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功法小周天秘笈
圣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皆由道生出!人不为道,万物不生!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沉为地,此为天地之沉浮,人身也是如此,浮者为绛宫离炁,沉者为下丹田坎炁,此为浮沉之说。
人由母腹降生后,剪断脐带,性炁归于心,为离,发于二目,命炁归于肾,发于命蒂,此性命二炁之分也。丹道以性炁为内药,以命炁为外药,此为内外二家之论,即我家为内,他家为外,分别指后天炁、先天元精。
“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小周天功法,通过摆好姿势,排除杂念,让形神安静,集中意念,然后一念归中,凝神入气穴,缓缓调息入细:引短令长,丹田中的精气渐渐旺盛。当静极之时,正有动象,于恍惚杳冥之中,觉丹田气动,即为活子时,此时的精气称为“小药”。活子时的景象,气功古籍中常用《入药镜》中的一句话予以概括,就是“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肖紫虚在解注时,把“醉”进一步描述为“身心和畅,如痴如醉,肌肤爽透”。同时还有“外肾欲举之时,即是身中活子时”
纵观道家内丹功修炼的诀要,古圣均以精气神为人身上的三宝,以精旺为基础。精不足则气神衰。因此,炼丹功必须把精液补足,才能练出效果。而人因娶妻生育,疾患亏虚,年过四十岁后,精气已损,补亏促盈乃是炼丹功的关键。
如何修炼小周天内丹功法呢!
活子时是指小周天功法中该起火的时机。所以称它为活,是因为要等待身体中自然景象的产生,而不是固定的时刻。
子时是指在自然界的状态特定时辰,标准时间是晚上11点到第二日的凌晨1点之间,这个涉及到地球自转以及周遭行星动力对地球磁场能的影响不同,不同地域有所差别。
活子时就是指的自己身体的内部的气机发动的时间点。 引用上文就是“指炼精化气功夫中,静极恍惚、炁机发动之时”
活子时也是指恰当的行功打坐时间,但是要在炁机发动之时,那么一天12个时辰,你只要打坐进入这个状态就叫活子时了,它的时间是动态的,灵活的,依照个人而定。
功法练习具体功法
单盘腿坐在床上,双手握拳放在脐下,如果不能盘腿坐,而垂腿坐在椅凳上,以舒适为宜。闭目静心,吐气3口,以呼出浊气,扫除杂念,把视外之神,摄入绛宫,观看绛宫的虚空,待神情安定,使心气溶和后,用心意移神入天目穴,(在双目中心上两分,此穴为聚火之处),凝神5分钟,再把神引入脑海中。从脑海转入玉枕关,直送夹脊关,即息心静虑,专一守在此处,勿生杂念。如此练功,每日坐l~2小时,多坐为佳,气壮者5~6日,衰者至迟15日,即觉夹脊中热如火炽,且略有疼痛,再用意送此热气下贯于两腰,即觉辘辘跳动,略停一会儿,随即用意送到会阴穴,如觉会阴中跳动,只可不理它。
又会觉周身通泰,心如迷醉,全体脉络皆觉活动,暖溶溶如坐春风之中。这就是所谓会阴一动,百脉皆动。故只须专心安居其中,勿忘勿助。待跳动停止,更须内视虚空,自觉气根从会阴底起,上升到肚脐。即止不上,复从肚脐下降到会阴,自是升升降降,不出此3寸1分半之间,任其流行上下,万不可稍有意想,以免自误。此时鼻孔呼吸。如有如无,自然与内气呼吸相合,切勿相助,如果有意识则为散乱,是有弊,须按前法重新做起。尚能炼到一二百息,日日行之,加至五六百息,约有旬日,自觉两腰之中,及小腹之内,发热阳举,慎勿近女色,是为大要。此为初得先天气,不可用采,待其举过自软后,不动欲才化为真精。每日行之,时过月余,日积我精,是为补法,又名添油。采药必待精足,如何自知精足,盖阳初动时,*念必盛,精足后虽举而欲念反无,这是水火互济之象。
