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门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关元穴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特异性 8 所属部位 9 次门穴的定位 10 次门穴的取法 11 次门穴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次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13 次门穴主治病证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次门穴的配伍 16 文献摘要 17 次门穴研究进展 171 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172 对垂体性腺功能的影响 173 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174 增加机体代偿能力 175 增高实验性细菌性痢疾狗或猴抗体效价 176 治疗尿潴留 177 治疗老年性 炎 178 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 179 治疗痛经 1710 治疗遗尿 1711 抗休克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次门 1 拼音
cì mén
2 英文参考Guānyuán CV4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次门为经穴别名,即关元[1][2]。出《针灸甲乙经》。
穴位 关元 汉语拼音 Guanyuan 罗马拼音 Kuanyuan 美国英译名 Pass Origin 各
国
代
号 中国 CV4 日本 4 法
国 莫兰特氏 VC4 富耶氏 VC4 德国 KG4 英国 Cv4 美国 Co4
关元为经穴名(Guānyuán CV4,RN4)[3][4]。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篇。别名下纪(《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三结交(《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次门(《针灸甲乙经》),大中极(《针灸资生经》),丹田(《针灸资生经》),关原(《灸法图残卷》),大海(《难经集注·六十六难》杨注),溺水(《难经集注·六十六难》杨注),产门(《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血海(《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子宫(《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属任脉[3][4]。关元是小肠的募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4][5][3]。关即关藏,元即元气,此穴在脐下3寸,为关藏人身元气之处,故名关元[4]。关元穴主要用于泌尿、生殖及肠胃疾患:如脐腹绞痛,癓瘕臌胀,小腹胀满,少腹疼痛,小便赤涩,遗尿,癃闭,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腹痛泄泻,痢疾脱肛,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疝气,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痢疾,黎明泻,便血,肠风,脱肛,五淋,尿频,小便不利,小便涩痛,痛经,闭经,白浊,虚劳冷惫,发背,疔疮,瘰疬,眩晕,头痛,黄疸,消渴,心悸,肾虚气喘,淋浊,尿血,经闭,霍乱吐泻,黄白带下,中风脱症,下消,现代又用关元穴治疗休克,细菌性痢疾,胃肠炎,尿路感染,肾炎,盆腔炎,睾丸炎,神经衰弱,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晕厥,休克,尿道炎,肠炎,肠粘连,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4 关元穴的别名下纪(《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三结交(《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次门(《针灸甲乙经》),大中极(《针灸资生经》),丹田(《针灸资生经》),关原(《灸法图残卷》),大海(《难经集注·六十六难》杨注),溺水(《难经集注·六十六难》杨注),产门(《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血海(《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子宫(《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
5 出处《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
6 穴名解关即关藏,元即元气,此穴在脐下3寸,为关藏人身元气之处,故名关元[4]。
关,是闭藏之意。亦为枢机开合之关。元,气之始也,指元气。本穴位居脐下3寸,正当丹田,是处为人体真气、元气发生之地,呼吸之门,为全身脏腑、经络的根本,以其该处为人之根元,为下焦元阴元阳关藏出入之所。男子以藏精,女子主月事,以生养子息,合和阴阳之门户,《医经精义》云“元阴元阳交关之所”,故名关元。“关”与“元”喻以重要之意。[6]
7 特异性关元是小肠的募穴[4][5][3]。
关元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4][5][3]。
8 所属部位下腹[7]
9 次门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5]。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处。仰卧取穴[4]。
关元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3]。
关元穴在任脉的位置
关元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关元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关元穴在下腹部的位置(肌肉)
关元穴在下腹部的位置(内脏)
10 次门穴的取法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处。仰卧取穴[4]。
仰卧位,于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连线的下2/5与上3/5的交点处,腹白线上取穴[8]。
11 次门穴穴位解剖关元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11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4]。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
11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肋下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布;深层有肋下神经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可及腹腔[9]。
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的前皮支的内侧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3]。
12 次门穴的功效与作用关元穴具有培补元气、导赤通淋的功效。
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清热利湿作用[4]。
关元穴位于脐中下3寸,当“肾间动气”之处,别名“丹田”,为保健要穴[10]。
关元穴邻近膀胱和胞官,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故可治疗妇科病、男性病及小便异常[10]。
关元穴乃小肠募穴,可泌别清浊,通利二便,治疗二阴病[10]。
关元穴位于元气交会之处,可培补元气、回阳救逆,治疗元阳虚衰证、中风脱证、羸瘦无力,以及因虚所致眩晕等虚劳之证[10]。
关元穴内应小肠、膀胱和子宫的底部,具有大补元阳、温肾、散寒之功,主治真阳不足、脏腑虚惫等证,以及妇科病、男性病和小便异常等[6]。
