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中医治疗
你好,支气管哮喘俗称“吼病”,祖国医学称“哮证”,主要由于中小型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粘膜充血、水肿、管腔内粘稠分泌物增多,使管腔狭窄,空气进出不畅,而表现为阵发性带有哮鸣疸的呼吸困难。本病好发于冬秋季节,并常反复发作,不少病人自幼年即得病,延续多年,屡发不愈。目前认为哮喘发作的原因是: 1机体对某些动物、尘埃、食物、花草、药物等过敏而发生。即祖国医学认为平素肺肾阴虚所致。
1、复方石英冲剂
组方:将上药浓煎成膏后和入珍珠层粉3克,制成冲剂,分成4包。1日服2—3次,每次1包,哮喘发作时加服1包,连服2—3周为一疗程。
制用法:蚤休15克 旋复梗15克 麻黄9克 紫石英30克 白石英30克 皂荚3克 生甘草6克
2、龙胆截喘方
组方:每日1剂,水煎服。
制用法:地龙20克 胆南星15克 北杏仁15克 桔梗15克 防风15克 瓜蒌10克 枇杷叶12克 川贝12克 甘草8克 寒痰加款冬花12克、细辛10克;气喘重加葶苈子15克、苏子15克;热痰加连翘15克、制南星15克 甘草8克 寒痰加款冬花12克 制南星15克
偏方:
桂枝、厚朴各6克,姜半夏、杏仁各10克。
[制用法] 水煎服。
[适应证] 寒证哮喘。
白芥子3克,胡椒15克,细辛06克。
[制用法] 共研为细末,生姜汁调敷肺俞穴。
[适应证] 寒证哮喘。
桑白皮、地骨皮各10克,甘草3克,粳米1撮。
[制用法] 水煎服。
[适应证] 热证哮喘。
苦参、百部各20克,椒目、射干、枳壳、黄芩各10克,葶苈子、海浮石各30克,桑白皮、蒲公英各15克。
[制用法] 水煎服。
[适应证] 热证哮喘。
仙茅12克,人参6克,阿胶10克,鸡内金8克,糯米15克。
[制用法] 仙茅须米泔浸,阿胶应另烊,共水煎服。
[适应证] 心肾不足、肾不纳气而致的喘咳。
生石膏30克,杏仁、麻黄、桑白皮、半夏、苏子各10克,瓜蒌仁15克。
[制用法] 生石膏应先煎。
[适应证] 热证哮喘。
鲜胎盘1个,冬虫夏草10~15克。
[制用法] 胎盘洗净切碎,共炖至烂熟,调味服食。每周1次,连服5-10次。
[适应证] 脾肾阳虚之哮喘。
灵芝、苏叶各6克,半夏45克,厚朴3克,茯苓9克。
[制用法] 水煎加冰糖服。
[适应证] 过敏性哮喘。
灵芝、苏叶各10克,茯苓、冰糖各15克,半夏8克,厚朴5克。
[制用法] 水煎服。
[适应证] 过敏性哮喘。
蛴螬若干。
[制用法] 洗净,用油炒。每日2-3次,每次7个。
[适应证] 顽固性哮喘。
1月龄狗仔1个。
[制用法] 置文火上焙干研末,每次2~3克冲服,每日2次。
[适应证] 上盛下虚哮喘。
糯米200克,纯蛤蚧粉25克。
[制用法] 煮粥,1次食完。每日1剂,轻者1次可愈,重者3次即可。
[适应证] 各种原因所致的哮喘。
厚朴、半夏、桔梗、前胡、甘草各6克,杏仁、紫苏各12克,陈皮、茯苓、枳壳各9克,生姜3片。
[制用法] 将上药研成粉末,调蜂蜜适量,每日3次,每次1匙,饭前服。
[适应证] 实证哮喘。
洋金花、艾叶、生甘草各等份。
[制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哮喘发作时,取适量药末,装入纸烟内,点燃吸纸,缓解即止。洋金花有毒,勿多用。
[适应证] 实证哮喘。
杏仁、蜂蜜各30克。
[制用法] 水煎服。
[适应证] 多年哮喘不愈。
胎盘1个。
[制用法] 将胎盘洗净,放锅内焙黄,研末。日服3次,每次适量,温开水送服。
[适应证] 肾虚哮喘。
泽漆、桂枝、杏仁、党参、法半夏、炙紫菀各9克,炙麻黄、炙甘草各6克,生姜3片。
[制用法] 先煮泽漆,滤汁煎药服用。
[适应证] 老年喘咳。
黑芝麻500克,干瓜蒌1个,萝卜3个。
[制用法] 用水炖熟,随时服用。
[适应证] 老年哮喘。
支气管哮喘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痰饮喘咳。
治法宣肺化痰,平喘止咳。
方名清喘汤。
