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刘灏写的兰花的意思是什么?谢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清代刘灏写的兰花的意思是什么?谢谢!,第1张

刘灏  [清]字粹甫,江苏常州人。遵燮子,由军功官湖南通判。解饷至贵州以劳卒。工绘事,尝苦手颤,右手握管,则以左手自按其腕。所画山水苍劲有神,花卉娟秀,历久绢素如泾。四时动植,无弗肖。《武阳县志、刘氏清芬录》

兰 花

清 刘灏

泣露光偏乱,

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

看叶胜看花。

爱 兰

不是生来偏爱兰,缘于神姿自天然。

心逐碧草摇清风,嗅得幽香沁心田。

寻 兰

心仪兰花爱意浓,山中寻踪乐春风。

攀登危岩拨荆棘,一见芳姿露笑客。

采 兰

云遮雾罩溪水潺,登高攀崖觅幽兰。

采取奇草花悦目,忘尽饥饿和严寒。

养 兰

阳台莳兰数十丛,朝顾暮看日相逢。

道出不怕君笑我,糟糠说我已发疯。

赏 兰

采回兰花盆中栽,馨香引得蝶飞来。

惹我夜半无睡意,灯照芳容细观测。

梦 兰

痴心兰花登山采,归来未歇数盆栽。

天姿仙影日三顾,多少次第梦中开。

画 兰

一方宣纸几笔墨,画出兰花迎春开。

不知墨香是花香,引得蝴蝶堂上来。

题 兰

阳台兰花巧安排,春夏秋冬轮回汗。

风送天香沁肺腑,自有狼毫抒胸怀。

读 兰

始自子称王者香,空谷幽兰天下芳。

莳养数盆显神韵,引我诗情读华章。

咏 兰

碧草生在幽谷中,沐日浴露姿从容。

天赐神香自悠远,引来蝴蝶弄清风。

兰 花 诗

古风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广群芳谱

清 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同上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咏 兰

元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兰花

明刘伯温

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着色兰

明张羽

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兰花

明孙克弘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兰花

明薛网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兰花二首

明李日华

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

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著新妆。

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写兰

明景翩翩

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

折枝兰

清郑板桥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山顶妙香

清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

高山幽兰

清郑板桥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题 画 兰

清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浣 溪 沙 兰 花

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

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咏 兰

朱 德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咏 兰 诗

张学良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幽 兰

唐 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明 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咏同心兰四绝句

清钱谦益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兰 花

清秋瑾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

吴嘉纪《三月三日绝句》

船头昨夜雨如丝,沃我盆中兰蕙枝,

繁蕊争开修禊日,游人正是到家时。

朱彝尊《顾夫人画兰》

青楼人去笔床空,往事西州说谢公。

犹有秦淮芳草色,轻纨匀染夕阳红。

王士慎《冯女郎画兰》

丐得骚人笔下妍,玉池清照影骈娟。

一从弱质辞空谷,冶叶倡条尽可怜。

石涛《墨兰》

根已离尘何可诗,以诗相赠寂寥之。

大千香过有谁并,消受临池洒墨时。

《墨兰》

丰骨清清叶叶真,迎风向背笑惊人。

自家笔墨自家写,即此前身是后身。

《墨兰》

撇开瑶草点春星,倦想黄庭梦亦听。

叶下穿云交半面,世间何句得全青。

信他寒谷无边醉,簪我衣裙没骨丁。

相勘凡花痴不了,纵浇尘土有馀馨。

《咏幽兰》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程 樊《咏怀》

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

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曹 寅《冬兰》

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

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篝纱。

朱载震《建兰》

丛兰生幽谷,莓莓遍林薄。

不纫亦何伤,已胜当门托。

辇至逾关山,滋培珍几阁。

掉头忘闽海,倾心向京洛。

轻思昼回芳,清泉晚宜瀹。

玉轸一再弹,天际如可作。

华 岩《兰》

云壑固聿曼,幽芬清且修。

凉风动夙夜,佳人惠然求。

高凤翰《题郑板桥画兰陈溉夫画松》

溉夫画松松支离,板桥画兰兰离披。

兰离披,兰有香,松枝拂之松风长。

披风坐,北窗凉,老奴消受太清狂。

黄 任《题画兰》 (三首)

何来尔室香,四壁即空谷。

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

沅澧多所思,远道我心痗。

纸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磁斗养绮石,源清者香远。

君从辋川来,而得此粉本。

了 亮 《写兰石有寄》

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

写寄风尘人,莫忘林泉好。

李方膺《兰花册页》 (三首)

