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卧,睡,眠,寐的今义和古义分别是什么?谢谢
请采纳,谢谢
1“寝”、“寐”、“卧”、“睡”、“眠”,都有“睡觉”的意思。
“寝”
的本义是躺在床上睡觉,或病人躺在床上,可以表示睡着了,也可以表示没有睡 着。《战国策;齐策》:“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
“寐”
的本义是躺着并睡着了。《列子•周穆王》:“昼则呻呼而即事,夜则昏惫而熟寐。”
“寐”,在古籍中经常与“不”、“假”连用。“不寐”是“躺着而睡不着”的意思。《孟子•告子下》:“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假寐”是“不脱衣帽而睡”的意思。《诗经•小雅•小弁》:“假寐永叹,维忧用老。”郑玄笺:“不脱冠衣而寐曰假寐。”(永:长。维:因。用:而。)
“卧”
的本义是身子趴在矮小的桌子上睡觉或打瞌睡。许慎《说文解字》:“卧,伏也。从人臣,取其伏也。”《孟子•公孙丑下》:“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隐:通“依”。几:一种矮小的桌子。)“隐几而卧”就是趴在矮小的桌子上睡觉。
“睡”
的本义是坐着合上眼皮打瞌睡。《战国策•秦策》:“[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欲:将要。)
“眠”
的本义是闭上眼睛。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合目说眠。”《山海经•东山经》:“(余峨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菟(兔),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这里的“眠”,用的就是本义,闭上眼睛是假装死了。
本义不同,因此它们的引申义也有差异。
2“寝”,从躺在床上睡觉可以引申为“躺卧”。《论语•乡党》:“食不语,寝不言。”由人的躺卧可以引申为动物的躺卧。韩愈《南山诗》:“或覆若曝鳖,或颓若寝兽。”由躺在床上睡觉还可以引申为睡觉的处所。《史记•齐太公世家》:“公与妇人饮酒于檀台,成子迁诸寝。”由睡觉的处所又可以引申为特指埋葬帝王的陵寝。《汉书•韦玄成传》:“又园中各有寝、便殿。”颜师古注:“寝者,陵上正殿,若平生露寝矣。”
“寐”,由躺着并睡着了可以引申为“死”。《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陈死人:死去很久的人。寤:苏醒,复活。)由“死”可以引申为“静谧无声”。刘熙《释名•释姿容》:“寐,谧也,静谧无声也。”
“卧”,从趴在几案上睡觉可以引申为躺卧在床上睡觉。《史记•田叔列传》:“两人同床卧。”从躺卧在床上睡觉又可以引申为泛指“躺卧”。《宋史•胡宏传》:“太上皇帝劫制于强敌,生往死归,此臣子痛心切骨,卧薪尝胆,宜思所以必报也。”由“躺卧”又可以引申为“平放着”。魏学洢《核舟记》:“舟尾横卧一楫(jí)。”(楫:船桨。)“卧”,从躺在床上睡觉还可以引申为指睡觉的“卧室”。《汉书•韩信传》:“[汉王]自称汉使,驰入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夺其印符。”
详情参见:http://iasksinacomcn/b/11211979html
3参见:http://wendasocom/q/1371777234068279
睡 坐着闭目小寐
眠 偃卧
瞑 眼睛看不清或闭着
寝 横卧
寐 睡觉的统称 有瞌睡的意思
卧 趴着睡觉
睡觉古代文雅的说法有就寝、休息、睡眠、入睡、坐寐、安歇、歇息。其实现在说的“睡觉”是指进入睡眠的状态。在古代,“睡”与“觉”分别是两个词,如果将“睡”和“觉”连用起来,是指“睡醒”。
古人对睡眠是很讲究的,因此古人对每一种深、浅度或姿势的睡眠,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坐着打瞌睡,叫作“睡”;闭目养神未睡着,叫作“眠”;趴在茶几、案头上睡觉,叫作“卧”;仰在炕上睡,叫作“寝”;躺着睡且睡着了,叫作“寐”;刚刚睡醒,睡眼惺忪,叫作“觉”或“寤”。
关于中国床的发明的传说,出自一本《广博物志》:传说神农氏发明床;少昊始作箦床;吕望作榻。
中国最早的床的实物是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战国彩漆木床。该床长218厘米,宽139厘米,六足,足高19厘米,床面为活抽屉板,四面装配围栏,前后各留一缺口以便上下。床身通体髹漆、彩绘花纹,工艺精湛,装饰华丽,说明床当时已经普及
附:以卧姿睡眠是人的本能。为了有一个舒适的条件,原始人类只是用兽皮、草席作为睡眠的“家具”,后来有了离开地面的土台,但仍然不能称作床。直到公元前2400年古埃及第四王朝时,才出现真正带有头架的木床,那时床的头端略高,床面呈倾斜状,用纤维制成绳或用皮条穿在皮架两侧的小孔中作为床屉,虽然简陋,却是统治者的专用家具。
第一位、盘古开天辟地-属于世界每一神-死亡后话做天空日月星辰与大地。
第二位、女娲-由地球上生物形成,也许就是蛇成精了(成仙了),蛇神,后来造人。
第三位、伏羲,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一个人。伏羲又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相传为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其人首蛇身,与其妹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又相传他是古代东夷部落的杰出首领。伏羲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制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此外,他还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罟,用于捕渔打猎。关于太昊伏羲氏的记载在古籍中常见,但又说法不一。 被人民纪念为神。 第四位、神农氏便是传说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国的太阳神,又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 炎帝也因此被尊称为“神农氏、医药之神”。