组成炙麻黄9克,细辛9克,射干9克,生石膏24克,五味子9克,炙甘草9克,法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苏礼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痰火犯肺,瘀塞肺窍,肺失肃降。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利气。
方名加味前胡汤。
组成前胡12克,杏仁9克,桑叶12克,知母12克,麦冬9克,黄芩9克,银花15克,款冬花15克,枇杷叶12克,桔梗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郑侨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肺脾两虚,痰饮阻肺。
治法化痰蠲饮,降气平喘,兼益肺脾。
方名麻杏二三汤。
组成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化橘红12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炒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茶叶6克,诃子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病情较重者,每日15剂,日服3次。
出处焦树德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痰浊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顺气降逆,化痰消食。
方名七子定喘汤。
组成葶苈子10克,莱菔子9克,苍耳子8克,五味子5克,黄荆子9克,白芥子8克,紫苏子9克。
用法布包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覃义昌方。
出处中药秘方大全
食疗验方法:
验方一 生姜三分之一,芋头三分之二的量,去皮(不可沾水)磨成泥,加入与生姜同量之面粉,使其糊浓稠,搅拌均匀,与临睡前,将此姜芋糊摊于长形布上,或是作成袋,贴于胸部睡觉,翌晨取下,连续七天,即可断根。
验方二 生姜一两切细,捣烂绞汁,同白芥子三钱,加烧酒研和如糊,以纱布包裹棉球蘸药糊,擦拭肺俞、大椎、膻中三个穴位。每穴擦拭十分中,以局部热灼热觉为度。 或以纱布二层,剪成棋子般大小,沾药也贴于这三个穴位一个小时左右,痛则取去,以不起泡为度。
验方三 对急性支气管哮喘,取豆腐一碗,饴糖二两,生萝卜汁半酒杯,混合煮一沸,一日二次分服,此法对治咸哮、痰火哮喘皆有效果。
验方四 白果仁三至四钱炒(去壳),加水煮熟,加入少许沙糖或蜂蜜,连汤食之。
验方五 胡颓子叶四钱,苏子三钱,白果七粒,共以水煎,一日分二次温服。
验方六 北瓜(桃南瓜)一个,切碎加等量饴糖(即麦芽糖),略加水放陶器锅中,煮至极烂,去渣,将汁再煮,浓缩后再加生姜汁,(约一斤瓜汁中加姜汁二两),每天服一匙(约五钱),一日二至三次,开水冲服。
验方七 气管炎哮喘,则用鸡苦胆二至四个(小儿一个),取胆汁烘干,白糖拌和,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五天为一疗程,此法兼治百日咳引起之哮喘。
以上供您参考,请在正规医院医生指引下用药。
祝安康。
不论内因或外因所致之哮喘,其病机都是气机的升降出纳失常,使肺气失宣、失降、失纳所致。因此对哮喘的治疗,关键在于理顺气机,而理顺气机的要点,可总括为宣、降、纳三法,因为肺气以宣为用,以降为顺,以纳为益(受纳于肾)。现分述于下。
(1)宣法。即宣畅肺气法。肺气以宣畅、布达为用。肺气只有宣达、顺畅,才能有效地吸清呼浊,维持生命之需要。若肺内夙有隐伏之痰饮,复感外邪,或饮食不慎,情志所伤,引动伏痰则使肺气失宣,发为哮喘。其治则当用宣浊,以宣通肺气。临床上根据病因不同,宣浊又具体分为“温宣法”“清宣法”和“祛宣法”。即冷哮者,温宣以通;热哮者,清宣以通;浊哮者,祛宣以通。
