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夜行录拓印分类大全 各类拓印实用度解析
到目前为止神都共放出了22张拓印,其中有8张SSR拓印、7张SR拓印,以及7张R级拓印。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 神都夜行录 攻略团的该篇文章,一起来看看攻略团的大神们是如何将以上拓印进行分类及评价的,也希望本篇文章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活动拓印(打活动本实用程度超高)需要注意的是,这次活动的活动拓印除了有一个活动专属加成效果外,还有一个通用的拓印效果,但是在进行分类时活动拓印不会重复出现在多类中,望周知。
活动拓印可分为三个小类,第一小类是活动本伤害加成,这一类中只有一张SSR拓印。
第二小类为掉落加成,这一类中有2张SSR拓印,1张SR拓印,1张R级拓印。
第三小类为特殊效果,本类中只有1张SSR拓印。
┃提升妖灵出战时妖气状态(实用度程度高)这一类拓印能够提升妖灵的初始妖气量,但是用完就没有了,拓印效果不会再刷新,可以理解为一次性充电宝。在本类拓印中有1张SSR拓印,一张SR拓印,1张R级拓印。
┃提升妖气集成度(实用程度高)带上此类拓印和不带的区别,大致可以理解为手机充电器的闪充插头和普通插头的区别。带上提升妖气集成度的拓印以后携带本拓印的妖灵集气速度会加快,但其他两个妖灵的集气速度则会受到影响。(也不要带三张相同的提升集成度的拓印,效果互相抵消等于没带)
这一类拓印中有1张SSR拓印,一张SR拓印,1张R级拓印。
┃攻击加成类这一大类拓印一样也可以分为两个小类,第一个小类为增加妖灵技能伤害系数。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技能伤害系数的概念:技能伤害系数决定了妖灵技能能打出多少伤害,具体的计算公式为妖灵攻击力技能伤害系数。本类拓印中有1张SSR拓印,一张SR拓印,1张R级拓印。
第二小类为增加会心一击伤害,即暴击伤害,同样SSR、SR、R级拓印各一张。
┃抵抗属性伤害(实用程度低)这类拓印,至少我参加了三次内测一次灰测,都没用上过,甚至抽到就直接分解了,毕竟我是野兽派玩家,拿进攻当防守,如果有大佬研究出来这几张拓印怎么用,欢迎来友好讨论。目前只有抵抗水系、火系两种属性伤害的拓印,SR、R级各一张。
以上内容均转载神都夜行录攻略团。
拓印只能拓印本门派和江湖的。
本门派的指的是自己门派的套装,比如,入门时候给的那套蓝色品质的套装、南皇套等,以及这些套装的同模装备。
江湖衣服就是这些之外的衣服。比如,任务给的、帮贡衣服(蜀风除外)、290的侠义值衣服等。
基本上,大部分衣服都可以拓印。不能拓印的衣服一般都会在衣服上注明的~
一、古书籍的收藏
古书籍的收藏要点:一是足本,没有删节和缺卷;二是精本,精校精注,错误极少;三是旧本、旧刻或旧抄,即传世很久的木刻本、传抄本和线装书。或者说:一是年代久远而具有文物性;二是印刷插图精美而具有艺术性;三是书籍内容具有学术资料性。
二、古籍书的种类
原稿、旧抄本、原刻本、精刻本、初印本以及各类活字印刷本等版本。古籍字体精美,如精写本,精刻本、各种套印本、红印本、拱花等。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某一学术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为少见的稿本、写本、批校本、过录本等。古书籍大致可分为12个种类:
1、竹简:在纸张发明之前,用笔写或用刀刻在竹片上的文字,然后以绳串起成卷的书。
2、唐写经:唐时的木刻技术还刚起步,故留传下的大多为手抄佛经。
3、线装古书:一般多是自宋至民国的木刻本,亦有稿本、抄本、石印本,其中宋元版、明椠、清前三朝刻本及多色套印本、多插图本、活字本、红印本、蓝印本等版本。
4、木刻印版:刻版以枣木为优,版面磨损少,未变形、开裂的较好。
5、碑帖:通常有钟鼎拓片、瓦当拓片、崖刻及秦、汉、魏、唐、宋、元、明、清的拓本,等原刻的早期拓本。民国时的珂罗版中之精品亦可。
6、诰命、圣旨:诰命、圣旨一类的文牍,其间不少资料可作为史学家的研究依据。
7、信札:名人间往来的书信,既是书法艺术,又可从中发掘出鲜为人知的史料。
8、印谱:古今篆刻名家的手打印鉴册页,有边款拓印的较好。
9、老期刊:自晚清至1949年9月间的期刊、杂志的统称。
10、旧平装:在1949年10月1日前,除线装书外,无论精装和平装的洋装书,一概属旧平装范畴。从性质上讲,新文学版本,老区版本、重庆桂林版本、汪伪版本等;从形式上讲,毛边本、土纸本、道林纸精印本、伪装本、编号本、签名本等。
11、画报:民国画报、民国时期的**、时事、漫画、突发事件、民俗风情、名胜古迹等大型画册。
12、契约:1949年以前的地契、房契、卖身契和其他买卖合用,具历史意义及名人的契约等。
三、古书籍的标准
1、文献价值 古书籍描记载的史料非常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古籍的价值首先体现于它的文献价值。
2、版本价值 古籍的版本种类很多,一般来说,稿本(者的原稿)、旧抄本、原刻本、精刻本、初印本以及各类活字印刷本等版本较好。
3、艺术价值 有些古籍字体雕刻精美,刷水平较高,如精写本、精刻本、各种套印本、红印本、拱花等。
