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后面的那些事之郑国的几个君主 之一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郑伯克段于鄢》后面的那些事之郑国的几个君主 之一,第1张

郑国,一个周朝的诸侯国,公元前806年立国,亡于公元前375年。历经432年。24任君主。

在当时的环境下,它以经济发达、法制健全、民主政治和诗乐文化闻名于世,是中国法制和法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庄公时被称为诸候小霸。

这么有影响力,是和前几届君主的眼界有关。

1、首任君主-郑桓公姫友

是周厉王姬胡少子,周宣王姬静异母弟,纯正的王室血统。公元前806年,姬友被封国于首都镐京附近,承担着拱卫中央首都大门的重要任务。

王兄周宣王驾崩,侄子幽王继位,但对这个叔叔重视度不减。周幽王八年,周幽王任命叔父郑桓公担任周王室的司徒,掌管全国土地和户籍。郑桓公在司徒任上,对周民和协安抚,赢得周民的欢心。据说《诗经》中的《缁衣》,便是为歌颂郑桓公及其子武公而作。

虽然桓公在任上鞠躬尽瘁,尽心辅佐君王治理国家,奈何遇到的却是一个死狗扶不上墙的幽王,在烽火戏诸侯的闹剧下,终于在公元前771年,陪伴着那位沉湎酒色的侄子,殉国于骊山之下。

桓公本可以不死,因为他对当时的形势看得很清楚。君王吃喝玩乐,不理朝政,老百姓怨声载道诸侯们亦有叛离之心。虽然一再规劝,奈何主上一意孤行,国家迟早会起祸患,实在管不了那么多了,自己明哲保身是不可能了,可是辖下还有百姓啊,他们是无辜的,必须为他们想出一条出路来。于是在他以身殉国的前两年,做出了影响郑国生存的一件大事。

后世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这个故事。

一日,郑桓公询问掌管王室典籍的太史伯说:“王室有这多变故,我到哪里去逃命呢?”太史伯回答说:“只有洛河以东,黄河、济水以南可以安居。”郑桓公说:“为什么?”太史伯说:“那地方邻近东虢国和郐国,虢、郐二国的国君贪婪好利,百姓不亲附。现在您身为司徒,百姓都爱戴您,您如若请求住在那里,虢、郐的国君看到您正在掌权,就会轻易分给您土地。您果真居住在那里,虢、郐的百姓将都是您的子民。”郑桓公于是同意,便暗中开始筹划东迁事宜。

周幽王九年(前773年),郑桓公得到周幽王同意后,郑桓公下令原封地上的居民东迁。根据太史伯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的京城(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史称虢郐寄孥或桓公寄孥。"

第二任君主-郑武公掘突

老爹死于国难,国下可一日无君。掘突在国人的拥戴下继承了老爹的王位。同时,也继承了老爹的治国方略。

一是‘’尊王“,老爹是大忠臣,儿子也是如此。当时的形势很糟糕,幽王的暴政再加上严重的天灾,天子所在的镐京一代关中地区一片荒凉,人口减少了很多,繁荣的镐京也被犬戎抢掠一空,朝庭军队已经完全垮台,都城面临被犬戎随时侵入的威胁。因此,远离危险,迁都到相对平安的内地就是迫不及待的事情了。在晋、郑、秦等诸侯的保护下,平王元年即前770年把国都从镐京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因为协助迂都有功,再加上又是自家亲戚,平王顺势将卿士一职给了他,要求他继续扶佐卿王室,参与朝政。

2是“开疆“,虽然国民暂时有地居住,但毕竟是寄人篱下。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时间一长,肯定是有问题的。这个时候,郑武公的本姓暴露出来,几年的时间,依靠强大的实力,他把东虢国和郐国灭了,同时吞并周边鄢、蔽、补、丹、依、弢、历、莘八邑。同时把国都迁到郐国故都,使原来的寄帑之地变成自家地盘,以“郑”为号新建城邑。

占有东方十国后,武公开始带领臣民开垦滩涂,扩大疆域,增加收入。这一时期,东至开封,北至新乡(均在黄河南岸),均已纳入郑国版图。疆域扩大,实力增强,国家安定,郑国成为东方强国。

正因为郑国从郑武公开始,不仅把最初的国都定在京城,而且奠定郑国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因此,特别受到后人的尊重。后人考证《郑风·缁衣》就是百姓献给他的,也有人说这诗表现他好贤爱才之心。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君穿上那黑色礼服多么得体,破了我又为君新作一件像样的衣衫。我送到君居住的场馆,回家我还准备捧上精美丰盛的晚餐。氵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君穿上那黑色礼服多么得体,破了我又为君新作一件像样的罩袍。我送到君居住的场馆,回家我还准备捧上精美丰盛的莱肴。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君穿上那黑色礼服多么舒展,破了我为你新作一件像样的罩衫。我送到他居住的场馆,回家我还准备端上一桌丰盛的好饭。

两个故事都很类似,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个。两者人物、国家都一样,但是内容完全不一样。

《孟子》的一个故事,三国演义里面也出现过(不过误以为出自《春秋》),叫“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

从前郑国派濯孺子侵入卫国,卫国派庚公之斯追击他。濯孺子说:‘今天我的病发作了,不能够拿弓,我死定了!’又问给他驾车的人说:‘追我的人是谁呀?’驾车的人答道:‘是庚公之斯。’濯孺子便说: ‘那我不会死了。’给他驾车的人说:‘庚公之斯是卫国著名的射手, 先生反而说不会死了,这是为什么呢?’濯孺子说:‘庚公之斯是向尹公之他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向我学的射箭。那尹公之他是个正直的人,他所选择的朋友也一定正直。’庚公之斯追上来了, 问:‘先生为什么不拿弓呢?’濯孺子说:‘今天我疾病发作,不能够拿弓’庚公之斯说:‘我跟尹公之他学射箭,尹公之他又跟您学射箭。我不忍心用您的箭术反过来害您。不过今天这事是国家的公事,我不敢不做。’于是抽出箭,在车轮上敲打了几下, 把箭头敲掉,发了四箭然后就回去了。

《春秋》的一个故事,在《东周列国志》中有抽矢叩轮去其镞的情节。《春秋》如下:

尹公佗和庾公差这两个人被派去追杀卫献公,而给卫献公驾车是公孙丁。而当初,尹公佗学射于庾公差,庾公差学射于公孙丁。庾公差说:‘如果我射,则为背叛老师,如果不射,我有罪也要被杀,射是合乎礼法的。’于是,只把箭射向对方的两个车轭,然后就走了。尹公佗对庾公差说:‘公孙丁是您的老师,您不好意思射他,他与我的关系就远了。我去射他。’就赶上去想射。谁知公孙丁把赶车的辔绳交给卫献公而自己弯弓怒射,把赶来的尹公佗的臂膀射穿了。

郑国,男,1987年出生于江苏连云港,崇山科技董事长,上海崇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毕业于苏州科技大学,2012年9月只身来到上海闯荡, 2013年九月与人合伙创立上海崇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