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谱怎么看图解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2收藏

古琴谱怎么看图解,第1张

看古琴谱的图解的方法:

1、首先,了解古琴谱的基本结构。古琴谱通常由音符和琴位两部分组成。音符表示音高和音长,琴位则表示在琴弦上的位置和演奏技巧。

2、理解音符的含义。音符一般用符号表示,如圆点、横线、竖线等,不同符号代表不同的演奏技巧或音长。通过学习音符的含义,可以知道应该如何演奏琴曲。

3、注意琴位的指示。琴位用数字表示,在琴谱上标注的数字表示相应的琴弦和指法。例如,1表示第一弦,2表示第二弦,以此类推。同时,还需要注意琴位上的其他标记,如双线、圆点、箭头等,它们表示不同的演奏技巧和琴弦的应用方式。

4、结合文字解释。有些琴谱会在图解附近提供文字解释,解释了一些琴曲的演奏技巧、音色要求等。仔细阅读文字解释,可以更好地理解图解的含义,帮助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

5、多听多比对。在学习古琴谱时,可以辅以录音或视频,多听多对照。通过将图解与真实的演奏进行比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琴曲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6、反复练习和演奏。学习古琴谱不能只停留在看图解的层面,还要通过反复练习和演奏来加深理解和掌握。只有亲自动手演奏,才能真正体会到琴曲的内涵和韵味。

古琴谱相关信息

古琴谱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音乐乐谱,用于演奏古琴这种传统乐器。古琴谱通常采用汉字或简谱的形式来表示音符和演奏技巧。古琴谱中的音符主要用汉字来表示,每个音符所代表的音高和音长都有相应的汉字符号。例如,"宫"代表音高为1,"商"代表音高为2,以此类推。古琴谱中还会使用一些特殊标记来表示演奏技巧和琴弦的应用方式,如圆点、箭头、双线等。

除了汉字表示的音符外,古琴谱还包括琴位的指示。琴位用数字表示,在谱面上标注的数字表示相应的琴弦和指法。例如,"一"表示第一弦,"二"表示第二弦,依此类推。古琴谱的风格和结构多样,有很多不同的曲调和乐曲,如《阳关三叠》、《广陵散》、《平沙落雁》等。每个古琴谱都有其独特的演奏技巧和表达方式,在学习和演奏时需要仔细研究和理解。

学习古琴谱需要耐心和毅力,可以通过跟随教材或请教老师进行系统的学习。同时,多听多比对,辅以录音或视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琴曲目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通过不断练习和演奏,逐渐提高自己的琴技水平。

九万多。

日本是藏有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品与历史文物最多的国家之一,不仅门类丰富,品种齐全,品质殊胜。中国古乐谱在日本有九万多曲。

中国古乐谱如同文字的发明一样,把高、低、长、短不同的乐音记录下来的乐谱的发明与完善,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乐谱的价值之于音乐,犹如古籍的价值之于历史。它把转瞬即逝的古调以某种特殊的方式刻写下来,使后人得以部分地恢复原曲。

工尺谱(gōng chě pǔ)是中国民间传统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它与许多重要的民族乐器的指法和宫调系统紧密联系,在民间的歌曲、曲艺、戏曲、器乐中应用很广泛。

工尺谱最初可能是由管乐器的指法符号演化而成,由于它流传的时期、地区、乐种不同,因而所用音字、字体、宫音位置、唱名法等各有差异。近代常见的工尺谱,一般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作为表示音高(同时也是唱名)的基本符号,可相当于sol、la、si、do、re、mi、fa(或升Fa)、sol、la、si。同音名高八度,则可将谱字末笔向上挑,或加偏旁亻,如上字的高八度写作上或仩。反之,同音名低八度,则可将谱字的末笔向下撇,如凡、工等。若高两个八度则末笔双挑或加偏旁彳,如上。若低两个八度则末笔双撇,如上。 工尺谱历史悠久,唐代即已使用燕乐半字谱,如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写本《唐人大曲谱》。至宋代即为俗字谱,如张炎《词源》中所记的谱字,姜夔《白石道人歌曲》的旁谱、陈元靓《事林广记》中的管色谱等。一直发展到明、清通行的工尺谱。

这种记谱法到清乾、嘉年间,出现一种用工尺谱记写的管弦乐合奏总谱——《弦索备考》即《弦索十三套》。

近代常见的工尺谱,一般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作为表示音高(同时也是唱名)的基本符号〔可等于sol、la、si、do、re、mi、fa(或升fa)、sol、la、si〕,如表示比“乙”更高的音,则在“尺、工”等字的左旁加“亻”号;如表示比“合”更低的音,则在“工、尺”等字的末笔曳尾。 尺谱用 “丶”或 “×、-”或“□、○、●、△、”等作为节拍符号,也就是板眼符号。工尺谱的记写格式,通常用竖行从右至左记写,板眼符号记在工尺字的右边。每句的末尾用空位表示。如:

上、上、

工。工 工、

尺 尺。工

上、 四。

四 工、 尺

合。工 上、

四。合。

尺 四

上、上、

合。四。

四 上

对一些声乐曲,其工尺字也有用斜行记写的,称为“□衣式工尺谱”。如: 工尺谱的调号,有“上字调、尺字调、小工调、凡

字调、六字调、五字调、乙字调” 7种(见工尺七调)。 工尺谱中的调性标记,数十年前和现行的已经大不相同,为了正确了解各种调名所代表的调的高度,现将数十年前流行的调名、现在流行的调名和国际通用调名的音高关系列表如下:

现在流行的调名 数十年前流行的调名 国际通用调名小 工 调 小工调(乙字调) D 调

乙 字 调 凡 字 调 A 调

凡 字 调 上 字 调 降E 调

上 字 调 六 字 调 降B 调

六 字 调 尺 字 调 F 调

尺 字 调 四字调(五字调) C 调

正宫调(五字调)正 宫 调 G 调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现在学各种乐器的都用 五线谱 吉他谱 贝斯谱 但是在中国古代的时候人们用什么谱子来记录音乐 难道是一个人给一个人说? 古代的琵琶阿 笛子都是用什么来告诉演唱者要延长的顺序 音高?

解析:

奇特的中国古代记谱法

关于记谱法,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代(公元前十一世纪到七世纪),我国就有了文字谱(包括律吕字谱和宫商字谱,)距今有几千年的历史。隋、唐时期,又有了管色谱、琵琶谱和古琴的减字谱等多种记谱方法。到了宋代,就有了更加先进的工尺谱。在我国还曾出现过“声曲折”的记谱方法,即用一根长长的曲线,表示音的高低走向。以后,有人在 还曾见过这种方式记下的乐谱,一般人看来如同天书,艺人却可以根据它唱出规定的曲调。当然,这些记谱方法与如今的五线谱记谱方法相比是不够科学,也比较麻烦。原因是它们都不能准确无误地将乐曲记下,只能记一个大概或者仿佛,而后人更无法将所记的曲子全部、准确地重现出来。这当然也是科学、文化发展的规律,假设古人的记谱方法比现在还好,那岂不是十分荒谬的事吗?

除了上述种种记谱方法之外,还有一种新奇的记谱方法,大家想知道,就请看下面的故事。

唐玄宗时,左金吾(皇家卫队)将军韦青虽是一介武夫,却妙解音律,在当时也是出名的歌手。到代宗临朝时,他家中蓄有一名家伎,名叫红红,不但容貌美丽,而且歌喉响亮、聪颖绝伦。

教坊有名歌手王善才,根据古曲《长命西河女》变化音调、加减节奏编了一首新歌。他反复咏唱,觉得很有些新意,于是兴冲冲地跑到韦青家中,想唱给韦青听听,征求一下意见,做些修改,再呈送给代宗皇帝。

韦青知晓他的来意后,决定跟他开个小小的玩笑。他对王善才说:“你既然想征求意见,就唱来给我听听吧!”王善才摇头晃脑、得意洋洋地唱过一遍后,急切地问:“怎么样?可以吧?”韦青故意板着面孔,摇着头说:“这不是什么新歌,我早已听过了。”王善才大为吃惊,极力辩解说这歌确是新编的,没有唱给任何人听过。韦青说:“我说是旧曲就是旧曲,不信我让家伎唱给你听听”。

韦青让屏风后的红红出来,把方才那首歌唱给王善才听。红红不仅一腔无误地唱完了这首歌,还纠正了曲子结尾时的错误,这正是王善才苦思冥想而未能处理好的地方。王善才不由得大感惊讶,连连说道:“不可能,不可能,明明是新编的歌,怎么成了别人会唱的旧曲?”韦青和红红看到王善才那事尴尬的表情不由地笑了。韦青将王善才拉到屏风后面,看到桌子上摆满了一颗颗红豆,红红笑着说:“你唱时,我就用红豆记谱,然后根据记谱,重复唱出了你编的歌。”王善才这时才恍然大悟,连连夸奖红红聪明。

红红记谱的事自然也就传扬开了,代宗皇帝把红红召入“宜春院”中。因为她善于记曲,所以宫中都管她叫“记曲娘子”。在千余年前记谱方法很不完善的时代,民间艺人能用红豆准确地记下谱子,是很难能可贵的。民间艺人具有极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可惜在那样的时代,创造性是不被重视的,因而红红记谱的方法也没有能流传下来,随着她自己的幽闭宫中而湮没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