迷离萧艾露风寒,千古英雄泪不干。

搁笔沉吟谈往事,横琴未必调猗兰。

楚畹清风涌笔端,廿年作客与盘桓。

自怜不唱猗兰曲,万叶千花供世看。

问天莫笑总无知,也惜幽兰鬓渐丝。

当户已愁锄欲尽,入山又恐负芳时。

汪士慎《兰》

幽谷出幽兰,秋来花畹畹。

与我共幽期,空山欲归远。

《空谷清音图册页》

兰草堪同隐者心,自荣自萎白云深。

春风岁岁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

李鳝《水墨兰蕙》

夏浅春深蕙作花,一茎几蕊乱横斜。

虽然不及幽兰品,百亩齐栽愿亦奢。

《幽谷芳菲》

淋漓如此写芳菲,只少盆栽与石围。

记得春风散幽谷,蕙花如草趁樵归。

金农《画兰》

雨过深林笔砚凉,女兰开处却无郎。

柔笺骈穗多纤态,不数金陵马四娘。

缪公恩《露兰》

冰根碧叶杂荒芜,晓露近晖缀宝珠。

笑靥半含还半吐,素心皎皎濯醍醐。

沈彤《幽兰为仪封先生作》

幽兰发空谷,蔚为王者香。

香风满四野,素姿凝清光。

脉脉含深情,独立遗众芳。

何堪萧与艾,结交当道傍。

萧艾滋露华,幽兰罹严霜。

光风一以转,采采充佩裳。

郑燮《题半盆兰蕊图》

盆是半藏,花是半含。

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题来兰》

两盆兰草,一晚一早。

先后得花,春末夏晓。

《题兰》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峤壁兰》

峭壁一千尺,兰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伸手折不得。

《兰》

留得根棵大,何怨叶短稀。

春雷潜夜发,香气入云飞。

《兰》

许多含蓄意,不肯露春情。

待过清明后,精华入夏清。

《题兰》 (五首)

兰花不是花,是我眼中人。

难将湘管笔,写出此花神。

兰香不是香,是我口中气。

难将湘管笔,写出唇滋味。

七十三岁人,五十年画兰。

任他风雷雨,终久不凋残。

一笔与两笔,其中皆妙隙。

何难信手挥,不顾前人迹。

有根不在地,有花四季开。

怪哉一参透,天机信笔来。

《丛兰荆棘》

荆棘以慰其根,风露以畅其神。

素心不形喜怒,众草亦沾余春。

《客焦山袁梅府送兰》

秋兰一百八十箭,送与焦山石屋开。

晓月敲门传简贴,烟帆昨夜过江来。

《题盆兰倚蕙图》

春兰未了夏兰开,画里分明唤阿呆。

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

《题破盆兰花图》

春雨春风写妙颜,幽情逸韵落人间。

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入山。

《题峤壁兰花图》

山顶兰花早早开,山腰小箭尚含胎。

画工立意教停蓄,何苦东风好作媒。

《画芝兰棘剌图寄蔡太史》

写得芝兰满幅春,傍添几笔乱荆榛。

世间美恶俱容纳,想见温馨澹远人。

《兰》 (四首)

屈宋文章草木高,千秋兰谱压风骚。

如何烂贱从人卖,十字街头论担挑。

此是幽贞一种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径,更写高山一片遮。

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

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

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

出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

《画兰寄呈紫琼崖道人》

山中觅觅复寻寻,觅得红心与素心。

欲寄一枝嗟远道,露寒香冷到如今。

《破盆兰花》

春雨春风洗妙颜,一辞琼岛到人间。

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入山。

《折枝兰》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为侣松上人画荆棘兰花》

不容荆棘不成兰,外道天魔冷眼看。

门径有芳还有秽,始知佛法浩漫漫。

《折枝兰》

晓风含露不曾干,谁插晶瓶一箭兰,

好似杨妃新浴罢,薄罗裙系怯君看。

《八畹兰》

九畹兰花江上田,写来八畹未成全。

世间万事何时足,留取栽培待后贤。

《幽兰》

转过青山又一山,幽兰藏躲路回环。

众香国里谁能到,容我书呆屋半间。

《兰》

世间盆盎空栽植,唯有青山是我家。

画入悬崖孤绝处,兰花竹叶两相遮。

《盆兰》

西江绝妙赣州兰,曾买盆花几上看。

画里不知还得似,故乡风露未全干。

《山兰》

山上山下都是兰,香芬馥郁是一般。

可恨世人薄幸眼,只因高低两样看。

《幽兰》

昨日寻春出禁关,家家桃柳却无兰。

市廛不是高人住,欲访幽宗定在山。

《盆兰》

买块兰花要整根,神完力足长儿孙。

莫嫌今岁花犹少,请看明年花满盆。

《兰》 (八首)

