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粉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脚气粉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脚气粉 1 拼音
jiǎo qì fěn
2 处方六一散9g,枯矾3g。
3 制法上为细末。
4 功能主治收湿止痒。主脚气渗水,糜烂发痒。
5 脚气粉的用法用量掺脚缝内。
6 摘录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古籍中的脚气粉 《医宗金鉴》:[卷四杂病心法要诀]脚气总括
1脚气风寒湿热病,往来寒热状伤寒,腿脚痛肿热为火,不肿不热是寒干注脚气内有湿热,外感风寒,相
《脚气治法总要》:[脚气治法总要卷下]橘皮丸治脚气有风人气不顺致生热而大便秘此药通秘不损人进饮食散胀满调中下气偏宜脚气神方橘皮去瓤四两末干生姜取
《鸡峰普济方》:[卷第二香港脚]神仙红雪治香港脚气毒身内外烦热疮肿熟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鸡峰普济方》宋张锐公元9601279年
《脚气治法总要》:[脚气治法总要卷下]食后丸治寻常脚气欲发先大便秘涩腹中气满两妨闷不思饮食小便赤黄肉多蠕动痰涎不利烦热缓弱前胡黄芩防风犀角屑蔓
《脚气治法总要》:[脚气治法总要卷下]食前丸《中药成方配本》方名癣药水组成土槿皮8两,百部2两,白及1两,樟脑1两,斑蝥1钱。主治一切顽癣。用法用量用笔蘸药水搽癣上,每日23次。制备方法上药用高梁酒5斤浸半月为度,约成溶液4斤。用药禁忌不可入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上海方)方名癣药水组成白及2两,百部2两,槟榔2两,雄黄2两,生川乌2两,蜈蚣20条,土槿皮4两,蛇蜕3钱,斑蝥3钱,烧酒8斤,白砒3钱。功效散风祛湿,止痒杀虫。主治癣疮。用法用量用毛笔蘸药水,搽癣疮上。制备方法上共研粗末,盛入袋内入烧酒中,浸期1月左右。用药禁忌忌水洗。不可入口。《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名癣药水组成白及5两,槟榔5两,紫荆皮5两,川椒5两,大风子5两,百部10两,斑蝥2两。功效杀虫止痒。主治一切癣症、干癣、湿癣、风癣、牛皮癣、松皮癣、脚气,皮肤病。用法用量用棉花浸湿,擦患处、每日12次。制备方法上用白酒192两,先入白及、槟榔煎30分钟,将药锅取下;候温再下荆皮、川椒煎10分钟,取下药锅;候温再下大风子、百部,将坛封口,浸泡1月,药力尽出方有效。于用药前3天将坛起封,再下斑蝥浸泡3天,速将药水滤清装瓶,每瓶重1两。用药禁忌谨防入口。三岁以下禁用。《中医外科学讲义》方名癣药水组成米醋20斤,百部、蛇床子8两,土槿皮10两,硫黄8两,白砒2钱,斑蝥2两,白国樟1两2钱,轻粉1两2钱。主治一切癣疮及鹅掌风。用法用量外搽,每日12次;或浸用(约浸20分钟)。
详见百科词条:癣药水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12:47:00 共60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从“祭十二郎文”一文中的描述来看,软脚病就是一种足部疾病,是长江以南地区人们经常患有的一种小病。在严重的情况下也可以置人于死地,这与脚气病的症状非常吻合:肌肉无力,全身酸弱是脚气病的典型症状之一,严重的脚气病会导致心力衰竭而死。
脚气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损害通常发生在单侧(即一只脚),并且仅在数周或数月之后感染到对侧。水疱主要出现在脚趾和趾侧,最常见的是在三到四个脚趾之间,并且脚底也可能出现为深在性小水疱,并逐渐融合成大疱。脚踝的皮肤病变的特征是边界清楚并且可以逐渐向外扩展。因病情发展或搔抓,可出现糜烂、渗液,甚或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等。
如果神经系统主要称为干性脚气病,而心力衰竭的主要表现则称为湿性脚气病。前者表现为对称性周围神经炎上升,感觉和运动障碍,某些情况下肌肉力量下降,部分病例发生足垂症及趾垂症,行走时呈跨阈步态等。后者的特点是虚弱,疲劳,心悸和气急等。
现代医认为长期食用过度精制的大米,这种精制大米将麸皮去除得很干净,虽然口味更好,但缺乏维生素 B1, 从而导致脚气病。另外酗酒、劳累过度也会导致维生素 B1吸收障碍,导致脚气病。平时要注意清洁,保持皮肤干燥,保持足部清洁,每天清洗数次,勤换袜子。洗脚盆及擦脚毛巾应分别使用,以免传染他人。平时不宜穿运动鞋、旅游鞋等不透气的鞋子,以免造成脚汗过多,脚臭加剧。
“脚气”和“脚气病”是两种不同的病。“脚气”又叫“足癣”或“香港脚”,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而“脚气病”则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1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通常表现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方面的问题。历史上,第一个记录脚气病并找到其病因及治疗方法的人是中国唐代的名医孙思邈。
