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该怎么阅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2收藏

古书该怎么阅读,第1张

1、做札记。胡适先生在文章中多次强调读书要口到、心到、手到,而做札记即所谓的手到。2、抄备忘录。读古书时,会遇到一些难懂的字词或者问题,在查清楚之后,记录下来,以备日后再次遇到这个字词或者问题,方便查阅。3、做提要。读过一本书的某些篇章之后,可以做一个主要内容的提要,最后将各部分的提要串联起来,一本书的大致内容就了如指掌,对于深入了解文本,也有所帮助。4、记录心得。读书最重要的是有所得,有所收获体悟,将读书时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对于这本书就会有深入的思考,这样在阅读其他同类古书时,就可以带着自己原先的思考去阅读,长此以往,会逐渐参透表面文字背后的深意。5、准备读书工具。在阅读古书时,除了全神贯注之外,还必须要备有佐助阅读的工具,如字典。懂视网www51dongshicom

弘扬中华传统道德文化,许多文友都提出要读古代经典,尤其是孔孟诸子百家的著作;但也有华文学校教师说,读中文已够繁重的了,哪有时间和精力再读中国古代经典?

  为什么要读古典?读过的人都知道它的好处。古典诗书是古人的经验之谈,读经典就是读史,能从中悟出古人从心底发出的声音,体会真切的情感,取得正能量,陶冶心灵,提高思想,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

  别说中国历代古人视经典如珍宝,就连老外的托尔斯泰,晚年时接触到中国古典,便拼命地读起孔孟和庄子的书。时至今日他的故居还摆放着他当年读过的中国经典译文,还有留下的笔痕和折叠的书页。托翁曾与友人说过,“我如果能更早地读到中国哲人的思想,该是多么幸福啊!那样我思考的问题,我的整个人生都会大为不同。”

  中国古代经典,是中华民族一笔供价的精神财富。古今中外,不论阶级、年龄、地域都视为珍宝。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野蛮的物质主义时代,道德的沦落、文明的陌生,触目惊心,也就越发地体会到菲华孝道学会创始人庄老倡导的“弘扬传统道德”深远的现实意义。“弘扬”不是口号,有许许多多具体的、艰苦的工作要做,多读古典著作,精读经典是其中的一项。中外古今都读,我们没有理由不读。

  古典是源,是文化、文明之源头。华文学校教师有责任先读好,才能引导学生读好。像菲律滨嘉南中学那样,把“中国历史”作为必修课,让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在广大师生中扎根、开花、结果。

第一问: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今天的国际与国内的现实环境、社会与经济与政治与文化的特殊景观,一句话,今天这样的时代,还需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解读。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

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当然也是一个文化垃圾充斥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形式超过内容的时代;是过去、现在与未来拥挤在一起的时代;或者换一个说法,可以说是过去、现在与未来互相脱节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等等。

  那么身处如此繁杂、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不用说中国古代的经典,宽泛些说,我们还需要读书吗?我是指文字的文本阅读,现在还有它的价值吗?

  实际情况是,现在在我们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不读书的"理由"据说可以举出很多,比如因为现代社会节奏快,文本阅读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快节奏要求;也可以说由于工作太忙,腾不出读书的时间;还由于诱惑太多,其他方面已占满了自己的精神空间,不愿意再把时间花费在读书上。尤其电视的影响力大得不得了,传媒视觉形象的冲击远远超过文字阅读的魅力。何必还来读书呢?

  可是我想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要说现代化,欧洲、北美总比我们更现代化得多吧?我们在那里看到的是良好的读书风气。火车上、飞机上、轮船上,到处都有人安静地阅读。他们的习惯是不说闲话,只读书。我们相反,只说闲话,连闲书也不看。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反映。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还可以使人变得安宁,减少浮躁气。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走捷径、取巧的人多了。包括大学、研究机构,也染上了肤浅、浮泛的学风。人文科学已大大贬值。此种情况下,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尤为重要。如果说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的话,读书也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

  问题是怎样培育读书风气?首先是社会应有所提倡。但比提倡更重要的是,社会应该形成普遍重视学问、重视读书人的风气。如果读书人受不到重视,提倡读书就少有效果了。我们所以长期未能形成读书风气,一个重要原因是读书人的社会地位太低,以至于极端的竟有"臭老九"之称。中国传统社会读书人的地位是很高的,士、农、工、商,"士"居四民之首。近百年不断激进地反传统的结果,知识分子的价值被严重弱化。特别在今天,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地位,正在直接受两种势力的挑战:一是"官本位"的挑战,一是社会普遍商业化的挑战。大学、研究机构的建制也套行政级别,教授、研究人员的工资待遇,竟然与行政挂钩,这是"官本位"挑战读书人社会地位的显例。至于全社会商品化的挑战,更是不言而喻的了。官、商对知识分子成钳制、挤压之势,读书人的无力与无奈,随时随处可见。这种社会的与文化的结构,要想造成普遍的读书风气,不用说自是困难重重。所以,我认为要培育读书风气,前提是要造成全社会普遍重视读书人的风气,使大家都能够珍惜文化、重视学问、尊礼大儒。或者换一个说法,最主要是社会各阶层的官员、国家的指导者,应该有读书的习惯,懂得读书人的价值,奖励读书,优礼读书人。如做到这一层,全社会普遍读书风气的形成必将指日可待。