4、学术价值 如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某一学术领域有独到见或较为少见的本、写本、批校本、过录本等,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5、文物价值有些古书,抄写或刻印本年代久远,流传又较少,如宋版书,无论从纸质墨迹、印刷技能、装帧水平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四、古书籍的鉴定
1、纸张做旧:纸张是文字的载体,没有纸张就没有书籍,因此判断古书籍的真伪,首先要看纸张是否古旧。所以制作古书籍伪本必须将纸做旧。将纸做旧有两类:一类是“染纸”,包括用糖水,或用栗子壳本水,或用茶水,或用其他方法等将纸染成黄褐色,也有用烟水熏黄的,以求使纸显旧色;第二类是用“旧纸新”如果作伪者存有古纸,就可在纸上面新印古书内容,然后订成“古书籍”,这种作伪方法尽管较少,但却使人很难从纸上辨别其为赝本。
2、伪造序跋:一些重复刻印本上,除保留有原书的序跋外,又增刻新有序跋,叙述重印的原因,序跋后还著有姓名、年月等。这些都表明了书籍的真实年代。作伪者往往裁掉对其作伪利的序跋,或涂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伪造对其作伪有利的序跋。
3、伪造名人题跋,藏章印记。
4、伪造牌记:保旧牌记,挖掉复刻牌记,或挖补,涂改复刻牌记的年代。
5、裁截目录:将原目录裁去部分或全部,使人不知收全该书究竟有多少卷,以便用残本充当全本。
6、利用著录书:有些著录书的记载是错误的,作伪者便故意以此为据来兜售自己制作的伪本。
总之,古书籍作伪的手法多种多样,有时只采用一两种,有时则可能是各种手法混合应用。在实际辨别时,应该运用自己掌握的学识和有关资料进行全面考察被鉴定的古书籍,注意去伪取真,使到所购古书籍物有所值。
1本门派的衣服都可以拓印(其中阵营套装只能用金币拓7天不能永久)其他门派的套装都不能拓印。所以的江湖装备都可以拓印。大部分缝纫、铸造产物也可以拓印(有少量产物带有明显门派风格的非本门派不可拓印)反正你查看装备的时候,下面都会写可不可以拓印
2门派套装商那里是用牌子换衣服,牌子是团本掉落。你没满级想拓破军应该是不可能的,因为破军是绑定的,除非是你去打了团本掉落或者自己用侠义值换,但是没满级的话,两种途径都不可能获取
3拓印的npc不卖样式,但是外观界面是有一些样式出售的,比如下架的270名剑套,或者古早一点的阵营套,以及那个老虎外观。不过不多
对于即将到来的跨年,山东烟台这里即将举办着一场十分丰富和盛大的活动,这场活动就是艺术烟台系列活动,届时不仅有着精彩的表演,还有着很多优惠的,整个活动一直到春节结束的,大家在此旗舰,不管什么时候都可以来参加的!
烟台跨年2020活动艺术烟台时间2019年12月中旬至2020年2月底
“艺术烟台”跨年狂欢季活动安排2020年元旦春节期间,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将特别打造“艺术烟台”跨年狂欢季活动。推出14场新年音乐会、10部原创精品大戏、夜游文化场馆、元宵晚会+数场“周末小剧场”、精品展览等文化和旅游活动,贯穿2019年12月中旬至2020年2月底,彰显“艺术烟台”气质,营造浓浓节日气息,带烟台市民嗨翻整个冬季。通过丰富鲜美烟台惠民季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形成优势产品集聚效应,打造假日文化艺术展演盛宴,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叫响“冬游烟台”“艺术烟台”品牌。
14场新年音乐会嗨翻乐民新年音乐会是跨年狂欢的刚需,烟台乐民早已翘首以盼。2020年新年音乐会由国际一线乐团和烟台本土乐团联袂奉献,共演出14场。从演出主体看:
国际一线的交响乐团
今年来烟的乐团有:塞尔维亚、德国、乌克兰、意大利、罗马尼亚的知名交响乐团,他们将为观众带来对世界经典音乐的一流演绎。除了综合性音乐会以外,还有日本女钢琴家星山智子的专场音乐会、《宫崎骏·久石让动漫视听音乐会》、融故事性与艺术欣赏性于一体的歌剧音乐会《塞维利亚理发师》等,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个性化音乐体验。
烟台本土乐团
烟台人最引以为傲的两支本土乐团——烟台文华爱乐乐团和烟台华韵民族乐团将再度登场,为自己的城市倾情演绎新的精彩。为提升演出质量,烟台文华爱乐乐团特邀烟台籍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王燕回乡演出,同时还邀请济南、青岛18位知名音乐人倾情加盟,将再次刷出演出新高度。
10部原创大戏成为跨年新亮点2019年紧扣时代主题和现实需求,烟台市集中创排10部优秀剧目(京剧《戚继光》、吕剧《社区书记》、旅游剧《长岛长岛》、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吕剧《突围》《衣家人》、蓝关戏《四知太守》、话剧《雷雨》、吕剧《老房》、京剧《寸草心》),跨年季里将在市、县两级剧院根据当地情况进行集中展演。
由市级院团创排的京剧《戚继光》和吕剧《社区书记》,从剧本创作、资金投入、创排阵容均为近年之最。吕剧《社区书记》将于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1日烟台大剧院继续上演两场;京剧《戚继光》于2020年1月8日、9日在烟台大剧院闪亮呈现,展示我市最新艺术创作成果。