古人练法
古人以会阴一穴,秘不公开,盖恐助*,要谨慎此事,世人好此道而示得诀者,只以睡足阳举为活子时,妄行采取。每于四五更睡醒之后阳举,则是万不可采取的,因其晚间所进饮食,至此已化,其大小便已入大小肠之端,如行采取,则粪溺中秽浊之气,随之而行,带入督脉,上升泥丸,至清阳至高之处,日采日积,能致人昏昧。丹书上说,活午时是中年人重用的时刻,活子时是童年人重用的时刻,盖中年人宜采真阴以养真阳。练功之时,寂无可寂,忽觉内机微动,乃是活子时之初,继之勃然内兴,内气充盈,外阳方举。至此可采行小周天,进阳火36次。进火将完,周身通泰,万象齐开,心静肾暖,此即活午时的动机,此时可进行退阴符24次。如若不退阴符,则反有害。故子时阳生,午时阴生,即退以养阴,可助真阳不泄。功从活子入手,精气升脑,经过子午交会,结化丹液,降入口中,灌入绛宫,故人称为醍醐灌顶,此系不传之秘。古书有琼浆玉液诸名,多在活子时功法之后,即是活午产生真阴之时,故云练阳得阴,炼阴得阳,正是功法的相对效应。
本法要诀
初下手如前法,收神绛宫,凝天目、注夹脊,5、6日后,夹脊发热,以意送入两腰,再由两肾中心送入会阴。寻见内气呼吸后,苟能一念不动。五百息中,神与内气呼吸丝毫不离。若经过16次五百息,坎宫即有一线阳火,上升至脐,傍及两腰,热如汤沸,外阳翘举,此时切勿动念,以不识不知应之。如平时好*者,此时*念倍甚,苟近女色,精必如注,为害非浅。即不好*者,亦*念勃然,精离外泄,亦前功尽废。因此成疾者有之。此乃最险关头。凡年逾四旬,精亏者,为补亏筑基之法,以精亏多少为准。有30~40天,或50~60天不等,总以*念日少力度,日久自然平定,所谓精足不思*,可以采炼。
采炼之法是:用右手将外肾一把握住,勿太紧,候至会阴热火上沸,外阳半举时(不可举足,举足则炁化为精,须候准确),此为老嫩得宜,用意于会阴间轻轻提摄,如忍大小便状(不可太重),将肾中阳气送过尾闾,贯入督脉,不疾不徐,一意上送,不可复想肾宫(如念肾必大举坏事),升至夹脊,气机充沛有力,可同时双目上视仰头,引入泥丸,稍一停止,再用意从会阴向左侧身上升于头,从头向右侧身下降于会阴,目光随意转之,左升右降共转36圈。转毕无思无虑,静坐片时,起应世事不妨。此为采取1次,但戒七情偏急。如日间采取,留于泥丸,则晚间必送还于会阴;夜间采取,清晨送归会阴,不可久留在泥丸宫。还归炼法:坐定如前,呼出浊气3口,把神收入绛宫片时,移至天目凝定,上泥丸,从右旋左36圈,双目随之转运,转毕由夹脊过肾中,归入会阴;再自左旋右24圈,转毕万虑俱寂,静坐片时方起,此为还原1次。得闲即如前法,不计遍数,但得外阳不举,龟头缩进茎皮不出为度,此是补足之象。
剧透一下吧。
1周天就收了四个(发生过关系):孙清沐,苏义,沈飞,子车世(都是妃子哦)本人觉得周天谁都不爱。她对苏水渠可以说是感动的,感动苏义渠对她默默的爱,宁可不进宫也要保存着自己的一份自尊。苏水渠可以说是“外室”(无身体关系)
2这里面最爱焰宙天最爱周天的肯定是苏义。他才不如孙清沐貌不如沈飞家世不如子车世。奸诈阴险,小心眼有一堆的小缺点。可是他对女主的那份心就愿意去原谅他的这些不完美,在周天刚来到这个朝代,所有人就计划谋杀焰宙天,他还是站在太子(宙天)这边。虽然是为了他们苏家。但是对比当时的沈飞和孙清沐,他是真的在不顾一切付出了。在骆曦溟番外中,周天为他生了个公主。
3沈飞。一位貌美地惊天动地的男子,通天阁阁主。二皇子(焰乐)的爹爹。哈哈乐乐真的是一个很可爱的宝宝了,刚出生那会以为是死胎,经历一般波折才找回来,很像沈飞的所以直接认出来是他的孩子。
