制造均是以贵族的意志、需要和审美意愿为依归。中国青铜器历经20多个世纪的发展衍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发展时期

时间分野

初期

夏代

商代风格盛行期

商代迁都殷(今河南安阳)以后至西周前期,约为商王武丁到西周穆王时期。

西周风格成熟期

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

东周风格盛行期

春秋中期至战国时期

青铜器中的鼎,原是上古时候极为普遍的烹饪器,其后实用意义逐渐减弱,成为权势的象征物。夏铸九鼎的传说,表明了青铜器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发生于春秋时代的“问鼎中原”事件,是这种观念的延续。而现今已发现的中国古代体量最大的青铜器——商代司母戊鼎,则可让我们感受到鼎予人的精神震撼。

二 鼎文化概说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

鼎被赋予神圣的色彩,起源于禹铸九鼎的传说。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

历史上有“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鼎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 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3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与鼎相关的典故和词语来源

夏传九鼎

可以和考古发现相印证的是,不少古代文献都把中国开始铸造青铜器的年代定在夏代。相传,由于夏禹治水有功,被拥戴为王,九州(代表中国各地) 各部落领袖纷纷把他们的藏金(青铜)献给夏禹,而各方国的酋长,也把他们各族的图像进奉。夏禹于是利用这些青铜,铸造了九座大鼎,并把各种图像装饰到鼎上,用来象征九州 。

夏禹所铸的九个大鼎,后来便成为夏商周三代相传、作为国家政权象征的「九鼎」,而「定鼎」、「问鼎」、「鼎迁」,都是指国家政权的确立或变革,这表明了青铜器在古代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这九个鼎后来流传至春秋时代的东周王室,并出现楚王「问鼎中原」的故事。这一故事发展到汉代,又有「泗水取鼎」的故事:据说九鼎后来被秦昭王夺走,搬运途中一只鼎掉进了泗水。秦始皇时派人打捞,刚拽出水面,被龙咬断绳索又落入水中——因为秦朝无德,不该保有九鼎。

————————————————

问鼎 《漫画问鼎》

我们常常听到别人说问鼎三甲、问鼎中原、问鼎拳王宝座等等,其实问鼎的故事源自春秋时代楚庄王向王孙满问鼎的历史故事。楚庄王故意在洛水附近边界驻军,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军,楚庄王就向王孙满打听周室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很有技巧地回答说:天子能够得到天下是因为他有德行而非因为有鼎,并历举夏商朝君主为例,以说明如果有德行,即使鼎小也很重,反之,虽大亦轻。周室虽渐衰微,但仍然是天定的统治者,所以鼎的轻重是不可随便问的。楚庄王问鼎意在取代周室,取得天下。这就是鼎对国家十分重要的原因。

—————————————————

“列鼎而食” 和“钟鸣鼎食”

古代的贵族通常用鼎来煮肉,把不同类的肉分用几个鼎来煮,熟后直接取食,因此古籍中有“列鼎而食”的说法。

另外,到商、周时代,常以青铜铸造鼎做为祭祀的礼器,青铜器的铸造过程较陶器困难得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与资源,通常只有统冶阶级才有能力铸造,因此鼎也就成为贵族地位和阶级的象征,所以又以“钟鸣鼎食”代表贵族的生活。