新编历史京剧《戚继光》是烟台市实施舞台艺术创作精品工程精心打造的重点剧目,该剧讲述了明代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抗击倭寇、保家卫国的英雄史诗故事,艺术地表达了中华儿女守疆卫土、誓灭来犯之敌的气魄与决心,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吕剧《社区书记》以烟台市芝罘区大海阳社区书记冷晓燕为代表的基层优秀干部为原型,讲述了工作在最基层的社区书记肖海燕深入群众、扎根人民,为群众服务的故事。
此外,牟平大剧院今年作为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首批试点剧场,为体现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服务的普惠性,演出进一步降低成本,跨年狂欢季牟平大剧院安排了三场超低价惠民演出,票价最高不超过30元。
分别是2020年1月10日由山东省京剧院带来的传统京剧《状元媒》、2020年1月12日《宫崎骏·久石让动漫视听音乐会》、2020年2月14日话剧《一夜一生》,其中《状元媒》《宫崎骏·久石让动漫视听音乐会》已经开票,市民们用不到30元的价格就能看到省级剧院水准的优秀演出,进一步满足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元宵晚会+“周末小剧场”今年的元宵晚会将更加突出胶东民俗,既有节日习俗的舞蹈声乐展示,又有剪纸、书法、对联等充满年味的形象展示。晚会还特别设置了“天南海北烟台人”板块,邀请旅居外地的烟台籍音乐家回家过元宵。
“小剧场”是开放城市的文化标配,吸引着戏曲、话剧等分众群体,参与演出的演员不多,属于比较轻松愉快的表演,也很有情调,引领着城市的周末“情调”文化。
跨年季期间,烟台市将在周末集中开放烟台市京剧院小剧院和市吕剧院百花剧场,进行戏曲和话剧演出。市京剧院将上演京剧《八仙过海》《京剧名段演唱会》《优秀青年演员折子戏专场》;市吕剧院除演出吕剧《西海地下医院》《吕剧经典剧目折子戏》外,还将发挥本院乐队优势,奉献《新春民族音乐会》专场,满足观众对戏曲和民族音乐的欣赏需求。同时,鼓励各县市区开放周末剧场,丰富跨年文化内涵。
4个市级文化场馆延时开放跨年季里,烟台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烟台美术博物馆逢周末和假日均延时开放至晚9点,集中打造“跨年夜宴”。结合冬游烟台工作安排,对于热爱美术的朋友,烟台美术博物馆1月24至1月30日晚7:30至8:30在馆内一层书吧举办漫画面对面、传统剪纸、面塑、插画等体验活动;每周周六举办解密静物绘画、吴冠中线与墨的交融、美术微**等系列美术公教活动;2月8日元宵节将在馆内举办新春灯谜会,营造正月十五热闹、欢快、吉祥的氛围。
此外,过年期间还在基层美育示范点举办8场美育展览,让广大青少年、美术爱好者在喜庆祥和的氛围中得到美的艺术享受。
烟台图书馆推出尼山书院国学讲座、书香伴我度寒假·中学生古籍拓印培训体验、我们的节日——《中华传统佳节:春节、元宵》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春节、元宵节的起源、传说、节日习俗、特色饮食,使读者关注、了解和弘扬灿烂瑰丽的民族传统文化。
烟台市文化馆举办“北撤烟台——东江纵队革命历史展”“非遗大集送祝福”“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活动,组织烟台剪纸、胶东花饽饽习俗、手作香、海阳绿茶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活动现场与市民互动,让观众感受胶东民俗魅力。
市博物馆发挥馆藏优势,推出“走进烟博过大年”新年童谣、福气盈门、幸福吉祥“鼠”于你等12个专场,举办《墨影留真——馆藏青铜器拓本展》《能饮一杯无》三件馆藏典粹展览,吸引市民观众徜徉其中,度过别样的新春佳节。
文艺小分队走进社区、商圈、景区和乡村“艺术烟台”跨年狂欢季期间不仅有精彩的城市演出,还有形式多样的社区、商圈、景区等基层演出。烟台各级文化单位将组织文艺小分队,协调艺术培训机构、民间文艺团体等共同赴社区、商圈和景区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
精品展览彰显“艺术烟台”气质烟台美术博物馆目前在展的“无奇—曹林纸面作品展”燃爆朋友圈,点赞无数。元旦春节期间,烟台元素展览依然唱主角、份量足。
包括烟台美术博物馆举办的“烟台籍书画家杨中良山水画新作展”、展示烟台油画最高水准的“2020烟台油画学会年度展”、“传·承——郭万祥剪纸艺术展”;还有烟台画院举办的“2020年烟台市迎春画展”“墨彩四季冬烟台画院美术作品展”“回家过年—王登科徐宝勤戈晓湘孙天魏四人联展”等展览,充分展示本土美术工作者和天南地北烟台人的最新美术创作成果,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此外,像粉墨丹青·杜彦锋水墨戏剧人物作品巡回展(烟台站)、杨勇、刘玉泉郭线庐美术作品展、当代女画家提名展等外邀展览都会给烟台市民带来不同的艺术呈现。
跨年期间,艺术烟台的活动真的是十分的丰富了,大家在整个春节期间都可以有着精彩的活动可以去参加,让大家感受到春节浓浓的气氛!