4孙清沐。清风明月般的儒雅正直,为家为国都委屈他太多了。他的一生总是在妥协,周天打架心智不全时都是他冲在前面安抚周天,以致差点死去。他的爱是慢慢的,让人感动的。在文章的最后才揭示大皇子(焰令)是他的儿子。其实在前文读的时候就有感觉这是他的了,因为性格很像啦。但是大皇子养在宋依瑟(皇后)名下,终归不像沈飞那样可以天天亲近儿子。
5子车世,寄夏少主。家世可以与焰国抗衡。前期真的帮了周天很多,他真的很爱周天,爱的委屈。他想独占周天,可是周天是个太子是还会个皇帝,她会更爱权势。为了周天,他在周天怀孕时候进宫为妃。
6牧非烟,我觉得他是钻进牛角尖了,苦心经营一定要进宫陪着周天,但是周天每次都是说他身为男子应该有更宏伟的抱负。(最后没成功进宫)
7鹰风流,最后成为鹰国(世界第二)的皇帝,是个天真可爱的小胖子。他喜欢周天。私以为他的爱情来的有点莫名其妙。他有妃嫔的。在周天努力发展焰国时候也是提供过帮助,在周天怀孕、抚养孩子的几年每天都给她写信。这种坚持打动了周天。
8齐七。齐国(世界第一国)皇帝。出行像个乞丐,总是迷路。喜欢周天,但是他的喜欢更像是想征服一样,他不喜欢超出自己掌控的东西。有很多女人。
9骆曦溟。可以说全书中最合适周天的男人。权势、相貌、智商都是一流。但是他是风流的表哥,他很宠爱这位弟弟,为了他,他选择退出。
10千叶公主,宋依瑟都是周天的好朋友。在后宫一个是贵妃一个是皇后。
11文章最后可以说是开放式结局,在周天带着子车世,苏义,沈飞出使鹰国后面到底周天会何去何从呢,子车世和孙清沐打算让骆曦溟为男后的计划会不会成功呢都不一定。
12全文四百多章。私以为这部其实更像耽美文吧,虽然焰宙天是个女人。但是套入一个这样的女人十几年如一日像一个男人一样,都没人看出来。她的身体除了可以生育,应该和男人没啥区别了😷😷😷
13陆公公。一个全心全意为焰宙天的太监。从现代人的角度看这是一个三观不正的人,他觉得只要他的主子开心其他的都无所谓。
14不要要求周天会专心爱上谁,她的眼里除了事业也装不下太多了
在现代洪荒小说之中,帝俊、东皇太一选出的三百六十五位妖神个个都是大罗金仙修为,三百六十五个大罗金仙再加上帝俊、东皇太一两位至圣。
周天星斗大阵乃是纵横洪荒的奇阵,能够与它比肩的只有十二都天神煞大阵、诛仙剑阵、混元河洛大阵。
周天星斗大阵,乃是上古天庭妖族的镇族之阵。
此阵与其他阵法不同,其他的阵法,比如说九曲黄河大阵、十绝大阵等阵,都是自成阵法空间,隔绝外界所有天机玄转。
而此阵却没有阵法空间的存在。但是它能够锁定阵法笼罩下所有人。被它锁定的人,无论你有何种神通。也逃不脱星光的陨落。
此阵与外界空间融合,召唤周天宇宙星力,亿万星辰之威。威力之强,足以毁天灭地。
周天星斗大阵出自小说之中,任何古籍,还有古代文学作品之中也无出现。现认为最早出自与明朝的三大才子之一-----解缙的一副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
天文学很多分支是近现代才分化出来的,古代天文学主要是观测和计算,
对于古代天文学的研究并不是天文学,而是天文学史。是历史和科学的交叉学科。
前面有人推荐《中国天文学史大系》十册的,是很好的建议。唯内容庞大,行文并不很有趣,确实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毅力。
在初期,《开元占经》之类的内容大可以一点不看的。至于说《果老星宗》之类的天文书籍也可以看看。
普及类的天文书籍,有人推荐桥本敬造的《中国占星术的世界》,这本书写得也挺不错的,而且有中译本。还有席泽宗的《科学史十讲》,也值得一读。
