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日食记录是什么时候?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观测日食的国家之一。天文史资料记载显示,中国观测日食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而且我国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丰富的日食记录。
在公元前23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象台。在不包括甲骨文在内的史书记载中,也早已有了大量的日食记录,将近1000多次。
我国最早的日食记录是“仲康日食”,它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日食,即《书经》的《胤征》篇所载“惟仲康肇位四海……乃季秋月朔”。它也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发生于公元前21世纪的夏王朝仲康年间,关于这次日食的情况有过这样的记载。
说是在夏朝第四位君王仲康时代,国势刚从前朝太康时代的动乱中恢复过来,朝廷内外开始有一些新兴的气象。这年的金秋季节,天气晴朗,农民们正在田里收获一年的劳动果实,到了中午时分,人们突然发现,原本高挂天空明媚的太阳光线好像在一点点减弱,仿佛有个黑黑的怪物正在一点点地把太阳吞吃掉——这就是我们传说的“天狗吃太阳”!但是当时的百姓们面对这种突然而至的天象,把它当成了凶险天象,个个惊慌失措,急忙聚集起来敲锣打鼓,按当时的经验,据说这样就可以把天狗吓走。
这份记载虽然没有“日食”二字,但这则故事很明显描述的就是日食现象,它被公认为是一次日食记录。
另外,由于《书经》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很复杂,所以也有人认为今天的《尚书》是后人伪造的。所以它的日食记录在天文界还有些争议,但一般把它作为最早的日食记录。其实,在甲骨文中亦有商代日食记事。所以许多人认为最早的可靠文献应该是出土的甲骨文记录。因此,只能说不包括甲骨文在内的文献记载中,“仲康日食”被认为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
在世界各国的一些古老传说里,都提到日食是怪物正在吞食太阳。
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人认为日食是天狼食日;越南人说那食日的大妖怪是只大青蛙;阿根廷人说那是只美洲虎;西伯利亚人说是个吸血僵尸;印度人则说是怪兽。
古埃及的太阳教徒相信,存在着一条可以吞食太阳神的蟒蛇。另有些埃及传说记载,日食的发生是因为一只想在天庭称霸的秃鹰企图夺走太阳神的光芒。
印加人的神话中有只能通过甩尾巴来呼风唤雨的猫,而日食和月食正是这只神猫发怒的表现。
墨西哥印第安人每见日食,女人都歇斯底里地惊叫,因为他们认为这是魔鬼即将降临世间吃掉人类的信号。
美国的奥吉布瓦印第安人在日食发生时会向天空发射带火焰的箭,意图是“再度点燃”太阳。而非洲的一些民族则认为,太阳和月亮本是一对恋人,他们追逐时就发生了日食。
中国可能在2700多年前就有了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也较早推测出日食基本原理,但真正理解这种纯自然的罕见天象还是最近100多年的事。
上海天文台前台长赵君亮研究员认为,较可靠的最早日食记录见于《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这一事件发生于周幽王六年十月初一(公元前776年9月6日)。
在国外,古巴比伦人拥有最早的日食记录,发生在公元前763年6月15日,比上述记载晚13年。
有人根据《尚书》记载,认为中国最早的日食记录可溯至公元前1948年或更早,但赵君亮表示这并不可靠,因为经现代考证所得的日食日期与之相差200多年。
据不完全统计,从春秋时期到清代,我国日食观测记录达1000多次。
但由于古人科学认知力的局限,日食这种异象总被误认为不祥之兆。
“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诸侯置三麾,陈三兵三鼓;大夫击门;士击柝,充其阳也”,从这段记载可知,当时古人敲门击鼓祈求太阳快快复圆。
上海交大科学史专家江晓原教授说,就古人理解,日食之所以发生,乃上天意志干预人间、警示君王,而“日不食、星不悖”才是“太平盛世”。
不过,最晚至汉代,一些古代学者已基本推测出日食成因。
西汉刘向、东汉王充等人均有记述说,“日蚀者,月往蔽之”、“日食者,月掩之也”,张衡还进而推断了月食规律。
江晓原表示,中国较早开始利用日、月食的发生时刻,来检验天文历算的准确性,这种数值模型有时仅误差半小时到1小时。
但古代科学并不能改变当时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宇宙观,国外也是如此。
据说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预测出一次日全食,但为了制止小亚细亚地区已历时5年的部族战争,他编造了善意的谎言:上帝对这场战争极为恼怒,将用日食发出警告。
结果太阳果真被月球遮去,交战双方极度恐慌,立即休战,重归于好。
至400年前,伽利略开始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此后日食等天象得到了越来越多实证。