一、书法篇
远涉帖 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书法艺术趋向成熟的时代。在他出生前四年,汉灵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首次把书刻文字称作“书法”。 这标志着作为交流工具的“写字”,与作为美学欣赏与实用相统一的“书法”,正式拉开了距离,并使后者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这时汉隶已成为别具风格的主导字体,同时又始创了草书、行书和楷书,使篆、隶、草、行、楷五体基本齐备。
诸葛亮喜爱书法,在青少年时代就进行过刻苦的训练,能写多种字体,篆书、八分、草书都写得很出色。 南朝•梁陶弘景是一位大书法家,他所著《刀剑录》记载:“蜀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1年),采金牛山铁,铸八铁剑,各长三尺六寸,……并是孔明书作风角处所。”。虞荔《古鼎录》记载:“诸葛亮杀王双,还定军山,铸一鼎,埋于汉川,其文曰:定军鼎。又作八阵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书。” “先主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于汉川铸一鼎,名克汉鼎,置丙穴中,八分书……又铸一鼎于成都武担山,名受禅鼎;又铸一鼎于剑山口,名剑山鼎。并小篆书,皆武侯迹。”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义作二鼎,一与鲁王,文曰: ‘富贵昌,宜侯王。’;一与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并古隶书,高三尺,皆武侯迹。”北宋时周越所著《古今法书苑》也记载:“蜀先主尝作三鼎,皆武侯篆隶八分,极其工妙。”。
上述记载是可信的,特别是南朝陶弘景,距诸葛亮仅二百余年时间,他的见闻和记述应是有事实依据的。 宋徽宗宣和内府的《宣和书谱》卷13记载:诸葛亮“善画,亦喜作草字,虽不以书称,世得其遗迹,必珍玩之”。又说:“今御府所藏草书一:《远涉帖》。”这说明到北宋末期(公元1119—1125年)在皇宫内府还珍藏有诸葛亮的书法作品。 南宋陈思《书小史》记载:诸葛亮“善其篆隶八分,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极,混合阴阳’等字,殊工”。
从宋代开始,把 前人著名书迹摹刻拓印下来,以便流传,称之为“法帖”。这一则记载说明:在宋代诸葛亮的书法作品是作为有示范意义的“法帖”流行于世的。 诸葛亮在繁忙的政务和军事活动中,始终不忘书法。《常德府志》记载:“卧龙墨池在沅江县西三十里卧龙寺内。俗传汉诸葛武侯涤墨于此寺,因名。”我们知道,诸葛亮在常德一带活动的时间,是在赤壁大战之后,战事十分紧张频繁,可是他仍然不忘临池挥毫。
遗憾的是,现在还无法看到其书法真迹,这只有寄希望于考古的发现了。
二、绘画篇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张彦远还在其《论画》一书中,记载了当时绘画收藏与销售的情况。他说:“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赵岐、刘亵、蔡邕、张衡、曹髦、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诸葛亮之流是也。”以晋、宋画家为中古,以齐、梁、陈、后魏、后周、北齐的画家为下古,隋和唐初的画家则称之为近代。近代画家作品的价格与下古画家作品价格相近,而以上古画家作品价格为最高。
张彦远记述当时一些近代画家如阎立本、吴道子等人绘画作品的售价:“屏风一片值金二万,坎者售一万五千,”“一扇值金一万。”并说汉魏三国(即上古)画家的作品,在唐代已是“有国有家之重宝”, “为希代之珍”。张彦远(生于公元815年)出身于宰相世家,家藏法书名画非常丰富,他的《历代名画记》,向有“画史之祖”的称誉,他的记载和论述,在中国绘画史上一直是可信而难得的史论资料。从他的记述中,可以大致看到诸葛亮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历史地位和艺术成就。 东晋史学家常璩的《华阳国志》记载: “南中,其俗征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诅盟要之。诸葛亮乃为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驼羊。后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又画夷牵牛负酒赍金宝诣之之象,以赐夷,夷甚重之。”又记道: “永昌郡,古哀牢国……世世相继,分置小王,往往邑居,散在溪谷,绝域荒外,山川阴深,生民以来,未尝通中国,南中昆明祖之,故诸葛亮为其图谱也。”从以上两段记载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确具有非凡的绘画才能。他的画作既取材于现实生活(如南中少数民族的生活)又有神奇而丰富的想象(如神龙等),而且构图宏伟,场面博大。
诸葛亮不仅能画天地、日、月,而且能画各种建筑、车马、动物和人物。能掌握如此全面的绘画技巧的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诸葛亮作画绝不是出于个人的闲情逸致,他的绘画艺术总是为他的政治和军事目的服务的。
三、音乐篇
这方面在古籍中多有记述。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习凿齿《襄阳耆旧记》:“襄阳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瑟为《梁父吟》,因名此山为乐山。”当然还有卧龙吟,真是千古绝唱, 《中兴书目》记载:“ 《琴经》一卷, 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谢希夷 《琴论》也记有:“诸葛亮作《梁父吟》 。” 《舆地志》记载:“定军山武侯庙内有石琴一,拂之,声甚清越,相传武侯所遗。”从 以上记载就足以看出:诸葛亮在音乐方面有着很全面的修养和很 鬲的艺术成就。他既长于声乐——会吟唱;又长于器乐——善操琴;同时他还进行乐曲和歌词的创作,而且还会制作乐器——制七弦琴和石琴。不仅如此,他还写有一部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传世和近年发现的大量青铜器表明,青铜器本身有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变系统:
原始社会后期开始萌芽
夏代初步发展
商周鼎盛
春秋战国繁荣
秦汉变革、中兴
两晋南北朝至隋唐走向衰落
宋元明清仿古和作伪
石、木、蚌、骨器——金属器物,最先出现的是铜制品。铜器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原始社会后期的历史条件为冶铜术的发明提供了以下物质基础:
首先: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于农业的发展,农业经济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随着劳动效率的提高,人们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产品,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对生产工具的锋利与坚硬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剩余产品的增多,给人们追求美的愿望提供了更多的物质条件。农业、手工业的分工,使金属制造业与制陶、玉石、纺织业一样,成为独立手工业部门。
其次,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人们为了制作石制农具、工具和武器,在开采和选择石料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和认识了含有铜质的石头和自然铜,或铜锡混合的矿石。为了能从矿石中冶炼出铜,人们把长期烧制陶器的生产经验用在冶铜上。烧制陶器的温度一般在950℃---1050℃,铜的熔点在1080℃,两者的温度已经相当接近了,这样就为冶炼铜矿石提供了重要的燃烧条件。
最后,原始社会后期,人们能制作多种工具、武器与生活用具,人们已经娴熟地掌握了磨光和钻孔等技术,并且造型准确。特别是在玉器的制作上,已经运用了切割、雕琢等一整套技术。反映了高超的制作工艺水平。为铜器的制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 青铜器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一、青铜与青铜时代
青铜是指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的合金,如铜与锡的合金为锡青铜,铜与铅的合金为铅青铜,其它还有铅锡青铜、镍青铜等。中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古称金或吉金,其化学成分是锡青铜和铅锡青铜。
人类最早使用的铜是自然铜
伊拉克:札威•彻米 公元前一万年至九千年 自然铜做的装饰品
伊朗:阿里•喀什 公元前约九千年或前七千年 自然铜装饰品
埃及进入铜石并用时期是公元前四千年。
青铜时代:在人类技术发展的阶段中,使用青铜兵器和工具的时代,就称为青铜时代。
中国青铜时代:以大量使用青铜生产工具、兵器和大量使用青铜礼器为特征。
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形成,经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大约经历了十五个世纪。
高峰:在商的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冶铸业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标志而达到高峰。战国晚期,冶铁业出现,高水平的青铜冶铸业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使命。
二、青铜器的发现与研究
《汉书•郊祀志》记宣帝时美阳献鼎。张敞根据鼎上的铭文建议:“臣愚不足以迹古文,窃以传记言之,此鼎殆周之所以褒扬大臣,大臣子孙刻铭其先功,藏之于宗庙也。今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于宗庙。”
宋代青铜器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与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和活字印刷、拓印技术等的发明推广分不开。
吕大临《考古图》 王黼《宣和博古图》
清代由于训诂学的发展,青铜器铭文成为古文字研究的重要对象。
青铜器的收藏和青铜器铭文释读之风大为盛行,青铜器图像和文字考订的著作也逐渐增加。 乾隆年间《西清古鉴》《西清续鉴》《宁寿鉴古》
青铜器作为一门综合研究的学科,是由郭沫若、容庚奠定基础的。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彝器形象学试探》,对两周青铜器铭文作了系统的断代研究。郭沫若把青铜器铭文的研究与古代历史的研究更明确地结合起来,并企图解决古代社会的性质问题。容庚的《商周彝器通考》在当时条件下把青铜器的彝器部分作了尽可能的综合考察,进行了缜密的论证,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新的测试手段应用于青铜器的断代、铸造,乃至乐律方面的研究,形成了青铜器科学研究与科学的考古发掘相结合的时期。
三、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青铜生产工具,生产工具包括手工工具和农具。这一类器物的形式和数量,体现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相应的青铜生产工具,就不可能有商周时代程度更高的生产分工和为古代社会的文明创造更多财富。
对商周青铜手工工具和农具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对各种工具的形式作断代研究,同时对它们的使用对象和效能也要进行研究。即劳动模拟实验。整理、统计和研究陶范对于我们了解青铜器的铸造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对青铜工具的成分还要进行化学或物理的系统分析。
2、青铜兵器,青铜兵器是奴隶主贵族军队的必要装备,对奴隶贵族来说是极其重要的。青铜兵器的生产数量很大。
