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朝就能治疗天花了,清朝好多皇子死于天花呢?
宋人治疗天花,是在清代医学家朱纯嘏在《痘疹定论》中记载的,但他讲的是宋人如何预防天花,而不是治疗天花,北宋峨眉山有个道士,他采用一种奇怪的方式,在天花患者身上采一丁点疮痂磨成粉,让正常人从鼻子里吸进去,身体对天花产生了抗体,以后不会患天花,就算感染了也能康复,这叫“种痘”,只要种痘成功,存活概率很高。
明朝时,汉人利用天花患者的疮痂,干燥后加工成粉,吹往人体鼻腔,起到免疫作用。到了明朝时,已分为种人痘和种牛痘,就是从人体取或者从牛身上取痘,预防效果非常好,但以上都是对天花的预防,而不是治疗,有些未种痘者感染了天花,依然要面临死亡,在种痘的启发下,明朝医生发明了“以毒攻毒”的治防方法,以热相攻将毒排出体外等多种方法,当时的有效率可达50%,再配合种痘,天花不再是难题。
1910年香港“东华痘局”拱门。明朝灭亡后,清军入关,常年在寒冷地带生存的满人缺乏中原汉人的免疫,很快被天花袭扰,努尔合赤的15子多铎、礼亲王代善的两个儿子岳讬和玛占都是患天花而死,满人对此病毫无招架之力,顺治皇帝也是得天花而死,并直接影响了下一任皇位的继承,也就是得过天花的康熙帝,古代历史上唯一因为天花而选定皇位的独此一例了。
吉林铁路管理局卫生科对“预防天花,接种牛痘”的宣传画。所以天花在清初对满人伤害是刻骨铭心的,满人也一时没回过味儿来,康熙地位稳固后,全国范围内寻名医解决天花问题,才发现汉人对天花早有预防之法,于是引到满人使用,开始种痘预防,康熙以后,满清皇帝基本无患天花而亡的记载,咸丰皇帝因为种过痘,所以再患天花也无大恙,顺利活下来,史料说同治皇帝是患天花而死,现在可考证,同治是溜出宫厮混,患梅毒死的,说患天花只是欲盖弥彰罢了。
我们经常会在一些电视剧里面看到,古人,尤其是清朝时期的人们,一提起“天花”两个字,那就是如临大敌,但凡家里有人感染了“天花”,基本上就没救了,如果能够侥幸逃过一劫,也会印证那句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而且天花的死亡率非常高,那么,古人所说的天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为什么人人都那么害怕以现在的医疗条件,天花能被治好吗
天花已经影响了人类两千年,在历史上,公元1世纪的亚洲,公元700年左右的欧洲和非洲,16世纪和17世纪的南美和北美就开始有记载天花感染的历史。
1天花是由一种双链DNA病毒——天花病毒感染引起的天花病毒只会感染人类,所以能被根除。由于全球性疫苗接种项目的成功,天花已被根除。世界上最后一个自然发生的病例发生在1977年的索马里,此后没有发生自然发生天花的病例。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天花在世界范围内被消灭,并在1986年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所有成员国中停止接种疫苗。如今,只有在美国和俄罗斯严格控制条件下保留了少量的病毒样本,用于医学研究,科学家还在继续争论是否需要杀死最后剩下的病毒样本。
用于制造天花疫苗的并不是天花病毒,而是牛痘病毒,牛痘病毒是一种天花病毒的近缘病毒,能减少健康风险,并已被彻底研究清楚。这两种病毒有一个主要区别:牛痘病毒可以感染多种生物,而天花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人类。
2天花症状及后果
天花最主要症状是有明显的渐进式皮疹,皮疹中心有一个凹痕,有凸起的肿块,然后是满是脓疱的水泡,在三周后会脱落,留下了一个疤痕。其它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背痛和全身疲劳。
对于天花病毒来说,总死亡率大约是30%。扁平性天花和出血性天花通常是致命的。不太常见的轻型天花死亡率是1%左右。大多数的天花幸存者会在身体留下永久性的伤疤,尤其是脸部。