①温宣法。温宣法是用性味辛温之方药,以温散束肺之寒邪,分解互结之寒痰,从而宣畅肺气,以收止喘平哮之功。此法用于冷哮证,症见哮喘因感受风寒,或进食生冷之物而诱发,哮喘急迫,胸闷气促,形寒肢冷,面青唇紫,痰白而黏,舌苔白腻,脉象弦滑,喉间有水鸣声,肺部有哮鸣音等。
用射干麻黄汤合小青龙汤加减药,如射干、麻黄、细辛、法夏、桂枝、生姜、五味子、甘草等。麻、细、姜、桂都是辛温散寒宣肺之药,尤以细辛辛温走窜,善通关窍,为开通气道之先锋;麻黄辛苦温,上宣肺气,下降逆气,既开鬼门,又洁净府,是宣肺平喘之主将。
生姜、半夏善化寒痰,射干、桂枝寒温并用,善利咽通滞,少佐五味子收敛肺气以防宣散太过而伤肺气,甘草调和诸药而本身亦善平喘。如此则寒散痰化而气道通畅,哮喘自平。
②清宣法。清宣法是用寒凉性质的方药,来清热化痰,宣通肺气,从而达到止哮平喘的一种治法。它适用于痰热交阻、壅塞气道的热哮证。症见哮喘声高息涌,胸胀气粗,膨膨然若气不能容,张口抬肩,倚息难卧,以呼出为快,或兼发热,口干,汗多,舌红,苔黄,脉滑数。听之喉间痰鸣如曳锯,肺部有哮鸣音,甚至干湿性口罗音(多系合并感染)。
常用自订的清宣平哮汤,即麻杏石甘汤加葶苈子、马兜铃、桑白皮、鲜竹沥等药。麻杏石甘汤辛凉宣泄,清肺定喘为主药,辅以葶苈子、马兜铃苦寒降气,桑白皮、竹沥甘寒润肺,合用之,使肺热得以清泄,痰热能够化解,两邪即除,气道自通,哮喘焉作③祛宣法。祛宣法是指祛逐风邪法。过敏性哮喘,其来迅速,其去也疾,符合风邪的“善行而数变”之特点,因而将过敏原病邪归属于风邪一类较妥。祛宣平哮法用于风邪偏胜的哮喘,症见哮喘突然发作,胸闷气憋,咽痒,呛咳,痰少或无痰,舌苔净,脉浮滑。
常用祛风汤(自制验方):防风10g,荆芥10g,白芷6g,细辛3g,地龙10g,蝉衣6g,木蝴蝶5g,薄荷6g,苍耳子10g,甘草10g。风性轻扬,善客上焦,故用药宜轻,不仅药量宜轻,而且药质宜轻,如荆、防、辛、蝉衣、木蝴蝶等。药性轻扬,宣泄上焦,才能起到祛风止哮之功,此所谓“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降法。即通降肺气法。肺主肃降,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以壅塞上涌为逆。肺气的壅塞多因痰饮内伏窠臼,复感外邪引动,故而痰气交阻,闭阻气道,发为哮喘。因此,治疗哮喘常用降气法。
临床又据证分为两法。
①理气降逆法。理气降逆法多以涤痰、宽胸、下气药均组方,治疗以痰气交阻为甚的哮喘证,症见哮喘发作,声高息涌,喉间痰鸣如曳锯,胸闷气粗,痰涎壅盛,或见恶心呕吐痰涎,舌苔厚腻,脉滑或弦滑。
可用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荣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橘红、半夏、当归、前胡、厚朴、生姜、桂枝、沉香、甘草。本方以三子、橘红、半夏、前胡除痰实为主药,其中莱菔子、橘红、厚朴、沉香宽胸下气为辅,当归、桂枝、生姜、甘草能通利血脉,因肺朝百脉,百脉通利则有利于肺气降。全方既能除痰降气,又能通利血脉,气道乃通,哮喘可宁。
②釜底抽薪法。肺与大肠相表里,若肺气不降,则大便难通;反之,若大便不通,则肺气难降,两者都可诱发或加重哮喘。一般多见于肺热痰结型哮喘,或已发哮喘而兼见大肠热结者。症见哮喘发作,哮声响亮,胸闷腹胀,大便秘结,数日不通,或兼见额头大汗,口干渴,舌暗红,苔黄厚,脉滑数。
可用宣白承气汤加味,以清肺降气,化痰通下,药如生大黄、生石膏、杏仁、瓜蒌、桑白皮、枳实、厚朴、莱菔子。便秘甚者加芒硝。若病情紧急,不便煎汤药者,也可单用生大黄粉一味3 ~ 5g吞服,每日2 ~ 3 次,也有效果。
(3)纳法。肺气以呼、吸相合,宣纳互济为治。若肺气只呼不吸,或只吸不呼,则肺气将绝。若宣多纳少,则肺气耗散无根而形成虚喘。
若纳多宣少,则肺气壅塞而成喘。是故肺气的升降出入与哮喘之成因关系密切。纳气法多用于单喘无哮者,多见于慢性哮喘的间歇期,不哮单喘,动辄气喘吁吁,呼吸短促者。临床上根据证候不同,而有补肾纳气法与镇纳浮阳法两种。