牛肉是中国人的第二大肉类食品,仅次于猪肉,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味道鲜美,受人喜爱,享有"肉中骄子"的美称。营养分析:1牛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这个季节的补益佳品。2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之功效,适宜于中气下隐、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3水牛肉能安胎补神,黄牛肉能安中益气、健脾养胃、强筋壮骨。4感染性疾并肝并肾病的人慎食;黄牛肉为发物,患疮疥湿疹、痘痧、瘙痒者慎用。5高胆固醇、高脂肪、老年人、儿童、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制作指导:1烹饪时放一个山楂、一块橘皮或一点茶叶,牛肉易烂;清炖牛肉能较好地保存营养成分。2煮老牛肉的前一天晚上把牛肉涂上一层芥末,第二天用冷水冲洗干净后下锅煮,煮时再放点酒、醋,这样处理之后老牛肉容易煮烂,而且肉质变嫩,色佳味美,香气扑鼻。3红烧牛肉时,加少许雪里蕻,肉味鲜美。4牛肉的纤维组织较粗,结缔组织又较多,应横切,将长纤维切断,不能顺着纤维组织切,否则不仅不易入味,还嚼不烂。5牛肉受风吹后易变黑,进而变质,因此要注意保管。相关提示:1新鲜牛肉有光泽,红色均匀稍暗,脂肪为洁白或淡**,外表微干或有风干膜,不粘手,弹性好,有鲜肉味。老牛肉色深红,质粗;嫩牛肉色浅红,质坚而细,富有弹性。2有人认为当牛肉开始腐烂时的味道最为鲜美。其实这是极为荒唐的说法。虽然屠宰后的肉熟成时期比其他肉类久,但却因为到店铺陈设之前,已经完全熟成,而可放在家中的日期只有三四天,整块肉则以一周为限。同时为了防止氧化而变质,应置于冰箱保存。3一周吃一次牛肉即可,不可食之太多,另外,牛脂肪更应少食为妙,否则会增加体内胆固醇和脂肪的积累量 当归牛肉汤 所需调料:盐、葱、料酒等制作方法:1、将牛肉切块,生姜切片。川芎在砂锅中用水煎15分钟,滤去泥沙,留汁备用。2、将牛肉块在沸水中焯一下,洗净(此水已不可再用,要倒掉)。3、将牛肉与当归、川芎连煎制的汁一起放入锅中,放入清水,同时加入葱、料酒及姜片等准备好的佐料。4、中火炖约一个小时至软烂后,加入盐,稍煮几分钟即可。点评:此汤具有活血醒气,驱风散寒等功效。特别适合在冬季调养畏寒、手脚冰凉的人食用。注意:如果上火感冒时则忌食。 阿胶牛肉汤 原料:阿胶15克,牛肉100克,米酒20毫升,生姜10克。做法:将牛肉去筋切片,与生姜、米酒一起放入砂锅,加水适量,用文火煮30分钟,加入阿胶及调料,溶解即可。吃法:每日1剂,吃肉喝汤。作用:滋阴养血,温中健脾。适用于月经不调、经期延后、头昏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萎黄者,或胎动不安者。点评:阿胶甘平、能补血止血、调经安胎。牛肉补脾生血,与阿胶配伍能温中补血,配伍生姜、米酒,更增健脾和胃之功。可用于脾虚,气血不足之一切症候。 党参牛肉汤 配方:党参100克,五花牛肉500克。制法:将党参用纱布袋装好扎紧,牛肉切块,同时放入锅中,加入姜、葱、料酒及适量水,大火烧沸,去浮沫,改小火炖3小时,至牛肉熟烂,取出党参,调味即成。功效:补中益气。用法:可佐餐,也可单独食肉喝汤。 圆参牛肉汤 所需材料:牛肉适量,桂圆肉15克,党参60克,生姜2片,甘草3克做法:1、牛(左月右展)肉、桂圆肉、党参、生姜(去皮)、甘草分别用清水洗净,牛(左月右展)肉切块,生姜用刀背拍碎。2、将备用料一齐放入砂煲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3小时,调味供用。点评:此汤具有健脾益气、养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虚劳,脾虚,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眩晕心悸,舌淡苔白等类人群食用。同时对于营养不良,神经衰弱,产后贫血等妇女滋补也有较好效果。 枣女贞牛肉汤 原料:牛肉500克,女贞子60克,黑枣4枚,生姜3片,食盐、味精、胡椒粉各少许。做法:1、女贞子、黑枣(去核)洗净;牛肉洗净,用开水焯过。2、把全部原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炖3小时,再加入胡椒粉、食盐、味精调味即可。点评:此汤具有补肝肾,益阴血,黑须发功效。适用于肝肾两虚而致黄发白发、头发干枯、目昏耳鸣或肌肤甲错等人群食用 党参蜜枣牛肉汤,是一道汤鲜味美的益气补肺汤。蜜枣有养脾、平胃气、润心肺、止咳嗽、补五脏的功效。党参入汤,能缓解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经常喝党参蜜枣牛肉汤,可以益气补肺、养心安神、强身健体,是非常好的家常滋补汤 主料:牛腩500克青萝卜或白萝卜500克 调料:小葱2克生姜3片八角1个花椒20粒(炖好牛肉后可以捞出来)盐根据口味放胡椒粉少许 葱花5克香菜末5克 做法:1将牛腩切一口的小块,然后放入热水中汆一下除掉血水 2将汆好的牛肉捞出在流水下冲去附着的血末放入汤锅中(或高压锅中) 3放入2棵葱八角生姜花椒小火炖至牛肉8分熟 4如果汤表面油太多,可以用勺子撇去一些,一定要多留一点,一放萝卜就大部分给吸进去了 5将切成和牛肉一样大的萝卜块放入到牛肉里加盐炖至萝卜软烂 6放入胡椒粉调味 7撒入葱花和香菜末搅匀即可关火 8再滴几滴香油,喜欢吃辣的可以放点辣子或辣椒油 炖汤原料:鲜山药、枸杞子、牛腱肉调料:盐山药小知识山药又名淮山,有"神仙之食"的美名。山药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有益的微量元素、糖类,它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增强人体免疫力。山药的模样貌不惊人,土褐色的外皮,外形呈较细的圆柱状,肉白而坚,咀嚼时口感微酸发粘。不过"药不可貌相",据古籍记载,多食山药有"聪耳明目"、"不饥延年"的功能,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而民间也流传山药对于调理生理能力、病后虚弱体质、妇女产后调养,小孩强健体魄都有显著效果,因而被称为"食物药"。山药的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男人冬季进补 1、猪肾1对,剖开,将核桃仁10克,山萸肉9克,补骨脂8克纳入肾中,缝好切口,煮熟食用。 2、羊肉150克,淮山药120克,肉苁蓉100克,菟丝子150克,核桃仁150克,葱白10根,粳米适量做汤食。 3、羊肾1对,肉苁蓉12克,枸杞10克,巴戟8克,熟地10克,同炖熟,弃药渣,食肉饮汤,每日1次。 4、鹿肉50克,加枸杞子,何首乌适量共炖,弃药渣,食肉饮汤。 5、狗鞭10克,煎服,每晚1次 6、狗肉250克,黑豆50克,调以盐姜,五香粉及少量糖,共煮熟食用。 7、公鸡1只,去肠杂,切碎,加油,盐炒熟,盛碗内加糯米酒500克,隔水蒸熟食用。 8、麻雀2只,去毛及骨脏,加菟丝子,枸杞子各25克,共煮熟,弃药渣,食肉饮汤。 9、韭菜子,菟丝子,五味子,女贞子,覆盆子,枸杞子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10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10、猪肾1个,淮山药,枸杞子各15克,山萸肉12克,放沙锅内,加水适量煲汤,吃肉饮汤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