3天花具有高度传染性天花被根除之前,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天花病毒的传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面对面的接触,直接接触受污染的物体或衣物,病人体液,或者通过空气或通风系统传播;当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可以通过唾液传播;动物和昆虫不传播疾病。
一旦感染了天花病毒,病毒进入体内,会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到皮肤中的毛细血管。7到17天后才会出现症状,在这段时间里,这个人不会也不能把病毒传染给其他人。一旦患者开始出现症状,传染性最强。他可以把天花传染给其他人,直到痊愈。
4目前还没有关于天花的治疗方法
与病毒接触3到4天内接种疫苗可能会减轻病情,或者可能有助于预防天花,除此之外,只能缓解发烧和身体疼痛等症状。科学家们仍在寻找能够治疗天花的抗病毒药物,在早期研究中,西多福韦的效果较佳。
天花是世界三大传染病,也是唯一被人类消灭的疾病。
鼠疫、霍乱、天花危害人类上万年。天花主要是接触性传染,可以经过飞沫吸入传染。大体死亡率为30%乃至50%,幸存者也会在面部及身体表面留下大量瘢痕。
天花肆掠欧洲亚洲,新大陆发现后,自欧洲传染的天花病毒杀死毫无抵抗能力的印第安人数量以千万计。
在中国,天花沿丝绸之路传递过来,所以号称虏疮。大约明代初期开始使用人痘方式,即将人得过天花后的疤痕粉末吹入鼻孔,使人得到免疫的方式来预防天花,但总体效果不佳而且病毒活性太强,未能得到推广。
1796年,英国医生琴纳发现牛痘疫苗方式,人类因此获得对天花的免疫。经过近200年的推广应用,1977年后天花再也没有出现。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整个世界已经消灭天花病毒。如今,世界上只在美俄实验室还保留天花病毒样本。
天花病毒及天花病人皮肤上的疱疹。
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感染人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痊愈后可获终生免疫。天花是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强,病情重。
没有患过天花或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均能被感染,主要表现为严重的病毒血症,染病后死亡率高。
最基本有效而又最简便的预防方法是接种牛痘,天花临床表现有重型和轻型,重型天花病死率约为百分之255,百分之45的病例出现融合性皮疹,79%有出血现象。
轻型天花病死率为百分之01到百分之10,天花病毒是痘病毒的一种,人被感染后无特效药可治,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
扩展资料:
据《圣祖廷训格言》记载,康熙在其晚年曾说: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
从中可以看出,由于天花出宫避痘,可以说长期得不到父母之爱。偏偏两岁那年,他仍然没有躲过痘魔的侵害,所幸保住了性命。
躲过天花的灾难之后,幼年康熙搬回了紫禁城,但天花的阴影仍时时笼罩在他的周围。康熙继位后,北方的天花阵势已经减弱,南方一些传统的痘疫苗法也逐渐传到北方。
民间种痘法最早起源于明朝隆庆年间。一般有两种方法,旱苗法和水苗法。旱苗法就是取天花者的痘痂研成细末,加上樟脑冰片等吹入种痘者鼻中、
水苗法就是将患者痘痂加入人乳或水,用棉签蘸上,塞入种痘者的鼻中。这两种方法的大概思路都是让种痘的人先患上轻度的天花。
出过疹子后精心护理,直至病症消失,就相当于已经得过天花了。康熙十七年十一月,5岁的二阿哥皇太子胤礽被传染天花。