素心兰与赤心兰,总把芳心与客看。

岂是春风能酿得,曾经霜雪十分寒。

乱草荒蓬著处理,兰花无地可安排。

想因赋质多灵秀,定要移根上苑栽。

九畹兰花自千古,兰花不足蕙花补。

何事荆棘夹杂生,君子容之更何忤。

不红不紫不深黄,碧绿沉沉叶几章。

惟有西风偏称意,惯催石上扫秋霜。

春风昨夜入山来,吹得芳兰处处开。

惟有竹为君子伴,更无他卉可同栽。

一峰过去一峰遥,路人三峰近斗杓。

兰蕊愈高香欲远,洞庭草青满湖飘。

兰花与竹本相关,总在青山绿水间。

霜雪不凋春不艳,笑人红紫作客顽。

半边修竹半边兰,碧叶清芬满近山。

总是一团春夏意,略无秋气杂其间。

《兰》

蜂蝶有路依稀到,云雾无门不可通。

便是东风难着力,自然香在有无中。

《蕙》

丛丛蕙草水之涯,绿叶阴深半欲遮。

最是清风披拂处,一茎嫩玉九枝花。

《题兰》 (十首)

味自清闲气自芳,如何沦落暗神伤。

游人莫谓飘零甚,转眼春风满谷香。

不减群芳作色鲜,生成石径力犹坚。

却缘冢草休为伍,寂寞空山只自怜。

八畹兰花七畹开,天花一畹也须栽。

明年定与春光发,只待天门响震雷。

为买春风二月天,苏松宿草种成田。

隔江相望无多路,一到扬州便值钱。

一种幽兰信笔栽,不沾雨露四时开。

根繁叶密春常在,可惜无香蝶不来。

水殿风濒翠幄凉,丛兰九畹飘芬芳。

离骚纫作幽人佩,今日方称王者香。

林下佳人迥异常,临风无语淡生香。

凭谁写作灵均赋,为尔招魂到楚湘。

谁向山中挖得来,长枝短叶几花开。

先生好把瓯盆买,点石铺苔细细栽。

若有香从笔论过,墨如金玉水如珠。

欲将孤竹幽兰比,只是夷齐屈大夫。

浓处清幽淡处香,花开楚畹久各扬。

暖风意入高人手,移得金盆上玉堂。

《题兰》

四块兰花三块开,中间一块且迟回。

世间万事从容好,直待春闺兰复来。

李调元《芷塘同年斋中秋兰秀茂异常属余作诗》

契阔今素心,忽动伊人怀。

入室座未安,馨芳盈庭阶。

此种秉幽趣,高寄白云隅。

一为香所误,遂与诸草偕。

其芳终不言,自分溷尘埃。

今充君子佩,永得邀栽培。

月夜静相对,如与人忘骸。

愿言托孤根,岁宴两无猜。

方婉仪《题马守贞双钩兰花卷》

楚畹幽兰冠从芳,双钧画法异寻常。

国香流落空留赏,太息金陵马四娘。

爱新觉罗书诚《题幻翁墨兰》

北人爱兰不易致,画兰直作真兰视。

吾叔立意恐雷同,一以粉糅蕴精粹。

天地古人皆非师,神全故坐形支离。

快笔如锥划纸碎,破花断叶含清恩。

閟阁时闻豹囊鼓,轻扬茶烟供香祖。

世间沈麝敢同焚,笔墨闻薰长不腐。

虚室题诗得数观,似同君子久盘桓。

薄劣虽惭谢车骑,愿将心事托芝兰。

高 朋《题画兰为郑板桥作》

芳菲香气动吟毫,疑是湘君下汉皋。

争奈幽芳多惹怨,于今不忍读离骚。

姚 范《记赠折枝兰花》

屈原已死潇湘空,蕙兰不生芳草丛。

揭来南阮萧斋中,美人不见相思瘦。

一枝折赠秋风后,夜雨西堂落红豆。

我昔曾谱猗兰篇,空山鼓之谁与传。

烦君更乞冰丝弦。

鲍倚云《兰语篇》

幽芳不知春,春赴桃蹊水。

回波忆旧雨,冥蒙晓烟里。

畴昔子慕予,窈窕竟奚似。

目成山之南,清川渌如此。

萧萧秋雨恶,檐端孕花蕊。

酷腊酿奇寒,土乾未滋蚁。

引领期人房,吹衣北风起。

根发暗已朽,处堂昧生理。

怨长交不终,媒劳复谁倚。

酾酒与花盟,花光去若驶。

荪兮独自愁,何人信予美。

王文治《可韵上人墨兰卷子》 (四首)

谁将淡墨染春痕,瘦叶疏花倚石根。

一院古苔青不扫,重帘着地月黄昏。

春眠初觉鸟声忙,临罢黄庭日渐长。

待与高僧参鼻观,绝无香处是真香。

小池雨过看濡毫,更酌红楼读楚骚。

为与幽兰多夙契,建牙犹得近湘皋。

南核春蕊发华滋,视膳萱庭日景迟。

手擘倭笺如水碧,花前闲补广微诗。

《兰》

女侠金陵马四娘,吮毫犹带口脂香。

临风故写湘江怨,牵引骚人一带肠。

罗 聘《秋兰文石》

今年九月偏无菊,欲纫秋菊笑可拈。

画毕自看还自悔,笔花端合让江淹。

孔继涵《从侄柞索兰》 (二首)