13 次门穴主治病证关元穴主要用于泌尿、生殖及肠胃疾患:如脐腹绞痛,癓瘕臌胀,小腹胀满,少腹疼痛,小便赤涩,遗尿,癃闭,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腹痛泄泻,痢疾脱肛,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疝气,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痢疾,黎明泻,便血,肠风,脱肛,五淋,尿频,小便不利,小便涩痛,痛经,闭经,白浊,虚劳冷惫,发背,疔疮,瘰疬,眩晕,头痛,黄疸,消渴,心悸,肾虚气喘,淋浊,尿血,经闭,霍乱吐泻,黄白带下,中风脱症,下消,现代又用关元穴治疗休克,细菌性痢疾,胃肠炎,尿路感染,肾炎,盆腔炎,睾丸炎,神经衰弱,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晕厥,休克,尿道炎,肠炎,肠粘连,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关元穴主要用于泌尿、生殖及肠胃疾患:如脐腹绞痛、癓瘕臌胀、小腹胀满、小便赤涩、遗尿、癃闭、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腹痛泄泻、痢疾脱肛等[4]。
关元穴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9]。
关元穴主治 腹痛,痢疾,黎明泻,便血,肠风,脱肛;五淋,尿频,尿闭,遗尿,小便不利,小便涩痛;痛经,闭经,崩漏,带下,不孕,阴挺,阴痒,产后恶露不尽,胞衣不下;遗精,阳痿,早泄,白浊;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发背,疔疮,瘰疬;眩晕,头痛;水肿,黄疸,消渴,心悸[8]。
现代又多用关元穴治疗休克、细菌性痢疾、胃肠炎、尿路感染、肾炎、盆腔炎、睾丸炎、神经衰弱、高血压等[4]。
关元穴主治中风脱证,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以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3]。
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关元穴有保健、强壮作用[4][3]。
14 刺灸法 141 刺法直刺05~1寸[4][8],局部有酸胀感[8],可放射至外生殖器和会 [8]。
直刺1~15寸[3]。
直刺1~2寸[9]。
注意:
对癃闭患者,应在排尿后针刺,以防损伤膀胱[8]。
针前排空小便[4]。
孕妇慎用[4][9][8]。
142 灸法可灸[4][9]。
艾炷灸7~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3]。
可灸,如药物天灸,或用间接灸,或温灸至局部温热舒适,艾炷灸壮数多累计百余壮,强身保健可采用瘢痕灸[8]。
15 次门穴的配伍关元穴配中极治小便频数[4]。
关元穴配带脉、三阴交、血海治月经不调、带下[4]。
关元穴配命门、肾俞、太溪、百会治阳痿[4]。
关元配阴陵泉,有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气癃溺黄,黄带阴痒。
关元配太溪,有补益肾气的作用,主治久泄不止,久痢赤白,下腹痛。
关元配涌泉,有补肾气,行水气的作用,主治滑精,腰痛,气淋。
关元配中极、阴交、石门、期门,有调达肝气的作用,主治胸胁痞满。
关元配心俞,温补心阳,治心悸[8]。
关元配肾俞、三阴交,治阳痿、遗精、早泄[8]。
关元配三阴交、地机,治痛经[8]。
关元配合谷、足三里、气海,治中风脱证[8]。
关元配隐白、血海、足三里,治崩漏[8]。
16 文献摘要《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肢懈惰不收,名曰体惰。取其小腹脐下三结交。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
《针灸甲乙经》:足三阴、任脉之会。
《针灸甲乙经》:奔豚寒气入小腹,时欲呕,伤中溺血,小便数,背脐痛引阴,腹中窘急欲凑,后泄不止,关元主之。石水,痛引胁下胀,头眩痛,身尽热,关元主之。胞转不得溺,少腹满,关元主之。暴疝,少腹大热,关元主之。女子绝子,杯血在内不下,关元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脐下疗痛,小便赤涩,不觉遗沥,小便处痛,状如散火,溺血,暴疝痛,脐下结血,状如覆杯,转胞不得尿,妇人带下瘕聚,因产恶露不止,月脉断绝,下经冷。
《针灸大成》:主积冷虚乏,脐下绞痛,渐入阴中,发作无时,冷气结块痛,寒气人腹痛,失精白浊,溺血,七疝,风眩头痛,转脬闭塞,小便不通,黄赤,劳热,石淋,五淋,泄利,奔豚抢心,脐下结血,状如覆杯,妇人带下,月经不通,绝嗣不生,胞门闭塞,胎漏下血,产后恶露不止。
《太平圣惠方》:引岐伯云,但是积冷虚乏病,皆宜灸之。
《类经图翼》:此穴当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极,乃男子藏精,女子畜血之处。
《扁鹊心书》: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席弘赋》:小便不禁关元好。
17 次门穴研究进展 171 对泌尿系统的影响艾灸家犬“关元”能增加肾血流量、肾小球过滤率,以及Ca2+、Cl、 K+的排泄,对膀胱张力有明显调整作用,故对遗尿的治疗有显著效果。有人灸家犬“关元”,发现其心排血量、外周血管阻力、平均血压都有明显增加,但心率不增加。[8]
172 对垂体性腺功能的影响针刺中极、关元、大赫等穴,对垂体性腺功能有促进作用,可引起血浆黄体生成素、卵泡 素水平发生变化,可改善迟发排卵,对男子 缺乏症也有一定疗效。艾灸小鼠“关元”,可使溶血空斑形成细胞增加。[8]
针刺家兔关元穴,可使垂体后叶催产素分泌增加[6]。
173 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艾灸关元可使肿瘤患者免疫力增强。如给小鼠接种肿瘤细胞后,直接灸“关元”,结果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肿瘤组织坏死程度亦较对照组轻,细胞分化程度好,淋巴细胞浸润较多;对肝脏腺苷三磷酸酶反应及葡萄糖6 磷酸酶反应接近正常,均较对照组反应强。艾灸“关元”可延长肿瘤鼠的生存期。[8]
艾灸小鼠关元穴,隔日1次,每次2壮,10次后能延长接种HAC瘤细胞小鼠的存活期。
针灸关元穴可以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并具有抗癌作用。组织学观察,艾灸关元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可延长接种HAC(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后的小鼠存活期。艾灸关元,可使溶血空斑形成细胞增加,免疫反应增强。艾灸关元,确能改善老年动物的免疫状态,提高免疫力,从而产生抗衰老作用,施灸后心脏收缩力增强,心脏每搏指数稳定增加,动脉血每分钟氧运输指数和混和静脉血氧分压也呈相应增加。[6]
174 增加机体代偿能力现代研究证实,刺灸关元氧摄取率明显降低,氧耗量明显增高,故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
175 增高实验性细菌性痢疾狗或猴抗体效价针刺实验性细菌性痢疾狗或猴的“关元”,可使抗体效价增高[4]。
176 治疗尿潴留关元捻针,可使膀胱神经支配完整的尿潴留患者逼尿肌收缩[4]。
177 治疗老年性 炎配复溜、三阴交,行弱 ,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疗程,两疗程间隔2~3天。
178 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隔姜面饼灸,每次灸30分钟,每5日灸1次。
179 治疗痛经配三阴交,针关元时针尖向下,针后加艾炷灸,以小腹部有热感为度。
1710 治疗遗尿取关元透中极,配百会,行中强度 ,留针20~30分钟,针后灸关元。
1711 抗休克艾灸关元对休克患者的血压及体温均有升高作用。
问题一:东阿阿胶是什么做的 驴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将驴皮浸入清水内约2~3天使软化后,取出刮去驴毛,切成小块,用清水洗净,放入沸水中煮约一刻钟,至皮卷起时,取出,放入另一有盖锅中加水至浸没驴皮,煎熬约三天三夜,待液汁稠厚时取出,加水再煮,如此反复5~6次,直至大部分胶质都已溶出为止。将所得液汁用细铜丝筛过滤,滤液中加入少量白矾粉搅拌,静置数小时,待杂质沉淀后,收取上层溶液加热浓缩。在出胶前2小时加入矫臭剂及矫味剂(1,000斤驴皮加黄酒75斤及砂糖15斤),出胶前半小时加入豆油(1000斤驴皮加15斤),以减低胶的粘性。至用铲挑取粘成一团不再落入锅中时即可出胶。放入衬有铅皮的木盘中,铅皮上预先涂搽豆油以免粘连,待胶凝固,取出,切成小块,块长10厘米,宽4~45厘米,厚16厘米或08厘米。置网架上晾,每隔2~3天翻动一次,以免两面凹凸不平,7~8天后整齐地排入木箱中,密闭闷箱并压平,待外皮回软再取出摊晾,干后再闷,再晾干(也可用鼓风干燥法干燥)。在包装前用湿布拭去外面莫状物,即为成品。