孙思邈发现,有钱人比较容易得脚气病,而穷人得此病的很少。这是为什么呢?他想,这很可能同饮食有关系:富人常吃荤腥细粮,而穷人吃的却是素食粗粮。他又将细粮和粗粮进行了比较,发现精米、白面虽然好吃,但是和粗粮相比却缺少了米糠和麸皮。于是,他试着用米糠和麸皮来治疗脚气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可以看到,孙思邈之所以能够找到脚气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是因为他正确地运用了归纳思维中的求同求异并用法。
所谓“求同求异并用法”,可以看作是对“求同法”和“求异法”的联合运用:考察两组场合,如果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一组场合(正面场合)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先行情况,而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一组场合(反面场合)中,都没有这个先行情况,那么,这个先行情况就是引起被研究现象的原因。
具体来说,孙思邈使用求同求异并用法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先用求同法,从正面组各个场合的先行情况中找出共同的情况:富人生活习惯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很少吃粗粮。由此确定不吃粗粮是患脚气病的原因。
第二步,再用求同法,从反面组各个场合的先行情况中找出共同的情况:穷人的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经常吃粗粮。由此确定吃粗粮是不得脚气病的原因。
第三步,使用求异法,对比正反两组场合,一组不吃粗粮,另一组吃粗粮,由此确定患脚气的原因是不吃粗粮。
总结:国外医学家发现脚气病的致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比孙思邈晚了一千多年,但推理方法大致相同。今天,求同求异并用法已经成了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推理方法。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方名前胡饮组成前胡(去芦头)、赤茯苓(去黑皮)、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人参、半夏(汤洗7遍,去滑)、枇杷叶(炙,去毛)、旋覆花等分。主治痰饮呕逆,头目不利。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入生姜7片,煎取7分,去滓,食后良久温服。制备方法上锉,如麻豆大。《圣济总录》卷八十二方名前胡饮别名前胡汤组成前胡(去芦头)半两,生姜(切,焙)半两,羚羊角(镑)半两,半夏(汤洗7遍)半两,大黄(锉,炒)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枳壳(去瓤,麸炒)3分。主治脚气攻心,腹胀满,呕吐不下食。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下朴消1钱匕,搅匀,空腹温服。制备方法上细锉,如麻豆大。附注前胡汤(原书卷八十三)。《圣济总录》卷八十七方名前胡饮组成前胡(去芦头)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桂(去粗皮)1两,柴胡(去苗)1两,桔梗(炒)1两,生干地黄(焙)1两,黄芩(去黑心)1两,玄参1两,旋覆花1两,甘草(炙,锉)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2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半夏(汤洗7遍,焙)1两半,白术1两半。主治暴急成劳,痰盛喘嗽。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入生姜7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粗末。《圣济总录》卷一五四方名前胡饮组成前胡(去芦头)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甘草(炙)半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烟出7遍)半两。主治妊娠恶阻,食即吐逆,头痛颠倒,寒热。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1分(切),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1日2次。制备方法上为粗末。《圣济总录》卷二十四方名前胡饮组成前胡(去芦头)1两,桔梗(炒,锉)1两,旋覆花(炒)1两,玄参1两,人参1两,桂(去粗皮)1两,生干地黄(焙)1两,甘草(炙,锉)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半夏(汤洗去滑,焙)2两。主治肺脏