幽兰似佳人,不以色自炫。

忽漫度微风,芳馨袭庭院。

缅怀湘中君,含情发深眷。

乞君九畹英,足我三益友。

睛窗午梦醒,疏香暗消受。

保以伴蹇修,一卷离骚有。

高 鹗《幽兰有赠》

九畹仙人竟体芳,托根只合傍沅湘。

一江水泛灵妃瑟,八月天寒楚客裳。

谁使当门逢忌讳,更教采佩太馨香。

愁深漫展离骚读,天问从来最渺茫。

张士元《种兰》

兰生杂众草,偃仰衢路旁。

草盛占雨露,兰孤无容光。

我行适见之,小立还彷徨。

不恨草色满,恨兰不善藏。

移兰种堂下,茎叶日以长。

闭门幽香发,众草将安伤。

张纶英《兰草》

幽兰有高致,质弱苦易零。

芳香不可留,滋树徒劳形。

小草时作花,嫣红间葱青。

闲阶濯新雨,绰态何娉娉。

悦目非不怡,所嗟乏奇馨。

采之聊把玩,慨彼服媚情。

一笑谢东皇,荣枯无定形。

孙原湘《兰》(二首)

宛然清露被江皋,叶叶灵芬出素豪。

一种离披烟雨态,剩泥残壁画离骚。

写得灵根九畹芳,玉叉高展看潇湘。

春风吹过闲蝴蝶,画里业寻画外香。

张问陶《兰》 (二首)

偶检丛兰画几枝,各标神韵肯参差。

高花飞舞低花笑,同倚春风自不知。

偶检离骚写数行,便思乘兴画潇湘。

可怜百种沿江草,不及幽兰一箭香。

褚 华《兰花咏》

苍烟漠漠松篁径,万朵瑶花破春冷。

月明老鹤飞上天,美人下山踏花影。

晓露洗,东风吹,香雾湿衣君不知。

心含幽怨立许久,修蛾绿过湘江湄。

沈 彩《题自写兰》

入春十日雨兼风,兰叶香迟未破丛。

差喜砚田初解冻,墨花色发翠毫中。

盛大士《顾南雅侍读画兰歌》

湘江帝子弹瑶瑟,恍惚神游众香国。

画手东吴擅顾雍,妙写兰心与兰质。

仙姿亭亭俗艳空,有意无意天然工。

真珠帘卷玉钩堕,千花一笑羞群戏。

嫩芽细拨银钩小,麝墨螺烟自萦绕。

映带争看取势妍,纵横会得忘言巧。

翻思昨夜醉停樽,露台独立吟黄昏。

翩其仙袂御风去,花气为我留诗魂。

画兰人本兰台史,品格幽兰足相似。

滇池草色绿蘼芜,远驾星轺采芳芷。

秋江梦君水一方,碧城杳霭云苍茫。

嫣然花容隔香雾,爱心不见心旁皇。

燕台高吟夕阳暮,闲情别有沧州趣。

君还翰墨兴飞腾,我已容华迥非故。

惠我清风拂素笺,蘅皋幽思倩君传。

好与美人搴作佩,墨华如醉泼湘烟。

王贞仪《题素心兰画幅》 (二首)

谢庭幽种托根殊,似此孤标绝世无。

素质宜陈青玉案,东风初启碧纱?。

萧骚帝子三闾赋,零落王孙九畹图。

一自江皋遗佩后,年年烟雨怨啼鸪。

看花作画亦精神,传得双钩楚泽春。

燕尾鱼鈂差后乘,光风霁月认前身。

交从至淡方称契,品到无瑕始见真。

裁我瑶笺惭报语,不教青眼误埃尘。

何绍基《素心兰》

深心太素绝声闻,悔托灵根压众芬。

万古贞风怀屈子,一江白月吊湘君。

香逾淡处偏成蜜,色到真时欲化云。

园榭秋光都占尽,故应冰雪有奇文。

陶 澍《题墨兰赠尹月三》

虎头画法古无比,今之画者恍惚似。

烟墨数点出新意,勃勃清香生绢底。

根荄故与众卉殊,不俗之气如吾子。

持归张向画屏前,秋来好梦湘江水。

龚自珍《题盆中兰花》 (四首)

忆昨幽居绝壁下,漠漠春山罕樵者。

薜荔常为苦竹衣,鵁鶄误僦鼫鼯舍。

天荣此魄不用媒,可怜位置费君才。

珍重不从今日始,出山时节千徘徊。

华堂四宦下红罗,谢家明月何其多。

郁金帐中闻夜语,谢娘新病能诗魔。

二月奇寒折万木,严霜夜夜雕明烛。

小屏风下是何人,剪辑云鬟换新绿。

谥汝合欢者谁子,一寸春心红到死。

旁人误作淡妆看,持问燕姬何所似。

吾琴未碎百不忧,佳名入手还千秋。

合欢人来梦中去,安能伴卿哦四愁。

燕山楚楚云不娇,灵药几堆春未苗。

菖蒲茸生恰相似,女儿甘逊神仙骄。

宣州纸工渲染薄,画师黄金何处索。

一别春风小景空,磁盆倚石成零落。

汪 端《兰》

春在娟娟绿玉枝,潇湘烟淡月明时。

千秋独抱离骚意,未许江篱杜若知。

《王韵香画兰长卷》 (四首)