问题二:阿胶是什么材料做的 阿胶是黑驴的皮去毛后熬制成的固体胶块,有补血滋阴的功效,能治疗经少、闭经、崩漏等妇科疾病,是传统的滋阴药材。
有补血滋阴的功效
阿胶是黑驴的皮去毛后熬制成的固体胶块。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
阿胶有补血滋阴、补肺润燥、益气止血、化痰定喘、止血安胎等功效。阿胶能生血,加速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生长,有抗休克、止血、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还能促进钙吸收。
阿胶是滋阴药材,有显著补血作用,能治疗经少、闭经、吐血、便血、尿血、崩漏、虚劳咯血、胎动不安、贫血等各种出血性疾病。临床上,也用阿胶来治疗肺癌、白血病、卵巢癌、慢性气管炎等。
阿胶内服前须经过融化,可将阿胶、酒、水一起放入锅中隔水加热,或把阿胶放入煎好的药汁中,利用药汁的热度,让它完全融化,以便服用。
问题三:东阿阿胶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山东省东阿县熬制阿胶的历史由来已久,到晚清时期,熬胶业迅速发展,制胶工艺逐渐成熟。农闲季节,东阿县境内几乎村村点火,户户熬胶。他们搭棚垒作坊,坐上大锅用桑木柴来熬胶,从原料加工,到熬胶,切胶,晾胶,擦胶等五十多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来完成。不同季节不同产地的原料对于成品胶有什么影响,化皮熬胶不同时间如何使火,如何把握加水温度,掌握出胶火候,这其中有许多的玄机奥妙。
很多人都知道,这阿胶是用驴皮为主要原料熬制而成的,驴皮的主要成份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动物体内含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蛋白质,这种功能性蛋白特有的羟赖氨酸,是人体骨骼及结缔组织必要物质基础,不过,最初用来熬制阿胶的原料并不是驴皮,据魏晋南北朝《名医别录》记载,以“煮牛皮作之,牛皮为最,驴、驼、骡皮次之。”驴皮为什么会在后来将牛皮取而代之的呢?
唐宋以后 战争频发 牛皮主要是用到军需了 所以说当时就有一种说法 说是 牛皮官禁 就是牛皮让 管起来了 就是说平民用牛皮都不允许的 打仗一些鞍靴 一些盔甲 都是用牛皮做 所以不允许用牛皮了 慢慢过渡了 就用驴皮 后来就发现用驴皮更好 两千多年这种历史的实践来证明 驴皮的确是最好的 并且古籍上 用药的古籍 里面记载着 就是说阿胶 驴皮胶 要胜于其他胶 它叫驴皮胶胜诸胶
一般来说,只要有驴皮,就可以来熬胶,可为什么古书中记载的阿胶却以东阿产的最为有名呢?这当中,并不仅仅因为东阿周边地方出产毛皮黑亮,体格大出胶率高,最适合于炼制阿胶的德州驴,也不完全因为东阿当地人自古以来有着炼制阿胶的传统,掌握着熬胶的技术,有一样东西,是很多地方所缺少的,这也是为什么阿胶以出自东阿最为有名的另一个主要原因,那便是DD水。东阿当地的水与别的地方的水究竟有什么不同呢?关于东阿水,郦道元的《水经注》如此记载:“东阿有井大如轮,岁常煮胶,以贡天府”。并认定东阿地下水是河南济源县济河的一股地下潜流,水经地下岩石和砂砾层滤过。
东阿的地下水和其他的不一样 它的相对密度是10038 10038的相对密度 可以说比其他水要重很多 你想想纯水是1 其他水是101 这样的话 东阿的水 一立方水要比其他水要重三公斤多
我们来做一个试验,这杯子里的水,是出自东阿当地地下三百米处的地下水,但如果我们把一枚硬币放到水面上,硬币是能够浮起来的,而在装有纯净水的水面上,无论工作人员放置时怎样小心,它始终不能漂浮。为什么东阿当地的地下水能够浮起硬币来呢?
这种水为什么重了 主要是含有大量的矿物元素和微量元素 这种矿物元素和微量元素都使这个水 相对密度要大 这种水 对熬胶有什么好处 它就是在熬的过程中 有利于杂质的分离 因为熬胶的过程 就是胶原蛋白和非胶原蛋白一个分离的过程 我们也曾做过这方面的实验 用纯水熬阿胶 它是分不干净的 阿胶做出来一塌糊涂
其实,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详细阐述了东阿水熬制阿胶的益处“其水清而重,其性趋下,故治淤浊及逆上之痰也”。过去,人们只是根据临床实践,觉得东阿这个地方产的阿胶,药效可能要优于其他地方出产的,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很难解释清楚,今天,经过对当地地下水的科学化验以后,才有了答案。
问题四:谁知道东阿的阿胶是什么原料做的? 阿胶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是名贵中药。又名驴皮胶、付致胶。补血健身效果明显,有补血“圣药”之称。自北魏或更早即为进贡朝廷的珍品。 1 来源与产地 11 来源 为马科动物驴(Eguns asinus L)的皮,去毛熬制而成的胶块。很久以前先民们发现久烹兽皮,其液汁可浓缩为一种黏稠物,用以粘物件,干燥后坚固难破,于是就发现“胶”这种物质。人们食胶后可增强体力,治疗某些疾病遂成为一种药物。阿胶药用始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著“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论述。明《本草纲目》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阿胶为治疗吐血,衄血,血淋,血尿,肠风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圣药也。”唐代以前阿胶的原料是以牛皮为主,兼用猪、驴、马等皮,至宋代由牛皮为主转为驴皮。《本草纲目》将驴皮胶称为 “阿胶 ,牛皮胶称为“黄明胶,明确分成两种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诸版药典均以驴皮制胶为“阿胶。 12 产地 西汉《神农本草经》载“阿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列为上品。梁代陶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说明阿胶的原产地在东阿。有关东阿县的记载,自秦朝开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因战争、水患及行政管理的需要,几经变迁,现平阴县的东阿镇,阳谷县的阿城镇,都曾经是东阿县的驻地,现在的东阿县是1948年设立的。传说中与阿胶有关系的狼溪河、狮儿山、琉璃井、阿井等,就分布在这一带,因此从历史的角度看,阿胶的原产地应该是这个地域。国内最大的阿胶生产企业东阿阿胶集团和山东福胶集团东阿镇阿胶有限公司亦就设在这里。 全国目前有50多个阿胶生产厂,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吉林、湖南、安徽、黑龙江、甘肃、内蒙、辽宁等省、市、区都有生产,以山东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的80%以上。 山东阿胶以正宗地道而著称,不仅选料考究,工艺精湛,还与当地水质有密切关系。相传古法制胶,每年春季选纯黑健驴,饲狮儿山之草,饮狼溪河之水,冬宰取皮,用阿井水、狼溪河水,银锅熬,金铲搅,加入参、芪、归、芎、甘草等药汁,桑木柴文火煎炼三天三夜,冷凝切块阴干即得。据考察,当地加工阿胶用水含有一定量的某些无机离子,在加工过程中,有利于蛋白质的水解和除去杂质。无机离子过多,水的比重大,易造成阿胶灰分超标,而比重过小,杂质不易清除。1980年有人对山东、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地的阿胶用水进行了测试,发现山东制胶用水比重在10028~10038,其他产地则在10011~10018之间,两者差异明显。 2 阿胶的功能和成分 21 阿胶的功能 阿胶味甘、性平,入肺、肝、肾经,有滋阴补血、润燥止血、安胎的作用。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妇女月经不调、妊娠胎漏等症。 22 阿胶的成分 221 基本成分阿胶的基本成分是驴皮所含原胶原的降解物。鲁子贤等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阿胶分子量为8万~20万。阿胶水解后测得18种以上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必需的。 222 微量元素原子吸收及发射光谱测定,阿胶中有27种微量元素,9种是人体所必需的,其中铁、铜、镁、锌、锶含量较高。 223 其他成分近期发现,阿胶中含有硫酸皮肤素(dermatan sulfate)。这种成分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病,目前已有厂家生产这类药物。 3 阿胶的药理作用 31 养血补血 阿胶养血补血效果明>>