想要了解传统星野的话,最简明普及的应该是《步天歌》啦。关于星野和古代占星思想,如果有基础的古籍阅读知识,强烈推荐你去读一下《史记天官书》 ,虽然其所述体系和中古、近古时期的有一些差别,但许多基本的思想能从中找到源头,读之后的材料也不会那么费解了。我刚开始接触这个领域的时候,把《史记天官书》抄了一遍,后来也时常翻阅。现在读《史记》,有了一个新的本子, 2013年出的《史记》点校本的修订本,修正了一些错误,虽然还有不足之处,但比之前的版本要好。
在这里推荐一些出自 古籍阁 的罕见的天文历法的珍版古籍,都是高清扫描的电子书,非常值得参考和阅读
古代天文书籍书单推荐:
《周髀算经周髀算经音义 (宋)》《开元占经》《观象玩占》《民历铺注解惑》
《钦定大清会典图——天文》《观象玩占》《通雅·天文》《算七政交食凌犯法 全一册》
《甘石占经》《步天歌》《景乾象星书》《浑天仪图注》《新仪象法要》
《灵台密苑》《玉烛宝典》《授时历议》《推春秋日食法 (清)施彦士撰 》
《新编遵依司天台经纬历书 (明)陆位校》《古周髀算经 (汉)》
《春秋日食辨正(清)王韬撰》《晋书·律历志》《步天歌(影印版)》
《历象考成》《谈天》《甘石星经》《清史天文志》《灵宪》《乙已占》
《全史日至源流 (清)》《仪象考成》《周天星位经纬宿度考 》《历算全书 (清) 》
《三才实义天集 (清)》《七政推步 (明)》《乙巳占 (唐)》
我国古代天文学有非常高的成就,自然会有浩如烟海的专著。提问中特制某一本著作,是不合理的。
就我一名理科生浅薄的见解,至少有以下几类:
《二十四史》对天文志,五行志,律历志等等。当然,名字可能会略有不同,比如大名鼎鼎的《史记》的天文志就叫做《天官书》。
天文历法专著,古代历法精度有限,一般用上十几二十年就要重修。比较有名的往往是在历算中有所突破的精品,比如《三统历》、《乾象历》、《皇极历》、《大衍历》等等。
天文星占著作,最有名的是两部,《甘石星经》和《开元星占》,诚然其中很多占卜的内容今天不值得提倡,不过其中对于星表的记录,五行的运动规律这些资料是弥足珍贵的。
天文仪器的使用注释,比如汉代的《浑天仪注》,宋代的《新仪象法要》,清代的《灵台仪象志》都是比较有名的。
科学专著,比如沈括的《梦溪笔谈》就有不少涉及天文学或者天文仪器的内容。
类书,类似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之类的官修大类书不可能没有天文学的内容。
中国古籍中,有类似的说法。
中国最早出现的“地动说”见于战国时的《列子》该书《天瑞》篇说:“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又说“运转靡已,大地密移,畴觉之哉!”这里前一句指出地球不过是宇宙空间的一个细小物体,但又是我们周围有形物体中最巨大的,这种认识颇为得当后一句则说明大地在不停地运转,短时间内已移动了不少路径而使人难以觉察,也完全正确
唐代中期的王冰在注释《素问》时解释说:“观五星之东转,则地体左行之理昭然可知也”岐伯与王冰都以为地球有运动,可以从星象的变化观察到认为星辰东升西下,实是地球由西向东自转的结果以上《素问》中的文字,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对地球是静止还是运动着的问题开展辨论的一次记录“天动地静”被岐伯认定为错误的观点
以后秦代李斯在《仑颉篇》中有“地日行一度”之说古人把“周天”分36525度,即地球绕日公转一周要36525天“地日行一度”是十分准确的地球公转的概念看来“地动说”在中国古代曾是普遍为学者所接受的观点
西汉时(公元前二世纪),中国的“地动说”有进一步的发展当时,出现了许多和“经书”相表里的“纬书”,内中颇有不同于经书的异端之说,“地动论”即是其中之一种