①补肾纳气法。补肾纳气法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喘证,症见呼吸短促,急促低喘,易出汗,活动更甚,常伴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夜尿多,尺脉弱。
可用人参蛤蚧散加减,偏肺气虚,汗多易感冒咳嗽者,加玉屏风散、五味子、紫菀;偏肾气虚,阳虚怕冷,腰腿酸软,阳痿,夜尿多者,加胡桃肉、仙灵脾、肉苁蓉、鹅管石等;偏阴虚,五心烦热,盗汗,口干不饮,形瘦,脉细数者,加熟地、麦冬、五味子,或改用麦味地黄汤。
②镇纳浮阳法。镇纳浮阳法用于哮喘多年,正气极虚,元气耗散者,症见喘促急迫,呼吸短浅,汗出肢冷,面色粉红或苍白,惶惶然若气欲断,脉微细或浮散无根。选用参茸黑锡丹吞服,或参附龙牡汤。
总论 哮喘概说
一、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一)历史源流
(二)病因病机
1先天禀赋异质,元气不足
2外邪侵袭,饮食所伤
3情志不调,肺气痹阻
4病后体弱,正气不足
5邪气内扰,气机失宜
6五脏病变,累及于肺
(三)临床表现
(四)治则治法
1急性发作期
2缓解期
(五)特色优势
二、现代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一)现代医学对哮喘病的诊断
1哮喘的定义
2哮喘的分级
3哮喘的发病原因
(二)哮喘的治疗方法
1支气管扩张剂
2预防类药物
3免疫调节剂
4脱敏疗法
5抗生素
(一)张仲景
1辛温解表,宣肺平喘——麻黄汤
2调和营卫,宣降肺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3辛温解表,温肺化饮——小青龙汤
4温肺化饮,平喘止咳——射干麻黄汤
5散寒解表,化饮清热——小青龙加石膏汤
6宣肺泻热,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
7清热宣肺,止咳平喘——麻杏甘石汤
8温肺化饮,清热除满——厚朴麻黄汤
9温肺化饮,止咳平喘——苓甘五味姜辛汤
10温肾化饮,止咳平喘——真武汤
11泻肺行水,下气平喘——葶苈大枣泻肺汤
12涤痰开壅,顺气平喘——皂荚丸
13温阳健脾,化饮平喘——苓桂术甘汤
14补肾纳气,固本定喘——肾气丸
(二)朱丹溪
(三)邵长荣
1虚寒体质
2痰湿体质
3瘀郁体质
(四)周仲瑛
1发时未必尽治标
2通腑泻热亦治喘
3上盛下虚当兼顾
4治喘未必尽用麻黄
(五)董建华
1发作期巧用麻黄,遣药灵活
2缓解期擅用熟地黄守方固本
(六)吴银根
1调补肺肾,注重温阳
2从痰治喘,勿忘实脾
……
四、中西医思路交汇点
五、临证心得
六、转归、预后、调摄护理和预防康复
各论 百家验方
一、治哮喘实证类方
二、治哮喘虚实夹杂证类方
三、治哮喘虚证类方
方一:取女贞子25枚,放入钵内,捣烂,研末。1日服3次,用猪肉汤送服。此方可治疗寒性哮喘和过敏性哮喘。
方二:取地瓜1个(约250克),饴糖适量。将地瓜洗净,切块。锅上火加热,将地瓜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煮烂,再去渣浓缩后加生姜汁。用沸水冲服,1次1匙,早、中、晚各1次。此方可治疗哮喘。
哮喘的中医辩证分型有:肺虚肾虚脾虚三种,治疗的中药和方剂有:太子参冬虫夏草浙贝母天花粉白芨甘草,蜂龙汤麻杏石甘汤辛条汤清喘汤加味前胡汤麻杏二三汤三子定喘汤等。可以请专业的中医师辩证施治,也可以配合针灸艾灸等物理的方法治疗。
2
:我们分为虚、实、冷、热,实喘我们一般都以驱邪为主,虚喘则以培补为主。如果是冷哮,就给他温化或者是宣散,而热哮就给除痰清肺的治疗,不能杜绝这个哮喘的根本。哮喘的病人往往并非单一的虚实寒热,而大绝大多部分的病人都会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因此,邪正虚实的辨别、标本的先后不同,是治疗哮喘的一个关键。
眼下,正值春末夏初,是哮喘高发病率的时间,正值第二十三个“世界哮喘日”到来之际,让我们看看中医是如何治疗哮喘的。
中医这样治哮喘