问题五:东阿阿胶做的过程是什么?我很好奇? 正宗的阿胶就是拿整张驴皮熬制出来的。
问题六:东阿阿胶可以做吗?一般人做的话要注意些什么呢? 假冒伪劣。
问题七:阿胶用什么材料做 阿胶又名盆覆胶、驴皮胶,为驴皮熬成的胶块。其制作方法是:先将驴皮刮去毛,切成小块,加水煎熬3昼夜,待液汁浓稠,取出驴皮块,再加水煎熬阿胶鉴别法: 阿胶又名驴皮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 阿胶属特效药物,蛤粉炒阿胶,可以提高清热润肺、化痰、散结等作用;蒲黄炒阿胶,可以增强补血作用。 药物鉴别:阿胶呈整齐的方形块状,通常长约3厘米,宽约3厘米,厚约05~07厘米。表面棕黑色或棕红色,平滑、有光泽,气微弱,味微甜。 对光照视透明,质坚硬易碎,断面颜色与表面同。以直干、色棕黑、光亮、透明、无腥臭气、经夏不变软者为佳。 经验鉴别:①对光照视透明,纯净无杂,如琥珀样深棕红色或棕褐色者为真品。②质坚硬而易碎,见断面有棕褐色玻璃样光泽者为真。③气微弱,味微甜,无腥臭气者为真品。
问题八:东阿阿胶怎么做着吃 原料:
阿胶半斤、核桃仁半斤、黑芝麻半斤、红枣半斤、桂圆3两、冰糖3两、黄酒1斤。
做法:
前期准备:
1、先把红枣洗干净后去核(怕麻烦的可买没核的);
2、和核桃仁桂元一齐隔水蒸几分钟消消毒(蒸太久了就不脆了);
3、把黑芝麻洗干净,小火炒干炒香;
4、买阿胶的时候就把阿胶磨成粉,把炒香的芝麻也顺便带去磨粉(想有嚼劲和口感的可不磨芝麻)。
制作过程:
1、开火后把黄酒冰糖先放入锅中再放阿胶;
2、放入阿胶后要不停的搅拌,要不然会煮焦,烧开后调成小火继续搅拌直至变稠拉得起线;
3、把所准备的材料倒入搅拌略煮;
4、倒入准备好的容器中(方形的更方便均匀切片);
5、待凉后放入冰箱下面的急冻层冻4小时后拿出切片分几份装好,先不吃的放急冻层保存。
问题九:怎么用东阿阿胶做阿胶糕?它的做法是什么? 做法:
准备材料:
东阿阿胶250克,核桃仁250克,黑芝麻250g克,冰糖200克,黄酒250毫升。
(1)用打粉机将阿胶、冰糖粉碎备用。黑芝麻、核桃仁炒香备用;
(2)将阿胶粉、冰糖粉倒入不锈钢锅内,加入黄酒,用文火加热,并不断搅拌使其溶化,边加热边搅拌,熬至胶液由原来的几条线变成一条线(俗称挂旗);
(3)按配方加入炒香的黑芝麻、核桃仁、枸杞加速搅拌使之均匀,停止加热,关闭电源;
(4)把熬好的阿胶糕倒在事先已涂上香油的不锈钢盘上,用木铲压平;在自然条件下冷却,然后用刀切成块,装入熬胶盒中,冰箱4℃存放。
问题十:山东阿胶是什么做的 聊城东阿阿胶还是挺出名的,阿胶我们平常也叫驴皮胶,是将驴皮反复熬制而成的,很有营养,而且东阿阿胶在新疆培搐毛驴,企业很有实力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菟丝子的别名 7 来源 8 原植物形态 9 产地 10 采收与初加工 11 生药性状 12 性味归经 13 菟丝子的功效与主治 14 菟丝子的化学成分 15 菟丝子的药理作用 16 菟丝子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162 来源 163 性状 164 鉴别 165 检查 1651 水分 1652 总灰分 1653 酸不溶性灰分 166 含量测定 16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6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6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664 测定法 167 菟丝子饮片 1671 炮制 16711 菟丝子 167111 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16712 盐菟丝子 167121 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1672 性味与归经 1673 功能与主治 1674 用法与用量 1675 贮藏 168 出处 17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菟丝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菟丝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菟丝子 1 拼音
tú sī zǐ
2 英文参考the seed of Chinese dodder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Semen Cuscutae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Cuscuta sinensis Lam [朗道汉英字典]
semen cuscutae [朗道汉英字典]
cuscuta seed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uscutae,seme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dodder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dodder seed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ield dodder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emen cuscuta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hinese dodder seed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emen Cuscut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odder see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菟丝子
菟丝子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 的干燥成熟种子[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Semen Cuscut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dodder seed(《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菟丝子的别名黄丝、黄藤子、豆寄生。
菟丝实、黄藤子、萝丝子、缠龙子、吐丝子、豆须子[2]。
7 来源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 的干燥成熟种子[1]。
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Cuscuta chinensis Lam的种子[2]。
8 原植物形态一年生寄生草本,全株无毛。茎细,缠绕,**,无叶。花簇生于叶腋,苞片及小苞片鳞片状;花萼杯状,5裂;花冠白色,钟形,长为花萼的2倍,和无端5裂,裂片向外反曲;雄蕊花丝扁短,基部生有鳞片,矩圆形,边缘流苏状;子房2室,花柱2。蒴果扁球形,被花冠全部包住,盖裂。种子2~4粒。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于田边、荒地及灌丛中,常寄生于豆科等植物上。
9 产地菟丝子主产江苏、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2]。
菟丝子主产山东、河北、山西、陜西、江苏、黑龙江、吉林。
10 采收与初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物,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11 生药性状种子类球形或卵形,略扁,直径1~15mm。表面灰棕色或红棕色,具细密突起的小点,一端有微凹的线形种脐。质坚硬,除去种皮,可见卷旋状的胚。味微苦涩。
12 性味归经菟丝子味辛、甘,性平;归肝、肾、脾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菟丝子味辛、甘,性微温;入肝,肾经[2]。
13 菟丝子的功效与主治菟丝子具有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的功效,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菟丝子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安胎的功效[2]:
菟丝子治腰膝酸痛,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尿频余沥,耳鸣,头眩眼花,视力减退,先兆流产,胎动不安:煎服,9~15g[2]。
菟丝子治带状疱疹:文火焙黄,研细加香油调敷[2]。
菟丝子为眼科常用补阳药,具有补阳益阴,养肝明目的功效:
(1)用于肝肾亏损所致目暗不明,迎风冷泪,翳膜难消等。常与楮实子、枸杞子、五味子等配用,如驻景丸加减方。
(2)用于治疗肾虚阳气不足,目昏暗不能远视,常与山萸肉、白茯苓配伍,如菟丝子丸。
14 菟丝子的化学成分菟丝子含树脂样糖甙、胆甾醇、芸苔甾醇(campesterol)、谷甾醇、豆甾醇及三萜酸类、糖类。
菟丝子含胆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β香树脂醇等三萜成分。又含槲皮素、紫云英苷、菟丝子胺、菟丝子苷、熊果酚、绿原酸和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2]。
15 菟丝子的药理作用菟丝子浸剂和醇提取液能加强离体蟾蜍心肌收缩力,浸剂能降低麻醉狗血压,抑制肠蠕动[2]。
菟丝子所含成分可增加冠脉流血,防治心肌缺血[2]。
菟丝子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模型动物有治疗作用,也有促性腺样作用,亦可使动物实验性白内障晶状体逆转透明[2]。
菟丝子对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2]。
菟丝子对大鼠肝、肾、心、脑匀浆脂质过氧化反应有非常显著的抑制,呈现较好的抗衰老作用[2]。
菟丝子煎剂在体外对金**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2]。
16 菟丝子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菟丝子
Tusizi
CUSCUTAE SEMEN
162 来源本品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或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于,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163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1~2m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粗糙,种脐线形或扁圆形。质坚实,不易以指甲压碎。气微,味淡。
164 鉴别(1)取本品少量,加沸水浸泡后,表面有黏性;加热煮至种皮破裂时,可露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
(2)本品粉末黄褐色或深褐色。种皮表皮细胞断面观呈类方形或类长方形,侧壁增厚;表面观呈圆多角形,角隅处壁明显增厚。种皮栅状细胞成片,断面观2列,外列细胞较内列细胞短,具光辉带,位于内侧细胞的上部;表面观呈多角形,皱缩。胚乳细胞呈多角形或类圆形,胞腔内含糊粉粒。子叶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3)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4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菟丝子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金丝桃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u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甲醇冰醋酸水(4:1: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65 检查 1651 水分不得过100%(附录Ⅸ H第一法)。
1652 总灰分不得过100%(附录Ⅸ K)。
1653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40%(附录Ⅸ K)。
166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B)测定。
16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磷酸溶液(17:8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nm。理论板数按金丝桃苷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16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金丝桃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48μg的溶液,即得。
16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1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80%甲醇40ml,超声处理(功率500W,频率40kHz)1小时,放冷,加80%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664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金丝桃苷(C21H20O12)不得少于010%。
167 菟丝子饮片 1671 炮制 16711 菟丝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167111 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同药材。
16712 盐菟丝子取净菟丝子,照盐炙法(附录ⅡD)炒至微鼓起。
本品形如菟丝子,表面棕**,裂开,略有香气。
167121 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同药材。
1672 性味与归经辛、甘,平。归肝、肾、脾经。
1673 功能与主治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外用消风祛斑。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肾虚胎漏,胎动不安,目昏耳鸣,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1674 用法与用量6~12g。外用适量。
1675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168 出处南阳绿莹七年蕲艾除能治多种疾病外,还具有异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清瘴气,具有禳毒杀毒的功能。后世研究认为,蕲艾有理气血、逐寒湿、调经安胎、温经止血、清热止咳消痰等功效。主治月经不调、腹中冷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宫寒不孕等症。为中医妇科常用的要要之一。
内服可做止血剂,炒炭用止血之力颇优,可治吐血下痢,衄血下血。捣汁服,止伤血,杀蛔虫,治带下,止霍乱转筋,痢后寒热。用蕲艾配方,亦能治老年人慢新支气管炎、哮喘、肠胃炎及痢疾等症。蕲艾外用可治皮肤瘙痒、音痒湿疹及疥癣等。以艾搓手洗污或煎水浴身,可防治皮肤病。
蕲艾到底怎么用效果好?
很多人都知道蕲艾的奇效,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做能将蕲艾的功效发挥到极致,小编就总结了一些资料,发现蕲艾真的是熏烤灸贴煮烹样样在行!
艾灸
艾灸又称为艾灸疗法,是用艾叶制成的材料产生艾热,刺机体表B位,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要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的功效。银针、艾灸和中要,并列为中医的三大法宝。
艾灸在中国已有3000年的历史,古籍中不乏对艾灸的记载:《黄帝内经》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要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孟子·离娄篇》载:“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扁鹊心书>>有云:“有病者长灸可治病,人于无病者常灸可益寿延年!”