详见百科词条:前胡饮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4:51:24 共105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脚气治法总要》卷下:石南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石南丸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局方》卷五 31 组成 32 功效 33 主治 34 石南丸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36 附注 4 《鸡峰》卷四 41 组成 42 主治 43 石南丸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5 《医方类聚》卷九十五引《王氏集验方》 51 组成 52 功效 53 主治 54 石南丸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61 组成 62 功效 63 主治 64 石南丸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石南丸 1 拼音
shí nán wán
2 《脚气治法总要》卷下:石南丸21 处方
石南叶(炙,去毛)桂(去皮)附子(炮)防风(去芦)各180克 牛膝(酒浸)白茯苓(去皮)各250克 熟地黄 菟丝子(酒浸)各60克 薏苡仁180克 五加皮180克
22 制法上为细末,用木瓜1枚,去皮、子,蒸熟研成膏,和前药末为剂,如干硬,少入热蜜和剂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温肾散寒,祛风除湿。治肾气虚弱,风湿外客,脚气筋急拘挛,腰脊疼痛,膝冷转筋,腿紧不能久立,履物隐痛。
24 石南丸的用法用量
空腹时用木瓜酒送下30丸,一日二次。
25 摘录《脚气治法总要》卷下
3 《局方》卷五 31 组成
赤芍药2两,薏苡仁2两,赤小豆2两,当归(去芦)2两,石南叶2两,牵牛子2两,麻黄(去根节)2两,陈皮(去白)2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2两,大腹皮(连子用)2两,川芎2两,牛膝(去苗)3两,五加皮3两,萆薢4两,独活(去芦)4两,杜仲(锉,炒)4两,木瓜4两。
32 功效常服补益元气,令人筋骨壮健,耳目聪明。
33 主治风毒脚弱少力,脚重疼痹,脚肿生疮,脚下隐痛,不能踏地,脚膝筋挛,不能屈伸,项背腰脊拘急不快;风毒上攻,头面浮肿,或生细疮,出黄赤汁,或手臂少力,或口舌生疮,牙龈宣烂,齿摇发落,耳中蝉声,头眩气促,心腹胀闷,小便时涩,大便或难;妇人血气。
34 石南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015、20丸,木瓜汤送下。早起、日中、临卧各1服。
3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以酒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36 附注《直指》有川续断二两。
4 《鸡峰》卷四 41 组成石南半斤,续断半斤,黄耆半斤,狗脊半斤,木瓜半斤,乌药半斤,地龙4两,乌头4两。
42 主治风湿气,脚重少力,脚膝缓弱,或肿或不肿,痹麻胫冷,脚下隐痛,行履艰难,筋脉挛急,不得屈伸,项背腰脊肿痛;及虚风上攻,头面浮肿,生疮痒痛,脓汁浸渍,手脚少力,牙龈宣烂,齿摇发落,耳内啸鸣;脚气痛楚,不可履地。
43 石南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木瓜汤送下。
4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5 《医方类聚》卷九十五引《王氏集验方》 51 组成石南藤1斤(去芦梗),乳香半两(别研),没药半两,川乌2两(炮),五灵脂(淘去沙土,澄清)4两,自然铜半两,木瓜4两。
52 功效舒筋活血,去风益精。
53 主治腰脚疼痛,或曾经坠堕打扑损伤,筋骨疼痛,一切虚损之证。
54 石南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0丸,温酒送下。
5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6 《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61 组成石南2两,白术2两,牛膝(3味酒同浸1宿,焙干)2两,防风(去叉)2两,天麻2两,枸杞2两,黄耆(锉)2两,桂(去粗皮)1两半,鹿茸(酥炙,去毛)1两半。
62 功效去风湿,活血脉,益元气。
63 主治脚膝挛痹。
64 石南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温酒送下;盐汤亦得。
65 制备方法上为末。用木瓜1枚(去皮瓤),炊令烂熟,捣作膏,和药末,更用面糊少许同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石南丸 《圣济总录》:[卷第五十二]肾脏风毒流注腰脚,脚膝筋挛,不能屈伸,腰膝拘急,风毒流注等疾。石南丸方石南叶薏苡仁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牵牛子(炒)
《普济方》:[卷二百四十脚气门]一切香港脚附论两)木瓜虎骨(薄片姜汁浸一时焙干防有四五十丸。石南丸治香港脚痛楚。不可履地。石南叶(一两)淡木瓜(
《普济方》:[卷三百十一折伤门]伤折风肿(附论)黑末)随病轻重打和。茴汤或姜葱酒调。常合和剂。石南丸兼服。又方(出永类钤方)草乌细辛羌活独活白芷牛