当时有个候选知县叫傅为格,在侍奉皇太子、调理治痘方面很有些成绩,因此被升为武昌通判。此时康熙帝了解到,小孩种痘可免遭此病,便下令调善于此术的傅为格入京。
专门给尚未出过天花的皇子种痘。在康熙的倡导推动之下,清朝天花防治开始走向科学化与系统化的道路。
他在太医院下专门设立了痘诊科,并在普天之下广征名医。北京城内还设有专门的查痘章京,负责八旗防痘事宜。
—天花
据《清宫档案揭秘》记载,清朝入关后十位皇帝中,有两位(顺治、同治)直接死于天花,另外还有两位(康熙、咸丰)虽然侥幸从天花的魔爪下捡回性命,脸上却永久性地留下了天花瘟神的特殊烙印——麻子。在这四位与天花有过直接接触的皇帝中,最具戏剧色彩的当属康熙大帝,那么康熙与天花到底有什么不解之缘呢?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九日,顺治皇帝病逝后的第三天,一个不满八岁的小孩一身孝服坐在了紫禁城金銮殿的宝座中,成为新一代的少年天子,他就是康熙皇帝玄烨。隆重的登基大典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此时,站在前面的文武大臣,依稀会发现小皇帝的脸上竟然有几粒稀疏的麻子。后人也许没有想到,正是因为这几粒麻子,小皇帝才能够坐上那张万人垂涎的龙椅。
顺治皇帝突然病逝时年龄不到二十四岁,因此对于接班人问题他并没有太多的考虑也是事属必然。据史书的记载,顺治帝思考后事的安排可能是从正月初二日开始的。因为那天一大早,当学士王熙到养心殿问安时,顺治帝把他留在身边,直到晚上才出宫,谈了些什么已不得而知。然而,第二天,他又主动召见王熙,并让他靠近自己的床边说话。王熙在日记中记到:“是日,奉天诏面谕者关系重大,并前此屡有面奏,及奉谕询问密封奏折,俱不敢载”。王熙在自己的日记中都不敢把这些“关系重大”的内容记下来,可见君臣之间所谈论的内容除了继承人和其他重大人事安排,就是对自己政务得失的反思和对后事的担忧等。
顺治帝当时已有八个儿子,长子和四子已先后夭折。剩下的六个儿子是:九岁的二儿子福全,八岁的三儿子玄烨、五岁的五儿子常宁、三岁的六儿子奇授、两岁的七子隆禧和八儿子永干。有人说皇太后原本指望继承人能仍出于自己的科尔沁蒙古博尔济古特氏,因此,不仅连续给顺治帝册封了两位这个家族的皇后,另外还有四个博尔济古特氏女子被册为妃子。不过,值得深思的却是,不仅两个皇后不为顺治帝所喜爱,连遭冷遇,且六位女子都没有为顺治帝生下一男半女。那么,皇太后如果确有这种打算,现在也只能全部落空了。皇帝既然没有嫡子(皇后所生之子),就只能在庶出诸子中选择。常宁以下诸子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显然岁数太小,只有福全和玄烨两个尚堪择取。长期以来顺治皇帝一直看好次子福全,认为其年稍长且贤,想立为太子。但玄烨聪明好学,早为皇太后所垂爱,福全虽长一岁,但却有一只眼睛失明,显然与九五之尊的位置不般配。因此,皇太后选择了玄烨。双方意见相持不下,只好求助于第三者的仲裁。而这个第三者,是在钦天监供职的西洋传教士汤若望。汤若望在宫中当差已经很有些年头,官至一品,而且因有一次将皇后博尔济古特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而深受皇太后的信任,顺治与他之间也保持着某种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曾尊称他为“玛法”,满语翻译过来就是“爷爷”之意。
这样,顺治最后接受了汤若望的劝促,舍去一位年龄较长的皇子,而封一位庶出的、不过八岁的皇子为帝位继承人。当时为促成这样一个决断所提出的理由是因为这位年龄较幼的太子,在髫龄时已出过天花,不会再受到这种病症的伤害。而那位年龄较长的皇子,却尚未曾出过天花,与其父皇一样时时都得小心着这种可怖的病症。汤若望的理由使顺治帝折服,自己即将被天花夺去生命,还有什么能比这个理由更能打动他呢?就这样清朝入关后最高权力的第一次移交,竟是因一位皇帝死于天花,一个不会再得天花的、本不受父皇关注的皇子立即身价百倍。少年玄烨脸上的麻点顷刻间竟成了他得为帝王的资本,这是福气呢?还是祸患?