1873年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创建,成为国内最早的现代天文观象站点。
上海天文台佘山站站长林清表示,19世纪末到上个世纪初,随着现代科学知识普及,日食现象褪去了封建迷信色彩,公众开始普遍理解日食并非超自然力所致,完全符合客观的自然规律。
日食是地球、月球形成之后就已经存在的自然现象。而人类到来之后,日食有了新的意义。日食进入了人类的历史,并且成为历史重要的内容,从记录日食到预测日食,从相信它是天神干预人间事务的手段,到能够对它进行科学的解释,中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日食记录 中国第一 日食是人类肉眼所能观察到的最震撼的天文现象,所以人类自古就对日食重视有加。中国有悠久、丰富的日食观测记录。《竹书纪年》记录了夏仲康五年秋九月庚戌朔(约公元前二十世纪)的日食,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一次日食记录。据统计,从春秋到乾隆年间,中国史书记载的日食大约近千次,居世界首位。 在中国古代,观测日食的方法主要是用水盆反射的方法。这种方法最早见于公元前一世纪的《开元战经》。到了宋代,人们用油盆代替了水盆。元朝的郭守敬用小孔成像法能够准确测量食分(食分是被月亮遮住的太阳部分视直径与整个太阳视直径的比)。到了明朝末年,天文学家徐光启开始用望远镜观察日食。 日食预测有风险 人类预测日食的历史也非常久远。因为日食被赋予了很深的政治意义,所以古代皇家天学家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预报日食。据《尚书·胤征》记载,羲和(相传为帝尧所任命的皇家天学官员)因沉湎于酒,未能对一次日食做出预报,结果引起了混乱。这一失职行为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这说明当时已经开始预报日食。而在西方,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巴比伦人就已经能够预测日食(当然,他们也不一定预测得准)。 预测日食听上去很了不起,其实不需要现代的科学知识也能做到。首先,它的原理不难猜到,因为古代的天文学家整天都在跟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轨迹,所以很容易发现日食的时候月亮会“侵入”太阳,从而推测出日食的成因。第二,预测日食不用掌握“日心说”。其实,从运动学的角度来说,说太阳绕着地球转也没什么问题,之所以最终日心说胜出,是因为这种说法更简洁,也更符合牛顿力学的解释。预测日食不一定非要认为地球绕着太阳转,只要能够算出太阳的“轨道”和月亮的“轨道”的交点在何时何地即可。当然,这种计算还要辅以大量的观测数据。 那么,中国古代是采用什么样的宇宙模型,是怎么预测日食的呢?清华大学科技史研究所所长冯立升说,中国古代确立了与现代球面天文学模型基本一致的天球模型,还是比较先进的。中国人很早就知道了月球、太阳运行和日食的关系。中国古人在西周时发现日食都是在朔日发生,在战国时已经对交食周期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了一套预测日食的公式,东汉时提出了时限概念,因此预报日渐准确还是比较准确的,当然也有预测错误的时候。西方在近代研制出能够通过模拟太阳、地球和月亮运动而预测日食的仪器,中国古代并没有用这类仪器预测日食。 所以,古代有很多成功预测日食的例子,也有很多失败的例子。北京天文台台长朱进说,古代之所以预测日食不十分准确,一是因为宇宙模型不是太正确,二是计算精度也不高。 当然,现在的日食预测是非常准确的。朱进说,现在日食的预测已经不需要观测,全靠计算就可以精确预测日食,靠着计算机,可以很快很好地预测日食。虽然因为潮汐、小行星和遥远天体的微小引力等原因会引起地球、月球轨道的微小改变,但这种改变对日食预测的影响很小。 错报日食是件好事 《新唐书》卷二七《历志三·下》记载,当时负责天象观测、推算的官员报告说,开元十三年十二月会出现日食。古代中国人错误地认为,日食是对皇帝“不德”的警告和惩罚,所以通常皇帝们听到这样的报告就会设法作出禳救。当时,唐玄宗正在从泰山封禅回京的路上,于是用禁食、简装的方法来补救。 谁知道,到了天官预测的时间点上,日食居然没有发生!如果这事搁现在,我们会说天官算错了。可那时候这可了不得,大臣们兴奋地认为皇帝德行感天,纷纷上表祝贺。 这里引发出一个有趣的话题,如果日食是可以预测的,那么它就像二十四节气一样只是自然现象,很难再和政治活动挂钩,那么“天官”的作用就下降了;但是如果完全不能预测,“天官”就变成单纯的记录者,地位也会下降,那么他们的地位是如何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得以保持的呢? 唐代的天文学家僧一行真是绝顶聪明的人,他一语道出真谛:“使日食皆不可以常数求,则无以稽历数之疏密;若皆可以常数求,则无以知政教之休咎”。就是说,如果日食完全没有规律,那历法的准确性就无从谈起;但如果每次日食都有规律可循,那就无法得知上天对人间政治优劣所表示的态度了。也就是说,日食有可预测的因素,同时也有不可预测,或者人为力量可以临时改变的因素,既有点像赌博,又有点像追求美女。
本文2023-08-08 09:55:4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8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