清梵鱼山夜月寒,松花如雨落仙坛。

倚窗初试金壶墨,写罢灵飞更画兰。

瑶笙吹彻羽衣凉,瑟瑟微波梦碧湘。

解为幽花写秋景,玉人原是杜兰香。

眉黛文殊晕浅颦,拈花一笑悟兰因。

夫容湖上琳宫静,忆尔空山听雨人。

碧杜红蘅俪楚骚,花歌叶舞在冰绡。

婵娟我识黄昏令,明月扬州忆玉箫。

祁嶲藻《幽兰》

空山四无人,知有幽兰花。

花开不可见,香气清且嘉。

飞流下危磴,时有横风遮。

香久亦不闻,山深愁路赊。

众草何青青,吐艳明朝霞。

如何咫尺间,渺若天一涯。

援琴坐白石,日暮三叹嗟。

魏 源《新罗山人醉笔墨兰歌》

昨夜醉肠花怒开,墨池起蛰惊春雷。

枯者游戏为根荄,乱者屈曲为蓓蕾。

横披乱放无端涯,有时画兰兼画梅。

暗香斜影窗前阶,便疑草书乱僧杯。

酒气兰香拂拂来,张颠濡发青莲杯。

神乎鬼乎仙乎哉,请匹灵均呵壁才。

潘遵祁《题画兰》 (二首)

读罢离骚思惘然,夜凉清梦落琴边。

不知寂寞湘江上,可有幽人枕石眠。

绝代幽姿压丛芳,肯随红紫媚春阳。

饶他绮石黄磁斗,不及空山自在香。

宗 粲《谢婉生姐赠兰》

生平爱种梅与兰,梅花易种兰花难。

相思万斛消不得,惟馀清梦萦湘干。

凉风蓦地送香气,美人空谷来姗姗。

一枝新向胆瓶供,对之喜动双眉端。

名花本推国香首,赠花人更余相欢。

忆从古梅林下别,遥通音问惟青鸾。

芳踪相隔心不隔,贻我秋佩清芬攒。

见花如见玉人面,无言常向妆台看。

张 印《写 兰》

望望楚天云,月坠秋江冷。

帝子魂不来,为写一枝影。

秦树声《为人题画兰》 (三首)