天花帮助康熙当上了皇帝,但康熙对天花并不存多少感激,相反天花留给他更多的是噩梦与仇恨。
天花在中医中称“痘疮”。作为一种烈性传染病,它很早就已开始为害人类。据考古发现,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公元前1160年)木乃伊上就已经出现了天花病菌。在中国,有明确的痘疹病理记载是从晋朝开始的。直到清初,天花依然被视为不治之症,令人谈痘色变。实际上,有清一代,天花曾多次泛滥,因此,清史上曾有多起宫廷疑案与它有关。
康熙早年的生活就一直笼罩在天花的阴影之下,他出生没有多久,正赶上天花大流行。不得已之下,由其乳母抱出紫禁城,寄住在西华门外的一座宅邸(雍正时改为福佑寺)中“避痘康熙皇帝”,可以说长期得不到父母之爱。两岁那年,他仍然没有躲过痘魔的侵害。好在有乳母——正白旗汉军包衣曹玺之妻孙氏的悉心照料,康熙硬是从天花的魔掌挣脱出来,只是脸上留下了不甚雅观的点点痕迹。这次与痘魔的“亲密接触”,给康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永远无法消除的阴影。据《圣祖廷训格言》中记载,康熙在其晚年曾说:“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躲过天花的灾难之后,幼年康熙搬回了紫禁城,但天花的阴影仍时时笼罩在他的周围。由于天花连年爆发,深宫中也常常处在人人惶恐的状况之中。如果宫中有人得了水痘,父皇顺治等就会出宫“避痘”。如果城中有水痘病人,四周则用绳子围起来,谁也不准随便接近,即使是集恩宠于一身的皇子也不得四处走动。童年的活动天地因为天花的肆虐而被禁锢在很小的范围之内,这些惊恐与动荡的灰暗记忆填满了幼年康熙的梦魇。
然而,何其幸运的是:康熙很小就已出过天花,并且有幸存活下来,而且以后永远不用担心再会得上天花。于是,天花让康熙登上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金銮宝座。
康熙登基之后,幼年的惨淡经历使其深深明白天花对大清王朝的威胁。在总结了前人防痘经验的基础上,他开始由过去被动防御而转为主动出击防治天花。在康熙的倡导推动之下,清朝天花防治开始走向科学化与系统化的道路。他在太医院下专门设立了痘诊科,并在普天之下广征名医。北京城内还设有专门的“查痘章京”,负责八旗防痘事宜,可见,康熙将这件事情是当成一件大事来抓的。
康熙皇帝十分重视对传统隔离防痘方法的继承,并在实施中不断有所创新。最著名的一例就是避暑山庄的选择与蒙古各部落首领围班制度的建立。这件事得从顺治时代说起,由于天花的流行,清初很长一段时间蒙古草原各部入觐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由于蒙古首领多为“生身”(即没有患过天花),为避免传染起见,顺治消极地多年不接见来京的外藩首领,后来又规定没有出痘的蒙古王公也不许入京觐见皇上。康熙初年,这个规定仍然存在。据史书记载:康熙对于一些元旦来朝的外藩蒙古首领们自称已出过痘一事,表示担忧。康熙十年(1671)十二月二十七日,他降谕理藩院:“凡元旦来朝外藩王等,虽云已经出痘,朕犹虑之。伊等所云出痘,信耶?疑耶?”