据《本草纲目》记载:“艾叶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艾以叶入要,新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新、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其主要作用归结为:驱寒祛湿、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拔毒泻热、温补气血、防病保健等。经常艾灸能够快速补充体内的气和血,从而到达气血通达,身体舒畅,让各个功能器官运转顺畅。
将艾叶晒干捣碎如绒,称“艾绒”,制成艾柱,燃炙经B,或染麻油引火点炙柱,滋润炙疮,至愈不痛。炙疾有奇效,能散寒除湿,温通气血,通经活络,故医家谓艾可炙百病(《名医别录》),称之为炙草。用艾灼一次,为之“一壮”。蕲艾不仅治疗多种疾病,还具有异香,可以作调香原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具禳毒杀菌的功效。
1、直接来熏烤B位
优点:草作方便,效果好。
缺点:就是艾灸做久了,持艾条的手腕会觉得累。
2、借助艾灸工具
优点:使用方便。
缺点:不同的艾具草作方法不同,且针对B位没有手持施灸准确。
温灸草作方法:
1、将艾条一端点燃,将燃端放入温灸器中。
2、使艾条落至顶端,调整艾条与顶端的距离,保持温度适度。
3、以手掌试温度高低,确定温度适中。
4、每次灸5~10分钟,使B点经络疏通皮肤光滑,红润。
禁忌:
1、大醉大怒大惊大恐过劳过饱请形下禁灸。
2、皮肤过敏者不宜灸。
注意事项:
施灸时,认真草作,防止灼伤皮肤;孕妇施灸遵医嘱。
贮藏方法:密闭、防潮通风干燥。
蕲艾贴
品名菟丝子
英文名 SEMEN CUSCUTAE
来源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 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1~15mm。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具细密突起的小点,一端有微凹的线形种脐。质坚实,不易以指甲压碎。气微,味淡。
鉴别(1)取本品少量,加沸水浸泡后,表面有黏性;加热煮至种皮破裂时,可露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2)本品粉末黄褐色或深褐色。种皮表皮细胞断面观呈类方形或类长方形,侧壁增厚;表面观呈圆多角形,角隅处壁明显增厚。种皮栅状细胞成片,断面观2 列,具光辉带;表面观呈多角形皱缩。胚乳细胞呈多角形或类圆形,胞腔内含糊粉粒。子叶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炮制 菟丝子: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盐菟丝子:取净菟丝子,照盐水炙法(附录Ⅱ D)炒至微鼓起。本品表面棕**,裂开,略有香气。加沸水浸泡后,表面有黏性,煎煮后可露出**至棕褐色卷旋状的胚。
性味甘,温。
归经归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用法用量 6~12g;外用适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品名菟丝子
出处《本经》
拼音名 Tú Sī Zǐ
别名菟丝实(《吴普本草》),吐丝子(《本草求原》),无娘藤米米(《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黄藤子、龙须子(《东北药植志》),萝丝子(《江苏植药志》),缠龙子(《中药材手册》),黄湾子、黄网子、黄萝子、豆须子(《山东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种子。7~9月种子成熟时与寄主一同割下,晒干,打下种子,簸去杂质。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菟丝条。
性状 ①菟丝子干燥种子呈扁球形或卵圆形,两侧常凹陷,长径约15毫米,短径约1毫米。种皮红棕色或棕**,微粗糙。在扩大镜下观察:表面有细密的深色小点,一端有淡色圆点,其中央有线形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气无,味微苦涩。以颗粒饱满、无尘土及杂质者佳。主产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等地。②大菟丝子性状与上种相似,但较大,长径约3毫米,短径约2~3毫米,在扩大镜下观察:表面有排列成不整齐的短线状斑纹。主产陕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同属植物海滨菟丝子及大豆菟丝子的种子在少数地区亦作菟丝子入药。
药理作用菟丝子的酱油(用菟丝子及豆饼酿成)、浸剂、酊剂能增强离体蟾蜍心脏的收缩力,对心率的影响是前者增加。后二者则使之降低,对麻醉犬使血压下降,脾容积缩小,肠运动抑制,对离体子宫表现兴奋作用。菟丝子醇提水溶液皮下注射于小白鼠半数致死量为2465克/公斤,按30~40克/公斤灌胃并不出现中毒症状;按005克/120克之菟丝子酱油、浸剂、酊剂给大白鼠灌胃,连续70天,并不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亦未见病理改变。
炮制菟丝子:过罗去净杂质,洗净,晒干。菟丝饼:取净菟丝子置锅内加水煮至爆花,显褐灰色稠状粥时,捣烂作饼或加黄酒与面作饼,切块,晒干。①《雷公炮炙论》:采得,去粗薄壳,用苦酒浸二日,漉出,用黄精自然汁浸一宿,至明,微用火煎至干,入臼中,热烧,铁杵三千余成粉。用苦酒并黄精自然汁与菟丝子相对用之。②《纲目》:凡用菟丝子,以温水淘去沙泥,酒浸一宿,曝干捣之,不尽者,再浸曝捣,须臾悉细。又法,酒浸四、五日,蒸曝四、五次,研作饼焙干,再研末,或云,曝干时,入纸条数枚同捣,即刻成粉,且省力也。
性味辛甘,平。①《本经》:味辛,平。②《别录》:甘,无毒。③《本草正》;味甘辛,气微温。
归经入肝、肾经。①《本草经疏》:脾、肾、肝三经。②《本草新编》:入心、肝、肾三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益精髓,明目。治腰膝酸痛,遗精,消渴,尿有余沥,目暗。(1)补肝肾:本品为补肾缩尿,止遗精之常用药。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阳痿、遗精。本品性柔润,平补肝肾而不燥。(2)安胎:用于体弱易于流产者,常配桑寄生、续断。①《本经》: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久服明目。②《雷公炮炙论》:补人卫气,助人筋脉。③《别录》: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④《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又主消渴热中。⑤《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治泄精,尿血,润心肺。⑥王好占:补肝脏风虚。⑦《山东中药》:治妇人常习流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炒研调敷。
注意 ①《本草经集注》:得酒良。薯蓣、松脂为之使,恶藋菌。②《本草经疏》:肾家多火,强阳不痿者忌之,大便燥结者亦忌之。③《得配本草》:孕妇、血崩、阳强、便结、肾脏有火、阴虚火动,六者禁用。