浥露不掩骨,临风忽断肠。

王者久不作,知君为谁香。

有人亦自芳,岂必恋空谷。

弃置乃偶然,天命期无辱。

寒花有晚节,犹伤天地秋。

虽各一时秀,论心耻与俦。

王殿森《秋兰》

闲庭习幽静,清香透书帏。

起视盆中兰,娟娟开一枝。

秋光倏已晚,尔开何独迟。

风声撼林薄,霜痕沾鬓丝。

孤芳孰延赏,知音安可期。

我亦素心人,何时慰幽思。

蒋 兹《咏兰》

曲奏当年明月夜,美人心事水潺潺。

如何芳草迷归路,洒落香痕满世间。

谭嗣同《画兰》

雁声吹梦下江皋,楚竹湘帆起暮涛。

帝子不来山鬼哭,一天风雨写离骚。

刘 灏《兰花》

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

开处何妨依藓砌,折来未肯恋金瓶。

张云龙《画兰》

此是幽贞第一花,不侪桃李只云霞。

采香或可通来径,更写春山一片遮。

释彻凡《题画兰》

彼美在空谷,离立今冰霜。

地幽作花早,春风生古香。

盈盈一涧水,孤客遥相望。

不采何忍舍,采之用无方。

愿得赠之子,佩以罗绮裳。

中道勿捐弃,千载留芬芳。

岳 莲《自题画兰》

十分珍重护芳丛,意在忘言淡荡中。

尘外天然见标格,肯随桃李嫁春风。

静 诺《咏秋兰》

长林众草入秋荒,独有幽姿逗晚香。

每向风前堪寄傲,几因霜后欲留芳。

名流赏鉴还堪佩,空谷知音品自扬。

一种孤怀千古在,湘江词赋奏清商。

金永爵《暮春幽兰小集》

岳下岚漪坐处深,韶光上纳养诗心。

春兰已觉千花乱,院寂自闻一鸟吟。

烟散茶炉鸣涧籁,云行画壁响山琴。

寻芳近日奚囊富,惟许高朋独赏音。

周诒蘩《兰》

迨腊青苞舒紫萼,开年晴雪泛崇光。

曾开眼媚乍奇梦,未许纫愁寄恨肠。

幽谷春风芳意被,空阶夜雨素心长。

不从绮石黄瓷畔,谁识人间有此香。

周诒端《咏兰》

桃李多华色,高于五尺松。

荫此径寸兰,绿中间紫茸。

雨雾濡不及,将为众草封。

牧童重刍茭,刀镛浸相从。

我行春涧滨,怜汝冰霜容。

移种当绮窗,佳气郁葱茏。

开花莫早谢,知心难再逢。

杨益生《兰》

幽香逸韵本天成,绿展参差四五茎。

淡泊自甘同小草,如何浪得美人名。

1、兰花,素有花中君子的美誉,所以兰花指又名君子指。

2、在古代,翘兰花指是男人的专利,是他们显示男子气概的标志,西坡曾写道:“日翘兰花三百遍,不辞长作大男人。”据出土自乌有遗址的古籍记载,公元前猴年马月始,人们就时兴赏玩兰花指。

当时男人之间的日常问候不是“餐否”,而是“翘乎”,崇尚兰花指风气之盛可见一斑。就像现在那些技术书籍一样,当时有人写了一本《兰花品藻》,专门教人如何鉴赏、锤炼和保养兰花指。

3、据书中所载,兰花指品鉴之口诀为:钩、柔、白、瘦——钩,即弯曲;柔,即柔软;白,即白皙;瘦,即瘦削——达到如下标准方可称为极品:钩似圆月,柔若无骨,白如玉石,瘦胜麻秆。

当时流行的兰花指指法甚为繁复,有上翘下翘、前翘后翘、左翘右翘、正翘斜翘等等(有的难度极大,翘起来后可以仰贴在手背上),再辅以不同的角度和动作的快慢,当真是赏心悦目、曼妙多姿。

惜乎绝大部分指法已然失传,使得如今人们翘兰花指的样式极其单调且流于僵直、呆滞,绝无古时轻盈灵动的韵致,实在是中华古文化之一大损失。

1、懊恨幽兰强主张,开花不与我商量。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画兰》 明 李日华

(作者简介:李日华, 明代戏曲、散曲作家。字实甫,江苏吴县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无考。约生活于正德、嘉靖前后,以剧作《南西厢记》闻名。)

2、彼羡南陔子,其谁粉署郎。渥丹承露彩,绀绿泛风光。屡结骚人佩,时飘郑国香。何须寻九畹,十步即芬芳。 《兰》 宋 丁谓

(作者简介:丁谓,字谓之,后更字公言,江苏长洲县(今苏州)人。)

3、楚芳有幽姿,采采倏盈把。馨香满襟袖,欲寄同心者。道远不可求,余怀为谁写。佩服林下游,自爱逸而野。《采兰吟》 宋-释文珦

(作者简介:释文珦,字叔向,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

4、楚泽多兰人未辩,尽以清香为比拟。萧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声袭衣美。 《兰》宋 梅尧臣

(作者简介: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

5、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芳兰》 唐 李世民

6、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题杨次公春兰》 宋 苏轼

7、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写兰》明 景翩翩

(作者简介:景翩翩,原名遥,一说双文,字三昧,一作惊鸿,明末建昌曲妓。)

8、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折枝兰》清 郑板桥

(作者简介:郑板桥,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

9、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着色兰》明 张羽

(作者简介:张羽,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

10、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咏兰诗》张学良

11、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浣溪沙 兰花》

12、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兰花诗》 唐 李白

13、结根喦谷谢群芳,多谢光风为发扬。骚客毋烦赋纫佩,省郎行矣趣含香。《和赵季行用兰花韵三首》之二 宋 刘宰

(作者简介:刘宰,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

14、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兰花》清 秋瑾

15、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兰花》明 孙克弘

(作者简介:明书画家、藏书家。一作克宏,字允执,号雪居,松江(今属上海市 孙克宏石刻像)人。)

16、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题兰》 清 郑燮

(作者简介:郑燮即为郑板桥,郑燮 和郑板桥是同义词,已合并。)

17、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 《兰》唐 无可

(作者简介:唐代诗僧,俗姓贾,范阳(进河北涿州人)贾岛从弟。与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又与张籍、马戴等人友善。无可攻诗,多五言,与贾岛、周贺齐名。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18、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兰》明 陈汝言

19、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广群芳谱》作者: 清 刘灏

(作者简介:刘灏,字粹甫,江苏常州人。)

20、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幽兰操》 韩愈

21、绿水唯应漾白苹,胭脂只念点朱唇。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水墨兰花》 明 徐渭