古人说,这个时候睡觉最能养身养娇容,什么时候您猜猜?亥时。
古籍有云,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那亥时到底是什么时候呢?古人用的12时辰亥时,又称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你看人都直白地告诉你了,到这时候人的活动就得停止,可你呢,还在外头吃烧烤,在家追剧刷手机。换算成现在的时间就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之间,跟我们现在科学上建议的睡觉时间差不多。
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医书《十问》中也说:“一夕不卧,百日不复”,如果晚上熬夜不睡觉,精力一百天也恢复不了。
中医认为,最佳睡觉时间应该是亥时至寅时末,也就是在晚上21点睡下,早晨5点起床。亥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此时进入睡眠状态,百脉可休养生息。
9点至11点,在这一时间段中人如果已经进入了睡眠之中,身体内部的气血循环就会变得旺盛,因为此时是人体手少阳三焦经最为活跃的时候,在这时身体内部的气血运行旺盛。
二十四小时对应十二心肺内部器官的主导,这就是时与位的动感信息系统,是天人合一的具体体现。胆,肝,肺,肠,胃。脾,心,肠,膀,肾。包心,三焦。循环系统应天对时,养生适时落实到位。
诸多百岁老人的共同养生特点是亥时入眠,这个时辰睡觉又称“美容觉”,不妨温水泡脚助安眠。
凡事顺其自然,多休息,少操劳,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当然一家老小要吃要穿,都要做到是不可能的,尽量不加夜班,十点钟之前上床睡觉。
睡眠为养生之首,一夜不睡,百日难补。
亥在十二生肖里就是猪,猪是要睡觉的,人在亥时也要像猪一样睡觉,哈哈,这是好玩的说法。
皇帝睡觉叫就寝。
就寝,读音为jiùqǐn,汉语词语,意思是上床睡觉。一般为古代帝王休息。
出处:《宋书·檀道济传》:“将废之夜,道济入领军府就谢晦宿。晦其夕竦动不得眠,道济就寝便熟,晦以此服之。”唐·姚合《洛下夜会寄贾岛》诗:“忆君难就寝,烛灭复星沉。”。
“睡眠”的类动词在古代主要有:睡、觉、瞑(眠)、寝、卧、寤、寐、醒等以及他们之间的组合形式。在古汉语里,“睡”与“觉”分别是两个词。睡,坐寐也。——《说文》,“睡”的原始义是坐着打瞌睡。
寝
1、卧
成子高寝疾, 庆遗于请曰:“子之病革矣。”——《礼记·檀弓》
白话释义:成子高寝疾,庆遗在请求说:“您的病改变了。”
2、寝室、卧室
无东西厢有室曰寝。——《尔雅·释宫》
白话释义:没有东西厢有室说睡觉。
寐
1、
同本义睡着
寐,卧也。——《说文》
白话释义:寐,睡觉的意思。
2、死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寐。——《古诗十九首》
白话释义:寄身于永恒的黑暗中,沉睡于黄泉之下,千年永不眠。
组词如下:
寝:安寝、寝室、寝车、寝食、陵寝、就寝、寝宫、略寝、太寝、停寝、外寝、兴寝、寝废、寝门、寝燕、遗寝、庐寝、寝疾、右寝、颛寝、
寐:假寐、入寐、托寐、寐魇、讬寐、熟寐、潜寐、寤寐、宵寐、鉴寐、常寐、盹寐、餍寐、寐语、睡寐、安寐、寐觉、魇寐、寝寐、寐鱼、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寝,卧也。从宀,,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寝,睡觉。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组词解释:
1、安寝:安睡。
《红楼梦》第四九回:“ 贾母 非常喜欢,不命往园中住,晚上跟着 贾母 一处安寝。”
2、假寐:谓和衣打盹。
巴金 《家》九:“ 觉慧 定睛望着这个在假寐中的老人。”
3、寝室:犹宫室。
巴金 《怀念萧珊》三:“有人劝我把她的骨灰安葬,我宁愿让骨灰盒放在我的寝室里,我感到她仍然和我在一起。”
4、入寐:指睡着。
阿英 《流离》一:“这一夜犬声四起,终宵不能入寐,唯恐民团退入城中。”
5、寝车:火车的卧铺车厢。
丰村 《美丽》:“我们急忙吃完了面,去 小金 的寝车看了一下,又走到我的寝车来。”
1、古代睡觉的雅称有眠、睡、卧、寝、寐、觉或寤。闭上眼睛,但是不一定睡着称为“眠”,坐着打瞌睡称为“睡”,伏在矮几上睡觉称为“卧”,躺在床上睡觉称为“寝”,睡着了称为“寐”,睡醒了称为“觉”或“寤”。
2、成人睡眠坏习惯:手表:戴着手表睡觉,不仅会缩短手表的使用寿命,更不利于健康。因为手表有镭辐射,量虽极微,但长时间的积累可导致不良后果。假牙:戴着假牙睡觉,如若不慎,往往睡梦中将假牙吞入食道。另外,假牙的铁钩可能会刺破食道旁的主动脉弓,引起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而且,带着假牙睡觉也影响睡眠质量。脸妆:残妆会堵塞你的肌肤毛孔,造成汗液分泌障碍,妨碍细胞呼吸,长时间下去还会诱发粉刺,损伤容颜。
本文2023-08-08 11:03:1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8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