商周青铜兵器的研究,是商周兵器史、战争史研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各种兵器的变化式样要进行研究。兵器的形制随着使用经验的丰富而逐渐有所改进,因而促使兵器形状的进化。研究青铜兵器各个时期的特点,探索各种兵器变化的序列,这个序列必然反映兵器改进的进程。对青铜兵器的成分的分析,比之青铜礼器的研究具有特殊性。兵器是靠它的合金质地和式样完善来取胜的,尤其是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各类兵器合金成分大有改进。对于兵器的制作,使用的是当时最新、最先进的铸造方法,其中有的是提高兵器物理性能的,也有的是为了起到装饰的作用。这里保存了许多极为宝贵的铸造学中的遗产。
3、青铜礼器,青铜礼器一直是青铜器研究的主体,是研究商周礼制最重要的实物资料。
礼器的分类断代是至关紧要的,这是青铜礼器研究工作的基础。在青铜礼器的各个类型中的基本器形变化,都有其客观的发展序列。在各个序列中应有时间或王世明确的标准器。标准器对于青铜礼器的分类、分型有着重要的意义。
青铜礼器也称为彝器,彝的意思是常,以钟鼎为代表的宗庙常器,也就是青铜礼器。礼器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凡是可以体现“礼”的器物,都在它的范围之内
4、铭文,指商周青铜器上所有铸造和刻凿的文字,其中主要是青铜礼器的铭文。有许多可以视为信而有徵的历史文献。东周时代不属于礼器的青铜器上,也有内容很重要的铭文。
青铜器铭文的研究,是青铜礼器研究的重要部分。青铜器铭文因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而显得特别重要。同时,商周青铜器铭文都是当时语言的记录,保存着大量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方面的资料。长期以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青铜器铭辞学。青铜器铭文是我国现存最古的文字之一,商代的青铜器铭文和甲骨文并存。研究青铜器铭文的重点,是与周礼相联系的史料研究。
5、青铜艺术,从造型艺术观点来看,许多青铜器又是工艺美术品。商周青铜器艺术装饰承接新石器时代艺术的若干传统,经过长期绵延不绝的变化,形成独特的体系,成为中国艺术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青铜艺术研究包括青铜器单个纹饰、整体的造型和综合的青铜艺术的研究。纹饰的结构特征,经常用来判断器物的相对年代。另外,纹饰的表现手法如平雕、浮雕、高浮雕等,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要根据考古资料和铭文内容的研究来确定具有各种特征纹饰的相对年代,然后形成序列。青铜器的整体艺术造型,主要是器物的形象特点,各种附饰和纹饰的整体适应性水平。
6、青铜乐器,由于青铜器编钟出土资料渐多,提供了对青铜乐器的组合及其用途的研究的可能性。
由于随县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带动了对古钟的音高和音律的声学研究。其它地区各种形式乐器的发现,对青铜乐器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对各种青铜乐器器形的发生、发展、组合数目和在音乐演奏中的作用等进行科学的探索,力求对古代音律的发展水平做出正确的估计。
7、青铜铸造技术,青铜的冶炼,是人类改造自然物质的第一批成果之一。古矿井的发现,各种铸造方法,各种青铜的成分,陶范和失蜡法浇铸工艺等,都是铸造技术探讨的重要问题。
冶金史的发展,就是从冶铸青铜开始的。青铜铸造技术的研究,不仅要对古代技术所达到的高度做出具体而正确的解释,研究的成果还可以为现实的生产服务。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标志着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古代炼炉的构造、冶炼的方法、原料、燃料、浇铸的形式和合金成分等,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铸造一件好的铜器最基本的关键是陶范配制的成分、工艺、火候和质量。因此,对于陶范本身的研究就非常重要。青铜的合金成分比例一般比较复杂,春秋中、晚期技术发展较快,出现了用特殊的铸造方法使器物的外表产生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能,这些都需要作详细而准确的科学分析和研究的。
8、华夏族以外的青铜器,中原地区以外的古代边远部族铸造的青铜器,有着浓重的地方风格和独特的形式,也体现了与华夏族之间的文化交融。这些不见于文献记载的青铜器,是认识和研究华夏族以外各部族物质文化的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也是青铜器研究的一部分。
9、青铜器辨伪,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青铜器的辨伪也是不可缺少的。青铜器的作伪,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传世的青铜器,至今仍大量地存在着,各种作伪的技巧达到了乱真的程度,在一些重要的著作中,有时也不可避免地引用赝品,这给研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辨别各种作伪的技巧及特点,就必须对传世的青铜器作深入的研究。
青铜器研究的对象,将会随着资料的丰富和工作的深入而有所发展。青铜器研究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它既有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也有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还有两者相结合的“边缘科学”。目前青铜器研究已经成为一门多课题的综合性学科。而青铜器研究的任务,产生于对青铜器各个方面问题不断深入探讨的过程中,产生于新发现的考古资料的启示中。
第二节 青铜器的分类
青铜器的分类,主要是为了清楚地区别青铜器的性质和作用,有利于研究各自所形成的器形体系。
具体分类如下: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农具与工具、货币、玺印符节、度量衡器、铜镜等。下面就各类器物的名称、用途和形制特征做具体介绍:
一、食器。包括炊煮器、盛食器和取食器。主要有鼎、鬲、甗 、簋、盨、簠、敦、豆、匕 等。
(1)鼎:古代炊器,有烹煮肉食或盛放鱼肉的用途。形状大多数是圆形、三足、两耳;也有四足的方鼎和圆形、方形的扁足鼎等形式。圆形鼎的器身,一般为盆、盂的形状。方形鼎器身一般呈斗状。最早的铜鼎都是仿照陶器制作的。
鼎是青铜礼器中的主要食器,在古代社会中它被当作“明尊卑,别上下”,即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力的象征。据礼书的记载,西周时天子用九鼎,第一鼎是盛牛,称为太牢,以下为羊、豕、鱼、腊、肠胃等;诸侯一般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也有用一鼎的,鼎实为豕。
(2)鬲:煮粥器,新石器时代已经普遍使用陶鬲。《尔雅•释器》指款足鼎谓之鬲。《汉书•郊祀志》谓鬲为空足鼎。可见鬲的形状是似鼎而足空,足空则煮水易热。最初形式的铜鬲就是仿照陶鬲制成的。还有一种方形的鬲,鬲体分上下两部分,下部有门可以开合,门内可以放入木炭。
(3)甗;蒸饭器,全器为上下两部分,上体用以盛米,称为甑,下体为鬲,用以煮水,中间的箅通汽以蒸于甑。其形制有圆形、方形;有上下合体的,有上下分体的。汉晋以后甗的鬲足就没有了,这种无足鬲则称为釜。甗是绝大多数殉葬青铜礼器的墓中必有之器,它和鼎、簋、豆、壶、盘、 组成一套随葬礼器,主要出土于西周末、春秋初的墓葬中。
(4)簋:是盛放煮熟的黍、稷、稻、梁等饭食的器具。铜器铭文中的簋字一般都写成“?”,古籍中写成“簋”。其用途相当于现在盛饭的大碗。多数为圆腹、侈口、圈足,有无耳、两耳、三耳,甚至四耳的。
商周时期,簋是重要的礼器。特别是西周时代,它和列鼎制度一样,在祭祀和宴飨时以偶数组合与奇数的列鼎配合使用。据文献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考古发现也证明簋以偶数出现的时候为多。
(5)簠: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稻、梁等饭食的器具。《周礼•舍人》“凡祭祀共簠簋”。郑玄注:“方曰簠、圆曰簋,盛黍、稷、稻、梁器。”在实物中见到的簠都作长方形,口外侈,有盖,盖与器大小相同,合上为一器,打开则为相同的两器。这一特点,在古器物学上又称为“却立”或“却置”。器、盖各有四短足。簠在经籍中称为“胡”或“瑚”,又有称为“匡”的。
(6)盨:是盛放黍、稷、稻、梁饭食的器具。形似簋而椭圆,敛口、鼓腹,两旁有兽耳或附耳,下有圈足或四足,上有盖,盖上有作矩形的四足或可提拿起的圈形足。盖也可以仰置盛物。盨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主要流行于西周晚期,到春秋初期已基本消失。一般成偶数组合。
(7)敦:盛放黍、稷、稻、梁饭食的器具,由鼎、簋的形制结合发展而成。其基本形制为圆腹、二环耳、三短足、有盖。有的敦为“上下圆相连”形,即通常所说的“球形”或“西瓜形”的敦。盖与器特点完全一致,使用时可分一器为两器用,提高了器物的使用价值。古人又称一种无足的敦为废敦。敦产生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晚期到战国晚期,秦以后消失。
(8)豆:专备盛放腌菜、肉酱等和味品的器皿。从甲骨文和金文看,豆最早可能是盛黍稷之器。豆的基本形制是上有盘,下有长握,有圈足,多有盖。长握称“校”,握下圈足称“镫”,青铜豆出现在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
(9)匕:古代挹取食物的工具,古文献中多有记载,《仪礼•少牢馈食礼》郑注云:“匕所以别出牲体也”。可见匕的用途为挹取饭食和牲肉。考古发现的匕常与鼎、鬲等器物共出,如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的鬲就附有匕。匕体一般为椭圆形,后有柄,为挹取方便,有的匕体前端作成尖形。柄常常雕镂出很精美的花纹,礼称这种雕镂柄的为“疏匕”。
二、酒器。饮酒器、盛酒器和提取酒的器皿统称酒器。包括爵、角、斝、觚、觯、尊、觥、卣、盉、方彝、罍、壶、勺等。
(1)爵:最早出现的礼器。爵由铭文证明,为用于宴饮酌酒之器。其形制为圆形,平底或凸底,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状尾,以均衡流的重量,起到全器平衡的作用。爵的一侧有鋬,下面有三个高尖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此为商和西周早期的共同特点。
(2)角:饮酒器。《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郑玄注:“四升为角”。与其它酒器组合。角的形制似爵,但无两柱,两端都是尾。
(3)斝:温酒器。王国维《说斝》引罗振玉之说,认为经籍饮器之散为斝之讹。斝的形状似爵与角,与爵、角主要不同点是无流无尾,仅在口缘上有两柱。腹的形状为圆形、平底。
(4)觚:饮酒器。传世的数量很多,考古发掘时,经常与爵共出。形状似喇叭,一般是细长身,大侈口,圈足,在长身上常有凸起的棱作为装饰,这与铸造时范的接榫有关系。
(5)觯:饮酒器。青铜器中习称的觯有两类,一类是扁体的,一类是圆体的,形似小瓶,侈口、圈足。此两类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皆有,后者且沿用至东周。
(6)尊:高体的大型或中型的盛酒器。金文中称礼器为尊彝,尊象双手奉酉形,彝象双手献沥血的鸡,即尊酒奉鸡牲祭祀之意。尊彝是祭祀的礼器之共名,是指一组祭器,而不是指某种礼器的专名。诸凡酒器食器,金文中泛称为尊彝。尊的形制最常见的有圆形、侈口、圈足的,也有侈口方形的尊。另外,在尊一类的器物中,还有一些鸟兽形状的,即所说的鸟尊、象尊,这应该是尊的一种特殊形制,统称为鸟兽尊。它们的用途均为盛酒器。
(7)觥:盛酒器。器形特征是形似匜,椭圆形腹或方形腹,圈足或四足,有流和把手,有盖,盖作成有角的兽头形或作成长鼻上卷的象头形。觥出现于殷墟晚期,沿用至西周早期。
(8)卣:盛酒器。卣是专用以盛酒的祭器。卣形制似壶,但有提梁,故俗称提梁卣。卣腹的形状很多,或圆、或椭圆、或方形,也有作成圆桶、鸱 、虎吃人等形的。
(9)盉:盛酒器或酒水调和的器具。盉的形状教多,一般是深腹、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把手,有三足或四足。也有流在顶上的异形盉,以及圆腹有螭梁的盉。青铜盉的出现在商代早期,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