康熙十六年(1677)出巡塞北的途中,在热河发现了一个理想的避暑地方,决定在此建立一个避暑避痘的行宫。随即,康熙皇帝规定:以后凡是没有出过痘的蒙、藏、回、维等上层贵族,想要觐见皇帝,可以在每年七月到热河,九月随皇帝入围场秋狩,同时觐见皇上。这真是一个绝妙的办法,因为天高气爽的秋天入觐,既避开了痘疫发作期,同时也达到了亲合少数民族各藩的目的。
幸运的是,康熙即位以后,多年的休养生息,使得北方连续性的天花爆发已开始减弱,而南方传统的种痘疫苗法也传到了北方。这种民间种痘法,最早起源于明朝隆庆年间(16世纪下半叶),被称为吹鼻种痘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方法叫早苗法,即取天花者的痘痂研成细末,加上樟脑冰片等吹人种痘者鼻中;另一种方法叫水苗法,就是将患者的痘痂加入人乳或水,用棉签蘸上,塞入种痘者的鼻中。两种方法的原理事实上都是让种痘者轻度感染天花,发烧出疹,再经过精心护理,待病症消失,就具有了免疫力。
清初推广的传统的种痘疫苗法,是当时世界上最为领先的预防天花的方法。据记载,康熙时期,俄罗斯曾派人专门到中国学习种痘法。后来这种方法经土耳其传入欧洲。1786年,在此基础上英国人詹纳发明了“詹纳法”,也就是后来的牛痘疫苗法。
清朝入关后的十位皇帝中,患过天花的有顺治、康熙、咸丰、同治等四位。其中,染天花而亡的皇帝分别是只活了24岁和19岁的顺治帝和同治帝。
1、顺治
天花在清初很难治好,被视为不治之症,令人谈之色变。顺治皇帝直接死于此病。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二,顺治染上天花,发起高烧来。他预感病体沉重,势将不支,初六日深夜急召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及原内阁学士麻勒吉入养心殿,口授遗诏。
王熙、麻勒吉二人退至乾清门下西围屏内,以初七一天的时间撰拟。一共三次进给皇上预览,皇帝三次亲自斟酌,刚到晚上才决定。当夜,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帝与世长辞了。
2、同治
同治皇帝,清朝第十位皇帝。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公历4月27日)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1861年至1875年在位,因染天花去世,共13年。
不过,关于同治皇帝的死因,颇有争议:有人说他死于天花,有人说他死于疥疮,也有人说他死于梅毒。事实上,清朝宫廷史料,尤其是可信度极高的档案内已经有明确的记载,同治最后死于天花。
3、咸丰
咸丰是同治的父亲,小时候得过天花,留下一脸的麻子。咸丰和康熙是少有的得过天花然后大难不死的皇帝。
4、康熙
顺治皇帝归西前,要选择接班人。其时,清廷还未确立建储制度。将皇位交给儿子还是兄弟,顺治犹豫不决。皇太后的意思非常明确,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嫡孙。顺治考虑再三,同意了皇太后的意见。
顺治在挑选继承人上犹豫不决,向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征求意见。
汤若认为三儿子玄烨是合适的接班人,理由是:玄烨虽然年纪比福全小,但是脸上有几颗天花痊愈后留下的麻子,已经有了免疫力,而福全还没有生过天花,有可能感染上。顺治皇帝觉得汤若望言之有理,于是从大局出发,最后确定玄烨为继承人。
就这样,康熙取得帝位继承权。
人类与传染病奋战的公卫史上,天花的戏剧性数一数二。 英国医师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在 18 世纪末发明牛痘 ,也让人类认识了一种有效预防疾病的方式。尽管如此,天花在 20 世纪仍然夺走 300 到 500 万人的性命。