  那么我们应该读些什么样的书呢?难的是要有读书的意愿,如果有了读书的意愿,读什么书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简单地说,读总比不读好,也就是古人说的开卷有益。当然认真地说起来,选择什么书来读,也不是毫无讲究。各个专业领域的从业人员,肯定首先要读好本专业的书,所谓"术业有专攻"是也。就社会的一般情形而言,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风气的养成而言,无论哪一行业的人,是否也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都来读一读呢?有的,这就是那些属于一个民族文化系统的典范之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本民族的文化经典。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也都有自己的文化经典,特别是那些"文明体国家",堪称经典的文本格外丰富。而凡是文化经典,就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不仅本民族的人应该阅读,其他国家的人也应该阅读。我是说如果有可能这样做的话,比如掌握相关的语言工具,能够直接读原著,或者阅读翻译文本。不过我这里讲的经典阅读,着重点在中国自己的文化经典,而且侧重人文方面。

如果是在学校为考试而学习,当然 最好是依照指定的课本。但是估计你不是,应该是自己感兴趣要学习的。那就可以随心所欲了。建议:先从《三字经》里的“历史篇”以及《朝代歌》(版本很多,按照自己性情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就可以了)入手,然后再看自己对那个朝代最感兴趣,就先去图书馆借书或上网浏览相关资料,再自己做笔记,并在“”上进行问与答的互动来加强印象。余此类退,按照自己的时间、精力来按照进度,没有压力的学习,效果最好。系统是自然而然在自己内心形成的,不是靠外在的别人的理论框架来绑住自己。如此随心所欲、不带功利性地学习,最为活泼有趣。不知道你同意吗?

话又说回来,即使你是为考试而学习历史,自己内心兴趣的激发也是十分重要的。自己有兴趣的东西,记得最牢,学习过程也充满乐趣。所以,上述所说的 对你也不无帮助。

不管怎样,祝你在学习历史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论语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史记

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道德经

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著作,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庄子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

孟子

孟子与孔子被后人合称孔孟。《孟子》一书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荀子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由荀子及其弟子所著,旨在总结先秦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子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

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中庸

《中庸》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资治通鉴

由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都是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二人并称“史学两司马”。

山海经

《山海经》的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中国古籍。

《诗经》七、八篇,《关睢》、《桃夭》、《静女》、《氓》、《黍离》、《七月》等等;

《论语》,应该多读一点。如要精读,可选《学而》、《为政》、《里仁》、《雍也》、《述而》、《卫灵公》等篇中的关键段落,最好能背诵;

《老子》,即《道德经》,总共才五千多字,不妨借着现代译注通读一遍,然后划出重要句子,记住;

《孟子》,可选读《梁惠王上》、《尽心上》等篇;

《庄子》,读《逍遥游》、《齐物论》、《大宗师》、《至乐》等篇;

《离骚》,对照着今译,至少通读两遍;

《礼记》,读其中的《礼运》即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那一段,要背诵;

《史记》,应读名篇甚多,如《项羽本纪》、《游侠列传》、《屈原贾生列传》、《刺客列传》、《李将军列传》、《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货殖列传》等篇,包括《太史公自序》。在《史记》之外,那篇《报任安书》也要读。司马迁是中国首席历史学家,又是中国叙事文学第一巨匠,读他的书,兼得历史、文学、人格,不嫌其多;

曹操诗,读《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

陶渊明诗文,诵读《归去来兮辞》、《归田园居》、《饮酒》、《读山海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唐诗,乃是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第一文化标志,因此一般人至少应该熟读五十首,背诵二十首。按重要排序为:第一等级李白、杜甫,第二等级王维、白居易,第三等级李商隐、杜牧,第四等级王之涣、刘禹锡、王昌龄、孟浩然。这四个等级的唐诗,具体篇目难以细列,可在各种选本中自行寻找,也是一种乐趣;

李煜,一个失败的政治人物,却是文学大家。可读《浪淘沙》、《虞美人》;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中国人的另一文化标志,也应多读能诵。按重要排序为: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三人最重要的那几首词,应琅琅上口。陆游的诗,为宋诗第一,不输唐诗,也应选读;

一、年轻人为何不喜欢读古书。

1、受文化层面的影响,古书生僻字汇多,晦涩难懂。

2、感觉读不读古书对自己的人生影响不大。

二、古书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读古书的益处。

古书的魅力

读书使人明智,读古书能让我们不忘本。古书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延续,也是现代人进行研究写作的参考素材。

品读优质古书,一方面,能教会我们老祖宗为人处世的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吸取前人教训,扬长避短,少走弯路。

1 古书中的修辞手法,叙事方法,以及思想精华,具备一定的文化价值,对我们现在的写作者来说,是一种现成的素材,可以参考和借鉴。

小新的火热漫画《狐妖小红娘》中有一篇伐木工胡尾生和树妖月啼暇的爱情故事,里面有一章讲述了二人的前世渊源,“尾生抱柱,至死方休。”其实,这个故事也是有典故可以查的。

古书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古字,正因为时代久远,相当多的观点都经过了时代的检验和考验,能够流传下来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另外,古书是时代和文化的传承,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古文明、古文化一直延续传承下来的民族,也就是说我们是一代又一代从几千年前递嬗下来的,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文化都能在过去找到或多或少的痕迹,那么这些痕迹在哪里呢?就在一本又一本的古书里呀!这就是古书的魅力所在。

古书阅读是有门槛的,普通人很难去理解意思,只能大致体悟其意。

第二,如今社会较为浮躁,很少有人愿意静下心去钻研,如果你说哪本书,告诉他可以直接发财,那这本书肯定是被钻研得最多的。

古书集结了数千年来对人性的总结,不管时代如何进步,人性始终是不容易改变的,掌握人性,能了解很多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