(10)方彝:盛酒器。彝,古代青铜器中礼器的统称。《尔雅•释器》:“彝、卣、罍,器也。”郭璞注:“皆盛酒尊,彝其总名。”在古籍和铜器铭文中未见以方彝为礼器的名称,宋人以这类器形体作方形而定此名。其特征是高方身,带盖,盖似屋顶形。腹有直、有曲,有的还从腹旁有两耳上出,盖与腹大都相对应地有四条或八条棱脊。商代早期已经有陶质的类似方形器的出现,但已发现的青铜方彝出现于商代晚期。
(11)罍:盛酒器。《说文》曰:“罍,酒尊。”罍又兼可盛水。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宽肩,肩上有二耳,有盖;圆形罍,大腹,圈足,两耳。这两种形状的罍,常见在一侧的下部有一个穿系用的鼻。罍的器形,见于商代晚期,它的流行时间至春秋中期。
(12)壶:盛酒器。《周礼•秋官•掌客》:“壶四十。”郑玄注:“壶,酒器也。”《诗•大雅•韩奕》:“清酒百壶。”金文壶字象有盖两侧有系和腹部庞大的容器,故壶可以视为长颈容器的统称。古代酒的品种多,故酒壶的器形也各有不同。青铜壶在历史上使用的时间自商至汉代或更晚。壶的样子很多,有圆形、方形、扁形和圆形带流的壶等多种形状。
三、水器。水器中绝大部分用于盥洗,故亦称之为盥器,大致可分为承水器、注水器、盛水器和挹水器四种,包括盘、匜、盂、鉴、缶(fou)、瓿(bu)等。
(1)盘:承水器。商周时宴飨用。宴前饭后要行沃盥之礼《礼记•内则》载:“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 盥卒,授巾。”此外,盘还可用来装冰。商代晚期逐渐开始流行,战国以后,沃盥之礼渐废,盘也被洗代替。
(2)匜:盥手注水之器。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
(3)鉴:《说文》:“鉴,大盆也。”用作盛水,并可沐浴。在铜镜尚未盛行时, 古人也用鉴盛水照容貌。
四、乐器。包括铙、钟、钲、鼓等。
(1)铙: 我国最早使用的青铜打击乐器之一,流行于商代晚期,周初沿用。铙形似铃而较大,身体短宽, 口部呈凹弧形。《周礼•地官》“以金铙止鼓”。即退军时用以指示停止击鼓的。也用于祭祀和宴乐。
(2)钟:祭祀或宴飨时用的青铜打击乐器。钟的形式是从铙演化而来。
(3)钲:古代行军所用乐器。形体似铙,比铙高大厚重,俗称大铙
五、兵器。包括戈、矛、戟、镞等。
(1)戈:商周时期兵器中最常见的一种。古称勾兵。由戈头、柲、帽和 末的鐏构成。商和西周 帽大多为木质。
(2)矛:用于冲刺的兵器。
(3)戟:戈与矛的合体。兼有勾、刺两种作用。
(4)矢镞:远射兵器。
六、杂器。包括生活用具、 车马器、货币、玺印等。
(1)镜:古代照面的用具,一般呈圆形,正面光洁,背面有纽可穿系。
齐家文化:
殷墟:素背,镜面较小 春秋:数量不多
战国中期:盛行期,数量大增,制作精巧美观,背面图案多几何纹和动物纹,无铭文
汉:西汉至东汉早期,铜镜逐渐变厚重,背面多铸吉祥语。王莽时出现纪年铭铜镜。西汉时“透光镜”
隋唐:铜镜的再盛时期。种类繁多,葵花镜、菱花镜、人物故事镜、狩猎骑射、海兽葡萄镜等
宋:仍流行菱花镜 元以后铸镜技术逐渐衰退
(2)带钩:束腰皮带一端的挂钩,古称鲜卑师比头,初为北方草原民族使用,春秋战国时期传入中原,一直沿用到汉代。基本形制为下端有钉柱钉于皮带的一头,上端曲首作钩,用以钩挂皮带的另一头,中间有钩体,侧视呈S形。
(3)薰炉:汉晋时期薰香用具,也称博山炉。
(4)货币: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铸币主要有布币、刀币、贝钱和圜钱。
布币—仿照青铜农具铲的形状铸成,原始空首布出现在西周时期,大量铸造在春秋时期,式样与铜铲相同。战国时期布币改制,銎部扁平成一体。
刀币—仿照刀铸造的,齐大刀,燕小刀(明刀)
贝币--,俗称“鬼脸钱”或“蚁鼻钱”,流行于战国时期的楚国。
圜钱—仿照圆形玉璧。
(5)符及玺印
符—传达命令或调遣兵员的凭证,一符分为左右两半,分存两方,使用时两半相合,称为“符合”,表示命令验证可信。 因状若伏虎而又名虎符。盛行于战国、秦、汉。
玺印—官私书信往来和相互交往的凭证。
第三节 青铜器花纹
一、 兽面纹。旧称饕餮纹。
二、 龙纹
三、 凤鸟纹
四、 各种动物纹
五、 火纹
六、 几何纹
七、 人物画像
第四节 青铜器铭文
一、铭文的产生与发展
青铜器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商代到春秋时期的铭文一般是铸成的;战国秦汉时期的铭文大都是刻成的。
铭文的产生与发展,与文字的发生发展以及青铜器的铸造技术进步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商代中期以后,青铜器的铸造技术有较大发展,甲骨卜辞的书契也迅速发展,铜器铭文的铸造也开始兴盛起来。但每件器物的字数一般只有一个字,二三字。多者四五个字,到商末时,也没有超过五十个字。这个时期的铭文一般都铸在器物不明显部位,所铸刻文字有表示族名、祭器、宴飨、狩猎、战争、职官名等内容。
西周是青铜器铭文大发展的时期,铭文从性质、内容、形式、数量甚至书体方面都有了较大变化。记载有王室的政治谋划、历代君王事迹、祭典训诰、宴飨、田猎、征伐方国、赏赐册命、奴隶买卖、土地转让等内容。
春秋时期青铜器的铭文出现了随意性,大都为联谊婚姻、夸耀祖先等内容。
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简册帛书通行,文字日见繁复,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变化,青铜器铭文逐渐走向衰落。
二、青铜器铭文格式
1、徽记 2、祭辞 3、册命 4、训诰 5、记事 6、追孝 7、约剂(个人之间)、律令(政府的法律条令) 8、物勒工名(器主、工师、工匠、器物放置地点、容量、重量等)
三、铭文的内容
1、王室祭典
2、戎事
第五节 青铜器的铸造技术
一、商、西周时期的铸造技术
一模一范
二次铸造
加工磨砺
二、春秋时代的铸造技术
失蜡法
错金银
名剑套拓印不了。FB的有的可以。 不可以拓印其他门派325套以及310套 总而言之只能拓印自己门派的。 有的可以拓印 像那种装备推荐上显示 外功门派内功门派什么的可以随便拓印。 例如10皇宫爆的治疗散件内功散件 也可以随便拓印。
本文2023-08-08 09:49:3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8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