《春秋纬》中《元命苞》篇说:“天左旋,地右动”;《运斗枢》篇说“地动见于天象”,都以为地体是在运动着的这可以从天空星辰的变化中看到,也即认为星辰东升西落(天左旋)是由于“地右动”的结果关于这问题,十一世纪时北宋的哲学家张载在《张子正蒙论》中《参西编》内还有进一步的解释,说:“恒星所以为昼夜者,直以地气乘机右旋于中,故使恒星、河汉,回北为南,日月因天隐见”张载把日月并列虽是错的,但他以为恒星、银河(河汉)以及太阳的升落和隐现的原因,都在于地球的“右旋”,对地球自转理解的深刻、透彻,是同时代的国外学者所未曾有
《河图纬》一书对地球的运动,有更深刻的描述:“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之上闭牖而坐,舟行而人不觉”直到今天我们向中学生说明地球在运动时,还都应用二千多年前《河图纬》中的譬喻另有《尚书纬》中《考灵曜》篇对地球的运动,特别是对地球的公转又论述的更加全面了《考灵曜》说:“地与星辰四游,升降于三万里之中春则星辰西游,夏则星辰北游,秋则星辰东游,冬则星辰南游地有四游,冬至地北上而西三万里,夏至地下南而东三万里,春秋二分,其中矣!地常动不止,譬如人在舟中而坐,舟行而人不自觉”这里所说“地有四游”,就是指地球绕一圆形轨道而公转从文中所说,就可以画出地球绕的公转圈,尽管文中尚未提到说太阳为轨道中心
北宋邢昺(公元932年-1010年在世)在注释《尔雅·释天》时,曾对上文的“地有四游”作进一步的解释他说:“四游者,自立春,地与星辰西游,春分西游至极,……从此渐而东自立夏之后北游,夏至,北游至极立秋之后东游,秋分东游至极立冬之后南游,冬至南游至极此是地与星辰四游之义也”文中所谓东游或南游“至极”,是指地球运行到圆形轨道的最东处或最南处,看附图即可明白邢昺认为地球在绕一圆形轨道公转
总之,我国从公元前的秦时代直到宋朝,许多学者都以为地球不但在自转,而且还有公转中国人的“地动说”,比哥白尼的“地动说”早多了;而“天动地静”的观点主要是某些儒家学派的“一家之言”,并不能代表古代中国的整个学术界宋代以后,“儒学”进一步在中国成为正统,中国的“地动说”才逐渐成为异端
值得注意的是,当十六、七世纪罗马教皇下令禁止哥白尼的“地动说”传播时,明末欧洲来华的传教士也曾对中国远较哥白尼为早的“地有四游”的“地动说”进行批判内有名叫高一志又名王丰肃(1566至1640在世)的传教士来华后,曾于1629年写著《空际格致》(用现代语言说就是《空间物理学》)一书该书有《论地体之静》一章,说“中士又有曰‘地有四游升降’,然诸说之谬,一剖自明”认为中国古代的“地动说”和哥白尼地动说一样,是荒谬的
当近代哥白尼在科学史上被尊为伟人之后,国外又有许多学者竟完全否认中国古代早就有过“地动说”这一事实说什么中国在哥白尼学说传入之前,其传统科学从来只有“天动地静”、“天圆地方”,而不知地球在运动1945年《英国皇家学会通讯》发表塞斯奈克《论哥白尼理论的传入中国》一文就持这种观点,说“中国文化条件不适于传播哥白尼学说,突然与中国传统的科学哲学决裂而代之以‘日心’体系,必然遇到强烈的反对”1948年,英文的《通报》第48卷上发表戴文达《评<伽利略在中国>》一文,说“中国学者从来没有面临过‘大地是一个在空中运行的球体’这样骇人听闻的学说”他们竟闭口不提中国人早在哥白尼、伽利略之前二千多年就认识到地球既在自转又在公转的史实
以上所引古籍,真伪问题尚待定论,但其年代则远较哥白尼为早让我们中国人知道古人论述,或许是必要的
本文2023-08-08 12:24:4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9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