22、绿衣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兰》 明 董其昌

23、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题令狐家木兰花》 作者: 白居易

24、年来空谷半霜风,留得遗香散草丛。只恐樵人溷兰艾,红颜收在束薪中。《王楚玉画兰》 明 陈继儒

25、破除百卉发孤芳,造化工夫有抑扬。平易堂中无个事,一枝相对吐清香。《和赵季行用兰花韵三首》之一 宋 刘宰

26、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高山幽兰》清 郑板桥

27、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兰》唐 唐彦谦

28、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春庄》 唐 王勃

29、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题画兰》清 郑燮

30、石言曾非石上生,名兰乃是兰之类。 疗疴炎帝与书功,纫佩楚臣空有意。《石兰》 宋 梅尧臣

31、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咏兰》作者: 元 余同麓

32、鶗鴃潜消百草芳,清芬散逐楚风扬。洛阳姚魏空增价,愧死喦隈有国香。《和赵季行用兰花韵三首》之三 宋 刘宰

33、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兰花》明 薛网

34、无边蕙草袅春烟,谷雨山中叫杜鹃。多少朱门贵公子,何人消受静中缘。 《兰》 明 董其昌

35、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于焉忽相见,岁宴将如何。《兰》 唐 唐彦谦

36、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咏同心兰四绝句》清 钱谦益

37、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英浮汉家酒,雪丽楚王琴。广殿清香发,高台远吹吟。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兰》 唐 李峤

38、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著新妆。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兰花二首》明 李日华

39、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兰花》作者: 明 刘伯温

40、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幽兰》唐 崔涂

41、远与村桥接,深春积雨时。兰芳人未捋,花发蝶先知。草密封闲径,林疏露短篱。别来锄久废,身老恨归迟。 《幽兰》 宋 释文兆

 兰花: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既然说到兰花,那么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古代谁具有兰花的品质,并且他选择隐居了。

 古代谁具有兰花的品质 隐居了

 兰花象征具有的品质是淡雅,清秀,飘逸,超凡脱俗,君子~

 1、君子 出自孔子家训 “气若兰兮终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以及孔子“兰当为王者香”

 2、高洁出尘的品质 ——“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自芳”。另见朱德元帅“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

 3、才俊 ——“芝兰玉树生阶下”,出自东晋谢安与其子侄对话。联想到的人物,近现代代表人物主要有张学良和朱德,张学良人称兰花将军。清代郑板桥,宋代赵匡胤,以及东晋的谢安,王羲之等。联想到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兰亭在今绍兴市郊,古代为勾践养兰练兵之所。后为王羲之家别墅。兰文化的核心地位是孔子创造的,虽然当时他所说的兰是指一切有香气的会开花的草,而不仅仅是今天的兰科植物。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

 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幽悬兰草遇净土而生 不因无人而不芳脱俗矣! 兰花淡泊、高雅、美好、高洁、贤德,在万花之中有其神似生命之身,独具特色的风格与品格。兰花出深山而不忘深山,入城市而不恋城市,富不忘本,穷不忘源,品格可谓高尚。兰花从大城市移植到乡村、农舍,只要遵循其生长规律,对于每一个人都能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兰花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调节人的心态、情绪,默默无闻,奉献于人。兰花宁静,不张扬,持久的清香,不浓烈,只有用心的人才会体会到她的高雅和美。

 古代隐居的名人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一名潜,字元亮,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生活在东晋后期,这时政治黑暗,贵族腐败,门阀制度森严,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其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作过太守一类的官,但到陶渊明时,家境已经没落,因此他从小就过着贫困的生活。他少年时曾有过豪放的生活,志向远大。他接受了儒家的用世思想,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很希望建功立业。他曾写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他少年好学,知识渊博,诗、赋、文写得都非常出色。但由于政治黑暗,门阀制度的排挤,无法施展他的政治抱负,这就是他仕途不通和悲剧的原因。