附方 ①补肾气,壮阳道,助精神,轻腰脚:菟丝子一斤(淘净,酒煮,捣成饼,焙干),附子(制)四两。共为末,酒糊丸,梧子大,酒下五十丸。(《扁鹊心书》菟丝子丸)②治腰痛:菟丝子(酒浸)、杜仲(去皮,炒断丝)等分。为细末,以山药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酒或盐汤下。(《百一选方》)③治丈夫腰膝积冷痛,或顽麻无力:菟丝(洗)一两,牛膝一两。同用酒浸五日,曝干,为末,将原浸酒再入少醇酒作糊,搜和丸,如桶子大。空心酒下二十丸。(《经验后方》)④治腰膝风冷,益颜色,明目:菟丝子一斗。酒浸良久,沥出曝干,又漫,令酒干为度,捣细罗为末。每服二钱,以温酒调下,日三。服后吃三,五匙水饭压之,至三七日,更加至三钱服之。(《普济方》)⑤治劳伤肝气,目暗:菟丝子二两。酒浸三日,曝干,捣罗为末,鸡子白和丸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温酒下三十丸。(《圣惠方》)⑥治膏淋:菟丝子(酒浸,蒸,捣,焙)、桑螵蛸(炙)各半两,泽泻一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用清米饮送下。(《奇效良方》菟丝丸)⑦治小便赤浊,心肾不足,精少血燥,口干烦热,头晕怔忡:菟丝子、麦门冬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盐汤每下七十丸。(《纲目》)⑧治心气不足,思虑太过,肾经虚损,真阳不固,溺有余沥,小便白浊,梦寐频泄:菟丝子五两,白茯苓三两,石莲子(去壳)二两。上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常服镇益心神,补虚养血,清小便。(《局方》茯菟丸)⑨治小便多或不禁:菟丝子(酒蒸)二两,桑螵蛸(酒炙)半两,牡蛎(煅)一两,肉苁蓉(酒润)二两,附子(炮,去皮、脐)、五味子各一两,鸡膍胵半两(微炙),鹿茸(酒炙)一两。上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盐酒任下。(《世医得效方》菟丝子丸)⑩治脾元不足,饮食减少,大便不实:菟丝子四两,黄耆、于白术(土拌炒)。人参、木香各一两,补骨脂、小茴香各八钱。饧糖作丸。早晚各服三钱,汤酒使下。(《方脉正宗》)⑾治消渴:菟丝子不拘多少,拣净,水淘,酒浸三宿,控干,乘润捣罗为散,焙干再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饮下五十粒,一日二,三服;或作散,饮调下三钱。(《全生指迷方》菟丝子丸)⑿治阴虚阳盛,四肢发热,逢风如炙如火:菟丝子、五味子各一两,生干地黄三两。上为细末。米饮调下二钱,食前。(《鸡峰普济方》菟丝子煎)⒀治痔下部痒痛如虫啮:菟丝子熬令黄黑,末,以鸡子黄和涂之。(《肘后方》)⒁治眉炼癣疮:菟丝子炒,研,油调敷之。(《山居四要》)⒂消渴不止。用菟丝子煎汁随意饮服,以止为度。⒃白浊遗精(思虑太过,心肾虚损,真阳不固,渐有遗沥,小便白浊,梦中泄精)。用菟丝子五两、白茯苓三两、石莲肉二两,共研为末,加酒、糊酒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九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此方名茯菟丸。⒄小便淋沥。用菟丝子煮汁饮服。⒅腰膝疼痛(顽麻无力)。用菟丝子(洗过)一两、牛膝二两,酒泡过,取出晾干,研为末,将原酒煮糊调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酒送下。⒆身、面突然浮肿。用菟丝子一升,在酒五升中浸泡两、三夜,每饮一升。一天三次,肿不消,继续服药。
各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五味之中,惟辛通四气,复兼四味,《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菟丝子之属是也,与辛香燥热之辛,迥乎不同矣,学者不以辞害义可也。为补脾肾肝三经要药,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者,三经俱实,则绝伤续而不足补矣。脾统血,合肌肉而主四肢,足阳明、太阴之气盛,则力长而肥健。补脾故养肌,益肝肾故强阴,坚筋骨,暖而能补肾中阳气,故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者,脾肾虚而生内热,津液因之不足也,二脏得补,则二病自愈。寒血为积者,劳伤则血瘀,阳气乏绝则内寒,血随气行,气弱不能统血以行,久而为积矣。凡劳伤,皆脾肾肝三脏主之,肝脾气旺,则瘀血自行也。②《本草汇言》:菟丝子,补肾养肝,温脾助胃之药也。但补而不峻,温而不燥,故入肾经,虚可以补,实可以利,寒可以温,热可以凉,湿可以燥,燥可以润。非若黄柏、知母,苦寒而不温,有泻肾经之气;非若肉桂、益智,辛热而不凉,有动肾经之燥;非若苁蓉、琐阳,甘咸而滞气,有生肾经之湿者比也。如《神农本草》称为续绝伤,益气力,明目精,皆由补肾养肝,温理脾胃之征验也。③《本草新编》:菟丝子,可以重用,亦可一味专用。遇心虚之人,日夜梦,精频泄者,用菟丝子三两,水十碗,煮汁三碗,分三服,早、午、晚各一服即止。且永不再遗。此乃心、肝、肾三经齐病,水火两虚所致。菟丝子正补心、肝、肾之圣药,况又不杂之别味,则力尤专,所以能直入三经以收全效也。他如夜梦不安,两目昏暗,双足乏力,皆可用之一、二两,同人参、熟地、白术、山荑之类,用之多建奇功。④《本经逢原》:菟丝子,祛风明目,肝肾气分也。其性味辛温质粘,与杜仲之壮筋暖腰膝无异。其功专于益精髓,坚筋骨,止遗泄,主茎寒精出,溺有余沥,去膝胫酸软,老人肝肾气虚,腰痛膝冷,合补骨脂、杜仲用之,诸筋膜皆属于肝也。气虚瞳子无神者,以麦门冬佐之,蜜丸服,效。凡阳强不痿,大便燥结,小水赤涩者勿用,以其性偏助阳也。⑤《本草正义》:菟丝为养阴通络上品。其味微辛,则阴中有阳,守而能走,与其他滋阴诸药之偏于腻滞者绝异。缪仲醇谓五味之中,辛通四气,《经》言辛以润之,菟丝子之属是也,与辛香燥热之辛,迥乎不同,所解极为剀切。《本经》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于滋补之中,皆有宣通百脉,温运阳和之意。汁去面皯,亦柔润肌肤之功用。久服则阴液足而目自明。《别录》所谓养阴强肌,坚筋骨,亦阴阳两调之义。茎寒精滑,则元阳不适而至阴不摄也,溺有余沥,则肾阳不布而大气不举也。若夫口苦燥渴,明为阴液之枯涸,寒血成积,亦为阳气之不宣,惟此善滋阴液而又敷布阳和,流通百脉,所以治之。以视地黄辈之专于补阴,守而不走者,固有间矣。
摘录《辞典》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关元穴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特异性 8 所属部位 9 三结交穴的定位 10 三结交穴的取法 11 三结交穴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三结交穴的功效与作用 13 三结交穴主治病证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三结交穴的配伍 16 文献摘要 17 三结交穴研究进展 171 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172 对垂体性腺功能的影响 173 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174 增加机体代偿能力 175 增高实验性细菌性痢疾狗或猴抗体效价 176 治疗尿潴留 177 治疗老年性 炎 178 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 179 治疗痛经 1710 治疗遗尿 1711 抗休克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三结交 1 拼音
sān jié jiāo
2 英文参考Guānyuán CV4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三结交为经穴别名,指关元穴[1]。《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
穴位 关元 汉语拼音 Guanyuan 罗马拼音 Kuanyuan 美国英译名 Pass Origin 各
国
代
号 中国 CV4 日本 4 法
国 莫兰特氏 VC4 富耶氏 VC4 德国 KG4 英国 Cv4 美国 Co4