尔后全人类团结一致对抗天花,不可思议地成功了! 世界卫生组织在公元 1980 年宣布野生的天花绝迹──那一年谭德塞 15 岁,WHO 达成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全球天花根除计画(Global Smallpox Eradication Program)的前后 3 任领导: J Donald Millar、 William H Foege、J Michael Lane 博士,1980 年时拍摄。取自 wiki 找到 1400 年前的天花,比维京人更古老天花是人类古老的传染病,如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公元前 1154 年可能就是亡于天花。但是其他疾病也会产生类似天花的症状,使得古代疑似天花的病例难以判断。
近来由遗骸中取得 DNA 的研究大行其道,不少研究者也借此探讨古代的微生物。最近发表的论文报告,在欧洲北部 7 到 11 世纪(涵盖维京时期),11 人的遗骸中发现天花病毒,表示至少在那个时候已经有人感染天花。1, 2, 3
天花病毒(variola virus,缩写为 VARV)是 DNA 病毒。新发表的论文由年代介于距今 150 到 36000 年前,欧亚大陆和美洲的 1867 个古代样本中搜寻天花,结果在 26 个样本中侦测到天花病毒的碎片。
古代天花病毒的取样地点。KHA1 和 FIN1 年代为 19 世纪,VD21 为 17 世纪,其余 11 个样本介于 7 到 11 世纪。取自 ref 1进一步分析,这 26 个样本中有 13 人的结果比较可靠,从中取得比较大量的病毒 DNA 片段。出土于俄罗斯西部的 2 人年代为 19 世纪;其他 11 人年代介于公元 603 到 1050 年,分别位于北欧、不列颠、俄罗斯西部 ,从中拼凑出 4 个完整的基因组,平均覆盖率介于 501 到 4519。
介绍这次发现时,包括论文和一些新闻,都写说得知「维京时期(Viking Age)」的天花。肯定曾有维京人感染天花,不过严格来说,维京时期在公元 793 年才正式开始;年代在此之前的样本,都早于维京时期。
失传的古代天花天花是正痘病毒(Orthopoxvirus)旗下一员。将已知的天花及其近亲,如牛痘病毒(vaccinia virus)、骆驼痘病毒(camelpox virus)共 84 个样本摆在一起,建构出的演化树显示:这回找到的所有古代天花自成一群,与现代天花的 共同祖先能追溯到 1700 年前左右 。
天花与近亲们的亲戚关系,这回获得的古代样本(aVARV,红色样本)自成一群,和现代天花(mVARV)分属不同演化分枝。取自 ref 1之前有论文报告,在 300 多年前的立陶宛样本中发现天花(VD21),和现代病毒的共同祖先约为 400 多年前,因而质疑天花的历史是否真的那么悠久,更早以前,如埃及法老等疑似天花的记载或遗骸病理研究,是否为其他疾病所致。新发表的论文则证实,年代更早的天花的确存在,只是其演化支系在某个时候失传了。4
不只天花,之前一系列鼠疫杆菌,以及麻疹的古代DNA 研究,都发现 年代愈接近现代,病原体的遗传多样性也丧失愈多。取得年代愈早的样本,估计病原体的起源时间也会愈早。 光凭数量有限的样本,不足以一口咬定起源时间。
不断失去基因的天花病毒,杀伤力愈来愈强?天花一类的正痘病毒们,可以感染不同宿主,引起轻重有别的症状。有些病毒宿主范围较宽,能感染多种对象,杀伤力却多半不强。宿主种类较少,感染范围较窄的病毒,通常威力也比较强;有意思的是,这群病毒一般也会少掉一些基因。
正痘病毒战队的杀伤力是减法,时常是基因变少,杀伤力变强。(正相关,但是不见得有因果关系)
各天花病毒基因组中,致病基因们的状况;大致上愈接近现在的天花,少掉愈多基因。取自 ref 1过往研究指出, 正痘病毒们有 200 多个基因和致病密切相关。 交叉比对不同种正痘病毒, 感染牛的病毒 cowpox(和用于牛痘接种的那款不同)有 209 个基因, 是近亲中数量最多的。它可能最接近众多正痘病毒尚未分家以前,共同祖先时期原本的状态 ,后来分家为不同病毒,面对各异的宿主后,旗下成员们才各自失去不同基因。
详细分析古代和现代的天花样本,可以发现它们各自失去不同的基因。算总数的话,现代天花的基因数量比古代同类更少;不过也有些古代天花少掉的基因,在现代同类中仍然存在。总之状况非常复杂。
整体看来, 基因丧失与年代呈线性关系,愈接近现代,天花有愈多基因丧失 。假如基因减少的速度和最近 1000 年一致,那么估计在 4000 年前,天花的基因状态类似 cowpox,不过这样估计的误差很大就是了。
不同年代的天花,与致病基因数量的线性关系。取自 ref 1 基因和现在不一样,古代的「天花」是天花吗?这项发现引发一个问题:古时候的天花,是我们所认识的那个天花吗?