 萧统在《陶渊明传》里写道:“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这里记载了陶渊明29岁时初仕为江州祭酒。但由于“不堪束职”,时间不长便解职回家了。后来他又于晋元兴三年为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次年又为建成将军刘敬宜参军,因心不悦回了家。回家后,耕植不足以自给,再加上孩子多,生活没有办法。亲戚和朋友都劝说他出去作官,他的叔父陶夔曾任太常卿,见他生活困苦,遂加引荐,于是被任为小县之令。那时正值战乱,他害怕到远处任职,而彭泽县离家不远,俸禄又足够他酿酒,他就在彭泽县任职。他任职后,给家里送一服役的人,并写信说:“家里生活十分困难,现在送给你们一个服役的人,帮助你们耕种田地。他也是人呀,请你们好好待他。”年底,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经去职。后来,他写了《归去来辞》这篇传世之作。诗人在序文里交代了写作原因。他十分坦城地讲,就任县令,是为生计所迫;之所以辞职、是因为“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这就是说,宁可饿肚子,也不愿违心地逢迎上司而混迹官场了。辞中叙述了他辞官的决心和心情:“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对黑暗现实的有力反抗。但文中有些乐天知命思想是不足取的。这篇文章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叙事、写景、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感情真实充沛,富有抒情意味。宋代著名作家欧阳修曾赞扬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陶渊明在《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中写道:“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从陶渊明29岁为州祭酒至辞官彭泽今共13年。他看不惯当时政治的腐败从而结束了他的仕途生涯, 陶渊明最后的这20余年的田园生活和其他隐士们的隐居山林不同。陶渊明隐居的本身就是对于黑暗现实不同流合污的一种反抗,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这和逃避现实不一样。这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反映、如《归田园居》、《饮酒》中的“结庐在人境”、“长公曾一仕”;《拟古》中的“少时壮且厉”;《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述酒》《读山海经》中的“巨猾肆威暴’、“精卫衔微木”:《杂诗》中的“白日沦西阿”;以及《咏荆轲》等等。在这些诗中,诗人歌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身恋归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短短几句,对仕途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青松在东园,众草投其姿;凝霜殓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这里,诗人以青松自比,虽然“卓然见高枝”,但在那门阀制度森严的时代,仍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还有,“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比怀悲凄。终晓不能静。”“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虽然他看到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但他还不愿服老,还想继续作一番事业,建功立业。至于《咏荆何》、《读山海经》,诗人通过对古代英雄战斗精神的颂扬,反映了诗人自己反抗黑暗现实的思想,表现了他“金刚怒目式”的一面。说明他没有忘怀现实,也没有放弃他的伟大理想。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这就是他能亲自参加生产劳动,接近劳动人民,歌颂劳动,在当时社会士大夫鄙视劳动的情况下,这本身便具有进步意义,同时也使他的田园诗具有劳动生活气息。参加劳动,尊重劳动人民,能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并且感到有很大的乐趣,这确实是很不容易做到的。《癸卯岁始春怀左田舍》二首、《归园田居》、《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都描写了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在昔闻南苗,当年竟未践。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人负来还。”“温原长如此,躬耕非所叹。”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诗人,能够早出晚归辛勤耕作,并且要“长如此”,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少见的。这不仅是劳动本身的意义,而且也是对劳动观念的变革。“人生归有道,衣食因其端”,诗人在这里宣扬了依靠劳动而食的真理,这种观点确实是十分难得的。他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也是十分真挚的:“且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于为谁欤,田父有好怀。壶觞远见候,疑我与时乘。”从这些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与劳动人民的密切关系,他们在一起聊天谈心,喝酒,真是无所不谈。

 诗人还讴歌田园风光,这也是陶渊明诗歌的一大特点。与历代文人学士所写的不同,在于他不是美化现实,也不是纯粹欣赏田园风光,而是把田园风光和黑暗的仕途生活相比较而写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呔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这里写的田园风光多么美,难怪后人把他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一派,评价确实很高。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田园生活并非如此美妙,它经常遇到天灾人祸,就连诗人也是“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更不要说比诗人更加贫苦的广大农民了。诗人这样写是把美丽朴素的田园风光与黑暗污浊的仕途生活加以鲜明的对比,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佳途的虚伪。他把黑暗的对途比作“迷途”、“樊笼”,他把自己误入佳途比作“羁鸟”、“池鱼”一样不得自由而痛苦。所以他决心回到田园,重新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况且,诗人心中并不平静。他曾写到,“猛志逸四海,寒翮思远翥”,“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说明这才是诗人的“真意”所在。

 陶渊明是田园诗之大家,其实,我们应该更多地注重他的政治理想。他的政治理想就是“世外桃源”。诗人在农村接近了人民,了解了人民的饥苦,他又不满当时仕途的黑暗虚伪,他写道:“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重华去我久,贫上世相寻”。他根据西北人民逃避待秦暴虐的情形,又根据《三国志》记载;“田畴人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诗人根据这些传闻,把他的理想形象地表现在《桃花源记》里,在这个“社会”里,“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重孺纵行歌,斑白欢游指”,人人都“怡然自乐”。这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大家过着富庶和平的生活。这个世外桃源集中地反映了诗人和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它和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成了鲜明的对比。毫无疑问,这也是诗人对封建社会的一种否定,这种理想在当时社会情况下当然不可能实现,但它的进步意义是不可否定的。这里虽然有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它是诗人归田后对农村生活实践的结晶,是思想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种理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志士仁人所向往的,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困此,陶渊明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过去的一些人把他当作一位完全脱离现实的飘然静穆的典型,这是不对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陶渊明在躬耕生活中,家境十分困苦。他在《有会而作》诗里写道;“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在这首诗序里写道:“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可见他的生活困乏到何种程度!就在这一年即公元426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去看望他,他在家已经饿着肚子躺了很久了。擅道济对他说:“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擅道济送给他一些吃的。陶渊明在《乞食>诗里也写道:“饥来验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即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诗人在困苦之中,写了《挽歌诗》三首、《自祭文》一篇,于公元427年离开了人世,享年63岁。一个伟大的诗人,落得这样凄惨的结局,不能不说是时代的悲剧。他给我们留下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为后代许多正直、进步作家和人们所景仰。当然他诗中的人生无常、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有《陶渊明集》传世。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