关元为经穴名(Guānyuán CV4,RN4)[2][3]。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篇。别名下纪(《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三结交(《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次门(《针灸甲乙经》),大中极(《针灸资生经》),丹田(《针灸资生经》),关原(《灸法图残卷》),大海(《难经集注·六十六难》杨注),溺水(《难经集注·六十六难》杨注),产门(《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血海(《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子宫(《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属任脉[2][3]。关元是小肠的募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3][4][2]。关即关藏,元即元气,此穴在脐下3寸,为关藏人身元气之处,故名关元[3]。关元穴主要用于泌尿、生殖及肠胃疾患:如脐腹绞痛,癓瘕臌胀,小腹胀满,少腹疼痛,小便赤涩,遗尿,癃闭,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腹痛泄泻,痢疾脱肛,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疝气,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痢疾,黎明泻,便血,肠风,脱肛,五淋,尿频,小便不利,小便涩痛,痛经,闭经,白浊,虚劳冷惫,发背,疔疮,瘰疬,眩晕,头痛,黄疸,消渴,心悸,肾虚气喘,淋浊,尿血,经闭,霍乱吐泻,黄白带下,中风脱症,下消,现代又用关元穴治疗休克,细菌性痢疾,胃肠炎,尿路感染,肾炎,盆腔炎,睾丸炎,神经衰弱,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晕厥,休克,尿道炎,肠炎,肠粘连,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4 关元穴的别名下纪(《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三结交(《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次门(《针灸甲乙经》),大中极(《针灸资生经》),丹田(《针灸资生经》),关原(《灸法图残卷》),大海(《难经集注·六十六难》杨注),溺水(《难经集注·六十六难》杨注),产门(《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血海(《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子宫(《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
5 出处《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
6 穴名解关即关藏,元即元气,此穴在脐下3寸,为关藏人身元气之处,故名关元[3]。
关,是闭藏之意。亦为枢机开合之关。元,气之始也,指元气。本穴位居脐下3寸,正当丹田,是处为人体真气、元气发生之地,呼吸之门,为全身脏腑、经络的根本,以其该处为人之根元,为下焦元阴元阳关藏出入之所。男子以藏精,女子主月事,以生养子息,合和阴阳之门户,《医经精义》云“元阴元阳交关之所”,故名关元。“关”与“元”喻以重要之意。[5]
7 特异性关元是小肠的募穴[3][4][2]。
关元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3][4][2]。
8 所属部位下腹[6]
9 三结交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4]。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处。仰卧取穴[3]。
关元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2]。
关元穴在任脉的位置
关元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关元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关元穴在下腹部的位置(肌肉)
关元穴在下腹部的位置(内脏)
10 三结交穴的取法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处。仰卧取穴[3]。
仰卧位,于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连线的下2/5与上3/5的交点处,腹白线上取穴[7]。
11 三结交穴穴位解剖关元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11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3]。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
11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肋下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布;深层有肋下神经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可及腹腔[8]。
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的前皮支的内侧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2]。
12 三结交穴的功效与作用关元穴具有培补元气、导赤通淋的功效。
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清热利湿作用[3]。
关元穴位于脐中下3寸,当“肾间动气”之处,别名“丹田”,为保健要穴[9]。
关元穴邻近膀胱和胞官,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故可治疗妇科病、男性病及小便异常[9]。
关元穴乃小肠募穴,可泌别清浊,通利二便,治疗二阴病[9]。
关元穴位于元气交会之处,可培补元气、回阳救逆,治疗元阳虚衰证、中风脱证、羸瘦无力,以及因虚所致眩晕等虚劳之证[9]。
关元穴内应小肠、膀胱和子宫的底部,具有大补元阳、温肾、散寒之功,主治真阳不足、脏腑虚惫等证,以及妇科病、男性病和小便异常等[5]。
13 三结交穴主治病证关元穴主要用于泌尿、生殖及肠胃疾患:如脐腹绞痛,癓瘕臌胀,小腹胀满,少腹疼痛,小便赤涩,遗尿,癃闭,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腹痛泄泻,痢疾脱肛,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疝气,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痢疾,黎明泻,便血,肠风,脱肛,五淋,尿频,小便不利,小便涩痛,痛经,闭经,白浊,虚劳冷惫,发背,疔疮,瘰疬,眩晕,头痛,黄疸,消渴,心悸,肾虚气喘,淋浊,尿血,经闭,霍乱吐泻,黄白带下,中风脱症,下消,现代又用关元穴治疗休克,细菌性痢疾,胃肠炎,尿路感染,肾炎,盆腔炎,睾丸炎,神经衰弱,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晕厥,休克,尿道炎,肠炎,肠粘连,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关元穴主要用于泌尿、生殖及肠胃疾患:如脐腹绞痛、癓瘕臌胀、小腹胀满、小便赤涩、遗尿、癃闭、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腹痛泄泻、痢疾脱肛等[3]。
关元穴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8]。
关元穴主治 腹痛,痢疾,黎明泻,便血,肠风,脱肛;五淋,尿频,尿闭,遗尿,小便不利,小便涩痛;痛经,闭经,崩漏,带下,不孕,阴挺,阴痒,产后恶露不尽
本文2023-08-08 09:13:4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8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