我们知道的天花,确诊死亡率约有 30%,即使没死也可能有后遗症,算是杀伤力强大的传染病 。感染过天花的几位 7 到 11 世纪古人,由出土状况无法判断是否因天花去世。然而一度存在他们体内,后来某个时刻失传的病毒, 由遗传组成看来,杀伤力似乎不如现代天花。
假如天花在比较早期的杀伤力不如后世,它们是在什么时候变得更致命?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一般来说,传染病如果杀伤力太强,反而不利传播 ,像是今年横行世界的 SARS二世冠状病毒(SARS-CoV-2),靠著杀伤弱、传播强,使得它的疫情远远胜过杀伤强、传播弱的 SARS 和 MERS 两位前辈。
中美洲 1585 年天花疫情的历史纪录。取自 wiki奇妙的是,如果这回研究的古代天花杀伤力真的较弱,那么就是较不致命的古代天花灭绝了,更加凶险的现代天花却广传世界。
杀伤力更强的现代天花,传染能力也胜过古代同类吗?被欧洲人带到美洲,横扫美洲原住民的天花又是什么款式?研究传染病演化,这些是非常值得深究的问题。
追寻天花的起源与传播,认识传染病演化根据已知资讯,仍不足以得知天花的起源地点与年代。不过可以肯定至少在公元 603 年,欧洲北部已经有人感染天花;所以天花 起源自欧亚大陆或非洲某处的时间点,必定更早于 1400 年前。
有些当时的历史文献记载,欧洲南部有人感染天花。假如历史记载属实,意谓当时欧洲各地都有天花存在,而且缺乏文字记录的北部也不例外。不过目前各方面的资讯非常有限,无法评估当时有多流行。
天花演化史上的大事件。取自 ref 3这次调查没有在年代更早,也没有在欧洲北部以外发现感染天花的人,不等于那些时空中没有人得到天花。 不是所有天花感染者的遗骸,都能顺利取得天花病毒的 DNA;也可能古代感染人数太少,所以留下记录的机率太低。
中国早在宋真宗时代(998~ 1002)即发明了人痘接种法,但此法不安全,有时会引起天花。
1713年,一个叫朱纯嘏的医师在他著《痘疹定论》一书中,记载的一个故事:
宋真宗赵恒在位时,宰相王旦一连生了几个子女,不幸都死于天花。待到老年他又得了一个儿子,取名王素。王旦担心这个儿子再遭天花残害,于是召集许多医师商议防治痘疮的方法。有人说,四川峨嵋山有一个“神医”能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王旦听后心中大喜。
峨眉山神医为王素种痘的故事,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典籍上最早的种痘记载。
在清史的记载上,清朝皇帝中得天花而死的,除顺治帝外,还有一个同治帝(一说同治帝死于梅毒)。有人说了,顺治是出家了还是死了,根据看到的材料,顺治还是死了,根据很多,我就举三点就可以了。第一:就是顺治病重得天花的时候,历史有记载,还传到民间不许炒豆。第二:王熙死了以后,有一本书叫《王熙自定年谱》,这里面记载了顺治临终让他撰写遗诏的事情,第三:溪森和尚死了之后,他的弟子给他整理一本书,在书里头记载就是顺治死之前,就说遵照祖制,实行火浴。朕身后要森溪速回京城为他火浴,顺治的遗体移到了景山寿王殿,四月溪森赶到了北京,在景山寿王殿前举行法会,溪森将顺治皇帝火浴,这是给顺治火化的和尚溪森的记载,再加上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的亲自记载,顺治临危的时候,面授遗诏的时候,以及参考其他的文献和档案的记载,可以证明顺治是病死的,不是出家了,顺治死了之后。 留下的遗诏,遗诏一共十四条,这个遗诏叫“罪己诏”,给自己下了十四条罪状。顺治的“罪己诏”学术界有争议,有一些是他自己的意思,有一些是皇太后的意思,有一些是辅政大臣的意思,就需要仔细分辨。后来康熙就在顺治的孝陵竖了一个神功圣德碑。重点歌颂他父亲顺治皇帝的神功圣德,康熙为他父亲顺治皇帝立的这块神功圣德碑,否定“罪己诏”,肯定和歌颂他父亲的历史功绩。 关于康熙皇帝的事情,下一次我们讲,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
本文2023-08-08 10:47:3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8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