中医学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当哮喘病发作时,肺经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则气逆于上,而发于喘急。因脾为生化之源,脾虚则生痰,痰阻气道,故见喘咳、气短。因此,哮喘病是肺、脾、肾三虚之症。那么,中医是怎么治疗哮喘的呢?
哮喘的治疗,总体上来说,发作期以祛邪为主,缓解期以扶正为主。
一、发作期
1寒哮证
证候: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暗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处方: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射干麻黄汤主治在肺,应为治哮的专方。当代名医程门雪认为此方是治哮证之祖方。
2热哮证
证候:咳呛阵作,气粗息涌,喉中如痰鸣吼,咳痰黄粘,咯吐不利,胸膈烦闷,汗出口渴,面赤口苦,不恶寒而口渴喜饮,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处方:定喘汤或麻杏石甘汤加减。
二、缓解期
1肺虚证
证候:喘促气短、言语无力、咳声低微、自汗怕风,痰清稀色白,面色晃白,舌苔薄白,质淡,脉细弱或虚大。
治法:补肺固卫,益气平喘。
处方:玉屏风散加味。
2脾虚证
证候:喘咳痰多而黏稠,咯吐不爽,痰鸣,胸脘满闷,恶心纳呆,大便不实,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治法:健脾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
3肾虚证
证候: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动则喘息更甚,形瘦神疲,心悸腰酸,或畏寒、自汗、面青、舌质淡,脉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粘手,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肾气丸加味如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治疗哮喘,按压三个穴位
一、云门穴
云门穴位于胸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缘处,当双手叉腰时,在锁骨外端下缘出现一个三角形的凹陷,其中心即是云门穴。云门穴的主要作用是传输肺经的气血物质;调节输入肺经及输入肺经以外部分的物质比例。能肃降肺气,清肺理气,泻四肢热,治疗咳嗽,气喘,胸痛。
二、中府穴
云门穴下一寸便是中府穴,中府穴为肺经募穴,其功能是募集其他脏腑传来的气血物质再输送给肺经,能肃降肺气,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治疗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等。
以上两穴做法:每天早起后、晚睡前,端坐,以大拇指或食指分别按摩中府穴、云门穴各10分钟左右,然后再由中府穴向上直推至云门穴10分钟,力度以穴位处有酸麻胀感为宜,每天2—3次,坚持规律按摩,方可收到效果。
三、掌小横纹
哮喘急性发作时表现为气促喘急、喉中痰鸣等,此时应通过宣肺、降气化痰达到定喘、控制症状的目的。中医认为,我们手掌上的掌小横纹具有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的作用,是治疗急性哮喘、百日咳、肺炎的要穴。
取穴:掌小横纹位于掌面小指根下一条细小纹路处。
做法:用中指或食指按揉掌小横纹,每次100~500下。
文章部分综合自《生命时报》
初审:孙志佳
审定发布:范琳燕
本文2023-08-08 10:21:2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8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