《金匮翼》:[卷六香港脚之源]香港脚痹挛和丸,如干加酒,糊丸梧子大,盐汤酒任下三十丸。石南丸香港脚挛痹,去风湿,活血络,益元气。石南白术牛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五十九香港脚门]药方《杨氏家藏方》卷八:五生丸处方天南星(生姜汁浸一宿,焙干)半夏(汤洗七次)附子(炮,去皮、脐)白附子天麻白矾(枯)各30克朱砂6克(别研为衣)制法上药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治风痰上扰,头目眩晕,呕吐痰涎。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用生姜汤送下。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八《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五生丸处方南星半夏川乌白附子各30克大豆(去皮称)75克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痫证。用法用量每服3~5丸,不过7丸,姜汤下。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五《准绳·类方》卷五方名五生丸组成川乌头半两,附子半两(各生用,去皮脐),天南星半两(生),半夏半两(生),干生姜半两。主治风痫。用法用量每服5丸,冷酒送下,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醋煮大豆汁作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普济方》卷二四二方名五生丸组成川乌、草乌、南星、五灵脂、没药各等分(生用)。主治风毒,干湿脚气,浑身一切风痛,及服诸药不得效者。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温酒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以醋调五灵脂末作膏子,研和为丸,如梧桐子大。《玉机微义》卷四十一引李仲南方方名五生丸组成南星1两,半夏1两,川乌1两,白附子1两,大豆(去皮)1两。主治风痫有痰,阴脉弦细缓者。用法用量每服3丸至5丸,不过7丸,生姜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普济方》卷二四一引《卫生家宝》方名五生丸组成金毛狗脊1两(去毛),川乌1两,防风1两(去芦),川萆薢1两,蓬莪术1两(日晒干)。主治脚气,及风气攻四肢。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盐汤、盐酒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圣济总录》卷十五方名五生丸组成干姜1两(不炮),乌头1两(生,去皮脐),半夏1两(生用),附子1两(生,去皮脐),大豆末(生用)。主治痫疾。用法用量每服3丸,冷酒送下。制备方法上药除大豆末外,细锉,捣
详见百科词条:五生丸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13:40:27 共81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三阴交为经穴名(Sānyīnjiāo SP6)。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别名承命(《备急千金要方》),太阴(《备急千金要方》),大阴(《经穴汇解》)。三阴指足三阴,交即交会,此穴系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三经之交会穴,故名三阴交。主治肠鸣,泄泻,腹胀,腹痛,胸腹胀满,急性肠胃炎,慢性肠胃炎,细菌性痢疾,痢疾,便溏,呃逆,呕吐,纳呆,食饮不化,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血崩,死胎,恶露不止,阴挺,经闭,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下垂,痛经,难产,产后血晕,不孕,带下,恶露不尽,月经失调,更年期综合症, 炎,盆腔炎,前阴瘙痒,胎位异常,阳痿,早泄, 痛,遗精,白浊,疝气,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足痿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高血压,神经性皮炎,足痿,瘾疹,神经衰弱,黄疸,痃癖,症瘕,血晕,七疝,癫痫,痴呆,不眠,疮疡,手足逆冷,股膝踝内侧肿痛,肾炎,肾盂肾炎,尿潴留,尿失禁,性功能减退,小儿舞蹈病,下肢神经痛或瘫痪,癃闭,淋证,便秘,癫狂,痫证,精神分裂症,脏躁,下肢痿痹,眩晕,肝脾肿大,腹水浮肿,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乳糜尿,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膝,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糖尿病等。
详见百科词条:三阴交 [ 最后修订于2018/4/19 8:58:21 共555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本文2023-08-08 11:00:0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8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